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穿越之肉香满满+穿越之快进入纯肉(H) > 第149章

第149章

的意见。 这种做法,热闹归热闹,可同时也拉低了纳徳轩珠宝的品味——一帮小女孩喜欢的东西,别指望真正的富豪走入店中。 倒是动漫方面的cosplay,可以考虑。 Cosplay的首倡者为美国人诺尔·塔卡哈斯。他的这一灵感源于在美国旧金山的国际化妆舞会,随即,他在东瀛动漫杂志《我的动画》上,发表的这一新的动漫角色玩法。 这一倡议,立即引发了1982-83年东瀛的cosplay运动。 虽然cosplay并非起源于东瀛,但东瀛一直是全球cosplay活动的最大聚集地。 而且,cosplay有一个优点,它的时尚性,与纳徳轩珠宝推出的莳绘珍珠,某种程度上一脉相承。 “想什么呢?有什么好主意赶紧说。” 田乐群太了解卢灿了,刚才他在出神,一定是想什么鬼主意,因此,车子抵达机场后,她也没打搅卢灿的沉思。 卢灿一怔,到机场了? “纸笔,我有个不错的想法,简单写个方案,田姐你去东瀛后,立即安排执行组去实施,效果一定不错!” 田乐群从包中掏出笔记本和笔,递给他。 很快,卢灿便将自己对cosplay的理解、活动的玩法、以及莳绘珍珠如何在这种活动中体现,写在笔记本上。 “cosplay?这是什么意思?”匆匆浏览一遍,田乐群有些不解。 这是一个组合词,她还真没见过。不过,当她看到costume play的词组后,大致有些明白。再看看后面,点点头,总算明白过来,动漫角色的真人扮演! 挑选几个知名的东瀛动漫角色,真人扮演,然后走秀,卢灿所给出的方案,很好理解。 “行吗?” “试试就知道!” “对纳徳轩珠宝,你也稍微用点心……下次别弄得临开业了,还整出这种新建议!”田乐群白了他一眼,匆匆走入安检通道。 由于匆忙,纳徳轩珠宝一共也做了只有六个角色,在T台上走了两圈,结果,引发海啸般的狂呼! 古老的技艺,珍贵的饰品、现代的动漫角色,竟然完美的融合到一场角色扮演活动中! 事后,东瀛多家电视台、报纸、电台,甚至动漫媒体,都一窝蜂的挤上来,要求采访纳徳轩珠宝此次活动的策划总监彦君鹏。 卢灿自己也没想到,这次匆匆想到的cosplay方案,竟然在东瀛引起如此巨大的轰动。 他需要面对的是,邱千健提出的购买黄金的请求。 第472章 卷入佳宁 鸿宾楼是新加坡有名的潮汕菜馆,老字号。 卢灿经常到这边用餐,其热菜中的牛肉火锅、肉丸,冷拼的卤鹅头、汤类的护国菜都非常地道。 听闻邱千健提出,想要按照市场价从卢家购买黄金,卢灿放下手中的汤勺,拿过旁边的餐巾,擦擦嘴,看着对方,笑了笑。 借助这些小动作的遮掩,卢灿的脑袋急速转动。 昨天答应借给林嘉年一吨黄金救急,邱家就今天就提出购买,两者之间肯定有关联。当然,以现在黄金的涨幅,林嘉年自然不会主动说出他所了解的情况,那么,只有一个可能——他在拜访邱家时,被人套出一丝信息。 也就是说,邱千健这句话虽然问的很肯定,其实还是猜测成份居多。 在任何时候,黄金都是战略储备,硬通货的代名词。现在黄金走势这么旺,邱家想要多一条黄金储备渠道,能理解。 那么问题来了,自己要不要接邱家和马银这条线? 也曾经考虑过,拉拢邱家,邱家是新加坡首富,在南洋影响力巨大,交好邱家,给自己带来的便利,那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自己计划中的整合大华银行,还是以后的投资,都会从中受惠。可是,来新加坡一年,卢灿发现,相比香江,这里的商业规则更接近欧美——利益要比人情重要得多。 拉拢邱家的问题在于——自己能影响邱家吗?他们会一条心的自己往下走吗? 现在卢灿需要的是自己意见能占据主导地位的联盟, 自己需要的是郑光荣,他多年来一直是卢家最坚实的战友加亲人;需要的是林嘉义,他已经充分认识到卢灿的“一贯正确性”;需要的是阿尔达哈、许佳闻,他们对卢灿的个人能力极其佩服。 这种合作才是联盟,而不是松散的“卢冼联盟”——那只是外界的称呼,其实他心底从没有把这种合作看作联盟。 将合作伙伴一分类,卢灿很快就做出选择——邱家再好,也不是现阶段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充其量不过是和冼罗胜怡家族一个类型——暂时性拉拢对象。 但并不妨碍自己给“邱郭联盟”楔钉子。 他笑着点点头,“邱家的消息,确实精准。卢家确实能弄来一点黄金,不过……要过了新年,才会有货。” 邱千健显然没料到卢灿竟然如此爽快的答应了,怔了怔,继而眉飞色舞的拍拍手掌,“没关系!有就行,晚点怕什么……还真是要多感谢卢老弟,家父为了这波金价上涨,伤透脑筋,四处找储备金呢。” 嗯?这句话有些意思,邱徳扒给马银准备储备金,应付金价上涨? 难道邱家预料到黄金价格日后会崩盘?这是做救市储备? 卢灿呷了口漱口茶(潮汕菜以鲜为特色,高档酒店都会备有漱口茶,以便于菜肴味道不会相互干扰),在口中转了一圈后,拿过旁边的小筒,侧过身子吐在里面。 “邱老是担心……香江地产股的下跌,会牵连到金价?” 邱千健呵呵一笑,摇摇头,“老头子故作神秘,我猜不透他的用意。” 邱家认为卢家既然是做黄金中介交易,对金价的涨幅一定很关注。这算是邱家抛出来的善意,提醒卢灿,最近莫要吸纳太多高价黄金。 金价的涨幅对卢灿有影响吗?呵呵。不过他依然拱拱手,“多谢了!” 邱家料到金价要崩盘,为何还要吸纳黄金? 这里面又牵扯到金融行业的“维稳成本”——金价下跌所带来的挤兑风险成本,要远远高于提前高价吸纳存储金的代价。 邱徳扒提前吸纳黄金,看似亏本买卖,其实是明智的选择。邱家不愧是东南亚有名的金融世家,难怪在几年后,他敢以“白武士”的身份,成功狙击英国劳埃德银行收购渣打银行。邱家在此役中收获极大——成为渣打银行最大的私人股东。 两人闲聊中,很自然的谈到郭胜利的“赌博投资”的做法。 “郭总的想法我是看不透啊!月度百分之二十五的盈利?这生意说出来,我都想投资呢。”卢灿感慨的摇摇头。 邱千健用筷子挑起面前的煎烧带鱼,哈哈一笑,“你明天就知道……” 卢灿果然在第二天中午就知道郭胜利为什么有如此的自信, 周一工作日,上午大华银行管理层开会,投资部拿出一部重新修改后的“短期项目投资计划方案”,尽管代表卢家、冼家的几位中高层管理人员表示异议,可郭家掌控着管理大权,依旧强行通过该方案。 在之前的董事局临时会议上,投资部拿出的短期项目投资计划中,拟定投资总额约在一千六万美元,购买东南亚六家金铺的金券。可是,在今天上午拿出来的投资计划中,投资项目,改了。只有五百万美元,投资到三家金铺金券中,剩余的一千一百万美元,则转向投资到将在十一月二十八日的“佳宁扩股”上。 郭胜利他们这么做,不是违反了董事局决议吗? 还真没有,他们这是在合理运用“管理层有对投资项目进行临时调整的权力”。 因此,卢灿想要阻止,也没法干预。 苦笑着,摇摇头,难怪郭胜利敢在股东大会上放言一个月后分红利,原来他联系上了佳宁,参与其扩股计划。 “阿灿,其实……这项投资计划,确实要比投资金券更好……郭胜利还真是有一套。”葛佳存见卢灿又是皱眉又是摇头,他啃啃哧哧的表述出自己的观点。 卢灿的眼光落在葛佳存的身上,继而又扫过维克多和罗广田、闫维芳几人,看他们的神色,似乎都很赞同葛佳存的说法。 是的,此时外界对佳宁集团的看法,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外界一直有传言,佳宁的股票是比现金更具吸引力的货币! 这次佳宁扩股450万股新股,扩股说明书中提交的理由是,收购东瀛的日活电影株式会社(Nikkatsu)21%的股份。他们给大华银行的股价为以每股1480港元,只有市场股价的一半而已。 这是送钱啊!大华银行只要收购这些股票,然后悄然出手,一进一出,纯赚一倍的利润!难怪郭胜利敢在股东大会上放言分红! 佳宁真的有这么好心吗?投资部门的计划书中也给出理由,可卢灿不太相信——佳宁的陈松青原本就是新加坡人,想要找几家新加坡的金融机构做后盾…… 真的只是后盾这么简单? 卢灿并不太了解佳宁,但是,这家企业实在是如雷贯耳。 它在后世的网络上,搜索率太高,有关“佳宁商业帝国的崛起解密”、“佳宁诈骗解析”、“佳宁谋杀案的幕后故事”“佳宁帝国倒塌的真正原因”等等文章,太多太多。 在此之前,因为彼此没有交集,所以卢灿一直抱着冷眼看他楼起楼塌的态度,可是现在不同了,佳宁活生生挤入自己的事业圈,自己不得不去关注。 没和四名手下做任何解释,只是吩咐他们尽力收集佳宁的资料后,将其赶出办公室。 郭胜利投资佳宁扩股一事,且冷眼旁观就是。卢灿估计,这次虽然是短期计划,但尝到甜头之后,郭胜利完全有可能将其做成长线投资,甚至追加投入……这也许才是佳宁集团此次如此大方的根本所在。 郭胜利,离坑不远了。 “浩东,你进来。”坐了片刻,卢灿还是觉得多找些资料更好,他对外面喊了一声。 黄浩东很快推门进来,“卢少,您有事?” “香江佳宁集团,你了解吗?”卢灿笑着招手,让他到自己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佳宁的陈松青?知道!”黄浩东马上猜到卢灿是为了今天上午的投资部方案,点点头。 卢灿手指轻叩桌面,斟酌了片刻才说道,“听说陈松青是新加坡人,你……能帮我收集一些他的资料吗?当然,早期的更好……如果有佳宁集团的资料,顺便也采集一些。” 黄浩东面色不动,心底却是一阵狂喜。 在一家大企业,跟对主人很重要。他进入大华的时间不算长,资历还不足以让他被哪一家股东看重。后来卢家成为第二股东后,他被抽调到卢灿办公室当秘书助理,这让他很是惊喜了一阵。原本以为可以找到一位好靠山,可是,快一年过去,卢灿似乎对自己并不重视,平时的工作,也只是简单的流程化内容,至于私密性的工作,全是那位情人在处理。 这中间,也有过其他股东递话,想要让自己帮他们打探些消息,说实话,当时真的有些动心,可仔细想想后,还是没敢答应——反骨仔的印象并不好消除。 即便卢家从大华银行撤资,自己得到什么?有前科的自己,估计郭家、冼家或者邱家,都不会重用自己。 等候,果然开花结果,今年下半年,面前的这位卢少开始峥嵘毕露,连续两次出击,虽然没能撼动郭家在大华银行的地位,可公司上下,没人再敢小看卢家的这位年轻人。 对于自己而言,今天又更进一步。 卢灿的话虽然说的很隐晦,可黄浩东听出来,这是需要自己去帮他打探陈松青乃至佳宁集团的“隐秘”! 这绝对是一次踏入卢家圈子的好机会! 按耐住激动,黄浩东点点头,“我会认真去收集整理。” 似乎担心卢灿对自己不信任,他又补充了一句,“我有位同学在裕民银行,听说裕民一直与佳宁有合作……” 聪明人!卢灿笑着挥手打断他的话,“行!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看着他走出房门,卢灿笑了笑。 这位黄浩东,卫队成员将他家底都翻出来看了几遍,没什么问题,操守也不错。 接近一年的接触,他的专业知识也够,值得培养。 卢灿很快又拿起电话,拨到楼上郭胜利的办公室——对于郭家掉坑乐见其成,可卢灿的职位在那,他必须就此事,找郭胜利要个说法。 否则日后责任追究,自己也逃不掉! “郭总,投资部更改投资计划,你是怎么考虑的?”卢灿对着电话,嘴角翘起一丝诡异的笑容 第473章 茅龙飞白 练完孙立功教授的形意劈拳后,卢灿满头大汗,接过温碧璃递来的毛巾,擦擦脸。 形意劈拳讲究身心意三者合一,举轻若重,哪怕是面对空气,一拳劈出都需要用九分力度。什么时候练习到举重若轻,那才算劈拳大成。 无奈的摇摇头,练习劈拳已经一年多了,可是,现在依旧困守,难有寸进。孙立功也没什么好建议,反复提到,坚持、坚持,也许某一天就能捅破那层窗户纸。 将湿漉漉的上衣脱下,温碧璃帮忙把他的后背又擦了擦。 “阿灿,刚才袖海楼的杨老来电话,约你喝茶。” 袖海楼杨老就是杨启林,新加坡四大收藏家之一,卢灿与他的关系不错,也经常受邀去袖海楼做客,品鉴他的藏品——杨启林每月都会举办一到两次古董品鉴茶会。 杨家茶会在新加坡很有名气。 “杨老又收到好字画了?”卢灿很自然的往藏品方面想。 “没说什么事……”温碧璃的手顿了顿,说道,“不过,我听他的语气,似乎不太开心。” 呃?杨启林不太开心?请自己喝茶为什么? 想想自己有段时间没去看杨老了,是该去看看他。 杨启林的袖海楼,坐落在樟宜海边,一栋三层别墅,绿树掩映中,很有味道。 东南亚很多富豪,譬如邱家,发迹都是有一定的家族底蕴的,相比他们,杨老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当然,杨家的财富,肯定无法与邱家、郭家相提并论的。 他早年和祖母过番南来,身无长物,只有身上的衣服和一把破伞。抵达马来西亚后,祖母给人浆洗衣服,而他自己则去码头做搬运工。 由于忠厚老实,勤奋节俭,不久便被老板陈榕基(马来西亚富商)擢升为督工。一次偶然机会,他救下一位出游的女子,也就是他的原配夫人刘珍淑。刘淑珍家略有资产,加上他自己的积蓄,1946年,创办了东方有限公司,专门经营树胶生意。 因勤劳睿智和诚信为本,事业发展的不错,很快,他的辛劳有了回报,朝鲜战争爆发,树胶价格猛涨,杨启林成为当时有名的树胶大商家,积累了巨富。 都是熟人,门房直接放行,卢灿的车子直接开到别墅前的台阶上。刚好,里面走出一位中年男子,这位是杨启林的儿子杨英群,现任杨家企业的掌舵人。 “杨叔,今天没去公司?”卢灿拉开车门,笑着问好。 “这就去公司。维文来了?吃过早茶没?”听他的口气,知道自己要来拜访杨老爷子。 卢灿谢过之后,问道,“杨老电话召唤,敢不来早?对了杨叔,您知道……什么事吗?是不是杨老又寻到一幅好藏品?” 袖海楼的藏品中,精品不少,珍品很少。当然,这是以八十年代的标准来衡量,如果放在三十年后,珍品率就很高了。 这是由杨老自身学识和收藏方式所限。 新加坡另外三名收藏家,黄曼士出身闽省诗书世家黄氏,其大哥任民国闽省教育厅厅长,黄曼士耳濡目染,从小就雅好艺术;刘作筹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系,求学时,从师于黄宾虹、谢公展等名家,可谓名家弟子;陈之初拥有博士学位,本人也是大书法家,擅长正隶行草。 与黄曼士、刘作筹、陈之初相比,杨启林只读过几年私塾。他介入收藏圈子,最早是刘作筹的指导,因此两人亦师亦友,关系极好。在以后的收藏过程中,更多的是花钱雇掌眼师傅(南洋画派领袖陈宗瑞曾经担任杨老多年的收藏顾问),以及参加正规拍卖竞拍得来。 当然,他玩了三十多年收藏,现在的眼力也很厉害。 这种收藏方式,是很难收到真正的珍品古董! 为什么说袖海楼精品不少呢? 呵呵,舍得花钱呗!杨老是卢灿见过的,最舍得花钱的一位收藏家。 他的藏品中,有很多是南来画家的作品,如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等人流传新马的作品。更大部分是来自中国六七十年代大量以外贸方式出口的,清末民初及近现代名家书画。 这些作品,在八十年代的藏品分级中,只能算是精品或普品。 “确实收到一幅不错的藏品,你上去便知。”杨英群指指楼上,示意卢灿自己上去。 还真的有新藏品?不是说语气低沉吗? 和杨家关系熟识,卢灿也不见外,对他摆摆手,三两步就跨上台阶。 袖海楼收藏室在三楼,卢灿推开平时聚会的那间客厅门时,房间内只有杨老一人,趴在条桌上,手持放大镜,仔细观摩一幅横轴长幅书法。 “杨老,我来了。”卢灿敲敲门,提醒道。 杨启林抬头,对他招招手,“快来,快来!给我说说这幅字!” “欸好!我来看看!”卢灿来到长条桌前,看了一眼就惊呼一声,“咦?” 这幅书法作品,非常奇特,笔锋枯峭,刚劲生涩,基本每个字都有秃笔、散笔、飞白。如果单看,每个字都有严重缺陷,可是,整幅下来,偏偏“放而不放,留而不留”的特征非常鲜明,字体显得劲健、沉着,气势磅礴,且兼具法度,为大家手笔! 卢灿越看越心惊! 这是哪位大家的手笔?怎么全是秃笔散锋? 不对,不像是秃笔所写!即便是秃笔,在转折撇捺等地方,都有凝锋饱笔来转圜,怎会全是散笔飞白? 他忽然想到一位,心头大喜,连忙从头开始看起! 果然如此!看了几个字,卢灿便恍然大悟。 “世道升降,人有任其责者,君臣是也。予少读《宋史》,惜宋之君臣,当其盛时……南海病夫陈宪章识!” 一共六百多字的行书,卢灿弯腰一口气看完,直立身子后,犹有不舍。 珍品!绝对的珍品! 卢灿抬头,目光复杂的看着杨启林。这是赤果果的打脸啊,刚才进门时自己还想着,袖海楼精品多,珍品少,不到几分钟,自己就看到一幅绝对珍品的字幅! 这幅作品进入虎园,也能排到镇馆之宝级别! 这脸打得啪啪作响。 杨启林可不知道卢灿心理所想,见他看完,笑着问道,“怎么样?这幅字还入眼吗?” 入眼?天哪!这幅字如果在不入眼,那卢灿就是典型的有眼无珠了。 笑容有些苦涩,卢灿拱拱手,“恭喜杨老,好东西啊!这幅作品,堪称珍品!能称得上袖海楼的镇楼藏品!” “哦?评价这么高?来来,你给我说说,这幅字珍贵在哪儿?” 卢灿的话,让杨老咧嘴笑笑,笑容有些诡异,不过,卢灿此时心神失守,还真没看出来。他拉着卢灿,指指这幅字,示意道。 “杨老,这幅横轴的珍贵之处有三,取其一者,即可当珍品,三者齐全,珍稀品,当之无愧。” 卢灿戴着手套,食指中指,从这卷横轴的起始字迹摩挲起来。抬头问道:“您老是潮安人,肯定知道慈元庙吧?” 江门新会有一个地方,在历史上非常有名,那就是崖山。在这里,陆秀夫抱着年仅八岁的宋怀宗赵昺(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少帝),投海自尽,在这里,跳海自尽的还有十多万一路追随而来的百姓、士兵、官员,在这里,演绎了汉民族最为悲壮的节气歌! 两百年后,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和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由明代大儒陈白沙倡议,先后兴建大忠祠和慈元庙于当年宋少帝行都故址之上。 建大忠祠为表彰南宋力抗元兵,坚贞不屈的“三忠”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慈元庙为纪念以身殉国的宋少帝及杨太后。 1499年,慈元庙建成,唯缺祭碑。当时陈白沙已经七十一岁,闻讯后,泼墨挥毫,写下这篇悲壮而激烈的《慈元庙碑祭文》。 “……南渡之后,惜其君非拨乱反正之主,虽有其臣,任之弗专,邪议得以间之。大志弱而易挠;大义隐而弗彰;量敌玩仇;国计日非。往往坐失机会,卒不能成恢复之功。至于善恶不分,用舍倒置;刑赏失当,怨愤生祸;和议成而兵益衰;岁币多而民愈困。如久病之人,气息奄奄。以及度宗之世,则不复惜,为之掩卷出涕,不忍复观之矣……” 即便是今天读来,依旧让人扼腕叹息。 老先生的警世恒言,没能点醒朱明后人,百多年后,他们遭遇同样厄运。 慈元庙碑,五百年来,一直被世人称为“岭南第一碑”,其书法造诣极高! “你是说……这幅字是……《慈元庙碑》的原稿祭文?”杨启林嘴角微笑,问道。 卢灿点点头,这横轴百分百就是当初陈白沙老先生亲笔所书。 为什么这么肯定? 呵呵,陈白沙的书法,想模仿,也不成! 他所用的并非毛笔,而是茅笔!又称为“茅龙笔”! 陈白沙独创,举世唯有一家,想仿冒?别扯了! 我们常用的毛笔,大多数为羊毫,还有狼毫以及狐毫,再次一些是马毫、猪鬃、牛毛,可陈白沙用的是新会地区特产的“茅草”! “客来索我书,颖秃不能供。茅君稍用事,入手称神工。” 这是陈白沙自嘲的一句诗,诗中提到了自己写字所用的工具——茅草笔。 陈白沙退仕之后,长居圭峰,因居乡下,买笔不易,于是就地取材,以山茅心束缚为笔,创制茅笔。 “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劲,以茅心束缚为笔,字多朴野之致,陈白沙笑称为茅君,又称茅龙”。屈大均《粤城新语》。 他晚年喜用茅笔作书,下笔挺健雄奇,时呼为“茅笔字”。 这种笔所写自己,苍劲有力,散锋飞白,以生涩医甜熟,以枯峭医软弱,世人耳目,为之一新。 在当时,有“茅龙飞白耀南天”的极高赞誉! 第474章 香雪庄主 卢灿指了指这幅字,点头感慨,“文好,字好,最关键是写文章的人好!” “是啊,陈白沙老先生确实配得上孔庙从祀的地位。”杨启林在旁边点头应和。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庙宇,堪称儒家学派的最高庙庭。 国内外许多地方都有孔庙,孔庙里都有一座塑有孔子像的大成殿。而孔庙不仅供奉着孔子的塑像,在大成殿孔子像的两侧,以及孔庙的东西两庑,还供奉着一大批圣哲先贤的塑像或者木主牌位。 这就是名传千古的“一圣、四配、十二哲,一百四十八丛祀”! 一圣人,自然就是儒家圣人孔子。 四配的地位仅次于圣人,颜回、曾参、孔伋、孟子。 十二贤哲的地位又要次一等,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等十二人。 在孔庙中的一百四十八位从祀,级别又低于四配、十二哲,被称为“先贤”“先儒”。 一百四十八人,很多吗?在古代,死后能够配享孔庙,和孔子一起接受祭拜,是优秀的读书人一生中最高的理想。 这篇碑祭文的作者,陈白沙,就是孔庙丛祀中的一位,而且是唯一的一位岭南文人! 原名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江门渔父、南海病夫、黄云老人等,因曾常年在白沙村居住,人称白沙先生,世称为陈白沙。 他是明代成化到弘治年间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岭南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 陈献章二十岁中举,可从此以后,三次参加会试,均以落地告终。此后,他隐居白沙里,筑阳春台,读书静坐,十年间不出户终于悟道,创造“陈献章心学”。 他的心学思想理论体系中,不但主张静坐室中,还提倡以自然为宗的修养方法。 他所说的自然,即万事万物朴素的、本然的、无任何负累的、绝对自由自在的存在状态。他要求人们善于在这种自然状态中无拘无束地去体认本心。 他极力倡导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的心学世界观。其理论体系结构,后人总结为“自然道论—自然人论—心—涵养论—世道论”五大部分。 陈献章心学的出现,标志着明初程朱理学一统的局面结束,也是明代心学思潮的开始。它和后起的王阳明的心学,共同构成了明代心学的主要内容。 仅仅心学理论,还不足以让他配享孔庙,他最让人佩服的是扎根乡里,教书育人,而且有教无类,平等看待所有弟子的德操。 在治学和教育上,他的理论,从明代开始一直影响至今。譬如他的贵疑论,在教育理论上,就很有价值。 陈白沙认为: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他主张读书要敢于提出疑问,求之于心,进行独立思考;不要迷信古人经传;不要死记硬背书中一些章句。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真正做到桃李满天下。 弟子中有:身兼礼、吏、兵三部尚书职务的重臣湛若水,以及官拜文华阁大学士卒赠太师的名臣梁储,诗书狂人李承箕、儒学大家林缉熙、太子少傅张廷实、官员学者贺钦、莆田孝廉陈茂烈、教育家容一之、声韵研究者罗服周、史学家潘汉、诗人画家叶宏、御史兼桐城学派启蒙人谢佑、书画大家甘泉先生林廷瓛等等。 终其一生,教育弟子三千三百多人,即便是他去世的那年(1500年),依旧有四十三名弟子陪在病榻前。 “岭南学派”也因为他的教育之功,最终成形。 一人德育一方,说得就是陈献章!所以,陈白沙在岭南人的心目中,地位非常尊崇! 这幅《慈元庙碑祭文》,文好、字好、人更好! 卢灿能不羡慕嫉妒吗? 他搓搓手,几次张口想要求购这幅画,可话在嘴边,偏偏吐不出来啊! 如果这是袖海楼的藏品,卢灿早已经开口,可是,在这幅作品的左下角,有一幅朱红钤印“香雪庄藏”,那就说明,这幅横轴,可能是香雪庄陈博士的藏品。 他和杨启林杨老很熟,可和陈之初陈老的关系没那么熟呢,只是在虎园开业打过一次交道。 人老成精,焉能不知对方的小心事?见到卢灿欲言又止的窘迫表情,杨启林哈哈大笑,指指这幅画,说道,“阿灿,你给我估个价,这幅画值多少?” 嗯?估价? 这幅横轴长足有六米,横高为六十公分,六百多字的行书,卢灿很快拿出一个价位,举起食指晃了晃,“一百万新币拿到手都算赚。” 八一年的一百万新币,核算美元为八十万左右,绝对的高价。 杨启林点点头,目光落在这幅书法作品上,很是不舍,可是他还是说出一句让卢灿狂喜的话,“八十万新币,卖给你!” 这应该就是喜从天降吧!卢灿张张嘴,有些发干,“真的?!” “收起来吧!我还骗你?” 杨启林拍拍他的肩膀,很是欣赏的看了看卢灿,又说道,“小子,准备一千万新币需要几天?我带你去个地方,这幅藏品,也是他的,我不过是做个中间人而已。” 什么意思?有人要出藏品? 卢灿很快想到这幅画最后的钤印,脱口问道,“陈博士准备出藏品?” “还真是聪明……”杨启林摸摸光洁的额头,再度赞赏了一句,继而,他的语气又变得低沉,“老陈前些天中风瘫痪,现在连说话都难了……” “啊?陈老中风?” 卢灿一怔,一时间五味陈杂。 这幅藏品果然是香雪庄的,而且,听杨老的意思,香雪庄的藏品准备转让给自己,这应该是好消息。可是,听说这样一位一辈子矢志收藏、值得尊敬的老者中风瘫痪,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难怪早晨温碧璃说,杨老电话中,语气低沉,原来是因为老友卧病在床。 “很严重?”这话问得很蠢,都已经瘫痪在床,还不严重? 卢灿很快意识到,他连忙又说道,“怎么不把陈老送到美国或者英国看护?他们的神经科医学研究,要比新加坡更先进。” 杨启林神色有些黯然,摇摇头,“老陈不愿意远行……” 卢灿暗吸了口气,这么严重? 东南亚华人迷信的很,认为如果死在外面,魂魄最终也进不了家门。陈老不愿意远行,是担心这个? 可是,卢灿记忆中陈之初老先生,是八三年,中风复发后,才去世的,还有两年时间。 也就是说,他此时并无生命危险。 卢灿摇摇头,“还是要送去欧美看看,讳疾忌医要不得的。我记得陈老今年刚过七十大寿吧?寿数还长着呢。” 两人聊了几句,卢灿才算明白今天来看画,竟然还是个不大不小的考验。 陈之初老先生是东南亚有名的“胡椒大王”,其胡椒贸易遍及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家资要比杨启林还要富有,在新加坡富豪中,能跻身前十。 所谓钱财,陈老还真的不太看重。 十月中旬,陈老在出版新书《陈之初书法》的一周年庆,暨本书销售突破五十万册的庆祝酒会上,突然中风。而那时,卢灿还在南美呢,等他回来后,又忙于公务,还走了一趟内陆,竟然对此事完全不知晓。 卧病床榻,陈老先生犹自担心自己的藏品。 陈老一子一女,在商业上颇有天赋,可在收藏行当,那就纯粹是外行。那些藏品,如果留在家中,如何保养都成问题,由不得他不担心。 原本他想要将这些藏品捐赠给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可是,这家博物馆的主旨是诠释新加坡历史的文物馆。 文不对题啊! 此时新加坡另外两大博物馆——亚洲文明博物馆(2003年)和新加坡美术馆(1996年)都还没有创立,因此,陈老发现,自己想要捐献竟然找不到合适的捐赠对象! 内陆和台北的两大故宫博物馆不也可以吗?事实上,陈之初老先生出生在新加坡,他对中华故土的情结,并没有黄曼士、刘作筹、杨启林三人那么深厚,他更偏向于将自己的藏品,留在新加坡本土。 真实的历史上,陈老的香雪庄藏品,一直存留到2002年,由后人捐献给当时尚未竣工的亚洲文明博物馆。 来探病的杨启林得知后,劝慰他,不如半捐半卖给香江的虎园博物馆。藏品有了好去处,同时也能多留给子女一些企业扩张的资金,反正香江卢家有钱的很! 另外,虎园因为是私营的,还可以做个人陈列馆,已经有先例了——瓷王堂陈列馆、周淑涛陈列馆,以及在建的海藏楼陈列馆。 也许是最后一条,打动了陈之初老先生,他虽然口不能言,可仍然可以手写,与杨启林沟通了半天,最终同意让杨启林先去试试这位被行业内誉为“一代天才”的年轻鉴定人,看看他对藏品的真实态度。 报价这东西,最能反应一个收藏

相关推荐: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高达之染血百合   狂野总统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沦陷的蓝调[SP 1V1]   《腹黑哥哥。霸道爱》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角色扮演家(高H)   生存文男配[快穿]   魔界受欢之叔诱(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