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斗罗:兵主 > 第72章

第72章

人过来给我说一声。” 大格格福了下说:“额娘放心,有我呢。” 她对弘晖点点头,带着三格格告退了。 额尔金还站在那里,元英细想也没什么要吩咐他的事了,就叫他退下。 转头额尔金出了正院,一路小跑到了前院,进去就找苏培盛,四下找不着人,好不容易抓到了张德胜,赶紧问:“你师傅呢?” 苏公公可是一直跟着四爷的红人啊!日后的乾清宫大总管! 额尔金只恨自己侍候四爷的时候太短了!没赶上好时候!好不容易把府邸建好了,还没等四爷回来住上几天,四爷就继位了! 按说傅敏、顾俨和戴铎等人都该是他的同僚,结果四爷进宫后把傅、顾二人叫去了,他就只能在府里看房子。这、这不是大才小用吗? 他要赶紧想办法抱上四爷的大腿才行! 张德胜一见是额尔金,也挺客气的。他们跟额尔金捧的不是一个饭碗,额尔金抢的是傅敏等人的。所以苏培盛一早就提醒过他对额尔金客气点。 他就道:“我师傅去李主子那里了。” 额尔金一怔,跟着就跌足痛悔!他刚才怎么就没顺路去东小院请个安呢?这会儿都出来了,后院也不是他能随便进的啊! 张德胜也没空跟他在这里瞎扯,问道:“您要没事,我还忙我的去?” “您忙,您忙。”额尔金连忙说,没苏培盛粘着他徒弟也行,他就跟在张德胜的身后:“你这是忙什么呢?” 张德胜笑道:“那不是刘爷爷他们还没跟过来吗?我这叫人先把膳房给收拾好喽,还不知道今天晚上这一顿怎么办呢。”李主子那边已经说了,晚上简单点,大米粥、牛肉汤,吃馒头包子饽饽炊饼就行了。 问题是牛羊鸡这三种汤不熬够时辰都不入味儿啊,他们说话就回来了,这边什么都没预备!就算现宰现杀,这汤能吹口气就熬好吗? 额尔金忙说:“我这就叫人去挑牛羊?” 张德胜忙拉住他:“您先别,牛羊鸡鸭鱼,刘爷爷都习惯自己亲自挑,别人挑的他都看不上。” 话音未落,外头有人跑过来喊:“快点!刘爷爷回来了!” 额尔金是早知道这位刘宝泉刘爷爷,那是从宫里就侍候四爷吃喝的一位大师傅。等四爷出了宫,吃不惯府里厨子的手艺,还特意把他从宫里要回来呢。 他也跟着赶紧过去迎,抬头就见几辆骡马拉的板车,马都累得呼哧呼哧喘粗气,车轮吱哑吱哑的响。下面铁铸的炭炉架在石垛上,上面是几口大锅正在冒烟。 跟车的小太监看马扶锅忙得不识闲。 刘宝泉跟在后面进来,腆着大肚子,脸上挂着笑,十根手指都白胖的像小水萝卜,乍一看跟庙里的大肚弥勒相仿佛。 张德胜上去套近乎:“哟,刘爷爷,您这是连炉子都搬过来了。” 刘宝泉像教自己个儿的亲孙子那样,慈祥的对他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汤要好,续水添柴不离火。离了火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一抬眼看到额尔金,刘宝泉早听过此人大名,就是没见过,不过打眼就能对上号,不等额尔金上前说话,他抢先一步对额尔金打了个千,“劳动大人了,真是我的罪过。” “哪里,哪里。”额尔金一时手忙脚乱的,胡乱奉承道:“您侍候主子如此尽心,真叫我等汗颜啊。” 刘宝泉看着人把锅移到膳房灶间的火上去才松了口气,道:“这值什么?主子喜欢我的手艺,我就不能叫主子失望啊。” 额尔金还想再拍两句马屁,就见刘宝泉一个箭步越过他端着满脸笑往前迎去。 赵全保跟刘宝泉走一对脸,两人互相作揖。 刘宝泉口甜似蜜啊,殷勤道:“主子这一路也是辛苦了,我这里酸梅汤、绿豆汤、金银花露,主子要不要来一点解解暑气?” 赵全保愣了,叹笑道:“刘爷爷您真是神了!主子就是使我来问问,有没有什么解渴的东西,既然这么着,那就给我来点?” 刘宝泉把赵全保让进屋去:“那你就先在我这里歇着,我这就去给主子取去。” 两人路过额尔金身边,赵全保也跟他打过交道,呵呵一下就过去了。 额尔金此时才恍然有些回过味儿来。 ……说的是啊。万岁在宫里呢,刘宝泉带着汤回来,一口一个主子的,必定不是指万岁。难不成是指东小院的那位? 刚才在福晋那里,没见东小院的李主子吭一声,他还以为那是个面瓜呢。 额尔金悔不当初啊。他怎么就忘了咬人的狗不会叫的道理啊! 东小院里,苏培盛正奉命跟弘昤的奶娘问话,他对李薇道:“万岁在宫里,只怕一时半刻见不着小主子,特意叫奴才出宫来看小主子。” 他翻来覆去跟弘昤的四个奶娘说话,连弘昤这几天睡了几次,每次几个时辰都问清楚了。 等奶娘们把弘昤抱走后,只剩下他和李薇,他才近前道:“万岁说,叫您先在府里好好等着,等宫里都安排好了,再接您进去。” 李薇想问的有很多,可以知道苏培盛不会说,半天只问了一句:“万岁那边,一切都好?” 苏培盛叹道:“总算有惊无险,一切顺利。” 李薇这才松了口气。 苏培盛不能久留,她一回来,他就跟过来了,现在还要去福晋、弘晖那边都转一圈。 李薇道:“宫里的东西大概都是齐的,只是爷随身的一些衣服要不要带进去?” 苏培盛还真是回来打算带几箱换洗的衣服进去。四爷刚刚登位,内务府就算不吃不喝连衣制办,也不可能立刻就什么都齐了。先帝的东西不说全封起来供着也差不多了。只说四爷每天换洗的衣服就是一个大头。 他马上说:“还是李主子想的周到,这几天万岁都没顾得上换衣服。”披麻带孝这事,四爷是直接罩在外头的,里面穿的还是那天走的时候穿的青色常服。 李薇赶紧去叫玉瓶,从九洲清晏出来时,四爷随身的东西都收拾过来了。 从衣服到鞋袜,从漱口用的杯子、牙粉、梳子,枕头铺盖被子帐子等等。还有四爷用惯的笔墨,闻惯的熏香。 苏培盛这就叫人装车,随便他也要把四爷屋里侍候的一群太监都带过去,这里就留两个看摊的。 然后他去福晋那里说了一刻钟的话,再见见弘晖和弘昐就坐上车赶回宫了。 临走前,他对李薇道:“万岁如今暂住在养心殿,隔两日奴才还要回来,您有什么话想嘱咐万岁的,不如写个条子,奴才带进去也使得。” 李薇想现在天大的事也比不了他在宫里的事,只是说:“叫万岁保重自己,府里一切都好,不用他担心。” 苏培盛原样学了一遍,点点头说记下了。 养心殿里,香烛高烧。胤禛刚从奉先殿出来,浑身都是香的味道。苏培盛刚好带着东西回来,真是及时雨。 梁九功等人现在都不用了,只有陈福被点名留了下来。他此时就进来道:“万岁,可要沐浴?” 胤禛摇头,叫人打热水来擦身。他还要去见太后,见过了回来再洗才方便。不然从慈宁宫出来还要再费一遍事。 屏风后,苏培盛亲自侍候,一边小声的把府里的事一样样说给胤禛听。 胤禛闭着眼睛听。 素素既然说府里一切都好,那就是福晋那边没给她找太大的麻烦。或者是找了麻烦,但素素能解决得了。 那就行。他也能先腾出手来把宫里的事给办完了。 今天遗诏颁出,老九他们几个当面是没说什么,可以背地里这话不会太好听。能一会儿见过太后和娘娘,尽快登基他才能安心。 慈宁宫里,太后身边陪着诸位皇考遗妃,哭着还含糊说着蒙语,殿里的人都在哭。外面人通报:“万岁驾到!” 一殿的人都纷纷起身相迎。只有太后与德妃还在座。 胤禛大步进来,先对太后与德妃行礼,再叫其他妃母不必多礼,各自归座。自有宫女赶紧在太后榻前摆个座,他上前坐好,劝慰太后节哀顺变。 太后平时也能说几句满语,不过这会儿大概是伤心太过,嘴里说的全是蒙古话。听来听去就几句:长生天把她身边的人都收走了,连先帝也走了,把她一个人孤零零的留下。 德妃在一旁劝着:“皇额娘不要伤心,还有我们在呢,我们陪在皇额娘身边,长长久久的陪着您。” 胤禛也道:“郭罗玛姆,胤禛在呢,胤禛会像皇阿玛侍奉您一样侍奉您的。” 坐在下面的博尔济奇特氏算是宫里少见的蒙妃,跟先帝是一辈的人,今年也有四十多了。不过入宫来就只领着妃的份例,并无受封。一直以来没受过宠,就住在慈宁宫左近,平时常来给太后做个伴。有太后护着,她才能无宠无子的安然住在宫里。 此时德妃示意她上来说话,博尔济奇特氏就过来跪在太后榻前,握着太后的手泪如雨下的说了一串话。大意是:先帝去世对她来说就如同天塌了一般,那是长生天爱惜他的子女才把万世圣明的先帝带走了,长生天让太后与她还活着,就是希望他们能照顾先帝留下来的子女。 太后有了她的劝慰,渐渐止住了泪。 宜妃等此时都先告退了。虽然她们都想继续留下听听皇上会跟太后说什么,可她们也都清楚,皇上暂时是没功夫来应付她们的。与其留下招皇上的厌恶,不如自己识相些得好。 毕竟,先帝已经走了。她们都成了无根的浮萍。 胤禛来说的就是继位的事,遗诏既然颁布了,剩下的就是叫礼部准备继位大典,钦天监挑选吉日。他来,是因为太后是目前后宫中地位最高的人,虽然并无实权,但先帝奉养太后数十年都毫无怨言,孝顺恭敬,胤禛只能比先帝做得更好才行。 太后对继位这种事根本就不会发表意见,她叽哩咕噜的道:她相信先帝把皇位交给皇上,是因为皇上是一个伟大又英明的人,一定会继承先帝的光荣与骄傲。她对此只会虔诚的叩谢长生天对爱新觉罗的保佑,给了他们一个如此伟大的新皇。 一直跪在太后榻前的博尔济奇特氏也对胤禛磕头说:她一直相信先帝一定会选一个最好的阿哥继承皇位,皇上就是这样的人,没有人比您更合适了。 从慈宁宫里出来,胤禛自然要送德妃回永和宫。 在永和宫里,德妃屏退左右,叹道:“真没想到……” 诺大的宫室内,母子二人相顾无言。 德妃叹过后,见胤禛不说话,转口说起了别的:“后宫里的事,额娘虽然能暂时帮你先看着,但还是不如你媳妇名正言顺。何不先把乌拉那拉氏先接进来?也好叫她替你分担一二。” 胤禛想了下,叹道:“实在是千头万绪,还没有理清楚,儿子是想等都安排好了再接她们进来。” 德妃也算是实心替他打算,劝道:“你前头的事都忙不完了,后面的事正经应该交给乌拉那拉氏去操办。再说,有她在中间,你也好有个缓手的余地。” 从白天读完遗诏到现在,他还真没顾得上来考虑后宫的事。 德妃先给他说了两件是要赶紧办的。 第一,畅春园里侍候先帝的庶妃们要赶紧接回来。 “别人都可以等等,石氏最好尽快。”她道。 石氏现在揣着六个月的肚子,算是先帝最后的一个孩子了。先帝临去前为石氏肚子里的这个孩子是十分高兴,朝野内外都知道。不管这个孩子生出来是男是女,胤禛都必须要给他一再的加恩,以示爱护幼弟/幼妹。 胤禛点头,这个他还没想到,确实要加紧办。不说别的,先帝在畅春园去的,这几天园子里只怕不轻松。石氏也不知道有没有被冲撞,要是这时这个孩子再有个好歹,那就是妥妥的往他脸上抹黑。 第二,慈宁宫住不下先帝所有妃嫔。 国朝不久,前头的几位先帝爷的妃嫔们够格住进慈宁宫的不多,所以一直也没有这个房舍紧张的问题。但现在不同了。 德妃叹气:“太后再加封就是太皇太后,慈宁宫我可以不住,还照原样叫太后住着,可其他人怎么办?宫里大小主位加起来也有二十几个。”这还是有名姓有位份,怎么说也该有人家一间屋子的。剩下的没名份的就更多了。 新皇继位,后宫肯定要挪出来给新皇的妃嫔用。东西六宫就是必须要让出来的,这是迫在眉睫的事,半点耽误不得。 其实,早在传出先帝殡天的流言之时——胤禛他们进宫,封了紫禁城,后宫的人很快都得到消息了,再不济也听到风声了。 先帝一走,后宫里的女人才真是从云端落到泥地里。一时个个都如无头苍蝇一般,等听说遗诏上的人是胤禛,就都涌到永和宫来表忠心、探口风。 对胤禛来说,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安抚好前朝才是重中之重,后宫女人们住哪里的这种小事根本不在他的思考范围内。德妃提出来了,他才发现这也是件急事。 可叫他马上拿出主意来,他也办不到。 德妃看他怔住了,叹道:“唉,我就说这事不该你操心。还是先把乌拉那拉氏接进来吧。” 胤禛回到养心殿,看时间还够睡上两个时辰的就赶紧躺下了。只是闭上眼睛后心里还在想,宫里住不下的先帝妃子们怎么办?还有,他还要赶紧把废太子从宫里送出去。晚一天,就有一天的风险。 第二天,胤禛早上一起来就去了毓庆宫。 胤礽远远的就跪下迎接,胤禛赶紧上前扶起他,半天叹了声:“二哥……” 胤礽笑了下,请胤禛上座。 先帝去后,毓庆宫的看管却并未宽松一分。胤禛已经听到了有支持胤礽或弘晰登基的流言,这叫他不得不更加小心。 胤禛端着茶半天也没开口,胤礽轻声道:“我想在出宫前,去奉先殿给皇阿玛磕个头。” 胤禛看向他,默然无语。 胤礽并不着急,事已至此,再挣扎也没用了。何况,这个弟弟数十几如一日的隐忍,到今日登临九重,早就不是当日的四弟了。 茶从滚热到凉透,胤禛道:“……弘晰与弘晋都还在读书,朕想把他们留在宫里,也免得出去了再落下功课。” 胤礽嘴边的笑消失了,但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毕竟,外面的事他就算不想知道,也有人迫不及待的悄悄告诉他。真把弘晰带出去了,说不定什么时候这孩子就被有心人给害了。倒不如留在宫里,老四的眼皮底下,就算他不会给弘晰和弘晋什么好前程,也会一再加恩。哪怕跟养猪似的,那也是锦衣玉食。 “那我就先替那两个小子谢恩了。”胤礽笑道。 胤禛松了口气,他并不愿意跟胤礽起冲突。在他这个位置上,有很多不得不做的事。胤礽肯退一步,他就不会叫胤礽吃亏。 “弘晰在这里,你可以放心。”他道。 胤礽笑道:“我能有什么不放心的?不如趁机跟你求个恩旨吧。” 胤禛挑眉,放下茶正色道:“二哥请说。”难道是为索家求情?说起来索相的棺材现在还无人敢收葬,不如就示意其家人另取一处地方让索相入土为安吧。 胤礽道:“求皇上不要选我的女儿抚蒙,所有的女婿都由我来挑。” 胤禛一怔,笑道:“都由二哥。二哥选好了上折子,朕指婚就是。” 兄弟二人不由相视一笑。 退大步,求小恩。有进有退,方是君臣相处之道。 从毓庆宫出来,胤禛回到养心殿,陈福此时进来通报说已经把石氏从畅春园接来了,现在问往哪里送。 胤禛昨天从永和宫回来后,已经记下了要给石氏加封。等孩子落地就先封为皇考贵人,既然这样,就不能随便找间屋子塞进去。而且,他想的是免得日后再折腾,要不要先把石氏给送到慈宁宫去? 可这就牵扯到慈宁宫里屋子不够住的问题了。就算德妃说了她可以不住慈宁宫,还叫太后住。可他当皇帝了,德妃反倒不能住慈宁宫是什么道理?她不住,那宜、惠、荣等妃更没资格住进去了。 同理可证:石氏也没理由搬进去了。 所以,问题绕回来了。德妃住,佟、宜、惠、荣等也住,石氏也住,好,慈宁宫住不下。不能一间屋子塞上五六个人吧? 陈福还在等他发话,他道:“……先把石氏送回她原来的屋子去吧。叫人好生照顾着,再去给娘娘说一声。”这娘娘指得自然是德妃。 胤禛此时才觉得后宫的事实在是恼人。鸡毛蒜皮,却不能不管。 他喊:“苏培盛。” 苏培盛麻利的进来,垂手肃立。 …… 雍王府,东小院。 苏培盛站在李薇面前,笑呵呵的道:“万岁叫奴才来接娘娘进宫,只带随身的东西就行。” 玉瓶几个一听都快高兴的跳起来了,李薇看她们奔来奔去收拾东西,玉瓶还在说带喜色的都不能带等等。 李薇问苏培盛:“弘昤呢?万岁说没说我能不能带弘昤一道进去?” 苏培盛马上说:“万岁说这几日没见五阿哥,一直掂记着,叫您带着一起进去。” 李薇松了口气,叫人去收拾弘昤的东西,还要把弘昐叫来临时交待一下。这收拾进宫说快也快,今天之内肯定要进去并收拾好住下,所以不能在府里耽误时间。说慢也慢,这收拾来收拾去,一时半刻也走不了。 她突然想起一件事:“福晋呢?” 苏培盛呵呵:“娘娘,万岁只叫奴才来接您。” 虽然有点小心虚,但更多的是满足和幸福。李薇不用照镜子也知道她笑得嘴角都不自觉的往上翘。 等弘昐来了以后,匆匆交待完,弘昐拍着胸脯保证额娘你只管放心,儿子一定会照顾好姐姐和弟弟们。 李薇道:“还有,李家说不定也在着急,你记着去给他们送个消息,叫他们什么都不用担心。” 弘昐道:“额娘放心,我亲自去。” 雍亲王府大门前,额尔金来回检查眼前的亲王侧妃的朱轮车,他都恨不得亲自拿袖子从头擦到尾。 披甲戴刀的侍卫们骑着高头大马护卫在车前,一眼望去几乎站满半条街的侍卫们有些吓人。 李薇抱着弘昤被弘昐送出来,额尔金带头齐刷刷的跪下去磕头。苏培盛扶着她上车坐好,再回头给弘昐告别:“二阿哥放心,奴才一定小心照顾娘娘和五阿哥。” 弘昐点头让开路:“有劳苏公公了。” 车走后,额尔金才爬起来。刚才主子们太着急了,他居然没顾得上靠近给主子请个安,真是失策啊。 到了宫门口,一架八人抬的金黄仪轿就停在那里。 李薇直接傻了。 这种应该供起来展览的东西突然出现在眼前太不合适了。 苏培盛呵呵殷勤扶她上前:“娘娘快上去吧。” 她坐上去还有种别别扭扭的感觉,很掩耳盗铃的想配这种轿好像还有很多那种大扇子举着,她只坐一个轿应该不是很显眼呵呵…… 一路直入内宫,她每年都进宫个十来回的,都没走过这条路! 这条路好眼熟好像当年去北京旅游参观紫禁城来着…… 前方就是乾清宫,然后轿子拐了。 李薇松了口气。 轿子停下来后,苏培盛扶她下来。他一边扶她上台阶,一边道:“万岁就在养心殿起居,这会儿只怕正在见人,奴才侍候您去后面。” 李薇到这里都有点怯怯的,以前四爷在她眼里更多的像个符号,她身边的四爷是正常人,传说中的四爷更像台上的偶像。现在突然觉得四爷真的是四爷了,传说中的偶像和她身边的真人合到了一起。 后面,苏培盛把她领到东五间,弘昤和孩子们住到了西五间去。虽然就在隔壁,不过屋子都是纵深一直溜,一重重的门把屋子给隔开。 她一个人坐在屋里实在坐不住,不知怎么的就是心里不安,就把玉瓶等人留下来收拾东西,她去跟弘昤在一块。 等了约有半个时辰,听到外面传来的脚步声,她下意识的起身迎出去,迎到第三重门时(门实在太多!),就跟进来的四爷遇上了。 苏培盛在后头带着人就退下了。 四爷一见她就笑,她一见四爷就哭。 四爷伸开手臂让她投进来,哭笑不得:“这是怎么了?见着朕也不知道笑一笑。”今天谁见他都是先哭后笑,不过还是笑得时候多,虽然不敢真把笑挂在脸上,但都表达出来欣喜若狂的心情了。 就素素这哭的是真伤心,而且是哭他。 他搂着她坐下来,替她擦了泪道:“到底哭什么呢?” 李薇也擦泪,心道她就是一时心里发酸,为什么哭自己也不知道。就那一会儿,这会儿已经好了。 实在不好说干脆就不说了,她埋在他的胸口蹭来蹭去,四爷轻轻抚着她的后脑勺笑着说:“这下可都擦到朕身上了。” 李薇扑哧一下被他逗笑了。 四爷拍拍她,起身去看弘昤,这小子正打瞌睡,一边睡一边睁眼看周围,一会儿瞪大眼睛,一会儿又瞌睡过去了,就这么一直不停。四爷看了一会儿心疼道:“这是刚换了地方睡不着吧?”不敢睡。 李薇过去,拿了件她的里衣盖在弘昤脸上。过一会儿,四爷就听到弘昤睡熟的声音了,她再把里衣拿下来,过一会儿他又把眼睛睁开了。 四爷拿起衣服闻了下,叹道:“这是闻着额娘的香味才睡得着。”然后再次小心翼翼的把衣服盖到弘昤脸上,怕闷着他还特意拿个枕头在一边支着,免得盖实了压住他的口鼻。 把奶娘叫回来,他牵着她去了东边。 进屋坐下后,他舒了口气,对她说:“一会儿去给娘娘请个安然后再回来。” 李薇点点头,叫玉瓶去找衣服出来换一身好去永和宫。 四爷坐在那里听她吩咐人,看到她的身影,才觉得浑身都放松了。这几天他一直绷着弦,连睡都睡不安稳。 找出衣服来她也不急着现在就去,等四爷去忙正事时,她再去就行了。 她坐回来,他握着她的手交待道:“娘娘只怕会有事要问你,朕先给你交个底。一个是畅春园的石氏,她怀着先帝的孩子。刚接回来还找不到安置的地方,朕先叫她住到她原来的房子里去了。” 李薇表示记住了。 “还有一个,就是慈宁宫住不下的问题。”四爷说着就叹了口气,“娘娘那边,你替我说无论如何,娘娘是要住过去的。其他人朕会再安排,叫娘娘无须担心。” 李薇再次表示记住了,然后道:“住不下?” 四爷叹气,叫苏培盛把慈宁宫的堪舆图取来,然后跟她解释这宫里目前有一贵妃,九妃,九个嫔,六个贵人。庶妃中生过孩子的还有四个。还有个石氏。再加上太后,慈宁宫绝对住不下这么多人。 最麻烦的是佟贵妃,惠妃,宜妃,荣妃这几个。 李薇表示明白,然后疑惑道:“……不能叫诚郡王他们奉养自己的母妃吗?”她记得好像有这个规矩? 四爷一瞬间怔住了,他就这么看着她,吓得她竹筒倒豆子般把人给数了一遍:“像惠妃,可以叫八叔养,成嫔也可以去七叔府。” “这样应该……可以吧?”她不确定的说。 难道不是这样? 四爷摇头,她马上说:“我胡说的,爷别当回事。” 他笑道:“不是,朕是想……娘娘说的真是不错。这些事交给你来办才对。”折腾他一天一夜的事,到她嘴里就这么解决了。 啊? 不过好像是在夸她。李薇就笑呵呵的应了。 四爷握着她的手说:“等见了娘娘,你就这么跟娘娘说吧。” 也可以先试探下那些兄弟的意思。l3l4 第299章 养心夜宵 当夜,李薇就歇在了养心殿后。**********请到w~w~w..c~o~m看最新章节****** 刚来时的激动和紧张在见到四爷后就烟消云散了。等两人用过晚膳,他又去前头继续办正事,她就在屋里陪弘昤。 儿子果然是解闷的良药。有弘昤在,真是一点都不无聊了。 下午苏培盛催得急,她就没带太多东西,随身的箱子到了晚上这会儿都收拾好了,现成要用的都摆了出来。最花时间的是弘昤的那一摊,幸好这小子算是比较乖的孩子,作息十分规律,一点也不闹人。 玩儿子玩到九点,看四爷还不回来,弘昤已经不停点头鸡叨米了,她把弘昤哄睡再回来,洗漱、更衣一套做完,还不见四爷。 这里毕竟跟府里不同,她也不敢先去歇息,只好坐着干等。 坐到十点四十,苏培盛匆匆过来,跟她说:“万岁叫奴才来瞧瞧,叫您别等了,先歇了吧。” 李薇来这里就是为了他,要是只是想换个地方睡觉,她也不用非跑紫禁城里来啊? 她犹豫道:“万岁那边……” 苏培盛听弦知音,马上说:“傅大人、顾大人都在。” 要不要让他们用个夜宵呢? 可她不确定这算不算多事。见苏培盛还在等着她的吩咐,她道:“这边的膳房……” 苏培盛:“都由着您吩咐。”他不走,就是知道李主子肯定不会听话这就去睡觉,他来传话,没个结果怎么能回去见万岁? 李薇以前读书熬夜时,常吃的自制夜宵就是三明治。面包来两片,微波炉转两片火腿一个蛋,涂上沙拉酱,再冲一杯三合一咖啡,这就齐活了。 面包这个府里的刘太监已经做出来了,问题是宫里的厨子肯定不会,现烤面包不科学,用别的东西代替一下? …… 养心殿里,胤禛正跟几位心腹商议着登基后的恩旨。 新皇登基后,必须要广施恩惠。几人要一边讨论名单,一边商量给什么合适。像先帝近身侍候的人,比如梁九功一类的,最好是赏东西。 后宫的妃子们,则是赏名位,最合适就是提个一阶。嫔晋妃,妃晋贵妃,贵妃晋皇贵妃。 外朝的大臣们,实权的统统赏东西。虚衔的视情况,识相的就赏名誉,不识相的就赏东西,最不识相的就什么都不赏。 他们把名单列出来,先讨论出个大概来,再交由皇上定夺。 麻烦的是他们送上去的十之**皇上都有意见,这才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工作。 当然,皇上的意见是圣旨,是他们考虑不周,没有体查圣意,是他们工作不到位,必须认错改错,争取下回不再踩皇上的雷,把皇上想赏的给忽略了,把皇上想罚的给重赏了。 两天下来,几人都觉得太阳穴抽疼,脑仁抽筋。 苏培盛刚才出去大家都看见了,也听到了皇上吩咐他去干什么。此时他回来,几人不约而同的闭嘴,等他过来回话。 胤禛放下手中的折子,揉着晴明穴问他:“你李主子怎么说?” 苏培盛近前,小声道:“李主子不肯歇着,还嘱咐奴才送夜宵过来。” 胤禛并不饿,但看时辰距离晚膳已经有差不多三个时辰了。他长年养生,知道肚子不饿此时也需要用一些东西,就对座下的众人道:“既然这样,大家都去歇一歇,想出去散散的就去转转。” 顾俨等人纷纷起身离座告退。 胤禛起来,也觉得坐久了腰背僵硬,脖子、肩背都有些僵疼。他舒展手臂,快速的打了一趟拳,收拳回身时身上出了层汗,活动开了后身上就舒服多了。 苏培盛侍候他去屏风后换衣服,他问:“你李主子叫人做了什么?” 苏培盛道:“李主子说叫饼夹菜。”三明治改版,学生早餐常备。 这名一听就知道是什么内容,胤禛笑道:“听着有意思。”他还以为是拌面、汤面一类的麻烦东西,屋里桌子上到处都摆着笔墨纸砚,真是汤面就要换个屋子吃了,那就太麻烦了。 送上来一看,略大些的芝麻饼劈开个口子,里面塞着卤豆腐皮,卤牛肉,卤蛋,烫菜。 胤禛拿起一个,苏培盛赶紧送上一碗奶|子。 几口一个,吃在嘴里有滋有味的,方便还简单。 胤禛吃了两个就不用了,漱口擦手后,问苏培盛:“没给顾俨他们送去?” 苏培盛道:“给几位大人送的都是饽饽和包子。” 胤禛觉得苏培盛处理得不错。素素制的东西,他还真不想叫外头人看到学了去。她是胡思乱想出来的,但色色样样都是为了他。 晚上,等他忙完了,回去也快一点了。 李薇简直看着钟表都要给他跪了。洗漱后两人赶紧上床躺倒,她小声问:“你明早几点起?” 胤禛闭着眼睛说:“三点。” 那你还敢一点才回来睡? 李薇真想摇着他问,这样下去你以为自己是铁打的吗? 第二天,早上她起来时四爷早不知道干了多久的活了。听玉瓶说四爷已经用过早膳,她叹了口气。 玉瓶看她面露不快,小声问:“主子,您这是……” 这进了宫里,玉瓶也开始说话藏一半露一半了。 不过李薇也听懂了,摆摆手不叫她问,她想起四爷让她去永和宫来着,就道:“去问问,我这会儿去永和宫给娘娘请安方便不方便?” 玉瓶赶紧去传话,她现在也是两眼一抹黑,外头的事只能去问苏培盛那一挂的人。 张起麟很快过来了,道:“奴才随娘娘过去。”又问要不要用肩舆。 想起昨天那个金黄的轿子就叫她淡疼,摇头舆:“不用,走着去就行了。” 永和宫里,德妃一见到李薇就十分高兴,握住她两只手说:“好孩子,有你照顾老四我就能放心了。” 不知不觉的,李薇险些被她拉到身边坐下,幸好刹住了脚,站稳在下头,半躬身姿势艰难的说:“娘娘谬赞了。” 德妃含笑喊方姑姑给她搬个座儿。永和宫第一红人方姑姑就亲手给李薇搬了个绣墩,就放在德妃榻边,靠得极近,她坐下膝盖都能碰到榻沿。 她以前在永和宫当了十年的小透明,这半年待遇跟坐神七似的一飞冲天,快得有些收不住了。 李薇斜签着坐下,把当年被教养嬷嬷教导的功夫在这一刻都拿出来了。 她道:“万岁叫我来给娘娘磕个头。” 德妃点头,叹气道:“老四那个样也实在是叫我担心。” 两人寒暄半天,德妃就能跟她从天气说到四爷的身体、弘昐等孩子们的身体、德妃的身体来回绕。李薇投降,跟德妃绕圈子她功力不足,还是说正题吧。 把石氏的事和诸妃都可以由儿子们接出去养一气全说了,德妃面上分毫未变,只感叹:“皇上仁厚。” 李薇反应了下才明白娘娘这‘皇上’指的是四爷。 说完正事,她还想赶紧回养心殿就告退了。 方姑姑去送走人回来,德妃坐在那里半天才说:“……倒是没想到。”老四竟是这么个跟先帝截然不同的性子。 先帝的心思要用猜的,他心里有谁,不花个一二十年来看都看不出来。常常是半辈子过去了,才叫人看出端倪。 老四却是难得的坦荡自在,毫无矫饰。 这样的皇上只怕是进之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在这样的皇上手下办差,只怕朝中的人要适应好一阵子了。 方姑姑给德妃换了碗茶,笑道:“这李娘娘倒是个谨慎的性子。”眼瞧着要坐下了,险一点摔倒也要站着。 德妃也笑了下,叹道:“……他这狗脾气,日后这宫里的麻烦也少不了呢。” 方姑姑:“甭管是多大的麻烦,还能递到您跟前来叫您断官司?” 德妃一笑:“我能断什么官司?太皇太后的例子多好?日后我就跟太皇太后学,闲了吃吃喝喝打打牌,逗逗孙子孙女。” 她端起茶抿了口,想起李薇刚才说的诸妃可出宫由子养老,道:“把……成嫔请过来陪我用膳吧。” 方姑姑含笑去了,透这个消息出去的人都会记她的情,娘娘这是把这份情送给成嫔去收了。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晚安,明天见l3l4 第300章 太后 从永和宫回到养心殿,四爷已经在等她了。 另一边的屋里侍膳太监们都准备好了,她还听到了炖锅咕嘟咕嘟的声音,闻到鲫鱼汤的香气。 难道她回来晚了?她就是不想在永和宫留膳,想回来陪他一起吃才赶回来的。刚到一个新的方,可能她对这里的作息时间还不太熟悉? 李薇下意识的看了眼屋里的座钟,看到上前的时间才刚刚十一点。 四爷正跟弘昤一起坐在榻上玩,对她说:“去换衣服吧,咱们今天早点用膳。趁着他们还没来。” 等她去换过衣服,抱抱弘昤,再把他交给奶娘带走后,他才牵着她去用午膳。 午膳不算丰盛,不过是以四爷目前的身份来说的,毕竟十六道凉菜,三十六道热菜,八道汤羹,三十六样面点,这种架势她记得在府里福晋那边就享受过了。 换到现在怎么着也应该再增加一倍? 四爷给她挟了块炒鸡块,道:“叫你进来本来只是想看看你,现在看起来你倒是闲不下来了。” 李薇心里也有数的。她今天去永和宫请安了,其他各宫也都不能省了。别的地方都好说,慈宁宫是必须要去的。 她相信他一开始叫她进来,可能真的只是想找她说说话。只是进来后就由不得他们自己做主了。有些事摆在那里,不去做就是不行。 吃过饭后,他陪着她说了一会儿话,她汇报了永和宫里德妃的意思,他看起来像是松了口气。 “这么着,你下午还是去永和宫,看娘娘能不能领你去见太后。只当是小辈给长辈磕个头,不算正事拜见。”他将素素叫进来时想得并不多。如今他是天下第一人,一时扬眉吐气,当然觉得什么都能做,再也没有什么能束缚他了。 所以他叫素素乘贵妃的轿子,让她住进了养心殿东五间。 只是见过德妃后,他也不得不多想一二。倒不是畏惧什么,现在还有谁给让他畏惧?他只是想替素素打算得更好些,不让她受其他人的搓磨。 一切只看下午永和宫里,娘娘是个什么态度吧。 四爷只在饭后说了一刻钟的话,苏培盛就过来说前面张廷玉来了。四爷放下茶碗,匆匆离去,临走把张起麟留下给她使唤。 李薇让人去问永和宫德妃有没有歇午觉的习惯,要是有,她就等娘娘午睡起来后再过去。 张起麟很快回来了,不但把她问的事答了,还买一赠一送了个消息——不知道是不是别人拿来讨好他这个御前太监的。 “娘娘一般未时小憩半个时辰,然后起来去永和宫后的小佛堂念上半个时辰的经。主子要去拜访娘娘,未时后,申时前是最好的。”他道。 李薇自动把时间换算成下午一点德妃午睡,三点念经,她最好就是三点后去拜访最合适。 张起麟接着道:“今天中午是成嫔陪娘娘用的午膳。” 等他退下后,她躺下来睡午觉才明白过来第二个消息是附送的,应该也有些意义在里头。 是说德妃已经把有子妃嫔可以出宫随儿子养老的事透出去了? 她打了个哈欠,翻身睡着前想。 下午两点钟她起来,洗漱更衣梳头,叫人去问德妃此时是否方便,其实就是通知永和宫她马上要过去了。很快话传回来说方便,说德妃娘娘正好午睡起来想找人说说话,请李主子这就过去,还说娘娘那里有今年新供的荔枝叫她去尝尝。 到了永和宫,她看到德妃面前的桌子上确实放着一盘荔枝,叶子艳绿,十分新鲜。 就是量有点少。 一盘子最多装了以前她在圆明园时的一半左右。 李薇照样还是坐在德妃榻前的绣墩上,德妃指着那盘荔枝请她吃,一旁的宫女净手后替她把德妃指的那个大的、红的摘下来,剥壳去核后放在小瓷碟子里送到她面前。 这么着吃荔枝真是滋味大减。 而且,她也看出来荔枝这东西在这宫里绝对属于不一般的奢侈品。从她来到她走,整盘荔枝只是她吃了一颗,德妃吃了一颗,尝了方姑姑一颗。 德妃请她再吃,她连忙说一个就够了,最近有些上火云云。 关于去慈宁宫的事,她只提了个头说太后最近身体不知好不好,德妃马上就说:“明天你跟我进去磕头,也叫太后娘娘见见你。说来你这么些年,还没有拜见过太后吧?” 她其实每年都要在慈宁宫门口磕上十几天的头呢。当然在殿外磕,太后肯定不知道就对了。 李薇含蓄道:“不曾有幸面见太后娘娘……” 德妃笑着安慰她:“太后娘娘最疼爱小辈了,她一见到你准高兴。”然后又跟她说太后不常说满语,多是蒙语。 李薇天生的汉语种子,满语还是穿来后学的第二语言,蒙语?小时候依稀仿佛学过,不过现在都还给老师了。 她这边脸上一僵,德妃马上就明白了,笑呵呵的说:“其实啊,一点都不难,你只要记住这几句就行了:娘娘金安,娘娘好,是,谢娘娘恩典。” 德妃当场教她说这几句简单的蒙语会话,又说又笑的不多时就叫李薇把生疏都给丢掉了。等她五点告退时,笑得整个人都是通体舒畅。 真是不服德妃都不行。明明上午见面时,她还记得要有尊卑之别,对德妃一点都不亲近,结果下午走前她就觉得跟德妃相处一点都不难了,她那么和蔼又爱笑,说话风趣又毫无架子。 这份亲和力真不是盖的。 回去见了四爷,他又是早早的就在这里等着她。 看到她回来时脸上的笑还没收,四爷不自觉也松了口气,笑道:“这是玩得很开心?” 他跟进来看她更衣,她坐在梳妆台前由玉瓶等人给她卸掉头上的钗环,一边迫不及待的跟他分享在永和宫的感受。 “娘娘实在是慈爱极了!”她翻来覆去就这一句,说德妃教她说蒙古话,她学得不像娘娘一点都不生气,被她逗得前仰后合。 “我都快臊死了,怎么都说不对。”李薇真觉得自己从没这么丢脸过,但意外的是丢脸也不生气,不羞恼,反而娘娘一笑,她也跟着一起笑。笑着笑着,德妃掩口支桌,笑得气都快喘不上来了,最后还揉着肚子说不行了不行了,可以不能再笑了,肚皮都要笑破了。 她看四爷这时也是笑得一脸温柔,宽慰她说:“没事,等用过晚膳,朕来教你说。” 他这话居然是认真的,立刻就叫苏培盛去传话,说晚上不用他们再过来了,然后吃过晚膳就一字一句的教她。 他教她时跟德妃极像,都是模拟派的。 德妃说:“一进去慈宁宫,娘娘肯定要问你是谁,这时我来给娘娘说,你只要看到有宫女拿垫子放在娘娘榻前,你就上前磕头就行了,磕完起来说:我是其其格。” 关于怎么介绍她的名字,德妃说喊汉文肯定不会,太后记不住她下回就不会喊你了,李薇的本名和字都是花,那就叫其其格。 四爷听了轻轻点头,笑着说:“其其格很好。” 然后,她又多了个名字是其其格。 四爷的蒙语相当不错,他还跟她交待说太后的蒙语有口音,听起来会很快很含糊,他模仿了下太后是怎么说话的,在她听来就是有点大舌头的感觉,像含在嘴里说的,语速很快。 他说太后会对她说的无非就是叫她好好侍候他,多生几个健康的男孩和漂亮的女孩,好好的把他们都养大,男孩要像草原上的英雄,女孩要像草原上的明珠。 所以她的回答就是一个‘好’。 听不懂没关系,太后不会跟她说太多,磕过头就可以回来了。 李薇听得不停点头。以前进宫时都是福晋挡在前头,她从头到尾当布景板。这头一回挑大梁,不由得她不紧张。偏偏德妃跟四爷一样是个急性子(真不愧是母子),今天跟她说这个事,她明天就要带她去见太后。 她都觉得,要是她上午见德妃说了这个,下午她就敢把她领慈宁宫去。 当天晚上,她答四爷的话都是蒙语的‘好’。他叫她上床,她说‘好’,他叫她躺好,她说‘好’,他问她要不要喝水,她‘好’。 四爷拿水给她喝,摸着她的背说:“不用这么紧张,太后不爱管事。” 她点点头,联想起以前对太后的印象,确实是个后宫中的招牌一样的人物。先皇拿太后来刷孝子这一荣誉,太后就那么坐在那里任他刷。再想想德妃,就知道太后能在这深宫里熬到现在,还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博尔济奇特氏,那她就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就像今天下午在永和宫,她觉得跟德妃相处得十分愉快,其实那都是德妃这个聪明人在带领两人中间的气氛。当一个笨蛋跟一个聪明人在一起时,通常都是聪明人掌握主动权。 太后肯定不会没事找事给她难堪,现在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时候,所以明天去慈宁宫,肯定能一切顺利。 第二天,四爷在她临走前还特意叫苏培盛过来送她一送,嘱咐她‘什么都不用担心,放心的去。如果太后留午膳,就跟德妃一起在慈宁宫用,他会照顾好弘昤的。’。 她还是照旧步行的永和宫,然后德妃携她一起上了她的肩舆,再往慈宁宫去。 德妃的肩舆比起她曾经坐过的金黄轿要略逊一筹。她当时坐的是八人抬的,德妃这个是四人抬的。 如果四爷给她都能用八人抬,不可能还叫德妃用四人抬。 这说明,德妃没用,她用的还是她以前的? 联想起四爷前天说德妃不住慈宁宫不可能的事,李薇突然有些小担心。德妃不想去住太后的慈宁宫,是怕她过去后会把太后给挤到角落去吗? 或者只是摆个谦逊的姿态? 德妃察觉到李薇的目光一直绕着肩舆转,多少有些感叹。看她紧皱的眉头就明白,李氏这是在替老四操心呢。 宫里的女人多数都不会替皇上操心。要操心也要摆在明面上,让皇上看在眼里才算数。 老四现在又不在,李氏这担心就是实实在在的了。 她轻轻的在心底叹了口气。 老四这个性子,大概也是喜欢李氏把他时时都放在心上。十几年下来,从宫里到府里,再回到宫里,老四能中意她十几年,往后大概也不会轻易撂开手。男女之间,前一两年凭的都是娇颜媚骨,往后过的就是心意了。 越是在宫里,这种事越明显。有时不到一年,再好的容颜也该看腻了,新鲜的女色层出不穷。一年后还能栓住皇上目光的,无不是皇上的知心人。 能知心上十几年,那就跟一辈子差不多了。 德妃拍拍李薇的手,笑着说:“这会儿……到底是还没下旨……” 李薇理解的就是:没下旨,所以规矩惯了的德妃才不肯用新的,还照样用她的旧肩舆。 她点点头,表示一定会原话告诉四爷的。 不到慈宁宫已经有人迎出来了,德妃和她下肩舆时,慈宁宫里出来了二十几个人迎接。姑姑都有好几个,她们上来扶着德妃,还有两个来扶她,普通服色的宫女就跟在后头或在前头领路。 宫女们的资历大概分三节。最年轻的是宫女,中年的就是姑姑,老年的就是嬷嬷。 但也有白头的老宫女,熬到最后也没混成姑姑。能在差不多的年岁上成了姑姑,这就是表示主子们喜欢她们的侍候。 就像德妃身边的方姑姑,那就是永和宫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所以李薇对来扶她的两位姑姑都很客气。 姑姑们比她客气一百倍。 一进慈宁宫就是扑鼻而来的藏香味,到处可见垂挂的金黄色的条幅,很像她在现代看过的蒙古庙里的东西。 殿中摆着半人高的香炉,黄铜的炉壁上镶着绿松石和红玛瑙。 地上铺的地毯上也织有很规矩的方形和圆形的花纹。总之,慈宁宫里的装饰完全是另一种味道的。 等见了太后,这个感觉就更明显了。 太后坐在榻上,榻上铺的锦垫上的花纹跟地毯上的如出一辙。她头发已经花白,编成一条大辫子垂在脑后。她不像德妃和宫里的其他女人那样戴旗头或其他首饰,而是包了一条头巾(?)。 李薇头一次面见太后,没想到会看到这样的她。 有一个年约五旬的女子坐在太后榻边最近的地方,她的脸型和太后十分像,细看连眉眼间也有相似之处。如果不是看到她对德妃行礼,她都以为这是太后的亲戚(太后没孩子,不然她肯定会误会得更多)。 德妃替她引见,那女子不敢受她的礼,侧身避开了。 李薇听四爷提起过,说是先帝后宫里也曾有蒙妃,这位算是身份比较高贵的一个,姓博尔济奇特氏,来自科尔沁,还是孝惠章皇后的侄女,也就是先帝的表姐妹。 但问题是自从她入宫后,先帝从来没有宠爱过她,也没有给她名位。她就当了尴尬的庶妃,一当就是四十年。 四爷的意思是,这次封先帝后宫,会把这位蒙古妃子给正式的封妃,也算是给她正名。 以前,李薇曾经想过宋氏等人的失宠会不会是她的原因。但今天亲眼见到这个老庶妃之后,她突然明白了。不是她,而是不管是四爷也好,还是先帝,当他们坐拥太多女子的时候,不受他们喜欢的人就会被冷落。 没有别的原因,仅仅是没有打动他们,这些女人就会在后院中寂寞老去,空付年华。 这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她心里的压力,随便也给她当头一棒。以为自己真的苏之光芒照遍大地,还能影响四爷的判断了。 面见太后这事还是挺顺利的,太后知道她叫其其格后,就一直唤她其其格,还亲手把茶碗放在她手里(金碗!),还从金盘子里拿奶豆腐递到她手上。 不用德妃示意她,她就都吃了。 而且,博尔济奇特氏也一直在旁边凑趣说话,特别是在她听不懂太后的话,又接不上的时候,她就会插话给岔过去,然后悄悄对李薇微笑。 李薇自然十分感激她。不是说去哪里都能遇上肯帮她的人的。 德妃帮她是看在四爷的面上,博尔济奇特氏是什么原因她也能猜到,但被帮助还是很暖心的。 从慈宁宫出来后,坐在德妃的肩舆上,她叹道:“瑙日布命不好,从进宫第五年就搬进了慈宁宫,在太后身边一直住到现在。” 她跟瑙日布是差不多一起侍候先帝的,亲眼看着那个原本明丽的蒙古姑娘一日日凋零。先帝对她从来是视而不见,最多偶尔叫她一起用膳,却很少留宿。 康熙二十年时,先帝大封后宫。她们都以为先帝会封瑙日布一个贵人或嫔,至少不至于叫她一直这么头上空空的住在宫里。结果先帝还是把她给略过去了。 之后,瑙日布就搬进了慈宁宫,从此再也没有出来。 李薇猜瑙日布就是那个博尔济奇特氏的名字。 德妃拍拍她的手,对她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了。 回到养心殿后,四爷今天没有提前回来等她。等她换过衣服后,他才匆匆进来,一进来就笑道:“一身的藏香味儿。” “我都换过衣服了,还有吗?”她抬起手闻了闻,只闻到了奶香味儿。 坐下后她先汇报了慈宁宫一游的感想,重点提了她对太后的打扮和慈宁宫装饰的惊讶,还有博尔济奇特氏的示好,以及德妃的暗示。 四爷点头,先说太后:“太后娘娘以前不是这样,朕小时候去磕头时,跟别的宫里没什么不同,就是到处都是藏香味儿。老十娶福晋那年,大概是看先帝宽容些了,慈宁宫才渐渐换了摆设,太后也能在殿里穿一穿蒙古袍子了。” 原来太后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自在的。 再说德妃:“娘娘这是想替朕做好人。”他笑了笑,拍着腿叹道:“这会儿正是施恩的时候啊。” 虽然现在他还没有登基,先帝也还没有下葬,给他的请安折子还是如雪片般飞来,都是争着抢着表忠心来磕头的。 他这两边只回这些折子,手腕都要写断了。 第301章 皇恩浩荡 延禧宫东配殿里,宫女快步进来,跟屋外守门的宫女点了个头打招呼,轻手轻脚的掀帘子进了里屋。**********请到w~w~w..c~o~m看最新章节****** “娘娘。”她轻声唤着跪在佛前的庶妃王氏,先帝去后,王氏每天都要在佛前跪经。 宫女把王氏扶起来,小声道:“十五爷和十六爷都问您好。说他们在阿哥所也是一切都好,皇上还叫人去瞧过他们,叮嘱阿哥所的太监总管小心照顾阿哥们,衣食住行都不可懈怠。” 王氏听了就放心多了,现在内外宫管束极严。毕竟先帝已去,新帝初初继位,一切都还没收拾清楚。这后宫里住的可多是先帝的妃嫔,一时乱走乱撞,惹出丑事来可就不好办了。 十六那里不能进来看她,也打听不到这边的消息,她也担心这两个孩子在这个时候再招惹祸事。两边都不安心,只好这么见缝扎针的打探。 宫女跪下替王氏掐腿,安慰她道:“娘娘别担心,听人说皇上说有子的妃嫔都可以出宫随儿子一起住王府呢。到时十五爷,十六爷,不拘哪个出宫建府,您的好日子就要到了。” 说起这个,王氏也不禁露出个笑来,她轻轻叹气:“真有那一天,我就什么都不求了。” “娘娘的好日子且在后头呢。”宫女也高兴,她要是能随着庶妃一道出宫,不比在这宫里苦熬好? 说起这个,还有一件事叫她这些天也总是睡不着,她这一走神,手上就轻了几分。王氏轻轻推了她一把:“累就起来,不用按了。你在外面跑一天,赶紧坐下歇歇吧。” 宫女摇摇头,凑近王氏小声说:“娘娘你说,皇上会不会看在十五爷和十六爷的份上,给您一个尊位?” 先帝御极已久,顺治朝那会儿的事已经没多少人知道了。何况那时宫里的蒙古妃子多,满妃、汉妃少——还都没活太久。但听有年纪的嬷嬷们说,康熙十二年时,曾经有几位蒙古太妃被先帝追尊,不过也就是加一个吉祥字而已。 王氏听到宫女这么说,不由得心中一片苦涩。当年敏妃的苦果如今她也要尝一遍了。她与敏妃一样,都是活着的时候享着妃的份例,名分上却尴尬得很。敏妃是她死了,先帝追封为敏妃。 她现在是先帝没了,她就没着落了。 “别说了。”她喝止宫女,这些念头一旦起了,就按不下去。所以她不肯叫自己有,也不想让身旁的人提醒她。 宫女马上吓得不敢说了。 王氏平静的说:“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哪怕她要顶着庶妃的名份过一辈子,要怨也是怨自己没有好好侍候先帝,才不得晋位。 宫女接下来默默的给她捶腿,屋里一片安静。 外面守门的宫女见有人过来了,就冲屋里清了清喉咙。王氏叫宫女起身,去看是谁。 来人是在西配殿侍候的,她也不进屋跟王氏说,只在外面对宫女说石氏想过来给王氏请安,问王娘娘这会儿方不方便? 石氏是几天前从畅春园接过来的。王氏以前没跟她打过交道,不过倒是知道她十分得先帝的宠爱。先帝最后两年搬去畅春园时就把她带去了。 宫女客气的请这人等一等,进去给王氏通报。 王氏点点头,叹道:“请她过来吧。” 虽说大家都是庶妃,但王氏生有三子,目前站住的两个阿哥都已经快成年了,就算石氏怀着先帝的遗腹子,她也不能主动登门,这样要被人笑话的。 说起这个石氏也实在是运气好。先帝在时疼爱她,先帝没了,畅春园里那么多人,就她肚子里揣了个龙种。新帝登基还要特地把她接回宫里来照顾,可见日后也是个享福的命。 很快,石氏扛着肚子进来了。王氏叫宫女扶了一把,请她在对面坐下。上过花叙过寒温,问下石氏有没有什么侍候得不好的地方。延禧宫开始是章佳氏和她住,之后章佳氏没了,又添了个瓜尔佳氏。现在瓜尔佳氏搬去了承乾宫配殿,石氏跟着就搬了进来。 可见皇上的意思就是叫王氏照顾石氏,这才挪了瓜尔佳氏。 既然是她的责任,王氏不免要多看顾两分。最少她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在延禧宫不能出事。 而石氏又哪敢说一句不好?先帝突然没了,她们这些人住在畅春园朝不保夕,她被接出来的那天,姐妹们都来送她,个个哭得比得知先帝去的当天还要厉害。 她们都清楚,如果当今不打算用畅春园,她们就是在园子里养老的命了。 但就算石氏回了宫也不能就这么放心了。在畅春园里是就她一个有身孕的,可在宫里有孩子的娘娘有多少呢?一点都不稀罕。何况谁又知道这个孩子的命好不好?宫里也不缺一生下来就没了的龙子凤孙。 看她坐卧不安的,王氏干脆直接问她:“妹妹有事,不如直说?咱们姐妹能同居一宫就是缘分,若是有什么拿不好的事,说出来我也可以替你出几个主意?” 石氏能从宫里跟去畅春园,又能从园子里再回到宫里,那她就不会是个简单的人。王氏能肯定的说石氏憋在肚子里的话一定不是吃喝一类的小事。 现在问清楚,省得等她惹出麻烦来再去收拾。 石氏就是来找她拿主意的,甚至也想能让王氏跟她一起去。 等王氏屏退左右,她才小声说:“姐姐,我听说万岁接了一位娘娘进宫。我就想去给娘娘磕头请安……问声好……” 王氏还真没想到,这石氏的耳朵这么灵。当今可是进紫禁城的当天就把后宫给封了,不许私下串连,何况还有永和宫在看着呢。石氏才回宫多久这就打听出来了。 不过还是打听得不够清楚。 王氏微笑着轻轻拍了几下她的手,安抚道:“你倒机灵,只是见了娘娘,你是想求她什么事?” 石氏心里没底,只是想不管是什么山头先去拜了再说,礼多人不怪。 她摇摇头,沮丧道:“我能有什么求娘娘的?只是想着去磕个头,说几句话,套个近乎罢了。”她看王氏面上含笑,却不像是愿意跟她多说的样子,解释道:“不是我私下打探的,是娘娘去永和宫请安时叫人瞧见了,我听了一耳朵。” 还说不是私下打探?永和宫门前的事都打听出来了。 王氏怕她真的胆大包天,想想也是,能被先帝带进畅春园,被宠出了两分胆子也不出奇,索性吓吓她。 王氏叹气:“你想的也在理,只是去给娘娘请安,只怕你还是要去永和宫走一遭的好。” 她就不信石氏敢去永和宫招德妃的眼。 不过是欺这刚进宫的娘娘年轻面嫩,好糊弄罢了。打量着先帝遗妃的招牌可以唬人。 石氏怔了下,马上说:“我哪里敢去惊忧娘娘?” 王氏道:“那别的地方也见不着这位了。” 石氏不明白了,她就是想来找王氏打听下皇上特地接进宫的娘娘住在哪个宫里,好前去拜访。 难不成这位住在永和宫?那也有可能。 石氏不甘的绞着手帕。 王氏加了把力,道:“这位一直住在养心殿后头东边的屋子里,咱们这边压根过不去啊。” 石氏整个人都傻了,半天才:“……真是……真是……”跟着立刻脸色一变,响亮的掌了两下嘴巴,嫩白的小脸马上红了一片。 王氏跟没看见似的还是笑盈盈的。石氏正色道:“都是我糊涂了,一点规矩都没有了。还跑到姐姐这里来胡说八道,姐姐千万别跟我计较。” 打听新皇爱宠住哪里没问题,但这位娘娘就住在皇上的屋子里,这要想往她身上泼脏水,谁知道她这是冲着谁去的? 王氏看她明白过来了,也能放心了,笑道:“妹妹说什么呢?咱们这不就是说说话吗?” 石氏勉强笑了下,喝完这碗茶就匆匆告退了。 养心殿东边,李薇正稀奇的看着面前提盒里的一份糯米乌梅糕。点心用模子做成五瓣花的形状,外层是白生生的糯米粉,里面一层却是紫红色的乌梅馅。 点心是赵全保提来的。 叫她稀罕的不是这点心,而是送点心的人。 赵全保笑嘻嘻的说:“没想到许照山这小子还有这份手艺,难得他还想着主子,我看他实在可怜,就把他的这份孝心给提进来了。主子尝尝味儿,这小子吹得牛皮都快破了,说刘宝泉都没他这份手艺呢。” 许照山,李薇刚进阿哥所时分给她的太监之一。当年就跟赵全保的关系好,还是赵全保提拔他的。后来出宫开府,她就把赵全保带走了,剩下的太监全都留在了宫里。 现在想起来,就记得是个爱说爱笑的小个子太监,笑起来略显油滑,当年要离开时,赵全保替他说话,两人在窗户外头,他好像还哭了。 点心不忙吃,她还不知道他的来意呢。 “他现在在哪儿办差呢?”她笑问赵全保,知道他肯定都打听清楚了。 赵全保自然没有忽略这个。当年他们出宫后,刘太监很快也跟着走了,许照山还留在阿哥所膳房。刘太监走后不久,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搬进阿哥所,膳房里原来的马太监很快就被换走了,新来的据说是永和宫送进来的,自然牛气冲天。 娘娘送人来照顾阿哥,肯定没人会跟他过不去。 许照山因为曾经在四爷院里侍候的‘情份’,新来的这位没把他当眼中钉,还时不时的拉一把。 等十四阿哥也建府了,这位走后,许照山就成了阿哥所膳房的三把手。 之前知道的时候,赵全保也难掩酸味,不过如今他就不酸了。哈哈哈! “这小子如今混出来了,人家给面子的也称呼一声许哥哥。如今正在阿哥所膳房里侍候着。”赵全保道。 李薇尝了口点心,说了声不错就叫拿下去了。十多年了,她能信赵全保,却信不过许照山。谁知道他这份点心里有几分真,几分假?不过她也能理解赵全保去找老人联络的原因。说起来也是在宫里住过两年的,可这次回来却真觉得陌生极了。 玉瓶和赵全保他们的感受肯定更深刻,简直是没有张起麟他们跟着,他们连出养心殿的勇气都没有。 现在是把当年的情份捡起来的时候了。 搬进养心殿已经有三天了,除了刚来的时候的紧张和不知所措,接下来的日子也过得有些……惊心动魄。 这跟四爷无关,有他在她一点都不害怕。 问题在于许照山不是个例。七转八绕想过来给她‘请安’的人简直太多了。人来不了,东西也要千方百计的塞进来。 像四爷每天都必须进后宫去给德妃和太后请安,还要一天三次的去奉先殿跪哭。李薇是没资格去的,不过也在张起麟、玉瓶等人的侍候下一天三顿的哭先帝,就跪在屋里,面朝奉先殿。 每次哭一刻钟。 所以,李薇认为她虽然不能天天去太后那里,但一天去一趟永和宫是必须的吧?给德妃请安可不像给福晋请安那么难熬,她还是挺愿意去的。开心嘛。 然后德妃就请她不要去。 当然不会这么直白,只是在她请人去问娘娘此时方不方便时,张起麟五次里有三次都回来说娘娘不方便。 李薇囧。 娘娘还在念经……娘娘有客…… 这简直太明显了,她一听就懂了。好吧,德妃风度好,可能她觉得很开心,德妃就不太开心?李薇很是怀疑了一阵她是不是个招人讨厌的人。 后来四爷知道了,晚上他一面笑,一面搂着她说:“别放在心上,娘娘不叫你去是为你好。” “我明白。”她沮丧的说。娘娘当然是为她好,不想她天天跑太累嘛…… 四爷看她这样真的发笑了,笑出声了都,“不是。娘娘那里,有很多人想见你。她们没办法到养心殿来,就堵到永和宫里去了。” 他真觉得素素这副想太多的样子太熟悉,跟以前的他一模一样。也是他想去永和宫见娘娘,看六弟,娘娘那边却总是不方便。结果当年还小的他就很深刻的想了很多,娘娘不喜欢他,他去会给娘娘找麻烦,所以娘娘不想叫他去之类的。 居然是因为这个? 李薇=口=了下,反应过来:“他们想见我?”不奇怪,四爷每次一高升,她那里的帖子都会一下子多两三倍。“去堵娘娘了?”太大胆了吧!那是未来的太后! 四爷也觉得不快,不过德妃劝他说都是宫里的老交情。 “这也不奇怪。”德妃还想怨他呢,瞧他办的这是什么事?不接乌拉那拉进来也罢了,接

相关推荐: 游戏王之冉冉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   双凤求凰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南安太妃传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实习小护士   流萤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