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的的孔余任,竟然有一幅郑板桥的画作?还真是个意外之喜。 不一会,孔余任抱着一只套盒出来,卢灿帮忙将桌面整理干净,又铺上一层沙发枕巾,两人联手,将这幅画打开。 卢灿摸了摸裱边,底衬较薄,这是苏装,老款。 他心头松了口气,看来正品的机率较大。 竖轴装裱,裱宽越六十公分,轴头卷有十多层,裱长约在一米三四左右。呃,按照苏装的格式,这幅画作宽大约在五十五公分,纵高约为一米一左右。 这就是经验,多看多接触就能积累的经验。 卷轴推开,印证卢灿的猜测,完全正确,老款苏装,纵高一米一,宽幅五十五,清代文人最喜欢的纵幅尺寸。 纸张黄中泛白,画作内容为墨竹,旁边题跋是郑板桥的六分半体(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俗称板桥体),内容为“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右下侧钤印四方,第一方钤“郑燮”白文印;第二方同样是作者印,钤“直心道场”朱文印;第三方是收藏印,钤“藏园”——这是清代江右三大家之一蒋士铨的收藏印;第四方钤“邻苏老人”,这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杨守敬大师的印签。 乍一看,这幅画作传承有序,正品无疑。 郑板桥的画作、书法,虎博收藏不下于十幅,卢灿对郑板桥的一笔一墨,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可是……卢灿怎么看,这幅画作都有些“飘”! 所谓“飘”,就是画作起笔连笔不流畅,没有那种画家一气呵成的连贯感,有刻意仿制的嫌疑。 卢灿的眉头越锁越紧。 他低头重新捻了捻纸张,没错啊,这是清代江南常用的生宣竹,历史年代足够老;再用手指轻轻捻捻六分半书的字迹,还有钤印的红泥,也没错啊,是到代的墨色和朱泥。 怪事!难不成自己看错了? 孔余任性格偏懦,可不是笨人,见卢灿如此神色,心中顿时疑云四起,忙低头重新审视这幅画作,尤其在那两枚收藏章上仔细观瞧。 没毛病啊,这位鉴定小天才为什么皱眉? “卢生……这幅画有问题?”见卢灿神色严峻,他终于忍不住问道。 卢灿揉揉眉心,并没有回答,他的眼睛落在墨竹图的那片狰狞的岩石上,只见岩石旁边,散布着五六个相当大的墨迹,心头忽然一震,这是“谭木匠仿”? 所谓谭木匠仿,是指清代乾隆年间的谭云龙仿。 谭云龙,一名化龙,清乾隆年间的著名的木匠艺人,书画家,幼学木工技艺,所作精细典雅,人称“谭木匠”。 他出生于潍坊市潍城区,而郑板桥曾经在潍坊担任县令,声明颇佳,因此,谭云龙从小就非常景仰郑板桥,喜仿郑板桥的书画,几于乱真。 谭云龙又酷爱金石、治印,博采众家,别具匠心。曲阜桂馥教授莱州时,惊其书画酷似郑燮,曾以“子犹”字之。 普源先生曾有诗讥讽他:“三绝郑虔孰与俦潍滨谭氏足风流。工师解学才人笔,不让前朝仇十洲。” 谭云龙仿郑板桥的作品,虽可乱真,但他有个习惯,画完石头后,爱用浓墨点,而郑板桥真迹中从未见过这个特点,从而提供了鉴别的依据。 卢灿的目光很快从岩石转移到题跋的六分半书上,心中有疑惑,很快就他就长吁口气——谭氏的书法,笔力软弱,缺乏隶书韵味,艺术水平远低于郑板桥。 这幅画作,确实是谭木匠仿制的! 乾隆本朝,谭木匠仿制郑板桥,难怪自己看不出纸张有问题!这种本朝仿很少见,难怪清代江右三大家之一蒋士铨也被蒙骗!而另一个被蒙骗的杨守敬大师,他主攻金石,对字画收藏并不精通,估计见有“藏园”印章便信以为真! 这妥妥的是一幅赝品,谭木匠仿制郑板桥的作品! 不过,它虽然是赝品,可依旧有些价值。 卢灿抬头对紧张的孔余任笑笑,“孔伯,这幅画……您的朋友从您这抵押多少资金?” 第770章 新的产业 孔余任坐在那里,神色木讷。 原本以为价值超过五十万港纸的郑板桥名画,竟然是一位慕名的木匠仿制? 虽然这位谭木匠也算小有名气的画家,可毕竟是赝品,市场价不会超过三万港纸,而他更因为这幅画作借给朋友二十万元。 万一朋友不偿还这笔借款,怎么办?孔家虽然算得上中等人家,可二十万依旧算是笔不小的损失…… “孔伯,我估计您的朋友,也不知道这幅画作的真相。”卢灿看着对方的失神模样,有些可怜,安慰道,“您应该留有借款单据吧?有单据,就没问题。” 孔余任的笑容,极其苦涩,指指这幅画说道,“阿宽当初想要卖给我,三十万,可当时我家没那么多余钱……这不,他拿走二十万,留下这幅画,没留字据,我当时也没在意……” 这下连卢灿都觉得危险,要说对方是无心之举,可能性不大啊…… “这……阿宽是什么人?”卢灿问道。 “是我老友,佛教协会前任副理事长裴继忠家的孩子。”孔余任摇摇头,叹了口气,“老裴在世时,那孩子经常来我们家,谁能想到,怎么会这样?” 听他这么一说,卢灿有感觉,这件事八成就是“杀熟”! 这位名叫裴敏宽的“侄子”,算不上争气,在他父亲裴继忠在世时,就喜欢吃喝玩乐玩摇滚。裴家与孔家交情不错,他也知道孔余任喜欢收藏佛教用品,但对字画等传统收藏并不在行。他如果有心弄来这么一幅老仿作品来哄骗孔家钱财,还真不难! 这些猜测,卢灿自然不会拿出来打击孔余任。他委婉的说道,“也许,这只是一个意外……如果你不放心的话,我安排人查查这位裴敏宽最近的动向。” “那真是……就太感谢了!” 孔余任搓搓手,感激的说道,卢灿能插手这事,他很意外,正要再说些感激的话,厨房那边传来蒋晓月的脚步声。 孔余任连忙对卢灿摆摆手,示意这件事可不能让他夫人知道。 这位孔伯挺有意思,卢灿笑着点点头。 …… 孔厚勇竟然是位一脸络腮胡子的壮汉,既没有孔余任的文气与安静,也没有母亲蒋晓月的机灵与白净,这是卢灿万万没想到的。在与对方握手的一瞬间,他心底忽然冒出个可笑的念头——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像街坊”? 卢灿将这种奇怪的念头按下,笑着回答对方问题,“今天上门,是为了邀请孔伯伯加入虎园博物馆文化研究中心。” 接下来,孔厚勇的回答,立即打消卢灿那奇怪的念头,别看对方长得五大三粗,可那副伶俐的心思,还是酷肖他母亲的。 “哎呀,我爹地总算找到组织了!他在家总是念叨,香江佛教协会只是个名义机构,对佛家经义的解读,根本不上心。” “现在好了,爹地加入虎园博物馆,得偿所愿啊!” 瞧瞧,这番七窍玲珑的话,哪是莽汉能说出口的?这不得不让卢灿高看他一眼。 孔厚勇的回家,很快从父亲手中接过招待卢灿的话语权,他对香江的公共运输系统很了解,就卢灿投资的调景岭巴士公司发展,给出几条不错的经营建议。 例如,他提出可以让调景岭巴士尝试“计次消费”就很不错。 此时的香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是收取现金的,这其中就会涉及到“贪墨管理”问题——售票员和司机联合贪墨,是很难杜绝的。 他提议的计次消费,有些类似于后世的“月票制度”,一次性收费,既能预收拢资金,对常年乘坐岭上巴士的乘客而言,也有相当的优惠,同时还能让巴士售票员主要工作变向,成为专职的服务人员,从而减少贪墨的可能。 不得不说,这位络腮胡老哥,有些见识。 卢灿对岭上巴士的投资并不在意,但并不意味着全然放手不管。 这么好的建议,为什么不采纳? 他立即眯眯眼,重新审视对方,心中冒出一个念头——岭上巴士公司的那波人,基本上都没什么经验,都是在摸石头过河式的经营,而眼前的孔厚勇在出租体系摸爬滚打十年,显然要比张国怡、陈录生等人经验丰富。 卢灿笑着表示感谢后说道,“孔哥对巴士行当很熟嘛?” “嗨!”孔厚勇摸摸脑壳,自嘲道,“我从小看见书就头疼,中三毕业后,就去了九龙巴士当售票员,当过车长,也当过线路调控组组长。” 他说这番话,孔余任的脸色并不好看,看来当初因为读书一事,他父亲没少置气。也是,孔家算得上书香传家,结果长子全无读书基因,孔余任的失望可想而知。 “孔哥现在不也挺好吗?”卢灿朝孔余任笑笑说道。 孔厚勇同样注意到父亲的脸色,尴尬的笑道,“我结婚那年,想要创业,还是父亲给了一笔资金,才有现在的阿勇的士,所以,特感谢我爹地妈咪!” 一句话就大小孔余任的不快,蒋晓月更是眼圈发红。 呃,孔厚勇的情商很高啊,这更加坚定卢灿将此人收罗到门下的决心。 “听说你准备扩张的士公司……”卢灿捻捻手指问道,“能说说你的打算吗?” 刚才母亲在电话中就说过,卢家少东家来访,愿意促成公司贷款,让他喜出望外,匆匆赶回来,这会卢灿主动提及,孔厚勇立即答道,“当然没问题。” “香江一共有三十七家正规的士公司,还有大约五千三百块零散运营卡(私人运营牌照),最近十年,香江政府每年新增三百块左右,今年的总牌照数量为一万三千九百多块。” “今年的政府发牌日是九月十五日,我想筹集部分资金,拿下十块,如果不出意外(香江出租车牌实行拍卖制),大约需要三十万港纸;添置十台火柴盒(丰田430系)的费用是一百万港资;安装计价器还有改装费用,在二十万左右……” 卢灿对出租车行业并不了解,孔厚勇一点点给他介绍自己的打算。 香江出租车运营,其实是分区域的,譬如市内出租、新界出租以及大屿山出租,收费模式各不相同,各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出租龙头企业。 一般情况下,的士司机不会主动跨界载客。现在的香江的士龙头企业,是怡和洋行和三菱控股作为幕后大股东的摩利士租车,第二才是香江本土的九龙巴士控股的九龙的士。 “怡和洋行?”卢灿轻声嘀咕一句。 孔厚勇感觉相当敏锐,他停下话语,等待卢灿回神。 最近一段时间,外资逃离香江现象很严重,怡和洋行同样有动作,不知道这摩利士的士公司,他们有没有出手的打算? 投资香江出租车行当还是不错的,最起码,未来二十年香江旅游业很兴盛。如果怡和洋行愿意出手,卢灿很愿意做接盘侠。 “孔哥,摩利士最近有动向吗?”卢灿抬头问道。 “前些日子我确实听摩利士的人说过,他们股东会有变动……具体情况,我还真不太清楚。”孔厚勇络腮胡子抖抖,心头暗惊,这富家子弟就是不一样,自己想要扩张十辆车需要四处找关系贷款,可对方呢?听这意思,他竟然直接拿下香江第一大的士公司?那可是拥有一千四百多台车辆的的士巨头啊! 他挠挠前额继续说道,“您要是……我可以找人帮您打听。” 卢灿点点头,“那……辛苦孔哥。” 想要收购摩利士,最终肯定需要资本团队来操盘运作,如果能找到精准的内部消息自然更好——摩利士并非上市公司,它的财务信息很难查证。 在孔家吃过午餐,与孔余任约定进馆时间,卢灿便在孔厚勇的陪同下,离开孔家。 在临上车之前,卢灿与孔厚勇握手时开诚布公的说道,“孔哥,如果我收购摩利士……阿勇的士能不能合股进来?你来担纲新公司的运营主管。” 孔厚勇一愣,这也太突然了吧?他不过十多辆出租车公司的老板,怎么就入了对方的法眼? “当然,如果收购不成功,你在大华银行的贷款业务,我的承诺依旧有效。” 卢灿原本还想说未来会将岭上巴士一并并入新的运输集团,可想想后还是没说——暂时没必要。 “为……为什么是我?” 在卢灿登上车,放下车窗时,孔厚勇这才醒过神,惊诧的问道。 “因为你合适!”卢灿扬扬眉,话说得很任性。 因为我合适?看着卢灿的车扬尘而去,孔厚勇依旧难以置信。 投资的士公司是卢灿偶然间的想法,但并非冲动。 所有的一切,都基于他对历史潮流的准确把握——从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香江的外资企业,都在外迁。 他们所留下的巨大资产和市场空间,需要有人接盘和弥补,这就是商机! 有机会,为什么要放过? 至于说投资分散,卢灿从来没想过自己运营——做资本的幕后推手,才是真正大亨。 三天后,在他与温碧璃的大喜日子,摩利士的士公司总裁丹尼尔皮尔斯的办公桌上,收到一份收购洽谈申请书! 第771章 机场偶遇 蜜月度假,选择美国西部城市洛杉矶。 大白鲨无法从香江直飞洛城,需要在夏威夷短暂停留。火奴鲁鲁机场是横跨太平洋的枢纽机场,很多航班都需要在这里中转或者添加油料。 卢家的大白鲨,需要在这里逗留三个小时。 “阿灿,我们去机场内部转转?”温碧璃摇摇卢灿的胳膊建议。 尽管私人飞机的空间很大,要比普通航班强太多,可经历九个多小时的空中旅程,依旧无聊憋闷。 卢灿点点头,温碧璃欢快的去主卧换上一套白色短袖连衣裙,两人和乘务员谢丽莎招呼一声后,带着丁一忠和阿木,走下舷梯。 火奴鲁鲁机场并不大,站在舱口一览无余,停机坪上停放着六架客机,等候红色的加油车“送奶”。不过,停机坪远方五公里处,是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空军基地,那片军事基地停机坪,要比这座机场大五倍。 前世今生,卢灿还是第一次踏足北美土地。 候机厅与乘客出站通道也就隔着一道厚厚的玻璃墙,两边的人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对方。因为大白鲨的装饰迥异于普通航班,一看就知道是私人飞机,这年头私人飞机太少见,所以,卢灿与温碧璃走进出口通道时,顿时引来无数的关注。 就在隔壁候机大厅一角,大约十来位年轻女孩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还在指指点点,说的自然是卢灿与温碧璃俩人。 其中一位鹅蛋脸女孩,推推鼻翼上的黑框眼睛,出神的盯着卢灿。 这个年轻的男人,她认识。只不过,自从当年因为奶奶摔倒,俩人产生一次交集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那时,她还小,而今年,她已经十六岁了。 当年的那件事,是她第一次接触香江有钱人的圈子,奶奶对他的印象很好,在那件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奶奶还在念叨这年轻男人的知礼守信。 也许……是奶奶的唠叨吧,她也曾经做过几次春梦,梦中出现的身影,和那位年轻人总有着七八分的相似。 这次来夏威夷,是同学们组织的中五毕业游,为了这次游学,花费了她小心积攒起来的五个月的钢琴外教薪酬。只是……没想到竟然在夏威夷机场能看到对方的身影。 卢家在香江如日中天,她很明智,那只是一个梦而已,彼此之间的距离,只怕要比太平洋还宽,可是不知为何,眼睛落在挎在他胳膊的女郎身上,心底依旧酸酸的。 直至他和那女人的身影消失在走道尽头,她才回过神来,摘下眼镜,手背揉揉发胀的眼睑。 “薇薇安,你累了?”说话的是她的同学茱莉亚。 显然,茱莉亚并没有注意到刚才自己出神的那一幕,邹慧敏连忙借助戴眼镜的机会,手掌遮住半边脸,低声道,“没……眼镜花了,我去冲洗一下。” 交代一句后,她就匆匆抛开。 少女情怀总是诗,她也不清楚自己要去哪儿?那就逛逛吧。 八十年代初,没有911,没有恐怖主义袭击平民的风潮,火奴鲁鲁机场的候机厅、售票厅还有出站通道,彼此并没有严格的规划。几名机场安保,闲散的站在那里,时不时与路过的美女搭两句讪。 机场内有不少商店售卖当地特产,譬如夏威夷草帽,卡普人的流苏短裙,还有夸张的酋长服之类的。 温碧璃很喜欢,卢灿陪着她挑选那些鲜艳夺目的各色服饰、小首饰,很快他手中多了许多手袋。 夏威夷生产火山石,就是那种带有各类孔洞的火山灰机构石,这种石头质地很轻,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当地人称之为“浮石”。 夏威夷人将这种火山石简单包装一下,就作为礼品出售。卢灿与温碧璃现在正在这样一家商店中,挑选“神奇”的浮石。 都是灰白色石头,卢灿真心不明白,为啥阿璃说“挑选好看的”? 好吧,和女人不要讲道理。卢灿有些无聊,探头向隔壁店铺看过去。 隔壁店铺是一家书店,想想还有六个小时的航程,买几本书放在飞机上翻翻,是个不错的主意。轻声在温碧璃耳边说了一声,卢灿便来到这家书店。 书店面积不大,摆放着各色书籍还有一些老旧杂志——欧美人有收藏杂志的习惯,老杂志的售价未必比新杂志低。 将手中包装袋递给阿忠,卢灿随手在这些旧杂志中翻动。 还别说,这批老旧杂志中有不少好货。卢灿很快翻出一本1949年美国《LIFE》四月刊,封面是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十三岁时生日照。尽管当时的摄影技术很一般,可年轻的伊丽莎白,站在一辆雪白的马车前,依旧风姿绰绰,仪态动人。 “带上手套!”卢灿准备拿起这本杂志时,那位一直不言不语的摊主,突然说话,并扔给他一副薄膜手套。 卢灿脸色一红,自己也算收藏大家,竟然连这都忘了! “很抱歉!”他连忙向对方道歉。 店主的年纪很老,夏威夷卡纳卡人,卢灿猜度不出具体年纪,短短的发桩雪白,红黑色的皮肤,沟壑纵横交错,那是被海风和烈日常年吹晒的结果。 老家伙耷拉的眼皮抬了抬,摆摆手示意无所谓。 卢灿戴上手套,重新检索这些老旧杂志,呵呵,好东西! 第一排是《RADIO STORIES》杂志,三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末,一共有上百本,每一本下面都有签名“洛朗斯科尔”,估计是收藏者的签字。 《RADIO STORIES》就是大名鼎鼎的《广播故事》杂志。 1920年6月15日,马可尼公司在英国举办了一次以梅尔芭太太主演的“无线电——电话”音乐会,远至巴黎、意大利、挪威,甚至在希腊都能清晰的收听到。 这就是广播电台商业运作的开始,从此以后,无线电波主导全世界整整四十年的娱乐时间,收音机成为当时主流娱乐工具。 相应的,创刊于1923年的《广播故事》杂志,也大受欢迎。 因为电视机的快速普及,收音机很快落伍,现在的《广播故事》杂志社已经黯然无声,连卢灿也不知道,它究竟有没有倒闭。 眼前这些基本涵盖三十年代全套的《广播故事》杂志,无疑极具收藏价值! 卢灿习惯性的搓搓手,语气热切,“嗨,老人家,这些《广播故事》,怎么卖?” 那位老先生抬头,狐疑的看看卢灿,似乎在确定对方话语的真实性。许久,他才淡淡的说道,“一本十二美元;如果购买年套(十二本),可以便宜点。” 十二美元一本老杂志,难怪卖不出去!现在最新版的《LIFE》,市场售价也不过一美元。当然,这批老杂志如果落在收藏者的眼中,他的报价并不贵。 所以,卢灿的手指,在第一排的《广播故事》上一划而过。 “这些……我都要了。” “都要?!”老先生再次抬头,这次打量卢灿的目光,变得严肃很多。 “嗯。”卢灿重重的点头,然后又在其它杂志上方画了一个圈,“这些……我也会挑选一部分。” 这些杂志的收藏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升值上,更体现在它的资料性上,可以说,它们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其研究价值甚至要比某些历史书籍更重要——当时的杂志记者,可没有后世那么八卦,他们的记录态度很严谨。 “你……收藏老杂志?”见卢灿不像说笑,老先生扶着书架,缓缓站起身来,对卢灿露出见面的第一次笑脸。 “是的!”卢灿扬扬眉,“我喜欢这些旧东西,如果您家中还有,我可以长期收购……” 老先生摇摇头,“就这些!我给你每本十美元的价格,你看怎样?” 摊位上也不过四五百本老杂志,这点东西不值得还价,卢灿随即点点头,开始挑选。 老先生拿出一个纸箱,开始按照卢灿的需求,往里面装这些老杂志。 “这些杂志是您老收藏的?”卢灿越翻越惊讶,这里面的杂志,全是三四十年代的,有些成套,有些是零散的,每本都标有“洛朗斯科尔”签名。 老先生直起腰,手指搭在这些杂志的书脊上,眼神中充满回忆,“是啊,当年我是个不安分的小伙子,和你一样年轻,可是这里……我只能从杂志中看看外面的世界。” 也是,二三十年代的夏威夷,可不是现在夏威夷,地理位置偏僻,贫穷荒凉。 二战后,夏威夷因为战略支点的重要性,才获得美国政府的重视,并于1959年列入美国第五十个州。 当时他收集这些杂志,一定耗费了不少精力、财力。 正在感慨时,旁边响起一声怯怯的招呼,“是卢生吗?” 卢灿一抬头,呃?她怎么在这? 尽管眼前的这张脸稚气未脱,可少女已经长开,已经有后世的六成模样,标准的鹅蛋脸,直直的长发,还有那瘦弱高挑的身材。 “你怎么在这?你母亲呢?”卢灿脱口问道。 少女听到卢灿的话语,脸颊绯红,眼神中闪过一丝惊喜,似乎为卢灿还能记住自己而暗暗高兴。她掩着嘴低头说道,“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夏威夷游学。” 第772章 植入广告 温碧璃很快注意到这边多了一个少女,轻巧的走过来,“你认识?香江的?” 卢灿很自然的接过她手中的礼品袋,点点头,将邹慧敏介绍给她,“两年多前,我开车路过油麻地,不小心撞上薇薇安的阿婆……” 这事她还真没听说过,感觉卢灿对小姑娘一家人的评价不错,而眼前这位少女给她的印象也不错,从对方身上,温碧璃似乎看到自己的影子,她的眼神放松下来,很热情的与有些拘束的对方,握握手,“这趟夏威夷之旅,一定很愉快,是不是?” 薇薇安也伸出纤细的手臂,努力的让自己平静且成熟,握着温碧璃的手掌,“这是我第一次境外旅行,感觉不错。” 温碧璃嘴角微微上翘,眼前这女孩,有着自己的骄傲与倔强,这一切不过是包裹在她外围的一层硬壳,当年自己似乎也是这样。 这种发现,让她对眼前女孩有着不错的印象,两人很快聊了开来。 卢灿低头帮洛朗斯科尔装箱,从他的摊位上,一共挑选出四百七十二本杂志,都是三四十年代欧美畅销杂志,可惜的是,除了《广播故事》是当年科尔成年订阅因而很完整,其它杂志基本上是散买的,价值要缩水不少。 两人将这些老旧杂志,分装在五只纸箱,卢灿很爽快的支付对方四千七百美元。 在阿木去找机场手推车之际,卢灿站在一旁,听了几句薇薇安和温碧璃的聊天,当他听到薇薇安今年已经中五毕业,准备上班时,眉头皱了皱。 香江的中五毕业,等同于内陆的两年制高中毕业。此时的香江,上大学负担很重,而且大学录取的条件很苛刻,因此很多年轻人在中五毕业后,选择走上社会,譬如早两年出道的钟楚虹,周闰发等人。 眼前的薇薇安,卢灿隐隐有些印象,她毕业后,参加了华星唱片举办的一次歌唱大赛,结果没能进入复赛,最后去了香江商业电台担任一名晚间节目的DJ主持人,几年后卷土重来,拿到名次,跻身演艺圈。 与钟楚虹、周闰发等人成绩不好上不了大学不同,薇薇安的成就非常优秀,她之所以没上大学,更多的是因为家庭压力。 自己要不要出手帮她一把? “不上大学?这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家人的意思?”想了想,卢灿还是插嘴问道。 眼前的女孩,他还是很欣赏的,绯闻很少。如果不是她那位不安分的丈夫的话,她可能是香江玉女掌门人的完美代表。 “是我自己的意思……” 少女将垂在脸庞的发丝掠到耳后,一丝淡淡的生活所带来的愁意,被嫣红的嘴角挤出。 见卢灿还要开口,温碧璃暗暗伸手拽了他一把,又对他挤挤眼——再说就涉及到对方隐私了,不太合适。 卢灿很快意识到这点,便没再开口,以阿璃的聪慧,肯定猜到自己想要帮她一把。 果然,温碧璃挽着对方的手臂,轻声问道,“找到实习公司没有?” 薇薇安迟疑了片刻,摇摇头,这次,她没有硬撑——在香江,中五毕业生想要找一份不错的工作,难度相当大。 温碧璃思绪转转,又看看女孩子的身材后,对卢灿笑着说道,“阿灿,薇薇安还真是个美人坯子,你说让她去做陈姐的助理,是不是很合适?” 陈姐,就是林嘉义的夫人陈钦丽。 随着香江国际时尚周连续举办,今年六月份的时尚周,就吸引了全球两百三十多个知名品牌的参加,已经成为亚洲唯二的时尚盛会(另一家是东京时尚周)。 香江也因此有了媲美巴黎、东京、米兰和纽约的“时尚之都”的赞誉,尽管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称呼还名不副实。 陈钦丽是“香江国际时尚周”的组委会理事长,她现在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这一年两届的时尚盛会中。前段时间,她还在卢灿面前抱怨,可用的人太少。 这不,温碧璃现在就想将薇薇安塞到陈钦丽身边。 这样的安排,挺妥当的,卢灿笑着点点头,示意温碧璃和对方去说。不过,因为提及香江时尚周,卢灿脑海中闪过另外一个女人——当初央求他从大陆带到香江的刘茜莉。 刘茜莉现在担任香江时尚周组委会的公关部经理。 陈钦丽旁敲侧击的问过,自己和刘茜莉究竟什么关系?还调笑着说道,如果没有那层意思,就别耽误人家青春。 听她的意思,刘茜莉似乎一直在等待,而且她的那些男同事,也没人敢追这位美女。 现在自己又塞一位美女进去,不知道这回陈姐又该怎么想? 香江的风气很奇怪,一个女人,给一个普通人做情人,会被人指责堕落;给一个普通富豪做情人,或许会被人骂做拜金;但给这样一个站在金字塔顶尖的男子做情人,大部分人反而会觉得理所当然。 只见温碧璃轻声和女孩耳语两句,那女孩立即睁大双眼,惊喜的掩着嘴巴——中五毕业就能进入香江最大的时尚集团工作,而且还是理事长的助理,这也太幸运了。 “薇薇安,你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工作。”他不知道,对方被自己改变生活轨迹,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卢灿忍不住给她泼了瓢冷水。 “谢谢您的忠告,我会认真学习的,谢谢阿璃姐!” 薇薇安虽然想要在他们面前竭力保持“平等心态”,可是她还是太年轻,而这,实在是个大惊喜,她向俩人连连鞠首,连带着刚才心中的那点臆想,都不那么重要。 看着卢灿与温碧璃离开的身影,薇薇安洁白的牙齿,轻轻咬着下嘴唇,不知道想些什么,一直到好友茱莉亚的喊声传来。 “你在看什么呢?” 茱莉亚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结果什么也没发现。 “没……”醒过神的薇薇安,低头搂着怀中的挎包,嘴角怎么也掩饰不了笑意。 …… 经过五个半小时的飞行,大白鲨终于抵达洛城,已是深夜。 超远程的航行,实在是一场噩梦,脚步沾地时,有些发软。不但温碧璃神色萎靡,连一向自诩体力不错的卢灿,都已经提不起精神,恹恹的和前来迎接的嘉妮摆摆手算是招呼。 嘉妮原本还想向卢灿介绍纳徳轩珠宝北美分公司情况,见俩人这般模样,便直接将他们送到酒店。 见到洛杉矶日出,卢灿终于恢复过来。 洗了个澡之后,披着睡衣,帮阿璃盖上被单,她是真的累坏了。卢灿来到会客厅,桌上放着一堆文件,都是昨夜嘉妮留下来的。 红色文件袋中,盛装的是纳徳轩开店资料;蓝色文件袋,是市场推广计划,这些都需要卢灿代表田乐群签字的。 嘉妮成为纳徳轩的股东之后,爆发出百分之二百的热情,因为北美分公司成立不久,诸事繁多,这次卢灿与温碧璃的喜事,她都没时间赶回去道喜。 这次卢灿与阿璃来北美度假,也是她在电话中撺掇的,并承诺一定让温碧璃满意。她以这种邀请向温碧璃道歉,同时还可以让卢灿过来帮忙签字决策。 开店资料没什么内容,目前,洛杉矶、旧金山等西部沿海城市地,已经开设的九家纳徳轩店铺,东部以纽约市为中心,也开设有六家,基本都毗邻华人社区。 嘉妮团队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带领纳徳轩珠宝走出华人社区。借助巴黎珠宝展的影响力,这次她们完成谈判的繁华商贸区的店中店九家;正在谈判中的还有六家;还有她们今年准备涉足的城市十一家。 如果真的成功,纳徳轩珠宝在美国,就拥有超过四十家的珠宝店铺。 这数目,能排进北美珠宝品牌前十强。 势头还不错,只不过步子有点大,也不知纳徳轩珠宝能不能运转起来,卢灿很利索的在每一份文件后面签上自己的大名。 这不算惊喜,真正让卢灿惊喜的,出现在蓝色文件袋中。 这份市场推广方案,前面是标准开店流程,这没什么可看的。可当卢灿翻阅到最后一部分时,他注意到一条不错的建议。 建议者提到,好莱坞在美国文化圈中的影响力日益加重,可以考虑在著名导演的影片中,以商业化的模式,将珠宝产品“代入”,让观众潜移默化的接受产品。 放到后世,这根本不算什么高明的营销点子,可是,现在是1982年,根本就没有“植入营销”的概念。 此时的好莱坞影视制作者们,还是很有追求的,他们很希望保持作品品质和纯洁,本能的不喜欢商业元素的乱入。 卢灿看了看建议者的名称:拉福特奎恩。 他在这条建议下画上重重的横线,并在这个姓名上,画了两道圈。 卢灿并不知道,真正电影植入营销,来自于1985年,007系列中阿斯顿马丁跑车。而促成这桩植入合作的,正是现如今担任洛杉矶分公司品牌部副经理的拉福特奎恩。 拉福特奎恩,今年夏天毕业于南加州大学广告系,原本他很想进入好莱坞谋一份工作(历史上
相关推荐:
将军宠夫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下弦美人(H)
高达之染血百合
阴影帝国
归宿(H)
姑母撩人
左拥右抱_御书屋
御用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