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虫通信的星际通信网络建设过后, 人们进行了一次正式的星际通信。 “你好,南门二,巴纳德16,卢曼星系……拉兰德星系。这里是太阳系,人类文明母星,地球。” 太阳系内,人们还是选择在地球,进行了这次算是比较有特殊意义的通信。 负责这次通信的,是一位研究员。 蔺道并没有直接参与这次星际通信,只是看着这首次基于蠕虫通信的超光速星际通信的进行。 同时看着地球上,发出语音数据的人们,以及从最远的拉兰德星系,到最近南门二星系上,等待着接收这条讯息的人们。 这多个星际之间的通信,还是有一些客观上的延迟的。 和蠕虫没有关系,主要是装置解析数据需要时间。 不过这种延迟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可能就只有同时能够感受到整个人类文明范围内景象的蔺道能够感受到。 由地面发出的信号,首先被转化为了电磁信号,进入到了星际通信网络中多个地球位置的终端。 在终端中,电磁信号在转变成了特定的微电流, 在微电流的刺激下,地球这端通讯装置中的大量蠕虫,与拉兰德,巴纳德16,南门二等六个星系中通讯装置中的大量蠕虫, 同时释放出了特殊信息素。 然后,另一端,拉兰德等星系的通信装置内,设备识别和收集了这些信息素的特征数据, 预设好的程序,按照提前制定的编码,将这些信息素的特征数据转化为原本的通信数据, 通信数据再最终,以电磁信号的方式,转化成了拉兰德等星系这另一端通信装置面对着的人们所听到的声音。 整个过程是极短的。 而对于太阳系内,地球上的人们来说, 在很短暂的安静过后, 在地球上,人们就收到了来自于地外星系其他地方人们的回复, “你好,母星。” “……这里是南门二星系……” “这里是巴纳德16星系……这里是卢曼星系……维斯星系……沃夫星系,” “这里是拉兰德星系拉兰德01星01核心城。” 这一刻, 整个人类文明的人们都是振奋的。 他们遵循着蔺先生的意志,终将走向宇宙深处, 而现在,他们在这个长远的目标下,又再往前踏出了一大步。 至此,人类文明告别了过往多个行星系之间,比人类文明最快飞船的航行速度都快不了多少的星际通信历史。 再也不用,一段信号,经由八九年的传输才能够抵达目的地,十几年过后才能够收到回复。 虽然此前因为蔺道的存在,即便没有这种超光速方式,分处于各个星系的人们依旧是一个坚定的整体。 一些特殊事情发生时,其他星系的人们也能够立即知道。 但现在,基于蠕虫通信搭建的超光速星际通信网络, 意味着分属于各个星系的人们,能够更加频繁,高效,大量的在这个超光速星际通信网络中交换信息, 分别处于各星系内的,人类文明的天才,超级天才研究员们,能够更加快速的交流, 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互相协作,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通信方式的变革,对于文明发展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从最基础的人类协作开始,交流这件事情本身就在协作这件事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对于正常的群体文明而言,文明也是很大程度依赖于此诞生。 通信方式的变革,意味着信息交换速度,交流速度本身的变化。 哪怕此刻人类文明特殊,但通信方式变革,对于人类文明来说依旧是极其有利而影响广泛和深远的。 …… 这一年, 实际上也不仅仅只是各行星系之间的星际网络彻底落成。 对于人类文明来说, 就不太可能,在建设星系之间星际网络的十几年里其他什么都不干。 事实上,在这十几年里, 除了正常运行着人类之眼,进行着人类文明其他事情之外。 人们也将各星系内部,次级星际网络搭建了起来。 像是太阳系内, 虽然从柯伊伯带这个太阳系内环边缘,到地球母星之间完成单次通信的时间, 没有太阳系和其他星系之间通信那样夸张。 但对于基于蠕虫的星际通信方式,依旧是有需要的。 此刻, 人类文明的整个通信网络,大概就分成了三级。 第三级,也就是最末端的一级,就是各行星表面,人类聚居地,同一片区域内星际城市之间的通信, 依旧采用了传统的电磁通信方式。 然后更上一级,就是星系内部,各行星,各卫星,各远距离空间基地之间的通信,就开始采用蠕虫通信, 最后一级自然就是星系之间的通信,同样是蠕虫通信。 这样的三级通信网络,囊括了人类文明目前统治七个星系,所有疆域。 让人类文明个人通信系统,也因此连带着相当于升级了。 基于三级通信网络, 人们可以通过通信终端,直接联系上人类文明范围内任何一个人。 不再只是局限于,本星系内。 再人类文明通信系统上,所有人在七个星系中什么位置,相当于没有了任何影响。 不管通信的双方具体处于什么位置,双方联系起来,都是快速地,无感的。 这在宏观上,对于人类文明的整体面貌都发生了不少变化。 可能某个领域中的某位研究员, 通过全息投影的方式,正为教育体系中一些学生进行一次讲座, 但他可能本人正在拉兰德星系,而他的学生们,则分布在太阳系,南门二等位置。 此外, 人们还不光将这种特殊蠕虫用在了星际通信网络上。 一些研究员们,尝试着在这些年里,将一些蠕虫通信装置,装在了曾经那个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后来报废后的那个超级计算集群上。 第72章 一千光年外的涟漪 不将此刻人类之眼上的所有计算单元算成一个整体的话。 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留下来的计算集群,依旧是此刻人类文明最大规模的超级算力集群。 在过往的许多年里,利用这个算力集群,人们进行过相当多的研究。 一些计算材料学,计算生物学中的算力需求,这个算力集群都承担了很大一部分。 严格来说,此刻的蠕虫都能够被人类文明复刻出来,这个曾经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残留下来的算力集群,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只不过, 这个算力集群一直都有一个问题, 它本质上就是当初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的一部分, 它的体型实在是太大了。 它夸张的算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夸张的体型, 但同时,它夸张的体型,又拖累了它算力的发挥。 大多数时候,人们在运行这个算力集群时,都只是运行它的一部分。 在电流信号从一端传到这个环状算力集群对面另一端的算力单元上,都需要一两分钟甚至几分钟时间的时候, 想要让它整体协作起来,整体为同一个问题的运算而运行起来, 甚至想要发挥1+1大于二的作用,可能性显然是有些小的。 而此刻, 人类文明中一些研究员们,为了解决这个超级算力集群内部信号和数据传输速度受限的问题, 研究员们将新诞生的蠕虫通信装置塞了进去。 这些蠕虫通信装置,并不参与整个庞大算力集群本身的运算。 只是辅助各个算力单元之间,几乎无延迟的交换数据。 相当于研究员们将这个超级算力集群,分割成了一块一块,各块算力集群内部,若干碳基芯片正常运行, 但是,被分割成一块块的算力集群之间的数据交换,由安装到这些算力集群上的蠕虫通信装置来进行。 以这种方式,实现了整个超级算力集群整体的无延迟协作。 以过往的目光来看, 这种方法实在是有些剑走偏锋。 但的确是管用。 依赖于塞进去的这些蠕虫通信装置, 这座对于此刻人类文明来说,依旧算是庞然的超级算力集群,重新焕发了生机。 之前因为体型巨大浪费了的那部分算力,重新被激发了出来。 整个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规模的超级算力集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 它不再是若干算力集群的一个集合,而是互相之间能够实时协作的,一个完整算力集群。 对比之前,整体算力上,有了一个量级上的跃迁。 对于这种往里加入了蠕虫通信装置的算力集群, 研究员们也给它取了个名字,就叫‘蠕虫算力方案’。 …… 而对于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残留算力集群的改造, 对于研究员们来说,事实上只是一个尝试,或者说实验。 基于蠕虫通信装置,在对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算力集群改造完成之后, 有相关研究员,学者们,提出了一个有些夸张的‘超算’方案。 这个‘超算’方案,本质上和此刻人们完成的,对环太阳粒子加速器残留算力集群的改造类似。 并不以蠕虫装置代替碳基芯片这种最基本的算力单元。 在人类文明没有破解蠕虫通信的基本原理之前,想要蠕虫来大量模拟类似芯片运算过程,无异于异想天开。 人类希望,通过计算, 首先确定由碳基芯片为基础的算力集群,最大最优建造规模。 然后将这个最优建造规模的算力集群,作为一个单独的算力模块。 然后用蠕虫通信装置,作为这个算力模块的数据入口和出口, 以让该算力模块,和其他同样情况的算力模块,实现基本无延迟的协作和共同运算。 以蠕虫通信装置超光速的实时数据传输能力, 忽略掉这些算力模块,本身在空间之上的距离。 最终,将这些可能横跨太阳系,巴纳德16星系,南门二,一直到拉兰德星系的,若干算力模块全部实时串联起来, 构成一个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大的,最夸张的‘超算’。 而之所以研究员们会提出这样一个计划, 很大原因也是因为,这个‘超算’的建造,它是有现实基础的。 从地球到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空间站, 从太阳系内,到拉兰德星系内, 人类的空间基地,地外城市,星际城市内,本身就有着大大小小的算力集群, 这些算力集群改造一下,就能够作为这个史诗级超算的算力模块。 现在,只是利用蠕虫通信装置,将它们连接起来。 这样,虽然他们在现实空间中,依旧分处于七个星系内不同位置, 但事实上,在数据传输和运算上,它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而简单计算一下此刻人类文明各聚居地拥有的算力集群规模, 稍微畅想一下,就能够知道,建成的这个横跨多个星系的超算, 能够发挥出来的算力是恐怖的。 相比起来,现在那个完成改造的,环太阳粒子加速器上的算力集群,都已经远远不够看。 为这个完成之后,必然会拥有恐怖算力的超算, 人们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虫脑’。 这个名字正好叠加了两层寓意,一是这是基于蠕虫装置而创造的一样东西。二是这是虫族化人类文明的造物。 不过,目前‘虫脑’计划也就还停留在技术验证阶段。 并没有立即开始实施。 …… 科技的发展,往往都是连续的,关联的。 虽然虫脑计划
相关推荐:
桃源俏美妇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猛兽博物馆
开局成了二姐夫
过激行为(H)
旺夫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顾氏女前传
乡村桃运小神医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