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穿越之肉香满满+穿越之快进入纯肉(H) > 第245章

第245章

,并发动一批人抵制该投资案。 这件事在香江闹得很大,也让他的声名远扬国际。 郑光荣扣了扣头皮,有些心焦。 听卢灿说,如果能将昨天的那套茶具转让给罗桂祥,最少能卖出五万钱,他便同意卢灿出手。他太清楚卢家经历几次变故,现在的基础有多危险——这次卢老爷子带着掌眼师傅去南边,带走了家中全部剩余资金,甚至还将纳徳轩抵押给渣打银行的贷款也带走了,所有加起来一共才七十五万。要知道卢家在七十年代初,最鼎盛时资本超过了千万。 老爷子这是在最后一搏,他不想儿子留下的产业毁掉,同时也希望给孙子留下一辈子的依靠。 这套茶具能卖五万钱?那还不出手?这极有可能是关键时刻的保命钱! 郑光荣将脑海中可能接触到罗桂祥的朋友都捋了一遍,最后他还真的想起一人。 “阿灿,林嘉义给你的名片还在吗?” 林嘉义?那天买走油青种贵妃手镯的那对夫妻?记得自己当时把名片收在名片夹中,应该还在。 他认识罗桂祥? “你傻啊,林嘉义毕竟是出自香江林家,香江林家可是与罗桂祥齐名的大家族。”郑光荣一语点醒,卢灿拍拍脑门,自己真是有些糊涂了。 香江豪门圈子并不大,圈子内的交流很密切。 林家在香江并非以单体量取胜,而是以数量来扩充影响力。林献之老爷子非常牛,他养育了十三太保,而这十三个儿子散布在东南亚,大多数都家业兴旺,其中就有服装大王林百欣,九龙银行创始人林立人,马来西亚银行股东林乐辉。 林家有两大支脉都与金融行业有关,必然会和实体企业维他奶罗家有生意上的往来,所以,两家估计不仅认识,应该还很熟悉。 OK,卢灿打了个响指,他已经想出该如何说服林嘉义,帮自己联络罗桂祥。 那天林嘉义夫妇敬香文武庙,主要是为了两件事。 其一是陈钦丽与林嘉义结婚数年却依旧无子,陈钦丽也是病急乱投医,跑来文武庙求子。 而林嘉义陪同妻子的同时,自己也顺道给武圣关帝进香——嘉丽服饰最近的生意有所下滑,尤其是他主攻的非洲和中东市场,受挫严重。 陈钦丽生不生儿子,卢灿帮不了,但林嘉义的服装生意问题嘛,他还真的能帮衬一二。经历上辈子商品大爆炸时代,怎么着也对服装设计、未来的流行趋势以及多样化的营销方式有所了解。他只要透露一二,就能解决林嘉义的燃眉之急。 回到纳徳轩的卢灿,并没有急于给林嘉义电话,而是将自己关在后面的房间中,埋头整理记忆。 他写在纸面上的文字与图案,绘出了卢家与香江顶级世家的第一次交集。 第12章 合作林家 林嘉义夫妇住在香江岛大坑,这里也算是富豪区,但很明显,要比浅水湾或者太平山顶差上不少。这也是林嘉义在香江岛真实身份的体现——二流往上,一流差点。 夫妇两人接到卢灿的电话,很给面子在他们家附近的诺奇餐厅安排了位置,并预定晚餐。 卢灿与郑胖子两人,在傍晚时分抵达诺奇餐厅。 林氏夫妇已经到了,林嘉义与郑胖子握手交谈。陈钦丽直接过来拍了拍卢灿的后背,神色很亲昵,“怎么着小家伙,又有好东西要照顾我了?” 他们已经查知郑胖子的身份,源森居虽然规模不大,但在香江岛家具市场口碑很好。真正比较起来,如果剥除林家身份,郑胖子并不比林嘉义差多少。至于卢家嘛,只要卢老爷子不死,卢家的影响力都会在,更何况卢家第三代卢灿,在他们看来相当优秀,完全有重振卢家的希望。 多个朋友总是好的,这也是他们夫妇二人很爽快答应见面的原因。 “还真有件东西非常适合您。”卢灿从裤兜中淘弄半天,才将一个包装盒逃出来,递给陈钦丽,“不过,这是送给您的。” “送给我的?”陈钦丽打开盒子,有些难以置信。 一串猩红色的翡翠项链,盘成一圈,躺在白色珠宝盒中,相当醒目。 林嘉义也探头看了眼,扭头看向郑光荣,“这太贵重了。” “礼物嘛,谈价值就见外了。这里又不是店面。”郑光荣笑着说道。 林嘉义与妻子对视一眼,都有些疑惑,这两位今天究竟要自己帮什么忙?这份礼物可算是大出血。陈钦丽拿着红翡项链,没急着塞进包中,而是放在手边把玩——如果实在帮不上,那还需要付钱或者还给对方。 诺奇餐厅的老板是意大利人,这里算是港岛比较有名的意大利菜式餐厅。它的海鲜、米兰式炸牛排都非常有名,空心粉和梭多饭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他们三人来了一瓶干白,陈钦丽给卢灿来了一点酒香水果。 一直到酒足饭饱,郑光荣才拿出硕大的纸盒,没急于打开,开口问道,“林生,你和罗桂祥罗老先生熟悉吗?” 呃?这个问题有些突兀,他们送礼是为了结交上罗桂祥?林嘉义看了妻子一眼才回答道,“算不上熟悉,但见过几次面。” 林嘉义作为林氏家族第三代,在豪门聚会上遇到过罗桂祥几次,搭过几次话,但算不上熟悉,倒是罗桂祥的幼子罗查理,很熟悉。 “和罗查理很熟悉?那太好了。”郑光荣喜不自胜。 罗桂祥三子一女,他家的孩子都比较低调,其中长子在吉隆坡,负责马来西亚的祖业;长女在英国,成为一名牧师;二子和幼子被罗桂祥带在身边帮助处理维他奶的业务。 说道罗查理,卢灿还真有点印象,这位罗查理有位幼女罗秀英,后来嫁给澳门赌王的儿子,他们的婚礼被称为香江豪门的又一次联姻,场面极其宏大。 罗家在香江低调的令人难以想象,罗查理常年生活在内陆深市,一辈子据说单独上媒体不超过十次,更不接受任何采访与报道。 这位罗查理在九十年代后继承了罗桂祥在香江的大部分产业,成为维他奶的新一代掌门人。 他应该很得罗桂祥的宠爱,而且低调聪慧,这样的人知道该如何去讨自己老爷子的欢心。 “我和阿灿昨天陪同信义宗褚伟健医生吃饭,结果看到了一套有趣的东西,便买了下来,想要转让给罗桂祥罗老。” 郑胖子说话的语速很慢,边说边打开纸盒,昨天的那套卫景瑗自作茶器,露出了真面目。 罗桂祥爱收藏各类茶具,港岛有名,林嘉义自然也知道。只不过他见到这套茶具,同样大吃一惊,“怎么这么大?” 这套茶具要比普通茶具大上一圈。 听说给罗桂祥介绍茶具,林嘉义夫妇都放松下来,只不过是递句话而已,不算麻烦,当然,这套茶具不要是赝品就好。 “这得要泡三两茶吧。”陈钦丽端起茶具,笑着说道。 还真别说,这茶壶每泡一次,估计要二两茶。 “这是待客壶,所以壶型偏大,这也是这套茶具的特色之一。与普通的茶具四只杯或者六只杯不同,这套茶具有八只陶杯。”卢灿在一旁介绍道,“底部有名人款,是明朝末年大同巡抚卫景瑗自作用壶。” 林嘉义夫妻二人对古董一窍不通,但很爱听故事。卢灿声情并茂的将卫景瑗以身献国的故事再度说了一遍,让人不甚唏嘘。 壶真不真,罗家有掌眼师傅,这一点林嘉义并不担心,自己只不过是帮忙传一句话而已,况且他觉得郑胖子应该不会骗自己。他在琢磨,这套茶具如果真的有这样的经历,罗桂祥说不定还会欠自己一个人情。 “行!我来联系查理,约时间见个面。”他立即答应下来,帮卢灿两人联系。 这件事告一段落,陈钦丽也收起了那串红翡项链,叫来伙计准备结账走人。 林嘉义夫妇都打算走人了,可是……郑光荣和卢灿却一动不动,根本没那意思。 还有事?陈钦丽拉了拉丈夫,阻止他站起身来。 又喝了一杯茶,又是郑胖子,他慢悠悠从手提包中抽出一份文件,递给林嘉义,“林生,你是服饰行业中的翘楚,能不能帮我评估一下,这套方案的可行性?” 这份文件相当厚实,最下面还夹着几张硬纸板。林嘉义扫了扫封面便笑道,“两位也想要进入服装产业?” 郑光荣笑而不语,示意林氏夫妇翻看文件。 封面上写着《有关创立中华传统服饰品牌的几点建议》。 这就是卢灿忙活一天的成绩。 他原本想要将这份文件作为敲门砖,直接交给林嘉义夫妇,以换取他们帮自己联系罗桂祥。在下午时,他把这份文件给郑光荣看,结果被郑光荣截了下来。 郑光荣是个市场敏锐的商人,直觉告诉他,这份文件价值太高,只用来换取联络罗桂祥,那太不划算。 在卢家,郑光荣能做半个主。 他直接让卢灿取来那串红翡项链做谢礼,而这份文件,则要看林嘉义夫妇的表现——如果他们够真诚并乐意帮忙,那时不妨拿出这份文件,寻求双方合作。 今天的会面过程,让郑光荣感觉,林嘉义夫妇本质上是个讲究人,他这才拿出这份文件。 文件的内容并不复杂——创立民族传统服饰品牌。 卢灿结合了后世的立领、唐装等服装元素,提出“修身款”和“复古款”等概念。在此时的香江,绝对算是耳目一新的设计。 所谓立领,其实是脱胎于明朝江南的立领服饰,后来成为中山服和旗袍的构成要素。 有一段时期的中山装与旗袍,曾经风靡世界。只不过随着国力衰减,文化圈影响力减弱,这些带有强烈汉民族的服饰又逐渐淡出流行圈。 卢灿的设计更多来自于后世,因此可以说是对中山装进行大规模的变革,使其更简洁和商务化,同时对服装的修身要求更高,整体风格简洁、利落、挺拔! 最后的六张硬纸板,是他所绘制的立领、唐装以及几款旗袍的设计图。虽然他并非正规的服装设计师,但整个服装的神韵已经被描绘出来。 陈钦丽拿着几张图纸,爱不释手。 半晌后,林嘉义放下手中的文件,再次看向妻子手中的硬纸板,沉默了片刻。 这一刻的他,可谓内心汹涌澎湃。 香江虽然是世界服装生产中心,号称世界四大时尚中心,可是作为从业者,他太清楚香江服饰的弊端——缺少核心设计。 香江服饰的设计,基本都是拷贝巴黎、伦敦及米兰的最新款式。 属于香江自己的设计?没有!哪有时尚之都没有自己独特设计的? 所以香江这个时尚之都,那只是挂名而已,充其量不过是时装加工厂! 这也是他们嘉丽服饰最近在欧洲败退、南美败退,现在连非洲和中东市场都在败退的根本原因! “林生,你觉得这份计划有可行性吗?”郑胖子的声音再次响起。 林嘉义看向他的目光有些复杂。 “当然……有!”林嘉义的语气有些微的苦涩。他很清楚这份文件的价值,同时也很清楚,想要拿下这份文件,自己需要付出不菲的价值。 香江的老裁缝很多,他们会制作旗袍、会制作唐装、更会制作中山装,这些都不算太难,自己从业这么多年,怎么从未想过将这些进行改良? 一个外行人,能对中华传统时装进行改良和归纳,并形成具有强烈汉民族文化的服饰系列,这还有没有天理? 旁边的林陈钦丽用手肘碰碰他,眨了眨眼。 夫妻同心,林嘉义很快明白过来:刚才所谓的帮忙看看是否有可行性都是虚的,这死胖子就瞅准了自己现在需要这些,他们是来寻求合作的! “说吧,郑胖子,你想怎么合作?”林嘉义识透了郑光荣的伎俩,反而坦然起来,靠在椅子上,似笑非笑的看着郑光荣和卢灿。 是的,这就是郑胖子的谋算,他想用这套方案,换取嘉丽服饰的部分股权。 林嘉义所创立的嘉丽服饰,虽然比不上他堂伯林百欣的丽新集团,但在香江也是一家不错的服饰生产企业,能占据部分股权,怎么都要比卢灿最初的想法靠谱。 第13章 罗家查理 正式的商务谈判,再放在餐厅有点不合适,地点转换到大坑林嘉义的小别墅。 在见面之前,卢灿已经知道,陈钦丽是林嘉义的妾室。原配姓吴,有一个女儿,今年才九岁。至于原配本人,这座别墅中没有丝毫印记,听郑光荣说是带着女儿去了英国。 尽管香江从一九七一年实行一夫一妻制,但豪门的妾室制度,根深蒂固。 林家的别墅并不大,独栋,室外安置了一些健身器材,还有一个幼儿玩乐的地方,估计是林嘉义为他的宝贝女儿准备的。 卢家在沙田也有一栋别墅,要比这稍微大一些,就在玉器加工厂旁边,现在是大柱师傅一家在看守,卢灿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回去过。 卢家家祖为广东十三行第二行广利行的卢观恒。 卢灿的祖父卢嘉锡为卢观恒第二子卢文锦的独孙,也就是说卢灿是卢观恒的五世孙。 清末十三行没落解体后,卢家彻底衰败,卢嘉锡为了避祸与求学,远走香江。 虎死不倒威,卢家虽然没落,但犹有一些人追随。 大柱师傅一家就是典型代表。 大柱的父亲王鼎新是南派雕刻师,同时还是纳徳轩的赌石掌眼师傅,大柱夫妻两人也是玉器雕刻师,家传手艺。纳徳轩现存的玉器,都是出自两人之手的。 大柱夫妇有一个孩子,今年十一岁,小名虎头,现在沙田上小学。 无事的卢灿在瞎琢磨,是不是要把孙瑞欣的爷爷弄到沙田卢家别墅?昨天见面,他对孙立功的印象还不错。 孙立功所得的是粉尘性肺炎,这种病并非传染病,群居没问题。而且这种病需要远离尘嚣静养,自己把他安排在沙田乡下正合适。老爷子虽然生病,但精神头还不错,对传统文化有些了解,病养好了之后,可以陪卢老爷子做个伴,顺便照顾家中别墅。 相信卢家在自己的手中,只会越发兴旺,未来需要帮衬的人手只会越来越多。在孙家落难之际,伸手拉一把,对于自己并不费什么事。当然,暂时也看不到什么益处,但对于未来扩张事业,一定会有很大帮助。 卢灿拿定主意,回去就和郑光荣商量。 谈判由郑光荣负责,卢灿基本没插嘴。在他们眼中,再天才,那也只是个孩子。 郑光荣并没有狮子大开口,双方的交谈很愉快,最后,卢家凭借这份方案,获得嘉丽服饰百分之五的原始股。 嘉丽服饰现在的市场价值评估在三千五百万到四千万之间,也就是说卢灿一天的策划案,换回来超过一百五十万钱的股权。 卢灿暗自佩服,郑胖子要比自己会做生意多了! 双方达成合作意向,正式协议还需要请律师来拟定,这里面牵扯到股权变更协议,以及汉服品牌策划案授权转让协议等等,相当麻烦。 从林家别墅出来,时值深夜。 回程的车上,卢灿将自己的想法告知郑光荣。 郑光荣拍了拍方向盘,看向卢灿的眼神有些赞赏,不过他并没有同意,“阿灿,这事情不着急一时。孙立功和孙瑞欣,我感觉也不错,但并不需要很快下定结论。用人啊,要先看人品。呵呵,这还是你父亲当年给我的忠告,现在,我回赠给你。” “当然,我不反对你给孙瑞欣爷爷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似乎是担心卢灿有些尴尬,他又补充一句。 郑光荣说的有道理,这件事自己想得有些着急了。 “可他现在需要疗养,那个地方并不适合居住。”那里不仅不卫生,更不安全,既然已经收留了孙瑞欣,卢灿自然不希望那个小丫头依旧住在那样的环境中。 “这倒是……”郑光荣一时间也没辙。 “要不……让孙老爷子先来店里住上一段时间?也免去孙瑞欣这丫头每天跑来跑去?”卢灿提议道。 纳徳轩后面的生活区,除了现在爷爷的房间以及卢灿的房间,还有两间空余的屋子。其中一间是卢父母住的,卢灿准备自己搬进去,将自己的那间让给孙瑞欣,另一间是厨房,只要收拾一下,就可以住人。 “合适吗?是不是要等卢伯回来?”郑光荣寻思片刻,才说道。 也不在乎这两天,爷爷几天后就会回香江,昨天他还发来电报询问家中情况。 是的,此时香江与东南亚很多国家的联系,还需要发电报。东南亚的海底电缆通信工程正在筹建,目前只开通了港岛到新加坡的海底电缆实现试运营。整个区域通讯网的正式运营,要到两年后。至于在香江岛大名鼎鼎的和记电讯,那要到一九八四年才成立。 郑光荣回到店中,田婶已经睡下。田乐群带着郑丫睡在隔壁。 他洗簌后,一时间却没有睡意,靠在床头抽了颗烟,难以消散的烟味将田婶呛醒。 “大晚上的抽什么烟?”田婶抱怨的嘟囔一句,见丈夫面色有些凝重,掩着被单,坐起身来问道,“怎么?晚上谈得不顺利?” 郑光荣将手中的烟头摁灭在烟灰缸中,笑道,“很顺利。” “那你大晚上不睡觉抽什么风?” “我是在感慨。”郑光荣筹措着用词,“这次阿灿出事后,变化太大。你知道吗?他今天弄得那个服装方案,竟然换来了嘉丽服饰百分之五的股权。” “啊?”田婶被惊到了,坐直身子,“真的?有这么多?” “当然是真的,明天就签订协议。”郑光荣朝妻子瞟了一眼。 “那是好事啊。孩子变好了,卢哥夫妻两人也能瞑目。”田婶捂着胸脯,轻轻拍了拍,她也注意到丈夫的目光,有些小得意。 “可是,这孩子变得我们都有些看不懂……” “管那些?变得有本事那就好,卢家几百年的家教,不是我们能看透的。”田婶探身,将床头的开关按下,“睡觉睡觉,不操心那些。” 房间内一片黑暗,接着被窝中传来悉悉索索的动静,还有夫妻二人的特有的啧啧声…… …… 鉴于昨天早晨被田乐群嘲笑,今天六点,卢灿就被闹钟吵醒。 如同公鸡般在门口巡视一圈,哈,隔壁源森居还没有开门,很自然,田乐群那丫头也没起来,稍后要怎样回击她两句? 又在门口转了两圈,却发现自己有些愚蠢和无聊——街上除了早起锻炼的老者,就剩下一些进货的老板,自己在店门口晃悠这算怎么回事? 得,练武功吧,自己不是有很多的“武林秘笈”吗?练练看,权当锻炼身体。 将那本《形意拳的发力基础》取出来,摆在店门口的凳子上,对着上面的图例及文字说明,卢灿开始比划起来。 形意拳可是名列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想来不是骗子术。 这本书的介绍说得很清楚,主要刊载的是深州人李洛能的李氏形意拳,又叫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卢灿现在学的是形意拳最原始的基本功——三体桩。一共只有四式,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基础桩功的套路并不复杂,但要配合呼气吸气,还是挺难的。 一个人独自捣鼓半天,终于似模似样的可以比划了。 可惜,还没比划两下,便被旁边咯咯咯的笑声打断,抬头一看,可不是田乐群还有孙瑞欣两人嘛。 见卢灿抬头,田乐群收起笑容,一本正经的问道,“阿灿,你这练得的是什么拳法?挺好看的呢。”正当卢灿有点自得的想要说话时,这丫头又冒出一句,“有点向乌龟划水!是不是,阿睿?” 两个丫头抱在一起,笑成一团。 形意拳的三体桩,原本就是以慢制快,以静制动,讲究发力的突然性,所以看起来还真的有些慢悠悠的。 不和丫头计较,卢灿瞪了她俩一眼,收起那本拳谱,背着手回屋了。 孙瑞欣跟着进屋,小丫头还真以为卢灿想要习武,踮着脚跟在后面轻声说道,“卢少,你打的拳,我爷爷也经常练,要不,等我爷爷病好了,让他来教你?”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孙立功一生嗜武,有他指点一二,不说去打架,最起码也能强身健体吧。“好啊,等你爷爷病好,我向他请教请教。” 小丫头感觉价值有了体现,做活都欢快几分,将货柜擦的锃亮。 上午十点,卢灿接到林嘉义的电话,他们稍后会陪同罗查理过来。 卢灿放下电话,吹了几声口哨,笑容满面。 呵呵,有冤大头上门,怎么着都该高兴一番。倒不是说这套茶器的价值不高,而是找到合适买家实在不容易。 罗桂祥无疑是最合适的买主。 卢灿与孙瑞欣重新将店面归置一遍,为了不让对方看轻自己,他还将那柄龙形战国玉佩请了出来,垫上黄绸布,放置在前台货柜最显眼的地方。 当然,没有标价。这是为了表明它是非卖品,是本店的镇店之宝。 也就十来分钟,林嘉义领头,陪同着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应该就是罗查理,罗桂祥的幼子。罗查理梳着这个时代流行的背头,上身短袖白衬衣,一丝不苟的扣到了第二粒。 两人身后,各自有一个随从。 罗查理身侧的是六十来岁瘦高老者,青衣长袍,应该是他带来的掌眼师傅。林嘉义身侧的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大热天身着西服与领带,应该是嘉丽服饰的律师——今天要签订正式的股权转让协议。 卢灿对站在自己身边的孙瑞欣抖抖眉,有些喜不自胜,再转身向他们迎上去。 今天,真是收获的一天。 第14章 壶史激辩 贾东文,台州人,罗桂祥的御用掌眼师傅。 在陶瓷文物方面,他非常有名,二十年来帮罗桂祥看过成千上万的茶器,很多他认为有价值的,都被罗桂祥收入多宝阁。 现在他已经很少亲自去看物件,大多是在最后关头过一眼。 可今天早晨,他却听说一桩异事,让他来了兴致。 另外崇祯朝无贡瓷,这一点只要稍微有点收藏知识的人都知道 原本他想直接否决这种说法,可今天和他说这件事的是最受宠的小少爷,最终他还是选择稳重起见,亲自过来看看。 纳徳轩并不大,几个人进门后,让前厅显得有些拥挤。 卢灿正带着孙瑞欣,给大家搬凳子泡茶,有点手忙脚乱。 贾东文习惯性的打量一下店面,有些寒酸,他心底便对这次验壶不太抱有期望,尤其是对方接待自己一行的竟然还是个大男孩。 不过,他的眼光很快凝了凝,落在被黄绸衬托的那柄战国龙形玉佩上。没办法,它太扎眼了。他轻轻碰了碰罗查理,对他努努嘴,示意这枚玉佩。 贾东文专项是陶瓷,并不代表他不熟悉玉器,更何况这是一枚大开门的战国龙形佩。在他看来,所谓卫景瑗制作用壶十有八九是噱头,这枚战国龙形佩才是真正值得收藏的物件。 “很不错?”罗查理看了片刻,这枚玉佩在灯光和黄绸的映衬下,显得温润端庄,微黄中透着丝丝绿意,他扭头问道。 “战国龙形玉佩,传世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所佩戴的玉器。”贾东文介绍很简洁。 罗查理虽然不太懂这些,但也知道战国时期王公贵族佩戴的传世玉的贵重,点点头,笑着说道,“还有这好东西?呵呵,我对即将看到的茶具忽然有些好奇了。” 郑胖子昨天晚上和田婶春风二度,起得很晚,得知他们到了,匆忙赶过来,很热情的招呼大家,围着石桌坐下。 “胖子,不扯闲篇,罗公子很忙,看东西吧!”等孙瑞欣送上茶水,林嘉义开门见山。 “来了来了!”还没等郑胖子回答,卢灿从后面端出一个大茶盘,上面放置的正是一壶八杯,组合看起来很醒目,因为它们要比普通茶具要大两号。 卢灿将茶具安放在石桌的正中间,自己抽过来一张椅子,挤在郑胖子的身边坐下。 贾东文见到这套茶具,眉头皱了起来。这套东西品相有怪,但壶型和质感,却似乎没问题。他从长袍口袋中掏出鉴宝三件套:手套、手电和五十倍的放大镜。 “贾老,您请!”虽然从见面开始,罗查理就显得很平和,但这种平和却透着骨子里的骄傲——他从不主动和外人说话,对象都是自己人。 贾东文对郑胖子和卢灿示意自己想要上手,见两人点头后,才戴起手套。 这老头一上手,卢灿便意识到这老头确实有水平——他先看杯子。 这里面很有讲究,一套茶具,最容易作假的并非壶具,而是杯具。 因为鉴定者的注意力往往都会集中在大件也就是茶壶上,茶壶如果是真的,那么杯子的鉴定会自然而然放松一些。因此,在茶具作假方面,壶真杯假的例子有不少。另外一点则是,杯子容易淬,而茶壶的保存相对会更用心一些,售卖者为了凑成一套,不得不用其它杯子填补,这也是壶真杯假的另一个原因。 当然,这些都是三十年后的经验,那时假货横行。可是这老头,现如今就已经掌握这套鉴定茶具的流程,可见他的水平相当厉害。 杯子是白陶杯,底部有数字款。贾东文用戴手套的手执住杯壁,没带手套的左手指腹轻轻搓揉杯子底部,眼睛微眯,纯粹是用手感来体会。 这同样需要多年的经验才能感知各个时代陶瓷原料的不同触觉,不是一般鉴定师所能掌握的。 八个杯子他都看了一遍,其中两个他还用放大镜仔细观看——这两个杯子口沿有冲,很适合观察陶胎。 茶杯看完已经半个小时过去,这期间大家都不敢高声说话,等他放下最后一个杯子时,才对罗查理点点头,示意这杯子是真货。 真货也只是说时间到代,并不代表这东西的历史也对。 他终于将手伸向茶壶,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茶壶盖上系住的绳子解开。 从壶盖、内壁、壶嘴、两侧的壁画、壶底甚至壶柄,或用放大镜,或用手电筒,都仔仔细细的察看了一遍,最后在底款部位,足足看了五分钟。 贾东文不得不承认,这套茶具虽然有些奇怪,但确实到代,是明清时代的老东西。 “东西不错……”贾东文摘下手套,对罗查理点点头。 罗查理终于轻松下来,只要东西对,老爷子肯定会喜欢——这是日常用壶中的“大器”,还真的很少见。 “喝茶喝茶!”听到这老头说东西对,同时松了口气的还有郑胖子——虽然相信卢灿前天所说的,但毕竟还有些心虚。 卢灿也露出笑容,这个结论意味着这趟买卖没跑了。 可贾东文接下来的话,让他有些不满。 “民窑精品……”贾东文继续说道。 这就有问题了,在陶瓷古董中,大家都知道民窑即便是精品,在价值上也要差官窑一大截。为了卖个好价钱,卢灿不得不发话。 “老先生,我看好官窑!” “哦?”贾东文看了看这个大男孩,身子向前倾,凝神问道,“理由?” “卫景瑗为尚宝局丞时,明陶器官窑位于巴蜀荣昌……” 卢灿的话只说了一句,便被贾东文打断,“这不构成理由!” “目前还不能证实此茶器为卫景瑗所制。要知道明清两代,字仲玉的不乏其人。” “明永乐年间的书画家石璞,号蕉菴,字仲玉;清代著名书画家旌德汪瑸,同样字仲玉,你所认为的卫景瑗,虽然也是字仲玉,但并没有历史记载他曾经制作茶具,因此不能作为准确论断。” 老家伙言辞很犀利。 为什么要争辩这个呢?其他两人不也是名人吗? 原因很简单,其一,有准确历史人文背景的文物价值要远超那些普通文物;其二,这两人虽然很有名,但如果确认是他们的话,那这套茶具肯定是民窑出品。要知道无论是永乐还是清三代,官窑一律禁止为私人烧制物品。 如果卢灿认输了,那就只能说这套茶具是民窑出品。 “不!我有理由支持……”虽然很看好老者鉴定的本领,但卢灿同样快速打断这位老者的话。 “首先,我们需要重点研究这句诗。”卢灿将那幅嫦娥奔月图转过来给大家看,指着“斟酌嫦娥怜我老”这句话说道,“南宋李纲的词句,并非风花雪月的风格,原本并不应该出现在茶具这类消遣用具上,但这里偏偏用了!” “这说明什么?”卢灿看了眼贾东文,说道,“诗以言志,作壶者引用这句词作为壁题,说明他感同身受。” “从这一点,就可以直接排除石璞。”他停了停,又继续说道,“至于说旌德汪瑸,他要是敢用这种诗句言志,那他是找死!要知道当时清代的文字狱可是很吓人的。” 卢灿从文化层面,直接将贾东文的观点驳倒。 “你的推论有些道理,但依旧不能支持这是卫景瑗的作品。”贾东文依旧摇摇头。 “我还有另外两个论据。”见贾东文有些动摇,卢灿又抛出新的观点。 “哦?你说说?”罗查理不懂鉴别茶具,但他懂得观人——自己请来的掌眼师傅似乎有些退缩。 “其一,明末陶器官窑有四,宜兴紫砂陶、建水陶、钦州坭兴陶及巴蜀的荣昌陶。此茶具的泥质很明显来自于荣昌的精泥,滑腻,质细色正。这一点没错吧?” 等贾东文点头后,卢灿说道,“荣昌距离卫景瑗的老家并不远,不过五百里,卫景瑗担任尚宝局丞,对同样限于困境的荣昌官陶,是一件大喜事,他们完全可以在一年内偷偷为其烧制成功自作用茶具。” 没等大家插话,卢灿又道,“最后一点证据最鲜明。” “虽然清朝当权者不断篡改明史,并为之杀了不少史官,但依旧存留很多记录。” “清代戴名世的《南山集》、庄廷鑨的《明史》(被焚)、以及后人编撰的《明史实录》都有记载:卫景瑗,性耿直,粗豪,不类文人,好大壶茶、大碗酒……死社稷!” “这些史书中提到的大壶茶,我怀疑就是我们面前的这套茶具!” 啪啪啪啪! 罗查理带头鼓掌,虽然贾东文还有些不太信服,但这已经不重要的。 这个大男孩,为这套茶具赋予了丰富的历史。这套茶具现在已经是官窑,必须是官窑,还必须是卫景瑗的自作用壶。 有这套说辞为茶具背书,它就能身价倍增,它才能引起父亲的关注! 这才是最重要的。 罗查理的想法,贾东文也琢磨出一二,便不在出声反驳。 卢灿开价十二万,罗查理丝毫没还价的意思,直接给他画了一张支票!渣打银行推出仅一年的现金支票。 过程干脆的让郑胖子直瞪眼! 包装好茶具后,罗查理却没急着离开,转身向那枚战国龙形玉佩走去。 第15章 前尘往事 出色的商人,都有着敏锐的直觉。 几千年前诸侯王公的专佩,而且还不是那种从墓葬中刨出来的,这玩意才是真正的身份象征,可不是现在那些高价值珠宝所能比拟的。 罗查理不懂古董,但直觉告诉他,这枚龙形玉佩值得珍藏,而且未来会价值连城。尽管刚才贾东文已经告诉他,这枚玉佩没有标价,那么就表明这是镇店之宝,不会对外销售,但他还是想试试。 随着他的脚步,大家的注意力都落在那枚玉佩上。 郑光荣快步跟上,这可是大客户,需要伺候好。他

相关推荐: 倒刺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御用兵王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修仙有劫   心情小雨(1v1强制)   媚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