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姐弟(现代男生子) > 第153章

第153章

什么阴阳灾异孝弟力田,只要有才能,皇帝现编都能编出个名目来任官。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任何政策实施下去都可能变成当权者完全想象不到的模样,皇帝想要察举选官来加强中央集权,底下人不想让皇帝插手管那么多,一来二去就变成了另一个死循环。 察举察举,说是皇帝来选举人才,但是皇帝不可能亲自跑去地方选人,掌握察举权利的还是地方的官,他们选官的时候重视门第族望,你选我我选你,选来选去还是那些人。 累世公卿的大家族怎么出现的?就这么出现的。 名门望族怎么着都不会吃亏,他们进而入朝为官,退就在地方成为豪强,怎么都不会委屈自己,就算后来察举制变成九品中正制,也是换汤不换药,内里还是一个样。 负责品评的中正官出身名门,评列九品察访士人当然偏向名门子弟,官场的垄断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想要打破这个垄断也只能趁着乱世,要是赶在太平盛世来做这些,没有足够的本事,盛世也能被搞成乱世。 原焕自认为没那么大本事,只能庆幸身处在大争也是大变之世。 寒门子弟出仕艰难,世家子也不容易,州郡各自为政,想走举孝廉为官的路子不容易,而被州郡征召,显然又站到了朝廷的对立面,最要命的是,州郡的长官不一定愿意征召他们。 大汉十三州,各州的州牧刺史都不会是本地人士,自高祖开国以来,从本地选拔官吏或者直接由乡老族老来治理基层的制度就已经被打破。 皇帝为了避免州郡官吏徇私,任命官员的时候会特意避开出身地,虽然没能解决地方豪强势力横行乡里的问题,但是异地为官的传统却一代代的留了下来。 想要按着自己的想法安排人才的去处,首先得有足够的人才才行,要是手上没有能用之人,再怎么不乐意也只能把人派去原籍。 官员异地为官没有办法完全解决地方豪强势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是不代表他们什么都做不小,很明显的一点就是,走裙带关系要比之前艰难许多。 人情往来的前提是要有人情,刺史、郡守空降到地方,就算当地豪族主动示好,他们也不敢随随便便把对方当成自己人,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长官可以趁机扩大关系网,刚正不阿耿直秉公的长官却不会给他们面子,不管怎么说,借此走后门的难度都要提高不少。 一般刺史、郡守甚至县令上任都会带着自己的属官,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威也要打压当地的豪族,毕竟一山不容二虎,地头蛇势力太大,他们这些正经的官还怎么树立权威? 各州州牧上任后拉拢当地的大世族来稳住地位,刘表刘焉甚至刘虞走的都是这条路,只是前者拉拢的是当地世族,后者拉拢的是附近游牧民族,一旦他们站稳脚跟,立刻就会扶持自己的势力, 大家族的人可以和以前一样通过家族的势力到州郡为官,小家族的年轻人赶不上躺儿,想要出仕就要想其他法子。 邺城书院明面上只是个书院,郑玄老爷子担任院长且没有接受任何官职,司马徽和其他几位名士大儒几乎住在藏书楼中,同样不问政事,表面看来和官场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从书院中走出去的士人想要进入官场必然比其他人容易得多。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州牧大人拿出万卷藏书修建藏书楼,又请来众多名士大儒在书院任教,不可能只是为了让冀州的读书人有地方请教。 天上不会掉馅饼,州牧大人开办邺城书院自然有他的用意,以前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现在学得文武艺货与州牧家,仔细想想,似乎跟着州牧大人更有前途。 原焕相信外面那些年轻人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只希望那数量不多的寒门子弟能坚持下去,天下寒门子弟的数量比世家子多了不知道多少倍,可是出仕为官却只有世家子,现在他把那座对寒门子弟封死了的大门打开一条缝,只要能把握住机会,那条缝就会越来越大。 璟儿还小,不知道汝南袁氏意味着什么,先前袁术来邺城,叔侄两个也只是草草见了一面,小家伙对不重要的事情向来忘的很快,这会儿估计已经忘了还有叔父这回事儿。 把自己当成寒门子弟来求学,才能知道寒门学子求学的艰难,这样即便以后知道真相,在寒门与世族的矛盾中也能保持公允,才能知道怎么做可以少走弯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汉乱成一锅粥,上到皇帝下到寻常读书人都有责任,究其根本不是谁聚众造反,也不是谁拥兵自重不服管教,而是制度层面出了问题。 如果不能破而后立,便只能像历史上那样经历百年大乱,然后才慢慢摸索出新的出路。 袁璟小家伙握紧拳头,两眼冒着小火苗,“阿爹,下次奕哥来书院我也跟着,再喊上翊哥他们,我们一起来才能不浪费那么好的机会。” 阿爹为了让他来书院读书煞费苦心,还请了那么多先生来书院,他们如果不好好读书,怎么能对得起劳心费力的阿爹? 一起来,必须来,谁都不能少。 好兄弟就要同进退,谁都不能不学好。 原焕揉揉小家伙的脑袋,“既然璟儿那么主动,过几日就由你去通知孙家小郎和曹家小郎,如何?” “阿爹放心,保证完成任务。”袁璟小公子挺起胸膛,眉飞色舞的领了活儿,摇头晃脑开心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什么,又跑去荀彧跟前仰头问道,“荀先生,恽弟什么时候可以来书院读书呀?” 荀彧无奈的看着兴冲冲的小公子,“恽儿年幼,尚不知礼,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就能和小公子一起读书了。” 袁璟一本正经的点点头,表示自己把时间记下了,明年这个时候一定会把奶包子恽弟带到书院好生培养。 荀先生那么厉害,恽弟身为荀先生的儿子,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荀彧把热心的小公子哄去和郭奕一起玩,站起身来看看他们家主公,轻叹一声很是心累。 汝南袁氏,还出身寒门,他虚活二十多载,头一次听说这么离谱的笑话。 原焕但笑不语,任这几个知道真相的人在那里怀疑人生。 书院的招生要持续半个月,过了正式讲课之前的考核才是开学,官署里还有公务要处理,他们不能在这里耗一天,吃过午饭就得回去。 午后正热,郭嘉看着外面的大太阳不太想动,一把抱住郭奕,借口和儿子培养感情,试图拖到傍晚再回去。 原焕瞥了一眼这开始耍赖的家伙,朝郭奕招招手让他远离他那不靠谱的爹,将小家伙招到跟前温声道,“这些天先生们要忙,奕儿可以不用来书院,左右接下来没有什么要紧事,奕儿许久没和璟儿一起玩耍,正好一起回去。” 郭嘉:??? 郭祭酒立刻改口,“嘉亦许久未曾与主公畅谈……” “外面酷热,奉孝身体孱弱,不如等到傍晚暑气散了再走。”荀彧面带微笑接了一句,拍拍好友的肩膀,笑得令人如沐春风。 郭嘉有些牙疼的看过去,“嘉与文若相识数年,未料文若竟也会说风凉话,做这等雪上加霜的事情,嘉心甚寒之。” 原焕站起身来,走到郭祭酒跟前直接给了他一个脑瓜崩,然后转身对荀彧说道,“郑司农方才说他有个学生要来书院,清河崔氏崔季珪文韬武略样样不凡,若他没有出仕之意,便让他协助郑司农打理书院之事,若他有意出仕,还要劳烦文若多上点心。” “主公放心,彧省得。”荀彧应了一声,紧随其后跟着离开。 吕布出去安排车架,原焕左手一个小娃娃右手一个小娃娃,一边走一边和荀彧说话,郭嘉被留在最后,瘪了瘪嘴只能委委屈屈的跟上。 热闹都是别人的,是他不配。 原焕让人去通知隔壁房间里的几位先生,这些天他们有的忙,郭奕先回家待几天,等到书院正式开始上课,他会把几个孩子一起打包送过来。 还好之前修建的时候考虑到人数的问题,划出来的地方足够大,不然来了那么多人,书院还真不一定容得下。 郭嘉轻车熟路上了他们家主公的马车,连哄带骗把两个小家伙哄去荀彧那里,毫不心虚的霸占了两个崽崽的位置,“藏书楼吸引了许多学子来邺城,而这些学子几乎都想拜入大儒门下,以前是没有门路,如今书院一开,奔着郑司农等人名声而来的人不在少数,主公难道不觉得,这些读书人的年纪相差有点大吗?” 书院乃是教书育人之所,应当是年轻学子的读书进修之处,刚刚启蒙的小娃娃可以有,垂髫稚童可以有,十几岁的少年郎也可以有,实在喜欢读书的话,二十多岁勉勉强强也不是不行。 可是现在,外面适龄的孩童少年没有几个,大多都是而立之年的读书人,还有头发都白了的老翁,他怀疑那人的年纪比郑玄老爷子都大。 这合适吗? “今年情况特殊,与其说是书院挑选学生,不如说借书院考核之名来选拔官吏。”原焕不紧不慢的收回视线,放下竹帘遮挡阳光,坐姿端正和旁边的郭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学子远道而来,能够潜心修学的便留在书院,天底下能沉得下心治学修书的人不多,大多还是借此为渠道出仕为官。” 郭嘉无所谓的耸耸肩,趁两个小家伙都不在,马车里没有其他人打扰,终于有机会问问题,“主公,我冒昧问一句,小公子为什么会以为你们出身寒门?” 总不能是当爹的不做人,连自家孩子都忽悠吧? 原焕轻笑一声,倒也没打算藏着掖着,“璟儿没有问过,府上的下人也不会在他面前多嘴,小家伙们玩闹时更不会提起这些,而官府的公

相关推荐: 呐,老师(肉)   剑来   掌中之物   莽夫从打穿肖申克开始   逆战苍穹   将军男后(修改版)   九品道士   可以钓我吗   生化之我是丧尸   恶女嫁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