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成之前,人类文明内部的确没有什么太大的大方向变动。 从足够宏观的视角俯瞰, 这段时间里的太阳系内,人类以最初的蓝星,月球,乃至火星为中心,就像是一滴纸页上的墨水,飞快往着周围更广阔的空间侵染, 让整个太阳系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内,留下属于人类文明的更清晰的痕迹。 在从纪年16年开始,人类文明积蓄了几十年的扩张力量,此刻以一种近乎于疯狂的状态,彰显出人类文明旺盛的生命力。 纪年101年, 成形的火星工业,以一种近乎狂暴的姿态, 在一年内,在自行扩张工业规模和火星城市的余力下,独立生产了超过五十艘启明级星际飞船。 单艘启明级星际飞船满载超过十万吨,全部被投入到火星与金星之间的航线。 在火星工业成形,直接参与金星的开发和建设过后, 火星运输往金星的物资,设备,机械,不再经由地面或者月面中转, 直接金火之间,形成点对点的运输航线。 而因为新型电推进系统加速到极限速度本身就需要较漫长的时间, 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火星到金星之间的距离,比火星到地球的距离在大多数时候更长不少,毕竟,金星轨道在地球轨道内侧,火星轨道在地球轨道的外侧, 但前者航线单程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并没有比后者多多少。 如果说地火航线单程一趟四天,那火星到金星可能就五天,甚至四天半。 在更长的航程中,新型电推进系统能够加速到一个更高的极限速度。 纪年102年。 人类文明目前采取的,在太阳系内扩张的策略,就是逐步蚕食。 以地月系统为最中心的位置,然后逐步扩大实际控制范围,一圈一圈的往外扩。 基本就是首先以内圈的资源,完成外圈下一步要纳入实控范围的星体的初步开发, 然后,以外圈星体开发出来的资源反哺内圈的建设,同时依赖于内圈继续扩大的工业,完成外圈星体的初步建设。 然后等内圈建设完毕,外圈那颗星体就变成了新的内圈,然后新的内圈工业支持下,再开发更外圈的星体。 从地球到月球是这样,从地月系统到火星也是这样, 此刻,从地月,火星再到金星同样是这样。 这一年,金星的资源同样一分为三。 一份交给了火星工业,支持火星工业的继续扩张。 一份交给火星,地面,月面,制造和建造成金星开发建设所需要的各类设备机械。 最后一份,同样由地面,火星,月面接手,不过用在了对水星的探索上。 在金星开发逐渐成形的同时,人类不断暴增的工业规模和生产力,也开始开辟新的战场。 纪年103年。 以地面,月球,火星,金星四个点为起点和终点的太阳系内航线,变得愈加繁忙起来。 每天的每个小时,这四个星体的星际港口,都有此刻最常用的启明级星际飞船到港。 四个星体之间,各类物资的交换,已经变得极其频繁。 在蔺道的感应中, 能够很清晰的感受到,在这一条人类文明此刻最繁忙的星际航线上,每时每刻都不止有几艘星际飞船存在。 这一年, 火星城市的数量,已经达到了62个。 每个火星城市内因为需要不同,常驻人数上有差异, 但火星表面总常驻人数,超过了一千万人。 两颗火星卫星上,科研和资源开发基地上,加起来的人数也有数万人。 这放在过往,上个时代,或许是难以想象的数字, 但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也就只能算是一个开始。 在能源暂时不缺的情况下,火星甚至还有不少的水资源, 按照研究员们的预估,最终常驻在火星表面的人数,至少应该是此刻月面人数的几倍以上。 只有这个人员基数,才能够支撑起人们对于火星工业的规划。 等火星彻底建设为工业星,它将成为人类文明殖民整个太阳系的核心动力来源。 纪年104年。 人类文明在金星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 在这一年,金星位置的常驻人员数量,超过了一百万人。 和火星有些差别的在于。 由于金星表面环境更加恶劣, 虽然人类文明目前的技术条件也能够克服这些恶劣环境,只是增加一些建设开发的难度。 但考虑到必要性。 最终,金星城市的建设,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学者们,最终是制定了另一套不同于火星和月面的方案。 金星城市并不修建在金星表面,而是悬浮于金星同步轨道。 对于金星城市的终极规划就是,金星轨道城市,形成一个圆环,将整个金星圈在其中, 就像是给整个金星系上一条细细的丝带。 金星表面的资源开采工作,主要就是由智能机械以及金星轨道城市内部的常驻居民远程完成, 以及在必要的时候,由常驻居民临时下放到金星表面的一些作业基地,并不在金星表面长留。 最终形成的结构和运行模式,实际上很像是地面城市的工业区和生活区互相嵌套的结构。 环金星轨道城市群,就是生活区,整个金星就相当于被生活区套在里面的工业区。 当然,最终采用这种规划, 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于金星的定位和火星是不同的。 金星在人类文明太阳系规划图景中,更偏向于资源星的定位,而非火星这样的工业星。 金星表面和环金星轨道,也会有一些工业集群,但绝不会有火星那么大规模。 同时,对于金星轨道再内环,水星的定位,基本也和金星类似。 纪年105年,106年,一直到110年。 从火星能够自主完成一艘启明级星际飞船的建造开始,又过去了十年时间。 十年时间,以人类文明永不懈怠的姿态,不断递增,暴涨的生产力,能够发生什么? 这一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 火星工业星的建设初步完成了。 火星常驻居民,短短数年时间,以一个倍增的速度,从一千万,攀升到了一亿人。 超越了此前月面保持着的记录,成为人类文明在地外最大的人类聚居地。 同时,火星的工业规模,也取代了此前月面工业在人类工业和生产系统中的地位, 成了规模最大的地外工业集群,工业和生产中心。 当然, 哪怕再暴增,和地面还是没有办法比的。 火星表面暴增的常驻人员数量,还没有地面一年增长的人口数量多。 在那一年,蔺道同意一众学者和研究员们的建议,让人类人口数量增长率提升到1.5%开始, 此刻人类文明的人口数量,已经在开始朝着200亿的节点快速冲刺。 不过这种程度的人口增长,对于人类文明也基本没有任何压力。 蔺道的存在,让这个庞大的系统运行起来几乎没有管理成本。 哪怕再来更多的人,目前人类各系统的运行也能够正常持续。 其次,就是不考虑可控核聚变问题, 此刻人类文明实控区域也从原本的蓝星一颗,到现在一直蔓延到水星位置。 资源总量的膨胀,别说是200亿,就是2000亿也不是养不起。 特别是在虫族化的人类文明此刻基本就是采取的配给制的情况下。 …… 纪年115年。 火星的工业规模并没有完全停下扩张, 倒是对金星开发建设,再又经历五年过后,算是进入了本阶段建设的尾声。 对金星的开发和建设,已经基本符合人们对于金星半资源星,半辅星的定位。 从金星源源不断开采出来的各类矿产资源,基础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回蓝星地面,月球以及火星, 同时,有金星一些配套工业完成的生产,也能够辅助火星进一步提高各类所需工业产出的产能。 环金星轨道城市上的常驻居民数量,也达到了八百万人。 另外, 这一年,距离探索一号,远航一号两艘远航飞船起航,已经过去了24年之久。 当初踏上两艘远航飞船的船员,基本都是青年或者中年,此刻都已经步入中年乃至老年。 第一批在远航飞船上诞生的人类新生代,也已经成年,并逐步接手着上一代船员们的工作,继承着他们未完成的期望。 虫族化文明在这儿,也体现出来一个优势了。 哪怕过去二十多年,这两艘远航飞船已经离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很远,人们依旧知道这两艘飞船大概行驶到哪儿了。 此刻,这两艘依旧在奥尔特星云范围内行进着,只是和二十多年前相比, 算是终于走到了奥尔特星云的内圈。 按照预期,距离冲出奥尔特星云,彻底走出太阳系的范围,可能还再需要二十多年。 …… 纪年119年。 这一年,人类在太阳系内扩张的脚步依旧再继续, 对外探索的两艘远航飞船也依旧在远行。 不过对于蔺道来说, 这一年,还有一件这之外的一件事情发生。 ——除了蔺道自己以外,属于上个时代出生的最后一个人,在这年也离世了。 在她离世前,蔺道去看望了她。 …… “蔺先生,我有想过您会来见我。” 地面,亚欧大陆,01核心城,022生活区医疗中心的一间病房内, 蔺道见到了她。 这是一位很年迈,很年迈了的一位老太太。 年龄已经来到了120岁。 此刻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没有任何其他的原因,就是太老了。 在过去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里, 人类文明内部个体的平均预期寿命,因为生产力的提升,社会形态的变化, 各种间接影响下,提升了许多。 但对于极限寿命,并没有生物技术在这方面实现突破,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资源也并不特别多。 120岁,对于人类来说,依旧已经是一个很长寿的年纪。 或许是因为蔺道的到来,这位已经大限将至的老太太靠在病床的床头,有些精神矍铄, 原本已经浑浊的眼睛,似乎都多了一些光彩。 她因为衰老而皮肉有些皱在一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主动向蔺道说道。 蔺道未曾说话,在旁边找了张凳子坐了下来。 蔺道自己其实都很难说清楚,自己为什么专门来一趟。 只是感应到,这位老太太即将离世了,于是就出现在这儿。 “蔺先生,我今年120岁,出生于纪年前一年。” “在纪年前,我不满一岁,并没有什么关于纪年前那个时代的什么记忆。” 老太太向蔺道说着,像是能够理解蔺道为什么会这个时候来看望她。 “我成长在您的时代,纪年之后的时代,我全部的记忆,几乎都是关于这个时代的记忆。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并不是上个时代的人,而依旧属于这个时代。” 老太太的话,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蔺道自己也很清楚,他此刻来到这儿,并没有任何意义。 真正上一个时代他比较熟悉的人,早已经全部离世了。 这位老太太在纪年之前才不到一岁,他在纪年之前,自然不可能和这个老太太有过任何交集。 老太太自己似乎再想了想,然后继续对蔺道说道, “蔺先生,退休之后,我曾经阅读到过一本上个时代的科幻作品。” “作品里说,一位选择进入人体冬眠前往未来的人,在这一次
相关推荐:
镇妖博物馆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虎王的花奴(H)
秘密关系_御书屋
树深时见鹿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桃源俏美妇
深宵(1V1 H)
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