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处方:人参9g,白术9g,茯苓9g,当归9g,熟地黄9g,芦根9g,砂仁6g,陈皮6g,厚朴6g,杜仲9g,续断12g,菟丝子9g,黄芩6g,炙甘草6g,红枣3 枚。每月服三五剂,水煎温服。随访,喻某于1990 年6 月初生一男婴,母子平安无恙。 115.不孕症2 黄某,女,27 岁,已婚,职工。1991 年7 月5 日首诊。已婚5 年,4 年前人流一胎,至今未孕。经医院检查夫妇无大碍,仅月经失常,或一月两潮,或二月一行,色暗红,有块,杂色带下,时感腰腹酸痛,失眠多梦,精神欠佳。诊患者面色黄白乏泽,唇色淡,舌质暗,苔滑腻,脉来沉滑兼弦。辨证:肝脾不和,经血失调。治宜疏肝健脾,调经止带。方用侧柏樗皮四君汤加减。处方:侧柏叶12g,樗白皮12g,人参12g,白术12g,茯苓12g,白芷9g,白芍9g,柴胡9g,香附9g,酸枣仁9g,炙甘草9g。月经前服5 剂,经血将净续服5 剂。 9 月10 日二诊。脉转沉细,弦滑势退。服药20 剂,行经2 次,现正在经期。经期症状明显减轻,血色深红,无块。病变药亦变,遂改拟益肝肾、养精血、固冲任、促受孕为大法。方用毓麟珠加减。处方:人参12g,白术9g,茯苓9g,白芍9g,川芎9g,当归9g,熟地黄9g,酒制菟丝子12g,酒制杜仲12g,续断12g,鹿角胶12g(烊冲),炙甘草9g。于月经将净时连服5 剂,1 日1 剂,水煎空腹温服。 1992 年4 月随访,黄某二诊药服10 剂后,于当年12 月停经,经医院尿检,妊娠试验阳性。续访,9 月底生一男婴,母子平安无恙。 116.不孕症3 郝某,女,31 岁,已婚,工人。1985 年8 月6 日首诊。已婚8 年,医院检查生殖脏器无异常,无明显疾病,夫妻生活在一起,至今不孕。近3 年黄带渐多,尤以经期前后为甚,月经前后无定期,时有块状,色暗红,或淡红,或如茶水。经期常头昏心烦,失眠多梦,腰腿酸软无力。诊患者面色萎黄,精神欠振,唇色暗淡,舌质红,苔花剥状,津乏;脉来沉细无力。 综上所见,患者显属思虑伤脾,生化之源不足,心脾肾俱虚,血海胞宫难以受孕所致。治宜养血调经,方用八珍汤加减。处方:人参15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身12g,川芎9g,白芍9g,熟地黄12g,阿胶12g(烊冲),炒酸枣仁9g,鹿角胶12g(烊冲),炙甘草6g。于每月经血将净时连服7 剂。 11 月6 日二诊。上药连服3 个月,失眠、头昏等不适症状消除,月经正常,仍不怀孕。诊视患者精神气色、脉象均如常人,而不受孕,恐另有原因。要其夫陈某到医院检查生殖脏器及精液常规。经查:无精虫。诊视陈某,脉色无病态,遂拟温肾助阳法,用肾气丸加减治之。处方:熟地黄24g,山药12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9g,山茱萸12g,巴戟天15g,杜仲12g,制首乌24g,鹿茸3g(为末,酒送服),乌附子6g,肉桂6g,1 日1 剂,连服1 个月。 12 月15 日三诊。女方仍无孕象,月经正常。嘱男方续服上药1 个月。 1986 年2 月四诊。女方仍未孕。男方再查精液,提示:无精虫。此例治疗至此,已无生育希望,不予再方。 随访10 年,陈某陆续在国内多处治疗,甚至买进口药服用,均无效果,后抱养他人女婴,停止医治。 附记:汪某,女,29 岁,已婚7 年,职工。于1984 年9 月诊治2 月余未孕。其夫安某经医院精检,精子成活率为7%,经服补肾壮阳药2 个月再查,成活率上升至37%。续服补肾方加鹿胎膏2 个月,精子成活数未上升而停治。随访10年仍未孕,亦抱养女婴,放弃治疗。 孟某,女,26 岁,已婚4 年,工人。医院妇检,输卵管不通,经治疗无效转中医续治。患者形体过胖,3 个月行经1 次,量极少,白带过多,畏冷。以温肾补血、调经止带方治疗3 个月,带止,体重下降3kg,月经仍3 个月以上一行,量少。改服调补冲任血海之方又3 个月,月经仍无变化而不孕。随访3 年,月经如旧,怀孕无望。 按语:我临证30 年(90 年代前),经治不孕症数十例,未愈者唯郝、汪、孟3 人。究其原因,郝、汪2 例属男方精亏精无所致;孟某则经血不足,加之湿胖之体,输卵管阻塞,虽经中西医治疗2 年余而无效停治。 上3 例治之未愈,古人谓 “五不男” 之属,如郝某夫无精虫,汪某夫则属“怯”,孟某又属 “五不女” 之 “脉”“绞”,均为不孕之列也。若用人工授精法,或可获效。 117.不孕症4 胡某,女,32 岁,已婚,农民。1980 年3 月5 日初诊。已婚9 年余,夫妻生活在一起,至今未怀孕。曾在某医院妇检,提示:子宫靠后、偏小,不易受孕。经多处治疗俱无效果。每月经期超前10 天左右,三五天结束,量少、色黑。经期头晕心悸,烦躁易怒,口苦胁胀,腰酸,小腹隐痛。平时常失眠头昏,食欲不佳。诊视患者形瘦色黑,性情急躁,唇色暗红,舌质绛,苔少乏津,脉来沉涩。阴虚血枯之象显矣。阴虚则生内热,热盛则灼耗阴血,冲任失调,不能摄精受孕之理亦明矣。治宜补肾养血,调经促孕。方用养精种玉汤加减。处方:熟地黄24g,当归15g,白芍12g,山茱萸12g,阿胶12g(烊冲),紫河车15g,杜仲15g,续断12g,每月经后1 日1 剂,连服10 剂。 6 月5 日二诊。上药已服30 剂,脉转沉细,唇色红润,津回。上月经来量加,色红,5 天结束。经期症状减去过半,精神亦有好转。治疗已有起色,可望近期怀孕。原方加鹿角胶(烊冲)12g,人参15g,龟甲9g,服法同上。 9 月10 日三诊。停经已近五十天。诊其脉细微滑,有孕之象初显。嘱其暂不服药,下月再诊。 10 月12 日四诊。切其脉滑而匀,已怀孕无疑矣。为保其胎孕,以防滑堕,另拟养血安胎法,方用泰山磐石散加减。处方:人参9g,炙黄芪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白术6g,熟地黄9g,续断9g,杜仲9g,黄芩9g,砂仁6g,炙甘草6g,糯米15g,每月服三五剂。如有他症,及时诊治。 随访,胡某于1981 年5 月底生一男婴,母子平安。 118.癥积1 张某,女,26 岁,已婚,农民。1978 年5 月6 日首诊。患者形体偏胖,面黄垢浊,舌质暗红、无苔,脉弦滑。月经50 日一潮,白带过多。脐下有一硬块,按之牵痛,仰卧见硬块凸出肚皮,固定不移,起自2 年前产后,恶露断续不绝数月,小腹隐痛,得热稍缓,硬块初起不显,渐大如鸡卵。月经不调,血带杂下,每行必淋沥不绝十余日,伴小腹疼痛不息。综上所见,必因产后调理失度,风寒湿邪乘虚客留胞宫,或情志所伤,忧思气结,或暴怒伤肝,气逆血滞,久而癥积,以成此患。患者复曰:“现已离异2 年余,因产后多次怄气打架,得病后夫妇更加失和,我病渐重。” 聚散无常者为瘕,属气;固定不移为癥,属血。此例病属气滞血凝,积而不散,乃癥也。治宜温经活瘀,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肉桂6g,川芎9g,当归尾15g,赤芍12g,桃仁9g,莪术9g,厚朴12g,木香6g,柴胡6g,青皮9g,炮姜6g,3 剂。 5 月9 日二诊。服药后腹痛加剧,包块中心似觉变软,原方加酒大黄6g,苏木6g,红花9g,续服3 剂,加温黄酒为引。 5 月10 日三诊。脉沉、小滑,瘀血已见下,有块状,色暗红,杂色夹下,大便干黑而硬。癥块稍软而不移,大如掌,边缘可触及,尚硬,按之仍痛。原方加香附9g,鳖甲9g,五灵脂9g,虻虫1.5g,酒大黄加至9g,去肉桂、炮姜,续服3 剂。 5 月14 日四诊。续下坏血3 日,量不多,癥块已大消。改拟活血散瘀法,用加味抵当丸续服。处方:当归尾9g,桃仁6g,虻虫1.5g,大黄9g,水蛭(油炒枯)1.5g,莪术(醋炒)3g,三棱(醋炒)3g,党参15g,甘草6g,香附(醋炒)9g,红花3g,续服3 剂。隔日1 剂,水煎酒引,空腹温服。 5 月21 日五诊。患者自诉:癥块已摸不到,肚皮已柔软,痛已止。饮食、精神渐佳。患者有不愿再服药之意。遂另拟补脾益肾、调养气血法,消补兼施,以助康复。处方:党参15g,白术9g,茯苓9g,全当归9g,川芎9g,白芍9g,熟地黄9g,三棱(醋炒)3g,莪术(醋炒)3g,酒大黄3g,鳖甲6g,炙甘草6g,7 剂。隔日1 剂,水煎兑黄酒温服。 随访近两年,患者劳作如常,月经应期而潮,腹痛尽失,白带几无,饮食、精神、睡眠均如病前。 按语:癥积一证,乃妇科较为常见一大症。患者在初服前6 剂药时,再三恳求药力加大,思其年轻,正气尚实,故加虻虫、水蛭等破瘀峻剂,以攻癥结,方下恶血而癥积得除,非独医者用药之功,更得患者正气不衰之力也。随访患者20 载,后再婚又生两子女,至今心身康健,无异常人。 119.癥积2 余某,女,27 岁,已婚,居民。1989 年3 月20 日首诊。患者面色青黑,消瘦,性躁,唇舌质暗、无苔、光润,脉来沉弦。月经推后,或二月一行,色暗有块,多见黑水状,经期淋沥十余日不净,小腹左侧有硬块如鸡卵大,疼痛缠绵,经期益剧。常感头痛脑胀,口苦咽干,心烦多梦,精神日渐不振已4 年余。经某医院妇检,诊断为 “子宫肌瘤”,予以手术切除未允,后经多处治之无效至今。经细询得知,患者婚前后并无腹痛包块,因头胎新产未满月,数次心绪不顺,复饮冷酒,亦行房事,即感恶露猝止,小腹不适,随之小腹隐痛,触之有块,按之不散,缓缓增大,疼痛愈甚。 病因病症已明,病机辨证续审,患者亦为新产血虚,恶露未尽,正气未复之时,郁怒伤肝,气逆血瘀,加之行房饮冷,寒凝胞宫,以致气滞血聚,渐积成癥是也。治宜疏肝散结,活血攻积。方用大黄?虫丸加减。处方:酒制大黄12g,酒制黄芩9g,甘草9g,桃仁9g,赤芍9g,干漆3g(烧令烟尽),虻虫1.5g,水蛭3g,土鳖虫6g,干地黄12g,党参15g,炮姜6g,炙穿山甲9g,4 剂。水煎,兑黄酒空腹温服。嘱:服药后腹痛更剧,忌生冷1 个月。 3 月25 日二诊。服药半日后腹痛增剧,小腹胀气,1 日后腹泻,日两三次,色黑,质稀,包块似有缩小之感。药力已中病所,正气无损耗。不可易方,原药加鳖甲9g,续服5 剂。 4 月7 日三诊。自诉:不知为药力所攻,或月经应至?上药服至3 剂,腰腹并痛,经血来而量多、色暗,夹块状黏物同下,一连5 日不绝,故迟数日来诊。诊其脉虚芤,面色黄白,唇舌色淡,显为邪去正虚之象。遂改拟益气养血、活瘀散结法,标本兼治。方用通瘀煎加减。处方:全当归15g,红花9g,炒山楂15g,香附12g,乌药9g,青皮9g,木香9g,炙穿山甲9g,鳖甲9g,炙黄芪15g,党参30g,肉桂3g,牛膝9g,炙甘草9g,虻虫0.9g,干地黄12g(酒炒),5 剂。 4 月14 日四诊。脉缓,唇微红,舌苔薄白,津润,质稍淡。问及症状,曰:包块已难摸到,腹痛减去大半,精神、食欲日渐向好。原方鳖甲、炙穿山甲各减至3g,去虻虫,续服5 剂。 随访5 年,病痊愈,包块、腹痛若失,月经正常,食欲、精神如常人。 120.瘕聚 耿某,女,25 岁,已婚,职工。1980 年10 月3 日首诊。产后至今已近一年,小腹不时疼痛,起初痛时触之有包块,按之则散,热敷即可止痛。数月后包块按之不散,热敷亦不能止痛,且疼痛渐重、渐剧,月经由正常变滞后、量多、有块状,色暗红,夹杂白带同时下,食欲、精神日见不佳。诊患者面色淡青、萎黄,似蒙垢尘,舌质暗,边有瘀斑,苔少而腻,脉来沉涩。 综上所见,多由产后胞宫空虚,饮食起居不慎,非饮冷纳凉,即新产恶露未尽行房,以致气血凝滞,久聚不散,而成瘕聚也。
相关推荐: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带着儿子嫁豪门
玩笑(H)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珊璐短篇CP文
爸与(H)
深海gl (ABO)
我在末世养男宠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