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给他扇着。 五爷嗯了声,闭目养神。 瓜尔佳氏轻声夸了句:“爷与九爷真是兄弟情深,最难得的是爷心胸宽广,换成别人只怕早要气死了。” 五爷闭着眼睛笑了下。他很清楚这京里不少人都以为在老九封了贝子之后,他们兄弟俩就要反目了。就连坐在金銮殿上那位只怕也是这么想的,才封了老九,把他晾在这里。 就如同十五、十六两兄弟一样,懂事的十五落空了,倒把有些冲动的十六封成了安郡王。宗室封爵有时就这么回事,聪明能干的反倒一路坎坷,酒囊饭袋的却能得封高位。 不过他要是当着老九的面说他是酒囊饭袋,这小子非跟他急不可。 像老九或十六这样的,平素不谨,脑子又不够机灵,小辫子满头都是,皇上平时放过了是皇上大度,想斥责了什么时候都方便。 所以他很清楚,就算他真的跟老三似的去抱皇上大腿,皇上也不会痛快的封他。与其这样,倒不如把这个机会给老九。 皇上一开始看中的就是老九,这才老九一往上贴,皇上很快就赏了他贝子下来。 而且同母的兄弟之中,皇上不可能两个都封,最有可能的就是封一个,压一个。这样再好的两兄弟都有可能会离心。皇上的龙座才能坐得安稳。 而他本意就不想做出番大事业来。上头是自己阿玛时尚且如此,换成兄弟了当然就更不会出头了。 只要他安安分分的,到哪儿都有他的一碗饭,不管他进或退都是个太平日子。既然这样何不保全老九呢?他那个脾气,有个爵位护着才安稳。 他自己盘算着,谁都没说,连老九那里都没打招呼。事情果然如他所料,意外的倒是老九似乎以为对不起他这个哥哥,现在比以前待他还要更亲热。 五爷想着想着就发起了笑。 瓜尔佳氏见他笑了便也笑起来,问:“爷有什么好事,也说给我乐乐?” 五爷拿过她手里的扇子瞧,道:“这就是圆明园贵妃赏的?” 瓜尔佳氏道:“可不?就是上次去请安时得的。” 五爷拿着扇了扇,道:“贵妃那里可好?” 瓜尔佳氏迟疑道:“我没见着贵妃的面儿,听说是这一胎一直怀得不安稳。那孩子看着倒是不算大,不过贵妃的年纪也不小了,可能生的有些艰难吧。” 说着她倒好奇那个宫里的年庶妃,听说年庶妃厉害着呢。贵妃当时怀着孩子都被她给冲撞了,结果年庶妃被皇上翻了牌子,还接到了养心殿去,贵妃在永寿宫连夜叫的太医。后来皇上要南巡,贵妃求着皇上避到了圆明园里。 现在宫里连皇后都被这年庶妃挤兑得没处站了,今年的选秀倒是她管了大半的事。 她把这个给五爷说,五爷也被她勾起了兴致,坐起来道:“外头真的这么说?” 瓜尔佳氏担忧道:“这都是我听来的,只是我想着不至于吧……那年氏长得什么样啊,能把长春宫和永寿宫都给压下去?” 她是信了五分的,没别的,还是这男人翻脸无情起来还真是没话说的。就拿佟家隆科多那事,他那个宠妾都快宠翻天了。早年大家还都当贵妃是祸水,跟年氏一比,贵妃与皇上相伴二十多年,育有五子一女,这份功劳哪里是年氏之流能比的? 五爷见瓜尔佳氏有物伤其类之感,安慰她道:“皇上的性子我还是知道一些的,最是个念旧情的人。那年家女儿就算有宠,皇上也不会让她去下贵妃的面子。” 话音未落,外面突然来人禀报说有快马入京,身背黄旗,直入圆明园了。 至晚间方有消息传出,说是皇上得知贵妃产子后遣人回来探望。 再隔两日,圣驾已经回转的事才众所皆知。 长春宫,元英才从宁寿宫回来,身心俱疲。在宁寿宫里,太后只问了三件事。一是选秀的事都大致清楚了吧?等皇上回来就该最后阅看了。 二是贵妃在圆明园产子,宫里也不能疏忽了。 三是宫里也该打扫房舍,准备迎驾。 迎什么呢? 皇上回来后还不知道回不回宫呢。说不定就直接去圆明园了。可是就算他回宫了,说不定就把年氏给宣到养心殿了。 元英闭上眼,只觉得心口的火都快要冲出来了。 贵妃好歹伴驾多年,更是跟皇上生了那么多的孩子。只看在孩子的份上,皇上宠爱她也说得过去。 可这年氏算什么呢? 元英想不透! 对皇上来说是不是除了她,哪个女人都比她好? 如果说给当年在阿哥所时就给贵妃种种优待,开府后更是把她给忘到了脑后,让贵妃接连生下四子一女。等有了圆明园,就带着贵妃住到园子里去,好像那里是他们的桃花源。 这些事如今想起来就叫元英恨入骨髓。 但现在的年氏什么都没有,只是去伴了一夜的驾,还没有承幸,中途还被贵妃把万岁叫去了,可万岁却好似真的看中年氏了。 竟然让她一个什么品级都没有的庶妃来替她做事! 她确实头疼、失眠,但服过太医的药之后已经好转了。皇上却问也不问她,就让年氏来替她发放宫中份例,虽然只是个核计名单,查看疏漏的差事,平时她也是交给苏答应去做的。可是她交出去的,跟万岁亲口谕旨让年氏去做是两回事!! 朝野之上却都在称赞万岁体恤她,爱重她。 哈!爱重就是拿着她的脉案替他的新宠铺路吗?! 元英独自在屋里,庄嬷嬷在角屋里问宫女:“你说宁嫔给年氏送东西的事有几分准?” 宫女忙道:“十成。宁嫔娘娘本来就住在咸福宫,平常往来也没人注意,就是个前后殿而已。这次是我亲眼瞧见的。我替我们娘娘去给宁嫔娘娘送东西时才看到的。” 庄嬷嬷几乎要叹气了,一时也腾不出空来赏这宫女,只好道:“我知道了,你先回恪嫔那里去吧。” 宫女问道:“那我要不要跟恪嫔娘娘说啊……” 庄嬷嬷没空理她:“想说你就说。”说罢将那宫女给撵走了。 她还要再去查问下,看这宁嫔是不是真的要去抱年氏的大腿了。当初可是她自请去咸福宫,说是要把西配殿让给皇上新封的苏答应,她去咸福宫也好教那些庶妃们规矩。言犹在耳,她这就转头去奉承年氏了! 武氏还要不要脸了?! 圆明园里,李薇头绑红巾,抱着孩子做鬼脸。觉尔察氏在一边看不下去,忍不住把弘昫抱过来:“好了,看看你还像不像个当额娘的,还是小孩子吗?” 弘昫是个特别乖巧的宝宝,体现在生他生得特别容易上。子时阵疼,早上四点就落地了,简直就是火箭般的速度。 李薇就图这个也爱他。说实在的,生完他后柳嬷嬷给她按摩肚子都疼得更久。按了半个月,疼了半个月,每天半个钟头。绝对的酷刑。 弘昫只能每天抱来给她喂一次,剩下的时间都由奶娘喂。这孩子也不认谁是妈,有奶就吃,跟他几个哥哥一样好喂。 觉尔察氏也说这孩子好喂,不过她的比较对象很让李薇吐血:“像你大弟的那几个孙子、孙女一样。” ‘孙辈’对李薇来说是大杀器。宫里弘晖那边算是给她生了个孙女。虽然是庶母,但辈份上是这么论的。而李艺的孙子,当然也是她的侄孙。虽然接到喜信时也让人送了礼物过去,但听觉尔察氏亲口说,这个杀伤力是不一般的。 不能再掩耳盗铃装不知道了啊。 觉尔察氏还说,弘昐不是去年也成亲了吗?等生下来就是她的亲孙子啦。 李薇:…… 人家真的很想哭啊有没有…… 对于她的哭诉,觉尔察氏的解释时:好久没看到孙子了,她想得慌,人见不着,只好这么过过嘴瘾了。 不过听到圣驾回銮的消息后,李薇倒是第一个想起来,当成好消息给觉尔察氏说:“万岁说要带着阿玛一道回来,到时您就能见着您的孙子了!” 被觉尔察氏狠狠白了一眼,再给她盖上一个戳:白眼狼! 李薇冤死了,她不过是想顺着额娘的话说,又被她当成不孝顺,想撵她赶紧走了。不过到了送觉尔察氏回李家那天,李薇才出月子哭得稀里哗啦的,觉尔察氏哭笑不得,一边骂她一边给她擦脸:“这次回来我就不跟着你阿玛跑了,到时给他纳两个小老婆侍候着,送他出去做官。我在京里守着,见面的机会多着呢。别哭了!你是水井啊一个劲的往外冒水!以前也没这么爱哭!这都哪儿惯出来的臭毛病!!” 李薇死活就是不撒手,扯着她额娘的袖子(被拉开)再拽袍子,跟耍赖似的。 觉尔察氏擦泪擦湿了两条手帕,烦了,直接坐着说:“你哭吧,哭够我再走,你还能哭一天?” 李薇哭得直抽抽,这节奏不对啊,哪有这样的?那人家还怎么哭得下去?可这样收住不哭好没面子…… 此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觉尔察氏一抬头,就见两个穿蓝缎子的太监快步进来,扬声道:“万岁驾到。” 话音未落,一个穿宝蓝袍子的人就进来了。 屋里瞬间呼啦啦跪了一片。 觉尔察氏赶紧起身也要跪下,榻上的李薇一面往下挪,一面抽抽着。 四爷虽然在驿站里洗漱过也换过衣服了,一路行来还是带着几许尘土味儿。他不等觉尔察氏跪下就示意苏培盛扶起来,还道:“老太太免礼,坐着就好,自家人无须多礼。” 然后他按住将要穿鞋的李薇,道:“你也坐着,朕不让通报就是不想折腾你。”跟着就看到她哭成这样。 觉尔察氏起来后,见万岁爷伏下|身,看着她那姑娘哭得难看样子还笑,一面掏出手帕,跟捧着传家宝般小心翼翼的在她脸上拭了几下,极温柔的问她:“哭什么呢?” 四爷一转眼就想到了,挨着素素坐下,看看她再看看觉尔察氏,道:“既然贵妃舍不得,老太太就再多住几日。” 园子里只有自家姑娘,觉尔察氏住得还算是心安理得。添上万岁就不一样了,觉尔察氏也是练过御前奏对的,虽然练了好几年也没使上过,今天算是出山了。 她挺严肃认真的推辞了,说皇上的园子,臣妇怎么能住呢?何况家里还有事,老爷(李文璧),婆婆(李老太太),还有儿子孙子都回来了,她要回去侍候丈夫婆婆一家老小。 这都能当贤妻贤媳慈母的活样板了,四爷却把前头统统略过,转头问她家姑娘:“让你阿玛也进来见见吧,也是多年未见了。” 她就见她家姑娘一脸‘好棒’的望着万岁爷。 这也不哭了。 觉尔察氏心道:她算知道自家姑娘这脾气是怎么来的了。都跟万岁爷似的,一哭就什么都给她,怪不得在家不会哭,现在倒越活越小,会用哭来耍赖要东西了。 等万岁把李文璧也给宣来,还一起用了一顿‘家宴’。这回她就见她家这姑娘啊,装得可好了,那叫一个端庄大方又懂事,坐在那里一说一笑都显得多有规矩啊。 不是当着一堆宫女太监的面扯着她的袖子哭着不让走的时候了。 万岁道今天先回去,改日见面的机会多得很,李文璧现在回来就等过了年再走吧,到时新年大宴太和殿有他一个座儿。 她家那姑娘估计就听见‘年前都在家不会走’这一句了,一下子就乐得牙豁子都露出来了,还笑给万岁看。 万岁也不嫌她笑得太不雅观,也冲她笑。 这上首的一万岁一贵妃就这么对着笑。屋里侍候的太监和宫女全都看地板看脚面,坐她旁边的李文璧好像突然对桌上的御制瓷器入了迷。 他还悄悄拉她的袖子,让她不要盯着看。 觉尔察氏狠狠的把袖子夺回来!你们这爷俩都爱拉人袖子! 等回到自己家了,晚上睡觉时,李文璧夸道:“薇薇这一嫁人,果然是懂事多了啊。” 觉尔察氏:“哼!!” ——做梦吧! 作者有话要说:第三更九点 第402章 风声 四爷回京后没回宫直接去了圆明园,原因是路上辛劳有些累了,正好先回圆明园歇歇,让太医给诊断一二,看需不需要休养。 苏培盛进宫给太后说,太后就让人去看望皇上。太医此时也诊断出来了,万岁爷确实一路辛苦了些,现在最好休息下,圆明园凉爽宜人,乃是上佳的休养之地啊。皇上最好能好好的休息下,南巡这一路上实在是太辛苦了。 太医这么说,太后也说皇上不用担心宫里,有皇后在呢。 这一搭一唱的,京里自然也没有那么不长眼的人跳出来,还都纷纷的递请安折子请四爷保重龙体。 于是四爷就得以在圆明园里光明正大的‘休息’起来。 每日还是照旧批折子见人,倒是跟平常没什么两样。不过南边一趟走下来,四爷是黑了那么一点点,也瘦了点。 他走这一路给她带了不少东西,每天就带着她和弘昫一起开箱子当惊喜。就像说每一口巧克力都是惊喜,四爷的箱子也一样。 不像以前他回来给她带得都是贵重的,这次的东西有些就很奇怪。 比如有一块大石头,拉回来后就摆在了圆明园里。据说是经过某个村庄时村里人献给他的,说这石头是天上掉下来的。 李薇惊为天人!以为真是陨石,结果四爷跟着就揭晓道:“朕寻人看过了,想那处村子之前应该有河流经过,这是被河水冲过来的。” 村人说这石头是天上掉的,因为附近的山里没这种颜色的,附近又没山,所以只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听说已经在村里好些年了,之前还有县官听说了想送给康熙爷,不过来看过后见这石头并无异相(有个奇怪的花纹啊之类的),就当是村人骗人,气冲冲的走了。 村人却一直相信这石头有神力,还编段子说是女娲补天掉下来的,在这‘天石’附近还常有香火供奉。 四爷拉石头的时候附近几个村都来送天石,依依不舍的。 李薇围着这石转了一圈就找到两三处被香火熏过的地方。四爷笑道:“朕本来也不想拉这大石头回来,不过想着留在那里让人拿去做怪就不好了。既然是天石,还是摆在朕的园子里吧。” 可见流言之威,连四爷这个天子也要小心避讳。 圆明园勤政亲贤殿外,九爷正抹着满头的汗等候召见,心里实在是想抱怨。这皇上处处都跟先帝不一样。先帝每回南巡回来都到九月末了,有时一气巡到十月初也是有的。那会儿的天怎么着也凉快了。现在还不到九月呢,他就这么顶着三伏天的太阳回来了。 知道你家贵妃生了个六阿哥,可你再高兴,有高兴的直接回来的吗?放先帝身上,能在送回京的折子里提那么一两句就是天大的荣宠了。 张德胜过来请九爷进去,万岁传了。 九爷这才起身,理理袖子和衣服下摆,挪正腰带,再把帽子接过来戴好,这才跟着张德胜走。他旁边有个来得比他更早的还等着呢,候见的屋里没放冰山,但是有解暑的绿豆汤,说实话这已经比先帝时要好多了。先帝时那是茶都不给一盏的,怕憋了尿面君不雅。 九爷走前见那人流的汗都快把衣服浸湿完了,不由觉得心里舒畅。自觉他这么大热的天过来是挺惨的,但还有人比他更惨,这就行了。 一面往里走,他一面掏出银子给张德胜打典。只是也没什么好问的,就顺口问那还等着的人是谁。 张德胜笑道:“这是万岁新点的礼部侍郎,蒋廷锡,蒋大人。” 九爷一挑眉。前几日八爷才来找过他喝酒,他也算避了八哥几年了,这都让人堵上门了,不好再推辞。九爷也觉得自己这一见八爷落魄了就不搭人,有些太翻脸无情了。而八爷却仿佛什么事都没有,照旧说笑。 不过跟自家五哥一比吧,还真差了几分真心真意。 九爷心道喝酒就喝酒,不过现在爷是贝子,你是光头阿哥。爷家小一大堆呢,不能淌你的浑水。你要只是来找爷喝酒,那大家还是好兄弟。不是就请便吧,反正你说什么,爷都左耳进右耳出了。 几杯酒下肚,八爷还真没说什么犯忌讳的事。就是拿朝中几个人议了八卦,其中就有这蒋廷锡。 八爷道,蒋廷锡的运气来了。皇上这是要抹了蒋陈锡的旧事,只要他不犯大错,一辈子就是平平安安的。要是再有点本事,更是前程远大。皇上是个不拘一格的,他肯用他,就是给他机会。 八爷道,皇上的性子跟之前不同了,现在和软多了。 九爷闷头喝酒,心道:胡扯八道! 又想八爷当着他这么拍皇上的龙p,是想让他给皇上递句好话? 那他也不管。 八爷长叹一声,道老九啊,八哥实在是羡慕你啊。 九爷知道他指的是皇上最近常常提起他,给他派差事,不管怎么着,能被皇上想着使唤就是好事啊。不过他偏不把话往那边带,对八爷说八哥,子孙的事急不来的。再说你现在也算是儿女双全了。 八爷一笑,再无二话。等九爷把自己灌倒后,起来就听说八爷已经走了,他才算是松了口气,按着太阳穴冲小狗子哼哼:“给爷倒茶来……” 小狗子把茶盏端来,他醉了闻不出味,一盏快喝完了才尝出是解酒茶。 九爷这脸瞬间就挂下来了,他最烦喝药茶!又不是怕吃药的小孩子!你给爷端解酒药来,难不成爷还会耍赖不喝?小狗子那傻太监还问他:“爷,再来一盏?” 一进勤政亲贤殿里头,那是一股凉爽带着薄荷的清香扑面而来了。 九爷进到殿中,跪下干脆利落的道:“臣弟给万岁请安!” 再一抬头就羡慕嫉妒恨了,四爷穿着一件豆沙色的纱袍,没有系腰带,光着大脑门不戴帽子,手里还捧着一盏一看就透凉气的白瓷盅吃着酸奶! 四爷放下银勺招呼他:“老九,过来一起吃。” 相比较起来他穿着两层衣服,外面这层袍子还是厚绸子的,戴厚呢的大帽子,穿长靴。 所以热得恶向胆边生,九爷一听就起来直走上前一屁|股坐到四爷对面,一边的太监立刻给他送上一个白瓷盖碗,揭开一看,白生生的酸奶,一看就像豆腐一样结成块了,吸溜到嘴里一定很凉很香啊。 九爷才要拿起银勺吃,四爷道:“看看放什么东西。” 九爷扭头一看,见第二个小太监又捧上来八个小碗,里面有蜜豆、蜜饯、切成块的西瓜、哈蜜瓜、葡萄、荔枝、樱桃、桃子,第三个太监捧的他就认识了,是蜜卤子,各种玫瑰卤、桂花卤等。 九爷叹了:“万岁,您这日子逍遥啊。” 然后他就看到四爷特别得意,又特别谦虚的笑了下,道:“不算什么。” 九爷一口血。 他一边吃还一边不忘那个候见的蒋廷锡,八爷这人他是不想再打交道了,可他的话听一听还是无妨的。毕竟在康熙朝时八爷就少有说错的时候。 要不他也不会那么服他。 他一提,四爷果然就让人也赏那蒋廷锡一碗,对九爷道:“朕听说他的画鸟画得好,便想叫到园子里让他画一幅看看。” 九爷心道果然这才是皇上呐,不得已晋了蒋廷锡,心里还是别扭,这是打算拿他当个画匠使? 一碗酸奶吃完,四爷一面擦手一面道宫里有公主要出嫁,明年呢还想让宫里的十五和十七都搬出来,这些事现在还没人管,老九啊你看怎么样啊? 问清是看着他们迁民居,修府邸,九爷一琢磨这事没什么风险,又不用他去扛砖搬砂,银子都有内务府和户部拨,他就是个看摊的,干嘛不干呢?干!这是往他手里送的功劳啊! 九爷欢欢喜喜的走了,回府打开四爷给他的几处府邸的堪舆图和清单,怎么算,怎么多了一份。 就算连驸马府都算上这也不对。 按这府邸的规制,说是贝勒也行,但说是郡王也可以。 九爷这脑子也不是摆设。他围着书桌转了半日,出去喊小狗子:“去,把……” 小狗子仰脸等着。 九爷指着远处半天,道:“……把十爷给我请来。” 十爷很快被请来了,博尔济奇特氏没了之后,他对郭络罗氏也没了兴趣,府里只要管好几个孩子的吃喝就行。所以一请就来,来了还就不想走了。 他听了九爷的话觉得这不是挺清楚的吗? “皇上自己也有儿子啊,还都大了,这不摆明了要放一个出来了吗?”他端着茶,翘着二郎腿说。 九爷白他:“你当我不知道啊!问题是这府一修,外头不都知道了吗?不都来问我了吗?我tm也不知道啊!!” 他真的要吐血了啊!到时人人都认为他九爷嘴紧!谁信他是真的也不知道啊! 九爷在那边骂皇上的一碗酸奶都不能吃!十爷馋虫被勾起来了,叫小狗子:“去,给十爷我端一碗酸奶来,就你们爷吃的就行。” 小狗子特别诚实:“我们爷没吃酸奶。” 九爷瞪着眼睛骂:“叫你去你就去!废什么话啊!” 等酸奶端上来了,当然是两碗,九爷吃着嫌寡淡,就使唤自家膳房:“把西瓜、哈蜜瓜能找到的水果都给爷切成小丁子,再煮些蜜豆,拿些蜜饯来。” 有他这折腾的功夫,十爷一碗已经吃完了,正在吃第二碗(碗太小),嫌弃他道:“你这哪儿学来的女人功夫?吃个酸奶还费这个劲!” 九爷……一口血…… 九爷修府的事还是漏出来了,京中流言纷纷。 此时四爷带着李薇在圆明园里阅看最后一遍的秀女。但不是看人,再把秀女从紫禁城拉到圆明园太费劲,所以看的是名册和画像。 李薇对仕女画的辨识度特别低,几近于无。当然她看得出这些画的人都不一样,但是如果跟真人放一块,大概只能从神似而不是形似来辨别。 四爷也不是跟那色狼似的盯着画像品评哪个秀女美,他更像是手工比对相亲大会成员一样,两边摆着秀女名册和求指婚折子。 康熙爷生的儿子多,四爷的兄弟就多,侄子也是以群论的,还有宗亲一类。其实四爷负责的已经算少了,他基本上只负责姓爱新觉罗的,除爱新觉罗外的赐婚都算荣宠,一般人很难得到那种。 李薇认不清他手里的那堆人名,都是因为满人起名字特别乱。他们都爱入乡随俗起汉名,但有时父亲跟儿子都不是一个姓,所以看起来特别穿越。 不过四爷有树状图,在看亲缘上倒是一目了然。 她就只拿着已经有主的秀女名单看。 首先,弘晖多了一个格格。 这个不是四爷挑的,而是皇后挑的,而且早在四爷还没回来前就已经送进阿哥所了。李薇都不知道。 不过四爷说,皇后写信问过他了。他也准了。 弘昐略过,弘昀有一个格格,弘时太小暂时没份。 往下跟李薇有关系的就少了。 四爷自己这次一个都没挑,也就是一个上记名的都没有。李薇更不用关心了。 另外十爷没了福晋,刚好挑一个。还有到现在仍然没有出现在京城人眼里的理亲王和直郡王也都一人分了两个。 四爷都分完了,转头问李薇,要不要他顺手给李家人也指一个。 “李檀也差不多该娶妻了吧?”李檀比弘昀小,但是比弘时大,也确实是应该成亲了。 李薇听他这么说才想起来,觉尔察氏跟她提过,让她帮着掌掌眼。就是想请她圈个大概范围出来,免得李家一不小心给李檀定了个不合适的亲家,害了在宫里的她。 四爷听李薇这么说,笑道:“能有什么不合适的?你家又不会跑去乌拉那拉家求娶?” 他还拿这个打趣她! 不过这话回想起来倒是挺霸气的,除了乌拉那拉家,李家在大清没别的顾忌了。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晚安,明天见 第403章 坦白从宽 四爷批完手上这本折子,起来在屋里走了圈。殿中阴凉,殿外太阳照得殿前台阶下一片炙白,让人仿佛能看到那滚滚热浪。 他端起酸梅汤喝了口,醇厚的口感,生津止渴。 以前他夏天喝茶多,茶房里常备着碧螺春、龙井、云雾等。可是跟着素素吃喝久了,好些习惯都被她给影响了。就像这女人孩子们才喝的酸梅汤,他现在喝着也觉得适口。 想起素素,他不由得转头问苏培盛:“贵妃在何处?” 李薇还在万方安和。四爷进来时,她正在给弘昫换肚兜。殿里太阴凉,柳嬷嬷和白世周都说最好不要因为贪凉,把弘昫的床摆在宫殿深处。 所以弘昫的床还是挨着窗户搁的。再加在这时节的太阳,也不敢挨着他摆冰山,所以弘昫就一身接一身的出汗。 李薇给他做了十几个肚兜,一摸潮了就换一件。 四爷过来看弘昫被额娘摸肚皮,痒痒的咯咯笑,小手小脚挥舞着,踢着。 玩一会儿这孩子就打了个哈欠。小家伙正处在睡一睡,长一寸的时候。四爷跟李薇就这么看着,他的眼皮就慢慢的合上了,很快就睡着了。 四爷坐下道:“睡得真快啊。”跟他额娘一个样。 李薇在弘昫的小肚子上亲了一口:“小孩子嘛。”小婴儿躺在那里,身上就自带了幸福光环。除了真正的恶人,其他人看到小婴儿都会不自觉的笑起来。 四爷悄悄走到她背后搂住她,轻声问她:“素素怎么不问朕这一路上的事呢?” 她看他的神色好像是很想让她问,就想了下开口道:“爷这一路上没出什么事吧?”不过应该很顺利,因为两人每天都通信,在他回来后的这几天两人也不少说信里的事,还看过那么多他收到的很有纪念意义的礼物。 所以,她觉得没什么需要问的了。 四爷抱着她一起看着弘昫,轻声道:“朕一直等着素素问,素素是想让朕坦白从宽?”他突然开了个玩笑,把她吓了一跳。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当时他为蒋陈锡的事生气,也想不通不过一个二品的地方官都敢这么大胆,那他们还有什么是不敢做的?是不是都有一天敢冲进京城造反? 说到最后他都开始自我怀疑了,李薇才赶紧说这个来打岔。 因为这句话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接续‘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她用这个说明人呢,都是趋利避害的。前头那句坦白从宽也是先跟这犯法的人说了,你说了我就宽大的处置你。但只能用来哄哄外人,像蒋陈锡这种熟知门道的内行人,可能当初他想的只是几面讨好再给自己寻些好处,后来事发时就知道坦白是死路一条,所以才咬紧牙关死扛到底。 所以绝不是四爷你有问题,而是人性如此。 李薇被他一吓,还没反应过来,他就笑着一本正经道:“那朕便给素素坦白,朕这一路上忙碌得很,从早到晚都不得半分空闲,连用膳都要苏培盛拿着行事历提醒。就是每日停下,也要忙着批折子写人,晚晚都要捱过三更鼓才能歇下,实在是辛苦至极。” 她听了这段‘诉苦’,看他的样子却是‘表功’,在脑内替换下就明白了。 ——不过四爷‘守身如玉’的刺激太大,她有些不敢相信。 就算四爷走前一个字都没说,她是知道皇后在临走前把郭氏和另一个庶妃送进南巡的队伍里,让她们侍候四爷的。 年氏当时没承幸,可能也有几分天意在内。但这一路上如何,她就只能安慰自己睁一眼闭一眼了。 没料到他居然真的就没碰别人来给她表功。 她好像看到了一个刚刚自觉学习的调皮孩子冲妈妈说‘妈我今天没看电视没玩电脑没打游戏,我一直在写作业!’。 李薇干巴巴的摸摸他的胳膊,充做奖励。但她其实还处在‘你一定在逗我’这个状态。可想想四爷不是那种说谎的人,他最多一字不提,不可能特意对着她编个瞎话。 四爷却好像勾起了心事,两人换到外屋坐下说话,他就把这一路南巡的事给抱怨了七七八八。 百姓们不管是长跪御道磕头送礼求字,还是自发的组织下欢迎活动,哪怕是遇上把自家村里、地主家、乡绅家的漂亮姑娘送给他这种囧事,四爷都能一笑置之。 书都没念过的纯朴百姓,有这份心就难得了。 但如果是路遇的官员们也拿跪地叩头,求皇上赐字,献上自家女儿这种蠢事来表忠心,四爷是绝不会高兴的。 事实上他快气傻了。 他道:“朕这一路见过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但凡十成里有一成是忠心为君的,哪怕有一二疏漏朕也都能容忍。可这一个个都想着把朕给糊弄走,这是把朕当傻子耍!” 他曾有停下一夜连见二十多人的记录,而之前他还要先翻一遍这人的历年履历,看看他治下有什么比较大的事件,还要事先遣人去打探,免得所报有误等等。 而在路上的时候,显然他也不可能轻松悠闲,据他说是一刻不停的。 李薇听来听去都觉得在古代交通、通讯皆不发达的时候出长差,确实很难找出空闲风流一把。四爷说的连睡觉用膳的时间都不够,这个她绝对相信。 他在京里都是这样,登基后首次南巡也是政治意义大于一切的,出去后当然不可能突然就转了性子,变得贪图安逸享受了。 此刻,她才有‘说不定四爷说的是真的’。他这次出去真的一个都没碰。 虽然很不可思议,但就连她也找不出他在这么密集的行程安排中找出时间幸女人的理由。哪怕是为了发|泄。 其实,她觉得四爷在弘时出生前的性|欲就变得没那么激烈了。登基后更是好像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朝政上一样,每天对着奏折的时间比面对她的时间多——绝对的。 除这以外,他从坚持每天去宁寿宫请安,到变成三五天去的趟陪太后说说话。其他时间都花在养心殿对着军机处的那些人了。 就连跟她在一起时也是把晚膳后写字消食换成了看请安折子。 四爷是个政治动物,皇权才是永远吸引他的美人。 除了皇权外,他给分给别人的就很少了。她在里面占了一部分,而除她以外的女人已经不可能再抢走他的注意力了。 就像现在,他跟她温情不了两句就开始又吐槽那些官员了。皇上的金口玉言,给别人说都不合适,也就她能听听了。 李薇从逻辑上把自己说服了,她就安心的听四爷抱怨那些‘只会捞银子’的官儿们了。 隔了几日,弘昐过来请安时跟她说四爷这趟出去前后免了五十几个人的职,一部分只是撵回了家,让他们上折自辩或回家待罪,另一部分直接被押起来了。 “皇阿玛跟我说,让我跟穆合伦大人学学。”弘昐有些犹豫,今天来四爷突然这么跟他说,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这人是谁?”李薇知道儿子这是在寻求她的意见,可天知道穆合伦是什么人?干什么的?四爷没提,她自己也不可能记。 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人不是宗室,她从来没在送到永寿宫的礼单和请见牌子上看过这个名字。 弘昐道:“穆合伦大人是户部尚书。” 李薇怔住了,弘昐担心的小声说:“皇阿玛可能是想让我明年去户部跟着学学。” 皇子阿哥进六部好像一般也不给安排什么职务,属于编外人员,但天降系的威力是无穷的。四爷以前在内务府和户部都干过,内务府总管和当时的户部两位尚书全都唯他马首是瞻。 李薇自己是不懂这些的,她也只能提醒弘昐说四爷也曾经在户部干过,康熙末年的剿欠户银的事,现在还有余波未平。你去那里后多看少问少插手,想四爷也不是打算让弘昐一去就领一部的差事的。 弘昐说他一定会好好的跟穆合伦大人学的。 这话说了没两天,穆合伦大人下马了。新上台的是孙渣济。 听说穆合伦大人是因为经济问题被四爷给降了,这些暂且不去管,弘昐才让傅驰去探探穆合伦大人的门风如何,现在只好再赶紧换人。 转眼又到颁金节了。早几天李薇就探问过四爷要不要提前几天回宫,他道:“提前一天就行了,到时咱们还出来住。” 往年颁金节前无论如何都要回宫了,因为后面紧接着就是万寿节。 “还出来?”她道。不合适吧? 四爷拉她靠在身上,道:“今年的圣寿,朕不想大办。” 是南巡花的钱太多了? 她这么猜,四爷道:“这事朕只先跟你说,过节时再透出去。” 说‘透’,就说明他想试探下朝野上下对圣寿简办的态度如何。现在四爷这皇上做的是越来越精道,也越来越小心谨慎了。 第404章 过渡 马上就要过颁金节,就是咸福宫这等冷清地方都热闹了起来。 年氏坐在屋里,窗外各屋的宫女使唤着小太监跑来跑去,拿抹布、扫帚把咸福宫前前后后的犄角旮旯都打扫干净。 她想起宁嫔娘娘对她的话:“如今人人都盯着你瞧,姑娘更应该稳当些。凡事能让的就让,不能让的倒该把架子端起来。切忌妄自菲薄,万岁爷最不爱胆小怕事的人。” 宁嫔虽然有些年纪了,说话慢条斯理的,可听起来句句都是实在的替她打算着。 “我打阿哥所那会儿就侍候万岁爷,贵妃那会儿跟咱们一般无二都是格格,平时碰见也是爱说爱笑的人。不过脾气起来的时候,连皇后的面子都敢驳。当时万岁爷还是四阿哥,年轻,气盛,皇后的性子你也清楚,多少有些强硬,不爱让人。万岁大概是跟皇后赌气呢,就哄着贵妃冲在前头给皇后脸子看。” 年氏听着小小惊呼了声,宁嫔笑着逗她道:“你猜贵妃是怎么做的?” 年氏不敢开口,但宁嫔也没使劲卖关子,笑道:“贵妃当时才是个小格格呢,就敢背靠着万岁爷不去给皇后请安。我在阿哥所住了一年,一天都没见她去过。除了逢年过节的大日子,大家都要去的时候,她才去,平时从来不往皇后那里走动。” 这个年氏多多少少还是相信的,因为自从她进宫后也没见贵妃主动去长春宫见皇后。 宁嫔道:“咱们万岁爷的脾气就是这样,他既然看重你,就是指着你给他涨脸。要是他在后面推着,你自己个儿先在前头趴下了,那不是塌他的台吗?所以万岁爷怎么说的,咱们就怎么做就是了。” 年氏在屋里想入了神,外面挑香小声敲敲门,道:“姑娘,该去宁嫔娘娘那里了。” 她在门外等了会儿,屋里的年氏才说:“进来吧。” 她赶紧提了热水进来,后面还有巴结的宫女帮着拿着铜盆等物。 年氏收拾好带着身后这一串人出了门,院子里的人看到她出来全都站住齐齐行礼,口称‘年姑娘’。 年氏矜持的点了下头才往前头去。 嬷嬷跟她说的,以庶妃的身份受宠的人多着呢。前有怡亲王的额娘章佳氏,后有安郡王的额娘王氏,这二人都是熬了不下十年才受封。现在万岁提拔她,看的也是她这个人。 宁嫔说的没错,她现在首要就是不能让万岁失望,不能让万岁觉得她是个提不起来的人。至于身份地位,只要时候到了,肯定少不了她的。 武氏听说年氏来了,忙道:“快请进来。”一面说一面起了身。 年氏进来要行礼,她也赶紧一把扶住,把她按到对面坐下。桌上早就摆着四五摞账册了,连放茶碗的地方都没有。 武氏笑道:“你可算来了,快把这些料理了吧。我可干不了。” 年氏也不多推辞,打开账册就开始干起活儿来。颁金节前就是宫中各处发放冬季份例的时候,冬季因为连着过年和几个大节,如今还添了个万寿节,所以除了份例还有各种赏钱等。不算清楚了发下去,哪处少上一二百钱的就该吵起来了。也是给万岁脸上抹黑。 咸福宫不大不小,但也住上七八口人,再带上侍候这些主子的宫女太监一大串,各自发的银子数还都不一样,确实是个细致活儿。 年氏在武氏这里做了一天也没做完,明天还要来。这些原本是长春宫给武氏的事,武氏道自己实在是算不清楚,年氏若能帮帮她就好了。 “让你受累了。”武氏亲自给年氏端了杯茶,笑道:“还是你年轻,脑子好使。” 年氏捧着茶谢过,低头半天不说话。 武氏:“今天一天都不怎么说话,这是怎么了?”她关心道,“说起来万岁回来后还特意给你赏了东西,满宫里这份体面可数不出来,咱们西六宫也就你和长春宫有份,别人都没有呢。” 年氏脸上不禁浮上一抹红,也是这份赏给她定了定心。 恰在这时,外面突然吵吵了起来,两人都一齐扭头往外看。侍候武氏的宫女掀帘子进来,“万岁爷回宫了!” 屋里的武氏和年氏一下子都站起来了。 年氏是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武氏催道:“傻姑娘!还愣什么?赶紧回去收拾下,说不定万岁爷会传你呢!” 年氏匆匆对着武氏一福,道谢后顾不上多说就出了门。武氏跟着送到门口,等望不见人影了才慢吞吞的走回来,坐在屋里招手叫那宫女:“只是万岁回来了?” 宫女道:“贵妃也跟着一道,还带着六阿哥。” 武氏这才笑起来,起身道:“来,给我收拾下。”宫女连忙开箱子拿衣服,问:“娘娘去哪儿?” “去长春宫坐一坐。”武氏对着铜镜照一照,宫女捧着衣服过来就道:“咱们有那西洋镜子的,娘娘干嘛不用呢?” 武氏笑道:“你懂什么?这铜镜才是咱们的东西。” 宫女不明白,但也知道顺着主子的话说,道:“是奴婢不懂事,想来这铜镜是比那西洋的玻璃镜子好。奴婢听说宁寿宫里太后用的就是铜镜呢。好像永寿宫里也是。” 太后和贵妃都用的,那肯定是好东西。 武氏穿戴整齐后,早早的就去了长春宫。不过正殿那里庄嬷嬷说皇后这时没空见她,武氏就拐到宋氏那里去说话。 两人说了不过一刻钟,就听说贵妃过来给皇后请安了。 正殿里,李薇大礼参拜后,坐下说了两句闲话就告退。以前她跟皇后就没什么好说的,今天见面皇后端着架子不假,竟然还想留她下来用膳。 李薇干笑两声:“娘娘慈爱,只是我坐了一路车,晃得头晕,正想回去躺一躺……” 皇后真就‘慈爱’的看着她,道:“你也当知道保养,现在看的是哪个太医?不如趁着明天还没过节,多叫几个过来给你看看?” 李薇连忙推辞了,回到永寿宫还没回过味儿来。 抱着弘昫亲了一会儿,就听说额尔赫求她救命。宜尔哈出嫁后就轮到她了,现在天天被嬷嬷们管着学规矩,这个规矩跟她出嫁后有关,算是密集培训下。李薇一开始就让玉瓶过去看着,这会儿就是玉瓶来说:“公主道她想看看六弟。” 玉瓶回来后称赵嬷嬷,因为刚生下孩子还不到半年,所以她现在看着有些丰满的。玉烟老拿这个笑话她,说她去当奶娘都行。 李薇还真考虑过让玉瓶来奶弘昫,但是说玉瓶属相不对,把她给刷下来了。 额尔赫很快过来了,弘昫已经会认人了,知道这是个熟人,所以一见她就咯咯笑。要说几个孩子里对弘昫最复杂的就是弘昐,他每回抱弘昫都不自觉的沉下脸,乍一看很像四爷对着儿子们的时候。 弘时说这是弘昐在提前练习怎么当阿玛。 李薇让他别拿哥哥打趣。弘时说是弘昀说的。弘昀在一旁微笑,一看就知道真的是他说的。 弘昐开府的事他们都知道了,弘昀和弘时跟着就盘算起他们什么时候开府,算来算去大概也就差不了个几年了。 弘昐在明年,两三年后是弘昀,四五年后是弘时。 弘昫太小,哥哥们还不肯带他玩。 额尔赫暂时出不了宫,比不了弘昐现在已经能常常往宫外跑了,她就请他时常多去公主府那里走一走,替她看着摊,别让那些内务府的以次充好。 弘时故意道:“二哥也别只去公主府,隔着一条街的驸马府也多走走。”被额尔赫按着喂了一嘴的话梅,酸得他脸都皱成了一团。 现在弘昐他们都在阿哥所,难道就额尔赫一个人在,她抱着弘昫,古怪的看了半天,突然冒出来一句:“等我生了孩子,也跟弘昫一样就好了。” 李薇险些被她噎死,瞪着自家姑娘看了半天。 额尔赫自己说完也觉出不对了,脸刷的红了,放下弘昫就躲出去了,等四爷来了半天没看到她还问:“额尔赫怎么不出来?”平时他来的早,额尔赫都会过来说说话的。 李薇替女儿瞒着,她难得冒回傻气,就道:“她在屋里学规矩呢,这不马上就要出门了吗?” 四爷听了脸上就不太好看,挂着脸像阎王似的,她还以为他想起什么不好的事了,就听他叹气说:“真舍不得啊。” 舍不得女儿的四爷让人把额尔赫叫来了,温柔又唠叨的说了半天的话,总结起来就是嫁出去了也不要担心,你是阿玛的女儿,阿玛不会让你受委屈,要是被人欺负了,受气了,你自己有侍卫让人打回去,打不过就去找你二哥,他的府离你不远,他那里兵多,让他给你出气。 额尔赫挺轻松的说:“阿玛,谁敢给我气受呢?您就放心吧。” 李薇也不怎么放心,总觉得女儿嫁出去就会让人欺负,听四爷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 四爷看到就握住她的手,轻叹道:“你额娘这辈子也是受了不少委屈的,有时呼奴唤婢、喝金咽玉就未必不会有委屈了。你只要记得有皇阿玛给你撑腰就行。” 额尔赫这才哽咽着答应了。 晚上她问四爷:“爷也觉得我受过委屈?”有点感动。 四爷今天好不容易早早的把折子批完了,捧着书如饥似渴的读,听她问了三四遍都没听到耳朵里。 最后他终于看完了,放下书才想起刚才被她趴在身边问了好几次。 委屈这个还是见仁见智的。以前他夸她守本分,现在想起来才觉得委屈她了。 只能现在慢慢弥补。 他端着茶坐到她那边,酝酿了下才说:“朕知道以前是委屈了你,日后不会了。” 说完半天不见她回头。 这是说哭了? 四爷放下茶低头看,发现她极为专注的看着手里捧着的书,翻开的那一页上正写着书生与小姐在后花园相会。 翻页时她终于发现他了,“爷?”他刚才好像说了什么? 四爷看到好玩的地方,拿过来自己翻到后面读起来。 李薇凑过去跟他一起看,四爷想起刚才就又说了一遍。 “其实我以前不觉得委屈,只是现在想起来了才委屈。”她道。 这里头的意思品一品就明白了。所以四爷想了下就笑了,把戏本子往她那边移了移,道:“跟朕一起看。看这书生有没有见着小姐。” 李薇马上说:“没见着,他被小姐的奶娘发现了,跳墙跑了还被小姐家的狗追,连鞋都跑掉了。小姐拾了他的鞋,听说他就这一双鞋,就让人给他送鞋。” 四爷顿时没了兴致。 作者有话要说:三更九点 第405章 黑马 颁金节就像满族的国庆日,是个大节日。 李薇还挂着‘病弱’,没在宁寿宫坐多久就退出来了。回了永寿宫,玉瓶送上外面候见的人员名单,她也只挑了博尔津氏的额娘和额尔赫将要嫁的钮钴禄家两个见见。 她发现‘生病’真的很好,什么事都能往‘病’上推。包括她不想应长春宫的邀请去跟她一道用膳听戏,也包括不想回应一些试探的时候。 博尔津氏的额娘是来道谢的,道‘娘娘仁厚慈爱’。应该是因为今年选秀她一个人都没给弘昐挑的缘故。 钮钴禄家自然就是来表忠心的,说福克京阿的屋里连丫头都不放,从小就懂事听话爱读书,武艺也很好。他的阿玛是严父,额娘也从来不爱管儿子屋里的事。福克京阿自己特别严肃有规矩,就是见到貂蝉都‘目不斜视’。 送走这两家后,她让人把额尔赫喊来。 把钮钴禄家的话给她学了遍,多少有些放心:“他们家既然是这个态度,到时你嫁过去应该就不会有大事了。”敢这么说,钮钴禄家对额尔赫还是有几分重视的。 这也是康熙朝留下的弊端之一。公主在顺治和康熙两朝都不太值钱,应该说除了往外蒙扔的宗室女外,留京的宗室女也有不少过得都不太好。有的驸马常常是死一个公主、郡主,过几年再给他一个,娶过不止一个宗室女的人能查满一只手都不算。 因为纳公主在这里不算政治资本,也没有一跃进龙门的意思。相反,嫁宗室女更像是对臣子的一种奖赏。 四爷能替额尔赫撑腰那也是马后炮,没有一个父母在嫁姑娘时希望走到这一步,都是盼着他们什么事都不要出,好好的过一辈子就行了。 弘昫招着手要额尔赫抱,李薇往她那边歪了歪,好叫女儿和弟弟玩。 额尔赫让弘昫抓着她的手指,两人玩拔河,她道:“额娘不用这么担心,钮钴禄家虽然厉害,可那都是老黄历了。他们巴不得我嫁过去呢。” 李薇总觉得额尔赫有些初生牛犊不畏虎,她又想起自己在李家时准备选秀前,全家都吃不好睡不好,就她仰着脸冲这个笑那个笑,特别二的让大家放心,她一点都不害怕。 当时自己觉得勇敢了。其实现在看到额尔赫才明白,是家人在舍不得她,替她担心害怕。当时她那么说一点安慰都没有。 现在额尔赫这么说,她就不觉得被安慰了。 不过再说也是老调重弹,只好把嘱咐的话全咽回去。 之后她跟玉烟和玉瓶商量道:“我想让你们中的一个跟着额尔赫嫁过去,看你们谁愿意。” 她还是不能放心,打算在自己身边这几个中挑一个。玉瓶最好,玉烟和玉盏差一点,但也都能放心。 玉瓶和玉烟面面相觑,玉盏还在家里没回来,就是她们两个了。 她让她们回去商量下,过几天给她信儿就行。这个跟过去就不能回来了,从此就要跟着额尔赫了。 从她身边去额尔赫那里,这是往下走,凭的就是忠心了。想过去混日子拿捏公主当二主子的趁早歇了这个心。 李薇对自己身边这些人还算能看得准,像柳嬷嬷,她就从来没想起过她。赵全保也差点,而玉烟因为有玉瓶在,一直混不上去。所以李薇最先想的是玉瓶,但玉烟过去也不错,因为她去公主府就是一把手了,看着是从总公司混到分公司了,但从副经理变成经理了啊。 结果不到晚上,玉瓶就过来说她愿意去。 虽说李薇一开始想的就是她,但此时也不得不多问两句,怕她委屈了。 玉瓶笑道:“奴婢现在是刚生了孩子,想着跟着公主出去了,也能常回家看看。”这个理由明显是替李薇找的。 李薇犹豫了下,毕竟忠心难得,但还是爱女儿的心占了上风。她干脆给玉瓶许了个愿:“日后你的孩子,如果不想让女孩进宫当差,我替你兜着。或是你家的男孩想求个前程,也可以来找我。” 她保玉瓶下一代的安稳富贵,换她尽心尽力在额尔赫身边。 玉瓶恭敬的跪下磕了个头,抬起脸来时眼睛已经红了,“奴婢这就去了。” 第二天,她就搬到了额尔赫那里。玉烟成了永寿宫的大嬷嬷。 颁金节过后,四爷终于发话说今年的万寿不办了。还道日后只贺整寿,不是整寿就自家人坐下吃顿饭就行了。 皇后跟着就随着四爷也发话说从此不贺千秋节。 李薇吃了一惊,还当这次她还要跟四爷顶着来,劝四爷顺应民意贺圣寿。难道她终于开窍了? 等到了十月三十当天,四爷还真就开了个家宴。后宫甚至都没有聚在一块用膳,就一大早的,李薇带着额尔赫去宁寿宫坐了坐,中午前就回来了。 “中午你别走了,就在我这里吃。”李薇对额尔赫道,一边让人去尚书房等着把弘昐几个都叫过来。 今天虽然是四爷过寿,但尚书房还是照常上课,都不带提前放学的。 额尔赫拿着金铃逗弘昫翻身,一听她说弘昐他们都喊过来,惊喜道:“皇阿玛说的吗?” 李薇摇头:“你阿玛没说啊。” 额尔赫怔了下,看额娘进里屋去换衣服。她发现额娘现在好像‘大胆’了。以前不问过皇阿玛是绝不会把弟弟们叫来的,更别提还让人在尚书房门口等人。 额娘敢这么做,就表示皇阿玛不会生气。 额尔赫高兴坏了,心口简直就像过年时放烟花。等弘昐他们到了,她悄悄跟弘昐说:“额娘跟皇阿玛越来越好了!” 弘昀和弘时一听也赶紧凑过来,几人全都凑到他们小弟弟的上方,头碰头的围成一个圈。 额尔赫有点嫌这两个多事,威胁道:“不许说出去!” 弘昀点点头,弘时翻了个白眼:“你当我们傻啊。”被弘昐和弘昀一人在后脑勺上拍了下,他捂着头:“嘶……”下方的弘昫看他这表情好玩,拍手哈哈笑。 弘时干脆趴下逗六弟,听额尔赫道:“我看出来的。” 弘时:“哇……”表情就是‘姐你好牛x不过我不信啊’,被额尔赫瞪了才装乖。弘昐仔细想了下才松了口气,道:“这样我就能放心了。”额娘在圆明园时,宫里听年氏的名字听得耳朵都长茧了。 李薇出来时就见这群孩子都围着弘昫,道:“别吓唬你们弟弟。” 弘时正好在咯吱弘昫,一连串咯咯咯的笑声传出来。 到了吃饭时间,早就吃奶吃饱的弘昫在隔壁屋玩,弘时吃一会儿就端着碗去逗六弟了,他最喜欢挟着块排骨什么的在弘昫鼻子前逗他,逗完就另拿一双筷子沾着菜汤让他尝尝味儿。 逗完出来说:“弘昫最喜欢红烧鸡块和拔丝苹果。” 这时苏培盛过来了,说是前头四爷让把六阿哥抱过去。 李薇一面让奶娘准备下,一面问他四爷喝高了没? 苏培盛笑道:“贵主儿放心就是,今天席上备的全是米儿酒。” 把弘昫抱走没多久,苏培盛又回来说让弘昐也去。 弘昫很快就送回来了,倒是弘昐一直没回来。直到听说前头四爷他们都吃完了,她才听说弘昐被四爷带到养心殿了。 她让弘昀和弘时先回阿哥所,再让玉烟跟着走一趟弘昐那边:“跟二福晋说让她放心。” 黄昏时,四爷双眼还带着酒意后的闪亮进来了。 他先抱着弘昫逗了逗,对着儿子念了一通诗才把他还给奶娘。去后面换衣服时又拉着她进去,让她拿她给他做的衣服,说‘朕要穿素素做的那身’。 所谓她做的那身,也是先让针线上的人给裁好了,她拿过来缝起来就行了。 算是偷懒的,但四爷穿上后就夸‘合身’,夸得她都脸红了。 “这是他们裁好我缝的。”李薇没办法,“我不是跟您说过吗?”求别夸了。 四爷倒在榻上,靠着迎枕把袖子拉起来看针脚,道:“朕说你好就是好,这针脚走得又密又直。” 李薇捧着解酒茶喂他,挺好奇的怎么像是酒意还没过?不是说喝得米儿酒吗?这么高兴? 接着他就说起了他的弟弟们,说十三好,十四‘懂事了’。 她才知道今天十三爷和十四爷是重点。 第二天问弘昐,他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四爷叫他到席上去就是执壶倒酒,听了半半截截也是稀里糊涂的。在养心殿里时,四爷先是考了他的功课,让他背书,然后又拿了几本户部的折子给他看,给他讲解折子和户部的事,中间还穿插了当年他在户部清剿欠银的心得。 李薇也糊涂了:“户部这是又有欠银了?”不可能,才把银子收回来没两年呢,四爷不会再开这个口子。 弘昐犹豫了下,小声道:“儿子听着不是。好像是准噶尔那边的策妄阿喇布坦的事。” 他顿了下,道:“皇阿玛,好像要出兵。” 八爷府,八爷与何焯道:“皇上似乎是打算用十四了,这半年来算是常常赏赐他了。” 皇上赏谁,京里就会把眼睛往谁身上放。 何焯并不觉得出奇,道:“十四爷与皇上一母同胞,何况二人也差着岁数呢,想来也不会冷落他太久。” 年长的哥哥看弟弟就像当阿玛的看儿子,如果是年龄相近的兄弟倒还会可能有忌讳,年纪差得多了就没这个问题了。 八爷叹笑道:“十四这运气不错。” 何焯没接这话,他看出来八爷是想从这里头挖出点什么来,只道:“爷,咱们这东一榔头西一棍子的,什么也做不好。您不如先想想,到底想要干什么,咱们才好往一处使劲。” 这一下倒是把八爷给问成了个哑巴。 直到何焯走了都没听八爷说话。 何焯叹气,八爷心气高,他知道。可只凭心气,什么也做不成啊。 长春宫里为了庆祝万寿节而特意换上的摆设都还没换下来,殿中的气氛却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而变得一派萧瑟。 元英几乎不敢相信,而站在她面前的弘晖也是一脸的茫然。 弘晟从三爷府里回来后得了个消息,说是万岁提拔了年氏的二哥年羹尧,编进了十四爷的麾下,任镶蓝旗都统一职。 年氏的名字这一年简直就是红得发紫了。 弘晟知道后赶紧就给弘晖说了,别老盯着永寿宫了,这才是个劲敌啊。 弘晖到现在还没上朝,对这些事半点不知,乍一听人都有些头晕。他已经听说了皇阿玛让九贝子去修府,弘昐大概就要出宫建府了。他才刚刚松了口气。 “额娘……”他看坐在上首的元英好像连眼睛都直了。 元英惊醒回神,却也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对满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军权更重要。 如果万岁真的这么替年氏打算,等她生下孩子,那简直就让人不敢想像了。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晚安,明天见。 第406章 真心假意 长春宫梢间里的炕床上,元英张着眼睛苦无睡意。 她想入睡,眼皮疲惫的打架,可心里的事却在不停的翻腾。 李氏遭年氏挤兑,先是以腹中骨肉求得万岁垂怜,之后更是避到了圆明园里。她这一手玩的实在是好,想她以贵妃之尊屡遭迫害,被长春宫指使的一个小小庶妃欺到面上却丝毫不敢怨恨,哪怕是对着年氏也不见恶言,只能避居圆明园。 至于年氏,不知道她是怎么得了万岁的青眼。但看她如今的行事,大概也是以其佯作的刚直来取信万岁。 元英很清楚,万岁最看重的品质就是在他面前无遮无拦。年氏不知是得了什么高人,竟然也能摸准万岁的脉,投了他的缘。 只是万岁一向不是凭心恣意的人,所以虽然看重年氏,却也不肯轻易升她的位子。而且既然要用她的兄长,只怕短时间内还是会一直压制她的。 但……出于弥补,恐怕会让她产子吧? 元英听庄嬷嬷说了不少康熙时后宫里的事,就拿太后来说,就有以子相酬的事。 就算只是庶妃也不能小瞧。须知名位几时都能升上去,不过万岁一道旨意的事。难得的是圣心与家世。如果说李氏的短处在其出身与家族,年氏就没这个短处了。 而宠爱与孩子,有万岁在何愁没有呢? 直到屋外宫女叫起,她都没有睡足哪怕一刻钟。 宫女侍候她起身洗漱时,就着灯小心的问:“主子是没有睡好?”她看皇后面色苍白,还有些发肿。 元英道无事,宫女还是请来庄嬷嬷。 庄嬷嬷就让人在早膳后过来给她捶腿,戴佳氏前来请安时便接过宫女手里的美人拳,跪在元英榻前为她捶腿。 元英小憩过一阵后醒来才感觉好些了,不想一睁眼就看到是戴佳氏跪在榻前侍候着。 “起来吧,你的孝心我都知道了。日后这等事不必你来做,有他们侍候就行了。”元英叹道。 戴佳氏垂头低声应下,之后就坐在榻前的绣凳上,陪着元英说起了因果。 才说过一个老翁从小勤奋读书,长大后虽然没有考取功名,但也努力让一家人衣食无忧,谁知待他年老,倾尽所有替儿子娶来媳妇后,儿子却将他撵出家门,不肯奉养他。 老翁问儿子他就不怕遭报应吗? 儿子道我就是你的报应,谁是我的报应,等我老了之后才知道。 元英问戴佳氏:“你说,那儿子说的是什么缘故呢?” 这个故事是写在送进长春宫的书里的,或许只是杜撰,或许也有可能是某处乡野见闻。戴佳氏也读过,此时就道:“老翁幼年为了读书,他的父亲卖掉了他的母亲,他亲眼看着母亲被卖掉却并不动容,母亲冲他哭求,要他去求他父亲,他却道不卖了你,家里没了银子,他拿什么读书?” “之后又卖了他的姐姐妹妹,姐妹们也向他哭求,他道家中无银,留你们下来也养不起,卖了才是两下便宜。” 元英接道:“等他娶妻生子,便也因为家中无银卖了妻子,再无银就卖掉女儿娶妻纳妾,等生活无着落时再将妻妾典卖,等他将女儿卖掉给儿子娶妻后,儿子便将他也给赶出家门了。所以儿子才道,他就是他的报应。” 戴佳氏不说话,元英再问她:“你说,那老翁为什么问他儿子怕不怕报应?而那儿子又为什么不惧人言,赶老父出家门呢?” 戴佳氏斟酌着说:“老翁以为儿子会畏惧乡邻流言,却不知道他的所做所为,早就让乡邻不会为他说话了,只怕还要说一句恶有恶报。他的儿子也是知道这个才敢将他赶出去。” 元英叹道:“是啊……”她看着戴佳氏道,“所以这人不能做亏心的事,不然落到无人说话的地步再后悔已经迟了。” 戴佳氏马上明白过来,这是皇后在告诫她不要嫉妒今年送进去的那个格格,她连忙恭敬道:“皇额娘说得是,儿臣会谨记在心的。”跟着就说起这几日都是由那个新格格侍候弘晖起居,她忙着照顾女儿,而另外两个格格也都是规矩守礼的人,对新格格没有丝毫芥蒂,还常常照顾她。 “我赏了许氏六匹布,六根钗和一对镯子。苏氏和马氏也都送了她一些尺头针线等物,平日没事时也常常走动。”戴佳氏道。 戴佳氏走后,元英让人把那本经书找出来,翻到老翁这一篇。短短半页纸,记述的却是触目惊心之事。她在前头看着也不明白,到后两段时却看得心惊肉跳。 开头分明是老翁的自悟。他自认少年努力,中年也算是勤奋养家,老了也对得起儿子。谁知换个人来说,却是另一番故事。 这里头虽然有警醒世人记得做善事才有福报,做恶却会自招苦果的意思,但开头那两句老翁的自悟却触动了她。 唐太宗曾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那老翁就像一面镜子,照得她也开始怀疑,她在其他人的眼中是不是也如这老翁一般? 这就让她止不住的去想,在万岁眼中的她是什么样?她一直以来努力去做的一切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对上恭敬,对下宽和,她求的是名声?人望?还是心境? 她用古代先贤女子的行止来要求自己,她真的从心底做到了吗? 扪心自问,她不禁不寒而栗。她很清楚恭敬、孝顺、宽和是她的武器,是她立足的根本,所以她不管在内在外都是这么要求自己的。可是在她心底到底什么重要,她是心知肚明的。 恭敬只要做到就好,她并不真的认为太后和万岁值得恭敬。 太后太冷情,她从嫁进阿哥所起就对她从无违拗,事事时时都恭敬孝顺,可太后却从来不曾替她说过一句半句的话。就连进宫后当着万岁的面,太后也没有表示出对她的偏向,对李氏的冷落。 难道她不值得太后替她说句话吗?她还有哪里做得不好吗? 至于万岁,之前在府里就偏宠李氏,让她像个摆设一样。等到进宫后更是不知将她置于何地。现在是一面在外面显示对她这个皇后的看重,一面却在私底下给她难堪。让她有苦说不出,心里更是恨他无情阴险。 难道她不是他的皇后吗?她没有给他生下弘晖吗?就是李氏那么荣宠,她也没有因嫉恨在外说过她一句不好。她做得还不够好吗? 可看着老翁,却让她害怕
相关推荐:
妄想人妻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碧荷衍生文
岁岁忘忧(完结)
南城(H)
珊璐短篇CP文
萌物(高干)
双凤求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