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质相近,故而加用以上2 味,续服3 剂。 12 月16 日三诊。自诉:“带下已止,腰胀腹痛也已减轻大半。是不是对我的老胃病也有影响?这两天胃部有些不适,饮食乏味,四肢乏力。” 视其面色、舌质暗红略退,苔薄淡黄津润;复切其脉,数象已不明显,转为微滑微弦。思其形体偏瘦,素有胃痛毛病,上方中的白芍、黄柏、樗白皮、五味子的酸敛、苦燥止带之味,不免伤及脾胃中和之气,今带下已止,首诊时方上4 味当去之,并减去苍术、龙骨,换以党参18g,陈皮、砂仁、木香各9g,生薏苡仁改为炒薏苡仁18g,续服3 剂。最好戒酒,勿食辛辣燥热及生冷寒凉之物,饮食以温和容易消化为要。不可过度劳累,保持心情平和。 12 月30 日患者本人来告知:“我说您能治好吧,9 剂药服后,杂色带下治愈,胃口不好也已基本正常,我是特地来说声谢谢的。” 按语:此例61 岁出现杂色带下,临证不为多见。庆幸她的身体虽瘦,但正气不虚,除胃痛外,并无其他疾病相兼,故而直接燥湿清热、收敛止带,而未用补益之品。待其杂色带下治愈,复现胃痛旧疾,方中留下健脾制酸益肾之味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煅牡蛎、补骨脂、续断等,复加党参、陈皮、砂仁、木香等益气和胃止痛之品,续服3 剂,胃脘痛基本平息,半年未见杂色带下复作。此为老年杂色带下个人治法。若属青壮年体质不虚,湿热带下色黄、气味腥臭、心烦易怒等症,其治法用药则与此又不尽相同,方中苦寒燥湿之味如黄柏、樗白皮、苦参等,其用量可适当加大;收敛滞涩之味如龙骨、牡蛎、白果仁等不可过早使用。因为湿热偏盛止涩过早,必会滞邪遗患,反致带下缠绵难愈,甚至腰腹胀痛、口苦胁满等症兼见。 82.黄色带下,心烦口苦 尤某,女,43 岁。2013 年4 月1 日首诊。自诉:“我的黄带治了五六年都没治好,现在连门都不敢出,因为气味太大,一天换几次内裤,感到还是气味难闻。心情老是烦躁,睡眠多梦易醒,不时口渴口苦,消化还好,但是没有食欲。小便偶尔色黄,大便解时不爽。腰部酸胀,双腿无力,小腹经常坠胀,时而走窜疼痛。后来精力也在下降,身体稍累或者心情不好时黄带就会加重量多,身体沉重,面部微肿。年纪轻轻的,这样下去咋行!难道我这个‘妇科炎症’就治不好了吗?” 视其面色微黄、微黑,隐隐透红,失于润泽,舌质暗红,舌苔暗黄厚腻;切其脉,濡滑偏数微弦之象。 辨证:湿热下注,带脉失约。治宜清热燥湿,固下止带。方用止带汤为主加减。处方:白术18g,苍术15g,茯苓18g,樗白皮、黄柏、龙胆草各12g,车前子、生薏苡仁、山药、龙骨、牡蛎各30g,白芍15g,甘草6g,5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饭后1 小时各温服1 次。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趁热先熏后洗阴部,不温则去之。饮食以素为主,少食荤腥油腻及辛辣燥热之物。保持心情平和,劳逸适度。 此方以清热燥湿健脾为主,如樗白皮、黄柏、龙胆草、车前子等味清热燥湿渗湿;而二术、茯苓、生薏苡仁、山药等味渗湿燥湿健脾;龙骨、牡蛎断下止带;白芍敛阴缓痛;甘草清热和药。用于本患者的黄带腥臭、心烦口苦、腰部酸胀、小腹窜痛、面部微肿、肢体沉重等症,亦是经验化裁方。但其黄带日久,恐难在短时间内治愈。 4 月9 日二诊。自诉:“5 剂药内服外洗之后,黄带只能说是略有减轻,其他症状也有一定好转。” 复诊其舌脉,面部微肿已消,舌苔黄腻略化,脉来数象已不明显。病情尚无较大改变,嘱其原方续服10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同首诊。 4 月22 日三诊。自诉:“黄带已经很少了,全身也感到轻松了许多。但是觉得气虚没劲儿,加点补气的药吧?” 视其面色已见黄润,舌苔淡黄微润;复切其脉,细濡之象。此为湿热已退、脾虚显现之兆。上方樗白皮、黄柏、龙胆草量各减至6g,以降低苦寒燥湿作用,以免续伤脾胃阳和之气。但不可不用,因为黄带尚未尽除。脉细气弱,濡象湿留,故而黄带减轻,“气虚没劲儿”。余药分量不变,另加党参、黄芪各24g,益气补脾,再加白果仁9g,以增强收敛止带之功。续服10 剂,改为1 日服2 次,1 日半服1 剂。黄带渐无,缓服以续清余热。药渣再煎熏洗及注意事项仍同首诊时所嘱。 10 月11 日四诊。自诉:“上半年服药25 剂后,黄带已经治愈,不久又开始做小生意,半年时间感觉都还好。可能是秋天树叶落的时候容易发病,或者与我劳累过度有关,最近老毛病又复发了。黄带虽然没有以前严重,但我怕又和以往一样,弄得什么事情都不能做。” 视其面色与首诊时相似,舌苔还是薄黄津润;复切其脉,细滑之象,湿热未见复萌,仍是脾虚湿滞之征。仍用4 月22 日方续服6 剂,还是1 日半服1 剂缓调,其余均同首诊时所嘱。如6 剂药服后带下止而身体正常,即可不再服药,但要个人注意调养,以减少复发。 后顺访1 年余,由于患者注意调养,四诊时方服药6 剂后黄带又止,以后未再明显复发,身体劳作恢复正常。 按语:湿热下注引起的黄带,新近者易愈,日久者缠绵。治愈后若忽略自我调养,如饮食荤腥油腻及饮酒、嗜食辛辣燥热之物、情志不舒、过度劳累、疏忽性卫生、熬夜失眠等,都可能导致本病反复。即使得病时间不长的,治愈后也要注意自我调养,不然反复无度,导致缠绵日久不能痊愈,影响心身健康。 现在人们都注重健康,女性尤其突出,这是好现象,故而近二十年来带下病明显减少。但饮食过于肥腻、饮酒,或者运动量太少等,亦可导致脾虚湿盛,或湿郁化热,肾气不固,带脉失约,而出现青、黄、赤、白、黑五色带下及赤白带下、黄色带下、白崩、白淫、白浊等。临证以白带、黄带为多,赤带偶亦有之,单纯的青、黑带极少见。一般黄带稠黏腥臭的多偏于湿热;白带清稀气味不浓的多偏于湿寒。虽然有 “十人九带” 之说,但能注重个人调养,此病还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 此病的治法,依然要因人辨证,对证施治。用药时清热勿过于苦寒,除湿不宜温燥,以防伤及脾肾阳气与阴血。至于虚证亦不宜过早固涩,须防滞湿留邪,而致病情反复。内服加外用熏洗等法治疗,效果较单纯内服药要好。同时加以自我调养,多能在较短时间内治愈。持续注意调养,治愈后复发的仍是少数。 83.气滞痛经,胸胁胀闷 秦某,女,27 岁。2013 年3 月5 日首诊。自诉:“结婚前痛经,婚后生了孩子还痛经。我的脾气不好,痛经可能与这个有关?每次欲行经的前几天,胸胀胁满,小腹坠痛而硬,甚至心烦易怒,口苦便秘,夜寐不安。经行不畅,色暗有块,必待三五天后,胸胁胀痛、小腹坠痛等症方能渐缓。治过的地方不少,都是暂缓一时,不能完全治愈。甚至有医生说:‘等到绝经后就好了。’那还要疼多少年啊!我这次行经已2 天了,小腹依然坠胀疼痛,腰都直不起来。有的人经血顺畅疼痛就缓,甚至痛半天、几小时就好了,我为什么会痛得这么厉害?” 视其面色暗红,两颧隐隐淡青,情绪有些烦躁,舌质乏泽,边有瘀斑,舌苔黄腻;切其脉,沉弦微数之象。 辨证:肝气郁滞,经血失活。治宜疏肝解郁,活血调经。方用加味乌沉汤为主。处方:乌药15g,沉香6g,酒炒川楝子12g,酒炒延胡索、醋炒柴胡、醋炒香附、当归尾、川芎、赤芍、酒炒生地黄各15g,红花、桃仁各9g,月季花30g,甘草6g,3 剂。1 剂药连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空腹各温服1 次,少加黄酒、红糖和服。尽量保持心情平和,饮食勿进辛辣温燥及寒凉油腻之物,总以温和为要。尤其是经期前后,切勿动怒及过多接触寒凉水湿,注意保暖,谨防感冒,以配合治疗,争取治愈痛经。 此方以疏肝解郁、活血散瘀、调经止痛为主。乌药、沉香、川楝子、柴胡、香附理气舒郁止痛;以四物汤、桃、红、月季花活血散瘀调经;甘草和药缓痛。用于气滞血瘀痛经,是为临证常用经验方。其活血散瘀、解郁止痛之功,屡用皆有显效。 3 月12 日二诊。自诉:“头剂药服下,经血立见顺畅,胸胀胁满腹痛随即减轻,就是经血量较以往稍多,但感到身体格外轻松。我看您没用泻药,3 剂药服后,大便也已顺畅,这两天睡眠也较安稳。看来我的许多不舒服都与痛经有关。” 视其面色暗红及两颧隐青已消退不少,情绪比首诊时要好,舌边瘀斑略散,舌苔微黄津回;复切其脉,弦数之象略缓。改用四物汤加味,经期结束后续服5 剂,以续调经血。处方:当归、酒炒生地黄、川芎、酒炒白芍、醋炒柴胡、醋炒香附各15g,青皮12g,丹参60g,月季花18g,牡丹皮、栀子各12g,甘草6g。煎服法及注意事项同首诊,红糖、黄酒可以不加。待下次欲行经的前7 天,或者尚未感觉胸胀胁满腹痛时,即用首诊时方续服3 剂,改为1 天半服1 剂,以观其痛经症状变化,再定下一步用药。 4 月9 日三诊。自诉:“遵您所嘱,我这次提前9 天尚未疼痛时开始服药,共服5 剂,1 天半服1 剂。提前预防性治疗,效果比疼痛时再服药要好,此次经期胸胀腹痛症状比以往减轻了过半。您说争取3 个月治愈,我看2 个月就差不多了。” 我听罢笑言道:“能否如期治愈,还要看你能不能做到首诊时所嘱。” 患者可能是疼怕了,表示一定要认真治疗,记住医嘱。遂将经期后方嘱其续服5 剂,下次行经前仍服首诊时方3 ~5 剂,下月再诊。 5 月10 日四诊。自诉:“这次经期前后胸胁已经不胀不痛了,小腹还有点坠痛,但不到一天一夜,月经一顺畅,疼痛也就消失了,要我说就算好了。” 我问她是不是吃药有点烦了?患者言道:“的确有点,但我还是要听您的。” 为了减轻患者的煎药负担,要求她将首诊时方取3 剂,共研细末,仍于行经前7 天左右,每服9g,用红糖30g、黄酒适量调服,1 日3 次。经期后亦可不再服汤药,但要续服中成药逍遥丸半个月,以继续治疗,争取完全治愈。个人注意事项切不可忽略。患者闻言道:“这样就方便多了。” 顺访2 年,秦某的多年痛经治愈,加以个人遵嘱调养,未再明显反弹。 按语:像秦某这样的肝气郁结、经血失活痛经,临证不为少见。凡能认真治疗及注意个人调养,未有不愈者。反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坚持治疗,还轻视医嘱的,即使是用药再对证,也只能是暂管一时,完全治愈颇难。其实这都是常见病,治愈不难,用药就是疏肝理气加活血止痛,这样的名方也很多,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少腹逐瘀汤、越鞠丸、丹参饮、失笑散等,因人对证加减,都有显著效果。但是痛经病因不只是肝气郁结一证,尚有寒邪侵袭胞宫,或者饮食寒凉,寒滞冲任,与血相结,经行不畅而痛;亦有气血虚寒,禀赋素弱,阳气不振,不能运血,或大病之后,气血不足,经水欲行无力,或经行后血海空虚,不能滋养包络而痛;或素有血热,复受外热侵袭,热伏冲任,血为热结,壅滞不利而痛;再有就是本例的七情郁结,肝气不舒,气滞不宣,经行受阻而痛。临证需要因人辨证,对证施治,方能药到病轻,加以患者配合,方能完全治愈。 84.气血虚寒,经后腹痛 张某,女,21 岁。2012 年7 月30 日首诊。自诉:“几乎每次行经至第二天 后,小腹便开始隐隐作痛,绵绵不绝,用热水袋暖暖,亦可减轻,一直到经期结束后的10 天左右,都是如此。血色偏淡量少,食欲不旺,食量偏小,偶感头晕心悸,睡眠不实,大便常不成形,手足经常不温,即使是在这夏季,也感觉小腹及手足偏凉。这次月经刚刚结束,小腹还在绵绵作痛。我想趁着放暑假时间,好好服中药调理调理,这也是我父母之意。” 视其形体偏瘦,面色近似?白,唇色、舌质色淡,舌苔薄白津润;切其脉,沉细而弱。 辨证:脾肾不足,气血虚寒。治宜补益气血,温阳祛寒。方用十全大补汤为主加减。处方:炙黄芪30g,人参、焦白术、茯苓、当归身、酒炒白芍、熟地黄、川芎各1
相关推荐:
珊璐短篇CP文
带着儿子嫁豪门
仙道空间
碧荷衍生文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我在末世养男宠
痛之花(H)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