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截胡 > 第221章

第221章

温柔,“你永不独行。” 你要的盛世,或早或晚,终将来临。 * 两人在马车上说着话。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城南。 元辞章这两个月来一有空就往城南来,因此对每一条小巷都无比熟悉。 李意清下了马车后,看见了熟悉的小屋与树。 不过此刻,树叶尽数凋谢,枝桠上堆着雪,一个鸟窝伫立在光秃秃的书上,格外打眼。 百姓的生活仍在继续,尽管昨日一夜风雪,但是第二天各家门前的雪都被扫开,行人来去匆匆,有人见到元辞章,还会笑着朝他打招呼。 “大人,你来了。大虎他们闲不住,正在河堤上溜达呢。” 那人挑着扁担,两个木桶里装着水,见到元辞章,笑着道。 元辞章微微颔首,道:“我知道了。” “哎。”那人应了一声,似乎知道元辞章是个沉默寡言的性子,没有拉着他絮叨,而是利落地走开。 其实他也不知道这个人是什么官。 城南的所有百姓初见他时,都是反应麻木的。 朝廷派来的人,他们见过一波又一波,可是每次的心怀期待,都会变成失望。 所有人对他们说,这里要改变,可是没有人告诉他们,这里应该怎么改变。 直到元辞章的出现。 他不像那些来此的官员,把众人召集到一起,说些鼓动人心的话语。他性子沉静,只会在河堤边一走一天,而后连夜写出整改的章程。 二十五个铜板一天,做一天结一天,不会拖拉。 甚至偶尔来到账房先生身边,还会突然开口,“我记得你,你卯时二刻就到了,也很认真。许账房,多给他三文。” 尽管到现在,他们还不清楚他的名姓,只会用“那位大人”代称。 * 李意清见挑着担的人走开,才问道:“他说的大虎,是谁?” “算是这批运工的领队。” 元辞章斟酌了下,才道。 大虎以前的经历说不上光彩,不学无术,每日闲散浪荡,喊上几个喽啰一起去满街乱逛。 后来听说这边要招百姓,还给银钱,倒是立刻改了身上的臭毛病,毛遂自荐,甚至不忘了自己的那些兄弟。 那些兄弟随他进来,后也听他调遣,倒是颇有几分上司的意味。 “原来如此。” 李意清颔首,又问道:“去河边看看?” 这句话虽然是疑问句,听着却更像是陈述。 元辞章道:“好,不过城南路远,还是坐马车去吧。” 李意清看了眼街道,人已经多了起来,各类营生商铺都开了业,若是能一路走过去,便会更能感受到街道的变化。 可是眼下天色将晚,城南虽然已经变了,却仍旧没什么好的客栈。 李意清没有坚持,转身上了马车。 * 河堤边,一个精壮地汉子穿着麻衣,豪气万丈地指着开阔的河道,和身后一群五六岁的孩童道:“等那位大人把这些淤泥彻底料理完了,以后咱们家家户户都不必担心住着住着就有一日水涨上来,臭气熏天。” “好!” “来年春耕,即便没有工钱也能靠着自己的手开垦田地,吃上饱饭。” “好!!” 那个汉子说完一句,便能听到小童聚集在一起,大声说好。 其气势,比起军营里操练的大兵也不逊色分毫。 汉子说的激情澎拜,一双眼睛放光地盯着现下还在开掘的河道。 李意清听了几耳朵,也看到了现在的永昌河。 永昌河底的淤泥被清理的大半,有些用来沤肥施田,放不下,则由人从对岸往谷底运。 这样的变化,不可谓不大。 要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做到这个地步,怕是每天得有成千上万人在这帮忙。 挖土的挖土,运泥的运泥,做饭的做饭。 浩浩荡荡,何其壮观。 即便每日每人只有二十五文工钱,但积少成多,这笔数目已经相当惊人。 元辞章似乎看出她的担忧,轻笑道:“殿下暂时不必忧心,我这些钱还是拿的出来的。再者说,户部银钱周转开了,自然就能补回来。” 闻言,李意清放心了许多,但仍旧不放心地叮嘱了一句:“如果缺钱了,记得和我说。” 她虽然京郊只有两处庄子,但是一些铺面,已经封地,每年几千两白银的收入不在话下。 元辞章没有拒绝她的好意,道:“好,如果真的需要帮助,即便殿下不说,我也会来问。” * 还在激扬陈词的大虎是听到身边小孩的提醒,才注意到了元辞章。 他脸上一喜,忙不迭地跑了上前,“大人,你来啦。” 元辞章看他一眼,声音平静道:“今日不做事,你怎么过来了。” “在家待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出来看看,”大虎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看见他身边的李意清,“这位是尊夫人吧?” 元辞章微微颔首。 大虎憨笑道:“果然是郎才女貌。那大人,我先带孩子们回去了。” 眼下天色不早,元辞章没有挽留,嘱咐道:“路上小心一些。” 李意清目光落在那群孩子身上。 孩子们常年吃不饱,身上瘦得没有一丝多余的肉。 见到李意清,他们都忍不住悄悄打量,然后嬉笑着你推我攘,跑远了。 * 李意清忽然道:“京城脚下,他们却没有机会听课学书,倒是可惜。” 京城的学府归国子监掌管。 下设国子学、太学、广文馆,不过都需要官宦人家才能进入国子监上学听讲。 比如国子学,作为大庆最高等的学府,其中一项招收学子的标准就是家中有人官至三品以上。 太学,则要七品以上。 广文馆,官宦子弟皆可准入。 就这一条限制,让多少平民学子看着府门望洋兴叹,怨自己没能投个好胎。 城中的富户一般会选择结亲的方式,与五六品的官员结成儿女亲家,因为靠着子侄关系,获得去太学读书的机会。 而平民百姓,则入学无门。 在各地州府,出了府学、县学,好歹尚且有书院可供选择,可是京中没有门路,可真是一点法子都没了。 还有些人甚至会将自己的孩子留在祖宅,在外地学习,待到满腹经论,再回京参与省试。 若是在京城也有一个书院……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李意清便静不下来了。 李意清对元辞章道:“如果在城南开办一座城南书院,那么京城中便有无数普通孩童也有了断文识字的能力,跳出农商匠人的循环,试试走科举这一条路。” 有路可选不选和无路可选,是存在本质区别的。 元辞章静静地看着她,眼神中带着一丝温柔与鼓励。 得到元辞章肯定的神色,李意清的胆子大了许多,她厘清自己的思绪,继续道:“其二,城南的永昌河清淤完毕,未来越来越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京城中人们碍于偏见,或是刻板影响,也不愿意来到城南。有了书院,则不必担心,向学之心很快就能打破四方的壁垒。” 哪怕城南名声不好,但是富户为了自己的子孙可以读书识字,自然会掂量两者轻重。 第

相关推荐: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人妻卖春物语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将军夫夫闹离婚   祸国妖姬   修仙有劫   寡妇门前桃花多   《腹黑哥哥。霸道爱》   虫族之先婚后爱   缠绵星洲(1v1虐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