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穿越之肉香满满+穿越之快进入纯肉(H) > 第363章

第363章

看看,再来拜访吧。 闵弘殷勤的邀请卢灿和丁一忠去办公室,为他们现场冲泡了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芽头茁壮挺直,大小长短均匀,白毫完整鲜亮,芽头色泽金黄,卖相非常漂亮。冲泡时,开始芽头全部冲向水面,状如一柄柄小剑刃冲天;芽柄芽身汲水后,徐徐下沉,茶芽幼叶微张,三瓣嫩叶如一朵朵空谷幽兰,茶香扑鼻。 香气鲜嫩清香,滋味甘醇甜和,叶底黄亮匀厚,汤色杏黄明净。 色、香、味、形俱佳,好茶! 卢灿心情很好!好的不得了。 刚才品茶的过程中,他旁敲侧击的询问,岛上最近几十年有没有什么生客到来,没有! 破四旧队伍登岛大肆破坏之后,岛内再也没什么人来游玩过。 他从闵弘的口中还得知,岳州政府,正准备复原岛上的古建,只不过目前还缺少资金。 湘妃祠遗址在哪儿?闵弘一说,卢灿意识到自己刚才走岔了。自己和丁一忠走的是西南线,老湘妃祠遗址在岛东南面,南辕北辙,难怪找不到。 闵弘还提到,那附近还有一片残碑的碑林,不难找。 卢灿心头一阵悸动,碑林! 是的,师门藏宝,就在老湘妃祠后面的碑林石壁涵洞里。 安排罗友国在茶厂等自己,卢灿带着丁一忠,直奔老湘妃祠遗址。 不远,不到十分钟,卢灿便看到一片断碑残林,再往前,便看到大约半亩的碎砖烂瓦乱石,还有坍塌的墙壁,这应该就是湘妃祠遗址。 这里是一片陡坡,湘妃祠在下,碑林在山坡中部。 阿尔萨汗老先生的日记记得很清楚,老湘妃祠的右侧,是南叶家族的家祠。家祠的后门通往碑林的石径,与第四块和第五块青石板相对的碑林石刻,就是涵洞入口。 不难找! 尽管石板已经碎裂,但还是能清晰的找到那面石刻。 卢灿心头狂跳,没错,这面石刻凿为窗形,窗形四周为灰粉勾勒。 这方石刻的落款为叶素云,这是叶方纲的祖父叶继雯老先生的表字。 老先生所题的是李太白的《游洞庭》:“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卢灿低头,很快找到一块周边用灰粉勾勒出玖字花纹的石块,用力按住,往里推。 “轰隆隆!”一阵响动之后,那窗形石刻,竟然神奇的往后缩进山体一米,露出三尺高的空洞!能看见两级台阶向下。 难怪用灰粉勾勒窗边?这是掩饰缝隙痕迹呢。 第389章 宣德正炉 见卢灿迈腿想要进去,丁一忠吓一跳,连忙一把抓住,“先走走空气,稍后我进去看看。” 昏头了!这种封藏多年的密室,哪能直接进去? 卢灿拍拍额头,自己太急切了。 丁一忠找了一块圆溜溜的石头,顺着两条石阶扔进去,翻滚了几下,就没动静了,应该没几级台阶,密室很浅。 这还不够,丁一忠又从附近找来枯草,揉成一团,用打火机点着,顺着台阶滚下去。里面没有其它声响,应该没隐藏什么大型的蛇虫之类的。 又等了几分钟,火团熄灭,丁一忠拿过卢灿手中的那鉴定专用的小手电,另一只手从怀里掏出匕首,准备进去。 “里面应该没什么机关?不过你还是小心点。”阿尔萨汗前辈日记中没提到藏宝室内有机关,那就应该没有。 “进去之后,里面应该有二十一只木箱子,你看看箱子封条是否完好,看完之后立即出来。”卢灿叮嘱他两句。 丁一忠猫着腰,顺着台阶,一步步小心翼翼的往下走。 卢灿留在外面放风,他端着相机,装作拍摄,其实透过镜头,察看周边是否有人出没。 还好,君山岛冬季为养茶期,没什么人。 岛上原本的茶厂巡防队,也都窝在屋子里不出来。老湘妃祠遗址前又有一座小丘陵,遮挡了洞庭湖东面的视线。南侧湖面上虽然有两三条帆板,应该看不到这边。 “卢少,封条是民国九年的。”丁一忠的声音透过石阶空洞传出来,有些瓮。 这应该是阿尔萨汗在叶方纲老先生去世之后,进来察看时,新贴上的。卢灿没敢让他打开箱子察看——字画类密封时间太长,容易“见光死”——纸质遇到空气快速风化。 “箱子数目可对?”卢灿问道。 片刻之后,才响起丁一忠的回复,“大箱子九只,中等箱子十二只……嗯?还有一直很小的箱子。要不……我带出去?” 还有一只小箱子?貌似日记中没记载。“沉吗?不沉的话,你带出来。” “挺沉的,不过很小。”他的声音已经到洞口了。 不一会,一只首饰盒大小的“百宝箱”被他递出来,卢灿连忙伸手接住。 嚯!箱子往下一坠,还真的挺沉的。卢灿掂掂分量,这里面十有八九是金条。不过箱子挺小,即便全是金条,也不过二三十根。 紧跟着,丁一忠也露头。 “里面怎样?”卢灿拉了他一把,问道。 “二十平左右,墙壁四周堆着白灰(石灰),很干燥,木箱子三排放置。”他指了指卢灿脚边的小红木箱,“这个箱子单放在一边。” 卢灿接过他手中的手电,也猫着腰沿着台阶下去。他用手电扫了扫,鉴定手电同的光线并不亮,笔直如激光。 正如丁一忠所说,三排箱子排列整齐,一如列兵。箱子是耐腐蚀的柏木所制,已经很有些年头,封条为叉形封,上面写着“民国九年汉阳叶氏封藏”,封条底部,各带有一枚花纹体玖字标识。 卢灿心情无法言表。 这是玖宝阁南宗所有的秘藏!都在这里! 他为自己早先对南派断传承、丢密藏,心生轻视而羞愧。 南宗传承虽断,但东西保管的非常好!而且数量有所增加! 项圣谟祖师爷,替换了四百件珍品,分到吴文胜祖师这里,只有两百多件,可眼前这些箱子中,秘藏有五百四十多件。这多出来的,都是历代北宗传人收回来的师门旧物。 北宗呢?这些年已经佚失的差不多了,这次张博驹老先生赠送给自己的,可是包含了自己买回去的十六件夹画中的作品,也才四十四件。而这四十四件中,还有很多是张老这些年的收藏,并非师门的东西。 其实可以说,北宗所携带师门旧物,全部丢失了! 卢灿正准备细细察看每一只箱子,外面忽然传来丁一忠的声音,“卢少!有人进山!” 看来只有等箱子全部运出去之后,才能察看了。自己和丁一忠出来太久,罗友国和茶厂的人,别找过来。 卢灿身形矫捷的很,一闪身窜出台阶,一脚踢在刚才的那块石块上。 “轰隆隆”一阵闷响,那块石刻又缓缓闭合上。只不过,泥灰遮蔽的缝隙,仔细点,还是能发现。 来不及弄泥灰遮蔽了,要尽快将这里的东西运出去! 丁一忠所说的有人进山,其实是靠近南边的小码头上,停泊了一艘帆板。有四五个人正从船上下来,距离这边挺远的。 “走吧!”卢灿恋恋不舍的看了眼这块石壁。 嗯?这只小箱子怎么办?忘了放进去了,虽然不大,随身携带,可很碍眼呢。 “卢少,只能埋在我们下山必经的茶林中。稍后您带着罗友国走前面,我走后面,我想办法带出去。没办法的话,就只能等过几天,一道运下去。” “不用,这应该是金条。装在身上,箱子砸烂扔了。” 卢灿打开百宝箱,里面整整齐齐的码着二十块金砖! 金砖宽三公分左右,厚度一公分,长度在十二公分,卢灿抄起一块,点了点,约有三百克左右。 难怪这么沉,这小箱子内竟然撞了六公斤的金砖。 金砖正面刻着“杨庆和银楼;成色:9275;市两6175”。 这是沪上有名的杨庆和银楼的打金。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5年),杨庆和银楼在沪上县城内小东门开设,中国最早的银楼之一。这金砖本身,也是古董。 这应该是叶家祖先留给后人的家族复兴财产,被自己带出来。当然,这只是猜测。 等到汉阳,找找阿尔达汗先生的后人,如果还在世,不妨接济他家一下。老先生留给自己太多的宝贝,他的后人,自己怎么着也要庇护一二。 冬天衣服厚实,一人装了十块,虽然沉甸甸的,但并不显。 丁一忠将樟木百宝箱跺碎,随手扔进茶窠中。 回到茶厂时,闵弘主任的办公室,多了一位方面大耳的中年人。见卢灿进来,闵弘连忙站起身来介绍,“杨厂长,这位就是香江的客人,刚才采购了二十斤一级君山银针。” 这杨厂长就是刚才从船上下来的那帮人中的一位。 “稀客啊!我们这岛上,鸟不生蛋的地方,难得有贵客光临!”这位杨厂长很会说话,操着浓郁的岳州方言,伸手和卢灿握了握。 “这可不是鸟不生蛋的地方,君山岛历史底蕴深得很呢,我在香江就听人说起过。这不,我这次来岳阳楼游玩,特意上岛找找湘妃祠,可惜的很呐……”卢灿说着,还遗憾的摇摇头。 “哦?这么说,州里准备重修湘妃祠的决策,是正确的啰?还是州里领导眼光高啊,你们香江人都慕名而来!”杨国生今天去农场总部开会,就是商讨岛上古建筑重建一事。 他作为茶厂老大,茶厂效益好的很,他自然不太愿意铲除部分茶园,让给那些建筑。可又有什么办法? 君山农场的大领导,行政级别是正处级,他只是正科级,只得服从命令。 “哦?岳州地区领导,已经下定决心,重修湘妃祠?”卢灿忽然想起自己上岛前的许愿。现在,那些宝贝都很完好,自己,是不是该还愿了? “对嘞!准备重修娘娘墓(二妃墓)和娘娘祠呢。这不,让我们回来商量着铲除那一带的茶窠。”杨国生挠挠头。 “什么时候开工?可愿意接受信捐?”卢灿问道。 杨国生的文化水平应该不高,没明白卢灿的意思,挠挠头,“信捐?啥玩意?” 旁边的闵弘赶紧轻声给他解释,“信捐就是信徒的善捐,捐赠的。” “啊?还有这好事?”那杨国生一愣,脱口而出。 怎么看卢灿都很年轻,他能捐款修祠? “能接受吗?如果能接受,我献捐拾万信款。杨厂长帮我问问?” “多少啊?拾……拾万?你没说错吧!”这次,不仅杨国生发懵,旁边的闵弘和罗友国两人,也张大嘴。没想到啊,这位撞上来的游客,这么有钱? 卢灿笑着点点头。 “你没骗人?”这家伙依旧问出一句很没礼貌的话,见对方再度点头,他立即拉着卢灿的手臂,“中!我这就打电话给白场长和吴书记!卢先生去我办公室坐坐。” 他口中的白场长和吴书记,是君山农场的两位大头头。 他的办公室在茶厂最西头,到办公室后,没急着打电话,先给卢灿和丁一忠两人重新泡了杯茶。 这位茶厂厂长虽然看起来有些混,但还是很精明的,仔细询问卢灿的姓名,家中有什么产业,能不能做主等等,再度核实卢灿承诺的准确性。 核实无误,确定有谱,他才拿起电话。 他的办公室是单间,单张办公桌,墙上还贴着两张革命画,比闵弘那边强太多, 卢灿的目光,落在办公桌上的那蓬蒜苗上。 准确的说,是养蒜苗的那件铜炉上! 这款铜炉,三才足,冲天直耳,敞口,颈部内缩,颈矮而细,扁鼓腹,有拙朴的厚重感,外壁隐隐透着星点金光! 嘶!卢灿吸了口凉气! 上手铜炉百千,都不及这桌上养蒜苗的铜炉,更像正品宣德炉。 这方铜炉,有大雅之相! 王士襄老人在他的《论宣炉》一文中,明确提出,“宣德者,型制大雅。古朴,源于器形,仿《宣和博古图》;雅致,源于精工十二炼,外壁如婴儿肌,触之滑腻,观之星光闪亮。” 卢灿忍不住,蹲在这尊铜炉面前,四下观瞧,又伸手摸摸腹壁。藏经色的腹壁,虽然冰凉,可是真的很滑腻,没有丝毫的金属沙粒感。 这尊铜炉,造型仿制的是商代“云烟鼎”。 《宣和博古图》第四卷中有“云烟鼎”的摹绘图象,与眼前的铜炉,一模一样。 《宣和博古图》真的是本好书,记录了二十类八百三十九件,从商代到唐代的铜器。并且每一件都摹绘图象,勾勒铭文,并记录器的尺寸、容量、重量等,间附考证。所绘器形非常准确。甚至还在图旁器名下注“依元样制”,或“减小样制”等以标明图象的比例。 其实卢灿心底已经有定数,这尊铜炉,八成是正品宣德炉! 可惜,其内养着一尺高的蒜苗,还有半炉膛的清水,不能上手。 无论是不是,这尊铜炉,自己一定要收下! 此时,恰好杨国生打完电话,脸色兴奋的看看卢灿,见对方趴着看自己的养蒜炉,高兴之下,大手一挥,“卢先生,喜欢这铜炉?喜欢稍后就带走!” “杨厂长,这铜炉哪儿来的?” “哪儿来的?”他挠挠头,想了半天后才恍然大悟的说道,“五六年的时候,我分配到厂里当技术员。刚好破四旧的队伍上岛,推倒湘妃祠,我看条案上这尊炉子还不错,就捡了回来。你还别说,这铜炉,每年为我提供七八茬蒜苗呢!” 卢灿听完,哭笑不得! 这铜炉,就是宣德炉,湘妃祠的神供! 前文说道,明成祖朱棣清扫干净洞庭湖水贼,他的孙子朱瞻基,在宣德四年下诏重建湘妃祠,以煊赫朱明皇朝的恩典。 既然大修湘妃祠,他赏赐一方真品宣德炉做神供,也不意外。 第390章 贵人相助 “这炉子应该是个老东西,杨厂长确定让给我?”卢灿也不客气,直接扣住他刚才所说的话,并将炉子端起来,看了看底部。 楷书双行款“大明宣德年制”。 鉴定宣德炉,其实看款识没用——仿品都是这种款识。所谓的什么“款识四字歌”的鉴定法,大家也就听听而已,别当真。 “卢先生喜欢,带走就是了。”那杨厂长再度挥挥手臂,很豪气。 “我是大老粗一个,当兵回来后学做茶,不懂得什么老东西。厂里几个文化人,倒是说过,这是明代的炉子。明代的炉子也没啥,我家隔壁的那个金属厂,前些年,老铜像、老铜炉,不知熔了多少!” 杨国生心情好着呢,刚才电话给白场长和吴书记,两人都夸他醒目(有眼力劲),并且都表示,稍后就上岛,在他们来之前,一定要把这位香江财神伺候好。 区区一个养蒜苗的铜炉,算什么? “欸!那我就谢谢了!”卢灿呵呵一笑,一把抓起那尺高的蒜苗,提起来准备扔了。 “诶欸!别!”杨国生身手快得很,接过卢灿手中的蒜苗,“别扔了,中午这蒜苗炒点腊肉,就是一道美味呢。” 呵呵,有意思的人,在他眼中,蒜苗估计要比这铜炉值钱。 将炉内的水泼掉,里面一层厚厚的白水垢,看样子养蒜苗养得够久的了。不过还是能感觉到,内膛的纵深感不错。 炉口壁直,向内腔过度有棱角,能用手指摸出棱线。手指继续往下探,能感觉炉壁不等厚,上下厚,中间薄,这也是正品宣德炉的特点之一。 正品宣德炉的内腔底很低,内腔底面径都很小,微微凸起(非平滑),内壁横向的大弧线拉的很直,这是典型的官铸手艺。 “我也不知道这能值多少钱?像是老东西。”卢灿拎着炉子说道。 他自然不会白要这尊宣德炉,以后放在虎园公展,万一在归属权上闹纠纷,没必要。 “我这里还有五百外汇券,算是给杨厂长买点酒喝,您辛苦一下,写张交易协议。” 杨国生有些意外,没想到养蒜苗的铜炉,竟然卖出五百块外汇券?想要客气一下,又有些舍不得,终究还是灿灿的说道,“卢先生,这多见外?那……我就写一张?” 有了这张交易条,就不会再有归属权的担心了。 卢灿将纸条和铜炉一道交给丁一忠,准备告辞。 “啊别!卢先生等等,我们农场的白场长和吴书记,正往岛上赶。您暂且歇会,中午我让食堂安排点野味尝尝。”见卢灿要走,杨国生连忙拉住。 “领导要来?” 卢灿挠挠头,这是捐款后遗症啊!他并不太喜欢和官场上的人打交道,不过,这恐怕由不得自己啊。 “忠哥,你回趟旅社,把阿欣接来!” 早晨出门,卢灿担心今天事情有风险,没带孙瑞欣出门。这会儿事情都搞定了,把小丫头一人放在旅社不合适——指不定多担心呢。 顺带着将金砖和宣德炉,送回旅社。 一听卢灿还有女伴在岳州,杨国生热诚的紧,主动安排人,送丁一忠渡湖接人。 …… 国院第二办公室协助总理掌管文化、外联工作,这是一贯传统,而负责这一系列工作的,正是和卢灿有同机之缘的耿老爷子。 在一份文件上批阅上自己的意见之后,放下笔,耿老爷子拍拍发酸的肩膀,看了眼对面墙上的时钟,唔,快中午了。 今天是老伴的生日,等回家陪她吃碗面。 将文件锁进抽屉,耿老顺手带上门,对隔壁的秘书室喊了声,“小三,我中午回去一趟,如果有事,你先帮我记下来,紧急的,就给家中打电话。” 秘书室闪身出来一位敦实的年轻人,点头应诺,然后将手中包装好的巧克力递给耿老爷子的卫士,“捎给耿伯母,我们秘书室一班人的心意。” 呵呵,如果卢灿能见到这位秘书,一定会认识。 “行了,带上。”耿老爷子也不见外,呵呵笑道。 这是老战友的儿子,一盒巧克力,不算事。 老爷子往外走了两步,又退回来,隔着窗户嘱咐道,“小三,你稍后把外联、侨办、统战还有新华香江社、文化部送上来的有关香江卢家的资料,整理一份,我下午要看看。” 说完,耿老爷子笑着摇摇头,还真是人不可貌相,和自己同机回京的那位小子,在京津两地,搅动得风生水起,口水官司,竟然打到自己这里! 这小子,还真能折腾! 想要和友谊商店系统合作,这也就罢了,牵线了农机厂的一次外贸合作,这算是好事,又大肆采购京津两地外贸商店的文物、古董,在津门又斥巨资收购张、周两家的藏品。 这件事可是惹得民怨沸腾! 特别是最近,六大卡车的车队,大摇大摆的将他收购的古董文物运向南方,许多老文物工作者,将电话打到最高领导人的办公室。 他倒也机灵,还知道捐款故宫邀买人心,最近又弄出什么理想工程助学? 今天,总办就接到电话,要详细禀报这件事的始末。 这也算是另类的上达天听? 耿老爷子坐在车中,忽然笑了笑。 这小子的机会,抓得是真好!这时间段掐得…… 老爷子精明一世,也猜不到卢灿有着一颗深谙内陆行事法则的心——在很多地方,合不合法并非至关重要,重要的是某些人想不想动你! 中午饭桌上,耿老爷子放下碗筷,看了眼赶回家给母亲过生日的耿肃,问道,“你们一轻和香江纳徳轩的商贸合作,谈成了吗?” 耿肃没想到老爷子忽然问这问题,愣了片刻才回答,“已经达成意向。十二月二十三日,一轻和友谊商店管理层,组建十人的考察团,赴港考察纳徳轩珠宝、嘉丽服饰,还有永嘉箱包这三家企业。具体合作条约的签订,要等考察结束。” “什么情况?”老爷子眉头皱了皱。 这种考察,尤其是合作签订之前的考察,猫腻很多,但他还不至于怀疑自己的儿子。 “嘉丽服饰,还有永嘉箱包,卢家在其中拥有不少股份,纳徳轩珠宝,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三家企业,在圣诞节到元旦之间,举行‘第一届香江时尚潮流周’,邀请我们去观摩。” “时尚潮流周?呵呵,这些资本家们,还真是会玩啊!”老爷子这句自言自语,耿肃也听不出究竟是褒还是贬,但语气更像感慨。 老爷子还不知道,时尚潮流周,这一活动概念,又出自那位年轻人之手。 上次林嘉义来京城商谈农机厂的合作事宜,见到卢灿之后,两人自然而然的谈起明年春季的时装秀活动。 卢灿认为,单一的一家服装品牌,想要支撑为期五六天的时装周,太累,不如将永嘉箱包、纳徳轩珠宝联合进来,将概念做大,以“时尚潮流周”取代“服装秀”。 时装走秀活动,岔开安排,分为服装秀、珠宝秀、箱包秀,最后可以举办一场综合秀,这样观众的审美也不会疲劳。 另外,还可以举行三家企业的产品展示、体验等活动,现场销售。 林嘉义可谓商场精英,卢灿稍稍一点拨,他立即扩散开来。 这种时尚周,只要举办一两届,效果出来后,香江那些奢侈品牌,像服饰、手表、眼镜、风衣、皮鞋等等,只怕会蜂拥而至,都想要加入进来! 到时候,卢灿口中的“时尚周”,完完全全成为一个平台,聚拢香江各大奢侈品牌销售商的大平台!每年举办夏冬两届,坐地收银啊! 好财路! 他立即增补意见——举办这种时尚周,需要有自己的媒体!时尚媒体! 这次回香江,他就会安排人收购一家杂志社,专做时尚传媒! 他的几条建议,让卢灿目瞪口呆——这家伙比自己更像穿越众!他竟然能将平台资源整合,运作的如此牛叉! 不管了,反正少不了自己的股份,等着坐地收银就是了! 林嘉义和京城农机厂签订协议后,便匆匆赶回香江,筹备这件大事! “你们的合作,什么章程?没有违规吧?”许久,老爷子回过神来,又问道。 耿肃的眼神有点躲闪,他们这次合作谈判,还真的有些违规,不过,老爷子既然问道,自然隐瞒不过去。他只得说道,“算不得违规,不过对方的自主权还是蛮大的。” “哦?你说说……” “柜台租赁制,这三家港企,一共租赁了友谊商店九个柜台,他们自己负责销售……” 这就是违规之处!国营商店,哪有外租柜台自己销售的? 见老爷子的眉头皱起来,他赶紧说道,“友谊商店掌控货品上架权,能决定他们的哪些货品能上架;另外,友谊商店有资金结算权,他们销售的物品,必须去我们柜台结算,资金存放在友谊商店账户一个月,每月结算一次。友谊商店能从他们销售额中抽取百分之十作为柜台租赁费。” 这个条件如果放在后世,对比某些大型商超的产品进店合作,并不算苛刻——那时都是半年结算,如果能谈到季度结算已经是给面子了。 “另外,我们还有审价权,如果他们的产品定价不合理,友谊商店可以让他们调价。” 这一条是照顾物价局的面子,真正实施起来,很难。因为友谊商店的产品价格,本来就很离谱,他们的产品并不对公众开发。 耿肃说了半天,老爷子一直没说话,似乎在思考这种新型合作模式的可行性。 从儿子的话语中,倒是没听出有什么差池,唯独就是货柜租赁,这一步迈得有点大! 不过,摸着石头过河嘛!这种做法,也算是摸摸石头吧。况且,这是友谊商店这种特殊渠道,暂且不在其他商店推广,应该风险不大。 老爷子最终也没给出任何意见,只是离家时嘱咐一句,“此行去香江,多用眼睛看!看别人的长处!不要被别人的迷魂汤迷昏了头!” 令耿肃还有卢灿都没想到的是,老爷子在下午去最高领导人那里禀报卢家的事情时,加了一句,“其心颇善,家风颇严”。 香江新华社第二天就接到内陆的指示,同意并欢迎爱国港商卢嘉锡北上! 香江卢家,第一次被冠上这一称号。 第391章 鬼蜮伎俩 请客吃饭,客人滴酒未沾,三位主人喝的酩酊大醉,也算是奇事一桩! 岳州的汉子,真能喝! 卢灿和孙瑞欣不喝,丁一忠是安保,更不会喝,白场长、吴书记还有作陪的杨国生、闵弘,呃还有一位行船的罗友国,五人喝了整箱六瓶德山大曲! 那可是五十二度的高度酒啊!看得卢灿头皮发麻。 罗友国也喝的踉踉跄跄,冲着卢灿直翘大拇指,“卢先生,这个!” 君山农场的领导,那是县专员一个级别的,今天竟然能跟他同桌喝酒,还碰杯来着,回家之后,足够他吹牛好几年。 对于卢灿所说的包船一事,他胸口拍得咚咚响。 闵弘只喝了大半斤,还算清醒,记得领导的嘱咐,跟着卢灿一行,将他们的行礼,都搬到君山农场招待所。 新住处就在洞庭湖旁边,对面既可以远眺君山,又可以看见岳阳楼,位置很好。 “内陆的景色,真美!就是……就是……”小丫头靠着窗户感慨了一句,扭头对卢灿笑笑,后面的话没出口。 无非是感慨内陆的经济着实让人揪心。卢灿搂着她的腰,嗅着发香,笑道,“压抑得久了,释放的也就猛烈。国人从来不怕穷,他们有足够的勤劳和智慧,让自己富裕起来。他们只怕乱,乱世人命贱如草芥。只要是太平盛世,华人永远是站立在财富的顶端那拨人。” 小丫头回头怔怔的看着他,从来没见过阿灿哥说过这种话。接着,她咯咯的笑出声来,“灿哥应该去竞选总统而不是玩收藏,刚才那话,说得好有气势。” 卢灿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冒出这种话。他很清楚,自己本质上是个利己的人,对于所谓的国家大事,国民命运,从来不会去关注,更不会主动关心。 难道真的是经济地位,决定思考方式? 刚才那番话脱口而出,这在上辈子是绝对不可能的。 …… 去汉阳的行程又要推后几天,岳州地区领导听说卢灿捐款一事后,也要接待。 说起来很没意思,卢灿的捐款,竟然是岳州地区所接纳的第一笔来自东南亚的大额捐赠,当地很重视这件事。 这样也好,看着田坤等人将师门珍藏送上车,心底也安心点。 出席了两次官方宴会,又在当地领导陪同下,游览岳阳楼。卢灿的姿态做得很到位,很给地区专员的面子,又捐赠五万,翻修岳阳楼。 他的十五万,给的非常痛快,直接划拨到指定银行帐号,喯都没打一个。 这让卢灿在岳州地区算名气颇旺!几年后,无论是岳阳楼重修后的碑记,还是湘妃祠的信捐墙上,都留下卢大善人的名字。 两天时间,除了出席官方活动,卢灿都在陪同小丫头游玩岳州,汨罗江自然也去走了走,只不过现在不是端午——汨罗江端午时节举行的龙舟大赛,一直没被禁止,很热闹。 款项到手后,地区官员露面少了,并非功利,而是他们这帮五六十岁的老人家,陪两位二十左右的年轻,实在是心底膈应…… 再说,人家也确实是来游玩的,不能耽误富家子弟的玩乐,是不是? 抵达岳州的第四天,卢灿估摸着田坤的车队,此时已经进入湘省境内,今天不打算再出门。可计划得挺好,偏偏又有人敲响岳州地区招待所的门——卢灿一行又被置换了住处。 “杨厂长?您怎么来了?” 卢灿开门一愣,门口站着的这位方面大耳兄,正是东方红茶厂的杨国生。自从上次见面后,自己的接待工作先是被农场接手,然后又被地区接手,就再也没见到这位送自己正品宣德炉的老兄了。 不知道找自己什么事?手中还提着个麻袋。 杨国生的笑容,没了当日的爽朗,有点拘谨的朝卢灿点头笑道,“您不是喜欢老炉子吗?” 他提提手中的麻袋,向卢灿示意,“我家隔壁就是地区金属回收厂,我昨天找老尤要了几件老炉子。这不……给您送来了!” 还有这好事?卢灿连忙将他让进屋。 “阿欣,帮杨厂长泡茶!”卢灿对里屋喊道,伸手招呼杨国生坐。 “不用不用!我一会要去茶厂上班!”杨国生连连摆手,语气中多了几分客气和生疏。此时,他已经明白,卢灿这种身份的港商,与自己之间巨大地位落差。 当孙瑞欣将茶杯端到他面前,他连忙起身感谢。 地毯上摆放着麻袋中倒出来的六只铜炉,清一色的仿宣德炉!老旧古朴,各色造型的都有! 他如同表功般说道,“昨天晚上,我和金属厂的老尤,哦,对了,老尤是金属厂的厂长,和我住一单元的老朋友,他那厂子里每年都要回收不少老铜器、铜像、铜炉之类的。昨晚我们俩一起喝酒来着,我跟他说起您喜欢老铜炉,拜托他给找一些。” “这不,一大早我就去金属厂的库房,翻出这六只卖相好一些的,给您送来了。” 说完,他看向卢灿的神色,有些紧张。 他的话半真半假! 他和金属厂厂长尤大山确实是好朋友,昨晚也确实喝酒来着,但他喝的有点高,把自己的养蒜炉卖出五百外汇券的事情,突噜给对方。 一个炉子竟然能卖出五百外汇券?看对方手中炫耀的外汇券,不像假话啊? 尤大山精明的很,瞬间动了心思——厂子里的库房中,这种破铜烂铁多了去了,自己能卖多少钱?即便不卖,也是要送进熔炼炉化成铜水,还不如便宜了自己。 他拉着半醉半醒的杨国生,两人嘀咕半天,最后达成协议:尤大山负责将厂里的炉子弄出来,杨国生负责联络那位香江年轻人,卖出的外汇,二一添作五。 这不,一大早,尤大山就带着六只炉子上门,要他来找卢灿。 听完他的话,卢灿笑笑点头,示意接受对方的好意。虽然他感觉对方行为有些蹊跷,但这对于自己而言,并非坏事。 第一尊是朝冠耳兽蹄足炉,底款为减地阳文款“雍正年制”,这是雍正朝的官造佛供炉。第二只是狮耳圈足炉,同样也属于佛供炉的范畴,底款为单框阴文篆书“宣德年制”。这是宣德本朝仿,能达到馆藏级。 第三尊是圈足钵盂式炉,座底双龙环抱单行篆书减地阳文侣古斋款炉。这件价值不算太高,属于清中期私款,卢灿已经有一件,品相比这好。这件吗,倒是可以送上维德拍卖。 第四尊为挺有意思的,典型的方式结构,正式名称为“玉堂清玩款台几炉”。呃,也就是严东楼的私款铜炉,型制独特,很有收藏意义。 剩下两款分别为嵌银丝蕉叶兽面纹尊炉,留款“琴书侣”,也就是吴邦佐的私款;另一款为兽耳衔环圈足壶式炉,双龙环抱内坛郊社款。 内坛郊社款并不多见,这是清代官款的一种类别,此类香炉是为天坛郊祭特别铸造的祭祀用品。 卢灿将这六尊炉子,逐个翻看一遍,都还不错,到代的老东西,只不过收藏价值或大或小而已。他笑着对杨国生拱拱手,“杨厂长,承情了。” “喜欢就好!喜欢就好!”杨国生站起身搓搓手,满脸欢笑的询问:“那……我去茶厂了?” 呵呵,这是探寻卢灿给不给钱呢?不好意思明着开口,以退为进。 卢灿暗笑,摆摆手,“杨厂长,等等,别急啊,该有的程序还得走一遍呢?” “哦,我懂呢,留张转让条,是吧?” 卢灿用信封装好三千的外汇券,临出门时递给他,“杨厂长,这些香炉,大多数

相关推荐: 她太投入(骨科gl)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宣言(肉)   御用兵王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姑母撩人   寡妇门前桃花多   小公子(H)   媚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