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上南枝 nph > 第52章

第52章

5g,炮附子、肉桂各6g,陈皮、砂仁各9g,炙甘草6g,大枣9 枚,煨姜5 片(约15g),粳米15g,12 剂。1 剂药文火缓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1 日半服1 剂,12 剂药共服18 天。身体瘦弱,不宜服药过急,且补益之剂,缓服利于运化吸收。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饮食勿进寒凉之物,即使是在三伏天,也要禁忌一切寒凉之物,总宜温和容易消化而有营养为要。不要纳凉太过,更不能冷浴,须防伤暑感冒,还要劳逸适度。 十全大补汤温补气血,主治气血两虚,身体羸弱等症。加陈皮、砂仁以行滞醒胃,助其食欲旺而能消化,方保气血生化之源不虚,冲任血海充盈,月事应时而至能够顺畅,其寒不得滞留,则痛经自愈。 8 月19 日二诊。自诉:“此次经期腹痛已明显减轻,血色较以往稍红,量稍增加,四肢畏寒亦略有减轻。” 视其面色、唇色、舌质已见微微红润,但与健康人相比尚显不及,舌苔依然白润;脉来仍显细缓。遂将炙黄芪量加至60g,附子、肉桂各加3g,续服12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仍同首诊。在放假期间,饮食加强营养,争取下次经期腹痛消除,身体能够恢复到基本正常。 9 月11 日三诊。自诉:“上次行经前半月,小腹不温、四肢畏寒症状已经消除,食欲食量及消化也有明显改善,体重增加了1kg,感觉精力比以前充沛,特别是经期前后腹痛,可谓是这几年最轻松的一次。我担心的是,到外地上学,饮食调理不好,痛经又会反弹。您开的药方我想拿走,如万一痛经再出现,照方再服是否可以?” 我言道:“完全可以。如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帮助,尽管打我电话。但能注意自我调养,远离寒凉,即可减少复发。” 3 年过去了,未见张某电话,她的气血虚寒痛经治愈后是否反弹?我不得而知。但用上方治疗无数例同证型痛经,效果大都较为满意。治愈后仍注重自我调养的,痛经再复发者不多。 按语:此案痛经病因并不复杂,就是身体素弱,气血两虚,阳气不振,不能运血,经血欲行无力,经后又血海空虚,故而经前、经后依然腹痛绵绵不绝,小腹与四肢不温,食欲欠佳,精神不振等症同时出现。治法用药亦不复杂,就是用十全大补汤为主,温补气血,加附子以助肾阳,加陈皮、砂仁以行滞醒胃,总欲使其气血旺,阳气振,冲任血海得充,经血自然应时而至,疼痛随之消除,身体、精力同时复健。如若用药直接祛寒止痛,固然也能速见效果,但欲根本治愈,则难达目的。因为阳气不振,气血不充,则根基血海空虚,所以止痛也只能暂管一时,疗效不能持久。治病凡能审证求因,针对病因治疗,即是治本,见效虽慢,但能治愈后疗效巩固。看似见效缓慢,其实比直接止痛效佳。特别是身体素虚,亦无兼夹其他病症的,即应治本为主,其病治愈,正气亦复。从治疗时间算起来,应是治本时日为短。这只是与本案证型类似患者而言,若遇到治本病时出现兼夹症突出的,则当视其轻重缓急,或标或本,必以病情需要而定,不可拘泥于某病的治本成功,而不分轻重缓急,一概照搬套用。“郑人买履” 的教条,切勿仿效。 85.下焦实寒,小腹冷痛 黄某,女,20 岁。2013 年3 月7 日首诊。自诉:“15 岁来月经,前两年多数时间经期滞后,每月欲行经时及经期中小腹冷痛,痛如刀绞,疼得要命。用丁桂贴贴肚脐、小腹,外加热水袋暖熨,喝生姜红糖水等方法,方能稍微缓解。经血量不多,血色暗紫,夹有血块,有时四肢及小腹、臀部暖不热,痛甚时欲呕。中西医都说是‘宫寒’,要求我加强保暖,不要饮食寒凉之物,不治也能自愈。小时候不懂事,经常吃喝冰冻的东西,也不知道如何自我保护调养,所以啥方法治疗都管不了3 个月,痛经照旧出现。因为疼怕了,这两年我可是既认真治疗,又注意保暖,还不吃喝寒凉东西,可是每月经期还是小腹冷痛,色暗有块,经行极不顺畅。” 视其身体不虚,面色略显?白,舌质略淡,舌苔白润;切其脉,沉紧微弦之象。 辨证:胞宫沉寒,血行不畅。治宜温里散寒,活血调经。方用《证治准绳》吴茱萸汤加减。问她下次月经何时来潮?黄某言道:“把滞后的四五天计算在内,大概还有7 天左右行经。” 问的原因,是要在行经前服药,效果较为显著,可以减轻本次行经之痛。处方:当归15g,肉桂、附子、干姜、吴茱萸、沉香各9g,香附、川芎、熟地黄、赤芍、红花各15g,益母草30g,炙甘草9g,5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食远(约饭后1 小时)加红糖、黄酒各适量温服,1 日1 剂。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保持情绪舒缓,不要精神紧张。饮食远离寒凉,注意保暖防寒。 此方温里散寒之味如吴茱萸、附子、肉桂、沉香,皆为大辛大热、祛寒解郁之品,以达下焦肝肾胞宫,而散沉寒凝滞;当归、川芎、赤芍、熟地黄、香附、红花、益母草以活血行瘀调经;炙甘草温中益气和药。用于本例之寒实证痛经,寄希直达病所,而去其沉寒,活其经血,除其冷痛,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3 月19 日二诊。自诉:“这次痛经好多了,血块明显减少,腰腹畏寒及四肢不温大有好转,经期不足5 天结束,血量略有增加。就是感觉有点上火,比如口干口渴、小便微黄等,但能忍受。” 视其舌苔由白润转为薄黄,脉来已见沉缓,此为沉寒已散之征。改用温经摄血汤为主加减,以温和之剂,续祛其寒,而调经止痛。处方:熟地黄24g,当归18g,川芎、赤芍各15g,柴胡、香附各12g,沉香6g,延胡索12g,肉桂、炙甘草各6g,大枣5 枚,6 剂。煎法同首诊,服法改为早、晚食远温服,仍加红糖、黄酒各适量,1 日半服1 剂,其余皆同首诊时所嘱。此药服后,中间可不必服药,待下次经期提前7 天,再服首诊时方3 剂,也改为1 日半服1 剂,以免引起上火。 4 月20 日三诊。自诉:“遵您所嘱服药,此次经期没咋上火,痛经及其他不适症状已不明显。我不想再服药了,不知道行不行?” 观察她的面色及舌质已见微红,舌苔薄黄津润;复切其脉,已见缓和之象。按一般要求,其寒实证痛经亦算临床治愈。但为了巩固疗效,如二诊时用药再服9 剂为妥。之后加以自我调养,勿忘医嘱,寄希治愈后痛经不再明显反弹。患者明白我的意思,欣然接受续治1 个月的建议。 2 年后患者来告知:“幸亏当时接受了您的建议,多服了9 剂药,之后的两年多来,加以遵嘱自我调养,痛经至今未犯,身体一切正常。” 按语:寒实证痛经,多为衣着单薄,尤其是天气已凉,还在穿短裤短裙,为美忍受寒凉,以致风寒侵袭胞宫,或者饮食寒凉,寒邪停留冲任,与血相搏,故而经行不畅,小腹冷痛。治法不妨以温热之剂直散胞宫沉寒,加以活血行瘀之味,以起到速去其痛的效果。但若是寒热交织、虚实夹杂的痛经,此方此法应当慎用。以防祛寒太过助热,补虚忽略滞邪之弊。所以同是痛经,引起的原因不同,必须辨证无误,方能用药速效。本案所用方药,乃是认准为寒实证痛经,故以大辛大热之味直达胞宫,祛其沉寒,辅以活血调经之品以行之,2 月余时间,共服药23 剂,治愈数载痛经。 四、儿科常见病症近期治验案例选辑 86.初生胎黄,调治易愈 常某,男婴,13 天。2015 年9 月18 日首诊。其母告知:“孩子自然顺生,体重8 斤3 两,第二天发现脸色、眼睛微黄,医院即让喂服‘茵栀黄颗粒’,四五天过去了,脸黄、眼黄不退,全身也有些微黄,尿量少而色微黄,大便成形微硬,3 日不解一次,吮乳似欲呕吐,神情有些不宁。是否与我妊孕期间饮食过于口重,吃的肉类太多,加上夏天感受暑热等有关?” 观察婴儿的肤色暗红微黄,双目白睛微黄,舌苔偏厚微黄,指纹略显淡紫。 综合其母介绍,乃是在先天母体孕期感受湿热,即习惯所称 “胎黄”。湿热较轻的,一般7 天左右即可自行消退,湿热重的则需要药物调治,绝大多数都不难治愈。治宜清热利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加味。处方:茵陈3g,栀子、酒大黄各1g,车前子(纱布包煎)、茯苓、漂白术、陈皮各3g,甘草1g,2 剂。1 剂药煎2 次,药汁混合一处,煎取量总共不超过200mL,分多次少量温服,可以少加白砂糖融化于汤药中,1 剂药服2 天。切记保暖,谨防感冒。 茵陈蒿汤为治湿热黄疸第一名方,对于湿热发黄,二便不利,腹满口渴等症,为必用之方。加车前子、茯苓以助渗湿利水;加漂白术、陈皮以健脾行滞;加甘草以调和诸药。加减方乃是本于 “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的理论,胎黄多属胎孕期间感受母体湿热,方中苦寒清泻药恐伤及脾胃健运,故加入漂白术、陈皮,以健脾醒胃行滞。况且婴儿正气本来就弱,故而用药时必兼顾脾胃健运,勿伤及中和之气。 9 月23 日二诊。其母介绍:“按我们自己的观察,肤黄、眼黄、尿黄已经退得差不多了,大便顺畅,1 天解2 次,这两天吮乳也未见呕吐,神情已感正常。今天抱来就是请您看看是否好了,还需不需要再服药?” 观其肤色红润微黄,双目白睛黄退,指纹淡紫已不明显。胎黄已去八分,原方不可再服。为续清余热,每日仅用茵陈3g,开水冲泡,少加白砂糖融化饮,续调一二日即可。 按语:胎黄(新生儿黄疸)轻者,不治亦可自愈。若出生5 天后目黄、肤黄不退,或伴尿黄,大便暗黄而臭,婴儿烦啼不宁等症,即宜用药调治。无兼夹症者,一般都能三五天治愈。用药不宜过于寒凉,以防伤及婴儿稚嫩阳气。如本例用茵陈蒿汤加白术、茯苓、甘草,既不影响利湿退黄,亦可顾及脾胃运化,这样胎黄退后,乳食消化即可正常。若胎黄时日延久,便溏尿清,脘腹膨胀,不时呕吐,消化不良,精神委靡,甚至四肢不温,辨证当属脾肾阳虚的 “阴黄”,常用茵陈术附汤(茵陈、白术、附子、干姜、肉桂、甘草,用量根据体质、病情而定,一般用量与本例相近或偏低)为主,对证加减。脾虚气弱者酌加人参适量,脘腹膨胀、乳食不消者酌加陈皮、炒麦芽、炒山楂之类各适量,亦可7 天左右治愈。切不可概以湿热胎黄治,用药切勿过于苦寒,以防伤及脾肾气阳,反致胎黄不退,甚至呕吐泄泻不止,出现危候。胎黄属于脾肾虚寒的虽然不为多见,但用药时亦不可不辨阳黄、阴黄。不能因为胎黄容易治愈,而概用一方一法通治。 87.初生胎赤,色如涂丹 李某,女婴,55 天。2013 年4 月10 日首诊。其母介绍:“孩子生下时肤色即见深红,3 天后从头面、四肢到胸腹及全身,肤色红赤逐渐加深,皮肤干燥欲裂,啼哭不止,大医院诊断为‘湿疹’,但无论打针服药及外敷等治法,一点也不起作用,身上看着就像漆疮、烫伤一样,令人焦急心痛!后来又到几家医院治疗,诊断还是‘湿疹’,治疗依然无效。也找过中医,吃药后孩子肤色红赤似乎略浅,但又腹泻不止,啼哭更甚。至今已近两个月,别人看见都心痛,做母亲的干着急,不知道还该怎么办!” 诊视:孩子看着确如其母所述,皮肤红赤,状若涂丹,真像烫伤、漆疮,头面、全身几乎看不到正常皮肤。孩子不断啼哭,小手频频伸向头面欲挠痒状,可见她的难受程度。趁其啼哭时观察舌质深红,舌尖红赤,舌苔薄黄乏津;视其指纹,风、气二关色暗淡紫。问女婴母亲孩子现在 “积肚” 情况,大便是否已经成形?气味浓、淡?是否尿黄量少?吮乳及消化如何?其母回言道:“大便已经积肚成形,气味较浓偏臭,确实尿少时黄,幸亏能吃消化好,不然还不知道现在成啥样子了。” 胎赤与胎黄致病原因基本相同,都是孕妇过食辛辣生热之物,热毒蕴伏于胎中,以致出生后血热壅滞皮肤而成此患。治宜清热解毒,和营润肤。用经验方清热养营汤为主。处方:金银花5g,黄芩、连翘、僵蚕、生地黄、当归、玄参、玉竹、紫草各3g,水牛角片、石斛各5g,酒大黄、甘草各1g,3 剂。1 剂药煎2次,药汁混合一处,分多次少量温服,1 日半至2 日服1 剂。三煎药渣宽水

相关推荐: 萌物(高干)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带着儿子嫁豪门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南城(H)   玩笑(H)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深海gl (ABO)   成瘾[先婚后爱]   小寡妇的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