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防重受风寒,切勿用未煮沸过的水沐浴。忌食辛辣油腻之物,谨防指甲抓破疱疹,以免并发皮肤疾患。数日即可痊愈。以疏风清热、除湿解毒法,方用大连翘饮为主加减。处方:荆芥、防风、牛蒡子、柴胡、黄芩、连翘、蝉蜕、当归、赤芍、紫草、滑石、车前子各5g,甘草2g,2 剂。1剂药煎2 次,药汁混合一处,分多次少量温服,1 日至1 日半服1 剂。三煎药渣宽水,煎开后去渣,适温避风沐浴全身。注意事项如上所嘱。 此方以疏风清热为先,兼以除湿解毒,故用荆、防、柴胡、蝉蜕、牛蒡子以疏其卫分风邪,而透其疹毒;用黄芩、连翘、甘草以清热解毒;用滑石、车前子以利尿除湿;用当归、赤芍、紫草以和其营血,而清营分蕴热。正气不虚,亦无其他兼夹症的,用此即可治愈。 3 月14 日二诊。其母代诉:“果如先生所言,2 剂药服后,水痘基本消退,唯剩下几个孩子抓破的水痘,尚未完全干痂,仍在浸淫湿烂,孩子呼痒。” 视其腮颊、耳下、手背等处确有四五个水痘尚未干痂,仍在浸淫水湿。原先的水痘都已干痂脱落,舌苔薄白,指纹浮红已退。嘱其上方续服1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同首诊。另用蚕茧1 个,装入明矾,放于木炭火上烧煅,待明矾不再发泡溢汁,放冷水中一日夜去火毒及灰烬杂质,晾干,用擂钵研细粉,先用温开水洗净尚未干痂的水痘及其周围皮肤,即用蚕茧、枯矾(已烧煅的明矾即为枯矾)细粉撒于患处,1 日二三次,以燥湿收敛,不过3 日即可痊愈。 按语:此患浆液澄清如水,故名水痘。1 ~4 岁小儿常见,为较轻的发疹性传染病,容易治愈,且预后多良好。其致病原因大致由外感风热时邪,温热内蕴,内外邪气蕴郁脾肺,发于肌表所致。治法以疏风清热、除湿解毒为主,大连翘饮即为常用方之一。若水痘溃烂,皮肤赤痒,浸淫水湿不能干痂的,即用茧矾散外撒,便可燥湿收敛而痊愈。此患虽属轻症,也较容易治愈,但仍须注意防护,首先隔离,以防传染。在发病过程中,勿用未煮沸过的水洗浴。方药忌用辛燥热性之味,亦不可过用寒凉滋腻之品。饮食适当偏于清淡,凡属辛辣、油腻、寒凉之物,皆当避之。居处要安静,谨防感受六淫时邪,并注意防止患儿指甲抓破疱疹,以免并发皮肤疾患。 本病初起与感冒相似,有较轻的发热头痛、咳嗽喷嚏流涕、微烦、纳差等症状,发热一二天后,于头面、发际等处出现形如米粒大小的红疹,摸之碍手,继则躯干四肢亦顺次出现,但四肢较少。疹点出现后,疹的中央有一小水疱,称为疱疹。疱疹迅速扩大,大的如豌豆,小的如米粒,大小不一,多呈椭圆形,内含清澈水液,不化脓,根脚围有红晕,疱疹出现三四日即逐渐干枯,结成薄薄的干痂而脱落。此患出疹程序先后不一,彼起此落。因此,皮肤的红疹、疱疹、干痂同时并见,治愈后亦无明显瘢痕。 91.脾胃虚寒,运化失常 刘某,男孩,5 岁。2015 年3 月6 日首诊。其母介绍:“小儿从3 岁起,经常呼叫腹痛,三级医院检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门诊、住院治疗1 周左右,不再呼叫腹痛,但十天半月后腹痛又作,病情依旧,反反复复已经2 年余。无论如何注意呵护,腹痛总是复发。平时挑食厌食,大便多数溏稀,身体偏瘦,容易感冒发热,四肢经常不温,精神老是不振。人家都说中医治本,也吃过不少中药,但总不能治愈?这几天又在呼叫腹痛,听人介绍,特来就诊。” 观其形体偏瘦,精神较差,面色萎黄,唇色及舌质偏淡,舌苔薄白津润,观其指纹隐隐淡青,切其脉象,虚细乏力。抚摸腹部,微微膨胀,四肢温度偏低。 由此可见,脾胃虚寒无疑,肾阳亦显不足。治法应以健脾温肾为要,少佐开胃行滞之味,方用回阳救逆汤为主加减。处方:人参6g,焦白术、茯苓、炒山药各9g,炮附子(先煎)、干姜、炒吴茱萸各3g,陈皮、木香、砂仁(后下)各6g,炙甘草3g,大枣3 枚,粳米6g,3 剂。1 剂药文火缓煎3 次,药汁混合一 处,分3 次温服,1 日服2 次,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服1 次,1 日半服1 剂。服药期间忌食绿豆、萝卜、酸菜,以防降低药性。要注意保暖,饮食以五谷为主,其他为辅,温和容易消化、营养均衡为要。一切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之物皆当禁忌,尽量少吃零食,以配合治疗。 以上的四君子汤加山药、大枣、粳米以益气健脾;附子、干姜、吴茱萸以温里散寒;陈皮、木香、砂仁以行滞止痛。寄希标本兼治,病愈康复。 3 月12 日二诊。其母代诉:“首先是您开的药孩子愿意喝,以前的中药他总说苦,喝一口都难。其次是1 剂药服至过半时,腹痛已止;3 剂药服后,食欲略振,精神也有好转,看样子有希望治愈。” 观其舌质、唇色微红,抚摸腹部膨胀已不明显,四肢较前温和,说明诊断用药对证,原方续服3 剂,改为2 日1 剂缓调,饮食等方面仍要注意。后得知该患者服药6 剂后,腹痛未再复作。由于家人注重治疗及管护并重,加强以防为先,对饮食及冷暖仔细呵护,1 年多腹痛未再复发,体质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按语:本例小患者禀赋本来不足,加以长时间腹痛便溏,其脾肾阳虚,脾胃健运无力,寒邪滞留,气机失畅可知,故而出现形体消瘦、四肢不温、精神不振等症。方用回阳救逆汤加减,以温其脾肾,回阳救逆,行滞理气,因而药到病轻,6 剂治愈。加以家人加强呵护,管控饮食生冷、零食,以及注意冷暖调节,减少感冒等,治愈后1 年多,腹痛未再出现,大便成形,身体也随之逐渐趋向健康,如感冒发热减少、食欲消化改善等。 92.饮食自倍,积滞腹痛 张某,女童,7 岁。2016 年3 月5 日首诊。其母代诉:“孩子能吃,食量偏大,身体稍偏胖,很少感冒,体质还算可以。就是总说肚子疼,屡治屡犯,医院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求节制饮食,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之物。大人也没少操心,腹痛还是反复发作。最近又痛了两三天,时轻时重,断续不止。是不是春节期间吃多了荤腥油腻?以前都是吃西药打针,听人介绍请您看看,吃中药调理,也许能够治好。” 刻诊:孩子即如其母所说,形体略胖,精神气色基本正常。观其舌苔偏厚、白腻;切其脉,沉滑微迟、微弦。辨证:湿滞中焦,积滞腹痛。治宜燥湿散满,行气止痛。方用平胃散为主加减。方药:苍术12g,厚朴、建曲、炒莱菔子、陈皮各9g,青皮、木香各6g,乌药9g,煨姜3 片(约9g),3剂。1 剂药煎2 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忌食生冷油腻及一切寒凉之物,勿吃零食,注意保暖。 平胃散主要作用为燥湿散满,常用于脾胃停湿,脘腹满闷,甚则胀痛呕吐等症。加建曲、炒莱菔子以增强消食导滞之功而可宽胀;加青皮、木香、乌药以舒肝气、理胃气、顺诸气而止腹痛。 3 月10 日二诊。其母代诉:“中药服过1 剂后问孩子感觉如何,孩子说感觉肚子舒服多了。” 鉴于用药已经对证,嘱其续服3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同首诊。如以后再有不适,电话联系或者再来复诊。 3 个月后患者的母亲来告知:“按您交代的注意饮食,后来复发腹痛的次数减少,偶尔腹痛就买点保和丸吃,也能管用。因为她死活不愿再服中药,所以未再带她来看。” 相似病因(饮食失节,生冷不避)引起腹痛的小患者,临证颇为多见,病情虽各有不同,但总为饮食所伤导致。对证用药,大多都能在较短时间内治愈,能调节、管控好饮食,减少风寒侵袭,多可治愈后疗效巩固。 按语:“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是《内经》之言。肠胃为饮食积滞屡屡所伤,自然非胀即痛,甚至呕吐泄泻。治愈后注意,即可减少或者不再反复,倘若致病原因不能解除,依然暴饮暴食,生冷不避,健运失常,肠胃气机必会紊乱,故而脐腹周围不时作痛。体实积滞者用平胃散、保和丸等方加减,以导滞化湿、理气止痛,积滞消而肠胃气和,其痛即除。细心呵护,内不伤饮食,外不受寒凉侵袭,脾胃健运正常,自可减少反复无度的腹痛。 93.肠胃积热,腹痛便秘 梁某,男童,5 岁。2015 年4 月3 日首诊。其母代诉:“孩子经常便秘,有时两三天大便解不出,呼叫腹痛,用开塞露勉强解下,状似栗瓣样硬便,抚摸或拍打腹部微胀微硬,手足心热,口气较重,有时甚至有酸腐臭味,吃饭不正常,时多时少,爱喝水,常喝口水吃口饭,喜食香辣之物如鸭脖子、辣条、烧烤之类,不长肉,身体偏瘦,但精神不算差。多家医院检查诊断都说是‘肠系膜淋巴结炎’,治之能愈,不明原因又复发。2 年下来,家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观其精神尚佳,爱动,形体虽然稍微偏瘦,但面色却见红润,舌质偏红,舌根部苔微厚、微黄,咽喉周围微红,津液略显不足,指纹略显暗紫;切其脉,偏于沉数;手足心及腹部热于身体他处,腹部未见明显胀硬,但失于柔和。问其夜寐是否经常盗汗?其母答道:“半夜常出汗,第二天尿黄,精神烦躁,饮水更多。” 由上可见,此儿乃平素多食辛辣燥热之物,导致肠胃积热,故见大便秘结、手足心及腹部偏热、夜寐盗汗与尿黄等表现。喜食香辣必刺激肠胃,故腹痛、便秘几乎同时出现。无论何种方法治愈,如饮食习惯不改,必会随时复发,这就是原因,并非 “不明原因复发”。病因病机已明,医者治疗与家人呵护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治宜养胃生津,润肠通便,方用麻子仁丸合清骨散加减。处方:酒炒大黄5g,枳壳6g,胡麻仁9g,杏仁6g,玉竹9g,胡黄连、醋制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各6g,木香、甘草各3g,粳米6g,3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分3 次温服,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1 日半尽剂,3 剂药共服4天半。亦可在汤药中加适量蜂蜜,一可改善口感,二能增加润肠通便功效。需要严格控制辛辣食物,可以适当吃些多汁水果,如梨、苹果、香蕉等。饮食一定要以五谷蔬菜为主,肉、蛋类适当搭配,可吃点粗粮,如红薯、土豆、玉米糊等。 8 用5 日二诊。其母代诉:“谨遵医嘱服药,并尽力改变孩子生活习惯,他因腹痛、便秘难受,还算配合,以前爱吃的东西已基本丢掉。服药3 剂后管了几个月,未见腹痛及便秘明显复发,盗汗及手足心热也好多了。最近可能是中暑了,食量减少,腹部膨胀,大便微溏,生怕腹痛复发,故再来看看。” 观其精神略显不振,面色与初诊时相近,舌苔白厚微腻,切其脉象细濡,抚摸腹部膨胀,可能是暑月开空调纳凉时间过长,或过食冰冻之物如饮料、瓜果等物,伤及脾胃,即伤阴暑症。故见食少倦怠、腹胀便溏等症。治宜芳香化湿、和胃醒脾。方用六和汤加减。藿香、紫苏、砂仁、厚朴、白术各6g,人参3g,赤茯苓、大腹皮、薏苡仁各6g,乌梅3g,甘草1g,生姜1 片,大枣1 枚,2 剂。煎服法同首诊。纳差体倦及腹胀便溏症状消除即可,如未痊愈,再来复诊。3 天后家人电话告知:“伤暑症状消除,饮食、精神已恢复正常,腹痛未见复发。” 按语:由以上3 例可见,其病皆为 “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中医 “腹痛” 范围,而临证治疗时,必须因人因症,辨证施治,如此方能用药 “正中肯綮”,药到病轻,加以引导正确饮食习惯,注意呵护,大多都能在较短时间内治愈,复发率也都较低。单一依靠药物治疗,而忽略注意养护,或者治疗不针对个体差异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如例1 属于脾胃虚寒,治则为健脾温肾,故方用回阳救逆汤为主加减;例2为湿滞中焦,故治则为燥湿散满,方用平胃散为主加减;例3 则属积热便秘,治宜生津通便,方用麻子仁丸合清骨散加减。其病则一,而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及体质不尽相同,病因病机也有差异,所以用药就应因人因症,审证求因,如此即为对证施治。中医临证,必须如此。流于人言亦言,必遇困惑迷茫! 近来不少儿童脐腹周围疼痛,痛时影响饮食、二便,精神多较不佳。西医检查诊断多为 “肠系膜淋巴结炎”,但无论门诊、住院治疗,总是屡治屡犯,只不过是体质较好的或者家人护理得当的,则发病较轻
相关推荐: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交易情爱(H)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挚爱
流萤
岁岁忘忧(完结)
满堂春
双凤求凰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萌物(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