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洛阳城的商贸广场规模更大,足足可以容纳一百五十多家商铺。 最主要的是此次商铺入驻名额采用竞标的方式,也就是各大商人相互出价竞争名额。 很快,商铺的入驻名额拍卖会,便开始举办了。 ...... 洛阳城,吴氏拍卖行。 此次拍卖会,被朝廷全权委托交由吴氏商会来主持。 在吴氏会长和李承道建立起一层关系后,现在吴氏商会越发兴盛,隐隐有成为大唐第一商会、甚至是皇商的架势。 这让其他三大商会会长都羡慕不已。 但这是吴氏商会的机遇,他们即便羡慕也羡慕不来。 吴氏拍卖行很大,足以容纳七百人同时入席。 此时拍卖行外面停满了各式马车、自行车,这些全部都是来参加拍卖会的人。 拍卖行大厅里面,现在拍卖会还没开始,但大厅已经挤满了人了。 原本只有七百个席位的拍卖行大厅,现在却容纳了足足上千人。 想要买下商贸广场入驻名额的何止七百人? 别说拿到席位了,能拿到拍卖会入场卷的,就没有一个人是低于二十万银子身价的! 全部都是有钱人! 所有人都想抓住这个机会,拿下洛阳城商贸广场的商铺入驻名额。 一个名额,那可就香饽饽啊! 现在拍卖会还没开始,大厅里面十分喧闹,富商有钱人们在互相谈论,基本上都是关于这次拍卖会的事情。 “这次我准备了三十万两银子,一定要拿下四个入驻名额!” “三十万两银子想拿下四个名额?你怕不是在做梦吧?真以为现在还跟商贸广场刚推出来那会儿一样么?” “就是......不过说起这个我就糟心,当初我一朋友推荐我买来着,结果我没买,现在后悔死了!” “都是命啊,我也有一朋友买了三个名额,他自己留了一个,转手卖出去两个,一个名额就是二十万!” “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抢到,我看见了好多大商会都来人了......” ...... 在一片喧闹中,拍卖会的主事人走上了台子。 .. 第三百七十九章 火爆拍卖,两千万白银! 随着拍卖会的主事人上台后,场内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今天主持这场大型拍卖会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吴氏商会的会长! 拍卖商贸广场的入驻名额一事非同小可,因此为了彰显重视,他才亲自来主持。 吴氏会长上台后,对着台下众人微微低头致意,然后开口道:“今日诸位赏脸前来参加我吴氏商会的拍卖会,老朽不胜感激。 朝廷将商贸广场入驻名额一事交由我商会处理,更是对于我吴氏商会的莫大信任......” 拍卖会开场,自然是要说一堆场面话的。 吴氏会长说了一堆后,最后方才道:“......今日拍卖会只拍卖商贸广场入驻名额。 一个名额底价五万两白银,每次加价不得低于一千两,价高者得。 第一组,洛阳商贸广场入驻名额十个!开始拍卖!” 一百五十个名额,其中一百个都是以十个为一组来进行拍卖的。 能够一下子买十个名额的,都是放眼大唐都不多见的大商人。 等到他们都买完后,才是其余小商人富豪们才能瓜分剩下的三十个名额。 至于还有二十个,则是已经被朝廷以原价卖给吴氏商会了。 所以一开始的竞争,小人物是根本插不上队的。 “我出六十万两白银!” 吴氏会长的话音落下后,便有人毫不犹豫地开口叫价。 十个名额,底价就是五十万,这人上来就提升了十万。 他的话为这场拍卖会开了个头。 他叫价结束后,立刻就有人继续出价跟进。 “我出八十万两!” “九十万两!” “一百万两!” ......... 每次加价不得低于一千,但是这些叫价的富商们直接是以十万为单位进行叫价的! 不过几次叫价后,名额的价格就突破了一百五十万,比之前翻了三倍! 突破了一百五十万后,叫价的声音才慢慢少了。 在二楼某个贵宾房间内,梅氏商会的会长摇了摇铃铛,报价道:“一百五十七万!” 听到他的话后,一旁的谢氏会长不禁看了他一眼,笑道:“梅兄,这就忍不住了?” 梅氏会长笑道:“上次就让吴老头那家伙捡了漏子,这次他又提前得了二十个名额,我梅氏商会可不能再落后了。 这次我少说也要带二十个名额回去。” 商贸广场的火爆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买回去了即便自家商会用不到这么多名额,但也可以高价转卖,绝对有人抢着买。 总而言之,只要买了就是赚了。 “梅兄所言甚是,看来我王氏商会也不好落下,一百六十万!” 王氏会长笑呵呵地说道,报出了自己的价格。 “王兄,你这么做可就不道德了,一百七十万!” 梅氏会长白了王氏会长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王氏会长这是在抬价格,当然了十个名额的价位也就在一百六十万左右。 梅氏会长在报出一百七十万的高价后,台下便无人继续出价了。 一百七十万不是极限价格,但现在拍卖会才刚刚开始,若是把价格炒太高,下面就不好继续办下去了。 富商们不是傻子,虽以没人继续抬价。 “一百七十万三次!第一组名额由梅氏商会拍得!” 吴氏会长朗声说道,小木槌落了下去。 台下不少来参加拍卖的富商们已经被震惊到了。 十个名额就能卖出一百七十万的高价,这简直比抢钱来得还快啊! 朝廷,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 拍卖会进行得十分激烈,基本上每一组名额都被炒到了一百五十万以上的价格。 而到了最后几组的时候,价格更是接近两百万! 不可谓不惊人! 这样的天文数字,令一些定力不够的富豪们满身大汗。 有钱人之间的较量,他们算是真正见到了。 这一场拍卖会最终结束后,总共所有名额的售卖价格,足足高达一千九百三十七万! 接近两千万两的白银,比第一次商贸广场的名额价格翻了接近四倍! 这注定是一场震惊整个大唐的拍卖会。 ......... ......... 另外一方面,许翠在宝衣坊中售卖的李承道设计的那些衣服,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不同于那些过于暴露的jk服那样的,诸如一些男性女性的寻常便装,旗袍、礼服、中山装、西装等,都十分受欢迎。 即便有人觉得这些衣服有违传统服饰礼仪,但也无一人敢说什么。 因为这可是武德圣皇帝陛下亲自设计的! 那位陛下是什么人? 那是说过祖宗不足法的盖世圣君,称一声圣人也不为过! 天子设计的衣服,即便和传统礼制不符合又怎么样,就不能创新吗? 因此这些衣服一出来,就受到了热烈欢迎。 其中购买最多的自然是女性,女性对这些漂亮衣服是完全没有抵抗性的。 连衣裙、礼裙、制服、休闲装、旗袍.......种类繁多,而且都非常好看轻便。 而男性们也很罕见地愿意给自己的女人花钱买这些衣服了。 因为这些衣服穿在自己老婆身上着实很漂亮,让她们重新焕发魅力。 此外,男人们对西装、中山装也很中意,购买的人不算少。 所以在宝衣坊衣物上新后不久,长安城便掀起了一股新的穿着打扮的热潮。 街上随处可见大胆穿着连衣裙、休闲装的女性,西装革履的男性也不在少数。 .. 第三百八十章 高昌,龟兹国请求大唐出兵! 皇宫,御书房。 “陛下,洛阳城商贸广场商铺入驻名额的售卖费,已经全部交付完毕了。” 房玄龄朝李承道禀报道。 一旁的长孙无忌不解问道:“拍卖会不是在一月前就举办了么,为何到现在才交付完毕?”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杜如晦笑着替房玄龄解释道:“长孙中书有所不知,此番拍卖会,一百五十个名额总共售出了近两千万两银子! 这么大笔的钱财,交接起来可不容易,费些时间是应该的。” “两千万?!” 长孙无忌满脸震惊之色。 要知道上次商贸广场才卖了五百多万而已,而这次居然翻了四倍! “不仅如此,等下个季度的时候,还能再收一次租金。” 魏征摸着胡须笑着补充道,又给长孙无忌震惊了一把。 商贸广场一直是尚书省在运营处理,所以他并不太了解。 现在深入了解后,才明白这个商贸广场的模式盈利多么惊人! 到了现在,朝廷哪里还会缺钱? 光是商贸广场的盈利,就已经是一笔十分庞大的进项! “有了这笔金钱的支持,朝廷就能进一步去做更多的事情了。” 李承道笑着说道。 商贸广场模式成功建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用担心国库空虚的问题。 现在不禁每个季度有租金收入,而且商稅也提高了不少。 所以他才会这般放心。 又和众臣谈了一会儿后,高怀走入了御书房,禀报道:“陛下,高昌国、龟兹国的使者求见。” 听到高怀的话后,御书房内君臣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 龟兹、高昌国来使的消息,早在十多日之前就传到他耳中了。 其实不只是龟兹、高昌两国,西突厥也派来了使者。 “三个国家突然派使臣来长安......” 李承道眉头微微一皱,然后将目光投向了贾诩。 “最近他们三个国家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贾诩闻言拱手回答道:“禀陛下,最近龟兹、高昌和西突厥之间有军事上的摩擦,具体原因臣还未调查。” 李承道剑眉微挑,然后对高怀说道:“将他们召进来吧。” “是,陛下。” 高怀应声而退,没过多久,便将两名使者给带进来了。 “外臣参见武德圣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国使者进入御书房后,当即朝李承道大拜行礼,恭敬万分地说道。 “平身吧。” 李承道淡淡说道。 两国使者这才站了起来。 李承道看了他们一眼,笑了笑道:“两国使者来长安觐见于朕,不知所谓何事?” 他上来便是开门见山。 李承道如此直白,令两国使者微微有些愕然。 稍作犹豫后,龟兹国使者方才开口说道:“冒昧打搅圣皇帝陛下实属抱歉,实是外臣国家遭逢大难,不得不向大唐、向陛下求助。” “有事相求?那只说便是。” 李承道闻言心中微微升起了一丝兴趣。 什么事情能让这两个国家派出使者一齐相求? 龟兹、高昌两国使者互视一眼,然后由高昌国使者开口道:“不瞒陛下,我高昌与龟兹国如今将要与西突厥开战。 但奈何西突厥实在太过于强大,我二国有所不敌,所以希望大唐出兵相助。” 听到此言后,李承道方才恍然。 高昌与龟兹二国相邻,世代交好,而与另外一个邻居西突厥则是关系关系十分恶劣。 西突厥雄踞漠北,乃漠北第一大国,对外扩张的意图十分明显,因为漠北实在是太贫瘠了。 但西突厥又不敢打大唐的主意,因此自然将目标放在了相邻的两国身上。 而龟兹、高昌两国深明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在一齐抵抗西突厥。 但是如今看来,应该快到了支撑不住的境地了。 “西突厥无端入侵、戮我两国子民,大唐为宗主国,请陛下看在我两国年年上贡不曾短缺的份上,相助我们击退西突厥凶人!” 龟兹使者的声音沉痛,向李长青大拜而下。 一旁的高昌国使者也同样如此。 他们这次是得到各自国家君主的授意来的,无论如何一定要获得大唐的帮助。 大唐的军事实力堪称天下无双,圣皇帝李承道更是武德盖世,麾下兵强马壮,强兵无数。 就连西方第一强国拜占庭都被其灭国,若是能得到他的帮助,区区一个西突厥算得上什么? 而听完两人的话之后,李承道却紧紧皱起了眉头, 出兵相助高昌和龟兹击败西突厥?这对他们大唐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啊。 “朕......” 李承道刚想说话,高怀又走进了书房,在他耳边耳语了几句。 听到高怀的话后,李承道的眉头舒展开来,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说道:“让他进来吧。” “是,陛下。” 高怀应声而退。 只是一会儿后,便有脚步声传来,一名使者在高怀的带领下走进了御书房。 这名使者刚想对李长青行礼,目光被一旁站着的两国使者给吸引了,神色顿时一变。” “居然是你们?!” 这名使者语气里满是惊怒之意,还有深深的敌意。 两国使者闻言下意识地抬起头看过去,神色顿时也变了,目光里立刻涌上了仇恨与愤怒: “罗塔图!” 这个叫罗塔图的,正是西突厥的使者! “你们二人来这里干什么!” 罗塔图压下心里的怒火,很快就察觉到了不对,板着脸开口质问道。 高昌国使者闻言冷笑道:“干什么?自然是向圣皇帝陛下借兵!灭了你们西突厥!” .. 第三百八十一章 吞并各国的野望 龟兹国使者的话,令罗塔图的神色剧变。 “简直是一派胡言!” 罗塔图大骂道,连忙慌忙看向了李承道,直接跪了下去。 “陛下千万不要被他们两国的谗言所蒙蔽! 高昌与龟兹二国狼子野心,是他们趁我西突厥可汗故去、众王子们争王位之际向我国开战!” 听到罗塔图的话,高昌国使者也坐不住了,指着他的鼻子骂道: “你胡说!明明是你们西突厥欲吞并我们两国,主动挑起战端!” “在圣皇帝陛下面前你们也敢胡说?!” 罗塔图毫不示弱,怒声回敬道。 眼看三人间就要快要打起来了,一直没说话的李承道脸色微微一寒。 他神色平淡地开口道:“你们把寡人的御书房当做什么地方了?” 声音微冷。 三国使者听到李承道的话,浑身上下顿时一个激灵。 他们马上便意识到了自己现在所身处的场合。 这里是天子的御书房!可不是他们争吵的地方! 于是连忙向李长青下拜告罪。 “请陛下恕罪,外臣听到他们二人血口喷人之言,心中的实在是愤怒难以自抑,因此才有所失态。” 罗塔图诚恳地说道,还不忘怼另外两国使者一句。 “你们突厥人当真是不要面皮! 高昌国使者顿时大怒,想要进一步反驳。 可是他注意到一旁端坐在龙骑上的李承道后,终究不敢在他面前放肆,只得将心里的怒火给压了下去。 罗塔图也担心会引起李长青的不满,因此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冷笑看着他们二人。 三人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今天能在这里看见彼此,而且都是为了向大唐、向李承道借兵求助。 西突厥、高昌、龟兹三国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有些复杂的,他们三个说的既是真话也是假话。 龟兹和高昌两国的确趁西突厥内乱之际想灭掉西突厥,解决这一心头大患。 但是而西突厥又何尝不想灭掉他们两国,吞并领土? 总而言之,三个国家的一面之词不能听信。 李承道目光在空中和长孙无忌、贾诩等人交流了一下,随后他心中便有了盘算。 为帝近二十载,帝王之学他已经掌握在手了。 他深谙国家之间的那些龌龊,自然不会相信他们三个人的片面之词,而且他也没有答应谁的意思。 三个国家打生打死,和他李承道、和大唐有什么关系? 西突厥和西域诸国之间互相消耗才是最符合大唐利益的,他不愿意见到各国团结一致的场面。 但是三个国家皆奉大唐为宗主国,且年年上贡,若是对此不闻不顾,也很不妥。 沉思许久后,李承道心中才有了决断,抬起头正色道:“我大唐乃礼仪之邦,从来不会凭借武力强行介入他国的战争或者政治。 你们三个回去吧,朕不会帮助任何一国。” 李承道直接回绝了三个国家的请求。 不论帮助哪一国击败另一国,对大唐而言都没有好处,所以他不想插手。 龟兹、西突厥、高昌三国使者闻言,神色顿时一变,心中都十分焦急。 大唐的帮助可以直接决定整个战争的走向,也是他们此行的目的。 可现在这个结果,让他们如何接受? “怎么,还有意见?” 见他们三人还有开口的意思,李承道脸色一沉,一股无形的帝王威压弥漫在整个御书房里。 “没、没有......外臣遵命......” 三人脸色瞬间变白,不敢再多言一句。 大唐武德圣皇帝,平天下统八荒,威名传遍四方夷狄。 这位皇帝虽然看起来平易近人,但是可是一位杀伐果决的主。 他们要是再敢不识趣地多说废话,恐怕今天就真的要交代在这里了。 所以纵然三国使臣心里不甘心,但是他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向李承道行完礼,然后恭敬退下了。 这次虽然没有得到李承道的帮助,但他们心里还是有些庆幸的。 至少李承道也没有帮助他们的对手,不然的话那可真是噩梦。 因为无论大唐站在哪一方,战局都会顷刻之间发生转变。 当今世界上,大唐的军事实力足以碾压所有的国家,一国单挑群国都不是夸张,谁能和大唐的军事实力相比? 不说其他的,大唐出兵一万,就能在他们国内横着走。 等到三国的使臣都走之后,李承道将目光投向了贾诩。 “文和,此事你怎么看,我大唐是否要插手他们之间的战争?” 贾诩淡淡一笑,回答道:“臣以为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当然也不能让三国中的任何一国真的被灭。” “臣附议。” 长孙无忌也赞同贾诩的话。 他的意见和贾诩差不多,同样不希望看见任何一个国家独大。 如今西域国家已经有天竺、波斯这两个大国了,不需要再多一个大国。 李承道点点头,然后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便让暗影卫多多注意一下吧。 若是真到了被灭国的地步,朕再出面去调停。” 目前所有国家都不能覆灭,保持现状最好。 因为所有的国家,在未来都会成为大唐的疆域。 虽然大唐如今已经有能力击败所有国家争霸天下,但是光是打下疆域是不行的。 大唐目前无论是人口还是基建、技术都没有到那种地步。 不过话是这么说,将所有国家灭掉、一统世界那是以后会做的事情,现在是在积蓄实力而已。 “是,陛下。” 贾诩拱手应道。 .. 第三百八十二章 蚩尤战败的缘由 大唐内外的诸般事情,和宫内的皇子公主们的关系是不大的。 李柔、李玉、李睿他们身为皇子公主,要老老实实地呆在宫中进学。 虽然也有出去的权利,但是宫学任务繁重,若不想被宫学博士们打板子,那就只能老实学习。 李睿在进入宫学后,天资聪颖的他学习速度很快,扎实程度也令一众宫学博士们惊讶。 不过虽然备受博士们的夸奖,但是李睿时常和李柔、李玉两人玩在一起。 因为三人各自的寝宫相距并不远。 皇子公主们并不是和各自母妃们住在一起的,而是有各自的寝宫。 按照礼法制度,皇子、公主只有在满十七岁之后,才有资格出阁辟府。 在此之前除了身世更尊贵些,有个王号外,与殿上的大臣也无差别。 而在未出阁之前,皇子的寝阁是安置在皇宫花园附近的。 一来景色好,二来离后宫比较近,方便联络兄弟感情,也方便入后宫拜见各自的母妃。 至于其三嘛,那就是距离正殿太极宫比较远。 毕竟祖制清楚注明皇子在未出阁前,是严禁与任何朝中官员接触的。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皇子们作为皇帝的儿子,他们只要好好在宫学念书学习就足够了,不必接触别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历来皇子们的寝阁,是禁止安置宫女的。 一来是防止皇子们过于年轻便失去童阳,影响正常发育; 二来,是防止某些心术不正的宫女为了攀附而勾引年幼的皇子。 因此,未出阁的皇子,他们身边的人就只有太监与宗府派去的护卫。 至于宫中的宫女们,甚至都不敢和皇子们多说话。 所以说,皇子的生活其实也并没有世人所幻象的那么好。 李柔的寝宫便是清宁宫,这是以她清宁公主的名号来命名的。 而李睿、李玉在闲暇时候也时常来她的寝宫这边玩耍。 李承道今天难得有空,便和几位后妃们一起来御花园里喂熊猫。 如今御花园里不止有一只熊猫,而是有两只熊猫。 下面的官员们听说李承道喜欢熊猫后,便又设法抓了一只送入了宫中。 两只熊猫在宫中被驯养了不短的时间了,如今身上的野性已经尽去。 熊猫这种动物,本来就很容易被驯养,毕竟它的性格温顺。 御花园里面,李承道和武媚娘、长孙无垢两位后妃们正在散步。 在花园的草坪上面,两只圆滚滚的大熊猫正在打滚儿玩闹,看起来十分憨态可掬。 李承道从一旁的随从手中接过嫩竹笋。 一边捏着熊猫毛茸茸的黑色耳朵,一边将手中的竹笋喂给它。 “你也来试试。” 李承道把竹笋递给长孙无垢,示意她也喂一喂熊猫。 长孙无垢虽然有些害怕,但见到熊猫的可爱模样后,还是接过了竹笋,上前去喂给它。 两只熊猫见到长孙无垢手中的竹笋后,争相上来争抢竹笋。 一旁的武媚娘见到熊猫这般贪吃的样子后,忍不住笑道:“听闻熊猫又名食铁兽,曾是上古时期蚩尤大神的坐骑,真是难以想象。” “还有这种传说?” 长孙无垢显然第一次听说,不禁有些惊奇地说道。 然后她看了看熊猫一眼,若有所思地说道:“难怪蚩尤大神会输了。” 骑着这样贪吃的坐骑,想不输都难好不好。 “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这里面是有隐情的。” 李承道正色道,将武媚娘和长孙无垢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隐情?这臣妾倒未听说过。” 武媚娘好奇道。 李承道摆出一脸高深莫测之色,道:“传闻蚩尤大神有两只食铁兽作为坐骑,一只是在征战时骑用的,而另外一只是平时逗趣卖萌的。 不过那日和黄帝决战时,蚩尤大神骑了那只卖萌的......所以,结果你们知道了吧?” 听李承道说完后,长孙无垢和武媚娘稍稍一愣,随后便笑得前仰后合。 李承道说的只是个段子,自然做不得真。 不过蚩尤战败的新奇说法,却依旧让人感到有趣。 逗了一会儿熊猫后,李承道想起在御花园附近便是李柔的清宁宫。 于是他转身对长孙无垢、武媚娘道:“去清宁宫那边坐坐吧,今日宫学休息,朕看看柔儿那丫头有没有好好学习。” 武媚娘和长孙无垢对视一眼,觉得此事很悬。 不过既然是李承道提议,她们自然不会反对,两人便跟着李承道一起前往清宁宫了。 清宁宫距离御花园不远,众人很快便到了。 可抬头一瞧见这座阁楼的牌匾,李承道就顿时愣住了。 因为牌匾上的刻字根本就不是清宁宫,而是逍遥宫。 “不是清宁宫么?” 李承道纳闷地望向带路的大太监高怀,询问道。 其实这会儿高怀心中也十分纳闷,心说这里明明就是清宁宫,怎么变成逍遥宫了? “奴、奴从未听说宫内有逍遥宫啊……” 高怀满面难色道。 高怀这么一说,李承道也感觉奇怪。身为大唐天子,他从未听说皇宫内有什么逍遥宫。 想到这里,李承道招招手唤来在殿外走廊值守的太监问道:“此处可是清宁宫?” 那名太监先叩拜了大魏天子,随后恭敬地回道:“回禀陛下,此处正是清宁宫。” “那这.....” 李承道疑惑地指着文昭阁上的牌匾。 只见那名太监苦笑了一声,吞吞吐吐地说道:“回陛下话,长公主殿下嫌清宁宫不好听。 所以便让工部帮忙刻了一块逍遥宫的牌匾换了上去......” 听到这话,众人皆愕然。 .. 第三百八十三章 放风筝 太监的话,让众人听得眼皮直跳。 皇宫内的宫殿阁楼,那都是天子亲自命名的,岂是能够擅自更改的? “没有规矩!” 李承道眉头微皱,不满地哼了声。 然后他吩咐道:“你去通报一声,就说朕来了,叫长公主出来接驾!” “这个....” 这名太监闻言满脸为难:“陛下,长公主殿下今日不在宫中...... “唔?” 李承道愣了愣,旋即问道:“难道是去后宫去看他母妃了?” “呃……今日上午就去过了.....” “去宫学了?” “今日宫学休沐......” “那她去哪了?” 李承道越听越糊涂,心说李柔既然不在宫学,也不在后宫她母妃处,又不在这宫中。 既然如此,那她跑哪里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李承道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声声喧哗。 “......我真的飞起来了!皇姐、皇姐我我飞起来了!” “哈哈哈哈,你们几个拉好了!” “放心吧,长公主殿下!” ......... 李承道剑眉皱了皱眉,心中道究竟是何人竟然敢在宫内喧哗。 他顺着声音的来源走了过去,众人也纷纷跟上。 没想到走过阁楼的转角,他就惊愕地望见远处那青石砖铺成的宫廷广场上,有一帮人围在一起哈哈大笑。 那是一帮宗府宗卫,而其中有两人、分明就是长公主李柔还有大皇子李玉! 抬头再看天空,李承道眼睛一下子瞪大了。 他骇然地发现,在空中竟然飞着一只巨大的风筝! 更不可思议的是,那东西底下还绑着一个人! 李承道眼力极好,一眼便看出了被绑在风筝上的人居然是李睿! “睿儿?!” 李承道大惊失色。 那被绑在风筝上的不是李睿又是何人?李柔和李玉两国居然把李睿绑在风筝上放飞了! “什么?睿儿!” 武媚娘也瞬间变色,难以置信地定睛望去,果然看见飞在天上的那个人正是她的儿子李睿! 武媚娘再也无法保持镇定了,俏脸登时变得苍白一片,摇着李承道的胳膊哀求道:“陛下,快救救睿儿!” 李承道脸色已经十分难看了,当即呵斥道:“你们在胡闹什么!” 李承道一开口若雷霆震怒,将广场上的众人都吓了一大跳。 众宗卫扭头看了过来。 这一看不要紧,当他们发现天子陛下居然不知道何时来了这里时,一个个几乎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顾得上拉绳子,当即下跪叩拜。 “叩见陛下!” 而失去了绳子的牵引,天空中的风筝也失去受力,一头朝着地面栽了下来。 “啊———!” 李睿小脸煞白,惊恐地闭上了眼睛。 李承道顾不上发怒,左脚在原地一蹬,身形瞬间跃出,将正在坠落的那只巨大风筝给接住,然后稳稳地落在了地上。 众人这才纷纷围了过来。 “睿儿!” 武媚娘快步跑来,泪眼婆娑地把李睿拥入了怀中,泪流不止。 李睿并没有受什么伤,只不过受到了惊吓而已,但也并无大碍。 救下李睿后,李承道带着怒气,将目光投向了身为始作俑者的李柔、李玉两人。 “将皇弟绑在风筝上放飞,这是谁的主意?!” “你们知不知道这么做会摔死人的!” 李承道脸色难看,语气充满了愤怒之意。 他真不知道说这个想法是天才还是奇葩了。 李柔面带惧色,小心翼翼地说道:“父皇,是儿臣的主意……” 果然如此! 李承道气不打一处来。 出了李柔这么个小霸王公主,也没人敢这么做了。 “儿、儿臣也有份......” 李玉倒是颇为讲义气,抬起头说道,没有让李柔一个人扛。 “你闭嘴!” 李玉刚开口就被长孙无垢狠狠呵斥了一句,后者一边查看李睿的情况,一边瞪着他。 这时候李睿也缓缓回过神来。 见李承道面带怒意,不禁弱弱地说道:“父皇,是儿臣主动想要飞到天上的,不关皇姐和皇兄的事......” 李承道:“......” 望着眼前自己的这三个儿女,李承道简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最终他还是没有多做责罚,而是对那十几名宗卫道:“尔等坐视这种事情发生,有失察之罪。 回去每个人自己去领三十棍子,以儆效尤!” 也就是李承道,若换个暴虐些道君王,恐怕今天这些宗卫门就要人头落地了。 “是,陛下!” 宗卫们老实领罚,不敢多言一句。 惩罚完宗卫后,李承道方才将目光投向了李柔。 “哼!” 李承道冷哼一声,怒声呵斥道:“清宁,你太放肆了! 好端端的宫廷被你搅成什么样了?刚刚睿儿差点就摔死了!” “还不是因为父皇......您要不咳嗽一声,怎么会发生这种事.......” 李柔小声嘀咕道,还有些不服气。 “你说什么?!” 李承道万万没有想到李柔竟然还敢顶嘴,提高声调怒声呵斥道:“你的意思是,这都是朕的不是?” “皇儿没说....”. 见李柔服软,李承道这才罢休,冷哼一声正要说话,却又听到女儿小声嘀咕道:“是父皇您自己说的。” 所有人都沉默了。 众人看向长公主李柔,心中给她比了个大拇指。 不愧是长公主殿下。 李承道费了不小功夫,方才忍住揪住这个毒舌女儿耳朵教训一番的冲动。 他冷冷丢下一句话,然后转身离去。 “禁足两月!” .. 第三百八十四章 郑观音厌食,制作味精 李柔放“飞人”一事,着实把李承道气得不轻。 对于这个古灵精怪鬼点子极多的小女儿,他是真的感到无可奈何。 也只有禁足是对她最大的惩罚了。 德善女王知道这件事后,亲自带着李柔去飞凰宫朝武媚娘道歉,然后晚上回去把李柔这个熊孩子给揍了一顿。 听说当日长公主的哭声隔了好几个宫殿都清晰可闻。 着实凄惨。 李玉李睿也受到了不同的惩罚,李玉被长孙无垢同样禁足了,哪里也不准去。 而李睿更惨,这次她把武媚娘吓得不轻,以后的日子是甭想轻松了。 不过任由李柔这么皮下去也不是个事儿。 所以怎么才能让李柔安分下来,着实让他烦恼。 在御书房和几位中枢众臣闲聊之际,他便提起了此事。 听到李承道的抱怨后,贾诩不禁笑道:“陛下,长公主现在的年纪也不小了,不妨为她挑选一位驸马吧。 有了婚约在身,想必会收心许多。” 贾诩开口提议后,其余几名大臣们也纷纷附议。 在古代来说,女子十六岁成婚是正常的,皇家女子更是如此。 而李承道只是稍微思索,便摇头拒绝了这个提议。 “清宁的婚事朕不会染指,让她以后自己去决定吧。” 李承道平淡地说道。 他再怎么说也是穿越者,没有那么多腐朽的观念,对于子女的婚事任由他们自己决定就好。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太早了。 听到李承道的话,众臣便识趣地不再提此事了。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左右,李承道见时间差不多了,便退了小朝会。 然后他前往长安宫准备和郑观音一起用膳,准备请安。 不过在路上时,他却从高怀口中听说了郑观音近来的状况。 “太后娘娘这些日子以来一直食欲不振,御厨什么菜食都做了,但都不合太后胃口。” 高怀朝李承道禀报道。 李承道闻言剑眉微挑,问道:“太医看了没有,不是什么病症吧?” “回禀陛下,并不是什么病症,只是单纯的厌食而已。” 高怀回答。 李承道心中放心了些许,然后才前往长安宫。 ......... 李承道来到长安宫的时候,郑观音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午膳等着他了。 郑观音虽然没什么食欲,但是母亲是疼孩子的,她不想吃饭总不能也不让李承道饿着。 李承道入座之后,郑观音一边为他夹菜一边和他闲聊。 “陛下还在因为柔儿、玉儿他们的事情生气?” 郑观音给李承道盛了一碗汤,然后笑问道。 听到郑观音的话后,李承道没好气地说道:“他们三个简直是无法无天,母后您应当多管教管教他们,不能太溺爱了。” 说实话,最疼三个皇子公主的,还是郑观音这个太后。 毕竟祖孙隔代亲。 “小孩子玩闹而已,算不了什么的,陛下也不用太放在心上。” 郑观音微微一笑后说道。 李承道也不以为意,不过他见郑观音碗里的鸡汤仍旧一口未饮,菜也没怎么动,不禁问道:“听闻母后这几日食欲不振,可是身体不适?” 对于郑观音的身体他还是很关心的,亲自问问才放心。 郑观音摇头说道:“身体倒是很好,只是这些日子以来越发觉得菜食都索然无味,难以下咽。 厨子也换了几批了,但总是没什么食欲。” 听完郑观音的话,李承道心中大概是了解了。 简单来说就是厌食症。 在这个时代,得厌食症倒也可以理解,毕竟古代的美食又没有后世的多,而且也没有诸多配料。 “若是能造些后世的配料出来放在菜里,菜食的滋味想必会增色许多吧?” 李承道心中想到。 不过他也没看过什么食物配料的制作方法,这倒是个问题。 冥思苦想许久之后,李承道方才想起一种可以制作出来的配料。 那就是味精! “不行,想在海带里提取足量的味精,需要极其庞大的数量,过于奢侈浪费了。” 李承道心中暗暗想到,另外一种配料又在他心头浮现。 那便是鸡精。 鸡精的主要成分有鸟苷酸,这是可以比肩味精的提鲜物质,而鸟苷酸大量存在于香菇中,制作不难。 想到便要去做,李承道吃的也差不多了,当即对郑观音道:“母后,朕还有事,就先告退了。” 说罢,便起身离开了长安宫。 ......... 从长安宫离开后,李承道便去御膳房,让人实验了一番。 鸡的制作方法不难,通过熬制香菇和鸡肉就能制作。 李承道亲临御膳房,指挥御厨们取了一只老母鸡,杀掉,放在小土灶里炖。 接着,把浸泡的香菇简单清洗,捞起来沥干,投入到土灶的另一口锅里。 御厨们虽然不知道为什么陛下要这么做,但也只能按照吩咐照做。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途中添加了几次水,香菇和老母鸡渐渐煮烂,一股奇特的鲜味在小厨房里弥漫。 “差不多了,捞出来。” 李承道嗅了嗅味道后,让人把香菇捞出来,锅里留下浓稠的汁液。 煮烂的香菇搁在过滤纱布上,用力绞拧,拧出浓稠的汁液。 几次之后,纱布里的香菇干巴巴的,一副身体被掏空的模样。 之后的流程是,将浓稠的老母鸡汤汁和香菇汁混合在一起、用捣药罐捣烂鸡肉和鸡骨,混入汁液内,均匀搅拌。 然而就是等待汁液自然干涸成块状物,再把块状物磨成磨粉。 简陋版鸡精,就这样形成了! .. 第三百八十五章 大唐的炼金术士 简易版的鸡精制作完成后,李承道让厨子试了一下。 厨子小心翼翼地朝一锅鱼汤里放了些许鸡精后,又用汤勺搅拌了两下。 熬了一会儿后,他才盛了一碗汤,然后小心尝了一口。 “好鲜的汤!” 大厨眼睛顿时一亮,他当御厨多年,从未饮过如此可口的鱼汤! “朕来尝一下。” 李承道提议道。 御厨连忙又拿了一只碗,然后为李承道盛了一碗,恭敬奉上。 李承道接过后,轻轻啜饮了一口,想看看自己这新研制的鸡精成效如何。 饮了第一口汤后,他只觉得这鱼汤果然比普通鱼汤要鲜美可口了许多,让人食欲大动。 但是和他印象中的鸡精味道想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果然还是要冶造局来进行研制么?” 李承道放下手里的玉碗,自言自语道。 他既然决定要研制鸡精,那么一定要研制出来正版的。 这样简易制作的鸡精终究比真正的鸡精差了不少。 “可是陛下,这已经很好了啊……” 御厨有些不太理解,在他看来李承道制作出的这种调料十分不得了,但是李承道却还觉得不够。 “收拾一下吧。” 李承道随口吩咐了一句,然后离开了御膳房。 ...... 从御膳房离开后,李承道又让人将冶造局的几名研究员们给请了过来。 如今的冶造局,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部门和体系。 分别是理论部、械造部、以及炼金部。 顾名思义,理论部就是研究各种理论知识,进行创新和技术理论的研究。 而械造部就是实干制造的动手派。 炼金部是后来成立的,大概就类似于炼金学,也就是化学的研究。 这一部门开创后发展很快,因为它是有很深的基础的。 炼金学就是最早的化学,自古以来就有对炼金术的研究,并且成果还不小。 李承道召集了几名炼金研究员之后,将自己制造鸡精的想法和方法告诉了他们,让他们进行改进。 听完李承道的话后,几名炼金研究员都是面面相觑。 炼金术还能这么玩?! 虽然感到惊愕,但李承道说的制作方法却并没有超出他们的专业范畴。 反正炼丹也是差不多的道理,都是提纯精炼罢了。 “两月之内,可有把握做出来?” 李承道好奇问道。 为首的一名炼金研究员一身白衣,蓬头垢面,眼圈深重,但一双眸子却十分有神。 听到李承道的话后,他毫不犹豫地说道:“回陛下,一月的时间便足以!” 言语之中,满是自信之意。 “很好!若是研究出来了朕重重有赏!” 李承道很满意地说道。 他研制鸡精可不仅仅是因为口腹之欲,鸡精若是贩卖的话,又是一大笔收入。 又嘱咐了几句后,李承道便令他们退下了。 而就在几名炼金研究员离开不久,吏部尚书李纲便前来觐见了。 “臣,参见陛下。” 见到李承道后,李纲当即下拜行礼道。 李承道微微一笑,说道:“爱卿平身吧。” 此时小朝会时间已过,李纲前来觐见,定然是有事的。 “谢陛下。” 李纲谢完礼后,方才站了起来,然后对李承道拱手道:“陛下,大唐皇家学院的论道日还有一月便到了,陛下打算如何处理?” 听闻此言,李承道剑眉微微一皱。 自从大唐皇家学院创办后,教育制度便一直进行革新和变化。 但有一点问题是无法忽视的,那便是学院里的哪门学问为尊。 到现在为止,皇家学院里的学生学习各家的皆有,但是还未确定哪一家为尊。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诸子百家谁都不服气谁,着实难以论断。 若是原来还好说,自古都是儒家为尊。 但是当今政治开明,各类流派皆纷纷兴起,儒家便有些不够看了。 因此就在六年之前,由法家学派提出了论道的方法。 所谓论道,便是各个学派在一起坐而论道,谁能说服气谁,那么那一家学派便为尊。 这也就是百家争鸣。 论道分三次,两年举办一次,谁能率先获得两次胜利,算是胜出,成为大唐皇家学院的主流学派。 今年,便是第三次论道的年份了。 “论道啊......” 李承道自言自语道,心中在思索着。 这么论道论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诸子百家每一家都有可取之处,但是要是单单以一家作为主流,会大大限制思想的发展。 一番沉思后,李承道忽然想到一个方法,嘴角不禁微微翘起。 他直接对李纲说道:“将朕的命令传出去,就说今年的论道,朕就要从诸子百家中选择出一家学术作为大唐皇家学院的主流学科。” 听到李承道的话后,李纲顿时瞪大了眼睛,震惊道:“今、今年就要真正选择出一家?可是论道......” “今年便是最后一次论道。” 李承道毫不犹豫地说道。 李纲闻言大急,说道:“陛下,今年才第三次举办论道,若是今年的胜负直接决定学院的主流学术,如何能让百家服气?” “这样的话务必会令众多学子、各家门生们骚动,请陛下三思啊! 李承道不在意地笑了笑,宽慰道:“朕自有打算,李卿按照吩咐照做便是。” “争辩了多年,今年是时候该结束了。” 见李承道想法坚定,李纲心中虽然焦急,但也只能叹了口气,无奈地应下了。 .. 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儒孔颖达 天子陛下决定将在今年诸子百家论道亲自决定出大唐皇家学院的主流学派的消息,很快便传开了。 从大唐皇家学院创办以后,大唐百姓民智渐开,文风、武风并举。 对与两年一度的诸子百家论道日,不只是天下士子,包括无数百姓都在关注。 每一次百家论道,都会吸引来无数目光。 可以说诸子百家论道就是一次大唐的文学盛事。 在大唐皇家学院主流学术思想这方面,也存在着颇多争议。 由于有着优良的思想发展土壤,诸子百家每个学派的发展都很不错,在民间都有各自的支持者。 而李承道也从来不束缚思想发展。 因此消息传出,无数百姓、士子、名家大贤,都被这个消息所震动了。 最开始争斗的,是儒、法两家。 儒法两家,分别是前两次论道的获胜者,因此他们也被视为最有机会成为大唐皇家学院学术思想执牛耳者。 最最主要的是,成为学院的主流学派之后,就有资格编纂教材,成为进入大唐皇家学院学子们的统一教材,流传万世! 目前礼部放出的消息,礼部是打算自行编纂出教材,先用于学子们学习。 但是礼部编纂的教材出来后,顿时有许多文人大贤们都坐不住了。 本来他们还有些期待的。 但是礼部编纂的教材出来后...... 好嘛,根本就是狗屁! “简直误人子弟!” 不知有多少的老文人,在得知朝廷诏令、看见礼部的教材后,气得顿足捶胸。 然后因为这件事,礼部饱受抨击。 尤其是礼部尚书李纲还有尚书侍郎杜如晦。 他们两人是负责教材编纂的事宜的。 在短短两个月内,这两位老臣收到许许多多曾经的同窗、友人托人送来的书信。 有的在信中委婉地告诫他要谨慎选择著书,不要误人子弟。 有的则干脆在信中斥责、唾骂。 好在杜如晦本身就是一位性格较为强硬的人,在加上某位天子在背后的挑唆,使得这位老臣也豁出去了。 他带领礼部跟那些抨击他们的人隔空对骂,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你行你来,否则少特么逼逼! 还别说,双方在骂了一通后,还真有不少在朝或在野的大贤被炸了出来。 不只是儒家,包括法家、名家、阴阳家、兵家、等等,诸子百家全部都掺合了进来。 甚至于,还有许多的在野大贤亲自入宫求见天子。 ........ 长安,皇宫。 “陛下,前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在宫门前求见陛下。” 在御书房内,大太监高怀躬身启禀道。 此时,李承道正闲着没事在书房内习字听闻此言微微吓了一跳,然后说道:“好家伙,这回连这条大鱼都炸出来了。” 孔颖达何许人也? 当朝少有的儒林名宿,真正的大儒! 此人是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可谓是圣人后裔。 他历经隋朝,在唐初担任过国子监祭酒。 不过在当初李承道即位之前,他便辞官归家,在家里研究学术。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他本应当是继续在朝为官的。 但是李承道改变历史后,他的人生轨迹也被改变了。 不过虽然辞官归家,但是他的学问学极深,如今被公认为儒学泰斗。 据说这位遗老今年已七十六岁,李承道本以为早已故去,不曾想居然还活着好好的。 而且还被李纲那一番隔空对骂给炸了出来。 “杜卿这下麻烦大了。” 李承道看了一眼御书房里脸色僵硬的杜如晦,没心没肺地笑道。 因为论官场辈分,孔颖达比杜如晦还要高一辈。 别看杜如晦也快六旬左右,但在那位遗老面前,依然只能是躬身行礼的小辈。 孔颖达要是顿着拐杖将杜如晦大骂一通,后者还真不好还嘴。 听闻此言,杜如晦如丧考妣,苦笑道:“陛下害我矣......” 李承道此番可以引发百家争斗,而背锅的就是礼部还有杜如晦了。 大太监高怀笑着说道:“事实上,孔先生已经拜访过李尚书的府上,最后还是尚书大人亲自将他送出府外的。 至于两位在府上是否出现争吵,那就不得而知了。” 原来李纲已经遭殃了。 李承道心中暗笑。 在心里笑了两声后,李承道点头对高怀说道:“你亲自去,把孔先生领到御书房来。 “是!” 大太监高怀躬身而退。 大概过了有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高怀去而复返。 不过在他身后,领着一位发须皆白、手拄拐杖的老者。 这老者身着儒袍,虽然普通,但十分干净整洁。 而这位老者,又被一名目测大概五十岁左右、鬓发也微微有些花白了老人搀扶着。 李承道瞅了两眼,判断那位年纪大的应该就是那位历史上著名的大儒孔颖达。 而年纪小点的老人,可能是他的儿子或者侄子,反正年纪也是不小。 “两位,这位即是我大唐的君主。” 可能是见这两个反应迟钝,大太监高怀咳嗽一声,善意提醒道。 听闻此言,就见那位年纪大的老者颤颤巍巍将拐杖递给搀扶他的儿子或者侄子。 然后他便想要叩地行礼:“衡水孔颖达,拜见武德圣皇......” 没等他说完,李承道就摆了摆手,示意大太监高怀将其搀扶住,免去了叩拜之礼。 他真不忍心一位论年纪足以做他祖父的老人向他叩拜。 “老人家不必多礼。” 李承道笑着挥挥手,示意在旁伺候的小太监搬来一把凳子,让孔颖达能坐下回话。 毕竟这位老人的年纪实在太大了。 .. 第三百八十七章 百家论道 “多谢陛下。” 孔颖达谢了恩,坐在凳子上喘了几口粗气,顺便悄然打量眼前这位大唐的君主。 他乃是高祖李渊年间的老,在李承道登基之前便已经告老。 虽然称不上三朝元老,但也算是亲眼目睹过隋明帝、唐高祖、武德圣皇帝这三代君主。 隋明帝不必多说,是隋朝的亡国之君。 本来那时的大隋乃是天下第一强国,结果被他弄得国力衰退,从此灭亡。 高祖李渊乃开国之君,但真正带领大唐走向繁荣和强盛的,却是李承道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皇帝。 灭夷族,降四方,统天下,开万世之太平,立旷古之功勋! 现任的大唐天子李承道,那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皇帝。 虽然传说脾气比历史上的始皇帝还要霸气,但所有人都必须承认,有这位君主坐镇大唐,唐人着实心安。 几句寒暄后,李承道这才得知孔颖达边的老人,正是他的长子孔志。 这位‘年轻人’将尚书令魏征的举荐信恭恭敬敬地递给了大太监高怀。 由后者将其转呈到李承道手中。 李承道瞥了一眼呈递到他手中的推荐信,笑着说道:“孔先生日后要见朕,径直来皇宫就是,无需托人。” 孔颖达虽然曾经为国子监祭酒,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况他已经致仕。 现在的他,只是一介白身而已。 所以想要入宫面圣,是需要人举荐的。 李承道这一番话,让孔颖达很是受用,不过却不敢当真。 倘若换做先王李渊,他或许会径直前来拜见。 毕竟李渊与他有君臣之情,但是新君李承道,却与他毫无交情。 再加上李承道在士族圈子里口碑实在不好,很多贵族都暗中觉得他离经叛道、背叛贵族阶级。 他为了百姓斩了三位亲王,虽然吓到了很多贵族,但也引来了他们的敌视。 只不过李承道实在是太霸道,权利威望无人能比。 因此不论贵族们有什么怨言,也只能死死憋着,老实遵守朝廷的规矩。 否则那死去的三位亲王、那被抄灭的十多个世家,就是他们的下场! 所以孔颖达觉得李承道乃事千年难见的圣君,但是性格却霸道难以相处。 不过当他见到了李承道,孔颖达这才发现。 眼前这位年轻的君主,其实也并不像传外界传闻的那样倨傲霸道嘛——这明明是一位很谦厚的君主啊。 事实上有很多人在初次见到李承道时都有类似的感触,感觉这位君主并不像传闻中那样强势霸道,很平易近人。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彼此没有利害冲突。 否则李承道就会让他们领略到他被称为堪比始皇帝一般霸道的君主,这绝非浪得虚名。 不过孔颖达是见不到李承道另一面了,因为他俩没有利害冲突。 “听闻陛下前些日子下诏,意诸子百家中挑选一家作为大唐皇家学院主流学科,并著书立言,老朽以为,此功在
相关推荐:
我有亿万天赋
带着儿子嫁豪门
成瘾[先婚后爱]
爸与(H)
妄想人妻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萌物(高干)
游戏王之冉冉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