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玩了。他额娘倒是挺高兴的,还说这些人都是眼气。可刚安觉得阿玛跟大伯间好像也真的有那么一点对付了。 等大伯带着家人搬出去后,两家人就更远了。 本来刚安阿玛还在家里说要把大伯一家给请回来,也要把主屋让出来。额娘说这么着不合适,哪有朝廷封的承恩公不住主屋的?万一被人参个藐视皇恩怎么办?一家子去砍头? 左也不行,右也不对。等去年进宫那件事过后,连刚安阿玛都不再提将大伯请回来的事了。 刚安听阿玛长叹道:“补不回来了。兄弟两个,到底是远了啊……” 他听额娘抱怨说大伯不厚道,说他阿玛还心心念念着他大伯,可大伯却早就对阿玛隔了一层了,说什么‘既然早就成都统了,万岁爷要出兵的事还能不知道?不过是不想他弟弟也在万岁爷跟前露脸罢了!’。 刚安还劝他额娘:“没事,大伯不说,额娘进宫给皇后娘娘请安,到时问皇后娘娘不就成了?” 额娘没好气道:“黄花菜早凉完了!”说完不理他埋头继续绣针线,嘀咕道:“……娘娘也给蒙在鼓里呢,她哪儿知道啊?” 阿玛和大伯不好了,隔阂了。可他和丰生额还好得很,堂兄弟里都觉得是刚安阿玛不地道,得了这个承恩公就不认大哥了,就抖起来了,忘恩负义白眼狼。刚安跟他们打,说他阿玛不是这种人。 丰生额拉开他们,说一家兄弟不能自己打自己,那不用外人来打,他们家自己就败了。 有丰生额在,刚安的日子才好过些。 他现在也不喜欢待在家里,额娘老叫他上进,上进。这次丰生额随大阿哥伴驾北巡,额娘就对着他生了半天的气,说他没一点本事。‘都是跟着大阿哥的,丰生额能去北巡,你怎么就不能去?’ 同桌的四五个人里多数都是看着乌拉那拉家才凑过来的,刚安虽然看不起他们趋炎附势的嘴脸,但却只有他们肯来找他。 这些人正在商量着去哪家宅子里玩。京郊有好些大户人家的庄院,有的就是家主人金屋藏娇的地方,也有的主人家好客,不介意别人到自家庄子里来游乐。更有大胆的下人见主人长久不来,就悄悄放人进去。 私家园子自然比别处的更有趣些。刚安也跟着他们偷偷去过一次,据说是原索相家的庄子。后来索相去后,这庄子既没人来收,也不见主人家来问,这家下人就悄悄拿这庄子做起了生意。 不过大家去过后都说肯定是假的,说是索相的庄子,搞不好就是蒙他们这些冤大头的。去一次一人可是掏了十两银子呢,吃的喝的却也是家常菜而已,就是有几个说是索相以前收下的女子,现在枯守庄子红颜无着,他们与那些女子游乐一夜,倒还算是没白掏钱。 其中一个姓汪的悄悄跟刚安说:“我有个好去处,改日单独找你。” 刚安想了会儿才记起这人的名姓,道:“汪兄。” 汪景祺笑道:“你只管等我的好消息吧,保准让你去了不后悔。” 刚安敷衍的笑笑,想来也不过是哪里的私家园子吧? 这时旁边的人也都商量好了说要去一处好地方,有酒有菜有美人,还能玩两把,刚安一听就知道他们要去暗门子喝酒听曲赌钱,实在是这段日子已经玩腻了这些把戏,当即就告辞了。其他人都道刚安没义气,只有汪景祺替他说话,还亲自送他出来。 刚安心中多少有些感动,与汪景祺互相改称字,道:“无巳兄,那小弟就先走了。” 汪景祺拱手道:“慢走,过两日我去找你。” 刚安想了下反正也没别的事,就道:“那我等着无巳兄的好消息。” 送走刚安,汪景祺也没再回茶馆,而是带着人回家了。到家后写了封帖子让人送到胡家去,道:幸不辱命。 琉璃厂外的一处茶馆里,八爷坐在大堂里听说书的,随从过来道胡家送信儿过来了,他不免一笑,挥手让人下去,却一眼就看到了到琉璃厂来淘书的弘时,当下笑道:“去把那位爷给请过来。” 弘时只穿着常服,但身边跟着数十位从人。有牵马的小厮,也有腰悬弯刀的护卫。一旁人看到这位年轻的公子哥都纷纷避开了。 此时一个褐色袍子一见就是随从的人过来道茶馆里有人请弘时过去说话,虽然被护卫拦在外头,可面上并无丝毫惊惧。 弘时嘀咕道:“难得出来一趟,还能碰上熟人?”抬脚进去一看才发现是八叔。 之前额娘的再三嘱咐不由得浮上心头。 弘时就面带微笑的上前请安问好,却连坐都不坐,对着八爷嘻笑道:“八叔,侄儿好不容易能出来一趟,事儿还没办呢,日后再给八叔请安赔罪啊。侄儿先告退了。”说完就走,一步不留。 八爷都怔住了,上次遇见弘时两人说得明明挺好的,就是后来老不见他再出来。怎么今天一见,他成了洪水猛兽了? 皇上实在是小心。这样看来上次那折子上了之后,万岁不问情由就像是记恨他了,难不成就是上回他拉着弘时说话的事? 八爷苦笑,看来弘晖那边想拉拢还不能急了。当下就传话给胡家,让汪景祺不要太快露出来。 请君入瓮,不能还没把正主拉出来就收网。 八爷回府后,何焯也已经听说了胡家的事,笑道:“年家也实在是着急啊。” 八爷道:“年家一门里,总算出了一个有血性的了。” 胡家是年家的姻亲,还娶了年家大姑娘,宫里那位年庶妃的姐姐。只是这步子着实是迈得太快,太急了些。依八爷看这年庶妃的宠还说不上有几分呢,这就已经开始掂记着挖长春宫的墙角了。 何焯道:“年家也是没办法。年家老爷子毕竟是已经不行了,年家大儿子现在还在工部,日后有没有年家老爷子的造化还不好说。等老爷子没了,他们家就算宫里有个娘娘也是要落下去的。” 八爷摇头笑道:“润千啊,你想错了。” 何焯笑着亲自给八爷捧了盏茶:“学生愚钝。” 年家现在就冲着长春宫去看起来是心急过头了,可正因为此时出手,才不会有人疑心长春宫。永寿宫现成的靶子在那里站着呢。 年家要发迹还要很久,这段时间足够长春宫和永寿宫打起来了。等这二宫两败俱伤了,年庶妃在宫里才是真正没了对手,那时想生孩子也可以放心大胆的生了。 “孩子和宠爱都是唾手可得的。”八爷笑道,“年家有庶妃在,皇上又仿佛十分看重,所以年家不急在这一时半刻。相较之下长春宫和永寿宫却都等不及了,因为他们的儿子都长大了。” 何焯恍然道:“皇上肯定不乐见长春宫和永寿宫现在就摆出一副争太子位的架势来。年庶妃就算立刻就生,长成至少也需十几年。” 哪个皇上会喜欢自己的儿子提醒他已经日渐老迈? 小儿子也因此才看着招人喜欢。 八爷叹道:“何况,弘昐已经出宫了。”永寿宫已先输一筹。年家选在此时发难,真是再恰当也没有了。就真异日当真事发,汪景祺一个落魄不得志的举子,跟年家八杆子扯不到一起。就算他与胡家交好又如何?与胡家交好的何止他一个?难道是谁想攀咬就攀咬的? 永寿宫失去了弘昐这个好棋子,又怎么会不恨长春宫? 再怎么想,长春宫与永寿宫早已势成水火。只怕到时根本顾不上去查年家的首尾就先咬到一起了。 承德,弘时当日在琉璃厂淘到的几本书被快马加鞭送到了山庄内。 李薇捧着弘时在信中信誓旦旦的说的‘古书’瞧,左瞧右瞧,只看出放了一百多年的书大概真是旧得不行了,连拿都不敢拿起,恐怕书页见风就化。 她直接举着匣子问四爷:“您看您儿子这挑的,是嘉靖年间的‘古书’吗?” 四爷批着折子也抽空往匣子里看了一眼,道:“哪儿来的?” “弘时从琉璃厂淘的。” “这一匣子多少银子?”他批完这本看看,见并无疏漏就放到批好的那摞里,再拿一本翻开。 李薇把弘时的信找出来对着上面写的念道:“……一本五两银子,弘时给还到了这一匣子八本共九两。” 看她儿子多会还价! 四爷失笑,道:“那朕也不必看了,必是假的无疑。” 其实她也是这么想的。 等四爷批完折子过来跟她一同看弘时的信,更要笑了。信中道弘时看到这‘古书’一时惊为天人,伸手就要拿起来看,被摊主险些跳起来哭道求他手下留情。 弘时傻愣愣的问为什么啊?摊主便好心的教导这位不懂事的小爷,道这都是几百年的古书,一碰就化了,那就真是罪过了。 四爷看到这里摇头道:“这么说,弘时连这匣子里的书都是什么书也没看,就这么直接掏了银子?”做买卖的碰上这种客人真是要乐歪了。 弘时没这么傻吧。 李薇看他在家里跟兄弟在一起时还挺精的,不可能出去逛街就傻成这样了啊? 四爷看完信,索性把那匣子也都拿过来看。一匣子八本书倒是不假,只是果然是骗小孩子的。这所谓的‘古书’,只有上头两本是用心做假的,下面几本全都只做了封面,打开里面的纸墨绝不超过十年。 他捧着边缘微微泛黄的书嘲道:“也算是有年头了。” 儿子居然真的被骗了。 李薇实在是没想到事实真相如此的让人无法接受。哪怕是弘昤出去让人骗了买了这一匣子的古书回来她都觉得正常得多,可弘时……想像不到啊。 她想了一晚上,想来想去觉得可能是平时看得太紧,弘时在家里跟熟悉在一起时表现的是正常智商,出去后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才让他智商下降。 俗称:怕生。 怎么医治这个毛病?那就只能让他多多出门了。换句话说被骗得久了,要么习惯了,要么学精了。 李薇认为以弘时的脑子来说进化成后者应该不难。 她就找空给四爷说了,道想让弘时平时能多出去见见生人。 四爷下意识的道:“都由着你。”说完过了会儿才回过神,反应了下道:“昨天接了弘时的信,你想了一晚上就想出这么个主意?” 李薇把自己的理论一说,他倒还真觉得有道理。 不过他道:“不用,弘时没犯傻。”说着把那几本书摆出来,他从昨天就在看了。 李薇看这书应该已经被收拾过了,比较脆弱的封皮等都被取下来了。但就算它们看起来比较干净了,那也没有一夜之间就变得身价百倍啊。 四爷点点这些书,道:“信上说弘时让摊主把这书给举着让他看过才买的,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后面几本只有封皮是假的。那摊主的摊上肯定有好几种,弘时算是其中比较不好糊弄的客人了。” 听他这么说儿子,李薇有些不快的轻轻瞪了他一眼。 四爷就笑,指着书名道:“你再瞧,朕看弘时也不是乱挑的。书虽然没放几百年,但也是实实在在的前朝人所著。这种书宫里也有,但他平时都看不到。你只看他挑的都是什么书?” 从书名猜内容,李薇修炼得还不够,只能看出其中一本《军器图说》大概是讲武器的。 四爷示意她翻开,见被他放了书签的一页上写着:‘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顿时眼睛就瞪大了。 她以为这书是讲冷兵器的,就是刀枪剑一类,没想到居然是热兵器。 四爷叹道:“朕欲将此书重新刊发。”明人就有的,满人也当有,还要比他们的更强,更好。 李薇还在想弘时这是做好事了?四爷笑道:“所以你啊,不用担心,咱们儿子出去吃不了亏的。” 不过隔了两日,他就又对她说要给弘时加功课。 “为什么?”你才夸过他。 四爷冷哼,出去又遇上老八,还上去打招呼,可见还是功课不够多。 第422章 约会 四爷接到了一封让他啼笑皆非的请安折子。看最新小说上-_-!乐-_-!文-_-!小-_-!说-_-!网百度搜索 而送这封折子来的就是相伴这许多年来,近一年才开始越来越爱作怪的他的好素素。 还是一大早让人正儿八经的递上来的。 当时他正在批折子,看苏培盛脸色不大对头的拿着个黄皮折子进来,心里还在想京里的折子送来怎么没放到匣子里? 大概真是批折子批得晕头了,他当时直接喊苏培盛拿上来,接过来一触手就知道不对了。正经的黄绫奏折用的绫纹他一摸便知,这摸起来就不对头,再看这绫纹明明是他以前赐给素素的。 刚才以为是报告坏事的奏折升起的火气顷刻就消失无踪了。 四爷拿着这本折子,起身转到梢间的榻上坐下,唤苏培盛上茶来,他要好好看看素素递上的这是什么折子。 苏培盛一看这是万岁爷打算休息了,上过茶后就带着人都避到外间去,再去传令前头守门的人这会儿都别往里进。只要不是要紧事,等上一时半刻也无妨。 寂静的室内,飘着袅袅的茶香。 四爷翻开看折子,映入眼帘的就是素素那一笔秀美的董字,又因为一直习着他的字帖,看着还与他有几分神似之处,只是越往下看就越让人发笑了。 素素开头道臣妾叩请圣安,之后洋洋洒洒数百字都是在说这承德难得来一趟,万岁您登基快十年了这才来第二次,可见来一次承德不容易啊。机会要珍惜。 再说上两次来承德呢,都是大热天来的。早上不到六点太阳就晒得人都快熟了(四爷喷茶),到了晚上七点太阳还不落,落地了出去也是一股暑气。承德倒是没京城那么大的暑热,不过太阳一样很大很晒,出门就晒得人眼花。 四爷看到这里心道铺垫这么多,下面该说什么呢? 他再往下看,果然下面是道您看今年难得咱们来的时候没那么早,天气正凉快,太阳还没那么大,机会这么难得,不出去转转就太可惜了。 结尾是臣妾看万岁您每天都不得一刻轻闲。在京里一天也就在书桌前转转,这到承德了还是就围着书桌转,这怎么行呢?您这么辛苦,天下万民都要替您掉泪的(四爷笑)。 四爷拿着那折子放到李薇面前,笑道:“所以,素素特意给朕递这折子,是想带朕出去游乐一番?” 李薇一半是想拉他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另一半也是有些羡慕额尔赫和福克京阿。 这一对小夫妻到了承德后就像热恋中的小情人一样了,生了儿子才开始谈恋爱还不算太晚,因为她想到她跟四爷是生了弘昫后,她才敢跟他说话的。 比起他们来,这对小夫妻已经算是快的了。 李薇有些不甘心,又觉得人生任何时间开始恋爱都不迟。不说她和四爷都还正当壮年,黄昏恋也是值得赞美的,她就看过好莱坞的一部银发恋情的电影,那个白发老爷爷好帅。不过时间太久就留下白发爷爷很帅的印象,别的都不记得了。 总之,她现在跟四爷两情相悦了,感情到了,玩玩浪漫不是很正常吗? 不过现在当着四爷,她还是说得很义正严辞,她请四爷坐下,严肃的说:“胤禛,其实我一直想告诉你。” 四爷心中暗笑,脸上也配合的做出认真听的表情来,点头道:“你说。” 李薇道:“你看弘昤每天坐在屋里看书,不肯出去玩,我和你都很担心对不对?” “对。”四爷点头,他懂了。 果然她下一句就说:“那你天天在屋里批奏折,从天不亮批到天黑,这不是在给弘昤带个坏头吗?” “有道理。”四爷道。他就知道素素的歪理甚多,而且还都说得让他无法反驳。 她这时就笑了:“所以,胤禛,你说咱们应不应该出去转转呢?” “应该。”他这么说,跟着她就见他扭头冲外头喊:“苏培盛。” 苏公公颠颠的跑进来,一哈腰:“奴才在。” 四爷想了下道:“点五百人,带着帐篷和弓马,朕要带贵妃出去。” 李薇:“……”雷历风行! 就是太快了让人心里没准备。 苏培盛显然也有些糊涂,不过还是转头出去吩咐了。接到命令的镶白旗汉军副都统布尔根就更糊涂了,他是从四爷潜邸时的就跟着他的,从来不离左右。山庄附近的军马都归他辖制,听万岁只带五百个人,还要带贵妃和帐篷,这是万岁爷打算……出去玩? 布尔根喊住要走的苏培盛,拉到一边求告道:“公公指点我一下,万岁爷这是……” 应该是有什么深意吧? 这次来承德后,万岁先是让十四爷住进了山庄里与圣驾一同起居,众人都当十四爷这是要大用了,转头又听说万岁爷让十四爷陪五阿哥读书了。 十四爷刚带兵回来,拿过虎符的人去陪阿哥读书……这是什么意思? 布尔根实在是想不透啊。要说是卸了十四爷的兵权吧,这算明升实降。可也不见十四爷生气发火啊。 这一边万岁又突然要带贵妃出去,还就带五百人。 布尔根说什么都不放苏培盛走,就差跟小太监们一样喊一声苏爷爷了。 苏培盛牙关咬得死紧。他平时也是这个作派,布尔根倒没起疑,见实在问不出来就只能算了,转头赶紧去点人马。一面想着五百肯定是不行的,万岁动一动,不带上四五千人都不可能。何况这里又不京城,他先把人准备好,见了万岁再陈情! 一面想,他看着苏培盛远走的背影。心道这条阉狗虽然人品不行,但对万岁的这份忠心着实是难得啊。怪不得万岁用他。 前头苏培盛也在心里骂,他知道个鬼!早上贵主儿让人递过来一道折子他就觉得不对,送上去就见万岁折子也不批了,坐一边喝了盏茶看完了就揣上去寻贵主儿了。两人在屋里说了没有半刻钟,万岁就说要出门了。 问他,还不如问贵妃。 他算是看明白了,万岁这里只有贵妃是个人,别的哪怕是皇后在万岁面前也只能当奴才。 这边,李薇发现四爷是说真的!马上就想去收拾行李,结果被他给拉到一边说:“这等小事他们都办不好,那还要他们干什么?你陪朕坐着就好。” 于是她就陪四爷商量了下一会儿车里一定要多放一些话梅,他问她只要话梅?瓜子花生还有泡椒凤爪要不要? 关于那泡椒凤瓜,他曾经说过‘鸡瓜子有什么可吃的?’,不过跟着他就挟着端上来的泡椒凤爪叹气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啊,连这些家禽身上的零碎都不舍得扔。 李薇吃泡椒凤爪的历史很长了,可她也从来没想过这个。这就是她跟四爷思想境界上的不同。 于是她就道说这凤爪也充满着老百姓的生活智慧,既然它又好吃又有意义,那吃一吃也无妨。 四爷道说的好。 商量好都要带什么零食后,他们又议定了都去哪几个山头玩。在山庄附近还真是有不少的山,比如上次她爬过的能求子的山,每一座山都有它的历史,都可一观。 她对这个不了解就不发表意见了,四爷问过她是想看景还是想爬山,在她肯定的说想看景后,就道:“那你就不必操心了,朕来想。” 上午十点左右时四爷过来找她,说定要出去玩,下午三点他们就出发了。 因为激动过头,他们的午饭都用得比较简单,吃的是四爷喜欢的拌面。承德多山,山有山珍,所以李薇吃的虽然也是拌面,但更像炸酱面,放了好多吃不出来的晒干的菇类,鲜得很,还很有嚼劲。 出了山庄后,四爷问她要不要骑马,她说要后就靠路边停车等她换好骑装出来,披斗篷穿长靴,自觉十分有英气。 二人都是打扮成普通人,但走了一段路后,李薇就觉得还是别自欺欺人了。他们的打扮再普通,可周围至少跟着一百多的护卫,虽然也都打扮成百姓的样子,但不管在哪里,一百多年轻英武的小伙子都骑着高头大马走在路上,那也是很显眼的啊。 虽然承德这里骑马的比京里多,但大多都是矮一点的蒙古马。 四爷和侍卫们骑的马都比周围的马高,听说是河曲贡马。 她听到周围有人说四爷是‘贵人’。 遇见贵人有高兴的,也有退避的。本来还想去附近找找有没有集市逛逛,结果打听着过去就看到摊贩都少了不少。 四爷也有些失望,问她:“还逛吗?” 李薇摇头,他道:“咱们还是直接去山上吧,爷挑的地方你一定喜欢。”出来要微服私访,不打算显露身份,他的自称也跟着换了。 再听到‘爷’的时候,她还有些新奇呢。 听起好像格外的亲密。 四爷让她下马换乘车,道一会儿要快些过去,晚上还要挑个营地好扎营,所以要赶路,她骑马是肯定跟不上的,还是坐在车里吧。 坐到车上颠啊颠的到了一处山脚下,看着离山还有好长一段路呢,四爷就让人在此地扎营。她也要下来不能再坐车,换轿子。 当双人抬的那种戏台上常见的青布轿子抬出来时,李薇的第一个反应是:四爷就是打算这么带她‘爬’山的? 他扶她上轿,让她坐好,道:“快些上去看景好,你跟不上。” 于是她坐在轿上,只能掀开轿帘欣赏外面的风景,四爷走在轿旁还有心指给她看,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花,这个可以入药呢。 然后他让人去采。 停下来时他已经让人采了好大一袋的金银花,说可以带回去给弘昤和弘昫煮水泡澡。 “就是这里了。”四爷扶她下轿,指着远处的一座雪山。 李薇啊了下张大嘴,她没想到还能看到雪山。又因此时刚好是黄昏时,太阳落下前金色的阳光罩在那雪峰上。 四爷笑道:“今天时间不够,只能在这里看看。明天早上朕带你去爬它。到时可以穿得多些才行。” 他这个早上,很可能是指早起到能去看日出的时间。 不过在这里看到雪山还是很震撼的,下山时因为不赶时间了,她就不肯再坐轿。虽然山里天黑得快,但四爷牵着她的手还是走得很快的,几乎好像不到五分钟他们就到山脚下了。 她这么说,四爷低头笑了好半天。 他左右看看,小声对她道:“下山足下了一刻钟还多,哪里只有那么点时间,爷又不能带着你飞下来?” 他望着她,特别甜蜜的道:“真是个傻子。” 李薇头一回发现被骂还能开心成这样,反正她坐到车里后,抱着四爷让人采摘的金银花,脸上一直挂着不自觉的笑。 四爷居然还真没打算回山庄,就在附近圈了个营地扎营住帐篷了。 不过事先布尔根已经用数千兵马把这里给团团围住,清理得干干净净,像过筛子一样把这附近的山林野路都过了好几遍,几处突然被人偷袭的地方都布下了马刺、绊马索等陷阱。 营地里的帐篷扎得还是比较朴素的,不像以前四爷用的皇家帐篷那样像个小宫殿。 而四爷还真的从出来后一本折子都没碰过,到了营地后只见了布尔根,之后就带她在营地里转圈。布尔根特意派人跟着,替他们引路。 李薇看着这一片连高点的草都临时给烧干净了,一眼望去连条岔路都没有,哪有需要人引路的地方? 回到帐篷后听她问起,四爷笑着给她科普了下他在这里,所以一些地方是有陷阱的。布尔根是怕他们跑太远不小心陷到自己人挖的陷阱里就不好了,那布尔根就要掉脑袋了。 她之前还想过会不会有人发现四爷在这里,就悄悄跑来跟他献殷勤,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没有通报根本不可能接近营地三里之内。 今天,真的成了只有他们二人的独处。 李薇没想到连她的这个愿望都一不小心就实现了。 作者有话要说:十点三更 第423章 相惜 山中无甲子,岁月不经年。看最新小说上-_-!乐-_-!文-_-!小-_-!说-_-!网百度搜索速度上更新等着你哦百度搜索就可以了哦!用来形容在山里时间过得快,让人都察觉不到,回到尘世后竟觉得大家都变陌生了。 李薇认为也可以形容在山里住的时候人不容易老,像她回山庄后,额尔赫就说额娘看着好像年轻了好几岁呢。 四爷带着她足足在山里钻了四天,问樵夫哪里的景致好,有好山水可一赏,还借过山中百姓家的灶台烧饭,尝过农家饭。 此时的石磨大概太简陋,而有些百姓自家没有石磨的,就用别的方法把麦子磨出来。糙米煮出来的豆饭加了很多其它的粮食,她这几天吃过煮的豆饭也吃过煮的,但不管哪一种都真的会拉嗓子般的难以下咽。 四爷吃到的时候就摆出一副批奏章的严肃脸,她知道他肯定是又有感触了。她也觉得这百姓十分可怜,出门前还特意让人兑了铜钱,此时就多给些,以解他们一时之困。 为什么给铜钱而不是直接给银子,这个还是他教她的。他道一般人都很少用银子,连街上一般的店铺都是使铜钱的多。银子拿出去一般人都找不开。 还容易暴露身份。 是啊,只有家里金银多得不得了的人才会从来没见过铜钱。比如她,穿来多年也就在李家用过铜钱,进宫后这么多年习惯早改过来了,她刚才还想送那家大姐一个镯子给她姑娘当嫁妆。四爷给拦了,说真给了就成给他们家招祸的了。 “一般人都没有你郭罗玛法的定力,能把宝贝一藏就是一辈子,连妻儿都不吐一句。你这镯子虽不起眼,但平常的工匠也是做不出来的。”他看到素素这次出门是特意装扮得普通些,玉和宝石一样都没用,戴的都金的和银的,镶的也只是普通的绛石、玛瑙和绿松石。 不过这些已经是难得的精品了,非蒙古贵族而不能得。 毕竟送到她身边的东西,越是样式简单花样少的,越要精心,真让她戴上一些俗物,他就先要不答应了。 而且四爷一向认为人多数都是输给自己的,少有能像素素的郭罗玛法,老觉尔察那样管得住自己,能忍上数十年不露财。在这数十年里哪怕他有一天忍不住,觉尔察家也不会是如今的光景了。 小儿抱重金过闹市,能有什么好结果? 项羽都曾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可见一旦有了好处总是忍不住对着旧时亲友炫耀一番的。 所以四爷不愿意素素的好心最后招来恶果,伤了她的福禄。 他让人多留了半串铜钱,这些已经足够了。 前几日在山里布尔根就抓了几个前来打劫的,虽然因为圣驾在此,承德附近的匪类早就被清扫一空,但财帛动人心。他带着素素在山中游乐时身边的随从并不会带上太多,大多数都是在远处护卫着。 结果他们与山樵问路时,大概被当成随着圣驾北巡的一般京城富户,那樵夫回去找了几个人就追过来想打劫,结果不及靠近就被布尔根的人抓住了。 绑起来一问,确定只是临时起意,并不是哪里寻来的刺客。四爷就只让砍了这几人的脑袋,就不株连其九族了。 就算四爷并不惧这些恶人,但也不想难得的游乐被这些人给坏了兴致,索性就少露些财,别再让人当成肥羊了。 李薇只觉得这几天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二人在帐篷里时,四爷就真的能不看折子,他又恢复了用膳过后跟她一道读书写字的习惯。她还有些担心时,他道:“加急的折子他们自然会递上来,平时也就是那些平常事。” 李薇跟他玩了一天已经很满足了,担心他是不是打算等回去了再加班加点把积攒下来的折子都看完。 她当时就想劝他回去,道能玩一天就很好了。她当时上折子时还真没抱什么希望,其实就是跟他开个小玩笑。 结果没想到美梦成真了。 四爷却道:“玩就玩个痛快,只玩一天怎么够?明日爷都想好要带你去哪儿了。”说罢拉她躺下,“睡吧,明天也要走不少路呢。” 浪漫的夜晚,可是天不亮就起床爬山去看日出,中午又在山溪旁野餐,四爷还射了只狍子来加餐,玩得开心的下场就是回来就累瘫。 别说想做点什么了,她回来就让玉烟给她按了半天。四爷那边好像也传按摩太监了。 所以今晚大家还是乖乖睡觉吧。 在这四天里,白天比夜晚更吸引人。 回到山庄后,李薇的兴奋劲还没过,把给额尔赫他们的礼物都拿出来了。弘昤听说让他用那一袋金银花泡澡,脸色变得很怪。 她就当没看见,而额尔赫顾不上收礼物,惊呼道:“我忘了给姑姑说要给福慧泡澡防虫子了!”言罢飞跑去写信,连礼物都忘了收。 其实这礼物也就是跟山里人家买的干货、皮货等物,还有百姓自己晒的药草,指头粗细的野山参买了十几根。 他们出的银子比集市上和药店里给的要厚三成。 弘昤看到还有野参,奇怪的问:“咱们家里有的比这个好上百倍,干嘛还买?” 其实是当时她问了句你们家有野物之类的东西,我们就想买回去送人,结果那些人家拿出来的多数都是皮子和野参,而她想买的是如山核桃、栗子、晒干的香菇一类的‘野物’。 不过人家拿出来了,还很期待的看着他们。 主要是都是四爷的百姓,而且这些人家的要价也实在是不贵,甚至比集市上的还要便宜点儿。她当时想着就当做善事了,就买下来了。 中午时四爷特意回来用膳,这四天对他来说也是不同的。至少之前没有这么想看到她,而且他一进来,素素的双眼就发亮,颊带红晕,这让他也觉得这一回来还是对的。不是他一个人想见素素,她也想见他。 除了野参外还有不少皮子,山里的百姓世代打猎,而在这里皮货是卖不上价的。四爷就跟他们聊了半日他们平时生活最花钱的是什么? 结果发现居然不是李薇想像中的粮食,他们说的是嫁娶。 嫁个姑娘要给嫁妆,嫁妆是什么木头的箱子几个,或者直接给好木头也行,因为这里筏木要请人,而一根好木头哪怕放上几年,只要保存好就会越来越值钱。 而老婆却不好娶,年轻的壮年男子娶不上老婆是常有的事,不管他的猎打得有多好都没用。所以很多年轻男人都愿意去为附近的蒙古贵族效力,赚钱才能娶老婆。 而四爷听了几家这样的抱怨后,好像还真的沉思起来了。 她发现只要跟着四爷,不管去哪里都能跟百姓民生联系到一起。不过这次不至于说他要开始给这里的男子们找老婆了吧? 等晚上两人回到营地里时,她本着为他分忧的心出了个主意,道这边好像有不少的闲置劳力?可以开放搞活,吸引劳动力去需要他们的地方。 四爷听她说完居然笑了,边笑边点头道:“说的是,素素这个主意好。朕想想啊,看哪里需要人手,然后把这边的人都运过去。” 李薇:“……”她怎么听他说的有点强权压迫的意思?她连忙说可以用高薪吸引人才,这些人在这里替蒙古贵族打工是为了娶老婆,那就告诉他们外面赚钱容易,干三个月能赚在这里一年的钱,而且外面女子多,娶老婆也更容易,这样吸引人才们主动过去不是更好?也省得朝廷再费力了。 结果四爷笑了两天,而且是一看到她就笑。不过他还是肯定了她的努力方向,道:“素素是想替爷分忧,爷都知道。” 不过看他笑成这样,她就知道她又出了一个馊主意。 等回来后就拿这个问弘昤。比起对清朝的理解,虽然她也是自落地起就在这里生活,但因为三观已经定型,难免总以发达先进的眼光去看待清朝人。而且她发现,她现在对这个世界的印象还是跟她在李家时差不多。 这几十年来,她就像是被四爷放在玻璃罐里小心照顾着一样。对这里还是一无所知。 但与她相反的是,孩子们因为从一张白纸渐渐长大,进了尚书房后更是进步一日千里。他们这种原生态的思想比她更接近这个世界的本质。 所以弘昤听了以后就道:“没有必要,其他地方也都有人啊,用不着从这里再拉人出去。” 李薇这才想起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更多的手工业者,然后才会引申到劳动力的问题。 四爷回来就看她没什么精神,道:“这是累了?快去躺下歇着。”她要给他更衣,他都不让,非让她去坐着。用过晚膳后他问起来,她这么一说,跟着就是长长的叹了口气。 也就他能忍受她这么数十年如一日的犯蠢。 以前年轻时还不觉得,现在儿子都生孙子了,再说这种没常识的话就可笑了。她自以为的聪明才智,其实就是不合时宜的卖蠢。 她以后一定要管住嘴,再也不说了。 四爷听她在那里自我反省,听得十分认真,听完道:“素素,你错了。你说的绝不是毫无价值的东西,而是因为你看得远,你的话,都给了朕很大的启发。” 他的神情不像作假。 于是李薇直接被这么巨大的赞扬给夸傻了。 四爷搂着她叹道:“朕年轻时就听人说过不可小看女子,你平时偶尔一句话都会给朕以醍醐灌顶之感。” 李薇捧住脸,只觉得发烫,再夸下去都要熟了。 她真的这么伟大吗? 四爷又继续说了几句如‘朕就爱听你说’,‘不管什么都可以对朕说’,‘朕觉得素素说的都很有道理’。 说完再看她,果然比他下午回来时要好多了。这会儿脸都笑开了,眉眼间也有了神采。 真是好哄。 四爷心底暗暗发笑,搂着她又道:“以后素素想到了一定要告诉朕,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朕与素素一体同心,在朕面前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非要她答应日后一定什么都告诉他后,他才放过她,问她要不要用夜宵? “刚才朕见你没用多少,让他们现在送个米酒汤团上来?”他问。 甜丝丝的米酒,配上香软滑糯的团子,李薇不禁馋虫上来,道:“再打个荷包蛋吧。爷要不要?” 四爷也要,还道一会儿可能要再看几本折子,所以用过夜宵让她先去休息,不用等他。 她笑眯眯的点头,反正再晚十点他也该批完了,等到十点算什么? 四爷心道就算嘱咐她不必等也没用,还是快点批完回来吧。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晚安,明天见 第423章 相惜 山中无甲子,岁月不经年。看最新小说上-_-!乐-_-!文-_-!小-_-!说-_-!网(◎ww◎w.l◎w◎x◎s◎.o◎r◎g◎)百度搜索网址记得去掉◎哦亲用来形容在山里时间过得快,让人都察觉不到,回到尘世后竟觉得大家都变陌生了。 李薇认为也可以形容在山里住的时候人不容易老,像她回山庄后,额尔赫就说额娘看着好像年轻了好几岁呢。 四爷带着她足足在山里钻了四天,问樵夫哪里的景致好,有好山水可一赏,还借过山中百姓家的灶台烧饭,尝过农家饭。 此时的石磨大概太简陋,而有些百姓自家没有石磨的,就用别的方法把麦子磨出来。糙米煮出来的豆饭加了很多其它的粮食,她这几天吃过煮的豆饭也吃过煮的,但不管哪一种都真的会拉嗓子般的难以下咽。 四爷吃到的时候就摆出一副批奏章的严肃脸,她知道他肯定是又有感触了。她也觉得这百姓十分可怜,出门前还特意让人兑了铜钱,此时就多给些,以解他们一时之困。 为什么给铜钱而不是直接给银子,这个还是他教她的。他道一般人都很少用银子,连街上一般的店铺都是使铜钱的多。银子拿出去一般人都找不开。 还容易暴露身份。 是啊,只有家里金银多得不得了的人才会从来没见过铜钱。比如她,穿来多年也就在李家用过铜钱,进宫后这么多年习惯早改过来了,她刚才还想送那家大姐一个镯子给她姑娘当嫁妆。四爷给拦了,说真给了就成给他们家招祸的了。 “一般人都没有你郭罗玛法的定力,能把宝贝一藏就是一辈子,连妻儿都不吐一句。你这镯子虽不起眼,但平常的工匠也是做不出来的。”他看到素素这次出门是特意装扮得普通些,玉和宝石一样都没用,戴的都金的和银的,镶的也只是普通的绛石、玛瑙和绿松石。 不过这些已经是难得的精品了,非蒙古贵族而不能得。 毕竟送到她身边的东西,越是样式简单花样少的,越要精心,真让她戴上一些俗物,他就先要不答应了。 而且四爷一向认为人多数都是输给自己的,少有能像素素的郭罗玛法,老觉尔察那样管得住自己,能忍上数十年不露财。在这数十年里哪怕他有一天忍不住,觉尔察家也不会是如今的光景了。 小儿抱重金过闹市,能有什么好结果? 项羽都曾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可见一旦有了好处总是忍不住对着旧时亲友炫耀一番的。 所以四爷不愿意素素的好心最后招来恶果,伤了她的福禄。 他让人多留了半串铜钱,这些已经足够了。 前几日在山里布尔根就抓了几个前来打劫的,虽然因为圣驾在此,承德附近的匪类早就被清扫一空,但财帛动人心。他带着素素在山中游乐时身边的随从并不会带上太多,大多数都是在远处护卫着。 结果他们与山樵问路时,大概被当成随着圣驾北巡的一般京城富户,那樵夫回去找了几个人就追过来想打劫,结果不及靠近就被布尔根的人抓住了。 绑起来一问,确定只是临时起意,并不是哪里寻来的刺客。四爷就只让砍了这几人的脑袋,就不株连其九族了。 就算四爷并不惧这些恶人,但也不想难得的游乐被这些人给坏了兴致,索性就少露些财,别再让人当成肥羊了。 李薇只觉得这几天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二人在帐篷里时,四爷就真的能不看折子,他又恢复了用膳过后跟她一道读书写字的习惯。她还有些担心时,他道:“加急的折子他们自然会递上来,平时也就是那些平常事。” 李薇跟他玩了一天已经很满足了,担心他是不是打算等回去了再加班加点把积攒下来的折子都看完。 她当时就想劝他回去,道能玩一天就很好了。她当时上折子时还真没抱什么希望,其实就是跟他开个小玩笑。 结果没想到美梦成真了。 四爷却道:“玩就玩个痛快,只玩一天怎么够?明日爷都想好要带你去哪儿了。”说罢拉她躺下,“睡吧,明天也要走不少路呢。” 浪漫的夜晚,可是天不亮就起床爬山去看日出,中午又在山溪旁野餐,四爷还射了只狍子来加餐,玩得开心的下场就是回来就累瘫。 别说想做点什么了,她回来就让玉烟给她按了半天。四爷那边好像也传按摩太监了。 所以今晚大家还是乖乖睡觉吧。 在这四天里,白天比夜晚更吸引人。 回到山庄后,李薇的兴奋劲还没过,把给额尔赫他们的礼物都拿出来了。弘昤听说让他用那一袋金银花泡澡,脸色变得很怪。 她就当没看见,而额尔赫顾不上收礼物,惊呼道:“我忘了给姑姑说要给福慧泡澡防虫子了!”言罢飞跑去写信,连礼物都忘了收。 其实这礼物也就是跟山里人家买的干货、皮货等物,还有百姓自己晒的药草,指头粗细的野山参买了十几根。 他们出的银子比集市上和药店里给的要厚三成。 弘昤看到还有野参,奇怪的问:“咱们家里有的比这个好上百倍,干嘛还买?” 其实是当时她问了句你们家有野物之类的东西,我们就想买回去送人,结果那些人家拿出来的多数都是皮子和野参,而她想买的是如山核桃、栗子、晒干的香菇一类的‘野物’。 不过人家拿出来了,还很期待的看着他们。 主要是都是四爷的百姓,而且这些人家的要价也实在是不贵,甚至比集市上的还要便宜点儿。她当时想着就当做善事了,就买下来了。 中午时四爷特意回来用膳,这四天对他来说也是不同的。至少之前没有这么想看到她,而且他一进来,素素的双眼就发亮,颊带红晕,这让他也觉得这一回来还是对的。不是他一个人想见素素,她也想见他。 除了野参外还有不少皮子,山里的百姓世代打猎,而在这里皮货是卖不上价的。四爷就跟他们聊了半日他们平时生活最花钱的是什么? 结果发现居然不是李薇想像中的粮食,他们说的是嫁娶。 嫁个姑娘要给嫁妆,嫁妆是什么木头的箱子几个,或者直接给好木头也行,因为这里筏木要请人,而一根好木头哪怕放上几年,只要保存好就会越来越值钱。 而老婆却不好娶,年轻的壮年男子娶不上老婆是常有的事,不管他的猎打得有多好都没用。所以很多年轻男人都愿意去为附近的蒙古贵族效力,赚钱才能娶老婆。 而四爷听了几家这样的抱怨后,好像还真的沉思起来了。 她发现只要跟着四爷,不管去哪里都能跟百姓民生联系到一起。不过这次不至于说他要开始给这里的男子们找老婆了吧? 等晚上两人回到营地里时,她本着为他分忧的心出了个主意,道这边好像有不少的闲置劳力?可以开放搞活,吸引劳动力去需要他们的地方。 四爷听她说完居然笑了,边笑边点头道:“说的是,素素这个主意好。朕想想啊,看哪里需要人手,然后把这边的人都运过去。” 李薇:“……”她怎么听他说的有点强权压迫的意思?她连忙说可以用高薪吸引人才,这些人在这里替蒙古贵族打工是为了娶老婆,那就告诉他们外面赚钱容易,干三个月能赚在这里一年的钱,而且外面女子多,娶老婆也更容易,这样吸引人才们主动过去不是更好?也省得朝廷再费力了。 结果四爷笑了两天,而且是一看到她就笑。不过他还是肯定了她的努力方向,道:“素素是想替爷分忧,爷都知道。” 不过看他笑成这样,她就知道她又出了一个馊主意。 等回来后就拿这个问弘昤。比起对清朝的理解,虽然她也是自落地起就在这里生活,但因为三观已经定型,难免总以发达先进的眼光去看待清朝人。而且她发现,她现在对这个世界的印象还是跟她在李家时差不多。 这几十年来,她就像是被四爷放在玻璃罐里小心照顾着一样。对这里还是一无所知。 但与她相反的是,孩子们因为从一张白纸渐渐长大,进了尚书房后更是进步一日千里。他们这种原生态的思想比她更接近这个世界的本质。 所以弘昤听了以后就道:“没有必要,其他地方也都有人啊,用不着从这里再拉人出去。” 李薇这才想起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更多的手工业者,然后才会引申到劳动力的问题。 四爷回来就看她没什么精神,道:“这是累了?快去躺下歇着。”她要给他更衣,他都不让,非让她去坐着。用过晚膳后他问起来,她这么一说,跟着就是长长的叹了口气。 也就他能忍受她这么数十年如一日的犯蠢。 以前年轻时还不觉得,现在儿子都生孙子了,再说这种没常识的话就可笑了。她自以为的聪明才智,其实就是不合时宜的卖蠢。 她以后一定要管住嘴,再也不说了。 四爷听她在那里自我反省,听得十分认真,听完道:“素素,你错了。你说的绝不是毫无价值的东西,而是因为你看得远,你的话,都给了朕很大的启发。” 他的神情不像作假。 于是李薇直接被这么巨大的赞扬给夸傻了。 四爷搂着她叹道:“朕年轻时就听人说过不可小看女子,你平时偶尔一句话都会给朕以醍醐灌顶之感。” 李薇捧住脸,只觉得发烫,再夸下去都要熟了。 她真的这么伟大吗? 四爷又继续说了几句如‘朕就爱听你说’,‘不管什么都可以对朕说’,‘朕觉得素素说的都很有道理’。 说完再看她,果然比他下午回来时要好多了。这会儿脸都笑开了,眉眼间也有了神采。 真是好哄。 四爷心底暗暗发笑,搂着她又道:“以后素素想到了一定要告诉朕,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朕与素素一体同心,在朕面前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非要她答应日后一定什么都告诉他后,他才放过她,问她要不要用夜宵? “刚才朕见你没用多少,让他们现在送个米酒汤团上来?”他问。 甜丝丝的米酒,配上香软滑糯的团子,李薇不禁馋虫上来,道:“再打个荷包蛋吧。爷要不要?” 四爷也要,还道一会儿可能要再看几本折子,所以用过夜宵让她先去休息,不用等他。 她笑眯眯的点头,反正再晚十点他也该批完了,等到十点算什么? 四爷心道就算嘱咐她不必等也没用,还是快点批完回来吧。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晚安,明天见 第424章 抚蒙的公主们 李薇醉醺醺的坐在榻上,四爷挺没办法的喂她喝解酒茶,道:“怎么喝了这么多?” 今天抚蒙的几个公主都到了,四爷这次北巡前就决定要把公主和驸马们都宣来见见。亲或者搜索都可以的哦亲或者搜索都可以的哦他一面想夸耀武力,一面也想展示下大清跟蒙古的深情厚义。所以不止是他收的养女,还有康熙朝是嫁出去的公主,哪怕公主已逝,他也把驸马给宣召过来了。 之前就是他在前头开宴会,素素在后面招待公主们。在席上他记得她的嘱咐不敢多饮酒,没想到回来后才看到她却喝醉了。 她靠在榻上醉得笑嘻嘻的,他进来时也不见她起身行礼,只是仰脸冲着他笑,待他再走近些,就当着一众宫人的面去拉他的袖子。 四爷这才知道她这是醉狠了,想想以前也不曾见过她饮酒过量,没想到第一次喝醉居然是在这里。 可能远离京城与皇宫就是会让人有这么大的改变。 如果还在宫里,她绝不会敢拿奏折开玩笑。他也不会因为那心头的一点冲动就放下公事不顾,在山里足足钻了四天。 他喂了她一盏解酒茶后就去换衣服,出来见她还是原样靠坐在迎枕上,以为她这是睡着了,放轻脚步走过去才看到她的一双眼睛还亮晶晶的,有神极了。 四爷见侍候她的宫女没有一个人敢‘劝诫’的,只好他来拉着她去里屋更衣。 其实他有时也很奇怪素素身边的人怎么会这么‘畏惧’她? 他明明觉得她是个特别容易被哄骗的人。 以前他还担心过她身边的宫女和太监自作主张来摆布她,所以他在府里时几乎就连东小院的事都一并管起来了,苏培盛也被他暗示过多看着些东小院的人。 不过后来他发现素素能镇住她身边的人后就不许苏培盛手伸得太长了,免得苏培盛养成习惯后对东小院的人指手划脚,反倒不美。 素素听话的很,他牵着她到屏风后,她就乖乖跟着他走,让她站着不要动,她就真的一动不动,还会配合的抬胳膊伸手转身。 说她是真醉了吧,可看眼神不像。 四爷也升起了兴致,说来素素替他更衣一辈子了,他除了在床上解过她的衣服外,不曾在别处解过她的衣服。而解下来却又不做别的,只是为了给她换上另一身。 屏风后还摆着一张小些的贵妃榻,临窗的墙角下摆着一排柜子。他才刚把她的外衣脱下,看看宫女放在这里的托盘中还有里衣,不由得好奇的问她:“你平时换衣服换不换里衣?” 李薇扑哧一下笑出来了,再也憋不住了,她坐在榻上笑问四爷:“爷平时换的时候难不成不换里衣?只换外衣?”别逗了,外衣固然会沾上灰尘等物,里衣就会沾上汗渍,更衣当然是更全套的。 四爷一听也知道自己问了傻话,不过此时他的耳朵都觉得有些烫了。 李薇就看他好像是严肃了点,弯下腰来给她解里衣。 里衣一脱,里面就只剩下一个粉红的肚兜了,上面爬着纤细的嫩绿枝蔓,枝头开着白色的素馨花。 肚兜要换不换都可以,不过托盘上准备的确实是‘全套’,所以四爷举着一件柳黄色的肚兜准备连这个都替她脱的时候,她抢过来要求还是自己来。 四爷此时却不像刚才那么‘害羞’了,他让她背过身,解开肚兜的丝绳,再从后面替她把换上去的那件肚兜系好。 等她再转过身来时,脸红的人就变成她了。 天知道当肚兜一松从身上滑下去时,她虽然赶紧抓住了,可他就站在她身后的感觉实在太强烈了。她不由自主的护住胸口,总觉得他站得那么高肯定能看见。 上衣换过,耻度高的是下面的纱裤。她里面可是穿着三角裤的。 这次她死活都要把他给推到屏风外去。 “朕给你换,朕还没给你换过衣服呢。”都换到这里了,怎么能不换完?四爷不肯走。 等纱裤脱下,李薇深深的后悔三角裤不应该做成系带的。 他的手放了上去。 …… 过了一阵子后,守在外面的玉烟听到了里屋万岁吩咐道:“送热水进来。” 酒后纵情,再洗过后一上床她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时,玉烟就过来说公主们来向她请安了。 四爷早在之前就跟她特意说过,这些公主里还真有几个人物。特别是康熙二十九年就出嫁的纯禧公主,她算是康熙朝出嫁的唯二两个活得很好的公主之一。而且她还是康熙的养女。 四爷在一登基的时候就晋封她为固伦公主。除此之外还有康熙的三公主和四公主,四公主原封为和硕恪靖公主,同样也是在雍正元年晋封为固伦。 而三公主,也就是三爷的姐姐,同出荣太妃的和硕荣宪公主,不知是不是有什么缘故,今年四爷来之前才晋封她为固伦公主。 再有就是四爷收的两个养女,端仪和端静。 五位公主一齐向她行礼,其中更有几位年纪比她大的长辈,但此时却是她端坐受礼,她们在下面伏首。 虽然前几天时已经见过了,但说起来她们其实还是陌生人。 李薇接见她们之前,四爷跟她提过说公主们可能会提一些要求,但不必在意,在她身边陪着她一起见公主们的太监们会记下一切,她只需要听着就是了。 因为公主们所提的要求并不是她们的本意,更多的就像是事先背下来的演讲稿一样。她们所说的话都是那些部族不方便在更正式的场合里提的条件。 李薇听了这几天,总结下就是所有的部落都在对着四爷哭穷。 他们的粮草不够了,所以马啊羊啊都要饿死了。他们的女儿没有办法带着丰厚的嫁妆出嫁而夜夜哭泣,他们的儿子空有一身武艺却打不到上好的猎物。 这里的女儿和儿子都是虚指,泛指部族里的族人。 说来说去就一件事,就是希望朝廷的赏赐可以多一点,每年拨过来的金银粮草可以多一点,每年需要他们上贡的再少一点,希望天可汗可以允许他们去更大的地方放牧,他们的儿子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打猎。 如果他们跟别的部族因为草场等问题发生冲突时,希望天可汗能站在他们这些忠诚的人的身后,他们像爱着父亲一样爱着四爷,祈求着四爷的慈爱给多给他们一点。 说这些事的时候,公主们的口吻几乎不会有任何起伏,简直就是干巴巴的没一点感情。不过说完后谈起山庄里的景致,每一次的宴会,李薇赏下的首饰和布匹,她们的声音就充满感情了。 第425章 一报还一报 论起给诸位公主的赏赐,以纯禧公主的最为丰厚。看最新小说上-_-!乐-_-!文-_-!小-_-!说-_-!网(◎ww◎w.l◎w◎x◎s◎.o◎r◎g◎)百度搜索网址记得去掉◎哦亲亲或者搜索都可以的哦李薇在私底下则把五爷和七爷给端静、端仪二人的拿给她们。 可能离得远了反而会更大胆的表达感情。这次北巡前,五爷和七爷都分别拐着弯的找上她,请她带东西给端静和端仪。这些四爷都知道,还刻意避开给他们找她的机会。连递消息的都是张德胜,说不是四爷的手笔她还真不信。 端静和端仪虽然嫁人还没有多久,但却都像一夕之间长大了一样。她们看着都有了三十岁女人般的成熟和稳重。 李薇也不自觉的不再把她们当小孩子看,而是像个大人那样跟她们对话。 “这是你九叔特意让我送来给你们的,他道过两年等端恪过来了,想请你们多照顾她一点。”李薇道。 九爷是一熟起来就一点都不认生的人,事实上他还送了礼给她,请她在宫里多照顾端恪。听说长春宫那边也被拜托过了,东六宫里也是可劲的送礼。叫她事后一打听,宫里真是该打点的都打点了。 李薇也搞不清九爷是不是真的富可敌国,还是只是手松而已。以现在的生产水平来说,一口气修成个世界首富,一是挖国家墙角,二是做些垄断行业。比如当年的曹家在先帝的暗示和默许下掌握着江南漕运、东北挖参、采珠这三样,才算能把欠国库的银子给勉强补齐。 但曹家那是有先帝撑腰。九爷哪儿来的撑腰的人?他要来钱,必须要有门路,这门路上头就是皇上的青眼。可是不管是先帝还是当今的四爷,好像都没有替他撑过腰,让他去占一门或几门垄断行业抓银子啊。 四爷只是说:“老九就是个借钱买衣服的人,不管自己兜里有几个,花得永远比存下的多。”不过他也说现在九爷是懂事了。 听到家乡的消息时,端静和端仪二人并没有什么反应。倒是纯禧公主问了问恭亲王府的事,她就是常宁的女儿,不过幼年时就已入宫,按说对恭亲王府没多少印象和感情的。 四爷给她看过纯禧公主往前送进京城的家信,公主对先帝十分孺慕,信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对先帝关心得很,连带着对后宫的几位佟佳氏都不错。但是对恭亲王府却是在康熙四十年后才在信中稍加问候。 “那时起恭王叔的身体就大不如前了。”四爷叹道。 两年后,恭亲王常宁逝。纯禧公主曾想回京奔丧,不过只是跟身边嬷嬷提了两句,之后就再无下文了。 这里头有多少复杂纠结不得而知,此时坐在李薇面前的纯禧公主却是十分平静又坦然直接的问起了恭亲王府。 恭王常宁虽然好像并不得康熙爷的喜欢,但他的儿子生得非常得多。为了防止纯禧问起时答不上来,李薇在四爷的一对一教学中背得生不如死。因为常宁在世的有十三个儿子,子再生孙,孙再有重孙,嫁娶无数,结亲无数。 纯禧问起时她便要如道家常般娓娓道来,就像她跟常宁一家亲密得不得了,平常这些事就在嘴边一样。她做这些,都是因为四爷道公主抚蒙远嫁受苦良多,纯禧当年或许与恭王并不亲近,但现在老父既死,她可能也有些悔意,哪怕这些兄弟们很多见都没见过,她也想多知道一点他们的消息,关心他们的近况。 四爷说得很动情,她听了也很动情,不免脑补出一个中二时的小女孩以为父母不要自己,远嫁后才发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后悔也没机会弥补的故事。 套到自己身上,更加觉得受不了。再看纯禧公主就同情得很了,相处起来反倒少了几分拘束感。 公主们会一直在这里住到圣驾回京时。 李薇知道四爷这么表达出去公主的荣宠,真的会有作用吗?实在是大清死在蒙古的公主太多了。总不至于在宫里就养得好好的,一嫁人就成脆皮了。 实在是由不得人不去阴谋论。 四爷在前头也是时常叫驸马们坐陪,宴饮时更是不会忘了他们。此时他刚刚结束一场酒宴回来,身上还带着席上的酒气,更衣后坐下休息时听她这么问,想了下才回答她: “朕也不知道。” 李薇有点讶异,她没想到他会在她面前直陈说不知道。 四爷端着茶时不时的抿一口压压酒气,整理了下脑中的思绪,从头给她说。 说起大清对蒙古下降公主这个做法,在一开始确实是还起了一点作用的。但要知道大清下降的公主肯定做的是正室,生下来的儿子那就肯定是朝廷册封世子的唯一人选。长久以往下去,蒙古各族首领身上都流着大清公主的血。 长此以往,这些出于大清公主的部族首领还算是纯粹的蒙古人吗?他们是会更亲近大清,还是把本部族的利益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蒙古人当然不会干站着让人欺负,渐渐的大清公主再嫁蒙古,生孩子的越来越少,再后来连活下来的都很少了。 大清肯定不能因为公主之死存疑就跟某一蒙古族打起来,哪怕他们只挑其中一个来杀鸡儆猴,剩下的蒙古族也有可能因为唇亡齿寒而跟大清对上。所以只能这么含糊着过去。 不过大清也不是只有嫁公主一个手段来控制影响蒙古,就像大清当年还在草原上时,各个王帐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大汗自己的兄弟、儿子也时常打成一锅粥。 四爷淡淡道:“他们既然不要大清的公主,那也不必留着他们的台吉之位。” 早年十三爷的两个妹妹抚蒙不久后就去世,到现在来拜见四爷的蒙古王公中,就已经看不到那两位驸马的身影了。蒙古王帐里的权利交接是十分迅速的。 敦恪公主,李薇还帮她准备过嫁妆。四爷前年就已经给敦恪公主的驸马安了个罪名,剥夺了他的和硕额驸之爵,虽然还是台吉,但穷台吉与富台吉,有多少奴隶,占有多大的草场,这可就难说了。 温恪公主的驸马,四爷也已经打算找机会把他给抹了。 但他们是宁愿公主们都好好的活着,也不愿意事后再去报仇。所以四爷才会这么努力的给公主们加恩。 “只是朕也不知这样有没有用。这世上如蒋陈锡一般目无君父的人有多少?”四爷摇头,“朕看不穿人心,又不能坐视公主陨命,只能想别的办法了。” 削弱蒙古王公的实力,把他们的部族拆得更多更小,消耗他们的奴隶和战士。 只有他们弱小的必须要仰大清而活,抚蒙的公主们才能安心出嫁。 屋里只点着几盏昏黄的灯,李薇坐在灯下,两人手里都排着一盏茶,四爷的声音很轻,神情既不激动,也不愤怒,说得好像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 可是她却听得一面背脊发寒,一面激动得像吸了兴奋剂。 因为她知道他说的都是真的,他是真的会这么做。一个封建帝王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他能轻易的决定一个国家的方向,他能决定国家的剑挥向何处,与谁为敌就是倾举国之力。 她想到了两年前十四爷出征,今年北巡他又特意带十四爷过来。难不成四爷想打仗? 她趴在他耳边小声问,他笑了,也在她耳边小声答道:“朕不打,朕只是想让别人去打。” 这话是什么意思? 八月,哪怕是在避暑山庄里头也热得人汗流浃背。 十四摇着扇子,喝着井水镇过的果酒。弘昤坐在他对面,二人正在玩联句。十四好歹比弘昤多读了几十年的书,他要是想临时去方便下,出去转转,就联个弘昤一时对不上来的,然后他再先告诉弘昤这句语出何典,让弘昤去翻,他趁机出去。 这次也是,苏培盛进来道:“十四爷,万岁请您过去一趟。” 弘昤待要起身请先生自去,他自会读书绝不会偷懒,十四就扔下一句:“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弘昤没读过这首诗,自然就接不下去。 苏培盛早就听人说过十四爷这种教书法,万岁听过都笑称十四爷爱开玩笑,却没说过有什么不好。所以十四爷这样也没人管了。他难得碰上一次,也不替五阿哥解围,只管站着听,想着一会儿见着万岁了好回报。 十四将果酒喝得只剩个底子,冰凉凉的喝着舒心畅意,不喝完倒了就可惜了。 “这是汪藻的《
相关推荐:
妄想人妻
玩笑(H)
我以神明为食
深海gl (ABO)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痛之花(H)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我有亿万天赋
成瘾[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