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问: “丁氏族学能招大郎二郎他们俩?” 刘季这才想起来,还没来得及跟老宅众人说丁家的事呢,点头道: “是啊,我和娘子两人废了一番功夫,好不容易这才让丁家老夫人答应的。” 何氏有点激动的问:“你们废了什么功夫啊?教教大哥大嫂呗,金宝也老大不小了呢,老三你这当叔的可不能忘了你亲侄儿啊!” 刘季立马伸出一只手,五指张开,“大嫂,你给我这个数,我这当叔的就豁下我这张老脸,帮我侄儿也谋个名额来!” 何氏惊喜试探:“五百文?” 不等刘季那小家子气的五两说出口,秦瑶抢先一本正经道:“五十两一人。” 刘季瞳孔一震,好家伙,她是真敢说啊! 何氏几人倒吸一口凉气,“五十两一人?”她指指车厢里,“大郎和二郎两个加起来,那岂不是一百两?” 听见一百两这个天文数字,刘老汉和刘仲父子两大气都不敢喘。 秦瑶夫妻两一起点头,“对!” 他们没撒谎,山鹿和野兔这两个就不少钱了,何况还有一个肥皂方子呢。 方子丁家收去了,并没有要投入生产的意思。 大家族向来喜欢把这些方子攥在手中,这样才能彰显其珍贵的价值。 他们自己做出来拿出去打点人情,得到的好处,远超金钱所能代表的数额。 刘季这么一想,顿时觉得秦瑶这一百两还说少了。 不过说多了何氏等人也无法想象到,这一百两就刚刚好,吓得何氏再也没提让秦瑶夫妇帮忙的事。 其实,要是丁老爷在家,秦瑶也不至于这么吓唬大嫂。 可偏偏,丁家那个老太太和她是两看相厌,她也不想上去自讨没趣。 176 满月席 况且,上学的成本这么高,她自己负担家里这两个都不轻松。 何氏和刘柏手里银钱有多少,她这个给他们发工钱的人最清楚不过,距离能供金宝上学还差得远呢。 众人不再说丁家族学的事,刘老汉倒是对秦瑶要买马的事有点不同看法。 秦瑶很乐意听一听老人的意见,让刘老汉直说,认真听着。 刘老汉道:“我粗粗算了下,你这马要是买了,不合算啊。” “其一,大郎今年也才将将十岁,二郎八岁,还是小孩子呢,自个儿骑马上下学,这要是被有心人盯上,把马给偷了怎办?” “这还算好的了,要是伤着孩子可如何是好?” 秦瑶皱眉道:“马匪除尽了,下河村和金石镇上我都有认识的人,应该没事吧?” 话是这么说,心里确实察觉到一丝不妥。 马车里嬉闹的几个孩子听到外头大人们的谈话,也停了下来,悄悄听大人们讲话。 刘老汉叹了一声,“再说其二,一匹矮脚马也得二十两左右,这笔钱能买一头顶好的耕牛,还能省下四五两。” “倒不如你每日到下河村接送,托车夫送他们到镇上,反正车夫日日都跑,你每月给上他一两百文,岂不比让他们自己骑马去来得划算安全?” “这样等到两人年纪大些,再买马,也更合适啊。” 刘老汉还惦记着秦瑶说要买地的事呢,真担心她这会儿把钱都花完,没了买地钱。 老宅众人会算点小额数字,但要是数额大了,比如秦瑶水磨厂去年收入到底多少,他们却算不出来,只能猜测一个大概,比如五六十两,七八十两之类。 如果家中有产业,这笔钱已经足够大半辈子花用。 可偏偏她家并没有产业,田地一概没有,刘老汉想到都为此担忧。 “田地最要紧啊!”刘老汉又提醒道。 秦瑶点点头,她觉得刘老汉说得挺有道理的。 比如由她自己接送到下河村,再把大郎二郎交给车夫送到金石镇族学,这大大的保障了两个小孩的安全,也省了一大笔钱。 一个月花二钱,一两银子能管五个月,如果把买马钱换算成车费,能坐到车夫倒闭! 而且还不一定要二钱,包月肯定和包年价格不一样,她可以再压压价。 虽然来来回回跑很麻烦,但省下来的银子是实打实的。 最主要的一点,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刮风下雨坐牛车也不用怕。 不过这些再怎么计算,都没有直接住在镇里划算。 秦瑶嘀咕,“要不去镇上买地?” 刘季听个正着,大吃一惊,赶忙小声劝阻, “咱们要是去了镇上,无依无靠的,我平日又不在家,你们娘几个不得被人欺负死啊,别去别去,村里不好吗?都是相熟的人,大家都客客气气的。” 秦瑶嗤道:“我被别人欺负死?” “啊这......是我嘴误,娘子你怎么可能被欺负呢,我这也是担心你想不开要去镇上买地,这个想法很好,但咱们下次别想了嗷。”刘季贱兮兮的哄道。 秦瑶怎会不知道搬家没那么好搬,但看刘季这副恐慌的心虚样子,就忍不住想再逗他一下,故意问: “既然想法很好,为什么下次不能想?” 刘季扶额,“咱们不合适去,真不合适,要是你实在想搬,就等我考取功名之后再说吧。” 要不然他们去了,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人家同宗同族的,没道理要让着你一个外族人来我自家地盘上抢田抢地。 看秦瑶跃跃欲试的神情,刘季也不拦着了,心想你自己去试试看能不能买到地就知道了。 在刘家村尚且不好买,去了金石镇,更不好买! 毕竟他这种卖地的混子全镇也出不了几个! 秦瑶睨了他一眼,你丫还挺骄傲啊? 刘季察觉到危险,赶紧快走几步跟刘仲肩并肩,问他打算怎么办满月酒,看看他还来不来得及吃这杯酒。 书院过了十五就开学,二月就要初试,时间如此紧张,想想都刺激。 幸好,刘仲说十二号办,还能吃上这顿满月席。 吃席啊,刘季忍不住咽了口口水,他已经不记得上次正儿八经吃席是什么时候了。 家里乔迁那次不算,就几桌人简单吃一顿而已,那怎能叫席面。 真正的席面,要连吃两天,头一日准备席面,所以傍晚开一桌给前来帮忙做工的人吃。 第二日正席,是从早吃到晚。 早上吃喜粥,一种用炒米熬煮的粥,里面放各种东西,黄豆呀、蔬菜呀、肉沫呀,全部混合在一起,那叫一个香。 中午吃正席,普通条件就上八个菜,条件好点的,上十二个到十六个不等,有荤有素还有酒,糕点糖果都有,想吃什么吃什么。 到了傍晚,还有最后一顿,也是和正席差不多,但稍差几道菜,主要是把剩下的菜都吃光。 不过一般不会有剩的,村里人战斗力非常强悍,碗底都能给你舔得干干净净。 何氏叫秦瑶到时候来帮帮忙,当然掌勺折菜这些活就算了,她们也不指望她真能下厨房抡大勺。 也就是叫秦瑶过来帮忙洗个碗,擦擦桌子上上菜什么的。 “对了,你家的桌椅板凳还有碗,都拿过来,到时候洗干净了给你送回去。” “放心,不会弄坏、弄丢你家的东西。”何氏笑着保证。 秦瑶从没参加过别人家的席面,挺感兴趣,答应下来。 众人一路走一路说笑,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一抬眼,县城城门出现在前方,众人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刘老汉和何氏都不常来县城,上次到县城,已经是六七年前的记忆。 刘季得了秦瑶命令,一路在前领着全家,接受官兵查验,交纳入城费和停车费,带领全家人顺利入城。 刘仲从没见过这样的老三,一路上看着他淡定跟官爷交流,跟熟悉的人打招呼,吃惊的嘴就没合上过。 进了城,多话的何氏也安静下来,显得有些拘谨无措。 秦瑶拽着她,跟她说这是哪哪哪,那家店铺是卖什么的,买牛马去什么地方,买菜买肉又去哪个地方。 稍微熟悉之后,何氏慢慢放松下来,被城里热闹的街市所吸引。 177 不买 进了城,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们。 各家跟着各家的爹娘,这看看那瞧瞧,兴奋不已。 四娘偷偷跟姐姐金花咬耳朵,“我爹就在县城书院读书哦。” 金花很配合的哇了一声,还说她三叔原来这么厉害呢,给偷听的刘季笑得脸都咧歪了。 今天在城门口,他可是出尽了风头。 他倒要看看回村后,老宅的人还骂不骂他混账。 刘仲和何氏要买菜,刘季领着去,金花金宝带着不方便买东西,便跟着刘老汉。 秦瑶带着大郎四个,陪刘老汉一起先去看农具。 六个半大小孩跟在身后,那叫一个热闹。 万幸大郎二郎还有金宝三个很有当哥哥的责任心,一个牵一个小的,乖乖跟在大人后面。 不过一看见那举着靶子,上面插满红色糖葫芦的小贩,半步也走不动了。 刘老汉抬手作势要打,金花赶紧说:“爹爹给了铜板,我们自己买!” “几个钱啊这么大口气?”刘老汉没好气问。抬起的手到底没打下去,收回来一半。 金花赶紧从阿娘给缝的小衣兜里掏出铜板,两枚呢! 金宝震惊不已,“我爹咋不给我?” 都是家里的崽,为什么二叔给金花钱,他爹却不给他? “爷这不公平,我也要!”金宝气鼓鼓朝他爷伸出手板,得了刘老汉“啪”的一巴掌。 “要钱找你爹娘去,老子可管不着你。” 眼看金宝吃瘪,二郎不厚道的笑出了声,“哈哈哈,就你没零花,我们都有!” 阿娘每个月都给他们四人一人五十文零花钱,先前的被废物爹骗走,二郎几个后悔死了,早知道就花掉好了。 后面每个月秦瑶把零花钱给他们的时候,兄妹四人赶紧花一点,托秦瑶帮忙买纸张也好,或者拜托村里进城的人去买点肉也好,反正得花。 要不然,说不准什么时候又被废物爹骗去,白糟蹋了。 在金宝难以置信的目光下,二郎掏出兄妹们的零花钱,兄妹四个,一人一根糖葫芦。 大郎不想吃,说给爷爷,刘老汉着实没想到,看着递过来的糖葫芦,感动得无以复加。 “大郎好孩子,你自己吃,爷爷不爱吃这个。”刘老汉笑着拒绝,顺手摸了摸大郎的肩膀,觉得这孩子突然就长大许多,还越长越俊。 大郎摇摇头,把糖葫芦直接塞到刘老汉手上,“您吃,可甜。” 秦瑶也说:“您尝尝吧。” 刘老汉又确认一遍大郎是真不想吃,这才乐呵呵接下, “那我这老头子也尝尝,往日只看他们小娃娃嚷着要吃,让我尝尝是什么滋味,让他们惦记成这样。” 金宝立马冲到爷爷跟前,“爷,回头我跟你下地割麦子,我也长大了,可以给家里多干点活了,您说是吧?” 刘老汉“哟”了一声,稀奇的看着刘金宝这爱叫苦的家伙,“你还下地割麦子?别刚到地头就喊着要回家上茅房。” “怎么会!”金宝挽住他爷爷的胳膊,眼睛盯着糖葫芦,嘴里说着他自己都不信的甜嘴话,什么让爷爷歇着,放着让他这个孙子来做之类的。 刘老汉被他这馋样逗得哈哈笑,到底心软,糖葫芦一口没吃,都给了他。 金宝立马得意的冲二郎做了个鬼脸,看吧,咱也有糖葫芦! 二郎翻了个白眼,懒得跟他计较,自己吃着自己的糖葫芦,酸酸甜甜可美了。 三郎和四娘吃完前头的,咬不着后头的,一起举高手里糖葫芦,让大哥二哥帮忙把上半截竹签掰掉。 大郎二郎一边骂他们真笨,一边给两人折断前头带尖的棍子。 几个孩子吃得飞快,等到了卖农具的地方,手里的糖葫芦就只剩下签子了。 刘老汉买了两把铁锄头,不带把的,回头自己削木棍装上去就能使。 看有卖铁犁的,咬咬牙,买了一副。 这些农具可不便宜,就这三样,花了刘老汉三两银子。 扛着铁犁和两把锄头,刘老汉是又肉疼又欢喜。 这下家里有两副铁犁,又多了两把铁锄头,春耕犁地就轻松多了。 就是银子花出去,去年卖粮钱已经不剩下什么。 刘仲这边又要办席,虽然有礼金收,但也勉强收支平衡而已,还舍出去那么多人情。 秦瑶要去牛马市看看,虽然暂时不打算买马,但万一有价格合适的耕牛,倒也不是不能考虑考虑。 犁地这个活儿,不止刘季怕,她也怕! 大郎和二郎能下地帮点忙,但很有限。 刘老汉打着买不起咱还不能看看吗?的心思,欢喜跟上。 路上,秦瑶突然想起刘肥的婚事,好奇问:“爹,小弟相看得怎么样?” 提起这个,刘老汉就垮脸,“不咋样,他是一个都没看上,你说气人不气人,自己什么怂样闹不清楚?还挑拣上了,说要找个脾气好能干的,还要长得好看。” “这样的好姑娘,也不想想人家能不能看上咱们,就算有,那彩礼咱们也出不起啊。” 秦瑶意外的挑了挑眉,后悔
相关推荐:
万古神尊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旺夫
虎王的花奴(H)
神秘复苏:鬼戏
新年快乐(1v1h)
村夜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恶蛟的新娘(1v2)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