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转而回过头来把原本归小月氏的地盘抢走。 边关不是中原,他们可不管什么礼义廉耻,到嘴的东西才是他们的,攻打凉州的城池风险太大,一不小心还容易被对方反杀,但是抢周边的势力和自己相差不多的邻居不一样,都是几百年的老邻居了,谁家有多大本事他们这些邻居比自家人都清楚,不趁他病要他命,他们得后悔半辈子。 小月氏挑唆不成反受其害,车师那边也没好哪儿去,那地方离姑臧城太远,比长安到姑臧还要远,鬼知道那边为什么闲着没事插手他们的事情,大老远的跑过去打仗是吃力不讨好,架不住车师本就分为前车师和后车师,派大部队过去教训他们划不来,派几个人过去搅乱他们的政局总不难。 中原人到西凉一眼就能认出是外来者,凉州本地胡汉混杂,各族人都有,会说外族语的人不在少数,挑几个能够混进车师煽风点火的人才完全不是事儿。 背后黑手解决了,马超也没有闲着,他年纪小,正是缺战功的时候,父亲他们没打算再去中原施展拳脚,说是那地方水太深,他们去了容易淹死,但是他年纪小,不去中原闯闯实在可惜。 他也觉得可惜,中原那么好的地方,怎么能不留下他马孟起的威名? 传下威名第一步,先立战功,最好是以少胜多智勇双全的那种,羌胡作乱正好给了他一个好机会,不怕那些闹事的胡人揍到不敢吭声,他还真没脸去中原闯荡。 打仗就要生乱,尤其是凉州这种地方,只羌人的部落就有几十个,他们都是羌人,但是不同的部落之间没有共同的首领,不像匈奴鲜卑那样有个大首领管着底下所有的小部落,打羌人就要挨个儿打过来一遍儿才行。 卫觊和吕布来到姑臧城的时候,马超正带着他的骑兵单挑各路羌人部落,走在路上时不时能看到落荒而逃的羌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走的不是官道,而是贼匪横行的山野小路。 原本半个月能走到的路程,在层出不穷的意外之下生生走了一个半月,吕布憋屈的不行,要不是他得留下来护卫商队里那个身体不甚强健的卫伯觎,他早就亲自带兵清道了。 西凉这边怎么搞的,乱成这样还好意思说他们治理的好,哪只眼睛看出他们治理的好了? 去的路上意外频发,到了姑臧城之后,马腾和韩遂看到来的是吕布吕温侯大喜过望,把旁边主事的河东卫氏之主忘的一干二净,立刻自来熟的拉着吕布要较量。 贾诩已经习惯两个将军的不靠谱,连叹气的欲望都没有了,任几个武将出去摔跤比斗,自己艰难的撑起笑容和卫觊打机锋。 最后几天,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等熬过这段日子他就解放了,以后再也不用整天担心又有什么烂摊子需要收拾,他梦寐以求的清闲日子近在咫尺,熬过困难就是胜利。 武将们的感情都是打出来的,他们不是敌对阵营,打几架就能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希望两位将军不要离谱的过分,好歹知道从吕布哪儿下手打听冀州牧的喜好。 贾诩心里想的好,架不住马腾和韩遂不往那边想,吕布因为平日里和郭嘉斗智斗勇机灵了不少,反而从他们俩口中套出了不少消息。 卫觊本来对这位在马腾韩遂手下颇受重用的文士很是忌惮,他出发之前接连收到好几封信,都是让他小心贾诩贾文和,千万不要掉进坑里,西凉天高黄帝远,什么事情都只能靠他们自己,万一真出了什么事,关中那边反应再快也来不及救援。 他们家主公能派出心腹爱将吕温侯来和他同行,可见对这人的忌惮有多深。 卫觊已经做好贾诩笑里藏刀走一步挖十个坑的准备,结果等到见面才发现,这人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是他主动提起各种条件,只看这人的反应,更像是想直接把凉州团巴团巴塞到他们手里。 凉州怎么说也是大汉的边境,是他贾文和的故乡,怎么感觉出了丝丝嫌弃? 不管怎么说,事情总归是往好的方向发展,卫觊警惕了好些天,直到明面上的交易做完,暗地里的交易也完成,商队准备离开姑臧城回河东,贾诩依旧没有改口的意思,这才敢相信这人是真的改邪归正不给人挖坑了。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启程的时候,蝗灾来了,从关中飞过来的蝗虫铺天盖地,一下子让他们想走都没法走。 凉州本来就贫瘠,只靠种地生活早八百年就饿死完了,粮食主要是牛马皮毛等东西交易换来的,蝗灾多发生在中原,他们这地方虽然有过,但是并不多见。 马腾和韩遂是打仗的好手,但是让他们来处理赈灾的事情,他们还真处理不来,整个姑臧城靠得住的只有贾诩一个。 贾文和得知他们这儿也开始闹蝗灾后眼前一黑,缓过来劲儿后想着今后和卫觊等人都是同僚,同僚有难不能不帮,关中那边肯定有人赈灾,现在需要帮忙的是凉州,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伯觎兄不能急着走。 蝗虫飞过,百姓人心惶惶,现在回去也不安全,卫觊考虑再三,最终还是派人往邺城送了封信没有回去。 贾文和盼了许久的清闲日子,在有了一个踏实能干的同僚之后终于看到了曙光,然而他还没高兴两天,就被从被窝里挖出来抬进了官署。 卫觊是个实在人,他自己经历过蝗灾,有处理蝗灾的经验,看到凉州官署上上下下对蝗灾束手无措很是诧异,觉得不能让他们自责下去,谁还没见过不会干的事情,多学学就会了。 贾诩没想到还能这样,如果不是卫伯觎的表情过于真诚,他甚至怀疑这人是在故意针对他。 他不想知道中原那边是怎么防治蝗虫的,也不想知道中原的赈灾流程是什么,真要关心的话他脑子里面也能翻出来点有用的东西,问题是他不关心。 他只是想躲个懒而已,怎么就那么难? 第124章 众生皆苦 贾诩很绝望,可是在卫觊义正言辞的监视之下,他连辞官都办不到,先不说那卫伯觎愿不愿意放他走,临阵脱逃这种事情传出去,官署里的同僚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淹死。 他贾文和自在惯了,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他,左右没人敢在他眼皮子底下说三道四,背后骂他的他也听不见,听不见就等于没有骂,不痛不痒随他们去就是。 可是卫觊不肯放人,他纵然有千百种计策也施展不出来。 按理说卫伯觎是外来人,就算身边跟着勇冠天下的吕温侯,只他们那几个人也没法插手凉州的事情,奈何他们刚刚在私底下达成协议,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蝗灾,他们已经带着使团一起去邺城拜山头了。 天灾难防,有个能办实事的同僚在的确能省心很多,马腾和韩遂不是傻子,如果不是下定决心投靠冀州,他们也不敢随随便便让一个外人来处理凉州的政务。 卫觊是个好人,可他操心的着实有点过了头,官署里的同僚人数不少,大把大把的人给他使唤,为什么还要把一个快要到知天命岁数的老人家从被窝里挖出来干活? 天理何在?公道何存? 贾文和怎么也没想到抱了大腿之后会更忙,但是他是个乐观的人,现在到处都有蝗灾,冀州那边只是暂时分不出人手过来帮忙,等到那边缓过劲儿来,肯定不会放任卫伯觎在凉州为所欲为。 再不把人弄走,他的宝贝头发就要掉光了。 乐观的贾文和含泪早起晚睡干活,一不小心就干到了夏天,卫伯觎终于要走了,凉州蝗灾之后的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的活儿也干完了。 吕温侯在城里闲不住,看他们少将军马超是个可塑之才,几个月的时间愣是带着他把周边的羌族部落揍了个老实,一个都没有落下,全都挨了顿教训才算完。 往年遇到天灾最先乱起来的就是诸部羌,今年可好,还没等他们乱,西凉大马的铁蹄就踩到了他们头上。 要不是前车师后车师离的太远,他们甚至能千里迢迢跑过去把那边沉迷给他们找事儿的混账玩意儿也揍到爬不起来。 这都什么事儿啊? 不管怎么说,总之卫觊和吕布在凉州的这些日子过的非常充实,直到把能干的事情全都干了才启程离开姑臧城。 西凉和中原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边塞苦寒,种地收成比不过中原,专注畜牧和经商又不稳定,接下来要怎么发展还得看冀州那边的意思,书信里说不清楚,等两边的主事者亲自见了面才好商量接下来的事情。 卫氏的商队一路从凉州返回,看到蝗虫肆虐后的关中大地忍不住叹息,卫觊本来想回河东修整一天,然后再和吕布一起去邺城,只是人刚回来就被曹操给拦了下来。 曹孟德等他等了几个月,好不容易把人等着了,二话不说立刻拉着他一起干活,蝗灾最严重的不是凉州是关中,他卫伯觎身为河东人,在凉州待那么多天他好意思吗? 凉州又不是他们的地盘,马腾和韩遂想要投靠兄长总得拿出点本事,现在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拉着他们的人留下来干活,那俩人的如意算盘打的妙,他卫觊也是个傻的吗? 没有好处就给人家干活,怎么就不想想自己老家乱成了什么模样? 卫觊还没弄清楚情况就被风风火火的曹操拉去视察民情,吕布险险躲过去,让商队自个儿回河东待命,看卫觊没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这才策马狂奔来到长安城。 商队当家做主的不是他,虽然他官最大,但是下命令的是卫觊不是他,他只是个跟着过去长见识的小小护卫,拖了几个月才回来这种事情怎么能怪到他头上。 吕大将军忘了自己带着别人家的小崽子扫荡羌人部落时有多爽快,总之千错万错不是他的错,现在卫觊被曹操拽走也和他没有关系
相关推荐:
末世穿越:霸道军长独宠妻
西游之绝代凶蟾
银河堕落指南(H)
女扮男装的倾城皇后:烈云_np文
漂亮宝贝这么会钓,不要命啦
背德男女
谍海潮生
三菜一汤咸菜若干(np)
欲望之火 (1v1) h
论一妻多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