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也就他们家主公人美心善,要离开京城外放做官了还担心朝廷里那些大臣会不会饿肚子。 吕布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反正主公没有说给小皇帝留多少东西,我们多拿点也不算阳奉阴违。” 拿一成是拿,拿九成也是拿,朝廷兵马疲敝用不了多少粮食,他们就过分一点点,拿个九成九吧。 * 莺初解语,微风拂面,原焕却依旧裹着厚厚的狐裘,在一众穿着轻薄单衣的士兵中显得格格不入。 董卓已死,天子临朝,事情仿佛尘埃落定,可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董卓祸乱京都只是开始。 黄巾起义尚未完全平息,各路诸侯又开始拥兵自重,朝廷无力镇压此起彼伏的叛乱,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第二个董卓。 原焕没有亲自到长安接受封赏,他觉得他给出的姓字已经足够明显,聪明人都能猜到他的身份。 袁绍袁术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万一这时候发现他们的嫡长兄没有死,恼羞成怒彻底撕开遮羞布,为了除掉嫡长兄反攻长安,京城没有人能挡得住那兄弟俩的兵马。 小皇帝或许想不了那么多,但是王司徒可以。 王允正等着除掉董卓好独揽朝中大权,袁氏兄弟自相残杀才最好,只有鹬蚌相争,渔翁才能得利,袁氏没有袁士纪这个族长,袁绍袁术这一长一嫡才能打起来,现在袁士纪主动隐姓埋名要求外放,他们何乐而不为? 在王司徒的安排下,原焕要的官职很快落实到位,董卓的脑袋刚送过去,第二天,中山太守的任命诏书和官印就到了他的手上。 前任中山王无后,中山国相谋反被诛,那地方的位置又危险,敢在这种时候要和异族相邻的地方做封地的汉室宗亲寥寥无几,小皇帝选不出人,和王允商量了一下,索性把中山国恢复成中山郡。 吕布诛杀董卓居首功,迁奋武将军、仪同三司,进封温侯,高顺升中郎将,只有张辽一直守在原焕跟前,没有出头立功的机会,官职也没什么变化。 原焕开始还怕张辽觉得委屈,将人喊到身边想安抚几句,然而还没等他开口,张辽就叭叭叭先安慰上了。 这毛头小子怕他听到吕布进封温侯,爵位比他高,心里会不舒服,小心翼翼的说话都不敢大声,好像下一刻吕奉先就要和他们分道扬镳了一样。 且不说小皇帝给出的爵位有多少含金量,只看食邑的户数就知道,吕布的温侯只是听着好听,其实并不会给他带去多少好处。 食邑是朝廷分给宗室或亲信大臣作为世禄的封地,“世禄”二字足以说明不是一年两年能经营起来的,吕布身边没有家仆为他打理封地,估计等到爵位丢了都拿不到封地农户的租税。 天下大乱,政令不通,朝廷自身难保,郡县的赋税收上来也不往京城送,更何况各地最好的良田都归世家大族所有。 世族有爵位有食邑,本身不受郡县管辖,天子大权在握的时候还好,如今天子的废立被权臣把玩于股掌之间,郡县的官吏甚至要仰仗那些传承百年的世家大族。 兵连祸结,郡县的官吏也不是傻子,实力强大的世族能让他们低头,像吕布这样异军突起的武将,只要他不亲自去封地过问,封地的农户自始至终都不会知道上头还有他这个人。 袁氏四世三公,原主年轻,只是继承上一辈留下来的爵位,自己还没来得及升官加爵,但是即便如此,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他名下的食邑也已经超过千户。 原焕无奈的给傻小子解释其中的弯弯绕绕,觉得那个担心这人因为官职闷闷不乐的自己也傻得够呛。 吕布和张辽带着大半兵马搜刮郿坞的金银粮草,原焕在城外多留了半日,让高顺安排人把袁氏族人的尸身送往汝南老家安葬,他和袁璟小家伙儿不回去,枉死在京城的族人总得落叶归根。 裹在狐裘里的苍白青年站在门前,亲自看着士兵将藏匿在郿坞的袁氏族人尸体一具具抬出来放入棺椁,莹润如玉的脸不见血色,连唇色都淡了下去,让人忍不住担心他会不会随落山的太阳一起飘走。 几说几不说,太阳已经从头顶落下,原焕疲惫的揉揉眉心,感觉事情已经全部安排妥当,这才吩咐旁边的忠厚武将收拾行李准备离开。 朝廷不安全,他们要尽早离开是非之地,再到不了能让他放松心神休养的地方,他这身子就撑不住了。 高顺不太赞同夜里赶路,上次白日里赶路就把这人折腾掉半条命,夜里识路不清颠簸更甚,他怕这人到不了冀州就病得无法起身,“主公,夜深露重,小公子也已睡下,明日一早再启程如何?” 原焕沉默了一会儿,到底不舍得让小家伙陪他一起受颠簸,叮嘱高顺明日及时将他喊醒,然后拖着昏昏沉沉的身体洗漱休息。 月色如洗,高顺担心的看着孱弱的主公进屋,没有惊动其他人,亲自去找疾医问问情况。 主公看到袁氏族人的尸身心情激荡导致伤神,实在不行,他们就多留几天,把身体养好再说前往冀州的事情。 原焕的身体太过孱弱,疾医一直没离太远,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喊他他立刻就能出现在跟前,绝对不会耽误时间。 高顺找到疾医,看到桌上改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药方,移开目光低声问道,“这些天主公的身体怎么样?” 疾医叹了口气,“将军,大人先前重伤未愈,若好生将养,养个三年五载或许还能养好,可这些天又是伤又是病又是车马颠簸,大人本就气虚体弱,还要耗费心力谋划大事,如此一天又一天,身体怎么能养好?” 高顺握紧了拳头,好一会儿又接着问道,“若主公明日启程前往冀州,他的身体可撑得住?” “撑不住也不能再这么下去了。”疾医皱了皱眉,想起今早号脉时号出来的脉象,右三部脉见微细虚浮濡弱散大、结代短促之象,明显的元气亏损思虑过重,“将军,大人一直心神不宁郁结于心,吃再多的药也没有用,必须让他安心养病,只要散了胸中郁气,服药便是事半功倍。” 高顺垂下眸子,神色晦涩不明,“我去安排车驾。” 京城附近的确不是好地方,董贼在长安屠戮袁氏族人,只有主公和小公子两个人幸免于难,主公留在这里难免有心病,还是尽早离开为好。 中山离汝南有千里之遥,以他们的兵马再加上主公的身份足以在那里站稳脚跟,只是中山不远处就是渤海郡,袁绍袁本初任渤海太守,二人同在冀州,难免要起冲突。 还是说,主公准备拿袁绍开刀? 高顺甩甩脑袋,将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念头甩出去,不管主公要干什么,前提都是他们平安抵达中山。 * 长安城有宵禁,虽然现在这种情况,有没有宵禁城里晚上都见不着人。 荀攸带了仆从出城,循着他打听来的路线一路来到城外,看到官道旁戒备森严的士兵神色一顿,然后下令马夫停下,“在此等候,不要下车。” 马夫和车厢里的仆从低声应下,看着他一步步走向那些浑身肃杀的士兵,眼里满是担心。 高顺听到消息匆匆出来,认出月光下身姿挺拔的青年是谁,示意手下将人放进来,“荀侍郎。” 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荀攸等二十余人,荀攸抵达洛阳后,拜黄门侍郎。 “高将军。”荀攸静静的看着高顺,从容不迫走进不知凶吉的包围圈,语速缓慢说道,“在下深夜前来,只想拜访原太守。” 高顺眉头微皱,只是客气的笑笑,“天色已晚,主公身体欠安休息,荀侍郎若有事情,等明日主公起身再说吧。” “有劳将军。”荀攸听到身体欠安心头一紧,只跟着高顺随意找了个地方坐下,然后盯着面前的茶杯出神。 一夜无眠。 晨光熹微,原焕没有等到旁人来喊就睁开了眼睛,苍白的脸上没有血色,这些天劳心费神,时不时的眩晕将他折磨的不轻。 陶姬轻手轻脚进来伺候他洗漱,看他的脸色比前几天更差心里担心的不行,原焕裹上狐裘走出去,清晨的空气带着凉意,深吸一口凉到心肺,控制不住的咳嗽起来。 高顺脚步匆匆过来搀扶,待他平复了呼吸才低声将荀攸过来了的消息说出来。 “荀公达?”原焕挑挑眉,眼中的惊讶转瞬即逝,很快又变成笑意,“快请他过来。” 他大概是病糊涂了,只想起算无遗策的毒士贾诩,却忘了京城还有个大智若愚的曹魏谋主,这个时间点,那些用兵如神多谋善断的人才俊杰还都是地里的小白菜等人去挖。 小床上的袁璟小家伙儿悠悠转醒,扑腾着小手要抱抱,原焕走过去将小家伙塞回被窝,捏捏那粉嫩嫩的小脸,成功把迷迷糊糊的小家伙给捏清醒了。 荀攸进来时,只看到这宛若谪仙的苍白青年捏着小娃娃的手,眉眼含笑语气轻柔,“论起辈分,璟儿还要唤公达一声兄长。” 荀攸:…… 作者有话要说: 原焕:大!侄!子! ——————————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第13章 风起微澜 * 荀攸在隔间枯坐整夜,他想了好几种见到这人的情况,唯独没想到会是这样。 粉雕玉琢的小娃娃尚不满周岁,听不懂父亲话里的意思,只是顺着目光看向屋里的陌生人,歪着脑袋看了一会儿,又咿咿呀呀揪着父亲的手指玩耍。 看上去没受什么苦。 原焕将小家伙交给奶娘,起身笑吟吟看向荀攸,“没想到公达会来,此处简陋,还请公达将就一下。” 荀攸抿了抿唇,慢吞吞的跟着他走到外间坐下,“攸也没想到还能再见到大人。” 董卓老贼翻脸翻得令人猝不及防,屠了太傅府和太仆府后转头又把尸身转移到郿坞藏匿,谁也没想到有人能生还。
相关推荐:
反派的爹系夫君[穿书]
不应期(父母爱情,年上)
情动(短篇合集)
斗罗:武魂殿万岁
揉揉(H)
亲爱的女房东
伪渣女的校园日记【NP1V5】
二与一为三
[快穿]女霸总该如何成为上位(NPH·全处)
我靠狗血小说创飞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