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如果说以前的他是一座被人供在神龛上只供人瞻仰的远离尘嚣的清冷神像的话,这个时候的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被自己的青梅竹马的女孩子为难到了的十五六岁的邻家少年,多了一些人气。 三娘本是想将这件事马马虎虎地遮掩过去,却是意外地看到了宣韶这样的一副面貌,一愣之下,心理却是坏心眼儿地笑翻了。 她只见过他平日里淡定从容,仿佛什么事情都能解决的成熟模样,直到这一刻才看到他这个年纪的男子应该有的表情。 三娘在一边好好欣赏了一番宣韶的窘迫样子,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自己这样欺负一个孩子有些过分。 于是三娘依旧是眨着她的那双看起来“纯净”的眼睛,故作恍然道:“哦。我知道了,那和尚定是在帮那管事做法事那管事不是要去佛祖那里求子吗?这是求子的法事对不对?” 宣韶闻言面上抽了抽,可是他也没有比这更好的解释了,于是他含含糊糊地“唔”了一声算是回答了。 这个问题就这么被掩饰过去。三娘的心情却很是愉快。 难怪很多人都喜欢捉弄人,原来是这般有趣。 她小时候也是这么一副性子。会夜里去敲对面那个父母在晚班,自己一人在家的戴眼镜的小男生的门,再躲起来。用自己最讨厌的那个学习委员的名义给临班那个全校女生公认最丑的男生写“情书”。在新来的实习老师讲话结巴的时候,带头起哄嘘她,将人气哭之后与同桌拍桌称庆。 那些肆意妄为的年月已经离她很远了,原本她还以为自己已经彻彻底底改了那些恶劣的性子了呢,却原来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第一百七十章 树后有人 被三娘这么一打岔,从百灵阁出来后有些尴尬的气氛终于得到缓解。 “你可是知道你是怎么中毒的?”宣韶怕三娘再提起刚刚的话题,想转移她的注意力,也是因为这件事情他本就想要问问。 三娘闻言沉默了一会儿,一年多以前正是赵氏去世她穿来的时候。虽是曾经怀疑过这身体前任主人的死因,但是并没有其他的蛛丝马迹显示她是被谋杀的。如果连她也是中过毒的,那么赵氏…… “我不知道,那时候我母亲去世,我守灵的时候染上风寒,之后就病倒了。当时人人都以为我熬不过去了,可最后还是醒来了。”三娘摇了摇头,只是醒来的人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一个了,原来的三娘还是死了吧。 “我过两日要出发去南边,恐怕来不及找齐药材给你配药了。不过我会捎信回去给蒋太医,请他帮忙配药,这样也更妥当一些。”宣韶沉默了一会儿,道。 三娘听了这话是感激了,她也没有拒绝,虽然宣韶一直是冷冷淡淡的样子,但是三娘却在几次的接触中对他产生了亲近之意。 只是听说要去南边不禁皱眉看向宣韶:“可是上次蒋太医所说的南瘴之地?那里是不是会有危险?” 虽然上次宣韶说没有危险,可是她回家来之后查过有介绍南边地理方面的书籍,南瘴之地顾名思义就是南方有瘴气的地方,大多是毒物遍地的未开化之地,人若是进去的话很危险。宣韶虽然是武功不错,可是在大自然面前,再高强的武功也是没有用的。 虽然南瘴之地确实是有些危险,但是宣韶此时的心情却是极好的:“没有危险,你放心。” 顿了顿又加了一句:“我会回来的。” 三娘轻叹一声,也不好说什么了。上次是为了请动蒋太医给孙氏治病,宣韶才答应了蒋太医去南边寻药材的,她希望宣韶能回来,还是毫发无伤地回来,不然她真的会愧疚的。 “我开始说了,你若是有事就去青石巷找悬壶医馆的掌柜,他会帮你的。”宣韶将声音放柔,轻声道。 夏夜即便是有风,也是带着暖意的,两人这样走着竟然有散步的感觉。三娘也是难得享受这种自由的时候,不知不觉放慢了步子。 “对了青石巷是不是就是临河的那一条街?”三娘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 “嗯,中元节那日我遇见你的那里是青衣巷,在往前一个岔口就是青石巷了。” “你可是知道一位在家中是青衣巷中开酒楼的牛姓男子,十七岁的样子。”三娘突然想打听一下孙氏和金氏硬塞给六堂姐的那位救人的男子,虽然知道宣韶来青城县并不久,知道的可能性不大。 不想宣韶却是沉吟了一会儿道:“你说的可是那一夜救了王家六小姐的小姐的那一位?” 三娘惊讶地抬头:“你也知道?” 宣韶点了点头:“如今巷子里都传遍了。” 三娘闻言却是“噗哧”一笑,见宣韶挑眉看过来,三娘促狭道:“原来你也喜欢听这些街尾巷传?我院子的嬷嬷和小丫头们也都喜欢呢。” 这话却是在笑宣韶与那些妇人一样八卦了。 宣韶闻言倒是没有生气,只是有些无奈道:“那附近只有悬壶医馆一家医馆,因此你们去请人给那男子瞧病的时候请的正是医馆里的大夫。” 见三娘惊讶地看过去,宣韶微微一笑:“而且你说的那一家酒楼就是那**问我对子的那一家,一半卖着雨伞,一半卖着酒。事后,我问过医馆的掌柜那对子出自何人之手,不想却正是你刚刚打听的那一位牛家小儿子。” “竟然会这么巧?”三娘惊呼道。 宣韶点了点头:“听说虽然家中是商户,但也是个读书之人。” 三娘闻言心就放下了一半,并不是说她看好读书人,而是那晚见到的那一对对子,让人觉得写对子的人很是通透,若真的是出自这位牛性少年之手的话,那他的为人应该也坏不到哪里去,三娘觉得心情又好了一些。 眼见这两人就要走到与白英的约定之处了,却没有见到白英的身影。 三年皱眉。 白英一向稳妥,让她在这里等的话她应当是不会自行走开的,难道是出了什么事情?想到这里三娘心生警觉。 宣韶朝着四周看了看,突然将眼睛盯到了一处。一瞬间他收敛了刚刚的难得的放松与闲适,眨眼就消失在了原地。往远处的几颗树后头掠去,身轻如燕。 三娘担心白英的安慰,二话不说也跟了上去。 还没看到宣韶与白英的人影,却是突然听到一声“哎哟”的声音。接着一个人影以狗吃屎的姿态从一棵树后面被扔了出来,摔到了地上,同时一个女子的喘气声响起来。 三娘刚刚听完一出精彩的床戏,此时听到了女子的喘息声难免会有些绮丽的联想。可是这女子的声音却是耳熟到让三娘大吃一惊。因为那分明是白英的声音。 三娘想起刚刚这里还有一个男子,那么刚刚……三娘急急得往被树木遮掩的那地方跑去,宣韶与白英却正好从树后面出来。白英除了额前的发有些微的凌乱加上有些喘气不赢,其余到是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三娘将快要跳出来的心有放了回去。 白英没事情就好,她刚刚还以为白英被哪位男客拖到了暗处欲行不轨,若真是这样的话白英这一生也就毁了。是她任性让白英在这里等的,若是真的出了事情她难辞其咎。 三娘又转头往趴在地上起不来的人看去,那人也正好抬起头来,将啃了一嘴的草“呸呸呸”地几声吐到了地上,却是朝着三娘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三表妹,我只是开个玩笑,这谁啊?下手这么重。” 月光下,这人身上还是闪着金光。眼睛被这么一晃,三娘也知道这人是谁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三娘皱眉看向白英。 白英看了地上趴着装死不起来的孙金生一眼,有些生气:“奴婢刚刚站在那边,变少爷却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冒了出来。他对着奴婢说了一堆浑话,奴婢……奴婢就到这里来了,想躲开。” 三娘知道白英是怕孙金生看到她和宣韶,故意将孙金生引开的。 “可是,可是表少爷他非得把奴婢拉回来说要看,看……”白英脸上一红,咬了咬唇将头低了不说话了。 孙金生却是翻了个身子,坐了起来,也不起身,只笑嘻嘻道:“有什么不好说出口的,不就是说要看你会情郎么?” 说着孙金生乌溜溜的眼珠子往宣韶和三娘身上一转:“我说你为什么要将我引来这里呢,见有人过来了还意图将少爷打晕,不过就你那力气……” 孙金生鄙夷地撇了撇嘴,笑得猥琐:“嘿嘿,原来是想替你家小姐掩饰啊。啧啧——花好月圆夜,良辰美景时,果然是个会情郎的好日子啊” 白英刚刚还通红的脸瞬间就白下去了:“表少爷,你,你不要乱说啊,这位公子是正巧遇上的,与我们小姐不认识的。” 宣韶也皱了皱眉,歉意地看向三娘。 三娘却是一笑,缓缓走到孙金生面前将他仔细地上下打量了一番。孙金生一愣,却是被她的目光看得有些不自在了:“诶,诶,你这是买肉呢,还要捡肥的挑怎么的?看得少爷心里发毛” 三娘却是不理他,反而转身朝宣韶道:“都说这名声啊比命重要,本来我是不信的,也觉得……太残忍了些,不过……” 三娘惋惜地叹了一口气。 “这灭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吧?”三娘很是犹豫。 宣韶却是淡淡道:“没有你想的那么难,交给我就行了。” “喂喂喂——不是吧?”孙金生被宣韶那冷淡的眼神一看,仿佛他已经是一个死人了,不仅也是冷汗琳琳。 “那个——三表妹,你不认得我了?我是你金生表哥啊”孙金生迅速爬到了三娘脚下,抬头可怜兮兮地道。 三娘偏了偏头:“我表哥还在松龄院呢。” 孙金生会意,立马狗腿道:“是是是,表哥还在松龄院,什么也没有看到,哈哈。” 三娘笑了笑,不说话。 孙金生立马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草屑:“那个,我就是跟你们开一开玩笑。再说了,咱同流合污也不是第一次了,那个,也算是狼狈——呃——兄友妹恭。” 宣韶看向三娘,三娘朝他点了点头。 “若是有不妥,您让人来前院的听涛阁找我。”宣韶说完又淡淡看了孙金生一眼,转身走了。 “听涛阁?他与王爷是什么关系?”孙金生被盯得伸手摸了摸脖子,今日礼亲王就被安排在了听涛阁。 三娘却是没有回答,反而笑道:“表哥你想要我帮你什么?说吧。” 孙金生闻言嘿嘿一乐:“没得那回事。” 三娘却是淡淡道:“表哥,你的命格之说——是假的吧?”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浮出水面 孙金生闻言愣住了,转了转眼珠子道:“三表妹你这是何意?我听不懂。” 三娘也不多说,只笑了笑:“哦,那就是我猜错了。” 孙金生沉默了一会儿,突然也是一笑:“你与大眼睛是同一个父亲的生的,怎么差别这么大?哦,应该说你们三姐妹是同一个父亲生的,怎么却是这么大的差别。” “时候不早了,表哥你有话就快些吧。出来太久了,终究是不好。” “听说王家三小姐在王家的地位还不如妾生的庶女?”见三娘没有回答,孙金生叹气道:“我们家的嫡子过得也不如我这个庶子啊可是,这有什么好的?少爷我深受其苦啊” 这话听起来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不过孙金生说的却是实话。 自小,因为他姨娘受宠,所以他这个庶子还未生下来的时候就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平平安安活到了现在,不知道废了姨娘多少的心思。 “我真没有什么要你帮我做的,你虽然聪明也做不了不是?好吧,其实我是想能不能不娶你们家二小姐?她那么狠毒的一个死女人,居然要赔上被我祖母捧在手心的嫡姐。少爷感到我压力倍儿大呀。我这回去还有活路嘛我?” 孙金生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本来母亲就不待见我,若是知道要用她的女儿给我换媳妇,她和我的兄长以及弟弟几人的目光都能将我杀死。祖母本来对我还有几分怜惜的,可是若是父亲为了我的事情与她起了争执的话,那她可能也不待见我了。再说我也不想看到他们为了一个这样的死女人而闹得不愉快,太不划算了” 三娘闻言叹了一口气,她明白孙金生在孙家过得日子肯定也就是表面上看着恩宠无限,真正又怎么样,地位毕竟是摆在那里的。 只是,孙家小姐的婚事却是因她而起的。 “算了,我也就是随便发一发牢骚。诶——我说你这小丫头怎么心眼儿这么多啊?我说了不会将你会……呃,的事情说出去的,少爷向来是一言九鼎你还想法子来威胁少爷啧啧,你太让少爷伤心了。” 孙金生斜睨了三娘一眼:“好了,时候确实是不早了,我先回去了。你们路上仔细些。”说着孙金生真的摆了摆手,往角门那边去了。 他走得这么爽快到真的让三娘愣住了。 “小姐,表少爷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啊?”白英皱眉道。 三娘摇了摇头,她原本真以为孙金生是有事情要她帮忙的,不想他真是这么爽快。果然是人不可貌相。 “我们也回去吧。”三娘朝白英道。 等两人回到松龄院的时候,这里的人又少了一些,想必是有一些做了一会儿便回去了。只是还有写牌瘾大的还在桌子上抹着牌。 三娘回来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元娘和五娘还是在牌桌上。 陈思敏已经走了,三娘还是走到王琪身边坐了。 王琪朝着三娘点了点头笑笑,三娘也回她一笑。 见王琪身边没有她人,连她妹妹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三娘本想说几句话安慰一下王琪的,可是她与王琪不熟,有些话不适合她这中尚未婚配的闺阁女子说。三娘也只能暗叹一声作罢了。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知道从打听过来的消息看来,那个牛姓男子还是个不错的人。 王家的客人有些一直到了很晚才回去,三娘几个姐妹回到院子的时候也是很晚了。今日终究是有些累的,三娘一沾到枕头就睡着了。 第二日一起来,三娘就问白英松龄院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她问的是二娘的事情,昨日连她都有些累了,孙氏想必也是没有精力再去问二娘的事情了。 果然,白英摇头道,松龄院那边并未有消息传来。 三娘到松龄院的时候,孙氏刚起身不久,精神还不是很好的样子。 “老三一大早就出门了?”孙氏嫌参茶太烫,让小丫头先端到一边去,皱眉问常嬷嬷道。 常嬷嬷忙回道:“前院来人禀报的,说是三老爷一早就出了门了,也没有说去哪里,只带了两个随从,面上还有急色。” 孙氏闻言眉头皱的更紧:“他一回来就没有消停,哪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忙?” 常嬷嬷笑道:“可能三老爷真的有什么要事要去办。昨日,因为大老爷他还伤着,外院的事情几乎都是三老爷一人在忙,想必是因为走不开便先将事情撂下了,今日一早才急急忙忙去处理。” 孙氏听闻是因为自己的寿宴才耽搁了,脸色便好看了一些。 等王璟几人去了学堂的之后,孙氏又道:“既然她父亲不在,那也是没有办法了。还是得我这个祖母来问问。你去让人将二小姐叫来吧。” 孙氏这是想要再过问昨日的寿礼之事了,昨日二娘并没有回自己的芳芷院,而是住在了孙氏院子的一间小厢房。原本孙氏是会给留宿松龄院的孙女住她正房的右稍间的,这次却将二娘打发到了少有人住的厢房中,看来孙氏对二娘毁坏寿礼之事还是有怀疑的。 “你们……”孙氏正要先将三娘几人先打发下去,外头却突然有人来报说连氏来了。 “她这时候来做什么?”孙氏皱眉,脸上有些不满。昨日她寿辰,连氏只让儿媳妇来了,自己却没有露面,甚至连个合适的理由都没有给,只说是有事情去了历城。 孙氏不满是不满,但是总不能真的将连氏打发了出去。 于是连氏来的时候,孙氏还是起身相迎了,只是脸上的笑有些僵硬。 连氏也不含糊,一来就对孙氏道歉,她言辞恳切到是让孙氏脸色好看了不少。 “听说四嫂你是有事情去了历城?”孙氏给连氏让了茶,开口问道。 连氏像是匆匆赶来的,喝了一口温茶才道:“嗯,是我家老大打发人捎信回来让我走这一趟的。” “你家老大?”孙氏惊讶道。连氏的三个儿子都争气,除了留在家中的族学里教书的老三,大儿子现任刑部左侍郎,二儿子外放浙江布政使。 连氏点了点头:“是为了当年薛翰林之事。” “薛翰林?”孙氏仔细想了想:“可是建武年间因科举舞弊案而被抄家灭族了的那个薛翰林?” “正是。”连氏看了孙氏一眼:“也是你家老三的授业恩师。” 三娘在一边听着却是在脑中慢慢寻找关于这个薛翰林的线索,她是看过建武朝的一些史书的。虽然因为年代隔得太近,关于建武朝的一些正史并不太多,但是薛翰林的事情她到是听过。 据说当年薛翰林牵扯到一起科举舞弊,贿考案,本来犯事之人并不是他,不想他却纠集了翰林院,太学院的翰林和学子联名上书为犯事之人求情。结果将这件事情闹成了全国学生,运动,南北各个学院的学子纷纷罢学,有的甚至集结到了京城要逼皇帝放了犯事之人。 建武帝本就因为北方的战事忙得有些焦头烂额,对这帮闹事的学子们深恶痛绝,正在这时候却突然查出原来贿考案件这位薛翰林也是涉足其中。 原本以为他是为了同僚和学子们请命,不想却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建武帝大怒,当即命人将薛翰林拿下,没有细审就判了个抄家灭族之罪。 孙氏闻言点了点头:“当年三儿在京城的时候就是跟着薛翰林学的笔墨。” 孙氏想起当年之事也是捏了一把汗,老三当时正好回青城县探亲,本是待不了多久就要回京城去的,不想陆氏却正好在那个时候生了病,于是便拖住了他的脚步。也幸亏是陆氏生了病,不然的话老三说不定也会牵扯到这件事情当中去。 之后薛翰林出了事,老三心急火燎要回京城去为恩师奔走,却让陆氏以死相逼留了下来。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是孙氏要感激陆氏的,那么就是当年这件事情,因为陆氏才让老三免了一场无妄之灾。可是也是因为这件事情,陆氏与老三之间的祖孙情分出现了裂痕,发生这件事情之前,老三对陆氏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几乎是从来就不违背她的意思。 但是那又什么样,孙氏心里是巴不得这祖孙两人越走越远才好。 “前一阵子,当今皇上已经为薛翰林翻案。这件事我家老大和你家老三也出力不少。”陆氏道。 这件事情孙氏自然也是听过的,只是事不关己她便也没有多在意。 “他们都是知恩的还孩子。”孙氏适时感叹道。陆氏的大儿子也是跟着那薛翰林学过几年笔墨的,有一份师生的情谊在里头。 陆氏道:“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这是应当的。我这次去历城是因为我家老大打听到了薛翰林幸免于难的一个女儿正在历城。我这次已经去将她接了来了,只是因赶着回来与你致歉,而那女孩子受了些伤不便赶路就落在了后头了。刚刚你家老大接到消息已经赶过去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薛家女 孙氏闻言却是将眉头皱了起来,这件事情从头到尾老三都没有跟她提起过。而且他一个男子,这么急匆匆地赶去接一位女子,若是让人知道了成何体统。即便那是他守业恩师侄女,也要顾忌一些男女之别吧连氏看到了孙氏的脸色,叹了一口气:“不也别不高兴,薛姑娘毕竟是你家老三恩师留下来的唯一血脉了,也难怪他会心急。再说,当年……”连氏顿了顿,看了一眼一旁正襟危坐在一旁听她们说话的几位晚辈一眼,将话题停住了。 当年的事情她曾经听大儿子提过,好像薛翰林有意要将自己的嫡女说给王栋。而如今看王栋对薛家之事这么上心,当年可能也并非无意的,只是……连氏不由地叹气。 当年薛翰林唯一的嫡女薛梅心,在京城众位官家小姐当中是极为出众的,曾被人戏称为“京城明珠”,她曾经见过那个孩子,容貌妍丽且知书达理,只可惜造化弄人,真是可惜了。 孙氏见连氏语音不详,也是看了三娘她们一眼,道:“好了,你们先下去吧。我还有事情要与你们四叔祖母谈。” 几位晚辈刚刚虽然是规规矩矩地坐着,耳朵却都是听着的,这会儿也是有些好奇。于是见孙氏这会儿打发人,便都有些不甘不愿。可是谁也不敢违拗,于是只有磨磨蹭蹭地站起身来,朝着孙氏和连氏行礼。 孙氏可不管孙女儿们心里怎么想,摆了摆手。 三娘几人只能鱼贯退出来孙氏的正房。 孙氏见人都走了,便道:“现在就我们妯娌俩,说话也方便些。” 连氏本不想再提当年只是,可是见孙氏特意将人都打发了出去,想了想只能道:“当年薛翰林好像是有意要与你家结亲,这事情你应该有所耳闻吧?” 孙氏闻言却是心中被刺了一刺,她当年只是听闻孙氏对老三的媳妇人选有了主意,却是不知道是谁。因为谁都当她这个亲生的母亲是一个摆设,谁也没有将她的意思放在心上。就连老三自己也没有与她提过半句。 那一次,老三在陆氏床前跪了一天一夜,滴水未尽,只为了求得陆氏同意让他回京,陆氏没有办法只有也绝食相逼,才让老三低了头。 后来她安插在陆氏院子里的人来告诉她,说是陆氏与老三谈的是有关他的婚事的话,好像说陆氏对之前定下来的那家的姑娘又不满意了,而王栋却还是想要求娶。陆氏发了脾气,王栋便跪在了房门口求她。 之后,王栋大病了一场,再后来赵氏就进门了。 在陆氏未死之前,孙氏对王栋的事情知之甚少。 因此,此事孙氏闻言脸上便是很僵硬。原来连连氏知道的事情她都不知道,陆氏那个老虔婆欺人太甚。 连氏却是不知道孙氏此时心中所想的,她只当是孙氏不语是因为有所耳闻的。于是便叹了一口气道:“当年若是能成,那也是一桩好姻缘,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孙氏扯了扯嘴角:“这么说,这次老三去接的就是这位姑娘?” 连氏闻言却又是一叹:“当年薛翰林的嫡长女薛梅心,身为罪官家眷被发配西北军营了。” 孙氏闻言倒吸一口冷气,抬头看向连氏:“你是说军营?” 连氏目带怜悯地点了点头:“真是可惜了,那么好的一个姑娘。” 孙氏也是一叹。发配军营对女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她自然是听闻过的,无非是沦为军中将士们的玩物。薛家的小姐,自小娇生惯养,不知道能否熬过去。 连氏摇了摇头:“后来我们也不是没有想办法打听过,你家老三这些年来也没有停止过寻找。可是都没有音讯,军中那边曾经有传来消息说薛梅心在被送抵军营的当日就不堪受辱咬舌自尽了。” 孙氏闻言也为这薛家小姐的命运唏嘘了一番。 想起王栋此时的去向,孙氏不由地道:“依你所说,这薛家小姐如今当是连坟都找不到了。那你刚刚说的薛翰林遗留下来的血脉是?” 连氏“哦”了一声,解释道:“我说的这位也是薛翰林的女儿,只是不是嫡女而是一个通房所生的庶女。当年薛夫人是个厉害的,京中之人还都戏称薛翰林娶了个河东狮。因此我们都只当薛翰林只有嫡出的一儿一女。不想在薛家出事前几年却是有个通房怀了身孕,被薛夫人赶到了洗衣房去,最后那个通房生下了一个女儿,外头却是没有人知道。所以说,这都是命啊,这位薛夫人当年的不贤之举却是做了一件好事。这位薛家二小姐倒是因此逃过了一劫。” “竟然会有这种事?”孙氏惊奇道。 连氏点了点头:“薛家二小姐当年同那个通房一起被收没成了官奴,后来又被官家发卖了出去。这是从当年薛夫人身边的一个贴身嬷嬷那里打听到的。因为我当年见过这位薛家小姐,所以我家老大就让我去走一趟看看。我昨儿一看,那薛家二小姐竟然与当年的京城明珠有八九成的相像之处,甚至容貌上还要更为出众一些。” “你是说,这位薛家二小姐这些年都是被当成奴才养大的?”孙氏皱了皱眉。 连氏闻言正色道:“这身份之事是生下来就注定了的,薛二小姐不管怎么样她也是出身翰林薛家,这一点是改不了的。薛翰林当年也是一位文采风流的人物,这样的人家出来的女儿那是注定的官家小姐的命,什么奴才不奴才的再说圣上已经为薛家翻案了,薛家二小姐的身分到时候就连皇帝也是承认的。” 孙氏知道这种事情是不能与连氏争执的,不然最后灰头土脸的一定是她自己。于是便抿了一口茶没有说话。 这时候,外头有人报说三老爷回来了,正在在外头求见。 孙氏与连氏对视一眼,连氏奇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难道是没有接到人?” 这么说着,王栋已经掀帘子进了屋子,而他的身后却是跟了一位额头上裹着纱布的约莫十六七岁的女子。这女子身穿一件青绿色的半袖褙子,通身上下只有头上一根乌银簪子作为装饰,她微微低着头,脂粉未施的脸上脸色有些苍白。只是这样朴素的打扮以及虚弱的身体状况并没有丝毫有损她那清丽中带着三分娇媚的容颜。 王栋上前朝着孙氏和连氏行礼,她身后的那位姑娘抬头看了坐在首座上的孙氏与主客座让的连氏一眼,也是上前分别对两人行了大礼。 她姿态端庄,礼仪上让人挑不出半分的差错。 孙氏与连氏又互看了一眼,点了点头。 “起身吧,你还伤者呢。”孙氏笑着道。 “好孩子,快起来,走了这一路头还疼不疼?”连氏脸上也满是关怀。 那女子摇了摇头:“多谢两位老夫人,凤姐的伤已经不碍事了。” 连氏闻言却是皱眉道:“怎么会不严重我昨日看了,流了那么多的血,也是你年纪轻能熬得住。但也得仔细了你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听说太后之后还会有赏赐下来,你不仔细自己的身子,怎么感念君恩?” 说着连氏转头问王栋道:“不是要马车慢些走吗?怎么还是这么快就到了?” 王栋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薛凤姐,闻言才回过神来道:“侄儿寻过去的时候梅……薛姑娘的马车已经出了邻县的城门了。她身边的嬷嬷说梅……薛姑娘是怕让长辈们久等,才不顾伤势非要赶路的。刚刚这一路,侄儿已经刻意让马车慢下来了。” 王栋看着薛凤姐的目光很是柔和疼惜。 薛凤姐眼神与王栋的一接触,立即低下了头,不敢抬起来了。 “母亲,可否给薛姑娘安排一个院子让她住下来?她如今已经没有别的地方去了。”王栋朝着孙氏恳求道。 孙氏闻言皱了皱眉。 连氏道:“原还想将你接到我家去住的,正好给老婆子我做做伴。”薛家的事情如今已经得到皇上和太后的重视,薛家却只剩下了薛凤姐一人。她们做为臣子的自当主动为皇家分忧,而且她家老大也写信回来请求他好好照顾这个恩师的女儿。 孙氏见连氏这么说,又想起了王栋很少有事情求她,而宫中如今也重视这件事情,想了想便也笑道:“四嫂说的哪里话,薛姑娘既然已经先进了我家的门,哪里还有再去你那里的道理?让人知道了还以为我往外赶人呢。这样吧,西院的映雪院还空着的,也正好这次因寿宴还让人彻底打扫过,搬进去就能住。薛姑娘就在映雪院安顿如何?” 映雪院与芳芷院也隔得不院,王栋想起那院子也还宽敞,并不委屈薛凤姐便点了点头:“听母亲的,就安排在映雪院吧,只是薛姑娘如今身边只有一位老嬷嬷,母亲还请多派几个稳妥的丫头去照看才好。” 第一百七十三章 来头不小 孙氏连院子都腾出来了,哪里还在乎几个丫鬟下人,自然是好人做到底的爽快道:“这个还用你说?我自会找人安排的。薛姑娘赶路想必也辛苦了,便先让人带你去院子里休息吧。” 说着,孙氏对着甘草吩咐了几声。 甘草笑着应了,走到薛凤姐身边行了一礼,薛凤姐知道这是孙氏身边得用的大丫鬟哪里敢受,忙侧身避了,道:“劳烦姐姐了。”甘草忙笑着说应当应当。 薛凤姐又到孙氏和连氏身边行了一礼,这才乖巧地随着甘草去了。 王栋看着她出去了,才对孙氏道:“儿子也先回去换一身衣裳。” 孙氏见他也是风尘仆仆面有疲色,忙道:“你先去吧,有什么事情先放下或者让下人去做,你忙了两天也是累着了,注意休息。” 王栋谢了孙氏,又向连氏道别,这才转身出了门。 连氏看着王栋的背影却是若有所思,端起茶喝了一口便对孙氏道:“对了,你家老三继妻的人选你定了没有?” 孙氏一愣,不想今日连氏又提起了这茬儿,还想着打马虎眼儿岔过去,连氏却道:“你觉得这薛二小姐怎么样?” 孙氏闻言皱眉,看向连氏道:“怎么想起她了?” 连氏瞪了孙氏一眼:“怎么,你还不满意不成?不是我说你你当年就是办了一件糊涂事不然的话以你家老三的人才,要续弦的话想要什么样的姑娘不成?可是如今……哎恐怕有些家世的好姑娘是不愿意嫁到你们家来了。” 连氏说话一向是不留情面,孙氏这么些年来没有少吃她的落挂。可是这话也着实让孙氏面上不好看,于是孙氏沉了脸道:“四嫂这是什么意思?我家栋儿怎么就不好了?怎么叫做有些家世的好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我们家来?” 连氏才不怕孙氏的冷脸,闻言也将脸一板:“我说的自然不是你家老三不好而是人家姑娘的父母心疼自己的闺女,不愿意送上门来让你们打脸我开始只听到一些传言,还是不信。这次遇到一位大同来的夫人,听她说才知道,你们三房这些年竟然是让一个妾当的家她还自称是夫人?大同人人都当王栋明媒正娶的嫡妻是柳氏,而不是你们八抬大轿娶回来的赵氏这简直是在丢我们王家的脸你说说,谁家的父母会把女儿嫁到你们家来丢人现眼?也幸亏赵家是个商户,底子不硬,否则的话……哼哼……你以为你家老三还能平步青云?御史的唾沫都能淹死他。” 这件事情上孙氏总归是有些心虚的,可是她性子向来就倔强,也不愿意就这样在连氏面前承认自己的错,只道:“那这薛二小姐又有什么好的?若是薛家还在的话,以薛家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来看,薛家到不失为一门好亲。如今……这位薛家二小姐不过是一个无父无母,又无家族势力支撑的孤女罢了,还要仰仗这我们王家才能过活。” 孙氏心中有气,说起话来自然是半点情面也不留。 连氏却是冷笑一声:“我当你当了这么多的当家老夫人也该是历练出来了,不想还是一个棒槌” 孙氏闻言不满,正要说话,连氏却是摆手打断了她:“你以为当今圣上这次为何会为薛家翻案?” 孙氏这是真不知道,可是说不知道的话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个棒槌了,于是便抿了抿嘴僵着脸不说话了。 连氏瞥了孙氏一眼:“你当先帝的案子是那么好翻的?你见过几个当儿子的去翻自己老子的旧账?遮掩都来不及呢” 孙氏从连氏的话里头听出些味儿来了,想着连氏年纪本就大了她一轮,被她数落也不算丢人,便也不再生闷气,转过头来听连氏继续往下说。 连氏与她妯娌多年,自然是知道她这臭脾气了,便也不与她一般见识,只道:“这次虽说咱们家为薛家之事也是出力不少,但是,为人臣子说到底也不过是顺着上头的意思罢了。若是皇上不想翻案,那么即便是全天人之人都知道薛翰林当年是冤枉的,他也还是得背着那结党隐私,收受贿赂,煽动学子谋反的罪名下去。” 孙氏在政治,问题上头确实是少了几分敏锐的。闻言不由得沉思起来。 “这次明面上是因为太后突然梦到先皇,先皇提起了当年经常招薛翰林进宫下棋之事,还梦到先皇提起了他当太子时候的薛老太傅。太后醒来后觉得这是先皇托梦,想要当今圣上为薛家翻案的意思。” 先帝当太子的时候的太傅是薛翰林的父亲,也是一位宏学的当世名儒。不得不说,薛家接连出了几代饱学之士,很是得读书人的敬仰,由圣上来翻先帝朝的案或许会冒犯先帝,但是若是先帝自己提出要翻案的话,即便是再鸡蛋里挑骨头的御史,也没有办法说当今圣上的不是了。 “四嫂你说这是明面上的?那上头真正的意思是……”孙氏忍不住开口问道。 “当年先帝……得罪了不少读书之人。而如今先帝留给圣上的那些肱骨之臣不是年纪大了就是……圣上如今正是用人的时候,听说明天太后千秋还要开设恩科。” 建武帝是一位崇尚武力的皇帝,他不喜欢文人,当然这也与当年的形势有关。 建武帝的功绩自然是彪炳史册,可是穷兵黩武之后也带来了国库空虚。 当今圣上少年登基,先皇给他留下来的自然也是能臣。不说别的,就说当今的户部尚书沈怀中那就是一个能给国库生钱的好手。可以说是他一人之力撑起了建武帝留给国库的烂摊子。 可是,皇帝还年轻,建武帝留下来的那些人却都已经老了。 如今的皇帝不像是建武帝一样排斥文人,据说他曾经借用他人之名参加过一年的会试,最后竟然中了会元。传闻是不是真的另当别论,只是由此可见皇帝的文学素养却是不差的。 只是当年许多文人都对朝廷寒了心,除了王家这样的世家大族,很多的读书人已经不以给朝廷效力为荣了。这么些年过去了,民众的思想有些改变,但是如果皇家能为当年之事给天下的读书人一些安慰的话,那当今圣上自然会更加受到读书人的拥护。 孙氏想了想,自然也琢磨过来了。 连氏看了孙氏一眼:“你嫌弃这薛家二小姐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女,可是别人家可不嫌弃。你等着瞧吧,薛二小姐住在你府上,过一段时间你家的门槛儿就要被闻风而来的各家派来的媒人们踩破了。” 见孙氏还有些不信,连氏冷笑道:“因为各家可不是冲着薛家来的,而是冲着皇家来的。太后娘娘已经摆明了态度要管这件事情,所以这薛二小姐即便是没有皇家撑腰,她也有太后撑腰。” 建武帝留下来的老臣众多,而当今圣上却是想要提拔后起之秀,不可能是没有阻力的。可是像王家这样,历代只对皇帝老子表示尽忠的家族不是没有,还有那些新崛起的根基尚浅的家族,这是一个表态的机会。 孙氏这次是彻底明白了。 难怪连氏家的老大对这件事情这么上心,特意让连氏亲自去接一个庶出之女,也难怪连氏这样最重规矩的人也对薛凤姐另眼相待,原来是因为这是圣意。 想起自己的三儿子接到消息之后也是立即就赶去接人,刚刚又百般关照那薛家二小姐,孙氏点了点头,她家的儿子也不是个笨的。 “你若是不愿意让你家老三娶薛二小姐,我自会物色其他合适的族中子弟。这是为皇上效力的机会,你不要有的是人要。”连氏淡淡道。 孙氏闻言有些动心,可是家中还有一堆的烂摊子,加之柳氏之事是她当年一力促成。这要是再为老三另娶,不就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吗?还会被人说,她当年为儿子娶平妻就是为了跟自己的婆婆打擂台。如今婆婆入了土,她自己都不承认了柳氏的地位。 “你容我再想一想。”孙氏揉了揉揉眉心。 连氏也不逼她,她也是因为想起了王栋与薛家嫡女的那一段夭折的姻缘,又见王栋对这件事情很是上心,加上王栋的正妻已经去世一年了孙氏还没有为他续娶的打算。她才想着正好将薛凤姐说给王栋。不然王家再闹出以妾为妻的丑闻,她这张老脸也没地方搁。 庶女做续弦,王栋又年轻有为,也不怕委屈了这位薛二小姐。 王栋领了一位貌美的妙龄少女回来,还一路嘘寒问暖的消息,在王栋回府不到半刻钟的时间就传遍了王家的各个院子。 三娘因为派了白英去常嬷嬷那边探听,因此将之后连氏与孙氏的对话也知晓了个大概。常嬷嬷对政治方面的事情不是很懂,说的便有些含糊,但是三娘是何人?只凭着白英打听回来的那只字片语就将这当中的形势摸透了。 这位薛家庶出的小姐来头不小啊。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上门闹事 柳氏被孙氏下令禁足。原本她还想着借着孙氏的寿宴在众位宾客面前露一露脸,好坐实了他王家三夫人的地位,毕竟这次来给孙氏祝寿的人家除了王氏族人,青城县的几家世交还有来自各省的平日里与王家有来往的人家,就连京城也是来了好些户人家。 能在这个时候露脸,自然不是在大同那偏院之地所能比的。她连衣裳和首饰都准备好了,是特地请京中的裁缝和金匠,想着到时候定是能将其他的人都压下去。可是,孙氏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将她禁足了,这一日她在院中还能隐隐能听到中院那边的热闹,这让她心中的郁气更甚。 到了晚上,却又接到了松龄院那边传来的消息说二娘被孙氏留在了松龄院。她开始还以为是因老夫人看重二娘才将她独独留下的,可是看到传话的婆子的表情觉出了不对。最后才打探到是因为二娘不知道什么时候惹了老夫人生气,老夫人要发作她。 柳氏吓了一跳,担惊受怕了一个晚上,想要去找自家老爷去老夫人面前求情,却发现王栋已经许久没有在她面前出现了。 柳氏又怕又怒,一夜没有睡。 第二日一早,她实在是坐不住了,悄悄谴了人去前院找王栋。可是派去的人回来却是说王栋一早就出了府。柳氏又焦急地等了一个上午,直到有人来报说三老爷回来了,只是不是一个人回来的,他还带回来了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子,更是对那女子百般呵护。 柳氏突然就觉得天昏地转,软倒在了床榻上。 别人不了解王栋,她这些年一直跟在王栋身边,怎么会不了解。王栋从来不曾对女人上过心,即便是她,王栋也从来都是有事情交代的时候才跟她说两句,平日里连面都很少见。她进来王家十几年,从来没有见过王栋对那个女子嘘寒问暖,就连当年赵氏在世的时候也不曾。 柳氏直觉地感受到了危机。 …… 崔姨娘那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好不容易又让王栋进了她的屋子,可是凭
相关推荐:
恶蛟的新娘(1v2)
山有木兮【NP】
淫魔神(陨落神)
乡村桃运小神医
顾氏女前传
沉溺NPH
深宵(1V1 H)
新年快乐(1v1h)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女奴的等价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