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把两家的女眷平安带到中山,还带了小伙伴周瑜一起过来,如此稳妥能干,怎么能不夸呢? 原焕成功接收到少年郎眼里的含义,一双眸子染上笑意,拍拍儿子的脑瓜让他去旁边坐好,然后起身笑道,“策儿一路过来,着实辛苦了。” 孙策听得这话更加神采飞扬,往旁边挪挪一一介绍他带过来的几个小弟,最后的重头戏依旧落在小伙伴周瑜身上。 周瑜怕他再胡说八道,连忙在他开口之前开口,“庐江周瑜,见过州牧大人。” 少年人绷紧了身子,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赏心悦目,只有泛红的耳尖能看出他其实在紧张。 “不必多礼,先入座吧。”原焕眉眼含笑,唤来奶娘侍女来照看几个年纪小的小家伙,然后才继续说道,“先前听策儿提到江东周郎颖悟绝伦、英隽有奇才,今日一见,果真不俗。” 不愧是性度恢廓、雅量高致、辅平江东、开拓荆州的顾曲周郎,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纵然年少青涩,也依旧令人见之难忘。 周瑜随孙策落座,听到这话瞬间红了脸,这中赞扬的话私下里说已经让他赧然,如今从这计除董贼、安定兖冀、名满天下的州牧大人口中说出,更是让他受宠若惊。 偏偏旁边的好友还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笑的眼睛都只剩下一条缝,周瑜好气的看他一眼,尽量保持从容,让自己看上去不要和这家伙一样傻。 原焕笑吟吟看着两个少年郎的小动作,江东双璧名不虚传,只样貌就极为出众,更何况二人都不是等闲之辈,能见到年少稚嫩的两个英俊少年,他的运气已经不能用“好”来形容了。 简单和周瑜说几句话,按照年纪往下排,就轮到更加青涩稚嫩的曹昂小少年。 这是私宴,没有那么多规矩,原焕以长辈的身份和几个小家伙说话,从曹昂、孙权、曹丕,到害羞到不敢说话的孙翊,一碗水端平,哪个都没有落下。 在座这些孩子年纪不大,然而各个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谁能想到,有朝一日,孙家的孩子和曹家的孩子竟然能乖乖巧巧坐在一起用饭。 原焕心满意足的收回目光,让奶娘侍女给拿不稳筷子的小家伙们喂饭,然后温声和周瑜曹昂说话,他让这些孩子过来吃饭,说别的事情显然不合适,便只说些无关紧要的趣事。 周瑜和曹昂坐的端端正正,回了几句慢慢褪去拘谨,对上主位上那人温柔和煦的目光,后知后觉意识到是他们心里的忐忑被发现,所以才有这些谈话,脸上不由又泛起红晕。 孙策一边吃一边摇头,心道这俩人紧张的不是时候,说话的时候可以紧张,吃饭的时候紧张什么,食不知味简直对不起食案上这些珍馐美味。 他离开不到一个月,主公府上的饭菜滋味更好了,等瑜弟昂弟缓过来就该知道究竟错过了什么。 只可惜被他们牛嚼牡丹吃下去的饭菜。 作者有话要说: 孙策:夸我夸我夸我~我超能干~ 第58章 举世皆浊 房间里气氛非常融洽,原焕开始时为了安抚周瑜和曹昂的情绪多说了几句,等他们放松下来,没有说话声也不显尴尬。 和颜悦色的人间谪仙唇边带笑,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不过短短一顿饭的时间,上首这位州牧大人温温柔柔的形象就在孙家曹家几个孩子心中定住了。 小孩子不能饮酒,府上新送来了很多甘蔗,正好今天小家伙多,原焕让厨房将甘蔗做成甘蔗汁,加热之后给他们当饮品。 深秋天干物燥,甘蔗汁解热润燥,多喝几口对身体也没有坏处。 孙权和孙翊在家时听大哥说过好多次新主公府上的饭菜好吃,从庐江去兖州见父亲时,他们爹也说新主公府上的饭菜好吃,父亲和兄长都这么说,就造成了两个小孩子只要想到安国袁府,下意识就想到这儿的饭菜好吃。 他们两个年纪小,有大哥在前面挡着,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跟着前面的兄长一起像模像样的在食案后面坐下之后,注意力很快落在了那些盘盘碟碟上。 爹和大哥说的没错,这里的饭菜的确好好吃。 孙权和孙翊可以自己吃饭,曹丕和郭奕差不多大,跟袁璟小家伙一样都需要奶娘侍女帮忙,小家伙们安安静静吃饭,吃饱之后一人捧着一杯温热的甘蔗汁,小脸上满是餍足。 等所有人都吃好了,天色也暗了下去,原焕没有多留,让下人带上灯笼送他们回去休息,赶路辛苦,好好休息休息养足精神,然后再来他这里领任务干活。 年纪小的读书认字,年纪大点的开始干活,在府上人手稀缺的情况下,谁都不能闲着。 原焕站在廊下看着小辈们走远,先是笑着摇摇头,然后带袁璟和郭奕回厢房,“以后玩伴多,念书习字不能马虎,要另外找几个先生才行。” 袁璟眨眨眼睛,仰起头看向父亲,“有阿爹教,为什么还要找先生?” 原焕一手牵着一个,一边走一边解释,“阿爹现在教你们,以后你们研习学问就不能只靠阿爹,等你们再长大些,或许阿爹就没有时间亲自教你们念书了。” 他给小家伙启蒙还可以,让他正儿八经的研究学问,怕是能把两个小家伙全部带歪到沟里去。 现在不光这两个小家伙需要先生,孙家曹家几个孩子都不能放松学习,不求他们一个个都变成经学大家,至少不能太差劲。 成为文化人不光是认字而已,如果看到一篇文章,只能将文章从头到尾念下来,不会像做阅读理解一样解释其中运用的典故、作者抒发的感情等难题,在外人眼中和不认字也没什么区别。 就是说,想脱离文盲的范畴,要求还挺高。 这些孩子以后不管从文从武,至少出门不能被人当成文盲。 原焕将两个小家伙送回厢房,嘱咐奶娘让他们别直接上床睡觉,刚才吃的东西有点多,消消食再睡,免得晚上睡着了难受。 月色如洗,夜风中带着几分寒意,天边星子闪烁,入耳只能听到瑟瑟风声。 原焕裹紧斗篷,穿过回廊来到书房,人刚刚来到书案后面坐下,陶姬就端着药走了过来,“大人,药煎好了。” 邵姬抬来灯架点亮烛火,书案上的竹简绢布被照的亮亮堂堂,晚上看书习字容易伤眼,把灯点亮些才好。 原焕看着冒着热气的汤药,抿了抿唇温声道,“先放下吧,待会儿再吃。” 他现在还不困,吃了药困意上来就什么都干不了了,这个点不算太晚,先处理一些事情,过一会儿再吃药睡觉。 陶姬将药碗端下去温着,然后走去窗边往香炉里添一勺香料,等香气缓缓散到空中,才轻轻盖上盖子。 原焕摊开一份竹简,提笔蘸墨,想了一会儿,这才落笔在竹简上写下什么。 他找了河东卫氏、陈留卫氏、临淮鲁氏、东海糜氏以及中山甄氏,苏双和张世平这两位马商主动来投,为了草原上的骏马,那二人也要为他所用。 剩下这几位豪族大商,足以占据司隶、兖州、徐州、青州、冀州的生意。 司隶、青州和徐州他暂时管不到,盐价能稳定就稳定,他挑了的这几家都是史上评价不错的家族,做到这一步已经仁至义尽,实在稳定不下来,就只能等以后再徐徐而图之。 而冀州、兖州、再加上一个豫州,这三州不光要稳定盐价,更要稳定粮价。 只要有粮有盐,百姓活下去的希望就能变大。 他记不清汉末的连年大旱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以各方诸侯互相攻讦的激烈程度来看,肯定就是这几年之间,旱灾、瘟疫的破坏力实在太可怕,粮价一旦上涨,没有管束的话根本不会有上限。 ——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 粮价涨到这中地步,百姓活得下去才有鬼了。 农忙结束之后,府里的管事就提到过今年秋天凉的慢,如果冬天没有大雪,来年就可能有天灾发生。 他不懂农时,但是他知道如果冬天是暖冬,来年春夏再遇到水灾旱灾,秋收的时候就很有可能迎来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一来,地里的收成什么都别想落下。 蝗虫过境,那是连草叶子都不会留下的恐怖场景,而且只要成灾,那就不是一州的事情,大汉十三州,至少有一半要受到影响。 最先卖出去的盐最好不要换成钱,在这中情况下,粮食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官府没有足够的粮食能稳住粮价,一旦物价飞涨,那就是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冀州和兖州豫州情况不会那么糟糕,就算他们这一年接纳了很多流民,从郿坞搬过来的粮食也能撑上一阵。 曹孟德和孙文台在兖州的屯田事业干的如火如荼,只要明年能有大丰收,兖州的情况基本就算稳住了。 前提是,没有天灾。 他手上有那么多粮食尚且担心顾不住,别的地方情况只能更差,尤其是朝廷掌控的司隶一带,他怕即便没有郭汜李傕作乱长安,小皇帝也依旧会落得食不果腹的境地。 如今不是和朝廷正面对上的时候,有王允等人把持朝政,他也没有理由“挟天子以令诸侯”。 小皇帝年纪太小,王允把持朝政,那人已经不是那个卧薪尝胆来除掉董卓的王司徒,没了董卓那个心腹大患,他怕是已经忘了谨慎二字是怎么写的。 就算小皇帝想要振作,以朝廷目前的情况,他也没办法越过王允来发号施令。 小皇帝过的太惨,整个天下都会变动,朝廷再怎么弱势,只要台子还能搭起来,拥兵自重的各路人马就不会太过分。 不能让小皇帝的情况太糟糕,他就得尽量稳住关中的情况,让朝廷只在关中一地折腾。 局势千变万化,各路诸侯都在忙着巩固根基,冀州的实力在各州之中算得上是名列前茅,只
相关推荐:
用精子付房租
娘娘要爬墙,重生暴君要凉凉
网王之宁夜(H)
我靠做梦娶了仙尊
仙王蛊鼎ABO
(香蜜+基三)长夜当歌_御书屋
替身小聋子
古穿今:禁诱缠绵
老子是基之人妖篇
妻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