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才无奈的看他一眼,拢袖起身动作行云流水,“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 这话是光武帝刘秀登基之前他手下人劝他的话,那么多人跟随他,不为他自己着想也要为他身边的谋士武将想想,功高盖主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他能容下别人,别人不一定能容得下他。 如今天子已经提出禅位,主公不答应岂不是寒了身边人的心? 不是所有人都念着汉室,他们虽然嘴上说着汉室是正统,可是事到如今,正统没有吃饱饭重要,汉室接连出了好几个荒唐的皇帝,之后冲、质帝短命,甚至后面出现三代没有直系后嗣的情况,刘姓宗亲人数众多,从哪一脉选人都可能激起其他人的不满,不如直接改朝换代建新朝。 主公力挽狂澜中止乱世,功劳之大无人能匹敌,汉室宗亲在乱时无能为力,安定下来又想谋夺皇位,天底下哪儿有那么好的事情? 说他们贪图名利也好,说他们离经叛道也罢,天下是主公带着他们千辛万苦平定下来的,他们所求不过是个青史留名,哪儿有到了最后却让别人把成果摘了的道理。 便是主公不愿,他们也不能答应。 更何况,主公从来没有还政的打算,也没有教导小皇帝为君者该当如何,反而倾尽全力培养袁璟小公子怎么当个合格的掌权者,他们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连那么简单的事情都看不出来? 戏志才哄小孩儿一样丢下就一句话,不等他们家主公有回应,回去继续商量国号年号选什么好。 他们家主公是天上仙君、是百姓心中的救世天神、是不世出的英才明主,普通的国号年号配不上他们家主公,必须仔细挑选才行。 原焕幽幽叹了口气,他怎么也没想到小皇帝提出禅位的意思之后会面临这么一副场面。 小皇帝前不久偷偷暗示过他,只是被他推了回去,没想到杨老爷子转头就去找了荀彧,更没想到荀彧会接受的如此迅速。 荀文若带头商量如何改朝换代,这场面是不是有点离谱? 第189章 何以天下 邺城的冬天冰天雪地冷煞人,走在路上寒意刺骨,第一场雪之后,地上厚厚的积雪就没有化过,然而满目银白之中,城里城外却是罕见的热闹非凡。 天子亲自出面下诏禅位,他们邺城的主心骨即将成为新的天子,整个邺城上上下下全都沉浸在激动之中,甚至连小皇帝自己都不例外。 他当了那么多年的傀儡皇帝,终于能摆脱这个身份,高兴的恨不得大醉一场,可惜现在高兴的有点早,袁卿家还没有答应,他攒了好几年的美酒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拿出来庆祝。 禅位是天大的事情,刘协发挥超常写出诏书,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需要他操心了,太尉和袁卿家那边自会安排,他只需要安安心心等待禅位大典。 小皇帝开开心心等着卸下重担的那天到来,邺城的大臣们开始了他们的忙碌生涯,如今距离上古先民生活的年代已经超过千年,那时候究竟有没有禅让制度没有人能确定,也有不少人怀疑尧舜禅让是假的,但是儒家对这个制度却是深信不疑。 ——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论语》《尚书》不只一次提到上古帝王禅让的实际,以孔夫子为首的儒家对先贤的禅让精神更是格外推崇,《论语》最后一篇就借尧舜禹的禅让赞扬上古帝王的德行。 在孔夫子的记载中,据说尧传位给舜的时候是这么说的,“舜啊,按照天意的安排,帝王之位要落到你的身上,你要好好地坚持正确的治国方略,执守中正之道,如果天下百姓都陷入贫穷困苦之中,老天给你的禄位也就到头了。” 舜继位的时候尧这么和他说,禹继位的时候舜也拿同样的话来叮嘱他,总之就是,禅位让贤这种事情古已有之,儒家子弟对这种事情推崇已久,以前是没有机会亲眼见到,好不容易在有生之年见到禅让真正发生,不打起精神好好干简直对不起天子亲自写的诏书。 过年没有时间休息算什么,牺牲几天休息时间换来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他们赚大发了好吧。 看陛下写的多真情实感: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恣逆,宇内颠覆。赖袁卿神武,拯兹难于四方,……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君其祗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陛下都那么认真了,他们怎么好意思嫌累? 原焕改换官制之后,除了三公这个荣誉官职没有动,其他位置全部换成他提拔上来的人,如今的天下只有一个朝廷,虽然他还不是皇帝,但是也只差那一个称呼而已。 皇帝的禅位诏书昭告天下之后,大臣们开始一次又一次的劝进,刘协激动过头实在闲不住,再冷的天也挡不住他出门的热情,内城外城城里城外转了好几天,回来之后又写了一份诏书,这一份没有上一份晦涩难懂,贴出来后就是不识字的老农也能听懂他写了什么。 他刘协在位好些年,从来没有为百姓做过一件实事,当皇帝当的实在愧疚,他无德无能,怎么好意思一直霸占着皇位不放。 也是他倒霉,出生不久就赶上天下大乱,父祖的行为他身为晚辈也不好评价,具体是什么情况不用他说大家伙儿都清楚,为了他百年后到地底下见老祖宗的时候能少挨几顿打,这儿就不具体解释了。 总之就是,他这个倒霉蛋被董卓老贼扶上皇位,艰难的给风中残烛一样的大汉续上最后一点命,不过就算续上也没好哪儿去,天下该乱还是乱,他这个皇帝当的是一点存在感也没有。 天下能者居之,得民心者才是真正的明主。 他仰观天象、俯察民心,不得不遗憾的宣布汉室的运数已经到头了,正巧这时候上天给他们送来了神武有德的袁卿家,袁卿家德行出众绝世无双,可谓是他们期盼已久的真命天子,天意昭昭,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老天究竟是什么意思。 天下是属于天下人的天下,谁能当皇帝百姓的意见很重要,大位能者居之,所以上古的时候尧帝没有为了私心把帝位传给他的儿子,而是给了更加贤能的舜帝,那是上古先贤,是他们所有人的榜样。 尧帝舜帝美名远扬,他心里羡慕坏了,当皇帝没法护佑百姓,他可以效法先贤,将大位让给真正贤德之人,也算是追随先圣遗范,好歹也算件好事。 别觉得他禅位是被逼无奈,他高兴着呢。 他这辈子命途多舛飘零半生,不能明知德不配位还要死守着皇位不放,他现在把皇位让出来是好事儿,上不负黎民下不负苍生,至于他老刘家的人,死了的等他死了再说,活着的有意见就亲自来找他,有本事就真的来找,别没事儿瞎叨叨。 小皇帝写第一份诏书的时候引经据典怎么有文采怎么来,第二份诏书不是写给朝臣,而是写给天下百姓看的,不用多华丽的辞藻,怎么直白怎么简单怎么写,洋洋洒洒写的比上一篇还要痛快。 桓帝、灵帝造完孽后拍拍屁股驾崩了,留他和他皇兄刘辩在世上受罪,皇兄甚至因此连性命都丢掉了,他借禅位的名义阴阳怪气几句怎么了? 有本事活过来找他麻烦,不会死而复生就别耽误他奔向自由。 熬了那么多年终于熬到解脱,谁挡他的路他跟谁急,兔子急了还咬人,别以为他真的好欺负,真惹急了他立刻找袁卿家告状,他自己没本事还不能找个有本事的人当大腿吗? 小皇帝接连两份诏书,两份诏书除了措辞不同,内容大差不差全是在强调天命已经不在汉,他崇拜上古尧舜禅让的美名,主动且迫切的将帝位让给他的袁卿家。 他这是顺应天命,是迎合天下人心的明智之举,除非老祖宗从皇陵里跑出来反对,不然谁都别想让他改变主意。 刘协的反应一出来,原本有意见的也不好再说什么,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小皇帝能把亡国之君当的那么欢乐,整个禅位流程走下来,就看到他在那儿兴奋的上蹿下跳,全无身为亡国之君的悲哀愤懑,这合理吗? 怎么着也是个即将禅位的皇帝,稍微表现出来点伤心很难吗? 对小皇帝来说,的确很难。 他终于摆脱讨厌的天子身份,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伤心难过,谁爱难过谁难过,反正他不难过。 天子禅位本该有些沉重,但是刘协这个天子看上去比所有人都激动,朝中大臣为了不被小皇帝比下去,一个二个也都积极上进的很,那边原焕还没有同意,这边“陛下”已经喊上了。 虽然他们都没亲眼见过三推三让的禅位场面,但是他们都读过《论语》学过《尚书》,该怎么做不用上头催他们自个儿明白,刚过完年没多久,原本只要三四次的大臣劝进就足足进行了七八轮。 汉天子主动禅位,天命不可违,百姓的愿望更不能违背,陛下您不要谦虚,赶紧召见文武百官准备受禅仪式吧。 禅让是从尧舜那个时候流传到现在的好制度,天意如此,陛下赶紧召集百官安排建造受禅台,他们好观天象选定良辰吉日,事情很多不能拖啊。 天儿已经暖和了,修建受禅台不算强逼百姓做苦力,他们刚刚放出要修建受禅台的消息,主动前来想要出一份力的百姓就能绕邺城一圈,陛下乃是天命所归,您的谦逊放在平时是美好的品德,放到现在就是逆天而为,万万要不得啊。 根据天象显示,本月的二十四日正适合受禅,臣等已经建好受禅台,众心不可违背,我们冒死劝谏让您接受禅让,陛下您准备好了吗? 大臣们轮番轰炸,
相关推荐:
亮剑:我有无限装备
[秦时+天九]忘机(H)
不太乖(骨科)
背德之欲
独占(1v1兄妹)
情燃
大学门卫老董(续)
重生七零末,俏媳辣当家
明媚芳菲(民国 1v1 双主角)
[gl]妖后的小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