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穿越之肉香满满+穿越之快进入纯肉(H) > 第170章

第170章

此,可不还是来检查了吗? 卢灿没理他,对随即下来的福伯笑笑,“福老,检查的怎样?” “挺好的,你有心了!”相较李林灿,福伯很享受现在的待遇。 他忽地想起一事,伸手拽住卢灿往车内探视的身子——卢灿真正担心的是张博驹健康状况,“听说你昨天赢了……” 话说到一半,又被李林灿急吼吼打断,“那套《祈思录》呢?饶家的老家伙输了说话不算话?” 听得卢灿直翻白眼。 无论是福伯还是李林灿、张博驹,与饶真颐都没啥交情,不过彼此慕名而已,故此,昨天的饶老夫人寿宴,他们都没参加,可饶家天啸楼的宋版全套《祈思录》太有名,虎园三老很快得知这条消息。 刚才忙着检测身体,这会儿,福伯和李老,都想起这事,争抢着问道。 “我觉得不太合适……” 昨天直到离开,饶真颐也没提起过《祈思录》的事,卢灿自然有些可惜,可他也知道,那套书籍对饶家的重要性,舍不得出手也很正常。不过,有饶老昨天的话垫底,虎园博物馆去天啸楼借阅这套书籍,应该问题不大吧? “什么?那套书饶猴子没舍得出手?”李林灿难以置信的上下打量卢灿,判断是否被这家伙私藏了。福伯捏着刚抽完血的手指,也觉得不可思议——文博界的老人非常重喏。 卢灿苦笑一声,摊摊手,“李老,您听我说完成不?” “哼!他要是不给……我看他饶猴子以后在香江文博界怎么混?” “我当时……改彩头了。饶老已经答应,担任虎园文化研究中心的特聘顾问,我觉得这要比那一套书,更符合虎园现在的需求。” 听完卢灿的话,福伯点点头,担心李林灿再说出什么难听的话——以后他和饶真颐可就是同事了,抢先说道,“阿灿这事办的不错,老饶的国学研究,和你老李可以互补的。” “哼哼……”李林灿虽然没再说话,可鼻音依旧透露了些许不屑。 “咦?这么热闹?这医疗车来这里干嘛?” 卢灿正陪着福伯和李林灿聊着即将开放的新馆——钱币二馆的筹备事宜,旁边泊过来一辆平治,车窗打开的,说话的正是三人刚刚聊到的饶真颐。 “饶祖,您怎么来了?”卢灿一怔,旋即问道。 “我爷爷来上班,报道的……阿灿哥哥,还有我呢!”车窗边,一张略显稚嫩的少女脸庞露出,正是饶宜萝,而开车的,则是饶永。 卢灿连忙将车门拉开,和饶家三人点头致意,掺扶饶真颐一把,将他扶下车,顺便解释道,“园子里的老人家都是宝,健康很重要。这不,我请明德医院的医生,给几位做个体检。大家都很忙,这不……我约了一辆体检车,方便点。” “你小子还算有心。” 饶真颐拍拍卢灿的肩膀,继而与福伯握握手,“老福,以后我也来这边混口饭吃,可别嫌弃我水平浅哦。” “哪里哪里!就怕虎博的池子太小呢!”没想到饶真颐坐而行起,这么快就来上班,福伯喜出望外,抓着他的手,使劲晃了几下。 “哼!”李林灿的脸色不太好看,福伯不得不踢他一脚,提醒赶紧和饶真颐握手。 两人的刚刚搭上手,李林灿倏然抽回手掌,转身而去,把卢灿、饶真颐还有福伯几人吓一跳。 “咦?这就是《祈思录》?好!好!就知道你老饶不是那种行不及言之人。哈哈!我先过过手,老饶,稍后再聊。” 饶永从车上下来,手中抱着一封木函,被李林灿瞅见了。 福伯苦笑着摇摇头,“固庵(饶真颐的字),别介意,老李就这种性格,日后相处久了你就明白。” “哈哈,当初故宫的霹雳火,我怎么不了解?只是……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和这老家伙相处的?”饶真颐打了个哈哈,指着李林灿的身影调笑道,“听说这家伙在故宫,连蒋复聪的面子都不给的。” 相比缅北的当铺老板福伯,饶真颐对李林灿知道的更多一些——中大和台北故宫早些年学术合作时接触过,另外,两人都还是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员。 “福爷爷好!”饶宜萝从爷爷身边站出来,脆生生的和福老招呼。 上次饶真颐来虎园,讨论遂公盨时,这丫头来过,这么聪明伶俐的小丫头少见,故此福伯还记得她,伸手在她脑袋上摸摸,颇为怜爱,“阿萝来了?” 卢灿连忙将阿萝想要拜师张博驹的事情和福伯说了一遍。 哪想到饶真颐行事如此急切?这件事,卢灿还没来得及跟三老说呢。 “你感觉她的资质怎样?”福伯眼睛眨了眨,落在饶宜萝身上,口中轻问卢灿。 “上上!”卢灿脱口而出。 昨天宴会结束,卢灿倒是狠狠考校了这位“未来的小师妹”,结果让他很吃惊——小丫头的基础很扎实,天赋极高。 “上上?”福伯一愣。 在他们三人眼中,香江能被称谓上上资质的,仅有卢灿一人,可这家伙的心思太大!近些年更有“不务正业”的趋势,他们三人屡次想要劝说卢灿收心,专研文博,可是他们自己也明白,相比文博这块,这小子的赚钱能力,比上上更上! 又因为卢家的现状——卢家崛起更需要资本而不是文博研究。这涉及到卢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很多话不好说得太多,再说了虎园现在还离不开卢灿拼命赚钱贴补…… 现在这丫头竟然被卢灿评价为上上? 福伯的眼睛顿时亮了! 他笑眯眯的走到饶宜萝面前,弯着腰,“阿萝,跟你爷爷学过青铜器吗?” “学过,福爷爷。”小丫头不明所以,点点头回答道。 “那好,爷爷问你,你知道青铜器中的酒器,都有哪些?”见孩子有点点紧张,他又放慢声音,柔和的问道,“我们阿萝又聪明又懂事,告诉爷爷,你都知道有哪些?” 卢灿拍拍额头,福老这是动心了! 名师不易求,可高徒同样难寻啊! 与张博驹收古风为徒类似,福伯在缅北收的两位弟子,其实都不算十分满意。 谁不想要一位高徒,传承衣钵? “我知道!”被老爷子拍了一句,小丫头立即兴奋起来,“商周青铜酒器按用途,可分为贮酒器、盛酒器和饮酒器。品类有尊、彝、钟、卣、壶、斝音家)、爵、勺、杯、瓶、坛、盏等,一共十八类。” 这让卢灿不得不为这小女孩再度刮目相看,这问题看似不难,可被人突然问出,还能如此清晰的回答上来,足见她的基本功扎实。 “好!好!” 福伯直起身子,连声叫好,将这孩子往自己身边靠又对饶真颐拱拱手,“固庵,阿萝我很喜欢,我有个不求之请!” 卢灿已经意识到,小丫头入了福伯的法眼,饶真颐同样聪明绝顶,他也意识到。只是……他的本意是让孩子拜张博驹为师的——张博驹在文博界就是一座丰碑,堪称实战鉴定派的宗师人物。 现在怎么办? 老福明显是看上自己的孙女,难道当面拒绝? 他对福老的鉴定能力不是很清楚,但能担纲虎博的馆长,又能让李林灿在他手下安之若素的工作,想来,即便比张博驹差点,那也差不了多少。 心下叹了口气,正准备开口答应。 福老又说道,“我的师门是江南明玉宗,开山师祖为宋王后裔赵友钦,我的师祖是陆心源,师傅为马复兴。” “今天遇到阿萝,我想收她为入室弟子,还望固庵成全。” “明……鬼,哦,明玉宗?那潭敬……”饶真颐一惊,话语有些冒失。 福伯显得很淡然,“那……是我师兄。” 明鬼派?别人不知,饶家地处南方,饶真颐可是清楚的很啊!真没想到,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虎博馆长,竟然是赫赫有名的明鬼派的传人! 从清末到民国,明鬼派在南方,可谓风生水起啊!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潭敬! 没想到,他竟然是潭敬的师弟! 饶真颐意识到刚才的话语有问题,连忙对福伯拱拱手,歉意道,“失言失言,福老兄竟然是名门之后!你能看上阿萝,是阿萝的福分!” 福伯脸上的笑容有些苦涩,他自然很清楚明玉宗在江湖上是什么名声。 “阿萝继承我的衣钵,可……我有自知自明,老张的鉴定功底还有动手能力,要远胜于我。阿萝既然是块好苗子,又愿意学,我没什么门户之见,只是不想自己的那点东西,埋入黄土,所以,我不反对阿萝同时拜春游(张博驹的号)为师。” 拜双师? 饶真颐大喜,连忙拉着福伯的手,“这……合适吗?” 第549章 茶博合作 福伯和张博驹的收徒仪式,很隆重,香江众多文博界、收藏界的大师都来观礼。 熙熙攘攘的祝贺声中,卢灿的笑容中,却隐约露出一丝忧心。 “阿灿?你有心思?”田乐群心细,很快瞧出端倪。 卢灿确实有心事,事情出在张博驹的体检报告中。爷爷以及其他几老的身体,都很康健,即便李林灿有点糖尿病的隐患,都在可控范围内,可张老的身体……才是大问题。 老爷子今年八十四了,虽然耳聪目明,可那些年的遭遇,还是在身体中留下很多问题,明德医院的保罗医生,昨天告诉卢灿,老爷子的身体,已经进入不可逆的快速衰退期,白血球过低,血小板凝血功能不足,造血功能也在褪化。 也就是说老先生不能摔,不能感冒,否则很难治愈! 这就是“玻璃人”啊! 难怪记忆中,仅仅一场感冒,他就病发去世,根本原因不在医院的好坏而是自身机能出问题了。 和田姨没什么可隐瞒的,卢灿将自己的担心,和盘托出。 “这……”没想到这么严重,田乐群一时间也没什么主意。 “保罗医生有什么建议?”她问道。 卢灿搓搓下巴,看着人群中笑容满面的张老,低声说道,“保罗医生建议轮椅。” 坐轮椅?主要是担心他摔跤。可老爷子能同意吗?别看他年纪大,可性情依旧活跃,每天都要带着潘奶在虎园那边的树林中散步。坐轮椅,肯定不乐意。 “那只能让潘奶多注意了。”田乐群也知道他的性格,想想后又说道,“要不……请特护吧,或者将潘奶的女儿请来照顾。” 也只能这样,不过,究竟是让女儿过来,还是张泽宗夫妇过来,就需要潘苏拿主意。 想到张泽宗,卢灿问道,“和田玉矿,京城那边有消息吗?” 田乐群无奈的摇摇头,“几部委联合,而且还涉及公私合营,还有回疆地方政府入股,哪有那么容易?不过,上次那批和田玉原石,已经运回来一部分,王老对它们很满意,设计部那边正考虑推出新系列呢。” 田姨这是想借助这批和田原石的资源,尽快占据香江乃至东南亚和田饰品市场。这比俩人商量好的计划,略略提早。 卢灿想想后,还是缓缓点头,同意她的做法,“和田新玉饰品,一定要控制数量,维持精品原则,配合我们三四月份在东瀛国际珠宝展上宣传。” 这波有关和田玉的炒作,纳徳轩珠宝将主要宣传阵地放在东瀛。这是因为东瀛和内陆正处于蜜月期,东瀛人对和田玉所代表的内陆玉文化,认同度较高,接受能力更强。 只要在东瀛获得成功,它会反哺到东南亚中华文化圈——此时的东瀛,颇有亚洲时尚消费风向标的意思。 至于如何操作? 不外乎和田玉特有的历史文化性、资源的稀缺性,还有就是玉器本身的美感。纳徳轩珠宝在这方面,不陌生。 “东瀛的媒体,联系的怎样了?”卢灿更关心的是媒体声音。 田乐群灿然一笑,“已经有NHK电视台生活放送频道、东京放送(TBS)新闻追踪、朝日电视ANB,品宣部已经和这三家签定了一亿三千万日元的播报合约。他们旗下的附属无线电台,也同步参与资讯播报,还有专访。” 这只是电视台,田乐群又笑着对卢灿晃动四根白晃晃的手指,“报纸、平面杂志,一共签署四千两百万的投放量,一共有二十三家媒体参与。” 如果加上展会自身的花费,纳徳轩珠宝在四月份开幕的北海道国际珠宝展上,一共投入了两亿多日元,相信第一波和田玉的造势,一定能轰动东瀛。 紧接着,就是六月份香江国际时尚周上的宣传,然后又是九月份新加坡国际珠宝展。 卢灿自信,这三轮连轴转的宣传,和田玉市场价格,一定会有出人意料的井喷。 “阿灿,我还是担心郑俪君那边……” “我已经有计划了。”卢灿拉着她,往僻静的角落靠靠。 “郑俪君的事情如果真的如我所料,那么……在四五月份,请人帮她做一张情殇专辑,想必一定能将她的名气,再往上推一推。” 田乐群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向卢灿,随即恍然,“你……准备再帮她写歌?” 最开始,田乐群也以为卢灿对郑俪君有兴趣,可郑代言纳徳轩珠宝一年多来,没见卢灿对其有什么动作。 不过,她还是有些疑虑——阿灿只为温碧玉写歌,可这个郑俪君却前前后后拿走了他的四五首作品,每一首都堪称经典。 阿灿为何对郑俪君如此另眼相看?要知道,此时香江、台北等地,与郑俪君同一级别的歌手,譬如凤菲菲、龙飘飘、黄莺莺等人,实力唱功都不比郑差多少。 卢灿迟疑了会儿,还是摇摇头。 这,真不是自己所长,最好还是请人来作词谱曲,当然,如果所创作的曲目不过关,卢灿还是有可能自己出手的,情殇类的歌曲,他还是记得几首的,而这些都不适合十六七岁的温碧玉,所以上次也就没写给那丫头。 哎,再看吧。卢灿此刻,也衷心希望郭郑之恋,无波无澜。 拜师仪式结束,卢灿给自己这位亲亲小师妹送上一份礼物后,匆匆离开。至于找潘苏的事情,田姐稍后会负责。 一出虎园博物馆南门,就看见一辆英菲尼迪跑车停在路边,车中人见卢灿出来,对他挥挥手,是罗查理。 “罗叔,怎好意思劳您来接?我正准备过去呢。” 卢灿打开车门,一笔股坐进去,对身后的丁一忠他们打了个手势,示意开车跟上。 “我也是刚路过,顺带着。”罗查理笑笑,只不过,他看过来的眼神,颇为复杂。 当年卢家破败的样子,他可是看在眼中的,说起来,卢家崛起,用的还是自己购买那枚战国龙形玉佩的资本。可这才几年?五年不到,卢家现在的资本实力,已经超过自家了。 罗查理带上墨镜,启动跑车,“阿灿,茶博那边的事……一言难尽,我父亲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 卢灿笑着点点头,“罗叔,您这么说就见外了。罗祖的做法,只会让我钦佩,有半分怨愤的,那真是不当人子。” “那就好!实在是……”罗查理也猜不透卢灿话语中真实成份有多少,但听语气还算真诚,心中总算安定些。 两人聊的是罗桂祥捐赠茶具给香江茶博物馆一事。 香江茶博物馆,成立于去年十一月份,罗桂祥作为香江第一大茶具收藏大亨,向该馆捐赠了各类茶具四十九套,一共一百七十一件。 虎园博物馆同样有茶具馆,开馆当日,罗桂祥同样捐赠了四套合计十六件明清茶具。 数目要比这次捐赠少很多,故此,罗查理今天借机向卢灿解释一句。 其实,卢灿还真的很敬佩罗桂祥。这些心爱的茶具,说捐赠就捐赠,卢灿自认做不到。 再说了,谁规定了捐赠一定要捐给虎园? 卢灿事后也知道一些这次捐赠的幕后内情。 罗家主营产业是维他奶,最辉煌的岁月是七十年代,进入八十年代后,新西兰和澳洲的牛奶制品,逐步占领香江市场,开始冲击维他奶市场——维他奶毕竟只是豆制饮品,在营养均衡上,先天较弱。 另外,罗桂祥的营销思路已经滞后,“穷人的牛奶”这一口号,已经不再适合香江现在的环境,可惜,罗家并未做出改变。 从八零年开始,香江义顺牛奶老板彭蠡,接受新西兰牛奶巨头安佳的注资,开始在方便食用式牛奶制品上发力。短短两年时间,香江奶制品市场,罗家便丢掉半壁江山。义顺牛奶,已经成为罗家维他奶在香江乃至东南亚的第一竞争对手。 面对市场的萎缩,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罗家不得不考虑调整产品结构,增加牛奶制品的品类,因此,罗桂祥接受澳洲德运奶制品公司的合作。 德运是澳洲第一大奶源公司,它的幕后大股东利亚姆·卢克是个中国迷,非常痴迷于中国茶。他与罗桂祥一见投缘,两人共同话题很多,很快聊到“茶博”一事——利亚姆和香江总督府许多官员的关系不错,想要在香江“留名千古”。 总督府对这种带有很强公益性质的事情,自然大开绿灯,于是,利亚姆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域多利兵房三军司令官邸,改造成香江茶博物馆。 罗桂祥作为他的合作伙伴,自然要大力扶持,不仅如此,他还在茶博的左近,开设了一家罗桂祥茶艺馆,兜售茶道和茶品。 今天罗查理找卢灿有什么事呢? 茶博物馆开办之后,内部需要许多茶具陈列,可是,真的拿这些真品进行陈列吗? 呵呵,自然不会! 用复制品做日常展览陈列,这是文博界的常规,真正的珍品,只会出现在特展上。 香江茶博物馆自然也需要大量茶具复制品。 这不,罗查理认为,这是弥补父亲捐赠有别所可能带来的卢罗两家关系裂缝的好机会,因此,这项业务,在罗桂祥的许可下,交给卢灿旗下的润馨瓷器厂来完成。 今天,卢灿就是来参观茶博物馆,顺带谈谈这笔业务。 茶博物馆位于紅棉道,距离太古广场不远。等罗查理车子抵达时,温季宸带着两位润馨工作人员,已经等候在台阶处。 这桩业务,其实利润不高,甚至还抵不上润馨瓷器日常业务,不仅如此,难度还很大——需要很强的仿制能力,但卢灿还是坚持接下来。 他另有想法——如果能顺利完成的话,它带来的影响会很大。 润馨瓷器,在香江台文博界会真真打响名头。 第550章 意外陡生 “罗老,不好意思,来晚了。” 卢灿对台阶那边招招手,却不是和温季宸招呼,而是站在他身后的那位老者。头发稀疏,长眉,身着嘉丽服饰出品的唐装,精神很不错的罗桂祥。 “不晚不晚,我的那壶铁观音,正在泡池呢,这会,火候正好。”罗桂祥笑呵呵的受卢灿一礼,随即伸手在卢灿手臂上拍拍,只不过,他眼中闪过一丝隐忧,卢灿并没有注意到。 所谓泡池,就是铁观音滤过头水之后的泡汁过程,一般需要五分钟才能将茶叶的汤汁和香味浸泡出来。 “能喝到罗祖亲手泡制的香茗,小子口福不浅。” “哈哈,你小子马屁拍错对象。我的手艺还欠点火候,是东文的手笔呢。” 卢灿的神色似乎非常惊讶,张张嘴,再度对他身边的贾东文施礼,双手交握,半躬身,“有劳香江茶圣手笔,小子受不起啊!” 卢灿的态度,其实很能说明问题——罗桂祥自己的收藏鉴定能力一般,他只是收藏界的投资者,卢灿行的是后辈礼;而贾东文虽然只是掌眼身份,可他是实打实的文博界大拿之一,卢灿行的是学生礼。 贾东文素有“香江茶圣”美誉,这不仅是赞誉他在茶具鉴定方面眼明心亮,也是夸奖他茶艺水平的至高。 “香江文博第一人面前,老朽不敢当啊!”刚才一直微笑,沉默不语的贾东文,见卢灿如此,连忙双手抱拳,举过肩膀,朝卢灿摆了三下,这是还半礼。 至于卢灿“香江文博第一人”的称号,还与台北故宫蒋复聪老爷子有着莫大关系。 去年中秋,虎园与台北故宫联合举办“高古画展”,一共展出四百多幅画作,虎博提供的高古画(宋及宋代之前)足有两百多幅,占据一半还多,震惊华人文化圈。当时蒋老爷子接受台岛《中央日报》的采访时,盛赞虎博老板卢灿为“香江文博第一人”“华人新一代收藏领军人物,其鉴定目光无二,收藏之志无二”。 老爷子这么说,其实更多的是希望拉近台北故宫与虎博之间的关系,不过,他的话很快被喜欢热闹的香江媒体转载,随即传播开来,于是便有了这一让卢灿汗颜的称号。 “惭愧惭愧!万不可当真!” 卢灿连连摇头,伸手虚扶罗桂祥手肘一把,又让让贾东文,请两位老先生先行。 贾东文瞥了眼东主,却见罗桂祥嘴角带点苦笑,率先走进茶博大门。 铁观音属于青茶系,青茶系(乌龙茶)和普洱的黑茶系,在冲泡过程中,都讲究对水温的掌控。 一杯四十度左右的茶汤,在饮用时,与三十五度的茶汤,给人的口感完全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流程冲泡出来的铁观音,有人泡出来就是兰香扑鼻,入口清雅,而有的人泡出来则是回甘苦涩。 罗桂祥拿出招待卢灿一行的茶叶自然是好茶,泡制后的茶叶青心红边,这是典型的古法焙制的青心铁观音。 茶是好茶,冲茶之人也是高手,茶汤自然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卢灿赞不绝口! 两杯香茶后,忽然感觉有些不对。 上次茶博开业,自己在环游世界,是田姨替卢家送得贺礼,这次……还是自己第一次来茶博,罗桂祥老爷子,怎么也不会疏忽安排人带自己参观吧? 上心之后,卢灿很快发现一丝端倪,罗桂祥和贾东文两人,似乎都有些发愁! 这是为嘛?想不明白! “罗老,我四处转转?您和贾老多费心,给润馨瓷器带来的几件样品提点建议?” 卢灿站起身,朝温季宸以及营销总监冯国辉示意。两人在旁边的小桌上,打开皮箱,给两位老先生展示润馨瓷器最新的瓷质茶具。 这次带来的是润馨瓷器长的仿汝窑茶盏、茶托,以及一套青瓷茶碗。 “欸好!查理,你带阿灿看看,他是行家里手,让他多提点建议。”罗桂祥回过神来,连忙示意坐在另一侧的罗查理。 贾东文则拿起一件润馨瓷器厂的茶碗,托在手中,仔细掂量。 罗查理陪着卢灿,在一位工作人员带领下,从一楼开始赏析。 茶博物馆的展区面积,自然无法和虎博相提并论,上下两层楼加在一起的面积,也不超过一千五百平,不过,小馆也有小馆的特色。 茶博的一楼,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别具一格的展示了许多有趣的煮茶方法,以及茶文化的发展,除了一定数量的茶具展品外,还摆放不少来自内陆的各色茶叶、茶砖,用这种方法弥补专业类展馆展品不足的缺陷。 上玄关,便是茶博的主展区,这里倒是有几件很上眼的东西,大多都是罗桂祥的藏品。 年代最早的是卢灿面前的唐代青瓷茶注子,所谓茶注子,又叫偏提,其实就是茶壶。 唐李匡乂在《资暇集注子偏提》:“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罃,而盖、觜、柄皆具。大和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这茶注子因为皇帝不喜欢这个名字而改为偏提。为什么呢?因为茶注子名称与当时的大奸臣郑注同名。 这件青瓷茶注子做工上乘,具备中晚唐瓷器的典型特征:清雅而不浮夸,大气圆和。从某中意义上说,也能反映出当时儒道中清谈无为,不与世争,戒骄戒躁的人文精神本质。 这应该算是茶博的镇馆之宝了。 卢灿能入眼的第二件则是宋代的建窑的毫斑茶盏。 建窑窑址位于闽省建阳县水吉镇,很多文博资料上说它有三百年存在史,其实真正的建窑不过传承五代,不到八十年。 为什么这么说?在后世研究,建窑最大窑口是芦花坪窑口,这里出产的黑釉、油滴、鹧鸪斑、曜变等釉才是宋代黑釉瓷器的代表作,其他附属窑口出品的瓷器品质要差很多,不能代表建窑。而芦花坪窑口遗址挖掘显示,它的存在时期,只有八十年。 所以,很多文博界的大师都认为,建窑真正历史只有八十年。 眼前这件黑釉毫斑茶盏,胎底呈深褐色,色系渐变,盏壁为褐色,再渐变,盏口又变为深褐色。在渐变的过程中,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形状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颇有异趣。 这应该是芦花坪窑口的精品之作,堪称建窑各类瓷器中,仅次于曜变天目釉的代表作。 “不错不错!”卢灿忍不住赞道。 “呵呵,比起虎博,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家茶博物馆虽是利亚姆投资,但罗家是主要捐赠人,同样也是股东之一,卢灿的夸奖,让罗查理与有荣焉。 “老爷子上次看过虎园的那套唐代金茶具,回来感慨了好几天,本来还想着借来欣赏两天,却被李林灿老爷子一口回绝。” “呵呵,你不知道,那几天我家老爷子,食不甘味啊。” 罗桂祥借宝一事,卢灿知道。 当初虎园的唐代茶罗子、茶盒、茶银笼展出时,罗桂祥连着去了两天,甚至想要开口商借,结果被李林灿连损带骂的赶走了。 卢灿呵呵笑道,“虎博那边正在立项,准备组建工坊,专门各种展品的精仿。过一段时间,我送老爷子一套唐代茶具仿品。” 罗查理大喜,拱手致谢,“那就多谢阿灿!” 博物馆推出精品仿制品,是除门票收入之外的大项。可香江手工人才短缺,因此虎博在这一块一直是短板。这一次,卢灿提出从内陆招揽各色工艺人员,才让这一建议得以立项。 工坊这一项目,规划到文化研究机构旗下,算是对中华传统技艺的“再复原”工程,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参观完毕,卢灿瞅见工作人员在摆放展品,低声问罗查理,“罗叔,维他奶那边,最近有什么变故吗?” 罗查理一愣,不明白卢灿为何这样问,想想后摇头,“没有啊?” “最近奶制品这一块,基本与义顺牛奶维持一比一,维他奶这一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虽然有所下滑,还在可控范围内。” “没听说有什么事情啊?” 这就奇怪了,难道自己看错了?可刚才喝茶时,罗桂祥和贾东文欲言又止的情形,明显有事啊? 卢灿想不明白,正准备下楼,却听见蹬蹬蹬的脚步声,温季宸急匆匆赶上来。 “温哥,什么事?”卢灿问道。 温季宸眼睛落在罗查理身上,转了圈才说道,“阿灿,出了点小变故。” “利亚姆馆长来了,他还带着一拨人,说是台北老方窑的人。” 嗯?卢灿眉头一皱,回头看看罗查理。 茶博藏品仿制业务,是罗查理联络润馨瓷器的,这件事,他需要给个解释。 罗查理同样惊诧不已,“老方窑?他们来干嘛?我们可没邀请他们啊?我这就下去看看!” 最近几年,东南亚有两家瓷器,蛰声海内外,除了润馨瓷器,另一家就是台岛的老方窑。这家窑口,卢灿还曾经参加过其品瓷会,并与蔡老方的弟子颜润之闹过纠纷。 老方窑的人来这里能干嘛? 自然是抢生意来的呗! 茶博藏品仿制的利润不高,但是如果活好,它的口碑宣传度高啊——每一个参观者都可以成为瓷器品牌的传播者。 这也是卢灿看中这次业务的原因之一。 老方窑在台北、润馨瓷器在香江,虽然地理位置比较远,可是,两家窑口的目标市场完全重叠啊,竞争自然而然就接踵而至。 卢灿站在玄关口,便看见几人,都认识。 领头的正是蔡老方本人,而他身边站立的那位年轻人,正是与卢灿有过纠葛的颜润之! 还真是冤家路窄啊。 第551章 直面竞争 卢灿缓步走下玄关,自然吸引了一楼所有人的目光。 他的眼睛在罗桂祥和贾东文身上停留片刻,随即落在蔡老方身上,对方的神色有些不自然。 说起来,蔡老方是个相对纯粹的人,他这一生,全心全意的扑在仿制瓷上,即便是老方窑的产品有火力不足的缺陷,但这不损他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制瓷大师”。 不过,有上次品瓷会的事情垫底,今天他又横插一脚,卢灿想要亲近都不成,更别说他身边还带着个与自己有“仇隙”的颜润之。 “蔡老师也来了?”卢灿对他点点头,打破一楼突如其来的沉默,至于颜润之,卢灿看都没看。 “卢先生……好。”蔡老方并不是一个长于言谈的人,只能略带木讷的对卢灿点头。 对眼前这位年轻人,蔡老方说不出什么感受。 早些时候,听说香江有人投资窑场,投资者还是个什么不懂的年轻人,那时,蔡老方呵呵一笑,制瓷,香江人懂吗?更别说老板还是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 可是,两年过去,蔡老方愈来愈感受到压力。 并不是说东南亚市场、东瀛市场,港台市场,容不下两家瓷器厂,而是,越来越多的文博界人士,开始拿润馨瓷器和老方窑瓷器比较。 比较的话挺多了,蔡老方心底自然不高兴。 润馨瓷器,在台岛也有销售,他也曾经买过两件润馨的茶盏,敲碎仔细研究后,不得不承认,这家突然冒出来的瓷器窑口,实力相当不错。 当然,蔡老方并不认为老方窑的瓷器比对手差,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制瓷思路。 自己秉承的东瀛青瓷、白瓷、色瓷的基本制作方法,再加上自己多年的精研,他很自信,老方窑口的瓷器,在色釉、开片、型制上要比润馨的瓷器更出色。 老方窑的瓷器,不惧竞争! 所以,今天在香江友人家中遇到利亚姆后,听对方提起这桩业务,他便匆匆赶来——做好这单业务,有利于打响老方窑瓷器在香江的口碑。 只不过他没想到,竟然在这里直接撞上润馨瓷器的人,而且还是那位年轻人! 直接王对王,这种情形确实让人尴尬。不知道是不是利亚姆那白鬼故意的? 与师傅相比,颜润之更是目瞪口呆。 和当年相比,这位与自己有恩怨的卢家大少,似乎更有气势,更盛气凌人!目无余子的模样,让颜润之清醒后恨得牙痒痒。 “阿灿参参观结束了?” 罗桂祥没话找话,打了个哈哈,目光瞥了身边的澳洲白人一眼,隐隐有些不满,不过,又能怎样?利亚姆是罗家目前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他只得出来打圆场。 “来来!我来引见。蔡老师你认识,我就不多介绍。”罗桂祥往外走出一步,向卢灿伸手示意,“这位就是茶博的馆长,利亚姆先生。” “希望卢先生能谅解。” “茶博虽然不大,可毕竟是香江一家分类博物馆,是我……还有罗先生的心血。” “尽管展出的是复制品,但我们需要的是最精美、相似度最高的,所以,我认为多找一家进行比较,最优品入选,这要求……并不过分。” 利亚姆有着欧美中年人标准的模样,雄壮、大腹、络腮胡,还有一丝丝的……高傲。 这样一人,竟然痴迷中国茶? 卢灿伸手与对方握握,淡淡的笑笑后,回应他的话语,“我能

相关推荐: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宣言(肉)   归宿(H)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偏执狂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寡妇门前桃花多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她太投入(骨科gl)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