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综上所见,必是经血欲潮、血室正开之时,骤遇冷饮冷浴,寒邪直客下焦,血为寒凝,滞留血海,以致闭经不行也。治宜温经散寒,活血行瘀。方用温经汤加减。处方:乌药12g,莪术9g,肉桂9g,当归12g,桃仁9g,青皮9g,益母草24g,川芎12g,红花9g,牛膝9g,炮姜6g,炙甘草9g,2 剂。水煎,兑黄酒,空腹温服,忌生冷3 个月。 6 月13 日,患者来告知:上药服后腰腹阵痛,第2 日经血至,量较往常稍多,色暗红,3 日后量减,5 天结束。诊其脉虚缓之象,舌质红润,瘀积已去,当续调之。用柴芩四物汤加味。处方:当归12g,川芎9g,白芍9g,熟地黄12g,柴胡9g,香附9g,延胡索9g,泽兰15g,丹参24g,益母草12g,生甘草6g,3 剂。随访半年,月经如期而至,经期腰腹疼痛消失。 86.经期鼻衄 靳某,女,22 岁,未婚,居民。1965 年5 月6 日首诊。每月经期超前7 天以上,兼有头痛,鼻衄,口苦,胁痛,食欲乏味,心绪不宁。诊患者面赤唇红,舌质绛,苔少乏津,脉沉数有力。综上所见,属肝气偏旺,血热上逆,以致经期鼻衄。治宜凉血降逆。处方:鲜白茅根90g,生地黄15g,玄参15g,牛膝12g,茜草、当归各12g,仙鹤草15g,炒栀子12g,牡丹皮12g,龙胆草12g,决明子15g,木香9g,甘草6g,3 剂。水煎,兑鲜藕汁适量,饭后温服。 8 月2 日随访,上药服后经期未再鼻衄,头痛、心烦等症亦明显减轻。 87.经期发热 胡某,女,28 岁,已婚,理发员。1990 年3 月2 日首诊。每月行经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已四五年。3 年前发热月经结束即止,后1 年余行经前四五日即感全身不适,腰痛发热,纳差乏力,月经结束仍持续四五天。诊视患者面色黑黄,眼眶暗青,舌质红,苔少乏津,脉沉弦无力。辨证:气阴两虚,肝脾失和。治宜和解少阳,益气养阴。方用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2g,人参9g,甘草9g,黄芩12g,当归9g,白芍12g,茯苓9g,生地黄9g,酸枣仁9g,知母12g,龟甲9g,红枣3 枚。月经将净时连服5 剂;月经将来提前7 日续服5 剂。1 日1 剂,加生姜3 片,水煎温服。 7 月5 日二诊。自诉:上药服10 剂后,第2 个月经期症状减去大半;第3个月经期症状完全消除。诊其脉转细缓,面色黄润,青黑之色明显退去。阴虚肝郁已解,原方加白术9g,丹参15g,续服5 剂,以健脾胃,调和经血,寄希痊愈。随访1 年,患者旧恙未作,体重增加,面色红黄而润,食欲、劳作无异病前。 88.居经 张某,女,24 岁,已婚,居民。1976 年4 月25 日初诊。自15 岁行经至今,最短时间为3 个月经潮1 次,最长为5 个月行经1 次,量不多,有块状,色暗红,经期前后腰酸腹痛,头昏心烦。已结婚2 年,未能怀孕。诊患者面色黑红,形体偏瘦,舌质暗红、苔少,脉来沉涩。综上所见,证属冲任化源不足,脾肾两虚,肝失条达无疑。治宜补脾益肾,养血调经,少佐疏导之味。方用八珍益母汤加减,每月于经后服7 剂,连服3 个月。处方:炙黄芪24g,当归12g,白芍12g,熟地黄12g,川芎9g,人参12g,白术9g,续断12g,制首乌12g,益母草12g,柴胡6g,炙甘草6g,阿胶(烊冲)12g。 8 月2 日二诊。服中药14 剂后,月经来潮,3 个月共来2 次。经期症状已去大半,精神、食欲明显好转。诊其脉沉涩之象已有变化,六部细缓,病愈不远,怀孕有望矣。原方加龟甲胶(烊冲)12g,鹿角胶(烊冲)12g,枸杞子12g,以补益精血。于每月经净时连服5 剂,1 日1 剂,水煎,少兑黄酒、红糖温服。 11 月底随访,自诉:已连续3 个月,每月经水来潮,前后仅错四五天,色红无块,全身无明显不适。后续访,1 年后生一男婴,母子平安。 89.血崩 王某,女,26 岁,农民。1971 年8 月怀孕,10 月7 日午后突感腰腹阵痛,继而前阴出血,随之血出如崩,成块成条,即感头晕目眩,不能站立,血出不止,胎随之亦流,但血出仍不止。病势甚猛,不及细诊。急则治标,止崩刻不容缓。遂用升提止血法,中药速煎,急急服之。处方:炙黄芪90g,党参15g,升麻15g,当归9g,白芍12g,炙甘草9g,水一大碗,急火煎取半碗,兑入陈香墨汁七八钱,搅匀,温服。上药服下约15 分钟血渐止。二煎加入白术15g,杜仲12g,续断、阿胶(烊冲)各15g,红糖30g(兑入药液搅化),缓煎温服。 随访至1975 年初,王某于1973 年后生两胎,母子安然无恙。 90.红崩 蔡某,女,40 岁,已婚,工人。1993 年9 月3 日晚10 时来诊。其夫代诉:平时月经过多,有时1 个月2 次,七八天结束,量多,时夹有血块。常感头晕乏力,精神不振。近十日来持续出血,某中医开药3 剂,第1 剂头煎服下约半小时,出血量加大,气息微弱,四肢发凉,其势甚危。见患者面色淡灰,声微气弱,脉来细弱,气随血脱之危象也。非大剂参、芪、桂、附以升提回阳,则难以挽回失脱之险。处方:人参30g,炙黄芪60g,当归15g,续断15g,杜仲15g,升麻15g,阿胶(烊冲)15g,蒲黄炭(包煎)12g,卷柏炭12g,地榆炭12g,附子6g,肉桂6g,炙甘草9g,红枣5 枚。上药速速浓煎,少量频服。并嘱:“如药服下半小时内无明显好转,速来叫我。” 9 月5 日患者亲属来告知:头煎服下约20 分钟,患者四肢渐温,语出有声,出血渐少;二煎服下已天亮,出血全止,已无大碍。顺便将某中医所开药2 剂带来,请您看看。视之,除破血行气之味别无他药,红花、桃仁、苏木、土鳖虫、三棱、莪术、香附、木香、柴胡等。 按语:蔡某素禀气虚,又常经水偏多,是气血两亏,冲任血海失固,岂堪经受一派破血行气之品?!我不解也。 91.绝经后乳房胀痛 范某,女,55 岁,职工。1979 年10 月5 日首诊。停经已6 年,6 年前月经欲行乳房胀痛,经行3 日后便消退如常,停经后乳房又时感隐痛微胀,甚则1 个月十数日疼痛不减,双乳胀硬,心绪烦闷,多梦口苦。诊患者面色萎黄,隐见淡青,舌质暗、无苔、乏津,脉来沉弦,一息六至。辨证:思虑气结,肝气不舒。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养血。方用逍遥散加减。处方:当归12g,川芎9g,白芍12g,干地黄12g,柴胡9g,甘草9g,牡丹皮12g,山栀子9g,薄荷9g,香附9g,乌药9g,酸枣仁9g,麦冬12g,蒲公英12g,4 剂。 10 月11 日二诊。诸症明显减轻。原方加党参15g 以补气,气血和则方无虞。续服5 剂。 10 月16 日三诊。脉来细缓,面色黄润,舌质微红,苔薄白津回,病去正复之象也。嘱其以饮食调养,情绪安定,便可全愈。 随访2 年,病愈未发,心身康健。 92.杂色带下 张某,女,35 岁,已婚,职工。1979 年7 月2 日首诊。患者带下黄白相兼,偶夹如茶色状,气浓,淋沥不净。尤以月经前后为甚。常感头昏脑胀,腰背沉重,小腹坠胀,心绪不宁。诊患者面色黄青,舌质暗红,苔花剥不匀,乏津,脉来弦滑,一息六七至。辨证:肝脾失和,湿热下注。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方用侧柏樗皮丸加减。处方:樗根白皮15g,黄柏12g,黄连9g,香附9g,白芷9g,白芍12g,白术12g,茯苓12g,侧柏叶12g,龙胆草12g,薏苡仁30g,5剂。每剂头、二煎空腹温服,三煎外用熏洗外阴。 7 月8 日二诊。上药服后头昏心烦减轻,带下转色白,量稍减。原方加白果仁12g,煅龙骨15g,山药15g,以加强益肾收敛之功。续服5 剂。 随访,共服药10 剂(加外洗,即用药渣宽水再煎坐浴),带下痊愈。 93.非血非带淋沥不休 晏某,女,40 岁,已婚,工人。1990 年3 月5 日首诊。近两年来月经失调,时前时后,前可一月两行,后则二月一至。每次经期必10 天左右,红白相间,一月几无净时。常感腰腿酸软,小腹坠痛。诊患者面色萎黄,干燥乏润,语出声微,精神不振。舌质淡,苔少而腻,脉来细濡。辨其证因,必为劳倦伤脾,七情内戕,以致脾肾不足,冲带失固。冲脉伤则经血乱,带脉失约则带浊时下淋沥不止,所以红白相间,连绵不休也。治以益脾肾、固冲带为本,止带为标,方可收完全之功。方用沈氏断下汤加减。处方:人参15g,熟地黄12g,当归12g,川芎9g,阿胶12g(烊冲),鹿角胶12g(烊冲),醋炒艾叶9g,煅海螵蛸9g,炮姜炭6g,续断12g,杜仲12g,白芍12g,炙甘草9g,5 剂。 3 月12 日二诊。上药服后红已止,白稍减,精神明显好转。诊其脉细缓,舌质、舌苔变化不明显。原方续服5 剂。 3 月16 日三诊。舌质微红,苔薄津润,脉缓。带下红白已无,腰腹不适等症明显减轻。原方加煅牡蛎15g,巴戟天15g,以益肾涩敛。续服5 剂。随访3年,共服中药15 剂后,诸症悉除,精力恢复,劳作如常,旧疾未见复作。 94.老年白崩 魏某,女,70 岁,已婚,居民。1978 年10 月3 日首诊。患者48 岁绝经,二十余年无带。5 日前不明原因白带淋沥而出,一日夜数阵,气味不浓。近两日带下如注,势如崩堤,头昏眼花,心慌气短,小腹冷痛,全身无力。诊患者面色苍白,精神委靡,唇舌色淡,苔少乏津,脉来沉细,一派虚象显露也。乃脾肾阳虚,带任不固,以致精脱而下,带出如崩。急宜温肾培元,升提固涩。方用内补丸加减。处方:炙黄芪60g,人参15g,白术15g,鹿角霜15g,菟丝子15g,桑螵蛸12g,肉苁蓉12g,杜仲15g,巴戟天12g,乌附子9g,肉桂6g,金樱子15g,龙骨15g,芡实15g,山药30g,2 剂。 10 月6 日往视,上药服2 剂将尽,带下减去十之七八。切其脉缓而无力,邪去正虚之象也。原方加煅牡蛎15g,鹿角霜改用鹿角胶12g(烊冲),乌附子、肉桂减至3g,以补益精血,收敛止带。续服2 剂。 随访半年,自服中药4 剂后,病愈未发。 95.恶阻(妊娠反应) 王某,女,23 岁,已婚,居民。1969 年3 月3 日首诊。婚后停经3 月余,近10 日食欲渐差,时欲呕吐,头晕恶心,脘腹不适,精神不佳。诊脉细滑,微弦,舌质红,苔少,乏津。辨证:胃气失于和降,肝气失于条达,以致脘腹不适,时欲呕吐。治宜和胃降逆,佐以疏肝安胎之味。方用芦根汤加减。处方:竹茹12g,麦冬9g,芦根12g,陈皮6g,茯苓9g,砂仁9g,白术9g,黄芩9g,厚朴6g,2 剂。 3 月6 日二诊。脉转缓滑无力,恶心呕吐已减。原方加党参12g,白芍6g,以益气平肝。续服2 剂,呕吐平息,胎孕无恙,身体渐健。 按语:恶阻一证,多为胃气失于和降、冲脉之气上逆所致。无论素禀脾胃虚弱,或肝热气逆,湿滞痰盛等证,均宜和胃安中为先,兼以佐药调之。凡一切辛燥升散、破气行瘀、大苦大寒、泻下滑利,以及峻补、有毒之味俱当禁用、慎用,以防伤胎。《内经》虽有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之训,而有伤胎气之药,切不可轻而用之。即使病情非用不可,亦应 “衰其大半而止”。 96.妊娠腹痛 熊某,女,25 岁,已婚,居民。1990 年6 月5 日首诊。自怀孕4 个月后,小腹偶感微痛。数日前因乘车颠簸,遂感小腹坠痛,昨日前阴出血数滴,腹痛不减。诊脉弦滑,舌质淡,唇淡红,面色黄白,形体薄弱。究其证因,必素体虚弱,冲任不实,复因乘车颠簸,而动胎气,以致小腹下坠,出血少量。幸诊疗及时,胎无大碍。治宜养血安胎,补脾益肾。方用泰山磐石散加减。
相关推荐:
失身酒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珊璐短篇CP文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妄想人妻
满堂春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岁岁忘忧(完结)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