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的坟茔;见见师长与同学的最后时光……” “是的,如你们所猜想的那样……我……已经递交了辞呈,我决定回福克郡,度过我的余生。再见了,我的孩子们!” “这将是我为大家所上的最后一节课。” “今天的综合考,是开放式的,大家可以商讨,可以议论、可以查资料,可以用你所能想到的一切方法,获得准确信息。” “因为,艺术是开放的,是公众的。在艺术研究一途,是需要所有志同道合者,一起努力的。” 消息来得如此突兀,整个阶梯教室,鸦雀无声。 路易斯·嘉里教授,从一九三八年来到香江,便扎根于此,新亚书院成立后,他潜心教书育人三十年,其人品和学识,在新亚书院首屈一指。 他怎么突然就辞职了? 也不知是哪位同学率先鼓掌,整个阶梯教室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陆陆续续站起来,用掌声欢送这位为新亚书院奉献半辈子的老教授。 卢灿的心底,空落落的。 他来新亚学些,八成是为了嘉里教授而来,所选择的课程,基本都与嘉里教授有关。现在他走了,自己怎么办? 也许,自己也该离开了! 今天既然是嘉里教授安排的综合考,自己这旁听生是没有资格参与的。卢灿将笔记和课本收拾好,抱在怀中,从阶梯教室的边角走道离开。 “嗨,维文!”嘉里教授的声音。 “教授您好!” “今天的综合考,你也参加。不仅要参加,我还有特别的要求给你。” 阶梯教室门口,嘉里教授叫住卢灿,老先生丝毫没有刚才的伤感,眨眨眼的模样,有些滑稽可爱,“我一直很想知道,你这个妖孽,这两年时间,究竟学了我多少知识?” “今天,你是唯一不被许可,和别人讨论、查资料的学生。” “有胆量试试吗?” …… 新亚书院今天发生的第二件大事——迎来一笔学院自搬迁到沙田以来最大的私人捐款。 捐款者为新亚书院前教授,纳徳轩老板卢嘉锡先生。 捐款数额为一百万港元,将用来翻新一栋现代化的综合运动场馆。 中大沙田校区,最早是联合书院的沙田马料水校址。新亚书院搬迁过来时,很多基础建设,是与联合书院共用,包括室内篮球馆、室内运动馆和足球场,所有权依旧在联合书院。 中大是联邦制大学,实施财政和资产独立。也就是说,新亚书院其实是没有自己运动场馆设施。 共用设施,必然会导致学生争场地的纠纷。每次争执,联合书院的学生理直气壮“这是我们书院的场馆,你们滚!”,为此,双方学生可没少打架闹事。 后来,体育系的陆云飞主任,带领体育老师,募捐回来二十万钱,筹建了一家简易的室内篮球馆,这才让新亚书院有了自己的篮球馆。 可综合场馆、足球场,依旧存在这样的问题。 新亚书院已经有筹建综合运动馆的计划,但募捐金额不足。 卢灿得知爷爷给学校捐款的消息时,他正在和许胖子、许家耀、罗大伟四人聊天。消息是下课的黄碧雲告诉他们的。 “老爷子霸气!”许佳闻闻听后,竖起大拇指。 此时香江各类慈善捐赠,大多在拾万二十万左右,老爷子直接开出百万捐赠,确实威武。 “这下,我们全然无后顾之忧!”许家耀同样拍掌称赞。 卢灿惊愕之后,摇头苦笑。 老爷子这是为他铺路——绝不仅仅是为了这次小拍。 中大教授,出任香江政府各类职务的情形并不鲜见,此外,他们还经常被聘请为各种企事业单位的顾问或者高管。老爷子一边叙旧情,一边撒银子,所为的不就是自己正式走上社会,有强而有力的关系网吗? 三人在旁边称赞老爷子的豪气,卢灿却有些沉默。 “怎么了?想着怎么通过这次小拍,把这一百万赚回来?”许佳闻开玩笑道。 卢灿摇摇头,用手指点点他,熟悉之后,这家伙就是个豪门无赖。 “琢磨路易斯教授呢,他怎么突然就想起辞职?” 卢灿的话让大家一阵沉默。 许佳闻、许家耀是嘉里教授的弟子,罗大伟主修的一门功课也是嘉里教授主讲,大家对他的离开,确实很不舍。 “今天早晨,我去他的办公室,他突然告诉我,他老了,想家了,我当时都懵了。”许佳闻摸摸肥硕的下巴,言语中异常可惜。 “老家伙也该休息了,我们是不是要组织一个欢送活动?让他走得更开心?”许家耀提议道。 “要……要的。”罗大伟拼命点头。 卢灿看了眼胖子,“胖子,你打听清楚,嘉里教授什么时间离开,在此之前,我们为老先生举行一次欢送活动。记住,不要和书院组织的活动冲突。” 许佳闻比划了个OK的手势。 “唉,我也得考虑,将这家小茶馆出手了。”卢灿轻叹一声。 路易斯教授离开,自己再待在中大,有点浪费,不如回家,边创业边学习。只不过在这小茶室,住了两年,还真的有些舍不得。 “可别!”许家耀立即打断,“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要转手?留着做聚会基地多好。反正你也不差这点钱。” “你倒是可以将这些家具还有那四幅画给换了。昨天李仲明一说,这都是真品,害得我喝杯茶都得蹑手蹑脚的,不自在。” 许家耀的话立即引来许胖子和罗大伟的应和,“卢灿,你这也算炫富吧?这么好的东西,就这么使用?不心疼?” 卢灿还真的不怎么心疼。 无论是阿尔萨汗,还是上辈子的古伯,都在贯彻玖宝阁的一条奇怪规定——物尽其用。文物也是物,只有用,它的生命才能长久。 “要不,你离开学校后,也和我们一起,弄拍卖行吧。”许佳闻很赞同卢灿离开校园的想法,立即邀请他加入即将成立的拍卖公司。 摇摇头,卢灿婉言谢绝。 怎么可能参与到拍卖行的工作?他连自己的珠宝行都不准备涉足。 离开学校后,他准备全身心投入到制瓷厂的工作,那才是他的兴趣所在。《金石秘录》中记载着十多种仿古瓷,还需要大量时间来一一实现呢。 至于这间小茶室嘛,胖瘦头陀的建议是对的,还是保留着吧,反正也没几个钱。重新装修后,交给黄碧雲来管理。 自从卢嘉锡重回新亚书院后,书院内部对本次交流活动的态度逐渐明晰——必须支持这种学生自发组织的实践活动。 这让卢灿四人,这几天的日子,清静很多。 时间终于来到周六,闽粤酒楼宴会厅被许胖子带人,装饰的相当正规。 引起偌大风波的小拍,今天晚上举行。 第88章 故宫声明 大夏天,许胖子真是拼了! 勒着一根领带,白色真丝短袖衬衣,下着西装短裤,站在闽粤酒楼的门口,当起迎宾。他身边站着两位貌美如花的书院啦啦队女同学,穿着清凉装。 这是许胖子特意请来撑场面,一共请了六位。 许胖子今天的工作是接待来宾,应付媒体,并负责全盘统筹。 许家耀在最后一遍检查展品,他今天负责内场展厅的工作。 白天要陪同同学、教授或者意向拍主,看看展品,主持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活动。晚上开拍后,他要在场下盯着是否有漏拍,并负责与拍主快速接洽等。 卢灿与罗大伟,负责安保和晚上的拍卖的后台组织工作。因此,此时他俩坐在拍卖台的右侧边角地带,很轻松。 温嘉铭(温家老二)此次带来十二位岭内的小伙子,一水的壮汉,白衬衣,西服裤,隔三五米一位,贴着墙根站着,颇有架势。 主展厅就在今天的拍卖大厅。 展台就是酒楼的八仙桌,铺上红绒布,每桌可以放两件展品,二十张桌子,拼成两列长展台。展台前面半米,拉上警戒线,形成展区,展区四角,各站一位壮汉。 白天的展出,将于下午五点结束。 到时候,将展台撤去,摆上成排的座椅,就成拍卖会的座位区。 这次拍卖的物件中,还是有不少精品的。 以青花葫芦瓶为代表嘉庆朝瓷器的十三件,虽然不能说精美绝伦,但嘉荫堂制的留款,本身就说明这些瓷器是嘉庆朝的代表作。 以《央掘摩罗经》为代表的明清善本九本,有些略显破损,但已经经过卢灿的修复,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明清字画四幅,其中两幅是董其昌的纪游图册。 另外两幅分别是“京东八家”其中两位的作品。 戴克昌,嘉庆朝昌黎人。神州国光社1934年出版的《中国画家人名大辞典》,评价他“工于山水,尤工墨龙”。他在动物画中也有一绝——奔驴。 传说他最喜欢骑着毛驴,看山看水,故而非常善于画驴。 今天拍卖的画作中,就是一幅《山道奔驴图》。 邵丹泉与戴克昌,是清朝末期昌黎画坛的“双绝”,是在古老而神奇的碣石山下并驾齐飞的丹青妙手。只是,邵丹泉与戴克昌不同,戴克昌是在昌黎城里长大的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而邵丹泉则是在壮年时流寓到昌黎县城的外地人。 邵丹泉善于人物鬼怪画,同时他的工笔花卉,同样出彩。 今天拍卖的是他的工笔画《梅瓶双艳》——一只古朴的梅瓶上,插着一红一白两枝娇艳的梅花。 董其昌的纪游图册,由于版幅太小,论价值,还真的不一定能拼得过“昌黎双绝”。 字画还有一幅,那是真正的大开本——张俊采的中堂画配对联一副。 这幅画的故事性,同样很强,它记录了张俊采与吴稚晖先生的一段交情。 要知道,吴稚晖先生本人就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他能收录张俊采的画做中堂——中堂画可不是随便就能用的,这本身就说明了画的艺术价值。 吴文藻教授也在今天邀请之列,不知道看到这幅当年的中堂画,他是何感想? 嘉庆青花十二花神杯一套,被单独放在一张桌子上。 由于没有专业聚光灯,卢灿特意去买了一盏小台灯。灯光带有淡淡的荧色,衬托出青花蔚蓝、白底明晰,效果出奇的好。 这是今天的重头戏之一。 成套的瓷器,从来都是拍卖会抢购的重心。 展区最内的几张桌子上,摆放着几件玉器。 最贵重的是一枚西汉玉蝉,双色沁,汉八刀工。卢灿从乐古道一次性淘弄到两块,将这块品相差一些的送来拍卖。 在香江,任何重大事件第一现场一定会有记者,好吧,有自吹自擂的嫌疑,这次小拍因为打脸台北故宫也可以算得上重大事件。 九点钟一开门,涌进来一批记者,围着许佳闻一通乱问。 “请问,这次交流会,董其昌纪游图册,还参与拍卖吗?” “当然,为什么不!” “请问,台北故宫有没有接受邀请?他们有否决定参与此次拍卖?” “我们已经递发邀请函,并且已经和他们面对面沟通过一次,我们欢迎台北故宫参加本次交流会。” 一听许胖子说,双方已经见过面,记者乱了套,几根长话筒恨不得塞进胖子的嘴中。 “能说说你们见面交谈内容吗?” “你们双方是否达成私下成交协议?” “双方达成谅解?还是不欢而散?” “他们是否参与鉴定?如果鉴定,结果怎样?” “台北故宫对此事,究竟是什么态度?” 许胖子汗都下来了,这帮记者真疯狂,怕他跑了,开始扯衣服,拽领带。 卢灿连忙对温嘉铭使了个眼色,指了指胖子。温嘉铭带着两个壮汉,硬生生挤进去,围成一个三角圈,将胖子护在身后。 “各位各位,安静,安静!”胖子找了一张椅子,站在上面,擦把汗。 “台北故宫鉴定小组,前几天与我们见面,也就董其昌纪游图册的真伪进行鉴定。他们当时并没有否定我们的拍品。”胖子这话说得很取巧,事实上,当时对方并没有下结论。 “我们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谈。我们诚挚邀请他们参与这次小拍,至于最终来不来,就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 “双方没有达成任何私下交易的协议,这一点,我可以用中大学生的身份保证。” …… 卢灿对罗大伟噜噜嘴,胖子很喜欢这种聚光灯下的荣耀。 第二波到来的人潮,是新亚书院的学生和教授。 这次小拍,毕竟打着“首届香江中大学子藏品交流会”的名义,至于拍卖,那是交流会附属产物。呵呵,因此,必须要组织同学们参与交流活动。 许家耀迎了上去,卢灿和罗大伟,也不能坐在一旁旁观,这里面有很多熟人,帮忙招呼吧。汪明旭和杨开雄两人竟然也来了?这是卢灿所没想到的。 自从上次西方油画鉴赏交流会上的冲突后,无论是汪明旭,还是没有卖画给卢灿的杨开雄,两人即便去图书馆,也躲着小茶室那边的通道走。 这次竟然上门来了? 卢灿走过去,主动和汪明旭打了声招呼。 都是同学,又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这次他俩能来,就是抱着化解当初那点尴尬的心事,卢灿不介意主动点。 “最近我也在学习东方艺术品鉴定,所以想过来见识见识。” 汪明旭有些尴尬,但作为马临校长的弟子,他的气度还是不错的,很快镇定下来。 “阿灿,我可是你的顾客哦。”旁边的杨开雄,同样伸手与卢灿握了握。 “我从阿耀那带回去一张邀请函,我父亲对那套青花十二花神杯,很感兴趣。稍后他的掌眼师傅会来,我是打前站的。” “欢迎欢迎!感谢伯父的捧场。”对于上次没能买到庚斯博罗的幻想画,当然有些遗憾,但收藏嘛,就是在欢欣与遗憾交织中一点点积累的。 他父亲想要嘉庆青花十二花神杯,恐怕不太容易。就卢灿现在所知,看中嘉庆青花十二花神杯的,至少有二十位。 不出意外,今晚这套拍品,能有个不错的价格。 今天的交流会,与上次卢灿参加的西方油画鉴赏交流会差不多。大家可以一件件的去欣赏藏品,在欣赏的过程中,自己鉴定。 如果不明白的,许家耀在旁边会说出物品来历与特征。 这三十七件藏品,件件真品,这是本次小拍难得之处。 第三批到来的人,谁也没想到。 台北故宫代表小组四人,再加上香江征集处的关衡,还有一位上次没见过面的随从,一行六人,在啦啦队女同学的引导下,走进展厅。 卢灿杵了杵许家耀,两人连忙同学们自行观看,拉上罗大伟,迎了上去。卢灿顺带着还叫上两名岭上村民,一起过去。 他们的速度,没有记者快。 不知谁先发现台北故宫一行人,记者呼啦啦一圈,将六人团团围住。 “快去!别挤伤人!”卢灿赶紧带着安保,竭力分开那群记者。 “请问关处长,台北故宫对于收藏赝品一事,如何处理?” “你们一行来这里,是不是默认台北故宫收藏的董其昌纪游图册是赝品?” “这件事对你们有什么影响?关处长,你们有没有重新鉴定台北故宫所有藏品的计划?” …… 许胖子眨巴眨巴眼,怎么一溜烟的全跑了?说得正过瘾呢。 他这才发现,台北故宫一行人到了。 “大家听我说。”关衡在那位随从的保护下,高举双臂,向下按了按,大声喊道。 “我知道大家都很关注台北故宫,很关注这件事的结果。今天,我们台北故宫书画类鉴定主管,李仲明大师,将代表故宫就此事,发表正式声明。”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李仲明推推瓶底眼镜,“首先,我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台北故宫收藏的并非伪作,更不是赝品。” 好啊,这个结果好啊,有话题呢,双方争起来,媒体最喜欢。 “这么说,台北故宫认为中大教授的鉴定是错误的?”立即有机灵的记者问道。 “台北故宫是不是认为双方都是真品?” “难道说台北故宫收藏的董其昌纪游图册也是残本?这两幅册页是残本中的两页?” 他的话不仅记者哗然,连卢灿四人也惊讶起来。 事实俱在,怎么就不是赝品?难道他们还死鸭子嘴硬,硬撑呢? 第89章 热闹小拍 “大家听我说完!” 李仲明看这眼前这帮不守规矩的记者,恨不得将他们的话筒都砸了。直到温嘉铭带人将记者控制在两步之外,他们才消停下来。 “我们经过认真而严谨的鉴定,故宫所收藏的那本董其昌纪游图册,其实名称有误。” “它的正式名称,应该是《苏松赵左临摹董其昌纪游图册》” “是的,它是董其昌的好友,苏松画派著名画家赵左,临摹董其昌纪游图册的全本。” “之所以说它不是赝品,这是有理由的。” “首先通篇并没有仿题跋、印章、更没有留下玄宰的字号,因此不能算是赝品,只是临摹;第二,在这份图册中,赵左还另行创作了三幅。也就是说,有三十三幅临摹董其昌,三幅自己创作的作品。” “正如我们不能称碑拓贴是碑文的赝品一样,我们不能称正统的临摹,还有仿其风格画作的作品,称之为赝品。” 卢灿听到这里,终于松了口气。为这一届台北故宫领导者的胸襟,点赞。 他可是清晰的记得,三十年后同样是这家单位,展出图册后,遭遇皖省博物馆亮明真品,可那些人依然装作没看见。 委实成了现代版的掩耳盗铃。 李仲明的声明,很精彩。 确实,不能拿正经的临摹作品,当成赝品看待。 别人没见过那本图册,卢灿可是从媒体报道上见过,真的没有题跋、印章,甚至文字都很少。李仲明的判定很精彩,那确确实实就是习作——赵左真心没有作伪的动机,他极有可能是见猎心喜,从正本处临摹了一本,然后自己又仿作了三幅,以作比较。 这种事情在书画界很常见。 场内,李仲明的话语没有结束。 “之所以一直没有对外公开说明,那是因为时机不到。” “首先,因为没有出现真品,没有对照,所以那幅作品当时在故宫内部,存在一定的争论,于是大家就将结论搁置。” 对李仲明话语中的大反转,最不满意的就是记者。没争议,还有什么报道意义?于是有记者出面挑事,高声问道,“李大师这么说,是承认中大教授们的鉴定水平喽?” 这话透着一股阴谋的味道。 承认——很容易被媒体解读为“认输”,给人一种“台北故宫专家略逊一筹”的感觉。 关衡担心老学究李仲明上当,连忙插话说道,“中大与台北故宫,在学术交流上不分彼此。中大教授的水平,无需我们肯定。” “请大家等李大师将话说完。”见媒体记者将话筒移到自己面前,关衡连忙说道。 李仲明对关衡点点头,继续说道,“我们之所以没有快速更正名称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赵松的临摹本,本身也是董其昌文化中的一类。” “它本质上,依旧是研究董其昌山水画的一件好作品。” “所以,我们也就没急于将它更名换姓。” 卢灿和许家辉对视一眼,这样的结局,很好。两人不由得率先鼓掌。 由他俩引发,现场很多学子与记者,也纷纷鼓掌。 台北故宫这次公关,做得很成功。 大大方方的承认,其珍藏的董其昌纪游图册是赵左临摹,本身并不影响这幅图册的价值——尽管没董其昌的名气大,但赵左在山水画方面,真心超过董。 当然,两人作品在拍卖行中的价值,差距很大,但台北故宫可不会出手这本图册,他们看重的是研究价值。 李仲明的这番声明,也很精彩。他可没贬低自己,相反,还通过发言,透露出“我们早已发现”这条信息,显示出台北故宫,在鉴定物品方面的严谨。 有关真伪事件,到此结束。 记者们开始追问其它问题。 “请问李大师,你们对现场这两幅册页,是否志在必得?” “你们准备用什么价位,拿下这两幅册页?” 此时,许胖子挤了进去,他与关衡握了握手,又转身对记者说道,“大家不要站在大厅入口处,展厅右侧有休息处。让几位大师过去坐下来,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慢慢问。” 他还真是八面玲珑呢。 在温嘉铭带着几位安保的护卫下,李仲明、关衡等人,到右侧坐下,记者们也一窝蜂,围拢过去。 大厅的进口终于让开,涌进新一波人潮。 这拨人以散客和书院教授为主。 “刘老,您来了!吴先生也来了!” 卢灿眼尖,很快看到混杂在人群中的地中海——刘作筹,还有吴汉文来了。 他连忙拉着许家耀迎上去。 “两只小狐狸!”刘作筹笑着用手指点了点他俩。这语气,还真不是责骂。 “刘老!”“老爷子,我陪你。” 卢灿和许家耀一前一后,许家耀更是亲热的半掺扶老者。刘老爷子没拒绝两人的殷勤,走进展厅。 “现在能告诉我,你们这是为什么了吧?说不定我还可以帮你们再坑台北故宫一把呢。”老爷子问道。 得,现在该明说了,再不说实话,真要得罪人。 许家耀看了眼卢灿,见他微微点头,便笑着在刘老耳边说道,“这不,我们快走上社会了么?还有那许胖子,呃,还有一位罗大伟。我们四人准备开一家拍卖行。刚好凑巧赶上了,阿灿准备出手一批藏品,其中有一幅董其昌纪游图册页。就弄成现在这模样……” 许家耀摊摊手,老爷子哈哈大笑。 “创业好啊,几个小鬼头,鬼精鬼精的。” 老家伙的还真的有几分欣赏,这些小家伙们创业的机灵劲。 “行了,我给你们抬五轮,最终能不能拿下,价格多少,就看天意。” 老爷子笑完,很爽快的自己开口。 “多谢老爷子!” 台北故宫发话竞拍这两幅图册,今晚要想卖出好价钱,还真的必须有够份量的人抬价。 台北的那帮人来得这么早,并且做出友善的回应,保不齐,也有提前警告其他竞拍者的意思——这两件拍品台北故宫定了,请大家给点面子,让让。 一般拍主还真需要给台北故宫面子。 老爷子嘛,已经退休,他的身份,正合适。 陪同刘老时,大多数是许家耀在说话,卢灿一路跟随。 他在暗中观察,刘老爷子在三张八仙桌面前露出意动的神情——“昌黎双绝”的字画、《央掘摩罗经》还有张俊采的中堂画。 “这……你们也准备用来坑人的?”老爷子指着张俊采的《松鹤呈祥图》问道。 卢灿连忙上前一步,笑着说道,“这个真不敢。吴老教授还不骂死我?” 见卢灿领悟到自己的意思,刘作筹老先生满意的点点头,感慨了一句,“老吴不容易。” 许家耀和卢灿面面相觑,这里有故事?可惜老先生没再往下说。 算了,这可能是涉及隐私,老先生不想外传吧。到时候让巴斯隆在这幅画的拍卖上,偏向点吴文藻教授就是了。 吴汉文看货,要仔细的多,时不时还询问卢灿两句。看他的意思,对几本明清善本,还有两件古玉,颇有意向。 老爷子和吴汉文,谢绝了许家耀与卢灿的午餐邀请,没和故宫那帮人照面,走了。 没多久,台北故宫的那帮人,简单浏览一遍拍品。李仲明在昌黎双绝的字画面前略作停留,其后便健步如飞——小拍上的物品还真不入他们的眼。 到了嘉庆青花十二花神杯,李仲明很感兴趣,弯下腰,端详良久,并且和身边的石守倩两人争论良久。 看来,他们对这套瓷器,也很感兴趣。 台北故宫一行,也离开了展厅,临走时,关衡还特意与卢灿开玩笑的招呼,“晚上给我们留个前排好位置。” 关衡不愧驻港多年,知道该如何与那些豪门家族保持友善的关系。 卢灿与许家耀送走他们之后,回来经过媒体圈,正好听见许胖子在胡吹海说。 “是的,这次交流会给我很大震撼,让我深深喜欢上这个行业。” “对,我想毕业后成立一家拍卖行,到时候拉着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创业。” “失败?我没考虑。我们很年轻,年轻人不怕失败。” “家族生意?那是我父亲的生意,暂时还不是我的。他起码还能干二十年,说不定二十年后,我的生意要比他的还壮观呢?他还会要求我接替吗?” “我想说,六零后并非混吃等死的富二代,我们同样有追求和干劲。” “经验不足?你觉得我们这次活动从宣传到组织,效果怎样?” 胖子终于将此次事件背后的原因,一点点通过媒体传播出去。今晚和明天的报纸上,一定有着四人创业拍卖行的报道。 人来人去。 杨开雄的父亲来了;许家耀的父亲来了;吴文藻教授来了;庞天虹教授来了;马临校长特别助理也来了;摩罗街来了十三家店主级玩家;大藏家“香雪庄”的陈之初与“袖海楼”的杨启霖,也派掌眼师傅来了;罗桂祥很给面子,也派出掌眼师傅;大导演李汉祥也来了;演员中发烧友级收藏家的姜大卫也来了;香江豪门中的林家、霍家、郭家、四叔家、邵氏、何家都派来掌眼师傅…… 来参观预展的人不少,除开同学,今天白天接待了差不多四百人。大家对小拍的拍品,评价不错。 在此之前,四人对拍卖总额的预期是六百万,现在看来,恐怕要超过这个数字。 这让卢灿对今晚的拍卖,充满期待。 晚上五点十分,所有筹备工作完毕,开始领牌入场。 因为并非正规拍卖,不得收取押金,所以每位领牌入场的拍主,必须签订一份简单协议。这让罗大伟带来的两位律师,忙得口干舌燥。 好在卢、双许、罗家在香江颇有影响力,并没有发生意外。 展厅中黑压压坐上一片人,走道都站满了人。 卢灿目测,加上记者和凑热闹的同学,足有五百人。 六点半,小拍开始。 第90章 火爆小拍 “尊敬的先生,美丽的女士,欢迎大家来参加首届中大学子藏品交流会最后环节,暨藏品小拍。” “我是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小胖许佳闻。再次欢迎大家!” “这次小拍,是中大新亚书院学生会组织的社会活动之一,并不算正式拍卖,因此,气氛无需严肃,大家可以更轻松一些,你们所有人的举牌行为,都可以算是对新亚书院学生会的支持。” “新亚书院,注重实践。这是我们一贯的传统,也是新亚书院吸引无数学子的地方。” 这丫挺的,在上面做起广告,卢灿看着直想笑。 下面十多位老教授,表情很欢乐。 学校的广告做完了,这丫挺还没完。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组织方收益颇多。我们深深的喜欢上古玩,喜欢上这种传递文化的快乐行为,喜欢上拍卖行。” “在此,我想要告诉大家一个不错的消息。” “我许佳闻、卢灿、许家耀、罗大伟四人,准备在大四实习期,开设属于自己的、正规的拍卖行!名称都已经商定,香江维德拍卖行,取意于‘以德为先,立德为本’。” “预计开业时间为七月中旬。” “欢迎大家到时候依旧能支持我们的工作。” “广告时间结束,有请我们今天的拍卖师——范·巴斯隆~!” 这广告做的,许胖子的行为让下面一众人无语中。 刘作筹知晓全部经过,他在下面,笑得像个老顽童。 “老刘,你笑什么呢?”坐在他旁边的是的杨启霖。 杨启霖与刘作筹一样,同位列新加坡四大收藏家之一。他的藏宝室名“袖海楼”,是取苏东坡“袖中有东海”之意,他也以此为堂号。 杨启霖这次来香江办事,顺便来拜访老友,结果从他那里得到小拍资料。 他看中的是那些古籍善本,尤其是《央掘摩罗经》,想要拍下送给家中九十岁的老母亲。 “没什么,这几个孩子很有意思。我非常看好他们。”两人即便是好友,但涉及卢灿几人的隐私,刘作筹还是不方便说的。 巴斯隆的登场,还真的给大家一个惊喜。 这样规模的小拍,竟然能请到这位著名的白手套,还真是豪门面子大。 “先生们,女士们,晚上好!欢迎光临今天的拍卖会,首先恭祝各位都有好运气。今天拍卖会上可有不少的好货,祝各位都能获得自己满意的东西。” 巴斯隆的粤语非常流利,语速中等,语音有些尖锐——这种嗓音不容易让人在拍卖现场入睡,需要特别训练。 在拍卖会现场睡觉,错过拍品的事情,屡见不鲜。 “今天上拍的第一件物品,就是一件孤品。” “明代万历年间,潮州景园刻印社出版的《央掘摩罗经》一部。” “七十二页,线装,折页双面印刷,一万三千二百余字,字迹清晰,页面保存良好。” “起拍价两万港元,举牌价单次一千钱,单独叫价每次不低于三千钱。” 啪!巴斯隆敲响今天的开拍锤,“请出价!” 举牌价好理解,每举牌一次,加一千元。单独叫价则是不举牌而使用大嗓门喊出来的价格,这里规定的是不低于三千港元——即便你的加价低于三千钱,拍卖师认可的是你的行为,他会按照最低三千钱的标准加价。 为了取得开门红,卢灿四人也算是花费心思。 原本准备用张俊采的中堂画作为开场拍品,可刘老的那句话,让卢灿和许家耀做出决定,将张俊采的画撤出首拍。 如果张俊采的中堂画,作为首拍,凭吴文藻的经济实力,还真有可能抢不到。放在中间,要好很多。 他们已经和巴斯隆招呼,只要吴文藻的价格差不多,巴斯隆有权决定快速落锤。 拍卖看似公平,实则猫腻很多。 这是一件精品,价格上升幅度很大,很快,叫价突破四万钱,声音才逐渐降低。 明代是我国古代出版印刷业最为辉煌的时代,其装帧、排版、开本、字体都已经进入完全成熟期。在收藏界,有着“明代监书天下第一”的美誉。 潮州景园刻印社也不是无名之辈,明代南方商贸发达,经济活跃。它是明代南方最大的民办刻印社之一,南方流行的小说、戏曲折本、经书、教案等,很多都出自潮州景园刻印社。 说起来,这个景园刻印社,与今天到场的一家豪门有关系。 那就是现在还未真正登顶的李佳成家族——他的祖上李瑞镇,是潮州景园刻印社的股东之一。 故此,他今天也来到现场。 他助理的举牌价,已经到了四万五千钱。 这本书的价格,还未到顶峰——还有四家在举牌争抢。 这四家卢灿都认识。 与李佳成争抢的这四家中,脑袋最大的当属李肇基,别名“香江四叔”,他的恒基兆业是香江最大的地产集团之一,他本人还是著名的金融家、股神。 四叔爱典籍,这一点香江人都知道。卢灿还知道,几年后,他将自己所珍藏的一万多册中华典籍,全部捐赠给牛津大学博物馆。 此举遭到香江乃至东南亚华人的非议,认为他“媚英”。 第二位的是新加坡四大收藏家之一的杨启霖,他正坐在刘作筹老先生身边,两人窃窃私语,聊得很嗨。他的助理在旁边负责举牌。 第三位是联合书院的一位杨
相关推荐: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大唐绿帽王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腹黑哥哥。霸道爱》
修仙有劫
阴影帝国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下弦美人(H)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人妻卖春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