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回来后也没闲着,守在他们家主公跟前“旁敲侧击”,确定之前只是凑巧才终于松了口气。 他就说只要孙文台还能带兵,他吕奉先就肯定不可能被嫌弃。 吕大将军的“旁敲侧击”,嗯,只对他自己来说是“旁敲侧击”,邺城那么多聪明人,在他们听来就是直白的不能再直白的询问。 没想到温侯平日里张扬狂傲,内里还是个多愁善感的人。 阳光明媚,微风正好,官署里,荀彧处理完最后一份文书,起身活动活动筋骨,走到戏志才旁边说道,“今日事少,志才待会儿直接回府吗?” “文若想去哪儿?”戏志才挑了挑眉,放下笔笑道,“只要不是医馆,在下随时奉陪。” “不是医馆,却也离得不远。”荀彧眸中带着促狭的笑意,他想去藏书楼旁边的书铺瞧瞧,那地方周围大大小小的医馆好几间,想将医馆赶出视线可不容易。 戏志才无奈摇头,几年不见,连文若这等温润君子都学会打趣人,郭奉孝真是害人不浅。 他从宛城回来没几个月,除了他自己,还带了他在那边寻到的神医张机张仲景,其实他在那边还找到了不少医术精湛的疾医,南阳一带名医甚多,前些年有神医张伯祖笃好医方、精明脉证,治病疗伤堪称神奇,还教出了许多同样精于医术的疾医。 只是南阳那边正在打仗,军中离不得医官,大部分疾医留在南阳为将士们解除病痛,跟他一起到邺城的并没有几个。 南阳一带疫病盛行,军中防止疫病传播乃是重中之重,不然连仗都不用大,一场大疫下来十万大军连个零头都剩不下来。 张仲景本是举孝廉出身的正经官员,若非南阳疫病严重,他本人在医道之上又有天分,也不会放着好好的官儿不当转而学医救人。 戏志才心中感慨,加快速度把最后一点事情处理完,和同僚们打了招呼然后和荀彧一起出去。 他倒不是对医馆有意见,只是被张仲景的药给吓怕了,他们家主公欢迎各种各样的人才,只要有本事,不怕在邺城活不下去,张仲景初来乍到,没等他想办法置办宅子熟悉邺城,他们家主公就把住处和医馆全部安排妥当了。 只住处和医馆还不算,他们家主公知道张仲景写了不少针对伤寒疫病的医书后还专门让书铺印了他的书售卖,书铺之前卖的只有儒家经典,猛不丁的出现几本全然没有见过的医书,一时间张机张仲景这个名字可谓是名声大噪。 张仲景的医术的确很好,他这些年在南阳吃的都是那家伙开的药,就是有一点不好,味道太差,喝一口能让人一整天食欲不振,他也不好意思让人家改善改善味道,有药吃已经很不错,怎么能强求味道? 他的身体这些年好了不少,被迫戒掉酒瘾还是有点好处的,只是身体底子在那儿摆着,隔三差五有点小毛病再正常不过,张神医见到他就行给他把脉,把完脉就要写方子,拿了药之后还不能不吃,不然跟在他身边的护卫立刻就会向他们家主公打小报告。 在南阳的时候找子龙他还能时不时忽悠过去,在邺城找他们家主公,他哪儿有那么大本事忽悠他们家主公。 所以啊,他还是躲着张神医走比较好。 在南阳的时候经常麻烦人家,不能刚回邺城就将人踹去一边儿,等过些日子张神医闲下来,或许可以委婉的劝他和主公府上的郭疾医学学怎么让药的味道更好,搓成小药丸也不错,现在还是别见了吧。 荀彧知道好友怕什么,轻笑两声没有继续打趣,钻进车厢坐下来,打开车帘吹吹风,“书铺最近售卖张仲景写的书,城里不少疾医都去买了看,主公的意思是如果那些疾医不介意别人学,也可以和张疾医一样写成书由书铺代为售卖。” 当然,那些书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卖,需得经过其他疾医审核,确定其中没有误人子弟的东西之后才能卖给其他疾医,医书农书不比其他,经学典籍错了很快就会被挑出来,医书出错那是真的会害人性命。 “出书可以扬名,医书又是治病救人之书,有张仲景成名在前,愿意出书成名的人不会少。”戏志才温声回道,医分四科,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等日常以及大宴的饮食,疾医治疗春夏秋冬四时病症,疡医治疗因兵器导致的创伤、骨裂,以及皮肤痈疽、肿物等各种症状,兽医则专为战马、耕牛等牲畜看病。 各科有各科的学问,张仲景擅长医治伤寒疫病,便属于疾医一科,他们家主公府上那位郭疾医就既擅长四时病症也擅长饮食调理,所以能称为疾医,也可以称为食医。 疾医和疾医之间也有不同侧重,四时病症多了去了,这个疾医擅长这方面那个疾医擅长那方面,出再多书也不可能将所有病症全部囊括起来。 医术这种东西和农书一样多多益善,不怕书多,就怕没人写,有张仲景开了个好头,接下来书铺又能忙活一阵子。 马车晃晃悠悠朝书铺而去,荀彧和戏志才在车厢里说话,说着说着就到了目的地。 医馆开再多都不会缺少病人,不管是百姓还是高官,有钱还是没钱,病痛找上门来都得请疾医治疗,如果不是培养大夫耗费甚巨,还有钱也不一定能让人家疾医常驻家里,有钱人家甚至都想在家里供个疾医。 书铺只能开在书院附近,只有读书人才会买书,开在其他地方门可罗雀无人光顾,又浪费钱又浪费人,不如专心经营一家。 邺城的书铺是原焕亲自派人管理的,连同造纸、印刷一起,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赚来的钱全部用来供书院培养人才,一年到头还能剩下不少。 把钱财从左手换到右手,怎么着都亏不了。 书铺,又叫书肆,在汉武帝实行选官制度之前,天底下并没有卖书的铺子,毕竟在那时候,书简典籍都是奢侈品,每一卷书都是传家宝一样的存在,无论怎么卖都到不了普通人手上。 随随便便一卷书就能卖到成百上千金,普通人也买不起。 且自古以来,世家大族遇到拿出来卖的书籍从来都是来之不拒,只要有书,再高的价钱他们也能全部收下,也就是武帝时选官不再只看家世,这才慢慢出现了书铺来贩卖诸子百家的著作。 前些年洛阳城中也有书铺,只是那时候还没有方便携带的纸质书籍,价格也居高不下,寻常人买不起,只能卖给有钱人,放到那时候,像他们面前这样人头攒动的盛况是万万不可能出现在书铺里的。 荀彧拉戏志才来书铺不是闲逛,而是看看张仲景的医书卖的怎么样,顺便看看有没有别的疾医要借他们家主公之手出书,以及铺子里的诸子百家著作哪个卖的更好。 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士子们多研读儒家经典,不过其他各家的传承也没有断绝,总有人读完儒家典籍后再看些别的书。 世道越乱越容易出现不同的声音,多听听其他声音对他们而言没有坏处。 两个人没有带仆从护卫进来,看穿着打扮和其他读书人无甚两样,他们没有暴露身份,铺子里的伙计一时也没有认出他们是谁。 戏志才在邺城待的时间不多,每次看到这宽敞整齐的书架都要感叹一番,那么多书可以随意挑选,放到二十年前,把他卖了都买不起。 一排排书架整整齐齐摆放在面前,荀彧随意挑了几本新印出来的书,想着可以带回家给小孩子启蒙,忽然,书架底下闪过一道光芒,似乎是什么东西反光,刺得人眼睛生疼。 荀彧眯了眯眼睛,走过去仔细一看,并没有什么反光的东西,而是一本散乱没有装订的书,捡起来正想交给铺子里的活计,看到里面露出来的字迹后忽然脸色大变。 戏志才有些诧异,“文若?” 荀彧将散乱的纸张收拾好,沉了脸色低声道,“立刻让人将铺子围起来,一个人都不能放出去,我去找主公。” 第161章 何以天下 原焕看着面前那些写满了字的纸,揉揉额头叹了口气,“文若,传令冀州各郡的典农官,让他们三日之内全部到邺城。” 荀彧点头应下,面上难得没有笑意。 连年混战,各方都不得不维持尽可能多的军队,他们这边还好些,主公对局势看得清楚,能不招兵尽量不招兵,尽可能将精壮劳力留在民间。 他们有钱买粮,前提是百姓有余粮能卖,田野荒芜,人民废业,百姓饥馑流散,没有安定耕种的心思,这种情况下有钱也没有用。 千算万算,怎么也没想到问题会出在他们自己身边。 书案上堆放的竹简纸张不少,原焕又翻了几份,垂眸沉思许久,最终还是做了决定,“顺便再让奉先准备准备,过些天随我去这一趟关中。” 荀彧愣了一下,“关中遥远,路上颠簸难行,主公有事让曹校尉回来即可,何必亲自前往?” 曹孟德不是无能之人,不至于乱到跟前还无计可施,主公实在不放心就去邺城周边看看,不用大老远跑去关中,那边动乱刚起,稳定下来需要时间,若是正好赶上百姓动乱可如何是好? “不亲自去看看实在放心不下。”原焕摇摇头,显然没有听劝的意思。 吃饭是大问题,如今天下尚未安稳,谁能先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谁就能抢占先机,眼看着情况一天天好转,不能在自家后院儿翻车。 民以食为天,粮食不够吃的话,什么事情都没法进行。 他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天下正乱,到处都是兵匪,乱世出英雄,同样也出杀人不眨眼的屠夫,动乱刚刚开始时露头的那些武夫贼首不会考虑百姓的死活,没有粮食就四处烧杀抢掠,抢到粮食后肆意挥霍浪费,等到抢
相关推荐:
她是个bug
嫡姐非要和我换亲/被迫和孪生姐姐换亲后
来生缘h
【快穿】狐仙玖儿【简】(限)
揉揉(H)
欲海淫妻
深入母宍
在生存游戏当BUG
男穿女尊-小河弯弯
人偶(1V1,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