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上南枝 nph > 第47章

第47章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同首诊时所嘱。 4 月19 日三诊。自诉:“服药继续有效,全身原有瘢痕已经去掉1/3,奇痒症状明显减轻。就是服药期间胃不舒服,食欲有些下降,精力也感到不如服药前。” 视其面色依然萎黄乏泽,舌质暗红已退,舌苔转为薄黄津润;复切其脉,滑数转为细滑之象。此为湿热风燥已衰之征。牛皮癣虽已好转,但苦寒伤阳,脾胃中和之气受损,故而出现纳差神疲等症。内服方药味不减,加入党参18g,焦白术15g,陈皮9g,以健脾益气行滞。续服10 剂,改为1 日服2 次,1 日半服1 剂,其余仍同首诊。 5 月20 日四诊。自诉:“上次药服后牛皮癣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胃口也恢复到基本正常,所以自己又取10 剂,照您嘱咐内服、外洗、忌口,从不敢吃发病之物。” 观其大面积皮肤已恢复正常,瘢痕退去,只留下淡褐色印迹。面色已见微润,舌质红润,舌苔淡黄而薄;复诊其脉,细缓之象。嘱其三诊方续服10 剂,服用法仍同首诊,外洗继续,忌口养护不可忽略。 本患者共治疗2 月余,牛皮癣痊愈,瘢痕皮肤色泽不到3 个月即恢复正常。由于她继续忌口养护,续访3 年,旧患未见反弹,饮食、精神及月经等方面也都与患病前无异。 按语:本例患者的牛皮癣,既湿热偏盛,又血虚风燥,故用防风、地肤子、僵蚕、生甘草以疏风清热解毒;苦参、黄柏、白鲜皮、土茯苓以清热燥湿止痒;当归、制首乌、玉竹、紫草以和营养血润燥。用于治疗此类证型的牛皮癣,有疏风清热、燥湿止痒、和营润肤之功。病程较短的,内服外洗,且能遵嘱忌口者,疗效较为显著,治愈者亦常有。但若病程较长,反复复发的,则只能减轻症状,如缩小面积,减轻奇痒,控制发展,部分皮肤色泽恢复正常等。 回忆较为容易治愈的患者,大多都是年轻女性,而且多数都是先为局部湿疹,而后演变为全身牛皮癣的。至于为何由湿疹在治疗过程中演变为此患,不得而知。因为在我治疗各种湿疹的过程中,尚无出现牛皮癣的先例。又为何20 岁左右女性此患容易治愈?可能是她们比较注重容颜,所以极其认真地服中药,也不嫌外用熏洗麻烦,还特别注意忌口养护的结果。我作为传统中医,认识水平也只限于此。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有待深入研究。总之,牛皮癣确实不好治,但也不是绝对治不好。 三、妇科常见病症近期治验案例选辑 71.经期超前,一月二至 李某,女,23 岁。2012 年3 月27 日首诊。自诉:“月经期总是超前,少则7天以上,甚则一月二至,1 次经期7 天左右,1 个月身上干净不到20 天。血量不是很多,也没血块,余无不适。问过同龄女孩,大部分都是一月一行,像我这样的并不多见。除此之外,就是手足心经常发热,偶尔心烦口渴,夜寐不实,容易生气。现在是本月第二次行经,已经6 天还未结束。” 视其面色略显暗红而乏津润,舌质深红,舌苔薄黄,津液不足;切其脉,沉滑微数之象。 由上可见,辨证应为血热妄行,故而每次经汛超前,甚则一月二行。治宜凉血调经,方用清经汤为主加减。处方:牡丹皮、地骨皮、白芍各15g,生地黄24g,当归、知母各15g,黄柏、青蒿各12g,茯苓、麦冬各15g,茜草、丹参各30g,桑寄生24g,6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1 日半服1 剂。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加陈醋半斤,适温泡足。饮食尽量偏于清淡,勿食辛辣燥热之物。保障睡眠,心情平和。 清经汤功能凉血调经,主治经期超前而属于体实血热者。熟地黄换以生地黄,加知母、麦冬、茜草、丹参、桑寄生,以增强清心除烦、凉血止血之功,而助原方凉血调经。非欲额外加药,乃是今之药效渐不如以往,产地及生长时间、采集、炮制等皆不按法度,即沈括所言 “物是而质非”。加之今人服药多杂,耐药性较强,故而往往处方较大。其用意就是期待疗效显著,如期治愈疾病。而“专心经略财物” 者,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也无须强扯硬拉属于经方派、时方派等 “派别”。负责任医者,只图用药有效,早日治好患者的疾病。 4 月7 日二诊。自诉:“药服至第二剂经期结束,按上月第一次行经时间,应该就在这两天。若能这次不来,坚持到20 日经期至,那就是一月一行了,而且时间还没超前。” 视其面色暗红及舌质深红略退,舌苔依然薄黄,但已微显津润;复切其脉,尚无明显变化。嘱其原方续服3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同首诊时所嘱,看看经讯如何再诊。 4 月15 日三诊。自诉:“我特别高兴,可能这个月不会再行经2 次了!” 患者虽然高兴,但我却担心用药是否过于寒凉,若因此闭经不行,则为医者失慎。复诊其舌脉,与二诊时并无明显变化。为稳妥起见,改用四物汤加味,使之能在本月20 日前后经汛如期而至。处方:当归、川芎、赤芍各15g,酒炒生地黄18g,醋炒柴胡、酒炒香附各15g,泽兰18g,红花、桃仁各6g,丹参24g,3 剂。煎服法基本同首诊,每次服药时加老红糖30g 于汤药内,以助活血调经。另嘱:若本次行经时间超过7 天不净,应及时来诊。若在7 天内结束,下月仍然行经1次,超前时间在5 天左右,即算已经正常,可不再续服汤药。 11 月29 日四诊。自诉:“4 月份第三次服药刚尽剂月经即行,没超过7 天结束,半年来月经一直正常。这个月可能是喝了点酒,行经已经8 天尚未结束,我生怕再回到半年前那样,所以赶紧再来看看。” 视其舌质、舌苔,复诊其脉象皆与常人无异,仅是面色略红。用首诊时方嘱其续服3 剂,正常即可。 按语:本例体实血热,月经先期,甚至一月二行,用清经汤再加凉血调经之味,调治数次,已经正常。经期正常后,只要不饮酒及过食辛辣上火之物,保持心情平和,勿熬夜劳累,经汛即一月一行,经期不超过7 天结束。病因单纯,所以治之易愈。但这样病因单纯的案例并不多,临证所见大多都是虚实夹杂、寒热交织的患者。此类患者若不认真调治,或者不注重医嘱,不加以自我调养,多难在三两个月内调好。想回归到一月一行,超前错后及经期时间都不超过7 天,经期中无明显不适症状,则需认真调治,并加以自我呵护,方能治愈后疗效巩固。 72.经期滞后,甚则隔月 朱某,女,25 岁。2013 年9 月1 日首诊。自诉:“经期老是错后,少则十天八天,多则半月以上,甚至两月一行,严重时3 个月不来月经。经血量也偏少,偶尔有清稀无味带下。自感比别人怕冷,特别是小腹及下肢双足,即使是夏天,也感到不温。行经前后小腹冷痛格外明显,经行不畅,伴有血块,口淡纳差,多食脘胀,精神欠佳。多处治疗都说是‘宫寒’,但是调好后不久,还是老样。这次已经50 天仍无行经反应,现在若不调好,听人说结婚后可能会影响生育。” 视其面色?白,舌质偏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津润;切其脉,细迟乏力之象。辨证:脾肾阳虚,寒湿下注。治宜温肾助阳,燥湿健脾。方用自拟暖宫汤为主。处方:炙黄芪30g,人参、焦白术、茯苓、当归身、熟地黄、川芎各15g,鹿角胶9g(烊冲),益母草18g,炒吴茱萸、炮附子、桂心各6g,大枣15g,炙甘草6g,5 剂。1剂药文火缓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饮食要有规律,不可早晨或晚间不食,还要温和而有营养,远离寒凉之物。要注重保暖,不可久睡、久坐,适当运动,以配合治疗。 此为因人制方,以治脾肾阳虚,经血量少,不能按月来潮者。方中四君子汤加黄芪以补脾益气温阳;归、地、川芎、鹿角胶、大枣以补益肝肾精血;附子、肉桂、吴茱萸以补火祛寒舒郁;益母草以活血调经。诸药相合,以成健脾温肾、补血调经之功。常用于脾肾虚寒,经期滞后,腹痛肢冷等症,效果较为显著。能够谨遵医嘱,注重自我调摄,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9 月13 日二诊。自诉:“服药至第三剂时月经已来,5 天多结束。这次经期小腹冷痛明显减轻,血块减少,口淡纳差及精神欠佳也有好转。” 复诊其舌脉,面色未见明显变化,舌质略显微红,齿痕略浅,舌苔依然白润;脉来略显细缓。治法方药已是对证,经汛虽至,症状减轻,但是脾肾阳虚尚未根本好转。嘱咐她原方续服10 剂,改为1 日服2 次,1 日半服1 剂,其余同首诊时所嘱。若能在服药后的10 天内经汛至,不适症状续有减轻,可经期结束后再来复诊。 10 月15 日三诊。自诉:“这次行经和上次相比推迟了2 天,不适症状基本消除。平时腰以下怕冷、下肢双足不温等症也有减轻。” 视其面色及舌质已见微红,舌苔薄黄津润;复切其脉,转为缓匀而略显有力。此为宫寒已散,病愈之象。方药依然不变,嘱其每月于经期结束后服5 ~10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仍同首诊时所嘱。连服2 个月后,如月经每月一行,错后时间不超过7 天,经期无明显不适症状,即可停药。但要谨记首诊时所嘱,注意个人调养,以防老问题重现。 按语:此案和上例虽然都是月经不调,而上例则属血热妄行,经期超前,甚则一月二行,故用清经汤以凉血调经;此案则属脾肾阳虚,经期滞后,甚则二三月一行,故用参、术、附、桂等味以益气温阳、补血调经,都属对证施治,因而皆在较短时间内治愈。之所以都能在预期时间内治愈,除了辨证无误、用药对证外,其病因也都并不复杂,而且皆能谨遵医嘱,注重自我调养,所以才有如此疗效。如果既不认真调治,又不注重自我调养,即使医者再用心治疗,也只能是屡治屡犯,时日延久。严重的不但影响孕育,而且对身体也会有一定伤害,故而有“女子以血为本” 之说。经血如期而至,一月一行,色正而量适中,5 天左右结束,亦无明显不适症状,是谓血和循经之兆。如此则何虑身体不健,婚后不孕?然而近几年遇到过3 例未婚女子,年龄分别为31 岁、25 岁、27 岁。其中27 岁的竟然长达8 年一滴月经未至,其余2 例也都是1 年以上、将近两年月经不潮。我是竭尽全力、绞尽脑汁地用药调治,除1 例尚在调治外,可谓是 “寸功未见”。之后才知道27 岁的患者几乎跑遍全国,经过无数名医治疗,也都是无功而返。即使是现在还在调治的31 岁患者,也已经吃药近3 个月,身体倒是逐渐比以往好了起来,但月经仍然是毫无音讯。我行医已五十余年,真还是在调经中第一次“连吃三个败仗”,可谓老中医遇到新问题矣!我作为一名基层中医,也只能是竭尽全力应对,再难也得坚持,总想在我这里少一个失望者。 73.月经不调,超前错后 杨某,女,26 岁。2012 年3 月6 日首诊。自诉:“准备结婚,可是月经一直不调,不是超前,就是错后,超前错后的时间大致都在7 天以上,每次经期都在10 天左右结束,接着出现杂色带下,虽不严重,但淋沥不净多日。婚检说是输卵管不够通畅,有可能影响怀孕。除此之外,出现杂色带下时,阴部感觉不适,时而心烦多梦,口苦,胁胀,头痛,腰酸,小腹坠胀,偶尔便溏,畏寒怕冷,下肢经常不温。西医检查为‘妇科炎症’,中医大多说是‘月经不调,妇科杂病’,吃药打针也都有一定作用,但都不能完全调好。” 视其身体尚健,气色精神正常,面色也看不出有何病象;舌质略显深红,舌苔偏于黄腻;切其脉,浮缓沉弦,略偏于数。 据其脉证表现,乃是上热下寒之候。故见上则心烦口苦,下则便溏畏寒。经血前后无定期,复加杂色带下,青年女性,病情真是有点复杂。治上则清热除烦当慎;治下则温阳祛寒助热,治则用方颇难适择。唯有先调其月经,兼治带下,以观其服药后变化,再调整治法方药。方用定经汤为主加味。处方:酒制菟丝子30g,酒炒白芍、熟地黄、当归、茯苓、山药各18g,炒荆芥穗、柴胡、醋炒香附、川芎各12g,煅龙骨30g,白扁豆15g,炙甘草6g,5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

相关推荐: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挚爱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芊芊入怀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薄情怀(1v1)   我以神明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