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上南枝 nph > 第3章

第3章

治宜固表温里,畅气肃肺。处方:黄芪24g,白术15g,茯苓12g,姜半夏9g,党参15g,橘红9g,姜厚朴9g,桂枝6g,蜜炙麻黄6g,白豆蔻(连壳,后入)9g,枳壳、桔梗各9g,生姜3 片,红枣5 枚,连服5 剂。 9 月21 日二诊。咳嗽、畏冷基本消除,仅早晨起床时尚有咳嗽,稍觉胸闷。乃肺气不畅,脾阳未振也。仍存上法,以散剂善后。处方:炙黄芪60g,焦白术120g,云茯苓90g,党参60g,山药30g,炙甘草24g,姜厚朴15g,橘红15g,桂枝15g,杏仁15g,紫苏子15g,白豆蔻21g,冬虫夏草15g,贝母24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 丸,1 日2 次,早晚温开水送下。忌生冷酸食1 个月,注意勿感触风寒。12 月末面询,上药已服尽剂,病愈食复,精神尚可。 19.哮喘 王某,女,12 岁,学生。1974 年3 月13 日往诊。患母云:患儿自生下数月至今,常发哮喘。发时涕泪并出,昼夜不歇。多处治疗,俱曰慢性支气管炎,疗效不显。视其面色青黄,唇见焦黑,体质薄弱;脉象沉细,舌质淡青,无苔、津滑。此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调,以致肺肾虚寒,脾胃羸弱也。治当大剂温肾纳气,健脾振阳。用散药常服,以期根除。处方:附子(盐水浸制)24g,肉桂15g,麻黄(去节,蜜炙)12g,炒山药60g,云茯苓60g,山茱萸30g,熟地黄、全当归各60g,沉香15g,芡实30g,焦白术60g,炒紫苏子15g,炒白芥子24g,款冬花、紫菀各21g,橘红30g,姜制厚朴21g,炒扁豆、炙甘草各30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g,渐加至9g,日服2 次,早、晚温开水或米饮送下,忌食生冷,谨避风寒。 另加外用贴药。处方:轻粉3g,炒白芥子250g,白芷30g,冰片3g(另包),麝香0.9g(另包),麻黄、桂枝各21g,共为细粉(除冰、麝二药外),以蜂蜜和做饼如酒盅口大,厚0.5cm,火上烘热透,再将冰片、麝香同研细,撒少许于药饼上,贴于大椎、肺俞二穴,1 次1 穴贴5 ~7 饼,3 日贴1 次,连贴3 次,1饼贴2 次,冷则烘热再贴背面。贴药前后数日谨避风寒,忌食生冷。 后询访,上药服用一半,哮喘明显减轻,内服、外用药尽剂,病趋痊愈。除感冒风寒咳嗽外,已不哮喘矣。嘱其父(赤脚医生)将上内服药再配1 料缓服,以巩固疗效。随访20 年,哮喘从未复发。 20.肺痨咳嗽(空洞型肺结核) 黄某,男,45 岁,农民。1977 年8 月3 日往诊。患者10 年前在某医院拍胸部X 线片诊断为 “空洞型肺结核”,治疗3 年后空洞钙化封闭,6 年未见复发。今年入夏以来,因农事繁忙,过于体劳,加之饮食不周,外感暑热,以致皮肤干痛,周身酸楚,胸部深闷,咳嗽不止,痰灰带血。已在某卫生院针药调治近3 个月,未见好转。切其脉象,两寸浮大,关尺细数,舌质淡红,舌尖赤绛,乏苔少津。此肺胃阴虚、邪火烁金之肺痨也,治宜泻火滋阴,先治咳嗽。处方:金银花30g,象贝母15g,酒黄芩12g,沙参30g,麦冬、天冬各12g,桔梗6g,冬虫夏草9g,黄芪24g,甘草6g,仙鹤草15g,5 剂。 8 月9 日二诊。上药服后咳嗽减轻,潮热已渐止。上方加白及9g,蜜炙款冬花12g,又5 剂。 8 月15 日三诊。咳嗽、吐血已无,各症显退,唯精神、饮食尚未全复。改用固肺健脾法,以下方续治。处方:冬虫夏草60g,川贝母30g,焦白术45g,白条参60g,金银花120g,酒黄芩30g,云茯苓60g,炒枳壳21g,桔梗15g,砂仁24g,白及21g,炙甘草30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2g,1 日2 次,早晚饭后温开水或米饮送下。另以白及9g,糯米30g,红枣5 枚,合炖,连药服尽,连服3 个月。随访,上药服后2 周,已能从事体力劳动。 21.肺痨(肺结核) 王某,女,39 岁,农民,已婚。1973 年10 月3 日往诊。视患者两颧潮红,唇舌暗淡,舌质淡红,舌尖绛红,乏苔,津不足,脉象细数,右寸浮数。此火刑肺金,子不救母,真阴虚羸之象也。患者五心发热已数载,午后体酸乏力2 年余,鼻衄、自汗及咳吐鲜血近3 个月。经某卫生院诊断为 “肺结核”。中医辨证,属肾阴不足,心火犯肺,咳甚络损,以致晡热、吐血。治宜养阴清热,畅肺宁嗽。处方:胡黄连、秦艽各9g,地骨皮12g,知母12g,瓜蒌9g,黄芪24g,黄芩、贝母各9g,桔梗3g,白及、生甘草各9g,5 剂。 10 月12 日二诊。晡热及吐血明显减轻,各症亦有好转,原法原方5 剂。 10 月18 日三诊。脉症续有好转,吐血全止,饮食渐增。原方加百合15g,冬虫夏草9g,再服5 剂。 10 月24 日四诊。诸症平息,咳嗽、吐血全止,精神好转十之七八。改拟清热化痰养阴法,汤药、丸药并进,以巩固疗效。汤剂处方:酒炒黄芩12g,金银花30g,黄芪24g,麦冬、连翘各15g,桔梗6g,生甘草9g,地骨皮9g,山栀皮6g,沙参30g,枳壳4.5g,百合15g,冬虫夏草9g,水煎温服,10 剂,与下方丸药间服。丸药处方:制乳香、制没药各60g,白及90g,川贝母30g,桔梗21g,飞净明雄黄9g,天然牛黄3g(另研),麝香4.5g(另研),冬虫夏草60g。除牛黄、麝香2 药外,余药同研极细末,将上2 味掺入和匀,黄米粥为丸如绿豆大,每服20 丸,1 日2 次,早、晚饭后用温开水送服。11 月中旬往询,服药期间各症渐 瘥。共服药2 月余,病愈,已二十余年未发,体劳如常。 按语:我临证数十年来,用上法治愈商某(干部)、肖某(农民)等多人肺痨,效果均较满意,治愈后10 年以上未见复发,工作、劳动不减病前。随访最长达25 年,未见一人旧疾复作,疗效均可。 22.肺痨吐血 肖某,男,28 岁,已婚。1973 年11 月5 日远道来诊。视其面色暗淡如有浮尘,声微气弱,精神羸怯,尚未坐定,即咳吐灰痰成块,痰中带有血丝,舌暗淡,脉象细弱,两寸微数。问之,自云午后潮热,饮食乏味,头目昏晕,胸前隐隐作痛,曾大吐血数次,经某卫生院会诊,诊断为 “肺结核”。治疗1 年余,病无好转。思之,患者今虽年轻,但婚配太早(19 岁),肾劳过度是其主因,肾与肺关系密切,古谓 “子盗母气”,恐非药力所能独及。因而向患者提出要求:有3 条禁忌,如能办到,尚有希望,否则我不能治矣!即:严禁房事1 年;适当休息,不能过于体劳;不能饮酒及过食辛辣刺激之品。患者曰:“身体要紧,一定遵守。” 即拟滋肾温肺法。处方:熟地黄15g,山茱萸6g,怀山药15g,冬虫夏草9g,黄芪24g,金银花15g,酒炒黄芩9g,桔梗6g,橘红9g,百合9g,生甘草6g,令服5 剂。 11 月13 日二诊。气色、脉象无明显变化,唯痰微转白色,痰中血丝减少。复用上方,加象贝母6g,再服5 剂。 11 月22 日三诊。颜面稍泽,唇舌色见转泽,六脉微见有力,精神、饮食俱见好转,痰变稀白,血丝已不见,胸闷转舒。改拟固肺畅气法,佐以解毒化痰。汤药处方:百合30g,白及9g,冬虫夏草12g,黄芪15g,金银花30g,桔梗3g,陈皮4.5g,乳香、没药(俱制)各3g,生甘草9g,连服8 剂。丸药处方见肺痨咳嗽。连续15 年随访,病愈未发,劳作如常。共服汤药二十余剂、丸药2 料,治疗不足半年即愈。 23.肺痨危笃,犯忌终殂 王某儿媳,27 岁。1974 年2 月初请刘某邀我往诊。与刘某同往视之,尚未进患者门,即闻室内咳声不止,频频吐痰,问之,即患者也。我不禁一惊,视之,患者 “头倾视深”,目睛乏神,背偻行难,颜面、唇舌皆焦枯少华,嗽声不止,吐痰灰黑带血,偶尔吐出淡红色黏液;脉象沉细微弱,数十次一止;问之,饮食少进,每日午后微热,两颧自感火烤状,胸闷痛,背沉重。审慎良久,勉以滋肾温肺法(用药大致同肖某初诊),令服3 剂。并嘱患者遵守禁忌,配合治疗:一禁房事,二禁劳累,三注意预防感冒,饮食增加营养。 二诊病状无转机。三诊后病状稍有减轻,咳嗽略少,痰色变白,面色微见泽。五诊后咳嗽大减,精神明显好转,除仍用滋肾温肺汤药外,服丸药半料(药同王某)。经调治3 月余,唇色微红,面色黄白润泽,背能直起,胸觉畅快,不感风寒即不咳嗽,痰少,血亦不再见,能洗衣做饭矣。 六诊时,患者自己来就诊(约2 里远),经诊脉觉与五诊时六脉和调缓匀卒异,两寸、尺尤甚,两尺骤转沉微,时或浮散,仔细寻之,时见一代,乖异不常,我诊毕曰:“你已破禁房事矣。” 患者尴尬,在场刘某亦觉吃惊。无奈,让其速到医院治疗,因患者多次住院,不愿住,勉以原方嘱其续常服,不再开方。续访,停药后不及半载终殂! 按语:此例病人经治疗3 个月,病情本已明显好转,但因不遵医嘱犯禁,以至于病情急转至下,命终不保!再者,当时医疗条件较差,故而致此。但遵守医嘱,配合治疗,仍是患者始终不可疏忽的。 24.鼓胀(盲肠炎手术后气滞) 刘某,女,五十余岁,农民。1975 年6 月底往诊。患者6 月上旬患急性盲肠炎,手术已二十余日,整个腹部气鼓胀痛不消,某卫生院嘱服消炎药及维生素等,鼓胀仍不见减,右胁腹尤显胀甚,不能坐卧及行走,唯昼夜仰靠而已。今见其舌质暗,苔厚黄腻,脉弦迟之象,以手触腹,膨胀不硬,拒按;问之,饮食难进,稍纳即觉胀甚而痛引两胁,大便干燥,三四日一行,小便色黄涩短,睡眠不实,易醒多梦,情绪烦躁。此肝脾不和、热郁气滞也。治宜疏肝理气,清热通便。处方:柴胡6g,香附、青皮、莪术各9g,酒大黄4.5g,厚朴6g,枳壳12g,白条参9g,白术12g,广木香3g,乌药6g,黄芩9g,2 剂。 上药服头剂既得矢气,又解硬屎数枚,胀痛显轻,2 剂服下,腹胀全消,诸症悉平,饮食渐复,已下床行走矣。因虑年迈久病,正气必伤,为复元固本计,方用王道和平之剂以善其后。处方:龙眼肉9g,红枣3 枚,当归身15g,嫩荷叶连梗1 张,砂仁4.5g,大米25g,木香3g,柏子仁6g,山药15g,3 剂,宽水缓煎,去渣,兑蜂蜜一二匙,温服。往访多次,病愈后3 年无恙。 25.呃逆 刘某,男,38 岁,航运工人。1974 年8 月7 日往诊。患者自诉:患嗝病2年余,遇气纳食即呃声不止,胸脘及咽部逆胀,气闷不舒,亦经治疗,未能痊愈。诊脉滑数有力,舌质暗红,苔色微黄而厚腻,小便时见色黄,大便经常干燥。我素知患者喜食煎炙厚味,嗜酒无度。此湿热内生,胃阴耗伤,以致胃失和降,胃气逆而不下,以致呃逆生矣。治宜苦辛微降,甘寒生津。处方:石斛15g,白葛花24g,柿蒂9 个,白豆蔻9g,陈皮9g,竹茹15g,麦冬30g,枳实12g,白扁豆、厚朴各9g,薏苡仁24g,郁李仁12g,木香、大黄各6g,水煎去渣,食远温服。上药服头剂呃逆止,4 剂痊愈。今已近五年,旧恙未作。 26.噎膈 金某,男,年过五旬,农民。1974 年7 月16 日来舍商治。患者数十日来,饮食俱难下咽,强食则胃脘及食管气噎胀闷,少顷即吐,打嗝不止,嗝声半出而回,胸脘甚觉不适。因虑祖父、父亲俱患此病而殁,恐属遗传,故得病第二日即在某卫生院诊治,经用针药调理无效,病情渐重,特来求诊。视其面色青黄,舌质深红,乏苔少津,脉来弦数,右关弦甚而浮。此肝气逆而胃气不降,阻隔中上二焦,故胃气上逆而饮食难下。治宜平肝和胃,泻火养阴,以理其气而滋其燥。处方:煅石决明24g,白芍15g,葛花24g,石斛15g,黄芩9g,芦根30g,砂仁9g,佛手12g,紫苏子9g,厚朴9g,广木香6g,柿蒂9g,麦冬15g。 7 月19 日二诊。上药服2 剂后嗝气通畅,食稀粥已不外吐。

相关推荐: 失身酒   我在末世养男宠   我以神明为食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交易情爱(H)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满堂春   芊芊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