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吗?”小家伙茫然的眨眨眼,找来上过学的小伙伴郭奕,“奕哥在书院的时候难道不是时刻跟在先生身边?” 郭奕摇摇头,“先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一天只学一个时辰,剩下的时间要么去演武场练武,要么自己温习功课,不会时刻跟在先生跟前。” 袁璟震惊不已,扭头看向想裹起来的郭嘉,满眼都写着“控诉”两个字。 郭嘉假装什么都没有看到,煞有其事的在吕布旁边坐下,“奉先将军今日比以往更加俊朗,这百花战袍可是绣娘新制的?听闻城里的铁匠铺子正在钻研新的炼铁之法,奉先将军乃是主公麾下第一人,若那法子有用,估计连盔甲也要焕然一新。” 吕布本来有点不明所以,这家伙主动过来和他搭话肯定不怀好意,然而没两句就被他吸引了过去,新法炼铁?什么法子,能炼出什么样的铁?他的盔甲能换成更好的了? 正好主公在和小公子说话,咱们哥俩儿去旁边仔细说道说道,如果说得好,他那儿还有不少好酒,悄悄的给郭祭酒多喝两口不成问题。 郭嘉咧嘴笑的开心,朝目瞪口呆的袁璟小公子眨眨眼睛,很快和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整整衣服和吕大将军去了角落,摇头晃脑侃侃而谈。 吕大傻子平日要么在军营要么在家闷着,消息可没他灵通,而且他说的也不是假话,铁匠们早在安国袁府的时候就在研究新的炼铁之法,和那制盐制糖的法子一样,都是经过他们家主公点拨才有的法子,有他们家主公点拨,想不成功都难。 他只是提前告诉吕大傻子,让这家伙提前高兴高兴,不算信口开河。 袁璟控诉的看着郭嘉走开,吸吸鼻子转到旁边温文尔雅的荀彧身上,想着自己是男子汉不能哭鼻子,换了个人小声问道,“荀先生,你们、你们小时候、怎么念书呀?” 奕哥不靠谱,奕哥的爹比奕哥还不靠谱,奉先将军一看就知道没上过书院,在场除了阿爹,能问的只有荀先生一个人。 荀先生和阿爹一样温柔和气,一定不会像郭先生那样欺负小孩儿。 袁璟小公子经历了肮脏的成年人的欺骗之后,终于找到了正确的人来问问题,颍川荀氏家大业大,荀彧幼年也是从书院里出来的,对书院的规矩比郭嘉清楚。 颍川书院乃是颍川几个世家共同创建的书院,和天底下大多数书院一样,只是当地世族的家学,教导学生的是各家长辈,入学的也只有他们几家的小辈。 如若不然,以郭奉孝的荒唐早就被赶出去了,哪能容忍他放肆到现在。 原焕笑吟吟听着荀彧讲述颍川书院的事情,让他说他还真说不上来,原主没有去过书院,汝南袁氏为官者甚多,他自小在京城长大,连着袁绍袁术都一样,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汝南老家。 洛阳城的书院众多,最显赫的是朝廷的官学,但是官学虽然卡了出身,里面的学生却是良莠不齐,原主身为家主的继承人,大部分时间都是接受另外的教育,虽然在官学里挂了名,但是还真没去过几趟。 袁术那小子倒是去的多,只是去也不是干正事,大多数是要和人打架斗殴,官学和朝堂一样乌烟瘴气,多得是袁术这样仗着出身肆无忌惮的人,而讲书教学的先生同时也是朝中官员,事情不到万不得已还真不敢管他们。 让他来给小家伙讲学堂经历,不如让荀彧这个正儿八经从家学中出来的谦谦君子来讲。 袁璟和郭奕听的出神,听完之后意犹未尽,忍不住开始提问题,“可是外面那么多人,阿爹说他们不只有世家子弟,他们都可以进书院来读书,是不是因为邺城书院比其他书院都要好?” 荀彧顿了一下,抬眸看了一眼他们家主公,这才轻声回道,“主公愿意让寒门子弟进学,当然是好的。” 袁璟托着小脸想了一会儿,灵光一现又说道,“我知道了,还可能是因为我爹就是寒门子弟,为了让我进书院读书,所以才这么做。” 荀彧:??? 什、什么? 寒什么门? 小家伙语出惊人,不光荀彧,连角落里的郭嘉和吕布都被他惊呆了。 主公改名换姓来冀州,可是这改名换姓也没有真正的改名换姓,该知道的都知道他是谁,袁绍袁术那兄弟俩的反应已经把他的身份透漏的一干二净,怎么外人都知道的事情,他们袁璟小公子还蒙在鼓里? 他要是出身寒门,天底下还有谁不是出身寒门的吗? 合着现在除了刘姓皇室,大家都是寒门了? 郭嘉嘴唇颤抖,张了张口什么都没有说出来,荀彧难以言喻的看向他们家主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知道主公当初隐姓埋名来到冀州是为了试探袁绍袁术两兄弟,可是现在那俩人对他们已经没有威胁,怎么还弄成了这个样子? 袁璟小家伙不知道他说的有什么问题,看大人们都不说话,只能再次对小伙伴说,“奕哥是不是也这么觉得?” 郭嘉平日里不会和孩子说这些,不只郭嘉,寻常没有人会在孩子们耳边说什么世家传承,所以郭奕也是什么都不知道,小脑袋瓜琢磨了一会儿感觉没问题,于是煞有其事的点点头,“肯定是这样。” 荀彧:…… 郭嘉:…… 原焕笑吟吟看着他们呆若木鸡的模样,还嫌小家伙们不够混乱,抿了口热茶润润嗓子,然后慢慢悠悠开口说道,“璟儿说的不错,天下之人何其多,世家大族有家学传承,寒门子弟想要读书难于上青天,我既是寒门出身,这邺城书院也应当为寒门子弟敞开大门,否则以璟儿的出身,难道要天天在家闷头苦读?” 袁璟皱紧眉头,想着刚才荀彧说的书院生活,再想想一个人在家闷头苦读的日子,一时半会儿竟然分不出哪个更好。 书院的确很好玩儿,但是书院里的先生好多好多,如果自己一个人在家的话,阿爹在书房忙碌,他就可以偷偷溜出去找其他人玩耍。 偷偷溜出去是不好的,阿爹可能会生气,不妥不妥不妥,不能让阿爹生气。 唉,男子汉大丈夫,再苦再累都能撑住,他可是以后的顶梁柱,只有学了本事才能为阿爹分忧让阿爹多多休息,不就是被一群先生围着吗,他可以接受。 小家伙心思百转,表情变了又变,最后苦巴巴的捏着拳头,努力让自己显得稳妥又能干,他是心甘情愿说出下面的话的,不是被逼的,“阿爹为了让我读书已经那么辛苦,不可以让阿爹的苦心白费。” 郭嘉嘴角微抽,很想问问这小公子他以为的寒门是什么样。 小家伙的脑袋瓜里装的都是什么,他怎么就能以为他爹是寒门子弟呢,但凡出门溜达一圈看看真正的寒门子弟是什么模样就能知道真相的事情,他怎么就信了呢? 小孩子那么好哄的吗? 他们家奕儿平时温温吞吞,管他的时候那叫一个聪明,怎么这会儿也跟着犯傻? 老天,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郭嘉和荀彧面面相觑,俩人难得想到了一起,交换了眼神之后再看看两个小孩子,实在不知道他们家主公心里怎么想的,只能给自己倒杯水压压惊。 人活久了,果然什么离谱的事情都能见到。 原焕眸中划过一抹促狭的笑意,拍拍旁边的位置让两个小家伙坐过来,让他们不要把以后的书院生活想的那么可怕。 一群先生和一个先生其实没什么不一样,被一群先生围着教的情况不存在,先生们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要教的也不只有他们,只要安排好时间,其实和他们平时没什么区别。 袁璟重重点头,“阿爹放心,我和奕哥一定好好学,让别人知道我们也可以很厉害。” 郭奕小声提醒,“我爹说,颍川郭氏也是世族。” 袁璟立刻改口,“阿爹放心,我一定好好学,让别人知道我很厉害,比奕哥还厉害。” 原焕笑的更加温柔,扫了一眼只给他留了背影的荀彧郭嘉,轻笑一声深藏功与名。 他一直以原焕这个名字行事,可不只是心血来潮。 第101章 烽火不熄 原焕今天一大早带着袁璟来书院,除了让他来见见书院里的几位先生,还有就是让外面那些读书人知道,邺城书院不光是一座书院,更是他们出仕为官的踏板。 朝廷无力掌控郡县,大汉已经四分五裂,察举制也即将走到尽头,不想像历史上那样被北方游牧民族打到中原,最需要改的就是选官制。 隋唐的科举制在后世看来弊端很大,但是对现在来说,既能抑制豪门世家的势力,又能扩大官吏的来源,选拔的时候不像九品中正制那样只看出身,而是更看重成绩,这样不管是对掌权者还是对百姓来说,都比世家大族把持官场好。 冀州现在没办法大踏步跨到科举选官,为了不引起天下世族的反击,只能像现在这样温水煮青蛙,用人之处太多,手下的人才远远不够,就算他们有荀彧这样交友极其广泛的人在,能请过来的人也有限。 主动来投的人的确不少,但是那些人良莠不齐,放到郡县中能无功无过都是难得,更不用说能作出什么成就。 官府征召只能征召有名有姓的大儒名士,那些有才华却籍籍无名的人只能埋没在乡野之间,没有奇遇加身,可能一辈子都这么埋没下去。 ——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靠乡绅。 自古以来,皇权便一直不曾深入到宗族乡里,不管朝廷是强是弱,宗族乡里都治理都是地方自己在管。 朝廷强势的时候,上至刺史太守,下至县令,都由皇帝亲自任命,而朝廷弱势,地方势力又会重新坐大。 皇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琢磨了不少法子,察举的科目常见的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同时还有一堆不常见的名目,
相关推荐:
大佬家的病弱美人[末世]
怪物妈妈
【古言】他不是风流帅
快穿:炮灰她次次躺赢
神话降临
百日巴黎
病弱白月光[快穿] 完结+番外
修仙界第一丑男[系统]
穿成炮灰的我竟然是个万人迷
一支葵花压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