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人忙不迭道歉,虽然不知道错哪儿了,但是先道歉总没错,没准儿哪句话说对了人就没事儿了。 太史慈心情更加自责,内疚看着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张辽孙策,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把真相告诉他们。 这里是青州,张文远他们的兵马再怎么精锐也不能和北海一国为敌,如果被人刻意切断粮草,这五千兵马怕是都要折在这里。 小霸王睁大了眼睛震惊不已,反应过来这人说的是什么意思后,火冒三丈气的不行,“岂有此理!” 求救信还能找错人,他怎么不说阎王爷夺命的时候不小心找错了人把他那么大个祸害给留在人世间了呢。 老爹说的果然不错,人不可貌相,传出来的名声大部分也都名不副实,一个二个的都是被吹捧吹来的,谁信谁是傻蛋。 张辽面上如出一辙的气氛,仔细去看眼神却有些飘忽。 虎崽子出来的时候只顾得激动,其他什么事情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有些事情主公就没和他说,比如送到他们府上的求救信很有可能是被人掉包之后的信,傻小子就还不知道。 幸好不知道,傻小子不像他这么见多识广,演技肯定也比不过他,这样真情实感的生气再好不过,毕竟再卓越的演技也比不上下意识的真实反应。 孙策骂骂咧咧想揍人,太史慈心里更加愧疚,张辽作为援兵主将,颇有大将风范的拍拍他们俩的肩膀,让他们不要把事情放在心上,“既然孔北海说我们心怀不轨,我们先离开便是,接下来的事情由我家主公亲自派人和孔北海交涉,若孔北海欺人太甚,我家主公也不是软弱无能之辈。” 太史慈捏紧拳头,事到如今,他说什么都不妥。 张辽把想要开口的孙策拉到旁边,揽着太史慈叹了口气,“我等回中山给主公复命,子义接下来还留在孔北海身边吗?” 孔融这次做事儿实在不地道,如果真的留在北海,他们站在对立面,以后可能会在战场上想见。 虽说都是各为其主,但是以前能一起喝酒吃肉的朋友变成兵刃相向的敌人,心里总会有点不舒服,子义肯定也是这么觉得吧哈哈哈哈~ 太史慈低着头,脸色很是不好,“大丈夫在世,当立不世之功,这青州,不待也罢。” 张辽真诚的看着不打算留在青州的心新朋友,“子义好志气,如今这天下战乱不断群雄并起,好男儿当建功立业,为百姓谋太平,子义之勇鲜有能及,辽与子义一见如故,不知子义觉得我主如何?” 别纠结别犹豫,过了这个村儿就没了这个店儿,兄弟,来吗? 太史慈这些年也算见多识广,当然能看出冀州的情况比其他地方都好,只是刚出了这档子事儿,他怎么有脸去投靠原使君,“慈已犯大错,无颜再见原使君。” 张辽一看有戏,立刻再接再厉,“子义此言差矣,之前孔北海的错,何苦往自己身上揽?” 孔融和焦和没有达成一致,和他这个送信的人有什么关系,他能在黄巾贼的层层围困下突破一路来到中山已经不容易,这件事从头到尾,他一点错处都没有。 小霸王被隔绝在悄悄话之外,看着张辽神神秘秘的模样,平复了火气后知后觉反应了过来,是哦,主公让他们想办法把太史子义带回冀州,这不就是个好机会吗。 太史子义本就不是孔融麾下将领,也没听说他要投奔哪个牧守,他们家主公礼贤下士广纳人才,这人已经见到冀州和青州的差距,总不能略过他们家主公去找别人。 如果连他们家主公都看不上,这世上还有哪个英雄能被他看上眼? 孙策在心里嘀咕,蹲在旁边托着脸不耽误张文远来耍嘴皮子,同时琢磨着该怎么让孔融知道他这次招惹的是个不能招惹的人。 他们家主公远在冀州好心给他解围,可不是让他蹬鼻子上脸觉得天底下谁都得顺着他的心意。 五千兵马不是少数,乱世之中七八百人已经能拉起大旗成为一个势力,张辽这五千精锐兵马,对整个青州来说都是威胁,孔融不满太史慈请来冀州的兵马解北海之围,要不是担心这些人恼羞成怒强攻进城,他甚至想立刻以国相的名义将他们驱逐出北海国。 青州治所在临淄,虽然和北海国挨边儿,但是一来一回也需要时间,焦和匆匆忙忙来到都昌,他拐外抹角才请来的救兵已经离开了北海国。 焦刺史从孔融口中得知发生了什么,眼前一黑险些厥过去。 他就晚了那么一会儿,人怎么还被赶走了呢? 孔融衣冠整齐,板板正正一丝不苟,看到焦和这般反应脸色一变,“太史子义手里的信,莫不是刺史调换过的?” 他就说那太史子义名声在外,不可能作出阳奉阴违的事情,若真是被人调换过,也难怪那人离开时气愤不已。 孔北海不觉得自己有错,他对袁氏那种所谓名门望族没有一点好感,袁基改名换姓占据冀州,怕不是打着改朝换代的想法,他改名换姓,将来事成随时可以改回来,若事不成,袁氏族人说这人和他们没关系,汝南袁氏依旧清清白白。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汝南袁氏乃是大汉之患,派兵过来也是猫拿耗子假好心,平原相刘备刘玄德怎么说也是汉室宗亲,虽然他和幽州公孙瓒关系匪浅,但是幽州牧刘虞是宗□□宗正,绝对不会像袁氏那般狼子野心。 刺史糊涂! 焦和不会带兵,可他能成为青州刺史,还是黄巾之乱不严重时民殷富实的青州刺史,自然有他的本事。 世家子可以不会带兵不会理政,但是不能不会说话,带兵理政都可以找人协助,和上官同僚打交道却只能他自己来,焦刺史别的不行,口才之好可以说是令人望尘莫及。 他是青州刺史,青州现在成了什么鬼样子他最清楚,各州郡都忙着自保,谁都没空去支援别人,你孔文举身为北海相,遇到险情不先给他这个刺史求助,反而去找一个刚从幽州过来不久的平原相,心里是不是瞧不起他? 先不说绕过州府求救的事情,只说那平原相刘玄德,那人治理郡县的确有本事,但是初来乍到自己都没站稳脚跟,嘴上说的再好,也不一定派兵支援。 冀州兵强马壮,连公孙瓒都暂避锋芒不敢招惹,打几个黄巾贼肯定不在话下。 你孔文举说平原相以德服人,他还说人家冀州牧仁政爱民呢。 若非冀州源源不断往兖州运粮,如今的兖州怎么会那么太平,曹孟德以前只是袁本初身边的小跟班儿,如今一越成为和他一样的州牧,冀州牧对他的帮助有多大不言而喻。 冀州有州牧,豫州有州牧,徐州有州牧,兖州也有州牧。 如今这大汉十三州,大部分的州都有州牧,只有他青州没有,如果能趁机和冀州牧交好,回头到朝廷复命,没准儿他也能往上蹦一蹦,从青州刺史变成青州牧。 焦和不会打仗,但是不代表他就是个服输的性子,之前带走青州兵马前去征讨董卓,就是觉得青州安稳,等他讨完董卓回来,战功加身必有嘉奖,身为讨董的功臣,加官进爵不会少,没准儿还能混个三公当当,到时他离开青州前去京城,青州就算有些混乱也和他没关系。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带兵去参加联盟,人还没到,各方人马就已经离开,等他到了,关东联盟又要解散,要不是所有事情都合情合理,他都以为那些人故意不让他参加联盟。 关东联盟已散,他再往前走也没必要了,只能带兵退回青州,谁能想到就在他离开的这一段时间,附近州郡的黄巾贼看青州无主大肆涌进,他让巫祝提前算过,官兵不是黄巾贼的对手,老天都不让他打胜仗,他当然是能躲就躲。 现在有个看上去能打的可以送信,他换成求冀州牧帮忙的信有问题吗? 以前感觉孔文举是个能相处的人,怎么现在看起来那么迂腐? 刘姓宗亲怎么了,天底下刘姓宗亲那么多,董卓作乱的时候有几个出兵帮忙的,就一个招兵买马的陈王刘宠,还只是拉了个旗子声援,连人带兵动都没动。 刘姓宗亲要是有用,天子还能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 孔融以前和焦和是君子之交,谈论的都是朝廷之外的事情,当时相谈甚欢,如今涉及朝政,听到他这么污蔑皇室宗亲,整个人都愤怒了起来,“刺史慎言。” 关东联盟征讨董卓名正言顺,但是对皇室宗亲来说,天子在董卓手中,他们敢出兵,董卓就能以天子的名义把他们打成逆贼。 旁人可以等救出天子后洗脱污名,宗室王亲哪个敢等,他们只怕天子掌权后借机连他们一起清理。 关东联盟时刘姓宗亲不出兵情有可原,如今是剿灭黄巾贼,他们没有理由不出兵帮忙。 孔融信誓旦旦争辩,焦和懒得和他说太多,这时候冀州援兵应该没有走太远,他得赶紧派人去追,再不追就找不回来了。 北海国的黄巾贼退了,其他地方的可没有,他青州可不只有北海一个地方。 另一边,张辽成功说服太史慈和他们一起回冀州,虽然没打到黄巾贼,但是成功带回了一个武力不弱的武将,这一趟出来也值了。 官道许久未修,好在今冬没有雨雪,骑马走在上面也不算颠簸。 军队不远处的山沟里,几个拿干草当掩护的汉子凑在一起,远远看到走过来的冀州兵马,搓搓手臂不太敢往上冲。 管亥被迎面而来的风吹的发抖,看到迎面而来的高头大马,只庆幸他们撤的早,“昌老弟,对面人那么多,要不咱先撤?” 他们双方加起来也不过三千人,对面上来就是五千精锐,再给他们加个零他们都不一定能打得过,他手下的黄巾军已经有一部分交给别的首领去攻打别的郡县,实在不行的话,他们避开这
相关推荐:
试婚
凡人之紫霄洞天
他来过我的世界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莽夫从打穿肖申克开始
生化之我是丧尸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女儿红
先婚后爱
逆战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