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打工吧!猫咪 > 第185章

第185章

笑的一脸纯良。 李青瑞也在笑,笑着笑着,忍不住脸皮发紧,就笑不出来了。 他们家仔儿是真的装不住事,这一脸的憋屈,显然是被冤枉了,自己嘴巴不是自己的咬的,那事情就更大了,唉。 李青瑞率先去了西屋,有些焦躁的走来走去。 在洛维大公的领地时,弟弟重伤时说漏了嘴,他那时满心都害怕弟弟救不回来,鲜少去想江淙和他之间的事情。 后来他们两个人从森林中回来,可以看得出,自家的弟弟真是鬼门关走了一遭,为了身体考虑,他一直忍着没有挑破。 当然,迟迟没有说破,李青瑞也是想,弟弟可能是跟江淙一起久了,太过依赖他,也许去了京城,俩人离的远了,慢慢淡下来,以后可能各自都会恢复。 可是现在看来,不单没有因为一年未见而疏远,反而更亲近了几分。 李青瑞有些头疼。 那厢,不管李青文作何解释,李正亮和李正颜如狼似虎一般蹿到鸡圈,一阵鸡飞狗跳后,又有几只鸡没有熬过这寒冬。 李青文和李青风一起出门送瓜子,临走之前,看到江淙被大哥一同去了厢房,李青文喊了一声要不要一起,结果被大哥横了一眼。 大哥是不是晚上没睡好,脸色有点差,李青文心里想着,脚步没有听。 外面呼呼刮着大风,但是还没到地方,就听到了屋子孩子的哭声,响亮非常。 进到屋里,关上门,将那要命的风加雪隔绝在外面,李青文在屋里的麻布上蹭掉靴子上面的雪,他身后的毛毛也一样把四个蹄子擦了又擦,干净清爽的进到屋子里。 李青文一进来,就看到小四哥用手捏着啼哭的孩子脸上,一边质问她,“哭甚哭,是冻着你了,还是饿着你了,还是你在这没事找事?” 不知道是不是被震慑到了,小娃娃瞪着圆溜溜大眼睛,嘴巴瘪了瘪,声音慢慢变小。 李茂玉正在灶台旁边和面团,听到动静过来,受上带着面粉,笑道:“看看,她虽然小,也知道哪个是好惹的,哪个是不能招惹的。” 李青风从前在杨树村是一霸,能镇住所有的小孩子,到了边城后,依旧威名不减。 将娃娃从表妹手里接过来,李青风将她放在毛毛的背上,小孩手舞足蹈的笑起来,很快又被无情的送回了炕上,李青风告诉她,再哭,狗都不跟你玩。 毛毛立刻应和一般叫了两声,表情严肃。 李茂玉正在做粉条,李青文刚到家时,有新粉刚磨出来,顺手便掺和到一起做出来两锅粉条,晒干后,放在酸菜里面炖,味道尤其好,吃过的人都惦记着,婶子们争相学。 因为没有加白矾,粉条十分容易断,不过都是自家吃,味道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在乎。 李青文来都来了,帮着小姑把面都给压完,忙到了吃饭的时候,因为江淙在家里等着,他没留下吃饭。 哥俩回去的时候,正好碰到舅舅舅妈过来,手里提着腌咸菜的木桶。 在村里头,家家户户一年到头少不了的就是咸菜,谁家都会腌几样,要是腌的好吃的,也会送给亲近的人,卢氏拿手的是做韭花酱,年年都给李青文他家拿来不少。 韭花酱就是用腌制的韭菜碾成的碎浆,绿绿的,又咸又辣,味道很冲,但是下饭,很受人喜欢。 除了带过来腌菜,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儿媳妇有喜了。 到了边城之后,吃喝不愁,成亲生子的事情便是重中之重,李青文的表嫂上次生子时受了损伤,这些年吃着周瑶的药慢慢调理过来,好不容易怀上了,全家都高兴坏了。 李青文想,只要爹娘中有一个就着这事提让他成亲,他立刻就开始吐露口风。 但是,爹和娘只拿了一堆东西给舅舅舅妈拿回去,只字不提他这茬,李青文失望极了。 江淙把他的跃跃欲试看在了眼中,眼中忍不住多了几分笑意,不过想到之前的事情,那抹笑一闪而逝,很快又恢复如常。 天气最冷的那几日,张氏没了,一直呆在酿酒屋子的李茂群终于出来了,跟着哥哥嫂子们披麻戴孝,李青文他们这些没出五服的亲戚都得去这场丧事。 有老人的家里都备着棺木和寿衣,因为边城太偏远,买也买不到,提前准备好,省得人死了没地方买,着急忙慌的下葬。 棺椁在灵棚里摆放了一天,亲戚邻居过来祭奠一下,张氏人缘不好,只有二个儿媳妇假哭几声,天冷,来客们冻的厉害,只烧了纸,念叨两声便罢了。 下葬那一日也是痛快,早早的把坟挖好,棺材下去,埋土,烧纸。 从始至终,李茂群都没掉一滴眼泪,该做的事情一件也不少的都做了。 第242章 边城的风向是会变的, 所以风车的设置很特别,在扇叶两边建了墙,挡住别的方向吹来的风, 只有北边的风才能通过,鼓动木头扇叶,带动中间的转轴。 风不停,磨转动不断, 磨坊里头始终都有人,百姓和官兵共用, 相互有个谦让。 一群大狗拉着爬犁车到磨坊来, 爬犁上装着几袋子黍子。 因为离的不远, 李青文就没套马, 这些狗每天上蹦下跳,正好散散它们的精力。 他刚到,里面伙房的人便出来帮着把麻袋从车上抬下来。 快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撒年糕, 李青文让娘亲泡了豆子, 准备蒸几锅豆包尝尝鲜。 因为伙房的人跟着官兵去了新城,虽然没有几里地那么远,但确实跟李青文他们碰面不容易了,好不容易撞到一起, 自然高兴的说个不停。 石头磨盘动个不停,磨盘上方有个木头漏斗,漏斗里面的粮食往下洒, 洒到石墨中间的孔洞里面, 石磨转动, 磨成的面粉从旁边的口里流到下面的簸箕里面。 建磨坊的时候费了不少力气, 不过建成后,可是人人夸赞,不单牲口省力,人在屋子里头也不用挨冻,只看着米和面就好了。 伙房有几个人明年就可以回家了,但他们想留在边城,倒不是对这里多有感情,而是想要赚点银子。 这几年,他们看着城外的百姓日子越来越好,当然知道是因为边城物产丰富,一想回去敲打家里那几亩地,真不如在边城这里闯荡两年。 伙房的人跟李家人关系好,留下来也能跟村里人相互有个照应。 像他们存着这般心思的人不少。 朝廷突然对这座宽广无垠的森林进行戒严,不允许大梁北上挖参的人随便进入森林,也不许普句人靠近,除了查图部落的,就只有边城的百姓能进去摘个果子采个药。 也就是说,留在边城过日子,是唯一能进入森林的机会,而这个机会以后再有没有就不一定了。 在伙房人的帮助下,黍子被磨了两遍,黄面细细的,重新装回了麻袋里面。 虽然李青文也想帮他们磨一会儿,但是被伙房的人硬是推了出去。 虽然没有红芸豆,但是他们这里有豌豆,把豌豆煮熟,然后拌上糖,捣成豆泥,黄面加水,和成面团,把豆馅包起来,就成黄豆包。 除了纯豆馅,也可以往里面加些果脯和果仁,这样口味更丰富些,用来哄孩子最好不过。 为了区分这些馅不同的豆包,一般都会做些标记,譬如做的大小不一样,或是在豆包上戳两个眼睛,否则家里这些皮猴子,为了吃到自己想要吃的馅,怕不是会把所有豆包都偷偷掰开瞧一遍。 原来,边城漫长的冬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候,虽然冷,但是不用干活,又能玩雪,更又那么多吃的,恨不得一年到头都是冬天。 自从村里开了学堂,冬天反倒是读书的最好的时候,一个个野孩子被拘的受不了,天天装病,试图逃脱课堂。 李正亮就是那个最能装的,入冬以后,天天不是这疼就是那疼,甚至因为不想去上学,还去给张氏守灵堂,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李正明也觉得读书辛苦,但他是老实孩子,除了早上起来穿衣服困难,念书倒是不偷懒。 后屋在蒸豆包,李正颜肉肉的脸蛋贴在李青文的手上,商量道:“小叔,让我替大哥读书行不,他真的很难受。” 李青文把她抱起来,“这话咋不跟你爹说?” 懂事的李正颜早就跟爹爹说过这话,不过李青瑞没同意,小丫头这是给大哥搬救兵呢。 可惜,李青文这事上帮不上忙。 家里蒸豆包,李青文去新城找江淙过来吃饭。 新城的内城到处都是青砖红瓦,冬天看上去比黄色的土墙更冷些,主街道倒是很热闹,雪被扫的很干净,路两边的铺子都开着,不用仔细看,冒着热气的一定是卖吃食的。 这铺子有一半以上都是流犯的家眷开的,吃食也是天南海北都有,有一家包子铺挺有名的,李青文吃过梅干菜馅的包子,味道不错。 这里有一家卖酒的,是李茂群开的,生意红火的很。 跟从前的寒酸不同,主街尽头的衙门很是高大宽阔,这里不单处理日常边城的防务,还接收初到边城的官差和流犯。 今上雷厉风行,登基后,砍头的不少,流放的更多,至今边城的流犯已经有数千名之多,管理事情更加繁琐。 从外面看,衙门威武的很,实际上只有前面这一片能唬人,后面的将军府至今还没有盖起来,还是一片萧瑟的空地,自从林潭离开后,边城没有将军,这个将军府自然也就不急。 一年到头能动土的月份就只有那几个,但那几个月里面又要种地又要做工事,忙的不可开交,相比之下,外城比将军府更加重要。 当然,如果时间挤一挤,还是能够完工的,但是因为寒日那年大家都被饿怕了,现在更愿意多种地,毕竟房子破点可以住,缺粮食可要命了。 李青文一到,衙门外面的官兵看到了,他们都认识李青文,笑嘻嘻的问是不是找江大人,不用他们通报,李青文就进去了。 江淙正在跟周丰年说话,李青文原本想在外头等一等的,但是江淙将他拉进来,把手里的热茶放在李青文的跟前。 说完话,李青文口气的问候了周丰年,问他吃不吃豆包,家里刚出锅的。 周丰年正好不知道该吃啥,闻言便跟着江淙和李青文一起去了,他不单自己来,还把周从信和周从望也带上了。 出来的时候,李青文喊上了陈文,到家后,又去营地里面找蒋立平和方氏他们一家人。 豆包是粘的,馅是甜的,随便配点咸菜吃几个就饱了,大晌午的,大家都没有喝酒,吃光了几锅豆包,打着饱嗝离开了。 吃完饭,李青文拎着一筐冻的半硬的豆包去给姐姐家送去,吃完的江淙跟着他一起。 边城的下午时分短暂,吃完饭一个多时辰天就暗了,俩人把豆包送到,说了一会儿话,又被强留下吃了顿饭,直到天黑才脱身。 因为蒸豆包,东西两个屋子的炕都被烧的滚烫,李青文带着俩侄子去营地里面睡,当然,晚上江淙也不去新城留在这里。 夜深了,李正亮哥俩睡的一塌糊涂,旁边被窝的里的俩人嘴巴胶着在一起,李青文竖着耳朵听周边的动静,嘴肿起来了,心脏砰砰跳。 每当这个时候,李青文迫切想让两个人正大光明,起码在家里给江淙过了明路,但是这回换成江淙不急了,还劝说他等到读完书再说,这个时候不要分心。 李青文有点纳闷,这次回来,好像所有人都不急了,从前催着他成亲生子的爹娘变口风,只字不提他的婚事,原来想要到李家请罪的江淙仿佛也开始了从长计议…… 想了想,还是让家里人过个好年吧,毕竟还有几天了,李青文想,今年就暂且先不挑明。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俩人蒙头在被窝里动手动脚,一直折腾到鸡鸣响起,李青文嘴巴上倒是没留下甚印记,但累的睁不开眼睛,沉沉睡去。 第二日,李正亮跟李正明说,“以后可不能再挨着小叔一起睡觉了,太不老实,我被他踢了好多脚,要不是太困,我都想挪被窝了。” 李正明一边打着呵欠一边洗脸,他睡在哥哥的旁边,倒是没感觉到啥。 此时的李青文还在睡觉,并没有听见两个侄子的对话,否则又得闹个脸红。 蒸完豆包蒸馒头,做豆腐,做粉条,在忙忙碌碌中,过年了。 爆竹在火中发出不小的动静,越响亮就预示着明年更顺遂,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头都响个不停。 爱玩的小孩子倒是高兴的很,还有一只只大狗,先是吓的耳朵竖起来,后来听着动静反而兴奋的跑个不停,骡马则不好受到这个惊吓,毕竟马棚里还有几十匹母马揣着驹子,母子金贵的像是眼珠子一般,所以都会离马棚远些烧。 年关忙,年关忙,不到过年这一天,活永远都看不到头。 陈氏终于有空坐在了炕上,晚上,到了时辰,李青文跟着爹和大哥抱着厚厚的纸钱,去东南方向烧了。 这个方向不单有并州老家,还有边城的新坟地和祠堂。 祭祖的人家不在少数,冷冽的寒风中,一张张还没烧尽的纸钱被风刮的到处都是,这是活着的子子孙孙对死去的先人的思念,还有对故土的眷恋。 烧完纸钱,李青文回去给炕上坐着的爹娘磕头,李青风和两个侄子还有其他人只磕了三个,李青文磕了六个。 姜氏笑着道:“我们仔儿可真是孝顺,去年没回来,今年一起给补上了。” 李青文接着又磕了几个,陈氏舍不得了,赶紧把小儿子给扶起来,嗔道:“咋还磕起来没完了?” “我这是替我哥磕的。”李青文笑着说道:“江大伯同意把我哥送到咱家了,他还在忙着,我把这头给磕了。” 陈氏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要真是这般,更不能磕这个头了,我们白捡那么大一个儿子,不能占便宜没够啊。” 过年都有新衣服,陈氏也给江淙做了,即便李青文不磕那几个头,这衣服也是少不了的。 官兵也要吃年夜饭,不过那顿饭下午便开始了,江淙跟周丰年他们跟着官兵一同吃了些,然后吃完就得出去巡视。 依旧还是从前的老规矩,越是特殊的日子,巡视和防守越是不能掉以轻心。 虽然同在边城,李青

相关推荐: 强行入侵[向哨]   隔壁大叔是只狗(H)   浪蕊浮萍(H)   陈凡秦月柔完整版   邻江南+小舅子+弃不悔+指间沙   被筷子夹起的流动猫咪(1v2/年下/人外)   封魔(纯百gl修真文)   鲜满宫堂   梦醒时分(兄妹,H)   指腹为婚(百合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