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搬东西,老邢头穿好衣服出来问他们有没有事,听说很顺利,转头回去要烧炕,被蒋立平给叫住了,“这些马得找地方安置下,马厩和牛棚还有空不?” “有,有。”老邢头戴上帽子,耸着肩在前头带路,李青文等人拉着马跟在后头。 除了甜枣,他们去时还借了十几匹马,先栓到马厩里,剩下牵到今年新收拾出来的牛棚中。 借着火把的光,老邢头看到这些马跟营地其他的完全不一样,大冷天的,他也没在外头多问,系好缰绳就往槽子里倒草料。 江淙抱了些枯草铺在地上,把小马驹放上去,有两个饿了的,站起来去找自己的娘吃奶。 牛在哪里都是很重要的,边城也不例外,别看老邢头平时到处游荡,好似什么事没有,但每日都会查马厩和牛棚这里,干净不透风,母马和马驹在这里很让人放心。 李青文一匹马一匹马的摸过去,待等到它们肯低头吃料,才和江淙从牛棚里出来。 俩人在这里耽误的快两刻钟,回到屋里时,灶膛重新塞柴禾,炕烧的滚热,众人脱衣服钻进被窝里。 等李青文和江淙进来,李茂群把门插上,回屋将扔的满地的靴子踢了踢,动了动鼻子,“你们身上这都是啥味……” “我们去泡了暖河,应是硫磺的味。”李青文回道。 按理说,泡完温泉应该用清水冲洗一下的,可每次走的都很匆忙,这些事情便扔到脑后了。 李青风笑嘻嘻的把手往李茂群身上蹭了蹭,“叔,听说在那河里洗澡,来年蚊虫不近身,我们特意舀河水冻了几个冰疙瘩拉回来,你们明天化开擦擦身上。” “大老远的,拉那个干甚……”李茂群嘴上这样说,脸上却是止不住笑,把他踢乱的被子规整了一下,“快躺下睡个安稳觉,有事明日再说。” 他在雪天赶过路,知道不管咋样都睡不踏实,外头永远没有家里好。 原本老邢头还想问问那些马的事,还没开口,屋里的呼噜声都开始震耳朵了,他也赶紧闭上眼睛,再晚点,怕吵的睡不着。 郭大永他们睡的死,第二日早上起来小解,看到旁边房子前堆了好多东西,才知道李青文他们回来了。 他想过来问候一声,李青风他们还在呼呼大睡,刘家兄弟抱柴禾过来,告诉说都没事,让他们放心。 李茂群和刘家兄弟一样,过惯了穷日子,啥都舍不得用,譬如柴禾。 李青文他们出去后,为了节省,他们烧一口锅,几个人就挤在炕热的那一块睡觉。 老邢头看着外头那一垛垛的秸秆,心里叹气,去年收的还没烧完,今年的更多…… 等人一回来,李茂群他们立刻就不抠搜了,几个灶膛的火烧的呼呼旺,不一会儿,锅里的小米就煮开了花。 老邢头把小米稀汤盛出来,和刘家兄弟端着去牛棚,单独喂给母马。 看着马喝小米稀汤,刘家兄弟忍不住舔了舔嘴。 小米每亩产的比高粱可少多了,地少的人家可不敢种这个,他们都没吃过多少次…… 想归想,他们也知道,母马下驹伤了身子,可得补一补,要不以后没法揣崽,小马驹和小米汤比起来,自然是小马驹更金贵。 第81章 李青文还没醒时, 陈文、孙永浩和周从信他们都来看过了,前者告诉他们回来的正好,五日后从边城出发。 听说李青文刚从森林到营地又要回并州,李茂群不禁有些担心。 就算路上不遇到野兽, 这冷的天在外头跑几个月, 想想都觉得胆寒, 更何况李青文还是个半大的孩子。 李茂群说要跟着回去,刘家兄弟听了也要走,李青风不答应, 陈文他们那多人,再有江淙几个就够了, 去的越多,受罪的人越多。 更何况, 今年种地和秋收, 李茂群和刘家俩哥受的累最多, 冬天可要好好猫着歇口气。 李青文也不想李茂群遭这一个来回,他叔和家里头不和, 回去只会生气,何苦来哉。 到底谁回去的事情, 一直到走都在争论, 倒是没耽误大家收拾东西,包了几百斤鱼肉饺子…… 启程那日, 李茂群到底也没能跟着一起去,李青风把他的衣服不知道放在哪里了,连箱笼和包袱也不见踪影, 他裹着被子下地, 却也不敢这样追出去。 李青风站在爬犁上, 冲着门槛里面的李茂群哈哈大笑,要不是冷风灌到肚子里不得劲,他还得多笑上一阵。 冷风从底下吹上来,李茂群打了寒噤,还得叮嘱他们道上警醒些。 这次陈文他们的人比上回护送寿礼可多不少,江淙驾第一辆爬犁跟着,隔半日,李青文就会顶替他拉着缰绳赶路。 后面的爬犁也是,两两的互相换着人,这样都能歇着,不咋太累。 停下来歇息的时候,李青文偶然瞥见了那位普句皇子,陈文对他很照看,吃喝用度都好,不知情的人一点都看不出对方是俘虏。 虽然知道江淙是要送李青文和李青风,但明面上他们是协助押送俘虏,经过各个驿站时,也都正常补给。这样一来,李青文就不用准备那么多草料和干粮,牲口也省些气力。 过年这一天,他们白天赶路,晚上在野外煮了冻饺子,走之前估计了日子,所以特意拉上了一些。 煮好后,官兵不停的往这边看,陈文过来要走了两盆。 在这个重要的日子,李青文等人,既不在边城暖融融的房子,也不在亲人环绕的家里,四周是一眼看不到边的白雪,耳边是呼啸的寒风…… 只有大口吃着饺子,才能慰藉心头那一丝遗憾。 刚吃完饺子,天边就有一道明亮的光闪过,是流星! 帐篷里的李青文立刻双手合十开始许愿——希望明年自己能和家里所有人还有江淙一起过年! 看到他这奇怪的动作,别人问李青文在干甚,李青文说在许愿,大家就笑他,不知道小孩子脑袋瓜子里面到底在想什么。 李青文郑重其事的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十六岁了,不是小孩! 众人笑的更大声了,江淙摸了摸他的脑袋,眼睛映着星子的微弱光芒,“我们仔儿许的愿,一定会成真。” 第二日,又把剩下的饺子煮了,算是过了洪州的节日。 初八那一日,一行人到了拢北城。 江淙将马缰绳交给陈文手下的官兵,目送李青文进城。 城门开着,他却一步也不能踏进去,这道门宛如一道天堑,将他和李青文分割开,也斩断了回家的路。 这道最北的门并没有甚么人进出,江淙等人孤零零的站在外面。 李青文进了城门便不停的回头,每次都能看到江淙注视着他,回到家的喜悦荡然无存,他吸了吸鼻子,突然转头跑了回去。 “哥,你要等着我啊。”他垫起脚,拍掉江淙帽子上的雪,认真的说道。 他不能向前迈一步,李青文却能一次次主动寻过来…… 心里某处被触动,江淙轻轻的吸了口气,弯腰抱了抱李青文,“仔儿,回去吧,哥在这里等你。” 李青文应着,心里难受的紧,面上还得忍着,叮嘱他赶紧去最近的驿站歇着,自己很快就会回来。 待李青文他们离开,送行的众人抬头,看着巍峨城门,不由得心中叹息。 几年前,他们离开这里时,便想到以后可能再也跨不回去,边城越发平和的日子让他们的心慢慢安定,但此时,那股情愫再次鼓动起来。 在城里的驿站将爬犁换成马车,爬犁上的东西装了六车,陈文派了几个兵给李家哥俩赶车,接下来,他们也要到范阳城,正好顺路。 当然,如果不顺路,陈文也会找人送他们俩去,他答应江淙和蒋立平照看人,自然得尽心尽力。 过了拢北城,立地便觉得风小了,也暖和,李青文和李青风的穿着跟路上行人都不一样,引得不少流鼻涕的小孩子盯着瞧。 那普句的皇子仿佛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一般,打开马车的窗子,四处张望,他的鹘鹰也时常飞出来。 因为有陈文在,李青文他们再进范阳城时十分顺利,没有被守城的官兵拦下盘问毛皮和药材的事情。 陈文有命令在身,不能陪他们在范阳城久待,他给哥俩安置到客栈,带着几十个兵跟着李青文去了药铺和皮毛铺子走了一趟。 路上的行人哪里见过这阵仗,纷纷避开,掌柜的向他们拱手,让陈文放心,他们在这里开了许多年铺子,定然不会欺客。 走了一圈,回到客栈,李青文拿了个包袱给陈文,请他送去文正书院。 里面装着人参和皮毛,李青卓收到后,可以拿去卖掉换银子。 李青文也知道直接给银子更便利,但他和李青风手头没有,本来想在范阳城换好,但被陈文拦住了。 他说这些东西在京城价格更高,一个包袱没多重,不碍事。 李青文正在跟陈文说话的功夫,李青风看到他们车子旁边有个人鬼鬼祟祟的,爆喝一声,从二楼跳了下去,落地喊李青文看着下边。 车子旁边的人吓的一激灵,撒腿就往街上跑。 李青风随着他跑到街上,只见人来人往,一个身影溜的极快。 他认了出来,立刻撞开人群,用更快的速度追上去。 前头的人一边跑一边往后看,见李青风面目狰狞,离他越来越近,肝胆都快吓破了,“滋溜”一下钻进旁边的小巷子。 李青风穷追不舍,正要拐弯,恰好对面来了一群人,还都是高高壮壮的,他大喊,“闪开,快闪开!!” 迎面过来的人仿佛吓愣了,好几个站在原地,不偏不歪,恰好堵在巷子口。 李青风气的吐血,正要闯出一条路,就听到旁边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来,“风儿?” 李青风眼睛兀然睁大,猛的停下脚步,生生在地上拖出一道痕迹,他一转头,就看到一身厚麻衣的李茂贤站在一边…… 使劲眨了眨眼睛,面前那张脸依旧没有变,李青风忍不住叫道:“爹……” “还真是老四,我还以为看岔了……” “别看他穿成这样,刚才他喊那一嗓子,我立马就听出来了!” “老四,你在大街上撒鹰呢?” 旁边七嘴八舌的说起来,李青风瞅过去,李青顺、李青勇、李青柱……这一堆全是他们老李家的人。 不光男人都是认识的,李茂贤身边的女人他更不会看错。 “姑!”李青风裂开嘴笑了,“你咋在这哩?” 当李青文追着小四哥的屁股后头到时,看到了他爹和三四十个村里人,也都愣住了。 “这、这是仔儿……?”李茂玉一手抓着李青风,眼睛看着李青文,“真的长大了,跟上次见时根本不是一个模样了。” “可不是,姑你上次回家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李青风说完,让李青文带李茂贤他们回客栈,自己还得去追人。 “别去了,小四哥!”李青文抓住他,“东西都用油纸和布包的死死的,啥也没丢,这人生地不熟的,咱们且放他一马吧。” 劝完李青风,李青文乖乖的叫了声,“爹,姑……” 面前的李茂玉比记忆中要沧桑一些,即便多年未见,有血缘的羁绊,再相逢时,并不感觉到陌生。 李茂玉抬手摸了摸李青文的脑袋,笑道:“前阵子我做梦梦到你爷爷,看他高兴成那样,我还问他,地底下不用受累还是怎的,他说你去看他,还喊了爷爷……” 一提到爷爷,李青文鼻子就开始发酸,正要开口,陈文带着人来了,只能勉强压下心里的翻腾。 这么多人堵在街上实在碍事,大家一边说一边往客栈走。 到了客栈,陈文和李青风先进去,其他人站在门外迟疑了一下,拘谨的把鞋底的泥在地上蹭了蹭。 这客栈一看就是好的,从来没来过,怕弄脏了人家的地方。 不管他们心里寻思啥,李青风一直催着,众人陆续的进了客栈。 在这里看到李茂贤,还有李家恁多的人,陈文就彻底放心了,把该交代的交代清楚,便带着人离开,前往京城。 只要俘虏一天还没有送到地方,陈文都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进了城池里面,鱼龙混杂,更要格外小心谨慎。 第82章 李茂贤带着李茂玉一家从南阳县回到杨树村, 秦林也在李家住了一阵子。 朱县令升至知府,不日将赴任,他也要跟随而去,这一走离并州可就远了, 以后他和李茂贤再见更难, 趁这个机会自然要好聚一番。 久别重逢, 哥俩有说不完的话,除了叙旧,俩人说的最多的便是旱情。 并州向来是土不肥, 水不丰,根据以往的县志记载, 时常便有旱情,一旱就是两三年。 朱县令和秦林跟柳山县的县令不同, 心系百姓, 兢兢业业, 离县今年的干旱,他们早就警觉, 走访了附相邻几十个村县,发觉大都受了灾, 更知事态严重。 今年的雨水本来就稀薄, 秋收减少,百姓苦不堪言, 八九月份又炸了几次响雷,着实令人心中不安。 “秋分响雷,遍地生贼”, 明年恐怕又是个灾年。 知道杨树村人多地少, 今年就已经开始勒紧腰带, 秦林也觉得该早做打算,否则难捱过去。 李茂贤也说了江淙的事情,秦林感叹造化弄人,说他会跟京城那边打探消息,让李青文和江淙他们在边城先好好的。 秦林身上事情也多,到底也没能在李家过年,走之前跟村里的长辈们说了两天话,听了他对来年的猜测,村里人心里愈发沉重。 临走时,秦林抓了二两银子给李茂贤,他的俸银不多,吃住在衙门,不少都贴补给了穷苦百姓。 李茂贤收了,反手又偷偷往他包袱里塞了十几两。 上次他从边城回来,卖了东西得了不少银子,送去京城一些,剩下的都留在手里。去南阳县花了一些,手里的也不多了。 朱县令两袖清风,秦林的日子向来清苦,这次去京城面圣才将将做了一身新衣服,李茂贤知道他这个大哥银钱向来紧手。 减收成、交税粮,看着家里厢房的粮食,心里担忧明年的雨水,这个年,家家户户过的都不咋畅快。 破五不出门。 从初一到初五,众人便坐在一起商量出去干活挣钱的事情,李茂贤准备领着村里的青
相关推荐:
和死对头成亲后
妻心难测
千娇百媚_御书屋
妻子的秘密
浪荡皇帝秘史_种田文
[神印王座同人]吾皇
【古言】绘春录
长兄
夏圣
血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