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上南枝 nph > 第23章

第23章

屡治不愈,就成了沉重的包袱。反复嘱咐患者一定要放下包袱、尽量心情平和外,还要继续坚持良好饮食习惯,争取服药有效,寄希治愈之后,减少复发,患者表示一定配合。 综合所见,患者当下胀气,辨证应属病久脾虚,中焦气滞。治法暂以和中健脾、理气散滞为主,方用越鞠丸合橘皮竹茹汤加减。醋制香附、土炒苍术、川芎、炒神曲各12g,党参18g,陈皮、竹茹、砂仁(后下)各9g,乌药12g,甘草6g,生姜5 片,大枣5 枚,粳米9g,3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药渣再煎,适温泡足。切记保持情绪安定,注意保暖,继续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越鞠丸功能理气舒郁,用于统治六郁之胸膈痞闷等症;橘皮竹茹汤和胃降逆,用治久病体虚呃逆。加砂仁、乌药,以助理气和胃之功;加粳米者,以护胃养胃,而益脾肺之气。寄希用药对证,切中病机。 8 月25 日二诊。自诉:“服药当晚胀气即明显减轻,3 剂药服后,胀气已基本消除,我感到很高兴。无奈昨晚又有些反弹,虽不甚严重,却又使人担忧,是不是真的治不好了?” 复诊其舌脉,与首诊时相比,实无明显改变。原方不动,乌药量加至30g,另加枳壳、厚朴各12g,续服3 剂,煎服法同首诊。 9 月3 日三诊。自诉:“二诊药服后,至今胀气未见反弹,再服3 剂,可能会好吧?” 观其精神压力已有明显减轻,始见笑容。面色微见润泽,隐隐滞暗之色已退,舌质略见微红,舌苔薄白微润;复切其脉,六脉已见缓匀,迟弦之象已不明显。原方续服3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仍同首诊。 2015 年3 月10 日,患者又来复诊。自诉:“前年服中药9 剂,这几年基本未再明显复发,春节后可能是感冒风寒,感冒治愈后腹胀似乎又要复发,症状和以前相近,虽不严重,但害怕回到原状,故速来看看。” 复诊后所见,与首诊时舌脉相似,即用2013 年二诊时方,取3 剂煎服。 后在路上多次遇到李某,言其3 剂药服后,只要不着急上火及感冒受凉,不过度劳累,饮食注意,旧疾未再明显复发。 按语:该患者年龄不大,病情也不复杂,西医诊断为 “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多为脐腹胀气,胸脘憋闷,甚至窜及全身强滞,四肢乏力。我曾治过多次,无论以胃脘痛肝气犯胃或积滞腹痛等症治之,但效果都不够明显。后来患者又在多家二甲、三甲医院检查治疗,依然除慢性浅表性胃炎外,并无其他疾患,无论门诊、住院治疗,甚至找过民间医生调治,依然还是效果不佳,故而时延6 年之久。我没少费心,缘何并不复杂的病症,却如此难治?后来考虑到患者的心胸不够开朗,或因为小毛病久治不愈,因而造成精神压力过大,情志抑郁,苦恼日甚,因此产生情绪低落,致使气滞憋胀、全身不适症状加重。后采用舒郁理气之法,方用越鞠丸合橘皮竹茹汤加减,服药较为有效,但仍不甚显著;当加入枳壳、厚朴,乌药量用至30g 时,方见嗝气、矢气顺畅,其胀立消,全身即感舒适。担心的是,仅观察了1 年时间,还不知以后是否再犯? 选入此案的用意,是因为本属常见病症,但治疗起来甚至比疑难杂症还难!当重用乌药这味芳香顺气、疏散胸腹滞气、调理脏腑逆气的药后,病情立见转顺,1 剂药服下,矢气连连,上下通顺,脐腹胀气之患立即消散。可见人若气顺血和,身体自然会少却许多痛苦。 以上4 例验案,皆与气滞、气逆有关,甚至气聚不散,起包鼓胀,或遇寒凉、食积及精神抑郁等诱因,致使其滞、逆、聚甚,而生胀闷憋痛等症。但能审证求因,辨证无误,即使病情延久,亦可找到头绪,最终得以治愈。 5.湿热偏盛,胃痛口臭 张某,男,40 岁。2012 年3 月20 日首诊。自诉:“经常心口灼热,烦渴喜饮冷水,甚则频饮而不止渴,尤以晚间为甚,胃部胀闷疼痛,入睡打鼾,口臭气浊,头部有时胀痛,心情时感烦躁,大便经常秘结,小便时而黄短。某三甲医院检查,血压、肝功、血糖、肾功等项都正常,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球部充血。打针吃药也可减轻胃胀胃痛,但烦渴烧心始终不能消退,胃胀胃痛也经常反复,十余年来一直如此,身体精力已感不足。听人介绍,特来请您治治。” 刻诊:观其形体尚壮,面色暗红,舌质深红,舌苔偏于黄糙;闻其声音粗浊,明显津液不足;切其脉,滑数有力;问其饮食习惯如何?答道:“饮酒有瘾,低度的不喝,酒量不算大,半斤不过瘾;口味较重,清淡的懒得吃,熬夜打牌为常事。医生要我少饮酒,辛辣、肥腻东西勿多吃。可是我总办不到,清淡的饮食没食欲。” 我言道:“你这可是病从口入,肠胃屡伤,积热为患。切勿认为年轻体壮无所谓,40 岁以后可要注意啦!若不改变生活习惯,单凭治疗,恐难痊愈。” 患者见我苦口婆心地陈述厉害,似有警觉之意。遂拟荡涤湿热、理气宽胀法,以清理肠胃积热,方用大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味。大黄(后下,煎5 ~7 分钟即可)12g,芒硝(分2 次冲服)9g,枳实、厚朴各15g,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12g,葛根18g,芦根30g,陈皮、木香各12g,生薏苡仁30g,3 剂。1 剂药煎2次,1 日1 剂,早、晚食远温服。节制饮酒,切勿熬夜,饮食温和而有规律,摄入荤腥油腻及辛辣、焦硬、寒凉之物越少越好。 大承气汤泻热攻实,以治阳明腑证,胃实便秘,痞满燥实之三焦大热实证;黄连解毒汤功能泻火解毒,常用于心烦口燥、咽干不寐、舌红苔黄等症;加甘葛、芦根,以生发胃气,生津止渴;加陈皮、木香,以散滞消胀止痛;加生薏苡仁,以助渗湿利湿而益脾胃,总为荡涤三焦湿热、宽胸利气止痛之剂。3 剂尽剂,及时复诊。 3 月25 日二诊。自诉:“药服下肠鸣大作,半天后轻泻二三次,小便色黄变淡,但服至第3 剂时,又不泻了。总之,服药效果显著,肚子里感觉轻松了许多,很想吃肉、喝酒,还是勉强忍了下来。” 复诊其舌脉,与首诊时相比,唯见黄糙苔略退,滑数有力脉象似无明显减弱。上方大黄、芒硝各加3g,续服3 剂。 3 月31 日三诊。自诉:“烦渴胃燥、便秘尿黄、打鼾口臭等症都大有减轻,身体也感到轻松许多。以后要不再反弹,就算好了。” 视其面色已见红润,舌质正红,舌苔薄黄津润;复切其脉,已显缓滑之象。湿热盛实之势已衰其大半,遂改用麻子仁丸合丹参饮加减,以续清肠胃积热,润肠通便,活血理气,而治胃胀胃痛。方药:酒炒大黄(后下)12g,炒枳壳、厚朴各15g,火麻仁30g,郁李仁、桃仁各12g,丹参30g,木香12g,砂仁(后下)9g,乌药、炒川楝子、延胡索各12g,甘草6g,5 剂。煎服法及注意事项同首诊。另取5 剂,加金果榄90g,共为细末,待汤药尽剂,续服末药,每服9g,日服2 次,用温开水调服。如感效果不佳,及时告知。 9 月5 日,张某来门诊告知:“这5 个月以来,老毛病倒是没有明显复发,身体也感到舒服很多,体重减轻了好几斤,这也是我求之不得的。可是啥时候能够开戒?嘴实在馋得难忍啊!” 我笑言道:“营养还是应该补充的,但切勿暴饮暴食,嗜酒无度,以防旧疾再犯。” 按语:张某胃脘痛乃是年轻人当中较为多见的病症。《内经》“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即俗话说的 “病从口入”,可谓切合张某的病因病状。患者能够遵循医嘱,其实不难治愈,因为年轻,病程大多不长,正气也多不虚,且病情亦多不杂,用药能够对证,加以注意禁忌,解除致病原因,其病自然就容易治愈。能够重视自我调养,治愈后也就复发率较低,乃至完全治愈。反之,屡治屡犯,甚至久治不愈,除责在医者用药是否对证外,就是患者是否谨遵医嘱。如张某能够尽力忍耐嘴馋,因而就较为顺利地治愈10 年湿热过旺之胃脘痛(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充血)之患。其治法很简单,就是用大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以直泻胃腑实热,生津止渴,理气止痛,加以饮食清淡,牺牲口福,因而疗效较为显著。但若引起本病的饮食习惯不改,依然嗜酒有瘾,口味重的猛吃,清淡的懒食,即使是用药再对症,也是往往疗效不佳。同类患者屡见不鲜,可谓天天都能见到。仅举此例,以说明治疗与忌口同等重要。 6.泛酸胃痛,呕嗝脘胀 鲍某,男,55 岁。2010 年9 月20 日首诊。自诉:“胃病已有30 年,原先吃点胃舒平片即可止住,但是屡发不能断根。后来做胃镜检查为‘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住院、吃药,还是不能完全治愈,总是复发。特别是饥饿、过饱、劳累过度或吃甜食等,即伴有呕吐酸水,胃痛随之加重。以往不当回事,50 岁以后,身体感觉有些撑不住了。若是吃了不合适的东西,再加上怄气的话,就会嗝声不断,甚至胸脘憋闷,再吃以往的药,几乎无作用,劳作已感力不从心。” 刻诊:视其面色萎黄,形体偏瘦,精神有些疲倦,舌质偏淡,舌苔中部厚腻;切其脉,缓滑兼弦,右手关部略显弦涩。诊视数分钟之间,见其欲嗝不出数次,扬首捶胸,心情不悦。此为胃脘痛病久,脾虚气滞,胃气上逆所致。辨证:脾虚湿滞,胃失和降。治宜健脾和胃,制酸止痛。方用家传胃痛散加减。党参24g,焦白术、茯苓各15g,炒薏苡仁18g,陈皮9g,檀香6g(研细末,分3 次用汤药调服),砂仁(后下)、酒炒五灵脂、醋炒延胡索各9g,煅牡蛎30g,煅海螵蛸15g,炙甘草6g,粳米15g,5 剂。1 剂药文火缓煎3 次,药汁混合一 处,早、晚饭后各温服1 次,1 日半尽剂,缓服有利于运化吸收。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饮食需要温和,切勿饥饱无度,暴饮暴食,寒凉油腻、辛辣焦硬等不易消化、刺激肠胃之物,皆宜禁忌。劳逸适度,防寒保暖。 此方治疗胃脘痛属于脾虚气滞,泛酸刺痛、时或呕嗝、胸脘憋闷等症,常获和胃理气、制酸止痛之功,且见效甚速。用治无数同类患者,疗效稳妥。方中药物,首以健脾和胃之味,即四君子汤加炒薏苡仁、陈皮、檀香、砂仁;次以五灵脂、延胡索活血止痛;复以煅牡蛎、海螵蛸以制胃酸,而疗溃疡出血;加粳米以养胃护胃,而助谷气。诸药相合,用以治疗像鲍某这类胃脘痛,屡获显效。 9 月30 日二诊。自诉:“遵您所嘱,吃药、饮食等各方面均予注意,疗效甚好,这几天胃部感觉舒服多了。再吃几剂汤药,并配制1 料末药,我看就可以了。吃末药不耽误事儿,家里还有许多农活,不干不行啊。” 视其精神状态比首诊时有好转,面色略见微润,舌质无明显变化,白厚苔已化为薄白;复切其脉,略显缓和,弦象已不明显。问他食欲、食量、消化是否有改善?患者答道:“食欲改善,想吃,知味,但不敢多吃,生怕消化不动,又要胀气打嗝。只要胀气、胃痛消除,我精神精力很快恢复。” 用药既已对证,也就不必更动,原方汤药续服5 剂,服用法同首诊。另取5 剂,去粳米,共为细末,每服6g,日服2 次,用稀粥或温开水送服。效果若不明显时,可适当加量至每服9g,或日服3 次。饮食等各方面注意,切不可忽略。若有反复,及时告知。 后通过鲍某介绍来的近似胃脘痛患者得知,鲍某自服汤药10 剂、末药1 料后,加以自我调养呵护,旧疾3 年未再明显反复。他介绍的相近证型胃脘痛患者,大多也都是用此方为主,略作加减,治疗效果也都基本满意。 按语:该患者自幼务农,忍饥劳作,饿甚饱食,冷热不避,也就成了 “家常便饭”,久而久之,自然 “肠胃乃伤”。病久正虚,仍然坚持劳作,故见其形体偏瘦,精神略显疲惫。用药以健脾和胃、制酸止痛之剂,应属对证。如其本人所说:“只要胀气、胃痛消除,我精神精力很快恢复。” 这也是因人对证施治,用药正中肯綮,所以治之效果满意。更可贵的是,患者明白自己的毛病是因何而起,医者点到,随即注意。故旧疾治愈后疗效巩固,3 年未出现明显反弹。要说功劳,应归功于患者本人。 7.胆胃不和,痰热嘈杂 梁某,女,47 岁。

相关推荐: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薄情怀(1v1)   火影之最强白眼   流萤   实习小护士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双凤求凰   成瘾[先婚后爱]   南城(H)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