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少了多半。” 三娘点了点头:“看到你的账本我也想起来了,不过我记得当年朝廷有发过文书,临近京畿的遵化,永平,河间,大名几个府在遭了灾之后京中官员凡是在这几个府有田庄的,都按着当时的物价给了相应的补贴。我按着你账本上损失的那些,大致算了算,按照当时的物价,去了零头的话,朝廷至少有补贴五百两银子。这笔钱你忘记记在帐上了?” 高勇顿时脸都白了。 郡王妃也只敢对王府的钱财动动手罢了,哪里敢去贪朝廷的?他们的庄子没有怎么受灾,自然就没有算在补贴的那些庄子之内了。他哪里想的到这位少夫人连这些角落里的帐都注意到了,且还对朝廷下发的文书这么熟悉。 五百两银子……把他们一家子卖了也不够他贴的啊。 高勇当即就腿软了。 三娘又将目光往另外几人脸上看去,虽然他们都没有抬头,可奇怪的是三娘的目光订到谁谁就会想要往后退。 三娘盯着他们看了几瞬,直看得人人头上都冒出了冷汗,三娘笑了:“我知道你们要做这么详尽的账册,确实是辛苦了,差错也在所难免。所以……我也没有要怪罪你们的意思。” 她顿了顿,让丫鬟将那些个账册又搬了上来,放到桌子上。 “这些你们都拿回去吧,给你们一日的时间再做一次。”三娘知道这些人手上都是有底账的,一日足够了。 杨恩德硬着头皮道:“少夫人,这……一日怕是时间不够。加上这时节庄子里正是忙的时候……要不小的们拿回去重新仔细做了,等到过两个月送年礼的时候在来给少夫人过目?” 三娘温声道:“你不说我也知道你们做这么一大本账册出来是很辛苦的。所以,这次你们不用再做得这么仔细了。每个人大概写个十几二十页将该交代的都交代清楚就行了。这不难吧?” 众人欲哭无泪,这更难! 杨恩德还想要推脱,三娘却是不等他开口:“若是你们觉得庄子上少了你们便不行的话,那我可以再派几个人去庄子上帮你们,你们安安心心的做账就是了。” 杨恩德看了看其他人,没有人说话,他也暂时收了声。 若是这个时候派人去庄子上的话,这明显就是要替了他们的位子。虽然郡王妃给他们打了包票,可是刚刚他也瞧出来了,这位少夫人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所以他还需要再想想别的法子。 三娘又道:“当然,你们这次算是额外的活儿,我也不让你们白做。所以最后账目做的好的,能让我满意的那些人,我会给赏钱的。你们想必也知道,对于认真做事情的人,王府并不会亏待。” 众人想起昨日那三十两银子,不由得都低下了头,暗自沉吟。 “既然如此,你们就都下去吧。明日一早我在议事厅等你们的账本。”三娘笑着端了端茶碗。 那几个管事只有鱼贯着退了下去。 三娘将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依旧回去绣她的香囊去了。 而杨恩德几人出了议事厅之后自然又少不了一番商量。 高勇最着急:“杨哥,这下怎么办?五百两银子,我从哪里找钱来贴?” 杨恩德安慰道:“别急,郡王妃那边不会不管的,咱们自己先别乱了阵脚。” 高勇却是不怎么乐观,虽然郡王妃许给他们的前景很好,可是郡王妃也不是什么大方的人,谁知道以后还认不认。别到时候让他这个倒霉鬼背了黑锅。 “那,这账目怎么办?”李青山道,“难不成我们真要给真帐?郡王妃那边……” 杨恩德打断道:“自然不行,账目还是应付应付就是了。她总不能一直扣着我们不让走。” “可是她要是换人怎么办?”赵富贵胆子最小。 杨恩德想了想,摇头:“这庄子上都是我们的人,即便是少夫人派了人过去也不顶事,到时候怕是连年礼都备不齐。最后不还是得我们出来收拾残局?这样到也好,说不定郡王妃也能重新掌家了。” 第五百一十六章 心术 其他几位管事闻言,互相看了一眼,没有说话。 杨恩德又道:“总而言之,只要这一次我们能帮助郡王妃渡过难关,以后还怕没有好日子?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一次我们一定要共同进退才行。” 李青山看了杨恩德与赵富贵一眼:“上一回,杨哥也是这么说的。” 杨恩德拍着胸口保证:“这次我的账本做好之后,先拿给你们看,如何?你们照着我的那本做就是了!” 众人这才没有说什么。 “好了,我先回去了,那位嬷嬷说今日还会过来,我得回去等着,看看郡王妃那边还有什么指示。账本我晚上给你们送过去。”杨恩德拍了拍李青山的肩膀,急匆匆走了。 赵富贵看了几人一眼,见众人对他都是爱搭不理的样子,自觉无趣,便追着杨恩德去了。 他们两人一走,剩下的八人又是一阵沉默。 “我们真要照着杨恩德说的去做?”其中一人道。 “我瞧着杨哥为人向来还是不错的,这次的赏银他不是也没有独吞么?” 高勇却是嗤笑了一声:“他是把银子分给我们了,赵富贵可没有。你得了他区区三两银子就给他说好话,殊不知他们兄弟两人把剩下的那些赏银对分,还是各得了十七八两。三两银子比之那十七八两……呵呵……”杨勇讥讽地笑了笑。 众人算了算,觉得高勇说的也有道理。 李青山皱眉:“高老弟的意思是,这次我们不听他的?” 高勇沉默了一会儿:“这可不是我说的,今晚看看他写来的账本再说吧。”想了想,高勇对其中一个刚刚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管事道:“别的庄子不好说,可是夏老三,你那庄子和赵富贵的那个可都是大少爷的私产,以后若是王府分了家,那就是归今儿这位少夫人管。你怎么也跟着掺和了?” 那位叫夏老三的管事皱了皱眉,依旧没有说话。 高勇看了众位一眼,摆手道:“都散了吧,我现在想着那五百两银子就脑仁儿疼。偏偏郡王妃那边怕被人怀疑。便只联系杨富贵一人,我现在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我得回去好好想想了。说起来,咱都没有杨恩德会做人啊,看看人家那儿,郡王妃,少夫人两头都讨好。以后无论结果怎么样,人家都不吃亏。咱这些,也就是人家踩着往上爬的垫脚石。” 高勇摇着头去了。 剩下的几个管事想了想,决定还是要在细细讨论一下。 高勇才走出没有多远,便看到前面不远处走出来一个老嬷嬷,待看清那位嬷嬷的面容后高勇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笑着迎了上去。 “诶,这不是少夫人身边的管事嬷嬷么?庄嬷嬷您好啊!小人是庄子里的管事。姓高,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小人。” 庄嬷嬷仔细打量了眼前拦路的高高胖胖的中年男子,笑着道:“是高管事啊。您这是往哪儿去呢?若是得空的话,可以去京城里逛一逛,最近新开了好几家馆子,菜新鲜,价格也公道。”庄嬷嬷寒暄完了,便想要绕过了高管事离开。 高管事却是跟了上去,庄嬷嬷有些讶异。 高管着想了想:“庄嬷嬷,可否借一步说话?小的有事情想要求嬷嬷帮帮忙。” “这……”庄嬷嬷有些犹豫,“我还要赶着回院子呢,我家少夫人等会儿怕是要回院子了。我还有事情要向她禀报。” 高管事看了看周围,见没有人,便从自己的袖袋里掏出了一个小钱袋,不着痕迹地塞给了庄嬷嬷:“嬷嬷,这是小的给您的孝敬,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还请您不要嫌弃。小的只说几句话,不会耽误您太长的时间的。” 庄嬷嬷掂了掂钱袋,笑了:“想必这会儿,我家少夫人还在议事厅呢。也罢,你有什么事情,说说看。” 高勇闻言一喜,看了看四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 三娘还在与那香囊奋斗的时候,庄嬷嬷回来了。 看了一眼庄嬷嬷掏出来的那只钱袋子,三娘笑道:“高管事去找你了?给了你多少银子?” 庄嬷嬷笑道:“少夫人怎么知道高管事看到奴婢一定会上来说话?他给了奴婢三两银子。” 三娘将线头用小剪子剪断:“三两银子啊,这高管事倒是听大方。我也不是很肯定,不过他若是不主动去找你,我也会让你去找他的。” 山不来就她,她就去就山。 “若是奴婢去找他的话,想必就没有这三两银子的幸苦钱了。不过,少夫人您真是料事如神。” 三娘挑出了一根金色的绣线,对着光线,很是熟练地穿上了。她绣工不行,穿针倒是很快,以前有时候还给赵嬷嬷穿过。 “哪里有什么料事如神?多亏了上次嬷嬷你仔细打探了这几位管事的性子,将它告知与我。不然我哪里知道那位赵管事是杨管事的妹夫,平日里一毛不拔还怕娘子。又哪里知道这位高管事胆小怕事还会见风使舵擅钻营?”她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料事如神?不过是有针对性的撒网罢了。说到底,这也是心理战。 庄嬷嬷还是觉得,这位少夫人是她遇到的最聪明的女子了。 “他与你说了什么?”示意庄嬷嬷收好了银子,三娘一边低头绣花一边问道。 庄嬷嬷知道这是三娘给她的赏银,便又收了回去。 “他说根本就没有那五百两银子,还说自己一分钱也没拿。那一年是灾年,郡王妃授意他故意谎报灾情,事后府里还给拨了一笔修葺款,但是没有经过她的手,都是入了……那一位的私库。”庄嬷嬷道,“这种事情还有不少,只是他诅咒发誓,自己一文钱好处也没拿。” 三娘笑了笑,打趣道:“这么说他是完全为郡王妃的人品所折服,甘愿什么好处也没有的做牛做马兼做假账?” 庄嬷嬷也忍不住笑了。 “你怎么说的?”三娘问庄嬷嬷。 庄嬷嬷道:“奴婢说了,少夫人您平日里最是宽厚,也向来尊重长辈。只要以后府里和庄子里的事情能顺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长辈们的那些旧账,您是不会特意去查的。但若是以后账本还是像今日这样的话,您也不得不认真去看了。” 三娘点了点头。 庄嬷嬷又道:“他说他明白了,请您放心。只是其余人,还有不少是信任那位杨管事的。而且,杨管事说了他会把自己写的账本先给他们看,让他们照着那个写。杨恩德是郡王妃一手提拔的,也是她在庄子上最大的助力,且这几年那些人也都是他聚拢起来的。” 三娘抚摸着手上的香囊,想了想:“反过来说,只要没人再信任这位杨管事,郡王妃布置在庄子上的人就与一盘子散沙差不多了。”之后再分化,分层管理,万事大吉。 庄嬷嬷见三娘说得这么轻松,不由得也有些期待这位少夫人想要如何去做了。 老王妃那边,张嬷嬷也报告了今日议事厅的最近的进展。 老王妃听完了,狐疑道:“她怎么对鸡蛋几文钱一个,朝廷的相关文书这些事情都知道?” 张嬷嬷想了想:“或许王家就是这么教嫡女的?毕竟都是要做当家主母的,知道这些东西可以少受下头的蒙蔽,况且虽说是朝廷文书,可也是与掌家理财有关的,又不是正儿八经的政事。奴婢听人说,嫁进苏尚书家那位阁老家的小姐在管家的事情上也是一把好手呢。原本有些在苏夫人面前还阴奉阳违的刁钻之人,这次都被这位少夫人给收拾了。” “这就是为何大家都要娶世家的嫡女了,眼界就非一般人家或者那些庶出的女子可比。这位苏少夫人虽然是个庶出的,可是自小就养在嫡母跟前,与嫡出无异了。” “少夫人今日这么做,明日不知道结果会如何?”张嬷嬷道。 老王妃想了想:“那些人也都是些油皮子,哪里就是那么好对付的?且看着吧。” 第二日,清晨就下起了小雨,三娘出门的时候,地上已经都是湿了一片了。在去老王妃院子的路上,宣韶怕她滑倒,都是扶着她走的。 只是这般小心翼翼的模样,让别人都不由得朝三娘的腹部扫去一眼,让三娘很是窘迫,可是宣韶在外头的时候总是冷着一张脸,没有什么表情,三娘也不能反抗。 跟老王妃请了安,宣韶依旧是出门去,三娘坐了一会儿便也与老王妃告辞。 只是今日她没有先去议事厅,她一早就吩咐了白英去管事那里将账册收回来,送回院子里,她看完了之后再去问话,接着便与丫鬟们回了自己的院子。 三娘回到院子里的时候,白英已经从那些管事们手中将他们连夜写好的账册收了回来放到了书房的桌上,只等着三娘回来查看。 **************************************************** 感谢enigmayanxi, 若朝朝暮暮, jackynewton三位亲的粉红票~ 谢谢 enigmayanxi, 13522712047,靈猫猫三位亲的平安符~ ^^~ 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而化之 三娘坐在书案之后,将那一叠比上一次比少了近十分之七八的账册一一翻阅了一遍。 “如何?”在一旁伺候的白英见三娘短短时间就将那几本册子翻完了,忍不住问道。 三娘想了想,将那十本册子分成了两叠。 一叠三本,一叠七本。 “有三本是可看的,其余七本大多都是瞎编的。”三娘靠在了椅背上,笑着道。 白英将那三本册子拿出来:“高勇,夏老三,还有……赵富贵?只有这三人是按着您的要求写的账本么?” 白英皱眉,是不是人数少了点?一共有十人呢。 “这赵富贵不是那杨恩德的妹夫吗,杨恩德没有背叛郡王妃,他怎么倒戈了?” 三娘倒是不意外:“对有些人来讲,实惠才是最重要的,我倒是喜欢这种识时务的人。”也好掌控。 “那另外这些都没用么?那可怎么办?”白英有些担心。 三娘想了想,又从那七本账本里头挑出了两本:“这两本比另外三本要好,真假掺半。”说着将那两本也放到了那三本真账册的一拨。 这下,假账册那边剩下了五本,两边对半儿。 三娘笑了笑,从假账册中又翻出了一本,这下假账册那边就只剩下了四本。 白英朝三娘手上那本账册看了一眼,上头写着承德庄子,杨恩德。在账本右下角还有一点半个指甲盖儿大小的小小墨渍。看上去像是被人不小心沾上了。 三娘将手中的账册的上面那一页撕了下来,然后将它递给白英道:“去,给这本账册加个封皮儿,要用一样的纸。” 白英虽然不明白只不过是一点小小的墨渍。为何要换了,但是还是立即就接了去了。等白英再将杨恩德的那本账册拿回来的时候,除了上面没有署名也没有那点墨渍。倒是与之前的看不出来太大的差异。 三娘点了点头,拿起了笔,照着私下来的那一页,重新在那干净的封面上署好了名。 白英探头去看,发现重新写上去的字迹,与之前的那本的字迹极为相似,不由得惊叹。 三娘仔细欣赏了一番。点了点头,她模仿能力虽然一般,但是不仔细看的话还真像是那么一会事儿。 “好了,你去让人通知管事们去议事厅等我,我这就过去。”三娘将改了头换了面的那一本账册放到了真账册的那一叠。对白英道。 白英领命去了。 三娘看着眼前六四分开的账册,笑了笑。 五比五,是心里上的零界点,六比四么…… 让丫鬟们将账本带上,三娘往议事厅里去了。三娘到那儿的时候,几位管事已经到了,三娘在主位上坐下,几位管事上前行完了礼,就站在一旁不语。 三娘将下面的人打量了一番。从那六本账册中先拿出来了四本,一一摊放在了桌子上:“昨日说好了的,对于写得让我满意的账册我都有赏。高勇,夏老三,赵富贵,还有……杨恩德。” 杨恩德皱了皱眉。抬头看了三娘一眼。 三娘笑了笑:“每人赏银二十两。” 剩下的人不由得骚动了起来,且都怒目看向杨恩德,杨恩德则是惊愕地看着三娘,动了动嘴唇,终究还是没有再说什么,低下了头与其余三人一起谢恩。 三娘又将另外两本账本拿出来:“这两本么,李宝儿,洪大雨……虽说没有刚刚那几本让我满意,不过看在你们也还算用了些心思的份上……每人赏二两银子吧,就当是幸苦钱了。” 那两位管事见二两与二十两差了不少,不由得有些失望,不过想着总算是有钱拿,便都上来谢了恩。 “至于这四本么……”三娘手指轻轻敲着账册,沉吟了半响。 那几位管事看了那边的六人一眼,头上冒汗,心中更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有赏,那也应当有罚才对。我也不罚你们二十两了,就每人罚二两银子吧。” 还二十两?那是要命!二两银子也够让人肉疼的啊! “少夫人,这……这账册可能是今日您身边的姑娘去的时候,小的一着急拿错了,将底稿拿了出来。要不您容小的再回去取一次,这次一定不会拿错了。”有人灵机一动,忙赔笑着恳求道。 三娘闻言有些怀疑地看了那位管事一眼。 其余三位管事见状也忙道:“是,是,是,少夫人……小的,小的也拿错了。请少夫人宽恕一二,小的这就回去给您将真……改好了的送过来。” 三娘笑了:“这出错都出到一起去了?也罢,你们回去将改好了的拿过来吧,若是能让我满意,这银子就不罚了。” 那四个管事忙退了出去。 三娘便又在议事厅处理起了家务,等过了一阵,那四位管事果然又都回来了,将拿来的账册恭恭敬敬地呈了上去。 三娘拿起来大致翻了一边,这些账册看上去比他们原来交上来的都要旧,应该是原本他们备好的底账。果然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于是原本的三人倒戈,在三娘的一番算计下,变成了七人倒戈。 三娘点了点头,对一旁的黎嬷嬷道:“去帐房支八十四两银子。”黎嬷嬷想说什么,将三娘看也没有看她,也只有退了出去。 三娘对那四位管事道:“虽然你们补交了账册,但是赏钱这次是没有了,我不罚你们银子就是了。”四位管事闻言,有些灰溜溜的。但是想到不用罚银子,总是好的。 等黎嬷嬷再进来的时候。那四位没有赏钱的管事看着那几个得了赏钱的,心中自然是极为不舒服。尤其看着杨恩德的眼光,十分不善。 杨恩德接了丫鬟发到他手上的银子,却是觉得有些烫手。有苦说不出的滋味他算是尝到了。 三娘笑了笑,吩咐厨房管事道:“几位管事下午就要启程回庄子上,今儿中午给他们加几道菜。从我的账上走。这两日辛苦他们了。” 厨房管事低头应了,几个管事忙行礼谢恩。 三娘道:“我向来是赏罚分明的,所以……希望今年年末再见到诸位管事的时候,你们都能拿到赏钱,而不是罚钱。到时候账做的不好的那些就出银子给账做的好的吧。” 几位管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低头应了一声是。 三娘点了点头:“时候不早了。你们下午还要赶路,这会儿都回去歇着吧。” 管事们便都躬身退了出去。 三娘见事情已经差不多了,便也起了身,让丫鬟们将账册拿上,回自己的院子。一回了自己的地盘白英就忍不住高兴道:“小姐。您真是太神了!原本只有三人,现在变成了七人,另外那三人除了那个杨恩德之外,想必以后也不敢弄虚作假了。不过即便是那个杨管事,也是独木难支,以后他要是出岔子,要收拾他一个人那还不容易么?” 三娘笑了笑,依旧拿着自己的绣篮,坐到了光线好的地方做起了绣活儿。 责不罚众是最不能放任的。她敢打赌,今日她若是由着这几个庄子上的管事抱团来对付她而不计较的话,府里这些管事们马上就会依样学样。这样郡王妃就能出头了。 而对付手下们抱团抵抗初来乍到的上位者,也不是不好解决的。毕竟谁都有自己的利益,只要分而化之,再各个击破。他们就会分崩离析,直至溃不成军。这是前世的时候父亲教她的。 即便是一开始没有人倒戈,也没有关系,抓住他们的弱点,逼着他们倒。只要有一个人被突破了防线,其余的人全都不会是问题。再结合赏罚手段,人为帮他们划出分界,再牢固的同盟军最终也会解散。 三娘想着,她以前似乎真的学过许多东西呢,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用到罢了。 看着自己手中的墨色荷包,三娘眼神温柔,一针一线也都是小心翼翼,十分专注。 即便她会的东西很多,她也不觉得如今这样的生活是埋没了。 遇上了对的人,即便是一身的本事与智慧都只为了维护两人的家,让日子幸福安定,那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 而那几位管事从议事厅出来之后,都是神色不一。 最后交出账本的那四位管事最先对着杨恩德发难:“杨管事,你好啊!兄弟们都信任你,结果却是被你这样耍弄!” 杨恩德无奈道:“昨日我已经将账本给你们看过了,今日少夫人她……” 不待他说完,高勇就道:“行了,杨哥。做了就做了,有什么不好承认的?你昨日是给我们看你的账本的,可是……你今日交上去的可不是昨日的那一本!” 众人看向杨恩德的眼神十分鄙夷。 杨恩德皱眉解释道:“我今日交给那丫鬟的就是我昨日给你们的那一本。” 高勇撇了撇嘴:“我就知道你不会承认。昨日我们在看了你的账本之后,就是怕被你再耍一次,我特意在那账本的右下角用笔做了一个记号。可是,今日少夫人摆出来的你的那本账册上,可是没有记号的。这说明你今日将那本给我们看过的账册给换了,换成了真的!幸亏我机灵,没有相信你,不然……嘿嘿,哪里还有二十两的赏钱拿?” 那两个只拿了二两银子赏银的管事和一文钱都没有拿到的管事脸色都十分不好看。他们昨日见高勇那么做还觉得没有必要,不想,果然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李青山就是一文钱也没有拿到的那一个:“亏我昨日还劝着几位信你,不想还是着了你的道!你就是个两面三刀的小人。既想讨好少夫人这一头,有想对郡王妃交差,然后就把我们几个当猴儿耍!” 杨恩德想要辩解。可是看着所有人不信任的眼神,他不由得十分泄气。 “还与他说这些做什么?以后咱都不信任他就是了,免得咱都被罚钱,就他一人在背后偷偷数银子。走。少夫人不是说要给咱加菜吗,我去大酒,今日请大伙儿喝几盅。”高勇揽着李青山还有另外一个满脸不满的管事去了。 其余几人也都跟着高勇走了。 剩下一个杨恩德。还有他妹夫赵富贵。 赵富贵看了看走远了的那些人,又看了看杨恩德,道:“哥,咱们去哪里?” 杨恩德瞪他:“你怎么不跟着一起去?与我这个小人一起做什么?” 赵富贵有些尴尬:“我原本想着就我自己写了真账,也不碍着什么事儿,我也没料道他们也都反了水。要是知道会坏了你的事,我就不贪这银子了。我能去丰台做管事。也是因为你帮忙打点的。我……” 杨恩德摆手,自己妹夫这德性,他还不知道吗?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 杨恩德转头往议事厅那边看了一眼,满脸的苦笑。 他被那位少夫人给摆了一道了,这为新主子。还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啊!郡王妃想要重新掌权,怕是难了! “走吧,我请你喝酒去。”杨恩德叹气,对赵富贵道。 “那郡王妃那边,你怎么交代?”赵富贵小心翼翼道,他虽然贪财,可是也不想看这位大舅子失了势,不然以后他靠谁提拔? “怎么办?事已至此,还能如何?老老实实滚回庄子上做事。”杨恩德摇头道。 郡王妃那边得到消息之后气得差点要将桌子给掀了。 还是让偷偷来瞧她的马嬷嬷劝住了:“王妃。您息怒,若是让老王妃知道你又发脾气怕是又要生气了,这佛堂里的人,不全是我们的人啊。” 她每次来看郡王妃虽然也没有怎么受阻,可是银子却是散出去不少,这些新来 的丫鬟婆子们伸手就要钱。没钱就不给她进来。 郡王妃堪堪忍住了怒火:“你再去找那杨恩德一次,让他想法子!别忘了他和他那妹夫能当管事是谁提拔的。他要是敢吃里爬外,本王妃就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对于这些庄子上的事情,她以前可没有少花心思,若是连这些人也都倒戈了,她如何甘心! 马嬷嬷忙应了:“杨管事还是向着郡王妃您这一边的,实在是其余的几位管事靠不住啊,再加上少夫人她手段也甚是了得。” 郡王妃冷哼一声:“那也是他没本事,当初我每年给他的好处还少?他连几个人都管不住!”说着郡王妃还瞪了马嬷嬷一眼,“别以为他是你远房外甥,你就给他说好话,平日里都是你去联络外头的,想必他也给了你不少好处。不过你记住了,若是他那里出了什么岔子,你也不要想好过!” 马嬷嬷一脸苦相,她自己倒贴钱来探望郡王妃容易么? “行了,你出去吧。跟他说,让他们年末的年礼迟送些时候,账册继续给假的,我就不信不能给她丢这个人了!”郡王妃狠狠道。 马嬷嬷应了。 王妃又道:“惠兰和安儿如何了?” 马嬷嬷想了想:“惠兰县主奴婢很少能见到,老王妃那边下了死命令,不准我们这些人接近,那为宫里来的嬷嬷也甚为厉害。上次奴婢特意让惠兰县主身边的丫鬟菊儿去找了世子来救县主,可是世子最后也没说什么就走了。” 郡王妃皱眉:“你不是说惠兰在受罪么?若是如此,安儿怎么会不救惠兰?” 马嬷嬷看了郡王妃一眼:“刚开始的时候惠兰县主被锁起来的时候,确实总是撞门,有时候还会突然尖叫。可是最近倒是好了,没有什么大动静,听说现在县主还胖了许多。” 郡王妃咬牙切齿:“她们定是想了法子让惠兰有苦难言,老王妃也真狠心,惠兰也是她孙女,怎么能如此任人践踏!” 马嬷嬷低头不敢说话。 郡王妃在原地走了走,心里越发烦闷:“不行,我一定要快些出去!你还站在这儿做什么?快去找那杨恩德!” 马嬷嬷见郡王妃又要发脾气。吓得赶紧退了出去。 虽说老王妃是让郡王妃来这里修身养性的,可是郡王妃这脾气却是一日比一日更坏了。 杨恩德吃完饭回来,就看到马嬷嬷依旧在自己屋里等着了,他自然是知道马嬷嬷是为什么而来。不由得叹息了一声,上前喊了一声表姨。 马嬷嬷将郡王妃的话说给了杨恩德听,杨恩德皱着眉头很是为难。 马嬷嬷见状。不高兴道:“怎么,拿了少夫人的赏钱你就忘了自己是跟谁姓了?” 杨恩德苦笑:“实在是那些管事们已经不信任我了。他们……哎!”管事们也都有家有口,自然是谁给饭吃就奔着谁去。郡王妃许的那些好处,那里有实实在在拿在手中的好? “事情我已经交代你了,郡王妃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你可别连我也一起给害了。”马嬷嬷皱眉道。 杨恩德,长叹了一声:“外甥知道了,尽力而为就是。” 马嬷嬷便满意地走了。 杨恩德看着身后的们被关上。苦笑连连。早知道他就老老实实做他的管事了,何必插手这些贵人们的内院争斗?不知道现在后悔还来不来得及。想起年末的时候还要再来一次,杨恩德有苦说不出。 ********* “都走了?”老王妃问张嬷嬷道。 张嬷嬷笑道:“管事们都回去了。最后大部分人也都向着少夫人那边,把账本给交了出来,王妃。这下您放心了吧?” 老王妃靠在榻上,想了想:“这孩子确实是个聪明的。” 正在给老王妃捶腿的范姨娘,抬头笑道:“不愧是王妃您教出来的,少夫人身上还有您当年的影子呢。” 老王妃瞪了范姨娘一眼:“少拍马屁!” 范姨娘笑了笑,继续低头为老王妃按腿。 到了下午的时候,宫里突然来了消息,说太后让老王妃得空了就进宫一趟。 只是天色已晚,老王妃便决定第二日一早再进宫。 三娘得到消息之后,虽然有些好奇为何才进宫没有两日太后就又要招老王妃进宫。不过因为她想要避着宫里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便在傍晚的时候声称自己受了些风寒。于是第二日,她便顺理成章地不用跟着老王妃进宫去了。 老王妃回来之后那边也没有传出什么动静来,三娘便猜测可能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又过了一日,三娘去给老王妃请安。 “你身子好些了?”老王妃问三娘道。 三娘笑着道:“也不是什么大毛病,想必是那一日下雨的时候淋到了,喝了两碗姜汤就好了。” 老王妃叮嘱道:“现在你最要紧的是养好身子。可别病了吃药。是药三分毒,万一你这时候正好怀上了,会对孩子不好。” “……” 三娘打岔道:“昨日祖母怎么又进宫去了?不是才去了没有两日吗?宫中可是有什么事情?” 老王妃道:“嗯,太后与我说起了礼亲王世子的婚事。” 宣云? “不是说礼亲王妃想要魏家小姐做儿媳妇么?”三娘记的最近这传言还不少,不过魏夫人却是没有什么表示,连礼亲王府也很少去,是礼亲王妃一厢情愿。 “听说魏夫人已经给魏家小姐挑了人家了,礼亲王妃想要自己的外甥女当媳妇也是不成了。”老王妃喝了一口茶,不以为意地道。 魏云英已经说了人家了?三娘一愣。 不过她也觉得魏云英与那位骚包的宣云世子有些不合适,可是魏云英自小就喜欢宣云世子,她现在一定很难过吧,三娘叹气。 “那太后看上的是哪家的闺秀?”三娘有些好奇的问道。 老王妃脸上却是带了些笑意:“太后看上了成国公的嫡长孙女儿。” 三娘一愣,成国公?那不是…… 一旁的张嬷嬷笑眯眯地对三娘道道:“成国公的嫡长孙女儿可不就是我们王妃的侄孙女儿么?” *************************************************************** 嗯,偷个懒~两章一起发~加更在一起的~^^ 感谢 momotrista亲的两张粉红票~ 谢谢 静静蔓延, 青青子衿160两位亲一如既往的粉红票~ 第五百一十八章 宣云的婚事 尽管现而今已经很少有人提及成国公,三娘却是知道的。 第一代成国公与与三娘曾祖母的父亲安国公都是当今皇上的爷爷光宗皇帝那一朝的名臣。成国公为文臣助光宗皇帝处理内政,安国公为武将常年驻守边关。光宗皇帝临终之时曾经感叹,他在位二十载,国泰民安,实不是他这个当皇帝的人的功劳,而是因为他有两个文武能臣。 光宗皇帝薨逝之后,成国公与安国公继续辅佐建武帝。建武帝登基之初,君臣和睦,在当时还被传为一段佳话。原本朝中传闻,太后有意为建武帝娶成国公或者安国公家的嫡孙女为后。只是安国公家的嫡孙女们皆已出嫁,成国公家仅有一位嫡孙女尚还待字闺中,不过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成国公的孙女却是先一步嫁给了建武帝的庶长兄庄亲王为妃。 最后太后为建武帝迎了成国公族弟的女儿,一位并不在朝为官的名士之独女为正宫皇后,也就是当今太后。 不想三年之后,当时圣眷正浓的成国公却是以自己年老体弱为命,请求告老还乡。建武帝再三挽留,无奈成国公却是去意已决。最后建武帝只有准了成国公带领一家老小回了祖籍安阳。 成国公这一归隐就是两朝,成国公一族甚至再也没有子弟在朝为官,名士倒是出了不少。像是现在最为有名的画圣姚充姚圣手就是成国公的族人。 成国公走了,成国公依旧带着一家老小保家卫国。只可惜,建武二十二年。却因一个莫须有的勾结外邦之罪被建武帝抄家灭族。 当初三娘是在探听曾祖母陆氏的背景的时候顺便知晓了成国公的事迹的。无论是哪个时空哪个朝代,历史总时不时地就上演这种极为相似的戏码。 最后她不得不感叹,对于政治的敏锐度,安国公这个武将出身的人还是比不得两朝为相的成国公啊。看两人的最终结局就知道了。 成国公的的爵位世袭罔替,当今这一任的成国公是老成国公的嫡长孙,也就是老王妃的嫡亲弟弟。 成国公一家已经在祖籍安阳住了几十年。京中许多人差不多已经忘记了曾经那位两朝皇帝面前的肱骨重臣,就连建武帝自己也差不多忘记了自己的皇后的娘家并非是默默无闻的。可是成国公还真就做到了,让自己变成了一个隐形人,就算是之后现任顺德帝登基,国主年幼尚须扶持的时候,成国公府也没有人再出来指点江山,匡扶社稷。 这一次。不知道为何太后会想到要让自己娘家的女子嫁给礼亲王世子。而太后口中这一位侄孙女,三娘更是从未在谁口中听闻过。说是默默无闻也毫不为过。 还有就是……若是算起来这位成国公的嫡长孙女应该算是太后的侄孙女,儿礼亲王世子却是太后的侄儿,太后这一次不怕乱了辈分了? “那这一次是谁做的媒人?”三娘笑着问道。 老王妃笑了:“说起这媒人……其实应该是先皇才对。” “先皇?”三娘奇怪了,建武帝不是已经去世十几年了?难不成他还托梦给了太后。或者在他在世的时候有过什么口头婚约?可是,以前也没有见谁说起啊。 其实三娘猜的已经不离十了。 老王妃道:“先皇在世的时候,曾经有一句酒后戏言。说是皇后(也就是当今太后)十分贤惠,所以要让宣家下一辈的男儿娶成国公的曾孙女儿,只是现任成国公的嫡女与当今皇上在岁数上差了许多,所以之后皇上要大婚的时候便没有人提及这个茬儿。不想前日礼亲王进宫又与太后说起了礼亲王世子的婚事,正好一位上了年纪的夫人也在场,还提起了先帝在世的时候的这一句戏言,且还说当初先皇提的是宣家下一辈的男儿。并未提及一定要是皇上,礼亲王世子也是与皇上同辈分的宣家男儿。正好现任成国公的有一位嫡长孙女年方十四,还未定亲。” 这位上了年纪的老夫人当时说那话,肯定是有拍太后马匹的意思在的。不过礼亲王妃听了却是眼睛一亮。 无论礼亲王妃给世子说谁家的姑娘,世子总是有一堆的理由拒绝。现在若说这是先皇的意思的话,世子自然是什么话也不敢说的。况且成国公府的嫡女。即便是没有见到人,礼亲王妃也觉得是靠谱的,看看太后和庄亲王妃就知道了,且她还从没有听人说成国公家的女儿有不好的。 当时礼亲王妃就求了太后,说既然是先皇金口定下来的婚约,那就一定要履行才行。太后那时候心情也颇佳,加上她向来以夫为天,自然也是当场就应了下来了。 至于这辈分之事,当时没有半个人提及。想必就算是之后太后想起来了,想到这是先帝定下来的,也就装个糊涂给刻意忽略过去了。 三娘笑着问老王妃道:“祖母以前有没有听说过这位表妹?” 老王妃虽然没有再回过成国公府,但是年节的时候与娘家那边总该是有过联系的。 老王妃闻言失笑:“昨日太后招我进宫也是问我这个侄孙女的事情,只是自我出嫁之后,就极少与成国公府那边有联系了。”老王妃说到这里有些怅然,“我祖父与父亲都是豁达之人,当年他们回了安阳之后,我逢年过节都有送年节礼回去。不想之后我母亲却是来信说,要我不要再送了,祖父说路途遥远,劳民伤财,他不喜。之后连信也少了,我去信,很少能接到回信,母亲有时候会回我一两封,也不过是说家里人都康健的只字片语。” 老王妃仰着头靠在罗汉床上,似乎是在回想:“之后又是战乱,我也很少送信回去了。直到近些年,现任成国公袭位,才又有零零散散的书信往来。现任成国公是我亲弟弟,我出嫁的时候,他才岁,那么小小的个儿非说要背着我出门上花轿。不想,这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他连孙女儿都要出嫁喽。” 三娘静静听着老王妃说当年自己与成国公的事情。 “瞧我,说远了……”老王妃拿出帕子揩了揩眼角,“成国公的嫡长孙女我曾经听成国公夫人来信提过一次,她十岁那一年有个方外之人给她算命,说是她命格独特,又有些佛缘,要在庙中吃斋念佛三年,不然十四岁那一年怕是有血光之灾。只要在庙中待过了十四岁,便能享尽荣华,平稳一世。成国公夫人怜惜这个孙女,便让她庙里住了三年,直到前一阵子过了十四岁的生辰才回府。” 三娘听着,觉得这些所谓的方外之人都是闲的,总是巴不得人家骨肉分离似得。好在这位千金也只是被忽悠着在庙里住了三年,比那些把人家家里的女儿忽悠走了就不还了的要好多了。 “如今她避开了煞劫,又要与礼亲王世子定亲,到也合了那高人批的命格。”老王妃点头道。 三娘无语,只要安亲王的孙女能活下来,她的身份自然是能嫁一户门当户对的人家,荣华富贵一生。 “对了,你看看府里哪个院子适合,收拾了出来,以后就让悦容住。”老王妃吩咐三娘道,见三娘有些不明所以,王妃笑着解释:“成国公的这个孙女闺名姚悦容,太后已经下旨宣她进京,算算日子,应该下个月月底就能到了。成国公当初走的干脆,京中的府邸和别院都买了出去,所以悦容进京之后就住在庄王府。” 对于这个结果三娘也不意外,昨日太后招老王妃进宫怕就是与她说的这件事情。只是这些老人家的动作还真快,这一次礼亲王世子怕是逃不掉了。 只是希望礼亲王世子不要学他父亲,让这位姚家的小姐与礼亲王妃一样。 “不知道表妹她这次是自己一人进京还是家中长辈陪同?”三娘问道,问清楚了才好安排,免得到时候失礼。 老王妃想了想:“太后只招了悦容进京,成国公夫人自然是不会进京的,她母亲是嫡长媳,要帮着管家也不会进京。有我和太后在,成国公府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你就暂且安排一个大一些的院
相关推荐:
弟弟宠物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乡村桃运小神医
神秘复苏:鬼戏
白日烟波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我的傻白甜老婆
淫魔神(陨落神)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