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这里。 自然也不知道,两个文明的命运,差点这一年就走向不同的岔路。 就是不知道, 在未来某一天,看到人类文明留下的那个金属碑时,是否会将这件事情和金属碑联系起来。 总的来说, 天空中那一个小点,至少在此刻,对于树星和卡曼次星上的两个文明只是历史中一段很小的插曲。 第80章 在时间长河中漫步 “……按照我们对卡曼次星和树星上,各类生物的分析。发现卡曼次星上的一些生物和树星上的一些生物,在基因上,有一种趋同性。” “再加上,与两颗灰蓝行星较为原始生物的基因对比,这种趋同性就更加明显了。” 在离开‘眼-1’星系的红矮星一号飞船上, 有相关领域的研究员讨论着,蔺道也在场,只是并没有说什么。 这里说得生物趋同性,不是说卡曼次星和树星上有很多相同的动植物, 而是说,这两颗星球上,哪怕不同的生物,在基因组成的底层逻辑上,很类似。 就像是人类和香蕉,完全的两种东西,但只要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生物学,生命科学水平。 来一个外星文明,也很快能够判断出,这是同一个星球的东西。 当然,卡曼次星和树星两颗行星上的动植物的基因趋同性,没有人和香蕉那么紧密。 但卡曼次星和树星两个生态圈之间,动植物的底层差异性, 没有人类文明和巴纳德文明差距那么大,也没有人类文明和卡曼次星或树星那么大。 “就是不知道,是因为四颗相邻生命星球,早期诞生生命的偶然来自于同一处,还是因为,四颗在同一星系的星球,本身在物质环境的差异较小,导致的这种生命进化过程的趋近,亦或者是……别得其他原因。” “有一些研究员和学者们,做出了几种假说。” “第一种是‘超级生命星球’分裂,可能在原本的‘眼-1’星系中,宜居带范围内只有一个超级生命星球,之后,因为一些未知原因,导致整个星球撕裂成了数块,其中四块依旧保留了生命诞生的可能性,然后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之后,出现了现在这种景象。但是并没有找到确凿的地质证据,支撑这种假说。” “第二种,还有一些学者怀疑……一个星系内,宜居带挤着五颗星球,其中四颗生命星球的情况,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可能在更久之前,眼-1星系可能有过一个进化和发展到更强大阶段的文明。该文明将原本分布在不同轨道的数颗星球,推到了宜居带范围内,造成了现在的景象。 但也没有找到这个更早之前文明存在的痕迹。” “第三种,眼-1星系内没有一个更早之前的文明……而是纯粹眼-1星系就是另一个未知强大文明的试验场,他们创造了一个这样的环境,然后观察卡曼次文明和树星文明的演变,只是被我们偶然闯了进来。但同样的,也没有找到这样一个更高级文明留下来的痕迹。” 当然, 此刻研究员们,学者们再讨论的这些,实际上都是无法完全验证的猜想。 究竟是怎么样,可能永远都是一个未解之谜。 这种无法验证的猜想,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本身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只是让人类文明在对卡曼次文明和树星文明起源的一些记录中,将这个问题保留下来。 另外, 在眼-1星系,人们还验证了一件对于人类文明整体来说重要的事情。 关于蔺道的能力影响。 人类文明之外,其他文明的个体,在自身文明还存在的情况下,不受到蔺道能力的影响。 这点在树星文明和卡曼次文明的个体上,再次得到了确认。 不过研究员们也发现,其实也不是要直接摧毁对方文明,才能够让蔺先生的能力对该文明个体发挥作用。 如果该文明的个体直接在人类文明的聚居地内,从胚胎阶段就培养起来, 那一样会和人类本身一样,直接受到影响。 而且将受到影响的该文明个体,再投放回该文明内部,虽然这种影响依旧不会朝该文明更大范围扩散, 但该文明个体受到的影响也依旧存在,不会消失。 基于这点, 研究员们还曾经考虑过,吸取一些树星文明和卡曼次文明的基因,培育一些树星文明和卡曼次文明个体,补充进人类文明的科研体系中。 让这种异星文明个体的智慧也为人类文明的科研做贡献,以解决一些人类可能因为天然的思维惯性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不过这个想法,目前还没有实施。 纪年587年, 人类文明的六艘红矮星级远航飞船,驶离了‘眼-1’星系的范围。 ‘眼-1’星系这个原本临时的命名,暂时还是保留了下来。 或许,看‘眼-1’星系中的两个文明最终留下来的是哪个,再将‘眼-1’这个临时命名改掉。 …… 纪年590年。 人类文明与卡曼次文明,树星文明的单方面相遇过后, 从蔺道的视角上来说,整个人类文明似乎再安静了下来。 在人类文明的疆域边缘, 即便是在人类文明对眼-1星系内,两个文明探索和观测时, 人类文明的百光年范围内的扩张计划,也依旧在进行着。 在已经占领的31个星系之外,人们在新一批待建设和开发的星系中,同时推进着共12个星系的建设。 而在此刻,人类文明已经结束对‘眼-1’星系的造访时。 人们也依旧在推进着这12个新待开发星系的建设。 哪怕以人类文明的恐怖效率,在整个人类文明疆域和整体规模扩张到如今这种程度后, 在宏观视角中,也需要以十年,十年计数,才能够看到整个人类文明在宏观上的变化。 而对于蔺道来说, 即便人类文明的疆域从31个星系来到43个星系过后,更多也只是数字上的变化。 先前他还能够偶尔因为人类文明此刻广阔的疆域感觉到振奋, 会有一种,真实经营游戏出现了成果的情绪波动。 只是随着人类的疆域从太阳系到巴纳德16星系,再到南门二星系, 从一个星系到七个星系,再到十四个星系,到现在的31个星系, 蔺道这方面的阈值,似乎也还在提高。 人类文明的疆域从31个星系来到43个星系这件事情本身,也并不能够够让他感觉到什么兴奋。 更像是一种漫长时间中的一种反复的重复。 而如果只是重复的话,宇宙对于蔺道来说是只有一个银河系这么大,还是永远没有边界,都没有什么区别。 在人类文明的疆域扩张到31个星系过后,扩张这件事情本身似乎也变得无聊了起来。 因为这真得绝大多数地方都空空荡荡的宇宙中,大多数星系内的环境差距其实都不大。 31个星系之后,以及人类文明最远的远航飞船都已经航行在百光年以外之后,其实正常的星系中已经很少新东西人类文明没有见过。 或许除了宇宙中不同的文明以外,就宇宙中一些星际奇观让蔺道有些兴趣, 就像是,蔺道偶尔会想要知道,落入黑洞里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 而在人类文明星际扩张计划以外, 在其中重大领域方面,这些年人类文明内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 在算力方面,‘虫脑’计划的实施,以及规模随着人类文明星际扩张计划壮大,的确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夸张算力, 但目前的算力方面,已经没有达到人类文明研究员们所期待的质变的程度。 或许真得需要人类文明完成整个百光年范围内的星际扩张,同时将‘虫脑’的规模扩张到一千多个乃至更多星系,才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 在运力方面,在基于引力技术的无工质推进引擎摸到上限过后, 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自然是想要换一种方式,在事实上让人类文明星际飞船的速度突破光速。 其中最主要的研究方向,自然是‘曲率引擎’。 但从基于引力技术的无工质推进引擎,到‘曲率引擎’之间,跨度还是太大。 无数的天才研究员们,有许多的思路,但没有一条能够切实走通的。 也有可能是在超光速通信上,人类文明算是‘偷了懒’,于是在超光速航行上,人类文明可能反倒需要将课补回来。 而能源方面, 情况比运力还更复杂, 运力方面还算有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而能源方面,在重核聚变之后,主要分成了数个方向。 有‘反物质’方向,想要从正反物质的湮灭过程中‘偷取’能量。 有量子方面,想要从量子涨落过程中,同样‘偷取’能量。 还有在先前的无工质推进方案中,被放弃的暗能量,暗物质,以及宇宙弦。 还有更夸张的,从卷曲在更微观粒子中的更高维度中,‘偷取’能量。 各条研究方向的相关实验和研究,也一直在进行。 但似乎还是更基础领域科学理论的限制,让人类文明在重核聚变之后,能源技术的发展硬生生卡在了这儿。 而材料领域, 则依旧是那个老问题。 新的材料在人类文明统治的31个星系范围内,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诞生。 但诞生的材料对于人类文明的科技发展不意味着都有价值。 哪怕以虫脑的算力去穷举,至少目前,也未曾什么跨时代的材料诞生。 当然,这可能也是人类文明整体科技水平的限制。 就像是此刻人类文明最先进的合金,即便是知道合成过程,拿到纪年前时代也合成不出来。 因为很多合成过程都无法实现。 最后, 在近些年,最应该有些突破的生物科技领域, 虽然从眼-1星系取得的大量生物样本,对人类文明的生物学研究在起到了一定启发和刺激作用。 但整体效果,却没有当初人类文明得到巴纳德16-1星上生物样本时更好。 的确有不少,或者说大量基于此的研究成果一直在诞生。 但并没有出现类似于先前人类文明延寿技术的巨大突破。 总的来说, 整个文明的各重要研究方向, 就处在一种,似乎随时都可能出现的重大突破的前一刻, 但随时都可能出现重大突破前一刻的这一刻,就一直这么持续。 谁也无法预料,几个重要研究方向的下一刻什么时候才能够到来。 …… 而远航飞船方面和人类之眼对外的搜寻探测方面。 这些年,自然是也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哪怕是人类之眼足够敏锐而精密,但文明的存在,在宇宙中俨然是低概率事件。 先前能够先后捕捉到‘眼-1’星系和上千光年的涟漪,本身就已经很幸运,不可能要求人类之眼持续幸运。 而追逐着上千光年以外引力波涟漪而去的先后两批红巨星级飞船, 第一批467年从太阳系起航的红巨星级飞船,此刻虽然已经在星空中远航超过一百多年, 但也就只是抵达了距离太阳系112光年的位置。 路途中,未曾经过其他有文明存在的星系,也没有遭遇其他文明。 距离上千光年外,当初传来引力波涟漪的地方也遥遥无期。 第二批起航的六艘红巨星级飞船,就是追着前一批红巨星级飞船的航线往前航行, 前一批红巨星
相关推荐:
顾氏女前传
鉴宝狂婿
将军在上
蝴蝶解碼-校園H
恶蛟的新娘(1v2)
桃源俏美妇
深宵(1V1 H)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交流_御书屋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