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没有直接把人拉出去砍了,而是记在心里写信吐槽,这样就很好。 世家大族是把双刃剑,支持他的时候可以把他推的很高,一旦刀刃相向,立刻就能把他摔下来,君不见史上曹操只杀了一个边让,就让兖州的世家和离心反目,差点被以陈宫为首的世家弄的连落脚之地都不剩下。 像边让那种拿捏不住的名士大儒,不要抛弃,不要放弃,用点小手段祸水东引,把他弄去别的地方,耳根子清净了。 兖州不留,不如来冀州,邺城藏书楼欢迎各种古怪脾气不好相处的名士大家,不会和人相处不是事儿,懂得和书相处就行。 原焕一页一页看完曹操的来信,当天就把回信送到兖州昌邑,着重强调了如果有看不顺眼的名士清流尽管想办法让他们来邺城,不怕来的人太多,藏书楼里塞满了各种典籍,来多少他们就能收多少。 受到回信的曹操:…… 虽然但是,其实也没那么多人得罪他。 他怎么说也是朝廷任命的兖州牧,当初带兵抵抗黑山贼,解救兖州百姓于水火之中,这都是实打实的功绩,世家大族可以高傲,但是不能不讲道理,他们太不讲理,双方起了冲突百姓也不站在他们那一边。 也就边让那种持才傲物的家伙不把他放在眼里,不过是哗众取宠贻笑大方罢了,他曹孟德这么大度的人,怎么会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 既然那些家伙能入了大哥的眼,那就听大哥的,想法子让他们给大哥干活儿去,免得留在兖州惹人厌。 泰山贼被平定,臧霸孙观那些贼头子摇身一变成为官兵,陶谦知道那些人接受了兖州的官职后怄的不轻,要不是徐州还在休养生息,不能和兵力强盛的兖州开战,他甚至想兵临泰山郡外亲自质问臧霸等人。 他当时同样又给官又给粮,徐州土地富饶比兖州强了不知道多少,为什么弃徐州而选兖州? 徐州和青州看上去不会对兖州、冀州产生威胁,不过事无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泰山郡的位置正好处在青州、徐州之间,布防泰山来抵御青、徐二州非常有必要。 臧霸和诸葛玄就任之后,原焕便把刚来身边不久的太史慈派去了泰山郡,臧霸对泰山本地以及徐州很是了解,太史慈是青州本地人,且二人在本地都相当有名望,都有过得罪官府而逃亡的经历,合作镇守足以让泰山防线变成铜墙铁壁。 太史慈稳重能干,臧霸是个暴脾气,如果二人起争执,以太史慈的性格也不会直接开打,没有意外的话他们两个能应该相处的来。 之前青州黄巾军作乱,孔融焦和城门失火殃及太史慈这条池鱼,在天下人看来,他们冀州也被溜了一圈,原焕倒没想发兵报复,青州乱成一团,他还没想费时费力插手那边的事情,不过让他白白吃亏也不可能。 脾气太软了的话,谁都能把他当软柿子捏。 原老板自己什么也没干,只是给太史慈提供了足够的钱粮,让他回东莱郡老家招兵买马,当然,能顺便在相邻的北海国也招点人就更好了。 招完之后全部带去泰山郡,和泰山郡的兵卒一起训练,能招多少招多少,钱粮管够。 此话一出,不光太史慈兴奋,张辽高顺都羡慕的不行。 他们俩当初招兵的时候什么都没有,高顺还好,有家族的帮助,家里的部曲也有不少人,张辽就惨了,他奉大将军何进的命令到冀州一带招兵,两手空空全凭一张嘴,废了老鼻子劲儿才得了不到两千人马。 现在青州乱成那个鬼样子,一句钱“钱粮管够”砸下去,新兵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这种好事儿为什么没有落到他们身上呢? 太史慈激动的眼睛都亮了,生怕他们家主公改口,再三确认不管他招多少人钱粮都能管够之后,当天连夜就赶回东莱郡招兵买马。 他身上没有青州的官职,孔融对他的母亲多有照顾,他也用解北海之围报答了过去,如今恩怨两清,干什么都不用顾忌别人。 太史子义到底留了几分年轻气盛,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对孔融焦和两个人还是有些怨气,好不容易能戳他们俩的肺管子,招兵买马干的是非常卖力。 从临海的东莱郡到北海国、乐安国、济南国、齐国,青州六郡国,除了刘备所在的平原国,其余五郡国全部被他扫荡了一个遍儿。 黄巾贼烧杀抢掠也不敢保证天天能吃饱,当兵能吃饱肚子,谁还当贼? 太史子义的名声青州妇孺皆知,那么多百姓愿意跟他,他们不当黄巾贼了,戴罪立功也要当兵。 乱世之中,管饱两个字比黄金都好用,太史慈也是个狠人,他们家主公说钱粮管够,他就敢来者不拒,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愣是直接从青州带走了十五万青壮。 十五万青壮被带走,青州只剩下老弱妇孺。 消息传回中山,包括原焕在内,所有人都傻眼了。 高顺:“是个人才。” 吕布:“还好我们粮食多,多亏了董卓老贼,不然还真养不起那么多人。” 张辽:“主公,我现在回并州老家招兵买马还来得及吗?黄巾贼不能打,我们并州儿郎才是最能打的兵。” 原焕:…… 哦,驳回。 曹老板收编百万青州黄巾,其中青壮降卒才三十万,这下一走就是十五万,除去青州原有的那些兵马,那是真的只剩了个空壳子。 十五万青壮良卒对兖州冀州而言都是意外之喜,对青州而言则是灭顶之灾,寻常百姓家中没有壮丁能活下去,士兵们得了奖赏也会想法子送回家,对寻常百姓而言,在哪儿当兵都是当兵,既然一定要从军,自然要去条件好的地方。 民间没有青壮,郡县就没有兵,郡县没有兵,官署的存在就是摆设,“管饱”两个字的威力太大,不光百姓和黄巾贼,连郡县里都有不少没有后顾之忧的兵偷偷跑过去。 总之就是,在太史慈的骚操作下,刺史焦和吐血三升,缠绵病榻也不肯消停,让人把自己抬去孔融家里破口大骂。 ——孔文举害我! *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春日的暖阳洒在大地上,天地间一片祥和。 原焕的身体不能仓促赶路,田庄里要随他一起离开的几家有女眷有孩子也不好折腾,书简纸张更不能淋雨,耽搁来耽搁去,等天气放晴,路况良好可以赶路,日子已经比原本定下的时间晚了半个多月。 长长的车队缓缓走在修缮平整的官道上,护卫车队的士兵面容严肃令行禁止,杀伐果断的气势一眼就能看出是战场上杀出来的精兵。 吕布和高顺提前带兵去邺城,张辽和孙策留下来护卫车队,有病号还有孩子们在,马车的速度只能慢不能快,就算确定路上不会有漏网的山贼劫匪趁火打劫,该有的护卫随从也不能少。 冀州牧迟了半年终于要去邺城坐镇,新官上任三把火,纵然这个上官已经算不上新,各郡县也都开始提心吊胆。 袁绍赶走韩馥当上州牧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召见各郡国太守国相,上任之后召见属官很正常,偏偏那位新的州牧继任那么多天也不说召见,只让一切照常进行,见不着上官,他们怎么能安心当官? 他们这位新州牧在官府公文上写着姓原名焕,真实身份是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能让袁本初灰溜溜躲去并州,普天之下除了袁基袁士纪,连皇帝都不敢说自己能做到。 那实为袁氏之主却名为原焕的新任冀州牧在年后不久被朝廷嘉奖加封广平侯、食邑三百户、仪同三司,恩宠一时无二。 可是即便朝廷不下这道旨意,也没有人敢小瞧他啊。 原焕这个名字的确名不见经传,只凭这个名字,就算朝廷再怎么给他升官加爵也没有用,奈何他从来没有掩盖过自己是袁士纪的事实,有汝南袁氏的名头在,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朝廷把爵位食邑加在这个名下对天下人来说是就是欲盖弥彰,汝南袁氏袁基名下的食邑已经有千余户,有没有广平这三百户对人家来说没什么区别。 州牧掌握一州军政,本就能开府征召掾属,如今朝廷式微,冀州牧手握大权,人家想换几个太守完全不用考虑朝廷的意见,换完之后让人去朝廷通知一声是给朝廷面子,不通知朝廷,朝廷也不敢挑他的错处。 冀州各级官署对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新州牧完全没有应对之策,对方是上官,身份家世让他们只能仰望,对别人能主动出击,对这位,他们还真没那个胆子捅火。 原焕那里一直没有动静,州郡事务一如既往的送往邺城,各级官署盯着邺城的反应,看邺城那些人似乎州牧换人和没有换人都一样,心里又开始打鼓。 按理说,各郡官员安安分分才是正常。 反正州牧都是汝南袁氏之人,先前袁绍的州牧之位来的算不得光明正大,如今这位袁氏族长是朝廷派司空杨彪亲自到冀州任命,比袁绍更加名正言顺。 但是架不住冀州各郡县的太守郡丞国相有些没那么安分,甚至不少和周边各州眉来眼去,如果新来的州牧接任后召见他们,他们顺水推舟效忠,事情就算过去了,但是新任冀州牧没有。 上头越没有动静,下面就越心慌意乱,如果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还好,怕就怕那位想秋后算账。 汝南袁氏手眼通天,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不知道哪儿冒出来个人就受过袁氏恩泽,他们能瞒过朝廷,却没把握瞒过原焕。 他们也没担心错,原老板想的的确是秋后算账。 他要以冀州为根据地,绝对容不得手下背刺,史上曹操出兵徐州,兖州境内密谋造反,若不是有荀彧力挽狂澜,他在外面打着打着就要无家可归,没有粮草供应,军队战斗力再强都是虚的。 被人偷家这种事情不能发生,所有可能都要从源头上掐灭。 冀州富
相关推荐:
其人如玉(H)
ABO世界的“性”福Beta
虚拟游戏舱
(宝莲灯同人)道衍(H)
面具(骨科h)
想睡就睡(BL限)
这段网恋不靠谱(1V1)
夏光(H)
生存期(1v2 兄妹 男小三)
年上敏感大狗狗x你(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