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直令人难以置信!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啊。” 李承道由衷地感慨道。 …… 轨道马车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奔驰着,那奔驰的速度,让在另外一个车厢内的贾诩等臣子大感震惊。 因为他们震惊地发现,这些骏马拉乘马车的速度,竟不亚于单人骑乘的速度多少,而且越跑越快,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马车内,可是足足承载着六七人啊! 一般来说四匹马拉着一辆马车,就算其中只载着两三人,速度能达到单人骑乘的一半就不得了了。 然而这马车不但没有减速,反而越跑越快,到现在速度已经超过了单人骑乘,岂有这样的道理? 而震惊归震惊,这却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我总算明白为什么陛下不惜花费大代价也要打造这轨道马车了,这不论对于经济还是军事而言,都有着难以言喻的巨大好处与意义!” 震惊过后,长孙无忌忍不住说道。 其余众人也深以为然。 之前只是听李承道说,他们并没有一个真切的概念,现在真正见识到了这种速度,他们才明白轨道马车的强大。 更快的运输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一旦发生战争,那兵力、粮草能更便捷的运输到需要的地方,消息战报也能更快传递!单单是这两点就强大无比! 至于便利贸易和方便百姓,这都是顺带的而已,真正作用还是在国家整体的战略意义上。 李承道预估的六个有些高估了轨道马车,不过也相差不多,下午的时候马车便抵达了洛阳。 这么快的速度,以至于众人到了洛阳、见到了洛阳城门和前来迎接的军队、官员后,依旧觉得有些恍惚和难以置信。 颇有些“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在洛阳歇了一夜,李承道便带着众人返回长安,结束了这次旅程。 但轨道马车给所有人带来的震撼,却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德善女王在返回新罗之后,借助李承道留在辽东半岛的五万精兵,迅速统一了整个辽东半岛,让新罗成为这里唯一的政权。 其余的一些高句丽、百济的贵族残党、军队的漏网之鱼等等,都被直接剿灭。 在大唐精锐的军队面前,这些残存的势力根本连麻烦都算不上,想要彻底剿灭他们简直轻而易举。 而经此一事,德善女王在新罗国内的威望大大提升。 大唐此番大举进攻辽东半岛,直接将高句丽和百济给覆灭掉了,唯独新罗幸存了下来! 德善女王身为一国之君,孤身前往大唐说服那位传闻中极为冷血残暴的大唐天子饶过新罗,并且还让新罗代为统领整个辽东半岛,而代价仅仅是称臣和纳贡,这简直不可思议! 没谁会感到屈辱,因为大唐的实力摆在那里,人家可以轻易覆灭高句丽和百济,难道就灭不了他们新罗? 只是想与不想的问题而已。 若是知道称臣纳贡就能保命,百济和高句丽的王室想必会乐意之至,只可惜他们并没有这个机会。 想称臣,也得看看有没有资格。 新罗,金城。 在高句丽、百济覆灭之后,新罗的领土已经扩张到了整个辽东半岛的范围,不过金城依旧是作为新罗的首都存在。 从长安返回新罗后,德善女王便一直在王宫中处理国事。 如今领土扩张了一倍不止,需要忙碌的事情太多了。 王宫之中,德善女王正在书房里批阅奏章。 一名头发花白,看起来年龄很大的老者正在书房之中,向德善女王汇报着事情。 “陛下,那几支王族旁支仍然不肯消停,他们一定要让陛下从原高句丽或者百济的土地划出几块都城给他们作领土。” 老者叹了口气,满脸无奈地说道。 人心都是丑恶的,之前新罗面临倾覆之危的时候,这些王族成员们全都慌了神,甚至都打算带着财产逃出新罗了,只要德善女王一人毅然决定远赴长安,最终为新罗争取了现在这个局面。 而如今看见局面大好,这些王室成员又都蹦了出来叫嚷着要瓜分利益。 他对此气愤但是却无可奈何,他虽是新罗的宰相,但是无权管道王族成员。 “划分土地给他们?” 德善女王停下翻阅奏折的动作,冷笑一声道:“让他们来亲自见孤,孤倒是要看看他们有几个脑袋够孤砍的!” 听到德善女王的话,宰相犹豫道:“可是这样的话,会直接得罪这些宗族旁支的,现在整个辽东半岛尚未完全完成统一,还未稳定下来,若是他们联合起来对抗陛下您,那……” 但是她话还没说完,就直接被德善女王给打断了。 “明日孤会调那支西北铁骑过来一趟,大相你去统计一份名单,孤这次要好好清洗一下这个朝堂了。” 德善女王美眸中闪过一丝凛然之色。 在长安的那些时日,她也从李承道身上学到了很多,那就是对于这些人,一味容忍怀柔是没用的,就必须要杀到他们胆寒! “是,陛下。” 感受到德善女王的语气,宰相精神顿时为之一振。 在他看来女王陛下此番回来后有了很大变化,变得更加杀伐果决了,而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处理了这件事情后,宰相拿出另一份奏折,道:“陛下,您看从高句丽、百济世家贵族中缴获的财富该如何处理?” 德善女王接过来看了一眼,道:“拿出三分之二移送大唐,剩下的犒赏这支西北骑兵,他们帮了很大的忙,不能……” 德善女王说着,却忽然感觉两眼一黑,直接倒了下去。 “陛下!陛下!” 宰相见状顿时大惊失色,一边冲过去掐着德善女王的人中,一边朝那些太监们怒道: “快传御医!” …… 德善女王突然昏迷,这件事的影响非同小可,若是传出去了不知道会引发什么事情。 因此宰相第一时间便下令封锁了消息,然后让御医来为德善女王进行诊治。 “陛下的情况如何了?” 御医为德善女王诊断完毕后,宰相眉头紧皱,当即上前询问道。 听到宰相的话,御医面有犹豫之色,为难道:“宰相大人,此事……呃,下官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宰相心中顿时一沉,御医这种反应,莫不是陛下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忍住心中的担忧之意,宰相屏退左右,沉声道:“说,本相恕你无罪。” “多谢大人。” 御医这才稍稍放下心来,然后压低声音道:“陛下并没有得什么病症,而是……有喜了。” “什么?这怎么可能?!” 宰相愣了愣后,顿时难以置信地说道。 “陛下如今尚未婚娶,怎会——” 忽然之间,宰相的声音戛然而止,他明白为什么御医会犹豫着不肯说了。 君主尚未婚娶就有孕在身,这若是传出去了,造成的影响简直太大了。 “此事你烂在心里,若是让本相听到半点风声传出去,休怪本相无情!” 宰相看着御医道,目光冷然。 “下官、下官定然守口如瓶!” 御医当即跪下了,身上汗流不止。 宰相这才放过他一马,而此时躺在床上的德善女王,也悠悠转醒了。 “陛下,您感觉如何?” 宰相走上前去,神色关切地问道。 德善女王还觉得头有些昏昏沉沉的,见到面前的宰相之后,扶着头坐了起来,然后问道:“孤这是怎么了?怎么会在这里?” 宰相稍作犹豫,方才说道:“陛下您于御书房里晕倒了,这里是寝宫,御医刚刚诊治完离去。” “晕倒?孤怎么会突然晕倒,御医诊治结果是什么?” 德善女王神色一变,问道。 宰相沉默片刻后,望向了德善女王,神色复杂地说道:“御医说……陛下您有身孕了。” “……” 德善女王闻言美眸一下子瞪大了,脑子里轰的一声,一片空白,只有宰相刚刚说的话在脑海中回荡。 她有身孕了! ..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中秋宴,陛下有子嗣 “孤……有身孕了?” 德善女王捂着小腹,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是的陛下。” 宰相叹了口气,然后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道:“虽然这是陛下私事,臣不好多说什么,但是陛下岂能在未婚之前就先有身孕?这若是传出去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于陛下声名有损啊!” 他从小教导德善女王并辅佐她登基上位,很不理解德善女王为什么会这般不爱惜己身,发生这样荒唐的事情。 “陛下,那个男人是谁?” 叹息过后,宰相直接询问道,他倒要看看是哪个男人这么胆大包天,或者说这么幸运上了陛下的龙床。 “他……” 德善女王张了张嘴,但是却又有些羞赫,不好意思说出来。 难不成她要坦白自己已经成了大唐天子的女人,用身体换取了新罗统一辽东半岛? 虽然这么说有些不妥,但是也相差不远,若是她和李承道没有这一层关系,李承道不一定会帮她到这种地步。 见德善女王不肯回答,宰相心中更加不愉了,神色严肃地说道:“请陛下为了国家安稳考虑,将这个孩子拿掉。” 女王有身孕,而孩子父亲是谁都不知道,这种事情是万万不能允许的。 女王就算要挑选夫君,也必须是名门或者国内大势力、大贵族的子弟,不可能是个普通人的。 听到宰相说要拿掉孩子,德善女王神色顿时一变,当即道:“不行!这个孩子、这个孩子……” “是大唐天子的孩子!” 德善女王一咬牙,最终还是坦白了此事。 宰相闻言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德善女王,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您、您腹中是那位的孩子?” 德善女王红着脸点了点头。 宰相差点一口气没缓上来背过去,德善女王的肚子里是那位大唐天子的孩子,他刚刚居然打算把这孩子拿掉?! 从震惊之中回过神来后,宰相方才捋清了思绪,大概能明白为什么大唐会如此好心地放过他们新罗,并且将辽东半岛都交给他们来管理了,甚至还留下一支精锐军队协助德善女王。 原来如此。 “孤与陛下有过约定,若是孤诞下子嗣,那么孤的子嗣将会继承新罗王位。” 德善女王神色柔和地抚摸着小腹,目光温柔。 与李承道疯狂了一个月,居然真的就怀上了,她现在心中只有为人母的幸福感。 为自己喜欢的人怀上孩子,没什么比这更加能让人感到满足的了。 听到德善女王的话,宰相对此也无异议。 如今天下身份最尊贵之人便是那位大唐天子了,能和那位天子结合诞下子嗣,这对于新罗来说有着莫大的好处。 而这个子嗣不管是继承新罗的王位,还是成为大唐太子,新罗的地位都将无比稳固! “陛下,此事关系甚大,应当马上派人前往长安,将此事告知唐皇。” 宰相当即说道。 “好,此事交给宰父处理了。” 德善女王没有拒绝,点头应下了。 她也很想让李承道早点知道此事,李承道至今还无子嗣,不知道他得知此事后会多么高兴。 想到李承道可能的反应,德善女王就不禁露出一丝笑意。 “嗯,以后的政务都交给老臣来处理便是,陛下只需要处理一部分重大决策,好生养胎才是最重要的。” 宰相又叮嘱道,在他看来德善女王腹中的胎儿比什么事情都更重要。 “那就有劳宰父了。” 德善女王说道。 宰相笑了笑,挺直了腰杆道:“老臣虽然今年六十有七了,但是身子骨还是挺硬朗的,请陛下放心就是。” 说罢又嘱咐一番后,宰相便离开了。 …… 德善女王怀孕的消息,被宰相派人快马加鞭送往长安,不过由于路途遥远,紧赶慢赶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而在消息传到皇宫里的时候,李承道正在与后宫众妃们共用中秋宴。 今天是中秋节,晚上是要宴请百官的,虽然届时后宫妃子们也能一并参加,但是毕竟不是家宴,所以在中午的时候要单独一聚。 今天后宫众妃子,还有太后郑观音都到场了,难得齐聚一堂。 “平时朕国务繁忙,无暇陪伴众位爱妃,今日难得齐聚,朕先自罚一杯。” 李承道说着,将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 他平时确实对后妃们的陪伴不够多,所以难免是有些愧疚的,这些毕竟都是他的女人。 “陛下为国为民,殚精竭虑,我等身为陛下后妃,只会替陛下感到高兴,哪里会有怨呢。” 德妃杨霜雪摇头说道,神色真挚。 郑苒也说道:“杨姐姐说的没错,但臣妾希望陛下还是要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身子。” “国务虽重要,但陛下龙体也要保重,莫要过于操劳,这样的话臣妾就满足了。” 长孙无垢柔声说道。 比起李承道不能多多陪伴她们,她们更加关心李承道的健康,看见他每日操劳国事,她们也是很心疼的。 “朕知道了。” 李承道笑了笑。 听到众位后妃的话,他心中也难免十分感动,这种关心是只有家人才会给予你的。 郑观音看着这一幕,心中很是满意,这才是后宫和后妃该有的样子。 “今日中秋佳节,陛下不妨作诗一首,也让臣妾等一瞻陛下诗才?” 长孙云露笑着提议道。 此言一出,其余众位后妃们纷纷附和。 李承道心情也很好,闻言答沉吟片刻后道:“既是爱妃们所求,那朕便作一首水调歌头吧。” 众女闻言纷纷打起了精神,谁都知道李承道极有诗才,之前做的几首诗词无不是巅峰之作,所以她们很好奇李承道此番会作出什么诗词。 但见李承道手持酒杯,开口吟道:“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吟完之后,李承道将目光投向了众位后妃,笑道:“此词,便赠给爱妃们。” 随着李承道的话音落下落下,众女全部都屏住了呼吸,看向李承道的美眸之中异彩连连。 .. 第二百六十四章 长孙无垢和众妃子的反应 一首《水调歌头》,令在场的众后妃们全都被惊艳到了。 尤其是最后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称得上是千古绝句。 “陛下诗才真是非凡,这是臣妾收到的最好的中秋赏赐了。” 长孙云露说道,脸上满是盈盈笑意,显然对这首《水调歌头》喜爱极了。 其余众后妃也是差不多的神色,这一首饱含深情的词比任何珍宝都要来得更加珍贵。 中秋佳节,阖家团圆,众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而就在这时候,高怀忽然匆匆跑入了长安宫,脸上有难以掩饰的喜色。 “陛下,喜事,大喜事啊!” 进入宫中后,高怀当即朝李承道大拜行礼道。 “什么喜事?” 李承道眉头微微皱起,显然有些不喜高怀破坏了家宴气氛的举动。 高怀咽了下口水,又看了看在座的各位妃子后,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凑到李承道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这般神秘的样子,让一众后妃都是满头雾水。 “什么?!” 听到高怀说出的这个惊人的消息,李承道直接将手中的玉杯给捏碎了,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之色。 他抓住高怀的胳膊,语气急促地问道:“此事当真?” 心情激动之下,他手上的力道也不禁加大了些许,高怀被李承道拽得胳膊生疼,但是不敢表露出丝毫不满,而是重重点头道:“是真的陛下,新罗那边派人送来的消息,奴才第一时间便过来转达陛下了。” “哈哈哈哈——” 从高怀口中确认此事,李承道简直心花怒放,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脸上满是喜色。 众后妃都很摸不到头脑,她们从未见到李承道如此高兴过,到底是什么事情能让他高兴成这样? “承道,有什么事你不妨说出来,让我们也高兴高兴,沾沾喜气。” 郑观音笑言道,以为是国务上的事情。 听到郑观音的话,李承道方才止住笑声,但脸上的笑意依旧不减,道:“母后,朕当父亲了,您有孙儿了!” 李承道的话音落下,众后妃全部都是目瞪口呆,而郑观音更是大吃一惊,声音颤抖地问道:“是谁的?!” “当然是朕的,还能是谁的。” 李承道有些不愉地说道。 “不是……娘是问是谁怀上的!” 郑观音都激动地语无伦次了,其他众后妃们也无比关心,到底是谁怀上了李承道的孩子? 李承道这才想起来,他和德善女王之间的事情不论是后妃还是郑观音都不曾知晓,不过这种事情说出来实在是有些…… “咳……是新罗德善女王的,她在来长安觐见时曾与朕度过几晚,未曾想回去后就发现怀上了。” 李承道咳嗽一声,略有些尴尬地说道。 他和德善女王何止度过几晚,那一个月里都夜夜春宵,加起来比他临幸后宫任何一个后妃的次数都多,所以怀上也并不是太意外。 “德善女王?” 郑观音脑海里顿时浮现了那一日在御花园中见到的那位气度不凡的女子君王。 这位来自新罗的女王,居然和李承道有私情,而且还怀上了孩子,这简直是…… 但是不管怎么样,德善女王怀上了孩子这是不争的事实,怀的是他们皇家的血脉! 李承道如今终于有了子嗣后代! “恭喜陛下喜得龙子!” 长孙无垢起身离席,朝李承道盈盈拜倒恭贺道。 虽然未能第一个替李承道生下子嗣,让她有些失落,但李承道终于有了后代,她依旧由衷地感到高兴! “恭喜陛下喜得龙子!” 众妃也纷纷行礼道。 她们心中也是各有不同的滋味,她们都想先一步替李承道诞下子嗣,谁知道到头来却被一外邦女王给抢先了,要说甘心那是不可能的。 可无论如何这都是李承道第一个子嗣,她们只能祝贺。 其中只有郑苒和呼延热娜两人的心思最为单纯,仅仅是因为李承道有了血脉子嗣而感到高兴。 “我皇家一脉终于有后了。” 郑观音喜极而泣,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心情十分激动。 她盼一个孙儿盼了太久了,不管德善女王生下的孩子是男是女都没有关系。 “朕马上让人传消息给德善,让她来长安养胎。” 李承道当即说道。 德善女王原本的名字就叫做金德善,这不仅仅是她的王号。 然而郑观音闻言却瞪眼斥责道:“胡闹!长安距离新罗路远,而她如今有孕在身,岂能受得了这般长途舟车劳顿?” “那、那该如何?” 李承道不知所措地说道。 面对千军万马、繁重复杂的国内政事他都可以面不改色,冷静处理。 而就是这样的他,现在却有些乱了阵脚。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这一世他才十九岁,但是加上前世的心理年龄,他已经是接近三十岁的人了。 他为人皇、为人子、为人夫,如今又多了一层身份,那便是为人父。 初为人父,很难保持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身上背着的责任也更重了。 对于李承道的反应,郑观音无奈地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叮嘱道:“你且派人带着赏赐和一些得力的侍卫、可靠的婢女还有医术高超的太医前往新罗,让她安心在新罗国内养胎。” “等她诞下子嗣后,你再将她们母子给接到长安来。” 这是李承道的第一个子嗣,郑观音自然是无比重视,派侍卫、太医和婢女过去,就是一定要保证安全,不然她难以放心。 新罗不比国内,说不定就有人敢对这龙子心怀不轨,暗下毒手。 “朕明白了。” 李承道点点头,将郑观音的话给记在了心里。 …… 等到午宴结束之后,他便马上去着手安排此事,挑选了三百名宫中禁卫、三十名宫女以及五名太医,带着多达十车的各种赏赐一同前往新罗,并且还附上了一封给德善女王的亲笔信。 他甚至连暗影卫这种精锐中的精锐都派出了二十名,足见他有多么重视。 .. 第二百五十五章 朝堂之上,储君之争 中秋晚宴,百官齐聚。 一般一年之中,天子大宴百官只有三次,分别是元旦宴,中秋宴以及天子诞辰。 因为要去着手安排派往新罗的队伍以及给予德善女王的赏赐一事,李承道在中秋宴开开后的半个时辰方才过来。 不过由于他提前下过令了,所以宴会并没有专门等他,在他没来之前便由郑观音主持开席了。 李承道步入大殿后直接走向了正席,满面笑容的样子让人一眼便能看出他现在极好的心情。 “各位爱卿,宴席先停一下,朕要宣布一件事情。” 李承道走上台阶之后,拍了拍手说道,整个保和殿所有官员们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都很好奇李承道要宣布十么事情。 当着所有文臣武将的面,李承道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激动,用尽量平缓的声音说道:“朕……有龙嗣了。” 李承道的话音落下后,整个大殿都为之安静了下来,静得落针可闻。 文武百官们一个个都被李承道所宣布的这个消息给震惊了,陛下有龙嗣了?! 长孙无忌第一个回过神来,脸上登时浮现喜色,离席大拜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其余大臣们也都如梦方醒,纷纷离席下拜恭贺,各种贺喜的声音充斥了整个保和殿,一下子便喧闹了起来。 “陛下于中秋佳节喜得龙嗣,此乃祥瑞之兆!” “天家血脉终于有继矣!臣等亦可以放下心了!” “臣恭贺陛下喜得龙嗣,祝陛下春秋鼎盛,兴旺皇室!” “国有龙嗣,国体可安!” …… 李承道宣布有了龙嗣这个消息,不可谓不惊人。 要知道身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事情那便是需要立储君,稳国体。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原因很简单。 打个比方,讲一句不好听的,万一李承道因为什么意外龙驭宾天了,那么储君便可直接上位,国家政权可以平稳交替。 可若是没有储君,那一国就要因为争皇权而陷入动荡之中了,各方势力都开始蠢蠢欲动。 但李承道不仅没有立储君,而且连血脉后代都没有,整个皇室嫡系一脉就只剩下了他一人! 若是他真的出了什么意外突然暴毙,国家将立刻陷入混乱,这根本不是在开玩笑。 所以自李承道登基后,满朝官员没少上书让他多多“耕耘”,尽早诞下子嗣稳定国体,甚至还有官员献上种种房中秘术甚至是自家女儿。 为了李承道能有后代,不可谓不殚精竭虑。 所以可想而知,苦等了快三年的时光后,李承道突然宣布有了龙嗣,他们会是多么激动。 “陛下,是哪位娘娘怀了龙胎?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 魏征笑容满面地问道,同时看向了在上席上坐着的众多后妃,猜测是哪位后妃怀了龙胎。 然而众多后妃的神色多少都有些尴尬,李承道倒是已经看开了,直接坦白道:“这就是朕今天为何要当众宣布的原因……怀上龙胎的,是新罗的德善女王。” “朕今日就是想问一问诸位爱卿,这龙嗣出生后,朕该如何册封,给他什么名分?” 这,才是李承道今天当众宣布此事的目的。 德善女王的身份是有些尴尬的,她是新罗的君主,却怀上了李承道这位大唐天子的孩子。 那么孩子出生之后该给什么名分?以后是继承新罗的君王之位,还是继承大唐的皇位? 之前李承道并没有想过这些,直到德善女王怀上孩子后他才想到这个问题。 如同和德善女王约定的那样,出生的孩子去继承新罗王位?恐怕满朝文武会有不少站出来不答应。 因此他干脆直接提出来,把这个问题抛给这些大臣们去争论算了。 “德善女王怀了龙嗣?!” 众多大臣们都是目瞪口呆,一个个都朝着李承道投去了佩服万分的目光。 德善女王在长安才不到两个月,居然就被陛下您给征服了?不愧是陛下啊! 被这么多目光注视,李承道脸皮再厚也不禁觉得有些脸面发烫,咳嗽一声后转移话题道:“各位爱卿还是讨论一下朕刚刚的问题吧……” 众臣收回目光,然后纷纷开始思量李承道的那个问题。 不得不说,给德善女王腹中龙嗣一个什么名分,这确实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若是李承道后宫里除了呼延热娜以外的任何一个妃子怀上了龙嗣,只要生下来的是个皇子,那么不说全部大臣,至少会有三分之二都支持将其册立为太子。 但德善女王如果生下了皇子,那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因为德善女王是外邦人,并非中原汉人,汉家的皇帝怎么能由一个有外邦血统的皇子去当? 但是若不立为太子吧,目前李承道又没有其他子嗣,根本没得选择好吧。 众臣叽叽喳喳讨论了许久后,礼部尚书李纲率先起身出列,拱手道:“陛下,若德善女王生下的是皇子,那么臣私以为,当册立为太子,以安国体。” “德善女王虽是外邦人,但亦为一国君主,血脉高贵,与我天家血统结合,诞生的子嗣完全有资格成为太子。” 古代是很注重血脉的,德善女王是外邦人没错,但她是新罗君主,血脉可比呼延热娜要高贵的多。 礼部尚书李纲开口后,顿时赢得了不少大臣们的支持。 “没错,臣以为李大人所言极是。” “同为两国君主、王室血脉,子嗣是有资格成为太子的。” “臣附议。” …… 不少大臣都开口支持道。 坐在席上的郑观音闻言却不禁皱了皱眉头,而此时房玄龄起身离席道:“臣不同意李大人的意见。” 房玄龄说话,众人顿时看向了他。 房玄龄为天子近前当红大臣之一,又贵为尚书侍郎,分量可是很重的。 “房大人有何高见?” 李纲微微拱手,然后问道。 房玄龄正色道:“我天朝乃中原汉家,新罗不过是边域小国,怎可让这等出身的皇子成为我大唐储君?就算他的母系是新罗君主,但依旧不改这个事实。” “若是真让德善女王和陛下的后代继承大统,那么日后这天下,究竟是大唐天下,还是新罗天下?” 此言一出,众臣纷纷色变。 .. 第二百六十六章 长孙无垢也想怀龙子 房玄龄的一番话,点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因为单从身份来论的话,生出来的皇子既可以是大唐的皇子,也可以是新罗的皇子。 以大唐的皇子身份去当新罗的君主可以,但是要以新罗皇子的身份来当大唐帝王…… 这可不不仅仅是血统的问题了,这是关系到以后这天下到底归哪个国家的问题! 因此房玄龄说完后,就连之前支持李纲的那些大臣们也都动摇了,神色变幻不定。 贾诩沉思许久后,才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认为房大人所言不错,德善女王子嗣可为皇子、可为亲王,但不可为储君。” “新罗可以女子当政,臣认为若陛下龙嗣出生,不管是皇子还是公主,都可继承新罗王权大统,此举可加强我大唐对辽东半岛的掌控,从此以后不可再分割。” 贾诩也选择了站在房玄龄这边。 连贾诩这名李承道的心腹重臣都如此表态,其余大臣们也不再犹豫了,纷纷开口支持房玄龄和贾诩的意见。 听到众多大臣的话,李承道思忖片刻之后,便点头同意了。 …… 中秋宴之后,李承道派出的队伍便浩浩荡荡地出发前往新罗。 这一次队伍走的是水路,乘坐的是汴州水师的龙级战船,速度会快上很多,不过依旧是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新罗,金城。 “唐使乐徐,参见德善女王。” 王宫内,乐徐躬身行礼道,并没有下跪参拜。 身为大唐使者,只跪大唐天子,而不跪他国君王,这是属于使者的特权。 “唐使免礼。” 珠帘之后,传出了德善女王那悦耳的声音,“乐大人一路辛苦了,孤有孕在身,不能亲自接待,孤令宰父准备了宴席来款待诸位来使。” 乐徐微微低头道:“女王陛下言重了,外臣此番乃是奉天子之命而来。” “天子得知陛下身孕后大感高兴,令臣携蜀锦千匹、东珠百颗,以及禁卫三百名、侍女三十名、太医五名赴新罗。” “此外,太后娘娘和诸位后妃娘娘也皆有贺礼,恭贺陛下怀上龙嗣,礼单在此,请陛下过目。” 乐徐将礼单呈了上去,由站在外面的宰相代为收下。 然后他又从衣袖中取出一封书信道:“这是天子令外臣带给陛下的一封书信。” 听到李承道来信,德善女王的美眸顿时一亮,然后一旁的宫女走出珠帘,从乐徐手里接过那份书信。 撕开封蜡,德善女王打开这封信看了起来。 “德善吾妻……” 信上第一句,便是这般直白的话语,让德善女王顿时俏脸一红。 这句开场白可以看出这是李承道给她的私信,而不是以那种外交辞令。 “……朕听闻汝身怀龙嗣,夙夜难寐,夜起致信一封,了慰喜意。 朕本欲让汝赶赴长安养胎,却担心路途遥远,舟车劳顿,因此只能作罢,待汝产子之后,再随着使臣团一起赶回长安。 有孕在身,不比以往,需处处小心,朕所派三百名禁卫,皆精锐之士,三百人可当千人,三十名侍女亦是母后亲自挑选,可以信赖。” “此外朕令二十名暗影卫藏于禁卫之中,会在会见之后私下向你报道,他们乃朕之心腹,大唐最顶尖的刺客以及谍报人员,隐藏宫中可护你周全。 如今新罗百费待兴,政务繁忙,朕所派之唐使乐徐乃不可多得之人才,可助你处理国内政事,你怀有身孕,应当多做休息……” 这封信写了很长,但都是一些叮嘱和安排,字里行间都满是温柔。 看着这封信,德善女王仿佛能看见李承道那张带着温暖笑意的柔和脸庞,也不禁笑了出来。 在信的结尾,李承道也坦白了朝中对于她腹中子嗣的身份的安排,若是男丁的话,可以选择成为大唐亲王或者成为新罗君主,但是成为大唐储君的话并不可能。 女儿的话也是差不多的安排,李承道已经提前将蒲州这块少有富庶之地留给她作为封地了,若她想去继承新罗王位,成为女王也无不可。 对于腹中子嗣的安排,德善女王并不放在心上,她原本也没期望过自己怀的孩子以后能成为大唐的君主。 将这封信小心折好收起来后,德善女王方才道:“辛苦乐大人了,陛下已于心中与孤说明,乐大人在新罗这段时间,新罗政务就有劳乐大人操心了。” 新罗目前的事情的确很多,但朝中堪用的臣子实在不多,单单靠宰相一人独挑大梁是比较勉强的。 李承道考虑的不可谓不周全。 乐徐早已知道此事,闻言躬身笑道:“分内之事,外臣定当竭力而为。” 他自科举夺魁后跟着长孙无忌学习了许久,此番新罗之行对他而言是历练也是机遇。 …… 德善女王怀上龙嗣,这让李承道的后宫诸妃都有些不是滋味。 为什么德善女王在长安仅仅留了不到两个月就怀上了子嗣,而她们足足跟了李承道两年都没有怀上? 这件事后郑观音把后妃们都聚集到了一起狠狠训斥了一顿,让她们加紧努力。 “这种事我们女子怎么努力啊,要努力也是要陛下努力才对。” 长孙云露趴在桌案上忍不住抱怨道。 一旁的长孙无垢闻言笑道:“强求不得,随缘吧。” “姑姑你也太没危机意识了。” 长孙云露不由得仰天长叹,然后她忽然心中一动,神神秘秘地说道:“我打听过,德善女王在宫中的这段时间里几乎每天晚上都去养心殿找陛下,而且、而且一夜不出。” “会不会是养心殿更加……人杰地灵?” 听到长孙云露的话,长孙无垢一脸警惕地看着她,道:“你又有什么鬼点子?” 长孙云露坏坏一笑,然后凑到长孙无垢耳畔耳语了几句。 长孙无垢听完后脸色顿时羞得通红,慌张道:“二女共侍……这亏你想得出来!太羞人了!” “有什么关系嘛,都是陛下后妃,而且姑姑你不想尽快怀上子嗣么?” 长孙云露诱惑道。 长孙无垢闻言摸了摸自己平坦紧致的小腹,犹豫半天后,最终红着脸点了点头。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唐长公主回长安 时光荏苒,一年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这一年之中,大唐国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远征高句丽之后,李承道便开始了休养生息的模式,借助覆灭高句丽、百济而掠夺来的庞大财富弥补了国库的空虚,并且从辽东等地大量掳掠奴隶回国,充做劳动力。 此外新政在国内的推行卓有成效。 在朝廷大力支持民间商贸、放宽限制的情况下,民间商贸有了长足的发展。 各地商人势力若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但是经过一番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不过留下来的这些都是有一定实力的。 其中以徽、晋等地的商人最多,势力也最大。 发展商贸的直接好处便是,朝廷得到的税收要比之前多了将近一倍有余。 而且这还只是初期而已。 国力强盛要靠经济繁荣,经济繁荣唯有靠商贸。 而得到蓬勃发展、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的商贸体系,却并没有对农业体系造成多大的影响。 虽然因为商人地位提高的关系,有部分原本从事农耕的百姓们弃耕从商,但更多的依旧没什么改变。 原因很简单。 从商有着风险与不确定性,而且从商需要去户部衙门拿到一份“商业许可证”,方才能享受国家政策带来的好处,但是你的身份信息也将被记录在册。 这也就代表着,若是你选择了从商,那么你这一代是别想再事农耕了,一旦从商破产,你就连事农的这条退路都不能再走。 所以这种农商二选一且不能回头的情况下,大部分农民依旧选择老老实实地耕作。 他们可不想抛弃祖祖辈辈留下的田地。 况且现在朝廷建立了农业补贴基金,向农民们根据拥有土地的数量而下发一定的补贴金,或者减免税收和徭役等,遇到天灾而损失惨重的,朝廷也会给予补偿。 这般政策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优待,所以哪会有多少人冒那么大风险去从商呢? 而说到农业,不得不提的就是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在长安附近的试种大获成功,亩产达到了二十一石,也就是两千两百斤! 这一产粮震惊了朝野,户部去验收的官员们差点把眼珠子都给瞪出来了了。 很快,这被命名为“袁公水稻”的超级作物便在全国各地广泛推行了起来,官府免费发放种子给各地百姓,并且强制要求种植。 一开始百姓们还颇有些怨言,但是当第一季丰收之后,所有的怨言便全部成了惊叹和赞美了。 哪怕是贫瘠的土地,种上了袁公水稻之后也能蓬勃生长,产量惊人! 有了这种水稻,哪里还怕什么旱灾、蝗灾的危机? 这种高产代表着可以大幅度减少对水稻、麦子等主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而去多多种植一些其他的较为稀罕、价值较高的作物甚至是果物,增加农民收入。 总而言之,整个大唐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姿态,朝着强盛不断迈进步伐。 …… 一架从洛阳驶向长安的轨道马车正飞速行驶着。 马车内,一名身着蟒袍、气质容貌皆高贵不凡的女子怀抱着一名婴儿,正看着车窗外的风景。 这名女子,正是德善女王。 在新罗怀胎十月后,她成功为李承道诞下了第一个子嗣,又休养了三个月,才在暗影卫和禁卫们的护送下,动身前往长安。 “这才短短一年的时间,大唐何时多了这种交通工具?” 德善女王看着旁边另一条轨道上逆向行驶的一辆辆轨道马车,不禁讶然地问道。 她从未见过这样的马车,而且速度如此之快,颠簸也极小。 听到德善女王的话,马车中的一位暗影卫队长回答道:“这是轨道马车,乃陛下所创,如今已经在国内铺设了十数条路线了,未来会进一步铺满整个大唐,链接各大郡城。” “原来如此。” 德善女王笑了笑道。 听到是李承道发明的,她就不感到意外了。 轨道马车虽然高速而便捷,但也只要大唐有这个实力去铺设这种东西。 已经临近长安了,道路两侧尽是一望无际的金黄稻田,还有百姓们顶着太阳收割着稻子,黝黑的脸上虽然布满了汗水,但全是朴实而满足的笑容。 德善女王收回目光,伸手摸了摸怀中女婴稀疏的头发,目光柔和地说道:“看看你父皇,多么了不起呀。” “伊呀~” 怀中婴儿伸出小手抓住了德善女王的手指,让她脸上不禁浮现一丝笑容。 坐在对面座位上的暗影卫队长见此不禁轻笑道:“陛下见到了女王和公主殿下,肯定会很高兴的。” 德善女王闻言抬头笑道:“这一年多以来有劳你们暗影卫和禁卫了。” 李承道派去护卫德善女王周全的暗影卫以及禁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新罗国势动荡,德善女王强硬地集中全力,因此想要取德善女王性命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派刺客刺杀的都有。 只不过在禁卫和暗影卫面前,一切刺杀都不过是笑话罢了,而且背后的势力还被抓了出来,连根拔起。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一次的情况极为凶险。 德善女王怀了李承道孩子的事情早就在新罗国内传开,在快要临盆之际,居然有刺客装作接生的稳婆潜入了宫中,甚至靠近了德善女王。 若非这位暗影卫队长一直以普通侍卫的身份伪装潜藏在德善女王身边,一眼识破刺客并出手击杀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 听到德善女王的话,这名队长俯首道:“女王过誉了,护卫女王和公主殿下的安危本就是我等职责。” 平心而论在新罗的这段生活可比在大唐轻松多了,贾诩掌控下的暗影卫,虽然地位超然不凡,但着实劳累。 相比之下新罗的工作和任务就简单的多,只需要负责德善女王一人的安全就行了,而且还是大功一件。 他这次回来,职位怎么说也能提个一两级。 德善女王微微一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长安,已经近在眼前。 .. 第二百六十八章 太上皇驾到 皇宫,御书房。 “陛下,德善女王和公主殿下,已经抵达宫中了。” 高怀走入御书房,躬身朝李承道禀报道。 “已经到了?” 李承道正在与贾诩、长孙无忌等大臣们议事,闻言顿时眼睛一亮。 他本以为德善女王还得明天才能抵达长安,没想到今天便到了,而他现在正在处理国务,实在是无暇分身。 贾诩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皆露出了一丝笑意,然后贾诩拱手道:“陛下,大事已经处理完毕,剩下的政务交给臣等处理便是,陛下还是先去接见公主殿下和德善女王吧。” “臣附议。” 长孙无忌亦笑着说道。 其余几位重臣纷纷附和,没谁会在这时候不识趣地说些煞风景的话。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诸位爱卿了,朕去去就回。” 李承道笑了笑,并没有拒绝臣子们的善意,转身和高怀一起离开了御书房。 …… 德善女王入宫之后并无落脚处,所以她前往了长安宫拜会郑观音。 德善女王进宫的消息很快便被诸位后妃们得知了,她们纷纷前往了长安宫,想看一看德善女王所生的小公主。 长安宫内。 “小公主的眼睛和陛下好像啊!” “鼻子也是,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快看快看,她对我笑了!” …… 一众后妃们围在摇篮旁边,一个个对小公主简直喜爱极了。 她们都暂无子嗣,小公主是李承道的第一个子嗣,她们看着她同时想着自己以后生出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 “德善姐姐,小公主她有名字吗?” 郑苒一边逗着小公主,一边抬头看向了德善女王,好奇问道。 德善女王笑了笑,回答道:“名字暂时还没起,只有一个小名叫柔儿,至于正式的名字等陛下为她来取。” “柔儿,真好听。” 呼延热娜眨了眨眼睛,小心翼翼地戳了戳柔儿婴儿肥的脸蛋,不禁飒然一笑。 柔儿似乎也被她的笑容感染了,跟着咯咯笑了出来,丝毫不怕生,令众后妃们对她更是喜爱。 “初次见面,姨娘也没什么送的,这个长命锁就送给柔儿吧,祝我们家的小公主健康长大!” 萧秋雨取出一只打造精致的黄金长命锁,放在了柔儿的摇篮里面,然后宠爱地摸了摸她的小脑袋。 长孙无垢也拿出了一块玉,笑道:“这是进贡的和田暖玉,愿柔儿和这块玉一样出落得越发丽质。” “我从庙里求来了一块平安符,希望柔儿能平平安安的。” 郑苒将一只锦囊放在了摇篮中。 其余后妃们也纷纷送出了各自的见面礼,或是贵重,或是寓意不俗。 只有呼延热娜因为不知道今天德善女王到来,所以没准备礼物,所以大为窘迫。 最后她干脆将自己戴着的一条绑着一颗狰狞狼牙的项链给摘了下来。 “这是我十二岁那年亲手射死第一只狼的牙齿,我们高原传说佩戴狼牙的人,狼灵会守护他,就、就送给柔儿吧,可别嫌弃……” 呼延热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别人送的东西都贵重或者寓意非凡,就她送了一颗狼牙,实在是有些丢人。 然而德善女王却没有丝毫嫌弃的意思,伸手接过了这条项链,然后柔声谢道:“多谢呼延修仪了,这份礼物很贵重。” 一番赠礼后,郑观音有些嗔怪地说道:“你们都把礼物送了,本宫都没什么能拿出手的了。” 众后妃纷纷笑着告罪。 就在这时候,李承道也来到了长安宫,将众女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参见陛下——” 除却郑观音外,众女纷纷下跪行礼。 “起来吧,何须多礼。” 李承道说道,然后朝宫内看了看,笑道:“柔儿呢?朕的长公主到了,难道不让朕看一看么?” “陛下,在这里。” 德善女王不禁一笑,然后侧了侧身子,露出了身后的摇篮。 李承道大步走上前去,看向了摇篮中的柔儿。 而柔儿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亦好奇地看着他,然后朝他伸出了小手。 李承道心中一动,伸手轻轻握住了她那小小的、软软的手掌。 在握住她的小手的一瞬,李承道莫名地感到一种无形的悸动,眼前这个婴儿,是他的血脉后代。 从这一刻开始,李承道才感觉自己不再是未来的来客,而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人。 看着李承道看向柔儿那温柔的神色,众后妃心中都很是羡慕,不知道她们什么时候才能有子嗣呢? 看了好一会儿后,李承道方才收回目光,转身对德善女王说道:“辛苦你了。” 她在怀孕和分娩之时他都不在侧,这让他多少有些愧疚的感觉。 “陛下哪里的话,陛下远在长安依旧心系臣妾,已经令臣妾感动了。” 德善女王微微笑道。 在新罗安胎的日子里,李承道基本上每隔一个月都给她写信询问情况。 要知道李承道身为大唐帝王,每日要操劳的事情数不胜数,还专门写信送到新罗,已经是极为难得了。 放眼后宫诸妃,没有谁能有这般待遇。 “承道,如今柔儿也回长安了,你身为父亲,打算给她取什么名字?” 郑观音询问道。 德善女王笑道:“是啊陛下,取名一事必须要您来负责才行。” 李承道早已想好了柔儿的名字,因此不假思索地说道:“清宁公主,李柔。” 不只是名字,封号他都一并取好了。 封号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以国家来命名,这种比较少见。 第二种以以封地来命名,如平阳公主,大都是这样命名。 第三种就是有所寓意,诸如太平公主、太安公主,清平公主这样的,这种只有帝王特别喜爱的公主才能得到这样的封号。 清宁公主,无疑就是第三种。 “此番你难得来长安,就在长安多待一段时日吧,新罗那边有乐徐在,不必太担心。” 李承道说道。 德善女王刚想说些什么,忽然有一道唱礼声音传来。 “无上皇驾到——” ..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唐臣子们的算计 “无上皇驾到!” 伴随着太监的唱礼声,一名身着明黄色龙袍、略显消瘦憔悴的老人在太监的搀扶下走入了长安宫中。 正是李渊。 “参见无上皇——” 见到李渊后,长安宫内所有人,除却李承道之外全部下跪行礼。 而即便是李承道也微微低头表示敬意。 按照礼制,皇帝在世时禅位给太子,那便成为了太上皇;而若是禅位给皇太孙的话,那便是无上皇。 不过虽然如此,皇帝见了无上皇也是不需跪的。 “皇祖父,您怎么来了。” 行礼过户,李承道主动上前去搀扶李渊,说道。 李渊自禅位后,便一直居住于临湖殿里面,虽然无政务之忙碌,但他的身体依旧一日不如一日。 子女全部死亡,这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所以心气日渐低沉,非药石可医。 不过他今日居然主动来了长安宫。 “朕是来看看朕的曾孙女的,没想到朕这把老骨头,还有看见曾孙女的一天,咳咳……” 李渊微微笑着说道,但随即便是一阵咳嗽,脸色苍白了几分。 李承道见状心中很是不好受,但也只能压下心中的叹息之意,尽力露出一丝笑容,道:“柔儿在这边,皇祖父过来看看。” 说罢便扶着李渊走向摇篮。 德善女王伸手将李柔从摇篮中抱了起来,就要交给李渊。 然而李渊却摆了摆手,道:“朕就不抱了,朕这幅病体暮气沉沉,不能靠的太近,不然会影响柔儿的健康,朕看看就行。” 说罢隔着两步远的距离看着德善女王怀中的李柔,目光慈祥而柔和,亦有着一丝深深的悲伤之意。 朝气蓬勃的新生命,与他这死气沉沉的残躯,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好啊,好啊……承道你终于有子嗣了,朕也能放心了。” 看了李柔许久之后,李渊方才感慨道,然后将目光投向了李承道,“承道,你今年也到了及冠之年,该行及冠礼了吧?” 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 在古代,冠礼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即便是帝王,若未行冠礼,都不得亲政。 周成王幼年继承武王之位,但周公一直摄政至其成年。 蠃政十三岁即秦王位,但也直到二十二岁,“冠,带剑”,方才亲政。 从天子至士庶,冠礼都是“成人之资”,未行冠礼,“不可治人也”。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四而笄。 冠而生子,礼也。 男未经冠礼,不得成婚。女子未经笄礼,不得出嫁。 男子行冠礼,便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 及冠,代表着男性真正成年。 未及冠而婚娶甚至亲政,李承道绝对是历代帝王中的第一个。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他的皇位可是真正打下来的,所以亲政没有人会反对。 至于婚娶那就更不必说了,身为皇帝你不成婚不诞子嗣,满朝官员都不会答应,更何况皇室就李承道一根独苗了,所以谁还在乎这些腐礼。 “及冠礼么?” 听到李渊的话,李承道微微一怔,他都快忘了这回事了。 今年他确实已经整整二十岁,是时候该行冠礼,正式成年了,虽然这对他现在而言意义并不大。 而李渊却记得清清楚楚。 “你登基以来的所作所为朕都看在眼里,你是比朕优秀百倍的皇帝,大唐交给你,是朕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李渊笑着说道,拍了拍李承道的肩膀,“能亲眼看着你行及冠礼、看着你真正成年,朕这最后一个心愿也了了。” “皇祖父,你……” 李承道闻言心中大恸,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李渊倒是看得很开,笑道:“朕的身体朕知道,你露出这幅表情干什么,朕现在不还是好好的么。” 李承道心中一叹,最终还是收起了心中的悲意,勉强笑道:“朕明白了,朕会马上令礼部着手操办及冠礼一事的,还要烦请皇祖父为朕取一个表字。” 男子成年后,除父母长辈外他人不得直呼其名,只能称呼表字,否则便是大不敬。 “这是自然,你放心便是。” 李渊笑着说道,又看了李柔几眼后,便拒绝了李承道的挽留,返回临湖殿了。 …… 德善公主带着长公主李柔返回长安,在朝野之中着实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不只是因为李柔乃李承道的第一个子嗣,还因为另外一件事情。 第二日早朝。 李承道宣布了对长公主李柔的册封。 “朕欲封嫡女李柔为长公主,封号清宁,封地蒲州天水郡,各位爱卿可有异议?” 朝廷之上,李承道开口说道。 李承道话音落下,众臣你看我我看你,谁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相关推荐:
我在末世养男宠
玩笑(H)
南安太妃传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实习小护士
火影之最强白眼
仙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