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打工吧!猫咪 > 第102章

第102章

李青文:“……”当然是毫不客气的拿过来,把肉丝竖着撕扯下来,一条放在自己嘴里,一条喂江淙。 俩人很快就把肉干都分着吃完了。 这次不用江淙掏,李青文俩手把他侧身的口袋撑开,凑近了往里看。 口袋很深,看没看到啥,但是抓着一拎,很重,起码好几斤。 像是摸奖一般,李青文把一只手伸进江淙的口袋里,摸到的都是大大小小的油纸包,唔,有几个纸包是软的,应该柿饼子,拳头大的应是盐块,好几个又圆又滑的,摸着有点熟悉…… 李青文把东西掏出来,一看,红色的皮子,一头圆一头尖,可不就是鸡蛋嘛。 这么远的路,竟然带了这东西,实在是出乎了李青文的意外。 “熟的,到船上用开水一滚,热了就能吃。”江淙这般解释道,“等会上船看看,要是不方便烧水,就在去岸上煮。” 李青文和江淙在最后面,正在为几个鸡蛋说个不停的时候,远处有人盯着他们看。 一个满手冻疮的小丫头道:“爹,娘,那几个人好眼熟……” 旁边的女人刚从水里的石头上扣出一个牡蛎,随便擦了擦冻的红肿的手,直起身,看向南边。 远远的,看不清面目,只瞧到那些人俱是一身身厚衣服,身边放着一个个的担子,看样子像是要赶去坐船的…… 那艘大船听说是去京城的,一年只开几趟…… 女人还没看清楚,旁边伸过来一个铲子,铲走了她旁边的几个蛤蜊。 孩子的爹到底慢了一步,狠狠的瞪了那个把手伸到他们这里的人,怒道:“你是不是眼瞎,自己寻不到,非要抢别人的东西?” 被骂的男人也不是善茬,立刻回嘴:“这东西是你家的啊,谁捡着就是谁的,手这么慢,早点饿死倒是干脆。” “要死也是你这个不是人的玩意先死!”孩子的爹愤愤的骂道。 俩人离的近,一争嘴就推搡起来,小丫头被吓坏了,不敢再四处看,紧紧的护住了木桶。 眼瞅着打起来了,旁边的人纷纷过来劝,“这点小事,不值得,咱们都是一路逃荒过来的,也算是有几分情分,那么几个小玩意没有几口肉,不至于动手,都各退两步……” “若是只是这几只蛤蜊,我也就不说了,他上次还把我家晾着的咸鱼给偷走了……” “放你娘的屁,谁偷你家鱼了,捉贼捉赃,你红口白牙说个甚?!” 虽然十分愤怒,但俩人被隔开,嘴上不停,终究没有继续再打,本来就饿着肚子,要是再受伤,家里的人怎么办? 第121章 李青文正在磕榛子, 这个榛子虽然小,但是严丝合缝,他咬了好几个牙印儿, 不但没有吃到里面的仁儿, 还差点咬伤了舌头。 看着它这样顽强抵抗,李青文开始犹豫要不要吐出来,杀人不过头点地,没必要和一个榛子两败俱伤。 就在这个时候, 旁边一个怯怯的声音响起来,“是、是李家的小哥吗?” 李青文含着完好无损的榛子扭头,看到一个小丫头站在一边看着自己,小女孩十岁左右,黄皮寡瘦,头发枯黄蓬乱,裤脚挽到膝盖下面, 脚瞪着一双草鞋,手脚都有冻疮。 虽说没风吧,这也是冬天啊, 穿成这样得多冷……看着这打扮, 李青文都想替她打几个哆嗦。 他这一扭头,小丫头一下就看清楚了李青文的脸, 高兴道:“小哥真是你啊,你还记得我不, 从并州往北走的路上,我被虫子咬的身上都快烂了, 你给了我一个草帽, 还教我认那些驱虫子的草……” 从拢北城往北走时, 天气正热,不免有蚊虫,江淙给李青文编了不少草帽子,原因就在于,他走着走着就送了出去…… 经小丫头一说,李青文想起了一些,道:“我记得,你叫李雯雯,你爹娘呢,咋穿的这么单薄就出来了?” 这小女孩的名字喊起来跟李青文只差一个字,所以他才会有印象。 说着,他掏出布巾和冻伤药给小丫头,“把手和脚擦干净水,然后再抹药,抹完药最好套个宽松的手套……这些倒还好说,最要紧的是,你冻伤了别乱外跑。” 听他叫出了自己的名字,小丫头很高兴,退后了一步,没要他的布巾,“小哥,今天有日头,不冷,冻疮也没啥,多冻冻,以后就不怕冷了。” 这纯是歪理,冻伤厉害了,伤口溃烂,要是感染,到时候可是会要命的。 李青文皱眉,把自己的皮帽子扣在她头上,“你家在哪儿,你爹娘呢,我送你去找他们!” 他自觉语气很严肃,小丫头却欢快的转身,冲着远处喊,“爹,娘,真是的李家的小哥哥,你们快过来!” 她喊完,李青文就看到海水一男一女提着桶向这边走来,离老远就能看到他们穿戴跟李雯雯差不多。 很显然,他们家在这里的日子并不好过。 李家两口子面上带着明显的疲惫,到了近前,连连弯腰,感激北上之时李家和江淙等人的照顾,李雯雯的娘亲看着地上的一个个担子,问道:“你们是从边城来?这是要去哪儿?” 李青文点头,“借着周大人的光去趟京城,探亲。” 看着这两口子身上的青紫冻伤,李青文明白,他们是为生活所迫,自觉的闭上了嘴巴,不再说让女孩回去的话。 李雯雯的爹想要伸手拿掉丫头脑袋上的帽子,又将手缩了回去,讷讷道:“我手脏,还是你自己拿吧。” 江淙把自己放在担子上面的帽子给李青文带上,弯腰从行囊里拉出来一张毛皮毯子,递给男人道:“大哥,分开后,你们来临肃的路上可还顺利?” 李雯雯的爹也不想平白要人家的东西,但现在好好活着比脸皮要紧,他低声道谢,接了过去,给女儿披上,苦着脸道:“那个陈大人留下的记号挺明显的,我们没迷路,除了饿肚子倒是没甚么事,本来以为到了这里就好了,却没想到,混口饭吃是真难……” 那块皮毯子虽然是旧的,但柔软又暖和,李雯雯把自己上半身包好,又把垂下的那一块缠到腿上,大半个身子都裹起来,她觉得十分舒服。 她娘看着女儿这般,心里酸楚不已,到底也没说出还给人家的话,只小声的支使她回家。 李雯雯听了娘亲的话,点着头,踩着草鞋飞快的往回跑。 那厢,李父已经开始讲他们这些逃荒的人到临肃后的各种遭遇。 李雯雯家在逃难的路上,半夜碰到了劫匪,四处逃命,结果和其他兄弟和叔伯走散了,他们举目无亲,不知道去哪里,正好碰到了李茂贤带着杨树村和另外几个村子的人浩浩荡荡的北上。 他们一家觉得人多起码安全些,又见杨树村扶老携幼,一副不忙不乱的样子,更觉得靠的住,所以才跟着一起往北走。 可是饿着肚子赶路实在是太难受了,又听说边城那边半年冰雪都不化,真的怕活活冻死,所以在听说可以去更近的临肃时,他们便和杨树村的人分道扬镳。 刚到临肃时,逃荒的人可是过上了几天好日子,退潮后,海滩上有很多海物,谁捡着就是谁的,大家都很高兴,饱饱的吃了几顿,觉得以后再也不用为吃的发愁,这一路的累没白受。 但是没过多久,这里的官兵就把逃荒的人召集到一起,允许他们留在这里讨生活,但是必须要做两件事,一个是要跟着出海捕鱼,另外一个就是修建大船。 然后男人们就被拉去干活,女人和孩子开始为家里的生计奔波。 她们从来没有在海边生活过,并不知道,这里赐予的食物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涨潮退潮时,很多捡东西的人被海水卷走了,连尸首都没有留下。 同时,出海捕鲸鱼的时候,时常就有船回不来,船上的人就悄无声息的葬身大海…… 短短的几个月,他们逃荒来的人就折损了近百人,北面的坟包越来越多,那衣冠冢里连衣服都没有,因为活着的人还不够穿,即便埋了,也会被被人偷偷的挖走。 “我运气好,出船了一次,活着回来了。”李雯雯的爹咧了咧嘴巴,面上的神情却比哭还难看,“就是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害怕吗,当然害怕,每个人都怕死,但是离开这里去哪里寻吃的?只能盼望自己命硬,每次都能活着回来。 也有人不愿意被官兵欺压着度日,悄悄的离开了,只是不知道现在是生是死。 如果家里男丁多,或者有其他族人,李雯雯的爹也想走出去闯一闯,但只有三口人,在荒芜人烟的地方,又要防着野兽,又要寻吃的,又不能生病……他真不知道咋过这个日子。 说完,李雯雯的爹使劲摸了把脸,道:“要是运气好,捡到的东西多,倒也不用大冷天出来找吃的,只是饿怕了,想天好的时候多存点……明年就好了,明年天暖和,我们去旁边开一块地,种点粮食,这样孩子和她娘就不用天天跑海边来摸这些零七零八的东西。” 他们没有粮食,几个月全靠海里的东西过活,快要吃吐了,但依旧忍着没动那点种子,就指望着明年种下去。 听着他的话,李青文肚子里像是放了个秤砣,沉重非常。 到底是从前一起走过几百里路的人,打从心底希望彼此都能过好,但看上去没那么容易。 说完话,几个人一时都沉默了,李雯雯的娘突然道:“你们在边城过的咋样?” 其实不用问也能知道,他们这些人个个身上都是厚实皮袍,脸色红润,一看日子就很好。 李青文也不知道该说啥,就只简单的讲了他们回去后做的事情。 李青文还没说完,李雯雯的爹就开始叹气,他早就后悔了,要是当初咬着牙就跟着去边城,可能日子比现在好。 从前,只要这个念头冒出来,心里头总会想,也许去边城更难,但现在听到李青文一说,悔意更深了。 看他这般,李青文道:“福祸相依,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啥事,能过就过下去,过不下去再想法子。” 出海很危险,但也不会碰到罗车国和普句的人。 世上向来鲜少有两全的事情。 他们正说着话,李雯雯拖着一个麻袋气喘吁吁的回来了。 “你们大老远的来这里,本来应该好好招待一顿的……”李雯雯的爹从女儿的手里接过麻袋,递给江淙,道:“家里就一个破烂棚子,你们进去都直不起身,就不让你们去受罪了,这里有些海鱼,前几日捉到的,你们拿去尝尝鲜。” 江淙没有推让,收下了,转身去后面,拿了两袋子炒高粱和一瓶冻伤药给他们。 李雯雯忽闪着眼睛,问李青文,“小哥,你们的船啥时候走?” “得两三日之后。”李青文回道,“但也说不准,看船长如何拿主意。” 小丫头道:“要是你明天不走,我给你烤虾,我烤的特别好吃。” 李青文点点头。 就在这时,大船那边放下小船来接人,李青瑞他们已经坐在了船上,招呼李青文和江淙。 就这样,李青文和江淙和他们一家三口告别,和其他人一起乘船靠向海中的大船。 他们离开后,就有几个人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四处看,“人、人呢,不是说边城来人了,人在哪儿?” 李雯雯三口人一看来人,并不想搭理,转身就想回去,其中一个人却看到了他们手里的袋子,一瞧就是粮食,“这东西谁给你们的,是不是边城的老李家来人了?” 第122章 一路划着水, 小木船靠近两三层房子那么高的大木船。木船前头尖,后头宽,中间的肚子很大, 露在外面的船身斑驳不已,一看就是久经风霜。 上面的人放下梯子, 李青文等人一个个的蹬上去。 周从信和先上来的官兵站在甲板上,上来一个拉一个, 一众人终于登上了这艘大船。 站在这上面,看向四周,大家伙脸上吃惊的样子就像是刚到边城时一般。 太广阔了,蓝汪汪的, 真的是一眼望不到边。 短暂的惊叹过后,他们被指引着, 挑着东西到了下面的船舱, 一个船舱放东西, 一个船舱住人, 船舱狭窄又不通风,难免有些憋闷, 但大家伙都不在意,能有船坐就不错了, 再怎么也比走着强。 把他们安顿好, 周从信道:“要是憋气就到甲板上吹吹风, 只要不妨碍他们开船便好, 有事过来寻我。” 李青瑞嘴上应着,却打算没事不去上面, 怕给周丰年惹甚么麻烦。 周从信住在甲板上的客舱, 交代完, 便回去了。 他一走,众人便立刻脱掉鞋子,将外袍脱下来枕在脑袋下,一个个躺在硬木头板子上,说起了话。 “大是大,可惜都是水,要是土,都种上庄稼,可能以后就不会有人挨饿了。” “不能种庄稼,但是里面都是鱼啊,抓上来也能吃,而且仔儿说了,这海里面都是盐……” “真的假的,盐为啥在水里面,那不是都化开了吗,里面的鱼岂不都是腌鱼,还能活着?” 提到盐,众人更来了精神,村里家家户户盐可不多了,他们这趟可要多弄回去一些。 李青瑞和江淙俩人站在客舱外头说话,李青文期盼着早点见到二哥,但去京城在这里就得跟江淙分开…… 他怅然的嚼着嘴里的炒高粱,感觉一点滋味也没有了。 船上不能生火,他们这一路都得吃干粮,好再准备的不少,并不用担心会饿肚子。 江淙和李青瑞在说换盐的事情,如果能在临肃找到盐,就不必在京城买,省得来回折腾,而且吃盐也不是这一回,要是能在这里找到头,边城到临肃之间走动还是更容易些。 说完,江淙点头,转身就走了。 李青文在旁边一直等着,就想等他和大哥说完话,自己再好好告别一下,结果等了半天,人、人、人就这样直接走了?! 眼瞅着江淙都踩在了去往甲板的楼梯,李青文刚要开口,李青瑞却压着他的肩膀,道:“仔儿,江淙还有要紧的事。” 李青文想,说两句话能耽误啥事? 但这样一耽搁,江淙已经上去了,李青文虽然不甘心,到底也忍了,回到船舱,闷闷的坐了下去。

相关推荐: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交流_御书屋   过激行为(H)   淫魔神(陨落神)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神秘复苏:鬼戏   镇妖博物馆   树深时见鹿   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