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工业集群和星际城市建设在行星或者卫星表面, 而是优先利用该行星系内资源和物质,大量制造了红巨星级飞船, 在红巨星级飞船上,铺设了大量工业集群。 然后这样多艘红巨星级飞船,停泊或者航行在该星系周围,就成为了该星系内人类文明的聚居地。 而这些年中,增长的不少人口数量,都来自于新开发的七个星系, 新开发的七个星系常驻人口数量虽然没有拉兰德,太阳系等那么夸张, 但七个星系加起来,总数也达到了八百亿人——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 人类文明对这七个星系的开发建设,并不是一锤子买卖。 在第一批从太阳系等星系派出的多艘红巨星级飞船起航过后, 太阳系,南门二,巴纳德16等星系也一直在建造新的红巨星级飞船携带大量设备和机械以及人口,继续前往这七个新需要开发和建设的星系。 这一年, 随着人类文明的统治疆域正式来到14个, 也意味着,下一轮更大范围,对更多邻近行星系的开发就要就此开始。 不过,新开发的七个星系,立即就选定了七个目标星系,作为接下来的人类文明扩张计划的目标, 但从太阳系到拉兰德星系等人类文明的老疆域内,却动作稍微放缓了一些。 由新开心的七个星系内,运回的大量物质和资源还在路上。 这也是人类文明滚雪球一般的扩张计划的一部分, 当新的星系开发完成,肯定是需要反馈一部分新星系内的物质和资源的。 对于太阳系来说, 这部分物质和资源,一是将作为这些年太阳系损失掉的物质补充。 二是,也将作为接下来,开发和建设更大范围其他星系的消耗。 …… 时间继续往下快速流逝。 从蔺道的视角,从宏观上来看, 人类文明的扩张过程,是夸张而震撼的。 就像是一滴墨水,滴落在太阳系周边的这片空间,然后随着时间一年一年流逝,不断朝着周围扩散,将周围更大的空间浸染成同样的色彩。 而相比于真正扩撒的‘墨水’,人类文明这滴扩张的‘墨’,非但不会因为扩散而变得稀薄和慢下来,反而只会变得越来越‘浓郁’和迅速。 在整个人类文明的视角,宏观上看去, 这些年,人类文明真得有些‘蝗虫’的架势, 疯狂的侵吞着周围宇宙空间中的物质和资源,然后不断孕育着新的人类个体。 然后得新的人类个体,继续膨胀着人类文明的生产力,然后继续这个过程。 不知道, 是否存在一个类似巴纳德文明那样的地外文明正在更远的地方眺望着此刻的人类文明, 不知道这样一个文明,如果观测到人类文明此刻的扩张过程,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 接下来的这一段时间里, 整个人类文明似乎就只有这样一件大事。 就这样循环扩张着,连带着‘虫脑’规模一起壮大。 就这么,一直到了578年。 第76章 四个生命星球 纪年578年。 距离第一批新的七个星系开发建设完成,已经又过去七十余年的情况。 按照最理想的情况,人类文明统治的疆域应该从14个星系,再翻倍两次,到56个星系。 但现实,显然不可能有那么理想。 随着扩张的范围越大,光速以内的航行速度极限和星系之间的距离,成了人类文明扩张过程中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 以太阳系为例子, 在扩张计划进行首轮时,面对八光年之外的星系,太阳系内的生产力投射还算正常。 但首轮扩张计划完成之后,第二轮扩张计划时,太阳系内需要面对的待开发建设星系,就来到了至少16光年的距离。 这时候生产力的投射效率,显然就不太高了,对更遥远星系的开发和建设,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将花费在航行的路上。 按照研究员们的预估, 对于更大范围的,新的一批星系完成开发建设后,再进行下一轮更远距离的星系开发时, 原本人类文明疆域中更内环,更早完成开发和占领的星系,在人类文明扩张计划中生产力发挥作用的效率,就衰减一半乃至更多。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 人类文明扩张计划的第二轮开发建设中,已经开发建设的十四个星系各对应一个新待开发建设的星系,能够同时完成14个新星系的开发建设。 但实际上,同样的时间内,十四个星系只是完成了9个新的星系的开发和建设。 而在两轮之后,太阳系这种最开始的人类文明疆域,对边缘位置新星系的开发建设能够直接贡献的生产力已经微乎其微了。 最近的一个可供太阳系选择开发的星系,已经来到了距离太阳系32光年的位置, 加上加速减速的时间,从太阳系内出发的飞船,要四十多年才能够抵达。 所以直到此刻, 人类文明统治的疆域,也仅仅只是从七十多年前的14个星系,来到了此刻的31个星系。 当然,就目前人类文明的文明等级来说, 这也是一个极其辽阔的疆域了。 从此刻人类文明的疆域一侧出发,走到对角另一侧的边缘, 以人类文明目前的红巨星级飞船,需要四十多年。 一束阳光,穿过人类文明的疆域,也需要超过三十年的时间。 这个时间,足够让一个人从孩童来到中年。 一个人小时候擦肩的那道阳光,到中年时,依旧在人类文明统治的疆域内。 以这样的尺度来对比,人类文明的疆域已经大的夸张。 而这一年,人类文明的人口总数,分布在共31个星系的广阔空间里,也来到了2.3万亿。 这是一个纪年前时代的人,可能都无法想象的一个数字。 让这些人肩并肩排成一列,能够从太阳一直排到木星跟土星轨道的中间。 即便是每天人口减少一亿人,人类文明想要灭绝也需要六十多年。 太阳系内这个人类文明的母星系, 这些年的人口倒是没有再大幅度增长,维持在了5000亿上下。 再然后就是以太阳系为起始,除了一些星系自然条件的限制,物质资源较少以外, 基本就是越早开发建设完成的星系人数越多,然后往外递减。 不过,哪怕是此刻最边缘的已开发星系内,常驻在星际城市和红巨星级飞船上的人口也超过百亿。 偶尔, 在望着整个人类文明遵循着他的意志一点点演变过程中回过神, 蔺道想到此刻整个人类文明的总人口数量,也会有一些奇妙的感觉。 他的能力在这方面似乎真得没有上限, 哪怕此刻人类文明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两万亿,他依旧能够感受到所有人。 不是所有人的想法,感知,视角都一股脑涌入了他的认知里, 而是基于一种奇妙的本能,他能够想要看到无数人视角构成的宏观景象时,就能够看到宏观景象, 想要看到某个人的视角时,就自然能够具象到某个人的视角。 而在一些他想要知道的事情发生时,他自然也能够如同本能一样感受到。 对于蔺道来说,整个人类文明就的确是一个整体,就像是他的‘身体’一样。 当初研究员们的虫族化文明判断,似乎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越来越确认正确性。 …… 这一年,人类文明的扩张计划依旧在推进中。 按照现在的进展,持续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预估的确契合现状。 ‘虫脑’的建设计划,随着人类文明对其他星系的扩张,也已经‘初具规模’。 横跨31个星系的几乎所有算力集群,都在‘虫脑’计划中被串联在了一起。 虽然还不是研究员们,学者们预想的那种完全体, 但也已经表现出来了夸张的算力。 它的算力总和,并不是所有算力集群,算力模块算力的简单叠加, 汇聚了算力相关领域无数天才研究员们的智慧, ‘虫脑’创造了‘1+1’远大于二的效果。 ‘虫脑’的算力,也开始大量运用在人类文明从工业生产到科研等若干领域。 负责若干领域中从具体到每个人,每个工业单位到整个人类文明层面的宏观运转。 更直接的说,其实就是人类工业和生产系统,科研系统,教育系统,人类通信系统都在借由‘虫脑’的算力运转。 而在人类文明的工程领域中,随着这种算力的提升, 人类工业和生产的无人率还在进一步提高。 许久之前,在人类工业和生产体系中,人作为工业和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单位,就已经没有需要直接手工参与生产的地方, 基本都是每个工程师负责一条生产链或者一个工业模块,一个工业模块下有若干条生产链中包含若干基本工业单元,每个基本工业单元都有各自负责的若干工业生产环节。 而现在,这种程度的人员需要都基本没了。 事实上,虽然说起来夸张, 但此时此刻,整个人类文明2.3万亿中,绝大多数都是研究人员和学者。 只是按照能力的不同,从事着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思考工作。 有人负责能源领域中某个分支问题的研究,也有人负责某个生产环节中,一个细分领域的细小工艺问题的改进。 在人类文明的通信系统中,每时每刻,各个领域都有无数思维和灵感在交流中碰撞。 …… 当然,对于人类文明来说,这一年里, 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人类文明扩张计划上取得的成就。 31个星系的疆域只是一个开始,之后的扩张计划也将继续实施,远远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这一年, 最特别的事情,发生在人类文明的疆域之外。 ——那六艘红矮星级远航飞船,抵达了目标星系。 …… 在467年,经由蔺道接收到来自太阳系的信息, 知道人类之眼发现的‘眼-1’星系之后, 六艘由红矮星级飞船组成的人类远航舰队,朝着‘眼-1’的方向完成了转向。 到578年,时间已经过去了111年。 一百多年往‘眼-1’星系的航行过程中,六艘红矮星级远航飞船并没有遭遇什么特别的事情。 就如同过往驶过的大多数宇宙空间一样,要不就是空空荡荡,完美契合太空这个名字的虚无, 要么就是一些死寂的,只有行星,陨石,恒星这些天体的星系。 对于这种在宇宙中的远航来说,长时间的沉寂和平静,外部没有任何特别事情发生就是常态。 毕竟,宇宙真得是太空了,也太大了。 纪年570年时,六艘红矮星级飞船就已经抵达了‘眼-1’星系广义上的边缘并开始逐渐减速,只是离‘眼-1’星系的内环,最边缘大行星的轨道还有些距离。 在这个位置, 对于红矮星级飞船上的各类探测仪器来说,‘眼-1’星系内各行星的许多情况就已经能够探测的很清楚了。 首先, ‘眼-1’星系内,的确就如同后方根据人类之眼捕捉到数据做出的判断一样, 并没有发展到星际阶段的文明存在。 哪怕人类之眼捕捉到的信息一直都是一百多年前的,但时间哪怕过去了这么久, ‘眼-1’星系内,红矮星级飞船上的人们观测到的情况依旧如此。 而在另外一点上, 人们之前就人类之眼观测到的数据做出的判断也是正
相关推荐:
万古神尊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交流_御书屋
顾氏女前传
女奴的等价替换
树深时见鹿
NTR场合_御宅屋
神秘复苏:鬼戏
旺夫
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