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阿娘默许,你看阿爹敢这么猖狂吗。” 在阿娘那里,只要阿爹最后交上去的数目对得上,就算完成任务。 至于这些多出来的,各人看个人的本事咯。 四娘又被上了一堂现实人生课,无奈垂头叹了一声:“大人的世界真复杂。” 三郎摆着手指头算:“最大颗的糖葫芦五文钱一串,需要两个多两文钱才能买,阿爹再给我一个半两文钱,就能买一串最大的糖葫芦啦!” 大郎看着呆憨的小弟,摇头无奈失笑,真是容易满足的年纪呀。 车厢里这些嘟囔,刘季一字不落听到耳中,满意的笑了。 这四个娃脑子随他,聪明知变通,都是好苗子。 马车在丁六家门口停下,阿旺已经先到一步。 他刚刚已经把丁家庄的佃户都通知了一遍,一会儿刘季父子五人挨个过去收租子就行。 416 家有余粮 带着孩子过来收租的地主,佃户们没见过,颇有几分新奇。 大郎负责称重报数,二郎拿着阿爹给的契约核对数目,顺便在新写的账单上打一个圈,表示此家已收完。 三郎和四娘就帮着摆好自家的筐,等阿旺把佃户交上来的粮食倒入自家筐里,抬到车上。 至于刘季,大老爷是不用干活的,坐在马车车辕上,一边喝着佃户客气端来的粗茶欣赏今天蓝蓝的天空和白云,一边眼尖的盯着交上来的粮食,但凡多一根杂草,他都要说教上一刻钟。 顺便,收下佃户想要息事宁人而递来的一斗半斗麦子,简直周扒皮附身,能扒一层算一层。 阿旺和大郎兄妹四个嘴角齐齐一抽,你看我,我看你,还能怎样呢,继续埋头干活。 别看刘季如此过分,但比他过分的大有人在。 和旁边另外一家带着打手前来收租子的比起来,他这都是小巫见大巫。 人家找茬都是一成一成租子往上加。 半斗米一杯茶水就能打发走的刘老爷,在佃户眼中已算得上良善。 毕竟一年到头,他也就这会儿找点不痛不痒的小麻烦。 况且,他刚刚还允了他们借牛春耕,多交出去的一斗半斗,就算提前付了耕牛租用费。 这么一想,佃户们心里最后那丝怨气也消了。 刘季冲气鼓鼓的四娘挤眉弄眼,看看你爹的本事,厉害哇? 四娘哼一声,不想理他。 但转过身去,回想刚刚阿爹挤眉弄眼的模样,又憋不住想笑。 “想笑就笑呗,小女娃气鼓鼓的多难看。” 刘季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四娘身后,趁其不备,捏了捏那肉鼓鼓的小脸。 趁小家伙没反应过来,一把将她提起放到了马车车辕上。 紧接着自己跳上去,一甩马鞭,载着已经装满麦子的马车前往农庄,暂时先把粮食倒在小院里,又载着空车回去。 路边开着小野花,四娘指着花喊:“阿爹,我要,你帮我摘!” “好啊!”刘季答应得爽快,立马停下马车,走到路边连草带花给闺女摘了一大把放到她膝上,坐上车辕,继续驾车。 忽然耳边多了只小手,把摘下来的紫白色小野花,一朵朵插在他头上。 刘季也不恼,戏谑的问:“美不美?” 四娘捂嘴偷笑,并不回答,继续把阿爹的脑袋当成花瓶,肆意发挥自己的艺术畅想。 不过快到佃户家门口时,刘季就不许她再动手了,把头上乱七八糟的花花草草摘下,只留一朵别在左耳上,扮演自己周扒皮的恶人形象。 四娘玩了一路,已很满足,乖乖收手没再作怪,只说一会儿回家,要给阿娘摘一把最漂亮的野花回去装点房间。 刘季酸道:“阿爹对你不好吗?三句话不离你阿娘,她能让你把她脑袋当花瓶插?” 四娘抱着手臂,眉飞色舞的说:“我就是最喜欢阿娘!” 刘季啧啧两声,不再自取其辱,选择闭嘴。 父女两返回,阿旺那边的牛车也已经装满正好出发,两辆车交替着,忙碌到傍晚,终于将丁家庄这边的佃户上交的粮食收完。 还有一家在金石镇附近,父子五人收完了他家,这才赶着夜路回到家。 事情还没完呢。 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继续出发,要把粮食全部拉回家。 三十亩地全用来种油菜花,春收这收了油菜籽2700斤。 七十亩上等良田,收得小麦7840斤。 赋税今年仍是十五分之一,减去所需缴纳的赋税之后,到手还余油菜籽2520斤,小麦7317斤。 官府收取粮税不包括油菜籽,所以油菜籽的税需折成现银缴纳。 这批油菜籽,刘季让时常在县里采购的刘仲帮忙找了一家榨油厂。 一斤油菜籽卖两文,一下子全部卖掉,扣掉赋税和路上折损,得银5两整。 麦子也卖掉了五千斤,今年麦价已经稳定下来,但因为去年上半年饥荒造成的面食短缺,今年麦价比往年高了一倍,带壳六文一斤。 五千斤麦卖出,得银30两整。 剩下两千多斤麦子,自家留用。 加上村中十亩麦子也找了短工收完,减去赋税后得麦三千斤。 两边相加,足有五千多斤麦子,去壳之后,满足一家七口人一年所需口粮之外,还能有不少富余。 家里有放粮食的仓库,这部分也就不急着卖掉,等吃到秋收时再看情况。 家有余粮,遇事不慌。 农人看天吃饭,说不准来年气候不顺,地里产出又会减少,所以多存些粮食准没错。 学堂假期只有三天,跟着阿爹体验了一把收租的快乐之后,大郎兄妹几个便回学堂上课去了。 后续买卖赋税等事宜,都是刘季一个人跑下来的。 一切账目银钱都准备齐全之后,刘季端着这些东西来到堂屋,笑着递到秦瑶面前。 “娘子,这是今年春收收上来的租金和账本,一共是银子三十五两,麦子两千三百一十七斤,您请过目。” 秦瑶这些天也忙得很,春收春种两件农人们的心头大事赶到一块儿,厂里请假的工人很多,生产线需要进行调整,她和芸娘忙得脚不沾地,这两天情况才稍微稳定下来,中午有空回家偷个懒。 这样的忙碌,秦瑶很不喜欢,感觉比她前世带队出去收集物资还要费神。 看来专业的事情还得找专业的人来做,是时候要挖个大总管过来解放自己了。 刘季来的时候,秦瑶正拿着自制的炭笔计划要找一个怎样的大总管。 看到托盘里闪亮亮的银块儿,换谁心情都会非常不错。 秦瑶拿起账本看了一遍,没什么毛病,遂又放下,将那三十五两银子拿起来,揣兜里。 抬头,见刘季还站在跟前,满眼期待的望着自己,冲他笑了笑,“办得不错。” 刘季故作谦虚的垂下眼眸,期待更多的夸赞向自己涌来。 结果,没声了。 抬头一看,秦瑶已经拿着炭笔和笔记本起身,一副要出门的样子。 刘季心里一急,忙唤了声:“娘子!” 秦瑶回头:“干什么?” “你就没什么话要说了吗?”刘季眨巴桃花眼提醒道。 417 发瓜种 怕她无法会意,刘季直接明示了,“你不想多问我些问题吗?” 秦瑶一怔,而后一挑眉,她还真有件事要问。 “多亏你提醒,我差点忘了这么重要的事。” 眼看秦瑶要开口,刘季期待的扬起笑容。 “公良缭给你布置的功课你完成了吗?” 刘季笑容瞬间消失。 秦瑶好笑的捡起刚刚放在桌上的信递给他,“车队刚刚从府城回来,你老师让他们托我给你带句话,再有十天他就回来了,喏,这是给你的信,你自己慢慢看吧,我先出门忙去了。” 说完,留下如遭雷劈的刘季,幸灾乐祸的瞅他一眼,大步出门。 刘季赶紧把信打开,见到上面熟悉的字迹,面如死灰。 完了! 功课还有大半未完成! ....... 春耕的时候,细雨不断,空气中都是潮湿的味道,混杂着泥土的腥气。 田间,农人披着蓑衣,以人力扶着铁犁缓步前行,将硬邦邦的土层翻开、打碎。 乡间小路上,都是脚步匆忙的村民,肩上挑着大担大担的农家肥,来到犁好的田里,将天然肥料均匀撒在里面。 行动间,间或落下几滴洒在路面上,所以这个时节的刘家村,空气里总是弥漫着一股不好描述的味道。 不至于熏死人,但绝对不好闻。 秦瑶手里提着一布袋的西瓜种子,憋着气来到村中集体的育秧室。 有了上一年的经验,今年育秧苗的事情刘功和邱氏等人已经可以完全应付下来,秦瑶不用手把手教,只需要在关键节点过来帮着把控就行。 前两日村民问起西瓜种的事,今日得了空,秦瑶把想要瓜种的村民叫到育秧室来,准备给他们分种子。 当然也不是无偿的,拿了她的种子,第一茬种出来的瓜要分她两成。 这就是件无本的买卖,所以来的人很多。 西瓜种植秦瑶也不是很懂,去年属于运气极好实验成功,今年那么多人要跟着她拿瓜种去种,秦瑶不敢乱来,喊了张氏这个菜地好手过来。 反正西瓜也是瓜,万变不离其宗,应该和种菜是差不多的。 天上下着小雨,也无法阻挡村民们对种西瓜的热情。 秦瑶前脚刚到育秧室,后脚大批村民就披着蓑衣寻了过来。 育秧室里待不了那么多人,秦瑶让他们在门口排队,众人也无怨言,淋着雨在屋外热切等候。 “丑话我先说在前头。”秦瑶拿起手中的袋子,“种子只有那么多,每一粒都很珍贵,所以我希望大家伙拿回种子之后,不是将它随便放到一旁,就不管了。” “还有!”她顿了顿,严肃了语气:“这种子我只发给真正要种的人,那些过来凑热闹蹭便宜的,我劝你们现在自觉退出,免得到时候咱们遇到,面子上都难看。” 听见此话,人群中有一部分人露出悻悻的神色,但来都来了,试试就试试呗。 去年白掌柜来秦瑶家收瓜,那可是二百文钱一个呢! 所以,这哪里是西瓜,这简直是金瓜。 种到就是赚到。 于是,众人纷纷表示自己都是认真的,绝对不浪费这种金贵的瓜种。 秦瑶微微颔首,发种之前,又问了一遍:“都知道我的规矩吧?” 众人应道:“知道知道,秦娘子你就放心吧,种出了瓜,别说两成,就是五成给您也是应该的!” 秦瑶这才请张氏过来,“娘你负责发种子,我负责登记。” 现场来人二十七个,其中五个,是村里出了名的穷,去年闹饥荒,族里借给他们的粮食,今年仍旧还不上来,就指着今年种西瓜把债给填上。 这五人,态度特别认真,领了瓜籽,当场就要给秦瑶跪下磕头,把记录的秦瑶惊了一跳。 “起来!”秦瑶手一拽,跪下的人就被她整个拽了起来,脚尖还微微离地,跟拎鸡崽似的轻松。 被拽的人反倒吓着了,好不容易站稳,愣怔两秒钟,才又深深鞠了一躬,退到一旁,等着一会儿跟张氏学习如何育苗,神情难掩激动。 这几十粒西瓜籽,对一部分人来说是种着试试看,但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说,就是翻身的金砖,所以领到瓜籽的村民们,神色各不相同。 有些很淡定,有些很欢喜,还有的,已经眼含热泪。 张氏将众人这些情绪反馈看在眼底,既觉得满足,又感到欣慰,心情十分复杂。 回头看一眼正坐在瘸腿木桌前埋头记录的秦瑶,或许是身后育秧室里炭盆中燃烧的火光在映衬,她只觉得眼前这个女子通身都在散发光芒。 种子全部发完,秦瑶合上了登记的本子,同张氏一起拿出先前准备好的一簸箕土和几只缺口小陶罐,手把手教村民们从育苗开始种植西瓜。 “其实育瓜苗和育秧苗差不多,无非就是温度、湿度、肥力的把控......” 秦瑶一边说,张氏一边实操,顺便补充一些她个人的种菜小心得。 说到种菜,村民们就能理解了,相比起秦瑶说的什么温度湿度,还是张氏简单直白的语言更符合大家的习惯。 得先用温水泡,就是手摸起来感觉微微凉的那种程度。 泡它一宿,再用洗干净的湿帕子包起来放在屋里最暖和的地方催芽。 这会儿三月份,温度还有点不够,得跟育秧室里一样烧点炭。 或者放在离家里烧火做饭的地方近一点也成。 之后就看种子发不发芽。 “豆芽大家伙都晓得怎么发吧?瑶娘说了,就跟发豆芽苗差不多,差不多出芽了就能洒在整出来的苗床上,浇点水能长得更快。”张氏讲解道。 村民们恍然大悟的点点头,这简单得很,都是下过地的,不难。 秦瑶提醒:“瓜地要选好,地势要高,土质要松软的,太阳一整天都能照到的地方为佳。” “别的地不能种吗?” 一道陌生的询问声突然从村民身后传来,语气
相关推荐:
将军在上
乡村透视仙医
婚里婚外
篮坛大亨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树深时见鹿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顾氏女前传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沉溺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