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穿越之肉香满满+穿越之快进入纯肉(H) > 第122章

第122章

金粉为佛祖增彩,不知施主您可愿解囊?” 老和尚对他的藏品很有信心啊!这开口就是三斤金粉! 买卖之前先要价!这老和尚既有佛意,又精于人事啊! 卢灿一时间不知该不该答应。三斤黄金的价值,不少呢,更重要的是东西都没看! 孙瑞欣听说是给佛祖增彩的,站在卢灿身边,轻轻摇摇手臂,眼神中尽是希翼。 卢灿笑着对孙瑞欣点点头,然后又对云隐老禅师说道,“三斤金彩可够?大师,我再添二十斤红彩可好?” 所谓红彩,就是纯朱沙,在涂装佛像时经常用到的红料。朱沙涂红不脱色,比涂料好太多。二十斤朱沙,同样价值不菲。 卢灿这也算是为自己积德。 “善哉!卢施主、孙施主,两位子孙昌隆,福祚绵延,佛祖保佑你们!” 老和尚得到想要的答案,弯腰从炕基下面抽出两三块砖,摸摸索索半天,掏出两件包裹,放在桌子上,亲手打开。 另一件卢灿没看清楚,因为第一件太耀眼,太炫目! 洞内光线不足,原本很暗,但当第一件包裹被打开后,恰好被透过门扉的日光,照射在上面,顿时光彩万道,在洞内石壁上,留下一条条明亮的金色线条,像极了金蛇游壁! 难怪老和尚敢开口要三斤黄金! 这是一件金丝织锦的伽蓝僧衣! 第386章 佛门双宝 僧衣在传统服饰中,等级鲜明,规制严格,仅次于官服。 普通的比丘戒、沙弥戒,只能身穿海青色或者咖啡色僧衣;知客师,维那师,典座,堂主,着浅黄色或灰色僧衣;监院、首座、当家师,还有方丈,才可以着明黄色僧衣。 不仅僧衣等级划分鲜明,他们披在身的割截布,也就是常说的袈裟,同样等级明显,体现在袈裟上面的方格(佛门称之为田相)数量上。 根据格子条数不同,分为五条衣,七条衣,九条衣,十三条衣等,不同职司的僧人,所披袈裟,有严格规定。 最隆重为二十五条衣,又叫红祖衣,也就是电视上唐僧的那件红色金丝织锦袈裟,只有住持或者退院老和尚(前任住持)才有资格披戴。 至于卢灿面前的这件紫底的条衣,卢灿尚不清楚有多少条,但其紫云锦为底,真金捻线构成菱形格纹,一看就是佛门至宝。 卢灿连忙合什,对着这件袈裟拜了拜,其后回身说道,“大师,这怕是不妥吧。” 是的,卢灿不敢收! 这件袈裟不用说,肯定是好东西!可是,做古董生意做到寺庙来了,这……要是传回香江,香江的佛教徒数量众多,架不住舆论如潮啊! 另外,香江几大禅院。恐怕都会有人上门劝献(佛门不叫捐款,叫献功德)啊! 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收,免得麻烦缠身。 老和尚见卢灿的拒意很明显,笑笑,伸手指指地上的几块茅草蒲团。 自己先迦坐其中一块,等卢灿和孙瑞欣也坐下来后,他开口说道,“你们两位,与这件福田衣有缘。” 有缘?那就是有因果啰?卢灿笑眯眯看老和尚怎么说。 只听他幽幽说道,“天成法界(天成寺的佛教称呼),起于唐辽,兴盛于明清,至今已经千年历史。可憎者,倭贼差点断我千年香火,如今政府关照,香火起势在即,乃我佛门大兴事也!” 老和尚双手合什,神色庄严,“老衲愿以残躯供我佛香火不绝,兴盛万年!天成法界,与天地同昌!” 这是在起大宏愿呢! 佛门大德起大宏愿,非常庄重的一件事。可惜,没有禅唱相和,没有罄鱼相奏,只有两位法外人做宏愿观光客。 卢灿连忙碰碰孙瑞欣,两人合什低头,为老和尚敬! 一直静默了足有三分钟,老和尚才开口。 “缘来不由法!” “一年前,我突然萌生收衣钵的想法,下山后遇到的第一人便是水行。他当时神色匆匆,我问他去哪儿,他说家里兄弟姐妹多,想去大港做散工糊张嘴。” “我佛门大兴就在眼前,糊张嘴还是很容易的。这就是缘法,他成为我的大弟子。” “半年前,政府出资重修山门。我和水行两人力有未逮,便萌生再收一名弟子,结果下山后遇到山行。他媳妇跟一位走方郎中跑了,那时他七窍未清,提着刀子四处找人,被我点化,成为我的二弟子。” “这也是缘法!” “遇到两位施主,也是缘法。” 他看了眼孙瑞欣,然后说道,“前日县里派人,喊我去议事。去县里的途中,恰好听到有人谈起孙施主的身世。老衲感慨良久,孙施主福泽深厚,才能否极泰来。” “今日一见,果真如此!孙施主的田宅宫(眉毛和眼睛之间)开阔,贵夫之相。” 孙瑞欣连忙俯身感谢,却没有出言打断对方的话语。 “到达县里后,县里告诉老衲,善款不足,天成寺明天停工,等待后续款项追加。还有,原本计划中的设色(涂金、红、彩),恐怕也有问题。” “老衲心情纠结,回寺的途中,碰巧,又遇到路人聊起孙施主和卢施主。这次,他们聊到的是卢施主大撒金钱,重金求购老雕版一事。” “老衲当时还曾懊恼,为何我天成伽蓝没有这些老雕版?否则也能自己解决部分善款问题。” “昨天工程队撤走,今天上午,老衲带两名弟子清扫庭院。” “在你们来之前,老衲正在给药师佛上香。在佛前,老衲心底起誓,如果碰到这两位香江居士,老衲将所藏两件佛门法器换取他们的善款,以供我佛。” “阿弥陀佛!佛陀指引!” “老衲心底誓,刚刚发完,就听到二弟子山行告诉我,山门来了一对男女香客,不像内地人士。” “两位施主,您说这是不是缘法?” 卢灿听得目瞪口呆! 合着自己来之前,老和尚正被修庙资金欠缺一事逼急了,想着找自己卖他所藏的两件东西。自己来这边游玩,刚好赶上了! 有缘吗?老和尚前后这些事情一结合,貌似还真有缘份! 孙瑞欣双掌合什,再度躬身感谢,卢灿略略迟疑后也同样躬身。 他直起身,说道,“既然大师已经说了有缘,那弟子就恭敬不如从命!把这两件佛门之宝请回家珍藏!三斤金粉,二十斤朱沙,过两日我安排人送上山门!” 老和尚笑笑,抬抬手,“卢施主是自我之人,心中无佛,无需以弟子自称。依老衲看,这两件佛门物品,还是交由孙施主保管为好。” 嗯?卢灿一愣! 这老和尚眼睛还真是锐利!自己进山门之后,并没有什么失礼之处,他怎么看出自己非佛门信仰者? “大师,这不公平吧?”卢灿故意笑着问道。 孙瑞欣伸手捶了卢灿一下,白了他一眼,她确实被眼前的云隐老禅师折服。 老和尚笑而不语,伸手示意孙瑞欣去看看这两件东西。 孙瑞欣将袈裟展开,卢灿这才得见真容。 这件袈裟的正式名称应该为“紫地宝莲纹真金云锦袈裟”,二十五条,非御赐不得披戴。 面料用的是上等真丝织就,方田衔接的金丝为圆金线和扁金线两种,细密规整。 这里需要简略普及袈裟的制作方法。 袈裟,并非一块整料,制作者需要将料子裁剪成一块块的小布料,然后用线拼接成一块整料,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取意——世田种粮,以养形命。 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 这件袈裟的左肩搭扣,为金钩和玉环。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金钩叫“如意钩”,玉环叫“祖玉环”。 听云隐禅师讲述,这件袈裟并非被日军抢走的那件金丝云锦大红袈裟。那一件是乾隆皇帝赐给他的替身僧空海大师(也有史书说他的法名为云海,本文采用的空海,来自天成寺云溪法师的口述),而这一件则是嘉庆帝赐给他的替身僧惠度大师的僧衣。 云隐禅师,正是惠度大师一门的弟子。 惠度大师一脉,主修《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俗称《摩罗大明经》,在天成法界并不是主流。因此,到了同治年间大修天成寺时,他们这一脉,被安排到山坳另一边的较为偏僻的静心阁修行。 传到云隐禅师这一辈时,静心阁只有两位传人,另一位就是堂主,也就是云隐禅师的师兄云逸法师。 三十九联队包抄天成寺的那天上午,静心阁因为偏远,被日军遗漏于包抄计划之外。可就是这样,云逸法师在赶往正殿察看势态时,也被无辜射杀。 云隐禅师当时年轻力壮,打伤两名赶到静心阁的倭贼,带着这一脉的几件传宗法器,还有一件药师佛铜像,躲进盘山深处,这才逃过一劫。 另一件法器也不简单,同样是嘉庆皇帝御赐给惠度法师的物品——和田白玉镂雕玉罄! 长足有一尺五,呈半圆环型制,宽径约有十五公分,厚度为两公分,底部镂空雕刻云龙纹,弧顶有穿孔,可以悬挂敲击。 虽然玉色带有一丝丝青色,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间,但如此巨大的和田玉,本身就很少见!卢灿用双手捧了捧,足有三公斤重! 他习惯性的用手指在玉罄上弹了一下,虽然是平放在桌面上,这件玉罄依旧脆声悦耳,似乎在脑海中拨动琴弦,沁声缭绕,让人耳清目明。 嗯?这东西还有醒神的功效?而且效果貌似不错啊! 卢灿已经在琢磨,怎么把它从阿欣手中骗过来——挂在书房中,烦躁的时候敲击一下。 嘿嘿!这东西用来醒脑,效果极好! 只怕不太好骗啊! 没见自己不过敲击一下,一向温顺的阿欣,竟然伸手在自己的肋下捏了一把吗? 老和尚很爽快,这两件东西让阿欣直接请走,至于说金粉还有卢灿答应的二十斤红粉,他说只要在今年年底之前送到山门都可以! 爽快到卢灿都有些怀疑,这老和尚是不是还藏有更贵重的师门至宝?是不是再想想办法?套套他的话? 呸呸呸!别乱想!难怪老和尚说自己无佛缘! 卢灿的猜想是对的! 云隐禅师还有三件至宝,比这两件还要珍贵!等到天成寺佛诞日重开山门那天,确实震动天下禅林! 两件彻公长老的佛骨舍利,一件明代暨永大和尚的禅杖。 彻公长老历史无记载,但他与天成寺关系极其密切——明代重修天成寺时,在舍利塔第二层发现他的舍利,佛函、佛像,应该是天成寺最早的创建高僧。 暨永大和尚又是哪位?禅林的记载也很少,但天成寺的僧人都将他看成护院神法师!崇祯末年,天下大乱,禅林不靖。是他,带着六位护院僧人,据守山门,堵住闯贼入山毁寺! 津门政府应云隐禅师请求,重修舍利塔,将这三件物品永久封存在舍利塔中! 卢灿手中的这件紫地宝莲纹真金云锦袈裟,虎园博物馆保存了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后,天成寺再度重修,孙瑞欣亲手将这件珍贵的袈裟,敬献到佛祖坐前! 好在卢灿已经让金陵云锦研究所,仿制了两件,安放在虎园博物馆,供人瞻仰膜拜。这件袈裟与华严寺的那件云锦袈裟(全称:云锦真金八吉祥宝莲纹妆花缎袈裟),并称为“佛门两大至高法衣”! 至于那件玉罄,谁也不知道下落,反正虎园博物馆没有,连样品都没有展示。 小道消息,据说被卢大收藏家放在书房,烦躁时刻,敲击几下,效果很神。 估计作为传家宝,再也不会露面。 第387章 突降君山 京汉铁路进入湘南省后,第三站便进入岳阳。 不过,可不在岳阳市,也不是岳阳老站麻塘站,而是一个叫做“路口铺”的铁路站口。 站前旅社的接待人员,懒洋洋抬起头,只见客厅中进来三人,两男一女,衣着光鲜,拖着行李箱,她顿时抖数精神,这种客人可能是沿海的那些“走货商”,有钱的很。 “三个单间,要连的。”当先一位魁梧的男子,将三本侨胞证拍在柜台上。 路口铺镇很少接待侨胞,那柜台服务女生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当时接待侨胞、国外客人,必须是涉外宾馆才有资格。 “就住一晚,明天我们去君山岛游玩,一早就离开,本地货币或者外汇卷支付都行。” 来内陆二十天,丁一忠早已经清楚很多事情,他笑着对这位柜台服务生说道。 事实上,他也不知道卢灿怎么安排行程的。 在津门时,三人订的可是到汉口的火车票,可上车之后,卢灿马上吩咐他补票。补票的目的地是长沙,可是卢灿却偏偏选择这个偏僻的小站下车。 为什么?这事轮不到他费心。 那女招待听说可以用外汇券支付,迟疑片刻,犹豫着说道,“住房可以,但你们三不能说是侨胞,否则我这里没资格安排。另外呢……住房款用外汇卷支付,但我找零可能要用本地货币。” 丁一忠咧嘴笑笑,点点头,“行!” 这女招待想要私下吞没这笔外汇券呢,不过,这不关自己的事,也许更好!他是职业保镖,能猜到卢少更换下车站口,就是为了隐匿行程。 是的,卢灿在隐匿行踪。 自从那次在京城打架之后,他就感觉到身旁有人盯梢。也许无恶意,但这次来君山湘妃祠取师门旧物,还真不能让人知道。 在津门时,大张旗鼓的说去汉口,事实上他已经打定主意,先去岳阳君山岛,反正都在京汉铁路一条线上。 叶家当时为何选择将师门旧物掩藏在距离汉口二百多公里的君山岛,他也有所猜度。 其一,当时叶家在岳阳办有剿丝厂,有自己的产业;其二是广汉铁路(京广铁路的南线)在民国五年通车,汉口到岳阳非常方便,四个多小时就能到。 将物品掩藏在君山岛叶家祖祠中,安全。 这批掩藏旧物中,有极品!好几件能震动文物界的极品!譬如王羲之的纸本《瞻近帖卷》、晋顾恺之绢本《洛神赋图卷》、宋徽宗的绢本《岁年图》…… 这次,这些东西,一定要带回香江! 站前旅社的条件有些简陋,卢灿斜靠在床上,看着孙瑞欣在忙忙碌碌的收拾物品。 京津两地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 就在昨天,津门市政府出面协调,双方就周家藏书收购一事,达成协议。 周家将以有偿捐赠的形式,委托津门市政府向香江第一家中华传统文化博物馆,虎园博物馆捐赠一万一千七百四十三册藏书。虎园博物馆为此支付的外汇券四百一十三万。 交易执行银行为津门中银分行和香江中银分行,虎园方需在三个月内支付完毕。 为什么一定要带有有偿捐赠这个操蛋的名义呢? 呵呵,政府认可的捐赠物品是可以自由出入境的(如赠送给其他国家元首的国礼、李肇基赠送牛津大学一万多册藏书等等)。 津门市府这是给这次交易披上合法外衣,他们在媒体上的声明,可没有“有偿”两字。 也就是说,这批藏书,可以光明正大运到香江。 至于从津门邮政总局收购的那些邮票,可以和这些藏书一道走。 但卢灿及戴静贤团队,在京津两地所采购的三千多件商品,以及一千块左右的老雕版,以及张博驹老人馈赠的四十四件藏品,不能这么做。 卢灿离开津门时,王坤带领新赶来的十四位纳徳轩安保人员,已经接手这些物品。 他的安排并不复杂。 在宝安县龙岗镇,购置一套宅院,作为卢家私宅。 文物境内转运,并不违法,哪怕行内人都知道,这些物品到宝安之后,逃不脱出境的命运,他们也无可奈何。 龙岗距离香江,隔海相望。纳徳轩安保,运走这些物品,办法太多! 这批物品为什么要让田坤来处置?它们是明货! 虽然最终采用大家心照不宣的方式离境,但它们都是各个商店采购来的物品,与潘云耕在江浙开化准备取出来的黑货,性质完全不同,因此,纳徳轩安保处理这些事,更恰当。 潘云耕即将取出的那些珠宝首饰,是地道的黑货,只能从一开始就低调处理,然后偷运出境,即便到香江,这些货品的处置,也要私下交易,或者洗白之后交易,因此,潘云耕的卢家卫队,处理起来更合适。 因此,两方一明一暗,各行其是,并无交集。 …… 君山,此时尚未建区(九六年的事),偌大的湖区及周边土地,被规整为“国营君山农场”,它的旁边,是另一家大型国营农场——钱粮湖农场。 渔业是农场最大的收获,至于旅游嘛……貌似没有! “偶们这一带奏四芋尾子多涅(我们这一片就是围田多)!” 丁一忠通过前台的那位年轻妇女,找来一辆三轮运输车,车主就是钱粮湖农场的一位司机,叫于淼。车子是农场的,不过这是冬季,水稻已经收割完毕,踩莲藕和收渔获还要一段时间,因此,他听说能赚外快,偷偷摸摸将农场的三轮车开出来,跑私货。 三十来岁,黑瘦,挺热心,唯一头疼的是,那一嘴的岳阳方言,连卢灿听着都头疼,丁一忠压根一句听不懂。 他还喜欢说,开车兜风中,还不时回头找卢灿聊几句,介绍周边情况。 车子停在洞庭湖东岸,今天天气很好,能清楚的看到岛上的树木和建筑,再往南边,能看到著名的岳阳楼。 “有办法送我们去岛上看看吗?”湖面的风很大,卢灿不得不提高音量。 “这大冷天的,洲上没什么可玩的。要是春夏,还不错。”听说卢灿俩人想要去君山岛看看,他连连摇头,不理解这两香江人怎么想的。 卢灿今天打算上岛探探路,至于开启,今天肯定不行——五百四十多件物品,二十一只大箱子,可不是自己和丁一忠两人能搞定的。 “辛苦一趟呗。我们就去岛上看看,慕名而来的呢,不看太遗憾了!”卢灿顺手塞给他一张外汇券。 “啊?一定要去?那你们是想找私家条船上去?还是坐轮渡?农场那边也有轮渡,一人五分钱就行。”他手掌一翻,将这五块钱的外汇券窝在掌心。 “这边还有私家船?”他赶紧问道。 这倒是个好消息,卢灿正发愁君山岛被几大国营农场包围,岛上物品怎么运送出来呢。 “有勒!我们这一片,就是靠水生活。前些年搞大公社,把私家船都没收了,这两年又还回来了,只是不能去公家水域偷鱼……” 他絮絮叨叨的还要介绍,被卢灿挥手打断,“那就找条私家船,我们包船上岛,清静!” “嘿嘿!我就知道你们这么选择。”那于淼笑容中同样有着一丝狡黠。 “我媳妇家是濠河农场的,她们家有条渔船,一天二十块,你们愿意不?” 算不得什么大事,不过卢灿还是问了句,“多大的船?有船工么?” “五十料的船呢,肯定含船工噻,要不你们怎么过去?”于淼嘻嘻笑道。 料是古时候船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到明清。 “料”的原意是指材料、物料,转用为载重计量单位。古时设计船舶主要以载重多少石为准,再依据行江航海等实际需要,计算长度、宽度等等数据。 宋代的沈括说:“今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为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当时船舶载重,“皆以米为准”。 一石米为925宋斤,约合110市斤,这就是一料的载重量。 他口中的五十料船,能装载超过伍仟斤物品,在洞庭湖上,已经算是大货船了。 “行!没问题!过几天我还有一道旅游的几个人要过来,你帮忙说说,这船啊,我们包下来了。”没想到竟然在这解决了运输问题,算是个小惊喜。 租船很顺利,这艘船有些破旧,属于南方水乡的乌梢船,中间舱蓬是芦席搭建又盖上毡层,外面再铺上薄膜。 船工有三人,一前一后摇橹,还有一位是于淼的大舅哥,在中间撑杆,速度不慢! “阿忠,稍后上岛后,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你要记清楚路线。” 卢灿终于主动和他说起这件事,丁一忠立即朝舱外看看,没人靠近。 “君山岛湘妃祠,有一座密室,其内藏有张博驹张老师门的二十一只大箱子。” “今天,我们上岛,瞅机会看看东西还在不在?如果没出意外,过两天我去汉口,你留下来等田坤哥,想办法把这二十一箱物品取出来,夹在他们的车队中,送走。” 是的,这两天田坤几人正在装车队,六辆大解放,是京城农机厂厂长刘绍明帮忙联系。 车队将走京汉铁路沿线公路,估计现在已经出发,大约在三天后,抵达岳阳。 车队会在岳阳做两天的修整。 这期间,田坤会带人上岛,将这批物件夹杂到车队货品中,一起运往宝安。 丁一忠心下暗道,我说呢,怎么这次南下行踪诡秘,果然又有宝藏!他什么都没问,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轻重。 君山岛并不大,总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可就在这区区小岛上,有七十二座山峰! 踏足君山,卢灿上岸后的第一件事是双手合什! “娥皇女英两位娘娘,保佑我师门掩藏百年的宝贝,平安无恙!小子卢灿,一定会为您两位,重修仙祠,再续香火!” 此前,他已经从于淼的口中知道,湘妃祠早在二十年前被毁。 断壁残垣,至今无人修缮! 第388章 众里寻它 君山岛上住户不多,十来户,率属于君山农场旗下的一家茶厂,名称很有时代性——“东方红茶厂”。 于淼的大舅哥罗友国陪两人上岛,谈到岛上住户,他撇撇嘴,“这里木通电,蚊子多,谁爱上这犄角旮旯?草深蛇虫也多,夜里都不敢出门。” 现实情况还真是这样! 此时的君山岛,就是一个大茶园。君山银针是湘南省每年出口创汇的标兵品牌之一。 卢灿呵呵笑了两声——谁也想不到,三十年后君山一套别墅能抵得上沪上两套闹市房! 卢灿背着莱卡相机,真如同游客一般,沿着岛上小路,四处拍照。 茶林茂密,人烟稀疏,同样有好处,那就是将早期建筑遗址很好的保存下来。 一百年前的君山岛,可不是现在这等模样。 君山岛的兴盛,源于贼窝子。洞庭湖八百里水域,五代后期,藏有三十六水寨,君山阿木寨(后来的杨幺寨)就是有名的水贼窝子之一。 范文正的一篇《岳阳楼记》,君山岛另类抱大腿,第一次真正红火起来。 南宋杨幺起义军的大本营就在君山岛,可惜,“草莽也称雄”的杨幺,被另一位民族英雄岳飞给灭了,只留下半边街、点将台、万人锅等遗址遗物。 从宋末,直到明初,君山岛上匪患不绝。一直到明成祖朱棣,组建庞大的明代水师,将洞庭八百里水域拉网般梳理了几遍,才将湖内水荡中的匪患清剿完毕。 此后,君山岛成为文人墨客聚会游赏之所,君山岛再度红火。 《巴陵县志》记载,小小君山岛上,三十六亭,四十八庙、五井四台,清代乾隆年间,岛上居民最多是是僧侣,有度牒在册的僧人一百一十三人。 清末民国直至建国后数十年,君山岛再度红尘散尽,落于尘埃。 散落在茶园之间的断壁残垣,记录了这里曾经的辉煌,还有今天的落寞。 罗友国见卢灿窜来窜去的,四处扒拉陈砖烂瓦断石碑,心下颇有些不屑,这俩香江人真奇怪,这些东西有什么好看的? “卢先生,要不……我们去东方红茶厂讨杯水喝?”他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处建筑说道。 君山岛卢灿没来过,湘妃祠也只闻其名,这年代又没个地图。 问罗友国,结果他也不知道老湘妃祠的遗址在哪儿,他只知道五几年,湘妃祠就已经破破烂烂的,六几年,有专门破四旧的队伍上岛,将岛上的飞来钟砸烂、彻底捣毁湘妃祠,岛上残存的寺庙彻底拆除。 故此,卢灿和丁一忠每每遇到老旧遗址,都得扒拉一下。 “喝水?”卢灿心急着找到湘妃祠遗址,本不想多事,不过,听到罗友国说的下一句话,他顿时点头同意。 “两位喜欢古迹?茶厂那边也有啊!当年的杨幺寨就是那边,不过改成了现在的东方红茶厂。” 也是,论起对岛上熟悉,没人和茶厂职工相比,去问问他们,要比自己在这瞎找强。 卢灿笑着点点头,“好啊!刚好去尝尝正宗的君山银针!罗大哥稍后帮我问问,我能不能在他们这里采购点初茶回去?” 见卢灿采纳自己的意见,罗友国也高兴起来,连连点头,“有的有的,即便仓库中没得,那些职工家中肯定还有私货,肯定能匀点给您的!” 三人顺着山路往里走,也不过三五分钟,就看到茶厂。 说是茶厂,其实更像小村落,位于两座小山峰的夹洼中。 两排整齐的竹木结构的房屋相对,听罗友国介绍,左侧是厂房,右侧是员工家属院,中间是一块空场地。今天太阳好,不少人家在空场地上晾晒起棉被、衣服。 这些人家,是茶厂的正式员工,必须坚守岛上。 采茶时期怎么办?这十来户人家,肯定不够的?卢灿问了句。 呵呵,多虑了!罗友国笑着告诉他,到了春季采茶时,农场领导会发动所有的员工家属,上岛采茶,按工分计酬。 整个农场多少人?六千四百多正式职工!这么点茶山,不够分啊。 空场的前面,堆着几捆毛竹,还有四五个篾匠正在劈竹青,貌似在制作湘妃竹躺椅。已经有两把竹椅已经成形,只是尚未最后走火(制作竹椅的最后一道工序——用明火燎一下) “欸!杨厂长在吗!这两位是香江客人,来岛上转转,想买点细茶,有冇?”罗友国也懂得扯虎皮做大旗,张口就将卢灿和丁一忠的侨胞身份顶出来。 “香江的?”正在剖竹竿的那位中年人,放下手中的篾刀,打量卢灿两人。 见穿着不俗,他笑着走过来,主动伸手,“我是东方红茶厂的办公室主任闵弘,不好意思,杨厂长去农场开会了,两位想要买茶,找我就行!” 这位应该接受过正规教育,一口官普挺起来顺耳多了。 “闵主任您好,我姓卢,来岛上游玩的,看见茶厂,便想着采购几十斤茶叶带回去。另外,我看闵主任做的那几把竹椅也不错。我家老人多,每人送一套,也要订购个七八套。” 茶叶、竹椅,带回香江送人确实不错,尤其是这种带有墨迹斑点的湘妃竹所做的躺椅,很适合家中那些老人歇息品茗。 “那感情好啊!”闵弘顿时喜笑颜开,仓库中的茶叶,那是公家的,卖多少与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可这些竹椅竹榻,是他们这些厂内职工冬季闲着无聊,做点手工活,准备送到市集上赚点生活补助,没想到还有香江主顾上门。 他指了指正在用明火焗竹竿的那位老师傅,“不是我替老刘师傅吹牛,他的竹木手工活,祖传的,岳州一绝!解放前,他家的竹木家具是沙市的抢手货!东瀛人特别喜欢!” 江汉平原上,有一个城市叫沙市,在进入二十世纪后,绝大多数人没听说过。但在清末民国,乃至建国初年,这座城市都非常繁荣。《马关条约》中,东瀛人指定的两大开埠港口城市之一,长江中上游物资转运、出口重镇,有着“小汉口”的美誉。 能够成为沙市开埠抢手货,卢灿来了兴趣。不知这位刘老手艺究竟怎样?能不能比得上郑光荣叔叔? 郑胖子正发愁好手艺人难找,如果这位刘师傅手艺好,将他带到香江,郑叔一定高兴! 卢灿向那张已经成形的竹躺椅走去,“老师傅,我能搭个手吗?” 老木工的都懂,搭手就是上手看货,但这种说法,在内陆已经很少见了。那位刘师傅六十岁左右,听见卢灿这句话,诧异的抬头看看,点点头,“你随便搭!” 语气很自信啊。 这是一把A字形支柱摇椅,底板为十五度的轻微圆弧,人躺在上面有轻微的晃动,很适合休憩。做工很不错,柔性竹板帘宽度一致,竹节排列整齐,靠背与椅面呈三十度角。左右扶手与地面平行,到抓手部位时,呈现一定弧度。 枕颈为半爿竹筒镂空为八根拦柱,卢灿伸手按了按,弹性不错,背部竹片应该削过。 卢灿将这把椅子侧放在地上,两手搭在A字架的两端,微微加力,左右晃动。 他的这一手,倒是让刘师傅侧目,没看出来,年纪轻轻,竟然是个老手。 卢灿的手法,有什么特别的吗? 竹躺椅的质量好坏,在于“前后劲”,而不在于“上下劲”。因此卢灿的检验手法,是侧倒左右摇晃,检验各个衔接部分是否严密。 如果有“嘎嘎”声音,竹椅做得再漂亮,质量也不行。 这些还是郑光荣教给他的。 这把椅子的声音是轻微的吱吱声,很结实! 卢灿将竹躺椅扶正,冲着老师傅竖起大拇指,“师傅手艺真好!” “嘿嘿!”刘师傅面带得色,反问道,“看小兄弟手法娴熟,家中也是做竹木活的?” “我一位世叔,在香江开了两家家具店,接触多一些。” 卢灿又按了按其它两把竹凳和竹榻,做工都不错,竹雕手艺也很好。尤其是四角竹榻,放置茶盘茶具,休憩时,非常搭! “闵主任,这种湘妃竹躺椅,我订购八张,另外这种小竹榻,也来八张。”卢灿正愁着找不到借口包船运送师门藏品,这下有了——这些竹躺椅、竹榻的运输,是很好借口。 “这么多啊?”闵主任看看刘师傅。 “八套?”老刘师傅捻捻胡须,“需要三四天时间,你能等得急吗?” 正合适!卢灿连忙点点头,“没问题,我稍后给点预付款。阿忠,四天后,你带田哥拉取货。我稍后再去买点茶叶,你们到时候一道带走!” 丁一忠明白过来,点点头。 卢灿又扭头对罗友国说道,“罗哥,那天阿忠带人来,还需要包你家的船用用,行吗?” “木问题!”罗友国拍拍胸口。 交易谈成,卢灿原本想问问刘师傅是否愿意去香江,可现场人实在太杂,想想后,他还是没说出口。这次回香江后,劝郑叔也回内陆看看,再来拜访吧。 闵弘殷勤的邀请卢灿和丁一忠去办公室,为他们现场冲泡了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芽头茁壮挺直,大小长短均匀,白毫完整鲜亮,芽头色泽金黄,卖相非常漂亮。冲泡时,开始芽头全部冲向水面,状如一柄柄小剑刃冲天;芽柄芽身汲水后,徐徐下沉,茶芽幼叶微张,三瓣嫩叶如一朵朵空谷幽兰,茶香扑鼻。 香气鲜嫩清香,滋味甘醇甜和,叶底黄亮匀厚,汤色杏黄明净。 色、香、味、形俱佳,好茶! 卢灿心情很好!好的不得了。 刚才品茶的过程中,他旁敲侧击的询问,岛上最近几十年有没有什么生客到来,没有! 破四旧队伍登岛大肆破坏之后,岛内再也没什么人来游玩过。 他从闵弘的口中还得知,岳州政府,正准备复原岛上的古建,只不过目前还缺少资金。 湘妃祠遗址在哪儿?闵弘一说,卢灿意识到自己刚才走岔了。自己和丁一忠走的是西南线,老湘妃祠遗址在岛东南面,南辕北辙,难怪找不到。 闵弘还提到,那附近还有一片残碑的碑林,不难找

相关推荐: 倒刺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御用兵王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修仙有劫   心情小雨(1v1强制)   媚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