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豫州那才是真正的世家大族遍地走,除了汝南袁氏能压得住所有的世家,就算是颍川钟氏也要慎重对待。 他已经想好了,让钟繇去兖州,豫州留裴潜自己独当一面,他去关中平定叛乱,三个人去三个地方还没有一个是本地人,这安排多好。 如果大哥已经有中意的人,那就再好不过了,他过去之后也不插手内政,只一门心思平乱就行,天知道在兖州整天被各种公务缠的晕头转向有多难受,不光曹仁他们几个想打仗,他曹孟德也想上战场。 大好男儿怎么能一直不出门,他又不是身体不行,文武双全什么都能干,再憋下去他人就要憋坏了,反正大哥手底下缺武将,就让他去关中平乱去呗。 原焕被他说的有点心动,不是曹孟德主动请缨,他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起来可以这么干,仔细一想,这主意还真不错。 关中不说四面是敌,至少三面都不怎么安稳,没点儿手段镇不住各方宵小,谁的本事都能怀疑,唯独不能怀疑曹老板,“等过几日看看关中的情况,如果没有其他变故,此事可以考虑让孟德去关中。” 曹操立刻眉开眼笑,“大哥做主就好。” 可以考虑,也就是说十有八九会让他去关中,乌程侯在兖州天天到处跑,钟元常和他不一样,没有战事想往外跑可不容易。 希望到时候文台兄发现兖州牧换了人不要太伤心,他们俩怎么说也共事了那么久,平时再怎么找茬,感情还是有一点点的。 马车很快在天子行宫外停下,门口的牌匾上写着承平宫,取安定太平之意,刘协对取名字没有经验,现在想的只有将天下太平,行宫便有了这么个名字。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承平宫占地不算太大,皇帝该有的东西一样没少,一切按着最高标准来。 邺城的工匠对修缮房宅经验丰富,尤其之前翻改州牧府邸,折腾来折腾去让他们长足了见识,这会儿给真正的天子修缮行宫也丝毫不怵。 马车在行宫门口停下,守卫看到马车上的标志立刻去里面通报,今儿正巧杨彪也在,杨太尉正在给天子讲书,老人家年纪大了,经历长安之乱后面上显然有了老态,现在全凭一口气撑着。 陛下身边可信之人已经不多,他要是再倒下,陛下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才十几岁的小少年,又处在这等局面之下,身边没有能用之人可如何是好。 他们家君臣在邺城没有别的地方去,好在袁家小子没有限制他们的行动,也不像王允那样时刻盯着他们的动静,不管怎么说,总比在长安时好。 关中百姓杀入长安,不少官员因此丢了性命,朝廷只剩个空壳子,让他们来处理朝政怎么看都像笑话,不如打起精神专心教导陛下。 他年纪大了,再怎么撑也撑不了几年,趁他还活着多教陛下点东西,若是将来真的有什么变故,他也不会无计可施。 杨彪毕竟见多识广,他在朝堂上待了大半辈子,又在三公的位子上待了那么多年,该有的敏锐他都有,老人家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这些天给小皇帝讲书时只讲书上的内容,以往精心教导的为君之道在来到邺城之后就再也没提过。 原焕带着曹操一路来到书房,看到杨彪也在笑着上前行礼,老爷子上次到安国袁府时还挺好相处,遭逢大变之后,现在也开始不苟言笑了起来。 刘协坐正身子,眉眼弯弯让他们起来,“袁卿家好几日不曾过来,朕还想着等袁卿家哪天清闲了再带朕去趟藏书楼呢。” “藏书楼就在那儿跑不了,陛下想去随时可以过去。”原焕笑吟吟回了几句,他们今儿过来不是和小皇帝说藏书楼,简单说了几句就让曹操把装着玉玺的匣子送了过去,“陛下看看这是什么。” 刘协看着面前的盒子有些好奇,以为原焕给他找了什么奇珍异宝送过来,还想着他们现在寄人篱下,不能让袁卿家破费,待会儿要和袁卿家好好说说,不用给他送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小皇帝已经打好腹稿,打开盒子后看到里面的东西脑子瞬间一片空白,“传国玉玺?!” 杨彪神神在在坐在旁边,听到这话蓦然睁开眼睛,胡子都被揪掉了一撮儿,“传国玉玺?!” 第118章 烽火不熄 传国玉玺丢了好几年,自从董卓作乱烧了洛阳城,天子王公还有朝廷百官忙于逃命,等注意到玉玺不见了的时候已经于事无补。 有传言说玉玺在乌程侯手里,也有人说玉玺还在洛阳皇宫的废墟里,谁也不知道东西究竟去了什么地方,只知道天子迁都长安之后手里已经没有传国玉玺。 长安和洛阳距离不算太远,但是朝廷派不出人专门去找玉玺,且不说他们不知道玉玺在什么地方,就算知道,如果玉玺不在洛阳皇城的废墟里,他们一时半会儿也要不回来。 江山多难,社稷多灾,天下已经乱成一团,如果传国玉玺真的在别人手里,心系朝廷的不用他们去要自己就会奉上玉玺,心里没有天子的就算他们去要也不会给。 杨彪对传国玉玺已经没念想了,老爷子亲眼看着大汉朝是怎么一步步走到如今这种地步,如今只想让小皇帝平平安安长大,至于振兴汉室,如今天下群雄并起,天子资质虽好,却也没有力挽狂澜的机会。 如果陛下能够生于盛世,按部就班长大,做个守成之君绰绰有余,可现在乱成这样,无论是汉室宗亲还是异姓诸侯,只怕心里都想着怎么谋权篡位。 天下乌鸦一般黑,不管面上显得多忠君,内里也都是一个样。 杨太尉的心态和上次来冀州传旨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上次见原焕时还有种长辈见晚辈的唏嘘,这次再来,看到冀州在人家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再想想被逼到走投无路杀入长安的关中百姓,一边觉得这个冀州牧做的好,一边又担心他心大了想干别的。 真要到了那时候,他想拦也拦不住啊。 杨彪心里矛盾的不行,来到邺城之后就闭门不出,别的什么地方都不去,就在行宫找了个院子教导天子读书,他一辈子拥护汉室,可是让他对袁家小子冷脸相待,他还真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儿,这世道太乱,能让百姓安稳生活的都是好官,他有什么资格来对袁家小子说三道四? 见面之后什么态度都不行,不如不见。 没想到之前都是他错怪了袁家小子,能把传国玉玺送过来的臣子岂会不忠于大汉,不管将来会发生什么,至少现在,他见到的袁家小子是个心思纯正的汉臣。 杨太尉颤颤巍巍站起来,看到盒子里如假包换的传国玉玺,一时间老泪纵横。 这是大汉的镇国之宝,当年高祖驻军灞上,秦王婴于咸阳道跪捧玉玺献于高祖,等到高祖登基继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 后来王莽篡权夺取玉玺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玉玺献于更始帝刘玄,之后不到三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等到刘盆子兵败宜阳,这才将传国玉玺拱手奉于光武帝。 历来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传国玉玺屡次易主,没想到他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完好无损的镇国之宝,就算现在去死也值了。 刘协拿着玉玺开心的不行,他当了好几年的皇帝,就没怎么碰过玉玺,本来以为这辈子都见不着了,没想到袁卿家竟然能把这东西给他送过来。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这是天上掉金子。 小皇帝欣喜若狂,顾不得保持自己身为帝王的稳重,高兴的恨不得在屋里蹦跶,曹操站在原焕身后,难得仔细观察当今天子。 昔年董卓废少帝而立陈留王,不少人对这位被董贼退上皇位的天子心怀不满,甚至还会觉得如果不是他,少帝未必会被董卓毒死。 朝廷里乱七八糟什么人都有,曹操离开洛阳之后就再没见过天子,时隔好几年再次见到这位年纪尚小的陛下,也说不上来心里是什么滋味。 原焕没有说话,任由小皇帝和老太尉抱着玉玺开心,他知道这东西对朝廷有多重要,毕竟是正统的象征,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汉室已经日薄西山的时候,有玉玺在至少能让他们心里有个安慰。 不然的话,天子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传国玉玺也不见踪影,岂不是就差把汉室气数已尽写在脸上? 杨彪擦擦眼角的泪珠叹了口气,站起身来正儿八经的朝原焕行了一礼,“奉还玉玺乃是大功,于公于私老朽都要……” “使不得,太尉德高望重,小子怎敢受太尉大礼。”原焕连忙将人扶起来,如今的朝廷之中值得他郑重以对的人不多,杨彪杨太尉便是其一,老爷子那么大年纪了还在为汉室操劳,就算知道汉室复兴无望也不肯屈身事人,如此气节天下少有,即便老爷子对他和史上对待曹操一样,他这边该尊敬也还是要尊敬。 刘协小心翼翼放好玉玺,扯了扯杨彪的衣袖,凑到他耳边低声耳语,也不知道这一老一少说了什么,杨彪眉头皱紧,思索了好一会儿才不怎么乐意的点点头。 小皇帝笑的眉眼弯弯,当即回到位子上写诏书,用这失而复得的宝贝玉玺,给他温柔敦厚的袁卿家升官加爵。 王允死了,朝廷三公空出来一个,袁卿家治理冀州有功,奉还玉玺同样是大功劳,有这些功劳加身,就任司徒没有人敢说不妥。 董卓进京之前袁卿家已是九卿之一,如果没有意外,迟早也会成为三公之一,现在提前就任三公也没什么,毕竟除了他,别的也没有什么人有资格担任司徒。 原焕猜到小皇帝要想法子谢他,但是没想到会直接拿玉玺写任命书来谢他,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杨彪竟然还同意了。 如果他没有猜错,杨太尉应该已经察觉到他想干什么,这些天
相关推荐:
熟女的欲望(改编)
和顶流亲哥相认后我爆红了
斗罗之满级就下山
神话降临
他去往未来
安抚玩具(ABO)
李辰安钟离若水
(重生之十福晋同人)九福晋
半岛演员
师兄好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