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他们的娇宠[高H NP] > 第46章

第46章

心就提高音量禀道:“夫人,小姐,三小姐过来了。” 元娘忙惊喜地站起身道:“快请。” 白氏也暂时将愁绪压下。 三娘笑着进来了,和白氏,元娘见了礼之后就被元娘拉到了一边坐下了。 虽然白氏已经极力让自己的担忧不要表现出来,但还是让三娘捕捉到了。三娘皱了皱眉,难道是元娘婚事有什么不顺?虽说觉得自己不该多事,三娘还是忍不住问道:“大姐姐可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 白氏闻言有些犹豫,而元娘因为与三娘交好,又见屋里没有外人,便不瞒着她,将夫君要去京中参加会试,自己要留在家中伺候公婆的话说了一遍。甚至连白氏担心派了通房去会让通房先她一步生子的事情都没有隐瞒。 白氏见状有些无奈。 其实元娘性子虽直,但也不是真傻,她也是因为信任三娘才会豪不隐瞒,若是在这里的是四娘她们,她也是不会多说的。 三娘仔细想了想便也明白了元娘憨直的性子所给的反应会让白氏多么担心。她也明白,白氏更担心元娘自己转不过弯来。 想了想,三娘摇了摇头道:“三娘认为大姐姐的想法,不对。” 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训 元娘闻言愕然地看向三娘:“我哪里不对?” 三娘严肃道:“我记得之前的女先生教过我们,为人子女应该为父母排忧解难,万事要想在父母的前头,是不是如此?” 见元娘点头,三娘又道:“大姐姐你如今嫁做了白家妇,那么大姐夫是双亲是不是也是你的双亲?为何你却做不到像侍奉二伯父和二伯母一样侍奉姑舅?” “我……”元娘有些摸不着头脑,她虽然嫁到白家只有三日,但是也是做到了事事以姑舅为先,尊敬顺从,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忤逆,她不知道为何三妹妹会这般指责她。 三娘叹了一口气:“大姐姐你有没有想过,现在大姐夫的双亲最挂心的是什么?” 元娘闻言蹙眉想了片刻,便点头道:“自然是最挂心……夫君的会试。”因为叫夫君还叫不顺口,元娘有些脸红地顿了顿。 三娘点了点头:“既然知道,你为何不想着为姑舅排忧解难,只想着躲在内院躲清闲?你明明是顾忌着自己的那一点名声,想做个面上被人称颂的贤良妻子而已。可是与实惠比起来,你的名声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元娘这下是真的觉得委屈了:“我不是不想为家中排忧解难,可是我一个女子又不能帮着夫君上考场,我能做什么?” 三娘不赞同道:“那大姐姐你知不知道,会试不仅仅是去贡院里考试这么简单的。提前几个月进京是为了结交同年的考生,比试文墨,并靠着家里的关系积累人脉?这也是为何世家子弟去京考试总是要提前好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的原因。不信你问问二伯母,当初大伯父和我父亲是不是如此。” 元娘看向白氏,白氏想了想点了点头,元娘还想说话却被三娘伸手制止了。 “若是姐夫想要一心只读圣贤书,不想浪费时间与人舞文弄墨以致分了心思,那么更是需要一个人帮她将京城的关系网结起来。大姐姐,这里没有外人,我也不怕婶婶和你说我没规矩,我问你当为何世人娶妇,除了看重女子的妆奁,最看重的是家世背景?其实说白了就是看重家世后面的那一层人脉而已。” 元娘作为王家的女儿,这些也是浅显地学过一些的,她们不仅仅是孝媳,贤妻和良母,若是丈夫进了官场,她们还得是贤内助。都说后宫是朝廷的一个缩影,其实后院又何尝不是官场的缩影? “那……三妹妹的意思是,要我随同夫君一起进京?”元娘不确定道。 三娘点了点头:“你可不是陪着去游山玩水的,你是去为大姐夫打点关系的。” 白氏在一旁听了,也是眼前一亮。 “可是我,我并不认得什么人啊?”元娘有些无措。 “大姐姐,你忘了?叔祖母和九姑姑还在京中呢我记得叔祖母为人最是慈祥,对大姐姐也一直是疼爱有加,这次你出嫁,叔祖父一家虽然没能赶回来,但是叔祖母和九姑姑都是让人送了厚礼回来的。而九姑姑年纪与我们一般大,往年每次回青城县的时候与我们几个侄女最是亲近了。你若是去了京城,叔祖母和九姑姑定是会为你引荐,所以你不用担心认不得人。” 元娘觉得三娘的话很是有些道理,不由地道:“那我回去之后就向父亲和母亲提,这次我陪着相公一起进京?” 三娘沉吟了一下,却是摇了摇头:“大姐姐,这件事由你提出来不好。” 虽说是当媳妇的要事姑舅如自己的亲身父母,可是你千万别奢望这对“父母”能同样把你当女儿看待。古今皆同。 她不清楚白家父母的为人,但是才嫁过去,谨慎一些总是不会错的。这次白渝生去参加会试,若是最后能金榜题名那便是最好,若是不能的话,谁也不知道到时候白家父母会不会将儿子考不上的罪名怪在了媳妇身上。觉得是媳妇让儿子分了心分了精力,才至落榜? 所以这件事情最好由白家人自己提出来。 只是这话三娘不好说出来,便向白氏看去。 白氏也觉得此事可行,最重要的是将元娘的死脑经扭了过来。不然即便是她想法子让元娘跟了去,元娘心中也是会不安。 这会儿见三娘看了过来,白氏也立即明白这事情确实是不能让元娘这个新妇开口。 “这件事情我会找机会与你舅母说的,你回去之后先不要做声,等你婆婆开口提出让你跟着渝生一起去京城的时候你不要答应得太快,要想一想才回答。” 元娘皱了皱眉:“为何要如此?” 白氏白了元娘一眼:“娘叫你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准问为什么还是你如今有了母亲就忘了娘,我的话不愿意听了?” 元娘忙道:“女儿听命就是了。” 三娘在一旁见了有些忍俊不禁,她不知道白氏还有这样的一面。这个二伯母她一般只有在给孙氏请安的时候才见到,每回见到她都是一副沉默寡言低头观心的样子,三娘曾经怀疑就算是一直苍蝇飞来停在她的鼻尖上她也不会动一下眼的。 三娘轻咳了一声将笑容掩了:“二婶是怕你答应的太快,让白家的伯父伯母觉得你没有一点舍不得他们的意思,所以伤心难过。” 白氏闻言也忍不住笑了。元娘见白氏转怒为喜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时候外面有人报说,五小姐来了。元娘这个长姐一直都很疼爱这个活泼的妹妹,笑着去迎。 “你们姐妹好好聊着,我去打发人去前院看一看,是不是要从内院备了酒席送过去。”白氏笑着道。 姐妹三人笑着应了,白氏便出了门去,她要去给自己的娘家大嫂捎信,让她得空过来王家一趟。事已至此,她也没有办法将元娘的性子扭转过来了,只能是由她这个当娘的多为她打点一二。她更是庆幸,还好是将元娘嫁到白家去,她也还能管的着她,也幸亏白渝生家里的情形相对简单,没有太多的肮脏之事。若是元娘嫁的是王家这样的大家族,那她恐怕只有空为她担心了。 想到这里,白氏不由地想到了三娘。那孩子到是个机灵剔透的,心肠也好。想到赵氏当年在世的时候对人也是真心实意,对她这个二嫂更是从来就尊敬有加,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白氏这么想着,便见到前面有两人朝着这边走来了。 走在前面的那一个容貌很好,虽是年岁有些大了,脸上也带着些蜡黄,但也依稀可见年轻时候的风姿。 “婢妾见过夫人。”那女子见了白氏,忙上前快走了几步,恭敬地行礼。 白氏伸手扶了扶,笑着道:“在自己家中不用这么多礼,昨日不是还说身子有些不爽利么?怎么不好好歇着?” 来人是二房的阮姨娘。 “姨娘说要来给大小姐和大姑爷请安。”阮姨娘身后的小丫鬟道。 白氏闻言柔声道:“姑爷让太老爷和大老爷请到前院去了,元娘在与三娘和五娘说话。你便先去见一见大小姐吧,姑爷等他回到内院了再见不迟。” 阮姨娘倒是犹豫了:“那我还是晚些时候再来见大小姐吧,免得扰了几位小姐说话。” 白氏摇了摇头:“说了在自己家中不要这么多礼,你身体不好,能起来也不容易,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的怎么好?” 阮姨娘道:“婢妾如今已经好多了,今日精神头尤其好,不碍事的。” 白氏与她相处十几年,知道她的性子,便也由着她去了。 阮姨娘当年是孙氏房里伺候的大丫鬟,与如今的甘草一般得孙氏的信任。孙氏原本指了好几个人过来,都让王松拒了,最后她将最得自己信任的贴身大侍女送到了洗翠院,还让人传话说长者赐,不敢辞,她这个做嫡母的连大丫鬟都舍得给了,王松这个庶子若是还嫌弃,那就是打她的脸。 王松本还是要拒了的,白氏却将王松拦下了。 “瑞儿也同老爷他们一起去外院了,你今日就留在正院用饭吧,等会儿见姑爷的时候也顺便见一见瑞儿。前几次我让瑞儿去看你都让你推了回来,这次真好见一见。” “婢妾前一阵子病的有些重,怕给三少爷过了病气。如今好了才敢出来见人。夫人你不用总让三少爷去探望婢妾了,婢妾很好。这些年也多亏了夫人将他养在膝下,与二少爷一般教导,才让他知书守礼,婢妾很是感念夫人的恩慈。” 白氏叹了一口气,不再劝说了。 白渝生一直让王家的兄弟几人陪着在外院,直到用过晚膳之后才让人给送到了后院来,可是因为连着被灌了两顿酒,已经醉得又有些不省人事。 还好白氏早就让人准备了醒酒汤,让人将白渝生扶去一边歇着,又让元娘去一旁伺候着。白氏瞪了明显没有喝多的两个儿子一眼:“明知道你们大姐夫和大姐姐今日还要赶回去,怎么就灌了他这么多酒?” 第一百九十二章 王栋来信 王璋苦笑道:“是祖父拉着我们说,酒品如人品,要将大姐夫灌醉了之后才能看出他人品好不好,大哥哥也在一边起哄。我后来想拦着已经晚了。” “……” 众人闻言皆无语。 王瑞脸红道:“本来我和二哥商量着要暗中拦一拦的,只是我们被大哥劝着喝了好几杯,觉得那酒有些淡,想着大姐夫多喝几杯也没事。可是后来却发现只有大姐夫一人醉倒了,最后才知道我们喝的酒是被惨了水的。” “……” “好了好了,既然已经醉了那就休息一下晚些时候再走。现在还早着呢,你正好多留着元娘说说话。”王松忙笑着安慰白氏。 白氏又瞪了王松一眼,白渝生喝醉了元娘自然要在一旁照顾,母女俩哪里还有机会说话? 王松有些理亏,只得轻咳了一声,到一边喝茶去了。王璋紧随其后。 王瑞看了看两边,也想跟过去,却让白氏叫住了。王瑞瞬时苦了脸。 白氏瞧着有些好笑:“你做什么这么一付表情?我叫住你是因为你姨娘来了,我当她在厢房先歇着,你去看望一下吧。” 王瑞愣了愣,忙向白氏行礼应了一声“是”,然后才出了门去。 四娘和六娘过来用过午膳就回去了,三娘和五娘却让元娘一直留着。刚刚白渝生突然被扶了回来,两人避到了一旁,这才得了机会上前来告辞。 白氏亲自将两人送到了正房门口。 被王家的大小爷们这么一闹,白渝生和元娘等到太阳都快要落山了才回白家。 但是青城这边有这样的规矩,说是女方家的人对女婿越是满意就越是要多灌他一些酒,而女婿是不能拒喝的。只是为了让女儿女婿能在太阳下山之前回家,很少有人家能将女婿灌到今日王家这个地步的。 撇开这个不说,今日元娘回门还算是比较顺利。 只是第二日,三娘去孙氏房里请安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外院送信进来。 “是京中三老爷的来信。”外院的婆子恭谨地将信呈给了孙氏。 这个三老爷自然指的是王家的老三王栋。 三娘不得不感叹,王三老爷虽然将家中后院搞的乌烟瘴气,但是官运还是很好的。去年他被皇帝一纸调令,招到了京城升任刑部右侍郎。 如今已经是正三品的京官了。 孙氏虽然与大儿子王柏更亲近一些,但也不得不承认三儿子王栋是她在王家扬眉吐气的骄傲。听闻是王栋从京中寄来的信,忙从榻上起了身,也不让人念,自己就接过了信拆开读了起来。 屋里本在说笑的几人也停住了声音,安静地等着孙氏将信看完了。 孙氏的眼神还很好,因此看信也不费力,几下就将那三页的纸看完了,随后又将信递给一旁候着的常嬷嬷帮忙折好收起来。 “柏儿来信说在京中为五郎寻了一家官办的官学,让五郎尽快启程去京城。还说若是大房和……同意的话,让玬儿也一起去。” 几人本来以为是王栋写来向孙氏问安的信,却不知原来是要让王璟他们去京城。 三娘更是吃了一惊。 王栋竟然想起来了要履行一个当父亲的义务了么?这可真是……太让人意外了。 让王璟和王玬一起去京城,却独独落下了二房的王璋和王瑞?这并不像是王栋那自认为公平的人的做事风格。想着孙氏刚刚说到大房之后停顿的那一下,三娘敢肯定,王栋信中的原话是要叫大房和二房的几个男孩子一起去的,只是被孙氏将王璟和王瑞拦了下来。 三娘又看了一眼白氏,见她神色果然不似平日一般木然,而是下意识地咬住了唇瓣,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京城的官学这是其它的人家想去也去不了的,条件和师资力量不是青城县这个小地方能比的。如今在王家族学里坐馆的那位族叔,学问是很好,只是王家的族人多了,他也不能每一个都能照料得到,只能挑那些拔尖的重点培养。即便是看在同为嫡枝的面上,多照看王玬他们一二,也是精力有限。 京城的官学人也,但是坐馆的先生也多,且听说都是翰林院的人。读书做学问,只听一家之言的话,难免会有局限性。 白氏别的事情或许可以不放在心上,但是关系到儿子的前途,她不能不担心。当年王松在念书上虽是比不上王栋,但是比王柏是要好上许多的,却让孙氏想方设法竭力打压了下去。最后只能留在王家照看田庄和商铺。身份只能算的上是一个大管事。 如今孙氏又想故技重施,将王璋和王瑞也打压了。 三娘觉得孙氏这样做是目光短浅,但是这事怎么也轮不到她这个晚辈的来管。 “对了,三娘和五娘以及崔姨娘也过去。”孙氏又淡淡道。 三娘这下是真的惊讶了,如果说王栋让王璟进京是因为王栋那一点点为人父的良知未泯的话她可以理解。薛氏嫁进王家四年,至今未曾有孕。王璟是三房唯一的男丁,王栋不想重视也难。可是她和五娘,一个前妻嫡女,一个小妾庶女,进京做什么?且还要崔姨娘也跟去? 薛氏不会觉得心里不舒坦? 等等,薛氏…… 薛氏虽然是皇太后赐婚,可是婚后五年肚子都没有动静。在京城那种地方想要不被人诟病都难。那么将王璟招进京是为了给薛氏打掩护?或者薛氏想拉拢三房这这个唯一的嫡子? 王璟今年已经十五岁了,即便是薛氏她现在生儿子也撼动不了王璟这个嫡长子的地位,其实拉拢到真的比打压要聪明。 至于她,五娘还有崔姨娘为何要进京,三娘想了想便明了了。 薛氏无孕,王栋又算是高位,那么想着要往王栋身边送人的人定是不少。若是王栋身边连个姨娘通房都没有,薛氏又不想让人进府,即便是王栋自己也不想收人,薛氏也都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妒妇的。 听说太皇太后最看重的是贞静贤淑的女子,薛氏若是背上了不贤的妒妇名声,即便是太皇太后那里也够她喝上一壶了。 所以,如果说她和五娘是过去衬托薛氏贤良的形象的话,那么崔姨娘就是过去当挡箭牌的。 薛氏这算盘到是打的好,不过不知道是她的主意还是她身边的那个厉害的嬷嬷的主意。 薛氏住在王家的时间虽然少,但是三娘也与她打过几次交道,薛氏给她的印象就是一个软和的性子,对当家主母的手段也还没有学到位。难道说四年的时间让她出师了么? 想通了这些,三娘到是将心安了下来。只要薛氏不是和当初的柳氏一样将她们兄妹两人当成是眼中钉的话,她倒是愿意与薛氏合作,毕竟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老三家的为你们姐妹请了一位从宫里出来的嬷嬷当教习,你们去了京中之后要好好跟那位嬷嬷学本事,不要辱没了我们王家小姐的名声。”孙氏象征性地敲打了两句。 三娘和五娘忙恭声应了声是。 “祖母,为什么我和六妹妹不能去?”一直在一旁听着的四娘这时候终于憋不住了,忍不住急道。 京城里的那些人家即便不是皇亲国戚也是非富即贵,可不是青城县这么个小地方的人家可以比的。而且凭借着叔祖父和三伯父在京中的官位,她去了定是能结一门好亲。比留在王家等着嫡母想起她来才给她随便指一个什么庶子,土财主之类的要好多了。因此四娘顾不得她这话合不合时宜了。 屋里的人听了四娘的话都愣了愣,不知道她怎么会说出这种话来。 三娘和五娘去京城是因为她们的父亲和继母在京中,那里算的上是她们的家。她这个当侄女的,若是家中父母长辈皆不在世了,他跟着叔父和婶娘到也说的过去。可是如今她祖父母和父母亲俱在,她跟去算是什么事? 五娘噗哧一声笑了出来:“四姐姐,你难不成要给我们三房做女儿?可那也要先问问大伯父,大伯母和我们三房的人同意不同意呀” 四娘也发现了自己的话有些不对,但是她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强笑着对孙氏道:“是孙女也想着要跟那宫中出来的嬷嬷学些本事才有此一言的。再说了,大哥哥不是也跟去了吗?为何我和六妹妹就不能一起去见一见世面?” 六娘觉得四娘这样上赶着巴着三房的行为让她们大房很没脸,虽然她也很想要去京城看一看,但是终究是面子重要,听闻四娘又扯上了她便瞪了四娘一眼。 四娘平日里对六娘言听计从,这一次却视而不见,只巴望着孙氏。 孙氏皱了皱眉:“玬儿他过去是为了去官学念书。你一个女孩子家父母健在,跟着叔父婶娘走成何体统?不要再说了。” 四娘闻言眼神一暗,可是她真的是不甘心。此时她很恨自己为什么不是生在三房,即便是她曾经鄙视过三姐姐过得还不如她这个庶女。可是到了如今,做三叔的女儿到真的比在待在大房要得的好处多。三叔新娶的那一房妻子,看上去也比她的嫡母要好应付多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 京中 京城的地界上可谓是寸土寸金,家底薄一些的小京官儿们只能租赁一些小宅子居住,要买上一间四合院凭着那点俸禄终究是不够的。 王栋在大同当了几年的巡抚,虽说算不上的贪、吏,但是在那种环境下总归是积攒了一些家底的。因此到了京城之后便自己掏钱在内城城东买下了一幢三进的宅院。 因王栋只带着薛氏上任,家中人少,因此到是不显得挤。 正房…… 薛氏正坐在临窗的炕上聚精会神地给王栋缝制一件哆罗呢狐皮袄。四年过去了,薛氏看上去丰腴了不少,只是清丽不减反倒是添了几分**的妩媚。 因在内室,她身上只着了一件湖绿色绣粉梅窄袖褙子,乌黑浓密的发丝绾成了堕马髻,发髻上只斜斜插了一只碧玉五蝠如意簪。装扮的很随意,只是配上那绝美的容颜竟是让人不敢逼视。 “夫人,您歇一歇吧,都做了一上午了。现如今才刚入了秋,老爷还用不上这么厚的衣裳。”伺候的一旁的身穿一件桃红色背心的丫鬟不由得劝道。 薛氏闻言没有抬头,却是笑道:“等到入了冬再缝,那就来不及了。去年冬天,京里冷的都能呵气成冰了,我们因是初来,不清楚这里的情形,大毛衣裳全都没有带过来。最后只能去成衣铺子里买现成的。只是外头买的那些哪里有自己亲手缝的穿着软和合身?” 那丫鬟似乎也想起了去年冬天的那段日子,忙点头:“是啊,奴婢怕冷,去年在里头套了两件夹袄才熬住呢。”说着还抱着臂膀抖了抖。 薛氏正抬头咬线头,看见了不由失笑。 “今年给你们做厚一些的棉衣,我已经让薛嬷嬷去买今年的新棉花了,保准儿暖和。” 丫鬟闻言大喜,忙行礼道:“夫人仁慈体恤。” 薛氏摇了摇头,轻叹一声,目光有些飘忽:“我知道,你们这些做丫鬟的也不容易。能照顾着点,我自会照顾的。” 丫鬟闻言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笑。 薛氏到不是说说就算的,她对家中的婆子丫鬟们是真的好,从来不克扣月钱,四季衣裳和日常吃食都是好的,丫鬟婆子们做错了事情也不动用私刑。也多亏了有薛嬷嬷这样冷面铁腕的人在一旁扶持,不然府里的奴才们定当薛氏软和好欺呢。 这时候,外头的帘子被掀开了,一个瘦高个肤色微黑的老嬷嬷当先走了进来,她身后还跟着一个端着个红漆茶几的小丫鬟。 “薛嬷嬷。”薛氏身边的丫鬟忙给薛嬷嬷行礼让位。 薛嬷嬷板着脸看了那桃红色背心丫鬟一眼:“不是要你带着人去将库房里头的被褥,靠垫都拿出来清洗一遍的吗?怎么还在这里躲懒?” 那丫鬟忙低头回道:“奴婢已经去过库房了,被褥,靠垫都搬了出来,也已经将面子和里子都拆开了交给了后头洗衣房的婆子。” 薛氏也忙道:“是我想喝茶才叫住她的,后来就留着她在屋子里聊了会儿闲话,嬷嬷你别怪她了。” 薛嬷嬷闻言却是脸色更沉,回头朝着门口道:“刚刚外头是谁在当值?” 几乎是立即的,两个小丫鬟便战战兢兢地走了进来,屈膝行了一礼小声道:“是,是婢子。” 薛嬷嬷看了那两个小丫鬟一眼,冷冷道:“去廊下跪一个时辰。” “嬷嬷……”薛氏急忙喊道。 薛嬷嬷却不等她开口就打断道:“我安排她们在外头当值就是负责通报和给主子添茶水的。她们失职就要受罚无规矩不成方圆,夫人你不要太过于心软” 那两个小丫鬟也不等薛嬷嬷再说一遍,忙退着出去,老老实实在外头的廊下跪了。 薛嬷嬷又环视了屋里一圈:“木莲呢?不是让她留下贴身伺候的吗?” 这次,不等薛氏开口,桃红色背心的丫鬟就道:“回嬷嬷的话,木莲她去给夫人挑绣线去了。奴婢正好闲着,就替了她当值。” 薛嬷嬷闻言脸上的皱纹皱的似乎能夹死苍蝇:“我是怎么吩咐你们的?各人当好个人的值,做好分内之事。她一个大丫鬟,要拿绣线不会打发外头的小丫头去么?还有你做完自己的事情回来听令是应该的,什么时候轮得到你去顶替别人?既然你这么闲着,那今日就去将前面的东西厢房都打扫一遍。” 那丫鬟闻言苦了脸,却是不敢反驳,只得屈身应了声是。 这时候又有一个圆盘脸的丫鬟掀帘子进来了,手上还端着个装了几只绣线的藤笸箩。抬头一件薛嬷嬷在房里,她也是吓了一跳,薛嬷嬷瞪了她一眼:“来的正好,擅离职守,罚你和沉香一起去打扫前一进院子的左右厢房。” 木莲有些莫名其妙,不解地看向一旁的沉香,沉香飞快地朝着她使了个眼色,木莲知道这是要她不要多话,赶紧领命的意思。她也聪明,忙将手中的藤笸箩放下,躬身应了。 沉香和木莲对着薛氏行了一礼,便退了下去。 薛氏脸上有些红,她低着头下意识地咬了咬唇,却是没有再开口说什么。薛嬷嬷要罚人的时候,她相劝也没有用,显然丫鬟们也是知道这一点的。 “夫人,别的我不说,你自己身边的四个大丫鬟也不能太放任了今日佩兰,青黛和沉香因为人手不够都让我安排了些别差事,但是木莲却是留了下来的。你身边片刻也不能离了人,这是规矩,老奴说了很多次了。你若是有事情就打发外头的小丫头去,大丫鬟不能离了身。” 薛氏低着头轻声道:“我知道了,嬷嬷。只是沉香和木莲是老夫人赐过来的,嬷嬷也不要太过苛责了。” “老夫人赐给夫人的丫鬟也是丫鬟,不是主子。做错了事情也是要罚的。” 薛嬷嬷看了薛氏一眼,摇了摇头,转身从身后的小丫头手中的红漆托盘中端起了那一只青花细瓷碗递到薛氏面前:“夫人你该吃药了,放了这么会子正好冷热合适。” 薛氏看到眼前的药碗,忍不住皱眉。还没有入口,那苦涩的味道似乎就已经滑下了喉咙。只是她不是小孩子了,也吃过苦,自然不会因为药苦就拒绝喝,只能伸手接过了薛嬷嬷递过来的药碗。 只是碗到嘴边,薛氏还是忍不住停下手道:“嬷嬷,这方子我喝了有一年了,还是……是不是没有用啊?” 薛氏将小丫鬟打发了出去,才不紧不慢道:“再喝一阵子吧,不行的话我再去给你寻药方。”说着薛嬷嬷的眼睛在薛氏肚子上瞄了几圈,眼中有些失望。 老爷家只留下了二小姐这一条血脉,若是二小姐能产下麟儿,凭着皇家对薛家的恩恤。说不定还能让这个孩子姓了薛姓。只是二小姐成婚四年都无所出,真是急煞了人了。若说是王家三老爷的问题,可是三老爷毕竟是生了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的。那么就只能是二小姐的事情了。 无论如何,薛家宗祠的香火都不能断薛嬷嬷抿紧了唇,目光坚定。 若是二小姐不能生,那就只能……薛嬷嬷下定了决心。 眼见这薛氏仰头将药喝了下去,薛嬷嬷上前接过药碗放到托盘里,又拿出帕子让薛氏插嘴擦手。 “夫人,老奴昨日去寺里添香油回来的时候遇到了如玉小姐。”薛嬷嬷突然开口道。 薛氏闻言愣了愣:“如玉小姐?那是哪家的小姐?”她认识的闺阁小姐中没有叫做如玉的。 薛嬷嬷看了薛氏一眼:“夫人可能不记得了,如玉小姐是您的堂姐。她的父亲是老爷的堂兄弟,只不过他是个庶子,也没有功名在身。” 薛氏闻言沉默了,她在薛家的时候只是洗衣房里的小丫鬟,哪里认的薛家的什么亲戚?就连她的父亲她也只远远见过几次而已,还是躲在暗处偷偷瞧的。她的亲姐她倒是见过两次,只是那时候身份相差悬殊,每次见面都是她狼狈万分的时候。 薛嬷嬷知道薛氏没有印象,又道:“如玉小姐父亲去得早,只有一个寡母。当年经常往我们府里走动的。她比你小两岁,今年十八了。” 薛如玉和她的寡母当年是依附薛翰林家的,薛家薛翰林这一脉很是单薄。薛翰林没有嫡亲的亲兄弟,血缘最近的一脉就是薛如玉的父亲这一脉了。 也因此,当初薛老爷和薛夫人对薛如玉母女很是照顾,还时不时接了来府中小住。后来薛家被抄了家,薛老爷和薛家少爷被杀头,薛家的女眷都成了官ji。但是因为只是抄家杀头,并未灭族,旁支也没有受牵连,因此薛家母女得以逃脱。 “如玉堂妹她说的是那家的婆家?”薛氏没话找话地问道。 薛嬷嬷叹了一口气:“如玉小姐现如今还云英未嫁,也没有定亲。” 薛氏有些惊讶,十八了还未说亲? 薛嬷嬷想起昨日见到的在大悲寺山门外买些针线和荷包糊口的母女两不由得叹气,她是明白几分的。想是如玉小姐两母女看不上那些寒门小户,而富贵人家又看不上如玉小姐没有嫁妆。才导致如玉小姐的婚事一拖再拖。以至于到了十八岁还没有说亲。 第一百九十四章 打算 “如玉小姐和三太太如今的日子过得……并不好。”薛嬷嬷道。 薛氏闻言有些明白了,觉得这位堂婶和堂姐可能是连温饱都顾不上,所以才会将婚事先放下了。 薛嬷嬷也不多解释,而是双膝一弯就在薛氏面前跪下了。 薛氏吓了一跳,忙伸手去扶:“嬷嬷,您这是做什么,快起来。” 薛嬷嬷避开了薛氏的手,摇头道:“老奴有一事相求。” 薛氏一愣,忙道:“嬷嬷有话请说,只要能做到的,凤姐定然会做,嬷嬷不必如此的。” 薛嬷嬷身子纹丝不动:“老奴想求夫人将三太太和如玉小姐接到府里来住。” 薛氏闻言惊讶过后有些犹豫:“可是,这件事情我自己做不了主,怕是要问问老爷的意思。” 薛嬷嬷顿了顿:“只要夫人您开口,老爷必定会准的。” 薛氏有些沉默了。 薛嬷嬷抬头看向薛氏:“夫人,薛家的人丁向来单薄。你如今也就只有如玉小姐这么一个姐妹的,夫人和老爷在世的时候就一直对三太太和如玉小姐照顾有加,如今老爷夫人不在了,可他们在天之灵也定是希望你能帮三太太和如玉小姐一把的。” 薛氏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我会跟老爷商量的,嬷嬷你赶紧起来吧。入了秋了地上凉。要是患了老寒腿就要难受了。” 薛嬷嬷见薛氏应了,便道了一声谢,站了起来。 薛氏又笑着安慰道:“嬷嬷放心,既然她们是我的堂婶和堂妹,来了府上我自当好好照顾的。堂妹今年已经十八了,再拖下去就耽误了。我会寻寻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家给她说一门好亲的,嫁妆也由我给她出就是了。” 皇家当初除了送还薛家的宅子产业之外,还送了一些金银之物。这些都是薛氏自己收着的,王家也当是薛氏的嫁妆银子,没有干涉。这几年王栋的俸禄也都是如数交给了薛氏打理,这些年的积蓄也都没有瞒着她,因此薛氏如今手上倒是宽松的。 薛嬷嬷闻言却是看了薛氏一眼,没有做声。薛氏只当是薛嬷嬷赞同了自己的意思,便想着等老爷回来的时候与他提一提这件事。 “对了,五少爷和三小姐她们什么时候能过来?现在老夫人那里应该已经收到了老爷的信了吧?”薛氏想起来这件事情了。 她其实心中是有些忐忑的,不知道这几个继子继女是不是好相处。在王家的时候虽然与两个姑娘打过些交道,知道那位三小姐性子温婉,逢人三分笑,对她也尊敬。二小姐性子活泼开朗,倒也还算乖巧。而那位老爷的嫡子,只是在成亲后来给她请过几次安,每次都是没有什么话说的样子。 看着都像是好相处的样子,可是那时候在王家毕竟是各自有各自的院子,接触的少自然是无法细细分辨的。这回到了同一个屋檐下,也不知道能不能处得来。 薛嬷嬷抬眼一看薛氏那蹙着的眉头就知道她在想什么,便严肃道:“夫人,您是他们的母亲,怎么能在儿女面前露怯?即便是担心,也是该他们担心伺候不好您。” 薛氏闻言勉强笑了笑,到底是少了几分底气。这几年,王栋对她很好,只是她进门四年都无所出。女人没有孩子傍身,终究是缺了立场。 薛嬷嬷见状摇了摇头,二小姐就是太软弱了。这也难怪,丫头肚子里头出来的,怎么能跟嫡出的比? “夫人您放心,有老奴在。王家的少爷小姐们来了,也得老老实实地守好这京城王家的规矩。这里是京城不是山东青城县,您才是这后院的主子,谁来了都得按着您的规矩来。” 薛氏装了张嘴,终究是没有与薛嬷嬷再说起这个问题,只道:“院子都安排好了吗?” 薛嬷嬷道:“几位少爷现在已经大了,主不得内院,就安排在外院的两个小跨院里。两位小姐同住在前面的西厢。那位老姨娘就安排在后罩房。” 薛氏点了点头,想了想又道:“反正东厢和西厢都空着,就让两位小姐一人住一厢吧,免得两人在一处挤了。” 薛嬷嬷皱了皱眉:“东厢老奴想着要留给三太太和如玉小姐住的。” 薛氏这才想起来她刚刚答应了要接薛家的堂婶和堂妹进府的,想着若是让客人住后罩房到底不像话便作罢了。只是想着薛嬷嬷像是已经早就安排好了的样子,却是刚刚才求到她面前来,像是算准了她会同意似得,心里终究是有些不自在。 薛嬷嬷却没有注意薛氏的表情,又道:“外院的两个跨院我已经安排佩兰和青黛两人带着小丫鬟们去收拾了。左右厢房也打发了木莲和沉香两人去。明日再从库房里寻些摆设摆进去,缺什么的话再打发人去外头买。被褥和靠垫都送到后头的浆洗房了,等几日就能铺上去。” 薛氏知道薛嬷嬷在安排内务上是一把好手,当年在她嫡母薛夫人和她嫡姐薛梅心身边的时候就是如此了,倒也不怕会出什么岔子。 薛氏一边认真听着一边点头。她是当过丫鬟的,对内宅的事情也不陌生,只是没有指使人的经验。但是想着不能总是这样靠薛嬷嬷把什么都准备好了,她自己却是当家的本事半点不会,便也留心学了起来。 这还是那个叫沉香的丫鬟提醒她的,说若是什么都依仗着薛嬷嬷的话去做,到底是少了几分当家夫人的威严。到了别人家去做客的话,和夫人们聊起当家的事情她一问三不知,就坏了。 薛氏心里念着的大丫鬟沉香现在正和另一个也是从老夫人院子里出来的丫鬟木莲捞起袖子打扫西厢房。 “沉香姐姐,这里是给谁住的呀?”木莲性子活泼,一出了薛嬷嬷的视线范围就改不了叽叽喳喳的毛病。 沉香这几年到是沉稳的许多,闻言笑道:“总归不是三小姐就是五小姐了。” 木莲点了点头:“沉香姐姐,你说为什么夫人这次连崔姨娘也要接过来呀?我以前就听院子里的婆子说过,正头娘子和那些妾们就像是狗和猫,是不能一起待着的,否则就会互掐个你死我活。夫人性子好就算了,还这么大方。” 沉香闻言瞪了木莲一眼:“小心这话被薛嬷嬷听见了,让你吃苦头提醒你多少遍了,你现在是夫人身边的大丫头,不是三等的小丫头了。不要跟那些婆子们乱嚼舌根,小心祸从口出。” 木莲吐了吐舌头,她虽然也是老夫人赐给夫人的,却是因为夫人身边的一个大丫头突然患了病才从二等丫头提上来不久的,总是少了些当大丫头的自觉。沉香却是一来就当了一等大丫鬟,又会讨夫人欢心,如今早已经不是孙氏院子里那个三等丫鬟了,连后来薛嬷嬷亲自挑选进府的佩兰和青黛两人都要给沉香几分面子。 因常嬷嬷言明了是要罚她们两人,所以她们也没有叫小丫鬟帮忙。其实这幢宅子她们住了一年了,东西厢房虽然一直没有人住,但是薛嬷嬷都是安排了人打扫的,说起来活儿并不重。她们也是从小丫鬟做过来的,这点活儿自然是不在话下。 因此想很快就被打扫完了,两人又收拾好了东西要去东厢。 木莲弯腰端起木盆的时候,被她掖在腰间的一枚小铜钱掉了出来,在地上一路滚到了走在前头的沉香的右侧,沉香看都没看就伸出脚将那枚小铜钱踩住了。 “呀,我的钱”木莲忙将手中的木盆放下,从沉香的绣花鞋底将自己的钱救了出来,捏在手中吹了吹又收回了小荷包。 沉香愣愣地盯了自己的绣花鞋片刻,才反应过来,接着笑话木莲道:“瞧你这守财奴的德性,真给我们府上丢人。” “一文钱也是钱啊,可以买一块桂花糕呢。”木莲不以为耻,反而是有些得意道。 沉香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她这时候心里想着的却是,她的左耳看样子如今是全好了。 多亏了三小姐帮她寻的那一张药方子,她按着方子吃了好几年的药。开始是天天吃,近两年每一个月吃一次,没想到真的好了。 而王家山东青城县老宅,自早上孙氏在松龄院说了要将几个孙子和孙女送到京城之后,王家众人就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了。 王玬和王璟两兄弟自从回来之后听到了这个消息差点没高兴地跳起来。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爱玩闹的年纪,也总想着要出门走走看看,如今这大好的机会不期而至,想不高兴都难。 王璟知道三娘会与他一起去之后,更是高兴。不然他虽然也想进京,最后恐怕也会因为不放心自己的妹妹宁愿留下来。 而白氏自从自孙氏院子里头出去之后就一直心事重重,她其实也并不全是因为这一次自己的儿子去不了京城的官学而失望,她是忧心孙氏会像当年对待她的夫君一样对待她的孩子。 父母总是望子成龙的,因此没有什么比知道自己儿子的前途面前挡着一座大山更让白氏担忧的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风又起 白氏在王松回来之后就将人拉到房里说起了私房话。 因为快用晚膳了,王璋只得亲自去内室请王松和白氏。白氏早就将丫鬟婆子们都打发开去了,王璋走到门口的时候一怔,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因为她听到了屋子里白氏带着些压抑的抽泣声,他正有些进退不得的时候,突然听到白氏提高了声音道:“我自己怎么样都没有关系,可是我的孩子不能这么让人打压。璋儿他从小就懂事贴心,就算是……也从来不敢在王家出头,这还不够么?我们又没有想过要去抢谁的风头,为什么她连起码的公平都做不到?” 王松久久没有出声。 王璋回来的时候也听到了三叔来信的消息,虽然他不能去京城官学,但是也没有放在心上。不想白氏却是这么重视这件事情,在王璋的记忆里,他的爹娘感情一直都很好,几乎从来没有拌过嘴,红过脸。不想,今日却为了他的事情两人吵了起来,而且白氏的话里头竟有着对自己的婆母不满的意思。 王璋心里有些苦涩,想了想他终究是抬手敲了敲门。 听见敲门声,里面突然静了一静。过了还一会儿,才有脚步身往门边来了。 门被从里头拉开,开门的人是王松。 看见外面站着的人是自己的儿子,王松面上带了些罕有的尴尬。但还是让开了身子让王璋进去。 白氏已经擦干了眼泪在一旁坐了,抬头看见是王璋进来,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有些不好意思。 屋子里三人都有些沉默,王松走回了白氏的身边。 王璋突然就撩起了衣摆,朝着王松和白氏跪了下来。 “璋儿——”白氏惊呼一声就要上前来扶,却让王松拦住了。 王松静静地看着王璋,等着他说话。 王璋看着王松和白氏道:“儿子不孝,让爹娘操心了。” 白氏忙道:“这不关璋儿你的事。” 王璋摇了摇头:“若是不是因为儿子,爹娘也不会这么为难。”说着王璋看向白氏:“娘你放心,您再等等,儿子必定不会让您失望

相关推荐: 淫魔神(陨落神)   鉴宝狂婿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我的傻白甜老婆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过激行为(H)   顾氏女前传   秘密关系_御书屋   婚里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