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打工吧!猫咪 > 第85章

第85章

猪,江淙环视四周,没看到李青文,便开口问了。 一群汉子在野草堆里挖来挖去,李青文带来的两个麻袋快要满了,他又得到了众人的一顿夸赞,鼻尖亮晶晶的汗都透着喜悦。 这些粮食,多放点水,能煮好多好多的稀饭,又可以撑一阵子了。 江淙来时,便看到李青文神采飞扬的模样,他的嘴角也忍不住翘了起来。 李青文还寻思往驿站大田那边走呢,头上突然一沉,多了个草编的帽子,他一转头就看到江淙站在身后,美滋滋的道:“哥,我们这挖了好多粮食出来。” “我们仔儿是好样的。”江淙点头,拎起他身边的麻袋往回背。 野猪都抬回来了,大大小小十六头,一众人围着黑乎乎的丑陋的野猪流口水,不管好吃不好吃,这东西是肉,一口下去能顶一堆野菜! 李茂贤先让驿夫们挑,用三头野猪换了好几袋高粱,这些高粱比猪肉更禁吃。 今天收获多,大家也累极了,下午便在这里歇脚,有人忙着杀猪煮肉,李茂贤和李本善等人去了驿站后头的田地,看他们这里的庄稼,长的都挺好的。 日头的是毒的,风也是热的,但看着庄稼绿油油的苗,个个都觉得心里头舒爽。 这里好哇,能长庄稼的都是好地方,啥远不远的! 一群庄稼老把式从地头走到地尾,这一路的累痛就没了。 他们正想回驿站,突然看到远处草地一堆黑脑袋,喊了一嗓子,黑脑袋一个个的抬头,为首的就是李青瑞,他们挖鼠洞,一直挖到这里来了。 长辈们过来,瞧着他们手里的粮食,也都是喜出望外,可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然后,一众长辈也纷纷回去拿铁锨。 这边动静闹大,后头的人也知道了他们挖老鼠洞弄粮食,纷纷跟着一起,很快,漫山遍野都是人。 这个驿站是周遭最大的一个,驿夫也多,有二三十人,李青文等人从这里又走又过,算是有几分熟识。江淙把车上的皮子和打猎时弄到的药材都拿来,跟他们换粮食。 驿夫们愿意,他们比边城的官兵可清闲多了,除了种地就是喂喂马,年年都怕下大雪补给的人来不了,攒了不少粮食。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山高水长,粮食不能拉去卖,换成药材和皮子自然乐不得,这些多轻快啊,哪日能回去,背着就走了。 江淙跟他们谈了半天,又换出来不少粮食,其中有一些算是赊欠的,待他们再走这一条路,把银子顺便捎过来。 这些驿夫知道江淙打猎很厉害,也不怕他失言,答应的很痛快。 难得可以歇的时间久一点,逃荒的众人在外头架起一口口锅,有的把车上的粮食袋子抖一抖,有的挖野菜和叶菜根。 晚霞飞上来的时候,野猪肉终是炖熟了,高粱米稀饭的香味也愈发浓起来,陈氏去外面吆喝人回来吃饭。 李青文等人这时才恋恋不舍的从外头回来,他们也没白忙活,掏回来好几袋子粮食。 都知道李家今日弄了不少粮食,后头那些空了肚子好几日的人,实在是熬不住了,硬着头皮来借,发誓以后到了边城,一定种出庄稼还粮食。 李青文答应了,不过他不让这些人以后还他粮食,要他们帮工。 他们在边山粮食存了恁多,不差这点,反而人手一直不足。 这个帮工不一定种庄稼,可能栽树,也有可能种药材,也可能是摘果子。 当然并不是强制人干活,半袋子粮食换二十天工,不管是一气干完,还是陆续做,够数就成。 这个时候的一袋子粮食可是救命的,只要帮工几十日便能换一家老小性命,只有傻子才不应! 李青文一开口,一堆人便涌上来,纷纷说愿意,有的人当场就说自己要两袋粮食,帮八十天工。 两袋粮食,省着点,肯定够他们一家人吃到边城了。 李青文说完了,才抬头看李茂贤,带着几分忐忑,问道:“爹,你说这样行不?” 李茂贤点头称好,他一直没出声,便是赞同儿子的做法。 身后这些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不管咋样,他家今天弄到几车粮食,后头的路倒是不用发愁了,但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活活饿死吗? 自己有余力的时候,当然不能见死不救,但这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有借有还,这样最好。 李茂贤一点头,其他人便上前帮忙,不管别人想要多少,只答应他们一家先换半袋,这样能得到粮食的人更多,大家伙才能再一起往前走。 半袋粮食不多,带来的是活下来的生机。 这个傍晚,荒野上的驿站百年难遇的热闹了一通,一口口锅里终于有了米粒,大人孩子脸上都有了笑模样。 江淙今日弄到的好多粮食,最后只剩下了一麻袋多点,好再还有野猪肉,给村里的长辈、陈山和、李青云家都分了后,还剩下不少,吃完一顿,余下的晾凉后切成片。 很多人过来讨肉汤,陈氏都盛了去,碰到家里人口少,或者老人多的,便在肉汤里多几片肉。 她是数着加的,并没有觉得多,但过来的人不少,最后汤没了,肉片也光了。 陈氏在心里叹了口气,好嘛,他们家都拿江淙的东西做人情了! 难得吃了一顿饱饭,又舒服的睡了一觉,翌日再往北走时,逃荒队伍的大人孩子都多了几分精神。 这次虽然逃的路远,但总觉得有希望,他们一家人一定会好好的走到边城! 他们的期盼并没有落空,数日之后,到达了新建成的驿站,这里不单有一仓房的粮食,还有江淙的同伴,李家村的老少爷们! 第98章 之前就说新增几处驿站, 今年种完地就开始谋划,蒋立平他们要盖两个驿站,一个是靠近边城营地的, 另外一处则是密林以南。 江淙走了以后,蒋立平他们几日后也动身去盖新驿站。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他们往南走时就拉了十多车粮食。今年再在新驿站旁边种地是不可能了, 拉的粮食得吃到明年秋收,不敢马虎。 到了新驿站后,他们立刻开始动土, 先盖仓房,这要突然下雨,人可以避,粮食可不能挨浇和受潮。 这几年他们盖了不少房子, 可以说轻车熟路,仓房几日便起来了,为了晾干, 暂且不封顶,又挖了几天正房的地基。 粮食入库后,他们就安心多了,一边干活,一边说江淙他们这个时候到哪里了。 正房盖好后,大家伙说得吃顿好的, 庆祝一番, 所以蒋立平和马永江他们拿上了弓箭, 骑上了马。 不知道是他们运气不好, 还是咋的, 前一天出发也晚了点,几个人出去就打了几只兔子,第二天,决定走远些,然后就看到了从南边走来的长长的逃荒队伍。 马永江一开始以为是流犯,心里想,难道是京城有啥变故,要不咋这多人都流放过来了。 驱马走近了,看到前头的人好像是江淙,再瞪大眼睛,江淙旁边好像是李青风…… “我的娘啊……”马永江下巴都快惊掉了,“这、这李青风他们家亲戚也太多了……” 过年的时候来了三百个,这、这、这些有多少,千八百个,好像不止。 蒋立平没管发呆的他,骑马迎面而去,接迎江淙他们。 没想到在这里相遇了,李青风两眼冒光的盯着蒋立平,“蒋大哥,有吃的不?” 看他们一行人脸上的菜色,就知道路上不好过,蒋立平立刻道:“走,去驿站,那里有吃的!” 然后李青风纵马飞快的往前跑去,后头的人听说前面有吃的,舔了舔干裂掉皮的嘴唇,抓紧背上的包袱。 李青风到了驿站便赶紧烧火,往锅里放水放米,其他人看他把所有灶都点起来了,还笑呢,“看你肚子里能塞几碗饭……” 待江淙领着风尘仆仆的人到驿站,一众人谁也笑不出来了,赶紧出去帮忙推车,拎袋子。 因为李青风动作快,逃荒的队伍全都到了驿站后,高粱稀饭差不多可以吃了。 不用李青文开口,蒋立平就打开了仓房,往外搬粮食。 那半袋粮食早就吃完的各家各户的人来领,李青文便在旁边记人数。 就这样,新驿站庆祝的这顿饭,蒋立平他们便和千里迢迢赶往边城的一堆人吃了起来。 听说了并州大旱,蒋立平他们也是眉头紧锁,洪州倒是不会缺水,但是会闹水灾,百姓也很凄惨,对逃荒而来的人满是同情和惋惜。 吃完饭,蒋立平和老孙他们跟李茂贤还有杨树村的长辈们说话,让他们放心的住在边城,有甚么事,他们赴汤蹈火也一定会帮忙。 在离家几千里之外的地方,能有这多人肯帮把手,杨树村的人既觉得欣慰又觉得可靠。 新驿站刚建好的正房可容不下多少人,逃荒的队伍还得在没有墙的院子里打铺,走到现在他们虽然累,但心里越来越定。 一波一波的人接应过来,他们甚至觉得边城好像也没有多远…… 这多人不能在路上耽搁,翌日寅时,天不亮就开始收拾东西上路。 蒋立平他们骑马将他们护送过密林,顺便让江淙帮着打些猎物。 路过密林时,李青文又看到了那几个蜂窝,他不由自主的开始回想蜂蜜的味道…… 江淙看他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笑道:“再忍忍,等哥带你去个地方,那蜂窝更多,更大。” 李青文重重的点头,他不是馋,实在是这几个月没吃啥好东西,又赶上身体抽条,肚子就跟漏了个洞似的,每天跟着大家伙一起吃饭也就三五分饱,晚上被江淙喂肉干,才吊着一口气被被饿晕。 他现在可算明白,为啥小四哥连他的口水都不嫌弃,实在是因为饿。 如果李青文把这话告诉李青风,李青风会同他解释,不饿的时候,看到好吃的也想吃。 等过了密林,他们就不缺粮食吃了,江淙跟各个驿站的人借,承诺到了边城便会拉粮食还。 还有一两个月就要秋收了,不缺粮食的驿站就会开口要别的换,大都是银子,江淙点头愿意。 虽然是逃荒,但是到后几百里地,大家虽然没吃饱,但也没咋挨饿。 到齐敏盖的驿站时,离边城很近了,李茂群也在,看到李本善他们时,眼眶都红了,“二伯,二伯,家里那边……” 侄子来到边城两年,身体壮实了,一看日子就过的不错,李本善拍着他的胳膊,“人挪活,树挪死,只要人没事,其他的不算啥。” 李茂群去给老祖宗磕头,张氏站在旁边,李茂群磕完头叫了声娘。 张氏累的脸如金纸,有气无力的应了一声。 江淙先行一步,回营地找周丰年,李青文、李青风还有李茂群带路。 林潭听说逃荒的人到这里,皱着眉半天没说话。 他已经从押送流犯的差役口中得知了并州灾荒的事情,也知道拢北城不许流民北上,这些人在这里,会不会带来甚么麻烦? 周丰年算是了解林潭一些,他说,边城人手不足,到现在城墙都没盖起来,只靠流犯和官兵不够,这些流民的到来并不是坏事,他们能让边城变得好。 江淙也道,更多的人在这里安家,会种地,懂得各种手艺,对缺少太多东西的边城来说百利而无一害。边城这里物产丰富,以后人越来越多,大量干货和药材一定会引来商队的注意,这里越来越繁盛,才会变成一个真正的城。 林潭动心了,人多,产出多,引来商贸,就能有税收,他不但不用再伸手向朝廷要饷银,可能还会更富足。 在这里几年,他比朝廷那些酒囊饭袋更清楚,这里虽然苦寒,但土地辽阔,好东西不少。 若是有一天,边城这里能跟南边那些流放之地一般发展壮大起来,那他就会成为坐镇北方最有分量的大将军。 从前,东南方才是大梁流放的重地,就是大量的流犯去到那里,带去了很多东西,那些流放之地变得越来越富饶,已经不是让人吃苦受累的地方了…… 是以,他点头同意逃荒的流民到边城,但不准进入营地,要在河下游安家置地,从今往后,除了流犯和官兵开垦的地,其他人再开荒,要跟营地上报。 知道林潭将面子和功劳看的最重,周丰年和江淙也说,会让百姓永远感念将军的慈悲胸怀,日后在此地落足,定听从将军的安排。 从林潭那里出来,周丰年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看来,这边城会越来越热闹,挺好,既然短时间回去不京城,在这里凑个热闹也挺好。 谢过周丰年后,江淙回去拿银子,让营地里的人套车拉着粮食和吃的出来。 李青文他们还没走到边城,就听到了可以在这里安家的好消息,高兴万分的带着人沿着河边走,兴致勃勃的四处看,挑选建新家的地方。 这可不是盖一个房子,或者几个房子,是数个村子,几百上千个人家,可得好好商量。 女人们在野草地上架起火煮饭,小孩子懂事的四处找柴禾,男人们顺着河边来回走动,李青风正在教岸边的一群人如何撒网,惊叹声阵阵。 晚霞映红了半边天,远处蛙声不断,卸下夹板的马儿低头吃草,河边清风徐徐,野草起伏不定,所有人容光焕发的模样,丝毫看不出是才走了两千多里路的。 不管路途如何艰辛,不论吃了多少苦,到了这片宽阔富饶的的土地,所有人都觉得在这里,自己和家人一定能活下去。 坐在河边泡脚的李青文想,这大概就是希望的力量。 郭大永他们也来了,各自寻到自己的家人,抱头痛哭,自有说不完的话语。 李青文没有感叹太久,很快,李青风把鱼网下来,很多人不知道咋收拾,李青文把袖子挽起来,这次娘亲和嫂子终于能吃到鱼,他得好好让她们尝尝。 李青文宰鱼,旁边一群人围着看,那一张张认真的脸,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在做啥重要的事情哩。 李青风可不想吃清水炖鱼,他正要回营地取味料,周瑶、老邢头和李茂玉一家人来了,带了他想回去取的东西,另外还有各种风干的野鸡和兔子肉。 他们听说李家和村里人都来了,自然要出来看看,当然,也想顺便吃顿饭。 陈氏拉着李茂玉的手,

相关推荐: 乡村桃运小神医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树深时见鹿   红豆   猛兽博物馆   沉溺NPH   乡村透视仙医   旺夫   恶蛟的新娘(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