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被福老看破心事,卢灿有点尴尬,摸摸后脑勺,咧嘴笑了两声。 这事原本就没什么,过去,东家雇佣大掌柜和账房先生,连祖宗三代都要调查清楚,更何况卢灿将要交付给福老的,是他收藏的三千七百多件珍贵古董。 虽然福老不可能有什么坏心事,但毕竟有些事情要问清楚。 “那就麻烦福老,给我讲讲当年的事。”卢灿带着笑容,重新给福老斟茶。 “既然卢少愿意听,那我就说说。”他接过茶杯,小酌一口。 “那是抗战胜利不久,应该是十月份。当时我三十未到,成家不久,在滇省昆明龙晓堂做掌眼师傅。” 龙晓堂,滇省有名的大当铺,滇省大佬邹若恒(龙云的把兄弟,此老1980年去世)家的产业。福老三十岁不到,就任掌眼师傅,可见他的鉴定能力,当时就很出色。 “刚过完中秋节的第二天,我正在家中纳凉,孰料,多年未见的师兄,带着两位同学,竟然寻到龙晓堂。” 说到这,福老的指关节根根凸起,也没有提及师兄的名字。卢灿隐约猜到,这位师兄,恐怕就是潭老先生,只不过,福老似乎对这位潭师兄,有些恨意。 “师兄来访,我欣喜莫名,安排家宴接待师兄和他的两位同学。” “当时,我确实有些心动,毕竟当官要比做掌眼师傅强太多。可是又有不舍……” 他没说不舍啥,卢灿猜测,新婚未久,自然不太愿意离开窠臼。 “师兄见我勉强,便换了种说法。他告诉我,郑斋先生的旧藏,流落到桂林。听说其中有珍贵的宋拓本《熹平石经》,还有众多的晋唐石刻拓本,邀请我一道前往桂林寻踪迹。” “当时我碍于面子,想到没答应随师兄出山,已经让他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再不答应去桂林,有些说不过去。另外昆明到桂林,来回不过二十天,见见传说中的《熹平石经》,也算一件幸事。于是,我就答应师兄,一起去桂林。” 郑斋先生就是沈树镛沈老,金石大家。咸丰九年1859年中举,官至内阁中书。 史书记载,其博学多才,长于考订碑版文字,嗜金石书画,精鉴别,收藏甚富,所藏秘籍珍本极丰,尤富于书画金石碑帖。建造有“内史第”别墅中,曾经藏有计汉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众多文物精品。 学者俞樾曾称:“沈家收藏金石之富,甲于江南”。 其藏品中,最珍贵的算是同治二年1863年获得的宋拓《熹平石经》,含有《尚书盘庚篇》五行,《论语为政篇》八行,《尧曰篇》四行共127字。 《熹平石经》之所以珍贵,因为它是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另外碑刻书法为大文学家蔡邕亲笔的隶书,极具经义考证、书法鉴赏等收藏价值。 桂林之行,想必是福老一身的重要转折。 卢灿心中暗自感慨,物迷人眼,果真不假。那位潭老先生,为了得到藏品,不惜用尽方法,勾引自己的师弟上船。难怪后世在古董圈子中,尽管他很传奇,但业内人对此老的评价一直不高。无论他有没有料到最后的结局,这番手段用在同门师弟身上,总是人品污点。 “我们一行四人,抵达桂林后,师兄竟然还有两位同伴在此等候,我便感觉到,这恐怕不是一次正常的看宝。” 所谓看宝,其实就是掏老宅子,去货主家看物品。 “师兄见我起疑,便坦白的告诉我,他之前来过一次,可货主只要金牛和大洋,法币一律不收,而且报价不低。自己没那么多的金牛去买,当时他告诉货主,回去筹资。” “师兄告诉我,这次去货主家看宝,如果价格合适,就买一些,如果不合适,瞅准机会,换下来几幅。成功了,所得我们几人平分。” “我不愿意参加,准备返回昆明。这时师兄的一位朋友出面,提出希望我能在他们事成之后在离开,以免走漏风声。” “当时我很生气,可师兄似乎也是这态度,不得已留下来。” “我当时并没有想要参与,只是想见识见识,传说中的《熹平石经》。” 似乎怕卢灿误会,福老特意强调道。卢灿很理解的点点头,福老的遭遇,与他上辈子遭遇很相似。 收藏忌贪!上辈子他也没想着盗取金缕玉衣,可是……最后还是不知不觉的陷进去。 “晚上师兄再次来找我,为白天的事情道歉。” “师傅?师傅?”奎荣担心师傅出事,连忙拍拍他的胳膊。 老先生倏然惊醒,双手搓了搓脸孔,有些落寞。 卢灿歉然,朝他摆摆手,“福老,要不……就不用说了。” 福伯摇摇头,“这……也许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完整讲述这件事,我想讲完。” “我师兄博闻强记,他看过一次藏品,虽然不能记得所有,但套版出伪几张还是可以的。” “第二天,我师兄负责在纸上录下他记忆中的拓本,我负责石刻,他的两位同事负责调墨,那两位同学负责调试药水准备拓本纸张。” 福老简单几句,卢灿便暗自咋舌。潭敬老先生这帮作伪团伙真专业! 也明白潭老为什么费尽心机拉拢福老加入,因为福老拥有他们所不会的技能——石刻! 于姓乡绅所拥有的《熹平石经》属于宋拓本,伪作不可能用手绘本或者印刷本,必须同样使用拓本来实现真假置换。 因此,福老负责将师兄回忆起来的文字,字体等,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上刻下来,然后用陈墨、处理过的老纸,重新拓印一次。 这种作伪,极其困难。 首先,雕刻在石板上的字体大小、字间距、粗细,必须做到高度相似。 其次,拓本的墨色深浅,可要比临摹绘画的墨色,更难控制。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拓本的形成方式所造成。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拓本,并非从碑上揭下来的那张纸,那张纸上的字迹是反的,必须将拓纸重新印在一张全新的纸张上——后形成的这张纸,才是拓本。 双重印制的文字作品作伪,墨色控制难度极大。 尽管卢灿很想仔细询问福伯,他们是如何做到墨色控制,想想后还是没打断他的回忆。 “一周时间,我们准备好三幅唐代碑林拓本。” “我和师兄,还有他的同学,三人赶往秀峰。” “于姓乡绅的家在秀峰城中,高门大院。走进院门时,恰好看见一位五十岁左右戴鸭嘴帽的中年人出来,他肋下夹着一只皮包。” “见到师兄时,他低了低头,可是,还是被师兄认出来。” “不过,他俩都没有和对方打招呼的意思,插身而过。” “我悄悄问师兄,这人是谁。师兄说此人是这一行当中有名的作伪高手,姓裴,具体叫什么,师兄没说。” 裴姓?作为高手? “师兄担心宋拓本被提前置换,我们三人匆匆赶进客厅。” “正好赶上那位于姓乡绅在收拢一幅字画!” “师兄和房间主人在闲聊,我借机看了看那幅字画,正是五代董源的《夏山图》。” 卢灿心头猛然一跳,《夏山图》如此珍贵,不在宋拓本《熹平石经》之下,怎么一点前戏没有,现在突然跳了出来? “师兄也看到这幅画,拐弯抹角的向主人打听这幅画的来历,我在旁边听得很清楚。” “这幅画竟然也是当年箱子中的东西,他同样想要出手。前段时间有人给他介绍一位京城豪客,他信以为真。结果,豪客不豪,前前后后来看过三次,最终也没有买。” “那位豪客,就是刚刚出门的那位!” “师兄说刚出门的裴姓老者是作伪高手,他来来回回看了三次?莫不是也打着和我们一样的主意?” “我再看这幅画,还真的被我找到破绽!” “毕竟是靠记忆作画,有些地方处理的不太合理。我当时就感觉,这幅画用点簇皴绘山石,不够果决。” “这是赝品无疑!” “真品被那位裴姓换走,极有可能就是刚刚换走的!” 说到这,卢灿低头,用手指掐了掐眉心! 事情有点乱!需要理理! 董源的《夏山图》现在在自己手中!自己是从张博驹前辈的夹画中得到!董源的《夏山图》被一位姓裴的五十岁左右老者,从于姓乡绅那里骗走! 裴姓老者肯定不是张博驹先生——潭敬老先生不可能认错张老。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裴姓和张博驹张老,什么关系? 如此珍贵的画作,他费尽心机骗到手,然后送给张博驹张老? 卢灿有点懵! 福老的故事,还在继续…… 第220章 黄金处理 福老的回忆完全被打开。 他的语速、语气越来越模拟当时的情形——他已经用我们来代替“师兄和他的同学”,显然,在这件事的中后段,福老当时是全身心投入的。 “发现这幅董源的《夏山图》被掉包,我们并没有吱声,因为不想打草惊蛇。而且在言谈中,我发现这位乡绅对古玩并不算在行,这让我对此行的成功充满希望!” “在于姓乡绅鉴定完我们带来的金牛后,他让人抬来两只樟木箱子。箱子内存蜡布,密封良好,难怪能从水中打捞起来后,毫无水损。” “打开箱子,姓于的拿出第一件拓本,就让我心跳不已。” “那是唐代许敬宗撰,王知敬书《卫景武公李靖碑》的宋代完整拓本!笔力健劲,字体秀美,拓印清晰。只看了一眼,就让我沉迷进去。” “事情进展的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顺利。” “我们三人,购买了一件,置换了三件。不过,那件宋代拓本《熹平石经》不在此列,因为我们的金牛带的不够,那于姓乡绅不肯拿出来。” “此后十天,我们又去了两次,购买两件,换回十一件。” “人心不足,贪念焚身!” “始终没有见到《熹平石经》让我们很不甘心。师兄几人四处筹集资金,准备这一次一定要见到《熹平石经》,并将它置换出来。” “在我们准备好一切之后,第四次踏足于家大院。” 福老说到这,突然停顿下来,双手交叉相握,在下巴上蹭了蹭。显然,这一刻的回忆到现在依旧让他心悸! “客厅大堂上,于姓乡绅正陪着一位老者说话。” “看到那位老者,我们三人吓得扭头就跑!” “你道那位老者是谁?” 福老这句话完全是自己问自己,倒是真的勾起卢灿的兴趣。 “三原髯翁先生!” 原来是他,难怪这三个骗子转身就走。 此人有“千年草圣”之美誉,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老先生。 于老坐堂,他们能不跑? “桂林是不敢待了,师兄再次邀我东逃,我舍不得离家,再度婉拒他的邀请,执意西归。于是,当天夜里,我们一行人各奔东西。这一趟,师兄分给我三件文物,其中就有我最喜欢的宋拓本《卫景武公李靖碑》。” “事后,我也托人打听,当时髯翁公为何出现在他家?” “呵呵……”福老的笑声有些悲凉而悔恨。 “这于姓乡绅竟然是三原于家的一房支脉,他出手珍贵文物的事情,不知怎么就被髯翁先生知道。那天于老上门,就是劝说他能交出这些文物,我们不凑巧,撞上而已。” “我们这一跑,终于引起于姓乡绅的怀疑。” “邹东家将我那三件文物上缴,依旧没能解决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罪名,无辜的落在我的头上——那件赝品《夏山图》!” “当天,只有那位裴姓老者,还有我,两人接触过《夏山图》,于老发现此图为赝品后,责令必须找到。” “图不在我手中,如何交出来?” “那帮人自然不信,他们连夜闯进我家,彻底搜查一遍,顺带着将我家中所有值钱物品,全部卷走。” 福老神情悲愤,“我妻,经此一吓,卧床不起。” 他停歇好一会,才平息心情,“龙晓堂是待不下去了,邹东家仁至义尽,帮我联络上来滇省进货的杨家马队,连夜安排我装扮成马队成员,混出城。” 他这一生,三分之一毁在师兄的手中,三分之一毁在自己没能约束贪念上,还有三分之一,要算到这幅《夏山图》,或者说裴姓老者身上。 于老的故事,再度警醒卢灿,收藏莫太贪! 离开福老的别墅,卢灿也不知道什么心情。 福老与明鬼派的关系弄清楚了,福老与潭老的关系也明白了,福老与玖宝阁的关系也理顺了,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那位突然冒出的裴老,究竟与师门有没有关系? 接连两天时间,卢灿都待在家中,什么地方也没去。 润馨瓷窑那边,桂生师傅已经做过火力试验,确实是香江松柴火力不够。柴窑要想开下一窑,还必须等从内陆进口的松柴来到。 桂生师徒三人,正在帮电窑那边拉坯,跟着陈礼师傅学习法国骨瓷的制作呢。 维德拍卖公司,在解决首拍之争后,一切顺利,胖瘦二头陀,再加上罗大伟,三人干得热火朝天,也无需卢灿管事。 顺便提一嘴,安凯被开后,温阿四已经正式担纲维德拍卖征集部经理。时不时还给卢灿来个电话,汇报工作进度。 至于虎豹别墅的价值评估,最终价格为四千六百万钱,在卢灿答应首付款四百万美元后,报业女王胡娴,主动将价格降到四千五百万。目前,双方正在商议合同条款。 纳徳轩珠宝这边,近期也发生一件大事。 以色列钻石加工中心IDC总裁阿维泰维赛尔,偕同妻子艾玛,还有市场部的维尼经理一行五人,在七月下旬初,来香江考察纳徳轩珠宝。 得到卢灿的提示后,田乐群对他们一行极为重视,不仅全程陪同考察了纳徳轩珠宝的几家大型店面,还走访沙田翡翠加工中心。 两天的参观结束后,田乐群不仅向他们展示纳徳轩的拓张计划,更向他们展示纳徳轩的设计能力——拟定明年元旦推出的“芭蕾舞”系列钻石饰品的设计图。 此系列是卢灿直接拷贝梵克雅宝在五年后推出的经典作品。 胸针、头饰、项链、戒指、耳钉、腰环、脚链,非常完整的一套,让阿维的妻子艾玛,尖叫不已,早早的给自己下了一份订单。 田乐群的热情真诚,以及纳徳轩珠宝的实力与未来,终于让严谨的阿维夫妇下定决心。 他们在即将离开香江时,不仅答应成为纳徳轩供应钻石,还提到,想要与纳徳轩珠宝展开深度合作,在香江开始克拉钻以下的小钻切割与打磨中心。 能不答应吗? 田乐群立即安排三名纳徳轩玉器作坊的员工,随同阿维一行,前往那塔尼亚,学习碎钻的打磨与切割——钻石的切割与打磨,很大程度上靠熟练工种的手工操作。 两家的钻石合作计划,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谈判中。纳徳轩珠宝算是彻底摆脱对欧洲钻石的依赖。 至于卢灿,也不是一点事情没干,最起码,他将黄金的处理渠道已经打通。 香江是黄金的金市! 1974年,香江政府撤消了对黄金进出口的管制,此后香江金市发展极快。 由于香江黄金市场在时差上刚好填补了纽约、芝加哥市场收市和伦敦开市前的空档,可以连贯亚、欧、美,形成完整的世界黄金市场。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引起了欧洲金商的注意,伦敦五大金商、瑞士三大银行等纷纷来香江设立分公司。 他们将在伦敦交收的黄金买卖活动带到香江,逐渐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当地“伦敦金市场”,促使香江成为世界主要的黄金市场之一。 从1978年6月开始,香江金市已经连续二十六个月走高,金市太火! 林嘉义帮忙牵线,林嘉义的六叔,九龙银行创始人林继礼,答应以美元收购卢灿手中的全部黄金,并非以银行的名义,而是九龙林家的家族基金名义。 价格参考市价,具体价格还需要看黄金的成色。 八月五日一大早,天色昏暗。 卢灿亲了亲尚在熟睡的田乐群,起身来到车库。那里,已经有两位安保在等候。 “潘哥说什么时候到岸?”卢灿钻进车子问道。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丁一忠回头道,“他们昨天下午五点,以港商投资者身份抵达的珠海,预计今天早晨五点会到达屯门。” 此时南边或者内陆机场安检,名义而已,漏洞太多,十多人分散开,每人携带十来公斤的黄金,过境无压力。但是,进入香江机场案件,事情反而变得复杂。 香江机场在1968年就有规定,私人携带黄金含饰品,不能超过五百克,违规者需要缴纳一笔贵金属出入境税金,最麻烦的是,还需要出具黄金来源证明。 因此,潘云耕一行,在抵达香江的最后一段路程中,还需要选择偷渡。 好在从珠海到屯门,即便是舢板,也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即可抵达。 卢灿到达屯门西侧的龙鼓滩时,天色依旧没亮。 成功之前的最后一步,是最让人心焦。 卢灿站在礁石间,不吸烟的他,破天荒连抽两颗。 “卢少,有消息!”陪着他的丁一忠,忽然指了指站在远处岩滩上用望远镜瞭望的另一名安保。他正对这边打手势,发现舢板。 卢灿长长的吁出一口气,资金有了! 虎豹别墅的首付款、舅舅那边的资金,调景岭小巴公司的资金,还有自己今天下去去台北的资金,都落在这笔款项上! 这两年也没少赚,可自己怎么就这么存不住钱? 卢灿挠挠头皮,想不明白就不想了,再加大赚钱的力度就是了! 不久,三条舢板小船,出现在视线中。 他高兴的对丁一忠挥挥手,“走,迎接归来的英雄去!” 第221章 首飞台北 柯士甸道林家大宅,建成没几年。 金铜色的铁艺大门还有明黄色的院墙,昭显这里的富贵与豪奢。 一辆黑色加长通用商务车,听着铁门前的缓坡上,等候主人的开门。 卢灿看了眼黄色墙壁还有高翘的屋檐,对副驾驶座位上的丁一忠吩咐道,“阿忠,稍后别忘了把后备箱中的礼盒拿上。” 林继礼崇佛,并非汉家佛教,而是泰国佛教。据说当年他开办九龙银行时,就是受到泰国拍侬佛塔寺高僧大德的指点。 泰国佛教为小乘佛教,因此,卢灿为林继礼准备的礼物是一套1945年香江西冷刊印社刊印的《阿毗达摩藏显宗论》,一共十二册。 这套礼品可不容易找,市面上早已销声匿迹,卢灿是找到当年西冷刊印的股东之一,袁晓芳的后人,才从他们家的库房翻出来的。 不一会,铁门被佣人打开,车子驶入。 一位三十来岁的中年人,站在通往住宅楼的大道上,对卢灿的车子挥挥手。他是林家林继礼这一脉的唯一继承人林嘉年。 “林叔早!”卢灿下车和对方热情的招呼道。 林嘉年没有选择握手,而是用招待晚辈的方式,拍拍他的胳膊,调笑了一句,“没你早啊!一大早堵门,就这么急?” 香江林家底蕴深厚,体量大,在东南亚,没人敢动林家,他们十三房联合起来,轻易碾死一国首富。没办法,林老太爷太会培养儿子,十三个儿子,房房有出息,新晋崛起的林嘉义,又是东南亚林家的一颗明星。 林嘉年对卢灿如此亲热,也是因为堂兄林嘉义的影响。 同是堂兄弟,他很清楚两年多前,嘉丽服饰半死不活,就是遇到这小子,再度焕发生机。现在的香江,林家两大服饰品牌,丽新制衣和嘉丽服饰,妥妥的占据香江服装产业的前三名中的两个位置。 “没办法,今天事情多,下午还要去台北,所以……只有打搅了。”卢灿摸摸眉角,尴尬的笑容在林嘉年看来,还略有几分青涩与单纯。 卢灿的这种表情,骗过很多人,也包括面前这位。 当初在林嘉义家中第一次见面时,林嘉年就认为这孩子单纯、听话。虽然他的看法遭到堂兄林嘉义的嗤笑,但第一印象总是难以改变。 “早到早了结,挺好。”他拍拍卢灿的肩膀,示意去客厅,不过途中他还是问道,“你小子弄来的这批货,来路没问题吧。” “林叔放心,”卢灿扭头对他解释道,“南边的矿山股权,老爷子交给我了。这不,翡翠矿中侥幸挖到点金矿脉,杨家不想南边政府占便宜,精炼后让我找个渠道出手。” 单纯的表情下,卢灿的谎话,随口就来。 他点点头,算是认同卢灿的说法。其实林家也不在乎这批黄金的来历,他们需要这批黄金来积淀家族底蕴。问一问,只不过是表明态度。 “叔祖在家吗?”卢灿踏进客厅时问道。 林嘉年迟疑了片刻,摇摇头,“昨天他去九叔家,没回来。” 呵呵,林继礼这是避嫌呢。 林继礼,原名林立人,字继礼,十三太保中行六,香江人称之为“林六爷”。 1937年来香江后,他在渣打做拉吸储经纪人,开始接触金融业,1945年,以三百万钱的资金,创办九龙银行。 1980年的九龙银行,在香江可以说排得上号的优质银行。卢灿也不明白,为何这位精明的林嘉年在八五年继任银行董事长后,竟然将这家兴盛的银行弄得负债破产? 仆人上茶后退出客厅,林嘉年笑着问道,“着急用资金?纳徳轩不需要存储黄金?” “够了!再存储就是积压资金。”卢灿的话,有点装逼。 真的够了吗?不是! 实在是最近需要资金,而纳徳轩一时间拿不出这么多的资金量,不得已才转手给林家,当然,纳徳轩暂时也不缺黄金。 卢灿的话有些不经意,却让林嘉年浮想联翩。一家珠宝饰品公司,竟然说黄金存储够了?这是什么概念?他从事金融业,对珠宝行每年的黄金消费量很清楚。 金饰仍是香江珠宝消费的主流,港岛珠宝行业龙头,当属周大福,每年消耗的黄金,约在四百公斤左右。纳徳轩达不到他的规模,但也需要一百公斤左右。 如此大的消耗量,这位纳徳轩的少东家,竟然说库存超标?林嘉年想得有点歪,这一刻他还真的有些相信,卢家在南边,有金矿。 “阿灿,如果金矿的产出量足够,有否考虑出售部分给九龙银行?” 林嘉年笑眯眯的建议,让卢灿一怔,这是好事,唯一的问题是这种售卖变得不太隐秘。 他琢磨片刻,为安全计,他还是摇摇头,把卢嘉锡推出来,“这件事还是私下交易比较好,我家太爷一直告诫,这种事不可大张旗鼓。” “呵呵,阿灿,看来你对金市还不是完全了解。”林嘉年呵呵笑道,“香江黄金交易所,还有各大金铺,发行的都是金券。你以为他们有那么多的黄金存储吗?” “没有,甚至连五分之一的存储量都没有。” 卢灿张了张嘴,有些讶异。 他对金融不熟悉,根本不了解这种“纸黄金”的运作方式。不懂的事情不插话,他面带微笑,听着林嘉义讲述。 “截至今年六月份,香江黄金交易市场,还有各大金铺、银行,一共发行了七千两百吨的黄金金券。” “黄金哪儿来?无非是各大金铺和银行的存储金。总储量够吗?呵呵,具体数据我就不和你说了。” 香江不产黄金,这个数据连卢灿都知道,肯定是在做虚头。但他并不明白林嘉年说这番话的用意,好在林叔没让他多等,直接说出意图。 “这种情况危不危险?”林嘉年自问自答,“危险,非常危险。” 卢灿脑海中闪过一条信息,貌似香江在两三年后,确实爆发了一次因“纸黄金”失去信誉而引发的金融风暴,好多银行与金铺,在这阵风浪中倒闭。 隐隐约约的,卢灿感觉,这应该是一次发财的好机会!但如何做?他还真的不懂。 不行!找个时间给康丁去封信,问问该如何应对。 “林叔,您的意思是……”卢灿抠抠眉梢,没听懂,问道。 “我的意思是,只要有黄金实物到港,那些银行还有金铺,会想办法将它们洗白!” 这句话卢灿听明白了!合着自己只要负责将黄金运到香江,这些金融机构,会主动保密并且将它们弄得干干净净。 我草,还有这好事! 能为今后寻宝,找到一条最安全的黄金出货渠道,今天收获太大! 卢灿伸出手掌,“林叔,我同意与九龙银行合作,祝愿我们合作愉快。” …… 上午十点,从林家出来,卢灿兜中揣着一本支票。 二百五十三公斤黄金,一共换取林家支付的二十二张现金支票,厚厚的一沓,一共一千一百万美元。 为何不开一张?没办法,此时香江金融业规定的最大额现金支票为五十万美元。 “卢少,回家?”司机兼安保罗瑞问道。 “去莲香楼!” 香江四大茶楼,莲香为首。 1933年建立的陆羽茶楼是富豪们的首选,那么1926年创建的莲香楼是老香江的最爱,这里的霸皇鸭堪称一绝。 舅舅葛辉,在这座茶楼有专座,有空闲就会来这里坐坐,喝杯香茶,品品黑芝麻糕。 卢灿从手包中抽出一张信封,数五张支票,塞了进去,这是稍后给舅舅的。 又拿出一个信封,塞进去八张,这是购买虎豹别墅的首付款。钱伟叔叔正在湾仔星岛报业大厦等着呢,今天签订合约,缴纳首付款。至于尾款,胡娴女王很大度的同意,在年底之前交付即可。 又抽出一张,塞进另外的信封中,这是给林嘉义的。双方合作的箱包工厂,前期所有资金都是他垫付的,现在有钱该还账了。 又抽出一张,这张稍后要给温季宸,他负责帮忙组建的调景岭巴士公司,这是公司股本以及修建油塘到调景岭中学的修路费。 调景岭巴士公司一共有九家股东,张国怡任总经理,谭卫东的弟弟谭卫国和陈家的陈录生任运营监理,温家六妹温碧璃,兼职财务总监。 又抽出一张,稍后交给潘云耕的。这是给卢家卫队此次行动的奖励,剩余部分则投到训练的基建工程中。 又抽出一张,这是准备交给福老的。虎豹别墅转售合同一旦签订,老先生和奎荣就要带人重新规整内部结构,需要花钱。 卢灿看着原本厚厚的一沓支票,变成薄薄的几张,忍不住一声哀嚎! 这种拼命挣钱的日子,什么时间是个头啊! …… 与郑胖子一起出门,永远别想坐包厢! 胖子苦过,尽管现在已经是大老板级别,他依旧开着那辆丰田,最好的衣服还是卢灿让嘉丽服饰每年给他定做的那几套,一条真丝领带,还是结婚那年配的,颜色已经发灰。田婶并不抠,是他自己不乐意。 卢灿花钱猛,被他教训的次数最多。 如果被他知道,今天上午,卢灿散出去八百五十万美元,那他绝对能唠叨得卢灿发疯。 港台交流很密切,国泰以及台北各大航空一共有十一个航班前往台北、高雄等地。卢灿、郑光荣、谭卫东、丁一忠和乔曲明五人,乘坐的是下午四点的华航班机。 候机大厅中,卢灿背着双肩包,靠在椅子上迷瞪。起的太早,有些困意,但脑子里依旧很兴奋,如同过电影般,今天的一幕幕飘过,睡不着。 一阵香风掠过,卢灿感觉身旁的座位有人坐下,接着是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响起,应该是一帮女孩子。 懒懒的向另一侧挪了挪,没睁眼。 “先生,先生?”标准的台北腔调,字正腔圆,有一丝丝的嗲味。喊第一声见卢灿没答应,又提高一点声调。 卢灿懒洋洋的睁开眼,眼前晃动的是一张精美白皙的面孔,至少有孙瑞欣的级别,年龄不大,同样十五六岁,而且卢灿貌似有点熟悉。 “您能让让吗?我们这边四人。”那张精美的面孔,没注意到卢灿眼中的惊艳,指了指身后。 卢灿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呵呵,那边还站着四位青春美少女呢。 抱着背包,卢灿点点头,挪了挪位置。 听她们的唧唧咋咋,应该是来香江旅游的。 卢灿闭着眼睛,这次是回忆那女孩是谁?为什么有点熟悉? “阿如,你那还有莲蓉吗?饿了,给我点。”旁边的女孩忽然说出一个名字。 阿如?卢灿貌似想起来了。 应该是一位影星,但她不会太出名,否则卢灿不可能想不起来。像霞玉芳红女鬼歌后这类明星,即便不看电视电影,都会认得。 第222章 遇思源斋 松山机场建于日治时期,单跑道起降,卢灿他们所在的飞机,不得不在机场上空盘旋半个小时,才得以落地。 其实,桃园机场已经建设完毕,并且在去年投入使用,但有些航班尚未迁移过去。原因很简单,离市区太远,新机场的交通配套也没能跟上,许多乘客反应不方便。 谭卫东在旁边抱歉的解释两句,招来郑胖子的白眼,“与你有关系吗?你抱歉什么?你现在可是货真价实的香江人。” 他张了张嘴,哑然失笑,“可不是呢?我们这帮人,从来都不是他们的子民。” 一行人说笑着走出机场,很巧,他们前面,又是那帮黄莺。 从候机大厅到飞机上,再到下飞机,这五个小姑娘,与卢灿一行,相距都不算远。 那长发精致面孔的姑娘叫阿如,学生发的那位圆脸姑娘叫高英,马尾辫的是陈兰香,个头最高的叫孙甜甜,还以一位脸上有雀斑的叫小麻雀。 并非卢灿偷听,而是……这帮女孩,实在太能说了。 从候机大厅一直到下飞机,前后足有四个小时,卢灿没感觉到这几个女孩停过嘴。 她们此行香江的原因自然也听得清清楚楚。 这五人都是忠孝东路中学毕业生,结伴去香江旅游,是为了庆祝她们即将升入高等中学,这也是她们人生中的第一次远游。 出了机场,发生一点小意外——谭卫东拍胸口保证的朋友,竟然没来接! 他嘴中不停的念叨,钻来钻去,可最终还是没找到。又找了个公用电话拨了过去,半晌后,才悻悻的回来,“那个臭小子今天一大早开车去日月潭,他母亲说还没回来!” 呵呵,看来,谭家所谓的在台北的能量,也就那样。 但愿他朋友帮忙预定的酒店,没问题。 松山机场位于基隆河岸边,地处台北市中心,距离谭卫东朋友帮忙定下的怡亨酒店不过巴士五站地。郑胖子阻止谭卫东挥手打车的奢侈做法,领着大家向巴士站台走去。 他没来过台北,但在家时做足了功课。 排队坐上十八路电车巴士,巧了,前面依旧是那帮女孩,不过,此时她们身边已经有亲人来接站。座位很少,卢灿一行还有那些女孩子,都挂在车厢中。 途径第二站中山国中时,站台上又用上一拨人,车厢顿时挤得满满当当。 “卢少,背包放在胸前。”丁一忠应该是觉察到什么,他托了托卢灿背在后面的双肩包,提醒道。 有小偷?卢灿连忙将背包移到前面,抓着扶手,眼睛四处瞅瞅。 还真被他发现一点端倪。 那位叫孙甜甜的高个子女孩,与卢灿之间还隔着一人。她一只手抓着扶手,另一只手挽在父亲的手臂上,鼓鼓囊囊的双肩包,背在后背。 她父亲则扶着行李箱,和她并肩站立,正询问女儿此行的感受呢。 两人聊得正欢,浑没注意,他们身后站着两位二
相关推荐: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虫族之先婚后爱
宣言(肉)
小公子(H)
左拥右抱_御书屋
大唐绿帽王
御用兵王
归宿(H)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腹黑哥哥。霸道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