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知不觉中已经没落。 院长韩中毅对此非常痛心。 他一直坚持这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喜欢戏曲,一种人还没有发现自己喜欢戏曲。 “不是戏曲落后于时代,而是还有太多人没有发现戏曲独特的魅力。” “戏曲并不是必死的艺术,它还有回圜的余地!” “各位都是戏曲届的名角,大家集思广益,看一下有没有好的戏曲推广方法?” 秦腔传承人徐秦提议道:“要不联合电视台,再出几个以戏曲艺术为主的综艺节目怎么样?” 韩中毅摇头,“以戏曲为主题的综艺,我们已经推出过不少了,并没有什么明显效果。” 戏曲作为华夏文化瑰宝,需要一定的欣赏门槛,戏曲表演在综艺中的展示,并不能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戏曲的表现形式。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更加关注流行音乐,戏曲作为流行艺术的时代早已过去,很少人能够欣赏其魅力, “戏曲届要想的办法,是怎么能让观众可以坐下来,用心欣赏戏曲。” “华语乐坛,有流行天王顾城。” 京剧传承人周川叹了口气。 “要是我们戏曲届,也能塑造这样一个戏曲届的现象级明星就好了。” “既然没有,那我们就自己造几个出来!” 一直沉默不语的京剧小花王芸突然插话。 “我们也加入一些时代元素,创作一些更符合市场的作品出来,让大众的视线重回戏曲!” “你说得倒是轻巧,当戏曲创作是大白菜,一捡就有?” 较于流行歌曲,戏曲本身所具备的难度、完善性与文雅性特征,都是具有演出创作难度的。 “我觉得这个方法倒是不错!” 韩中毅并不是在传统的“科班”出身,而是在家中受父亲和一些启蒙老师的教导,这导致他对艺术和京剧追求更为自由和开放。 文化和艺术形式本身就是不断传承然后变化和发展的,加入时代的元素,也是几百年戏曲文化不断演进的必然之路。 “王芸,你接着讲!” 王芸点头,“我们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跟流行乐坛合作引流。” “比如邀请顾城创作几首含有戏曲元素的作品,然后让专业的戏曲演员演唱。” “这样一来,热度不就来了吗?” 从这两个月来,顾城创作那首《悟空》惊艳国民之后,戏曲风的歌曲开始在网络走红,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网友还是喜欢戏曲腔调的。 “不行!” 徐秦一口否决。 “戏腔确实有热度!但是红了又怎样?这些歌曲只是戏腔,连戏歌都算不上,网友也就一时好奇,热度下去后,网友很快就会被其他新鲜事物取代。” 徐秦并不很看好戏腔。 网络上所谓的古风戏腔太不专业,在音乐生眼里连假声都不算,大多都是捏着嗓子唱的。 这些在徐秦看来,这些不入流的侮辱了戏曲的高雅。 韩中毅却并如此认为。 “我觉得可以试试!” “跨界、融合要是改变的好,艺术就能焕发生机。” “即使杂糅的不好,艺术也会排异,最后这种形式也就玩不下去了。” “再退一步说,现在戏曲的娱乐化倾向,是为了让群众更加关注戏曲文化。” “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后,不管你们想再推出高雅的还是传统的,不还是你们说了算了么?” 韩中毅拍板决定。 “就找顾城,让他帮忙创作一首流行戏曲作品!” …… “让我创作一首以戏曲为主题的作品?” 顾城接到电话的时候震惊不已。 韩中毅是谁? 华夏艺术研究院的院长!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大人物找他不为别的,居然是找他创作戏曲作品! 顾城实在不解,忍不住道:“韩校长,我确实创作了几首融入戏曲主题的作品,也取得了一点成就。” “但我只是对戏曲比较感兴趣,并不是专科出身,你们怎么会想到,要邀请我来创作一首戏曲作品呢?” 韩中毅叹了一口气。 “传统戏曲作为华夏文化瑰宝,有非常宝贵的艺术价值,但其受众似乎一直多为中老年群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一直是一个难题,就像很多人所看见的那样,很难让传统戏曲文化在年轻群体中传播开来。” “我们也一直试图改变现状,上综艺、下乡免费演出,但效果都不理想。” “我们自己也试图创作,只不过再怎么创新,写出来的作品也基本脱离不了传统,并没有办法迎合主流市场。” “作为华夏艺术研究院的院长,实在不忍看着戏曲一直没落下去,所以才想找到你,试着让传统艺术与流行结合,为戏曲寻找一条新的传播之路。” 顾城不由沉默了。 我国自古看重节日的喜庆气氛,所以在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之时,唱大戏可是必不可少的助兴节目。 各种戏曲形式你方唱罢我登场,台下群众广叫好。 顾城小的时候,甚至见过有人把戏班子请到自己家族单演。 可现在呢。 购物、聚餐、看电影,哪个选择不比看戏来得容易和洋气? 看着华夏传承了上千年、曾经盛极一时的戏曲艺术,因为不契合时代衰落至此,顾城也十分痛心! 他希望华夏在进步的路上,不要丢掉只属于华夏的东西,更希望戏曲不会因为不契合时代而没落! 戏曲对于年轻人来说,真的没有吸引力吗? 顾城完全不这么认为。 戏曲并没有明珠蒙尘,只是缺一种年轻化的讲故事的方式。 对于年轻人来说,了解戏曲还欠缺一点兴趣、一点动机、一点入行的指引。 前世的《神女劈观》就是最好的例子! 《神女劈观》由国家一级演员杨扬演唱的戏曲,同时也是游戏《原神》中的角色“云堇”所创作的戏曲。 作为2.4版本剧情中的一个过场动画,它给人带来的惊喜程度超乎所有玩家的想象。 其角色与戏曲文化的结合,更是点燃了华夏传统文化出海的“第一把火”,不仅在国外掀起了“国粹热”,还在国内刮起了“二创风”。 因为《神女劈观》的爆火,带动了大众对于戏曲的兴趣,这段由杨扬老师献声的唱段PV如同一支“穿云箭”,引得国内戏曲界的众多艺术家“来相见”。 由原神的角度来看,《神女劈观》的走红本来只是米哈游借戏曲元素,弘扬一下华夏传统戏曲文化而已,结果却掀起了国内戏曲百家争鸣的现象。 借用原神老玩家的一句话来说:“这场面,别说开服老玩家了,就算是玩了20年网游的骨灰级玩家,也没有见过呀”。 所以顾城没有过多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韩校长,曲高未必人不识,自有知音和清词。” “我可以给你们写一首戏曲元素的作品。” “这真的太好了!” 韩中毅大喜,立马追问道:“不知道这首歌是用什么戏曲风格?” 顾城大声笑了,“韩院长,这首作品几乎适用于国内大部分的戏曲版本!” 韩中毅倒吸一口气。 “你确定?” “非常确定!不论是京剧、粤剧、秦腔还是梅花戏等等,基本都适用!” 顾城又补充了一句。 “但是这首歌都门槛有些高,必须要专业的艺术家才够得着!” “门槛高完全不是问题!” 韩中毅立马表示。 “只要你的作品真如你所说,我会请最好的戏曲艺术家来演唱!而且酬劳也一定让你脑子!” “韩校长这话就见外了!” 顾城直接打断他。 “承蒙你看得起我,让我有机会为华夏传统艺术的传播尽一份心意,所以这首作品我不会收取任何的酬劳!” 第两百四十章:半小时能写出什么好作品 韩中毅早就打听过。 顾城是华语乐坛音乐鬼才、顶级音乐制作人,刚出道不久的作品就能卖出600万一首的天价! 最重要的是顾城现在看情不看人,完全看心情接单。 韩中毅都做花大价钱的准备了。 结果顾城居然主动说要支持戏曲艺术,不收取任何酬劳。 韩中毅着实被顾城对艺术的一片赤诚之心,给狠狠感动了一把! “难得你这么有心,那么我们艺术研究院也不能俗套!” “等你把作品发过来,我们华夏艺术研究学院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待,一定采用顶级的大师阵容来录制,并且免费发行上市。” “让华夏群众可以免费听戏,让戏曲文化来一场现象级的文化输出!” “韩校长霸气!有诸如您这样有眼见、格局大的艺术家,在为推广戏曲艺术坚持努力,华夏的戏曲文化一定能不会凋零!” 顾城笑着恭维了几句。 “不知道作品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要?” 韩中毅想了想,试探道:“最近《赤伶》大火带动了戏曲热度,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一个月内。” 顾城挑眉,“一个月?” 韩中毅以为顾城觉得时间太紧了,立马改口:“你要是觉得不是太快了,我们可以……” “我是觉得太慢了!” 顾城打断他,“现在可是多媒体时代,一个月的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十二点之前我应该就能搞定,等下您发个邮箱过来,我弄好了给您发邮件!” “这段时间,韩校长您可以先去吃个饭,吃完饭回来就差不多了!” 韩中毅下意识抬手看了一下时间,忍不住提醒他:“顾城,现在已经快十一点半了,距离十二点只剩半小时左右的时间!” “半小时已经足够了!” 顾城轻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先去创作,等下您记得把邮箱发到我手机上。” “等等…” 韩中毅还想再说什么,顾城那边已经挂断了电话。 王芸见状赶紧问道:“怎么样,顾城答应了吗?” “答应是答应了!” 韩中毅神色还有点怔愣。 “不过,顾城说不写戏腔,而是要写要戏歌!” 此话一出。 众大师立马神色各异。 戏歌的话,那当仁不让是京歌了! 京歌是用京剧的唱腔、曲调、程式,加上现代音乐元素来演唱表演的一种文艺形式,一般会在大型节目上展示。 京歌是戏曲的通俗化表现,格局和立意高于戏腔,但奈何不符合传统戏剧的格律,没办法强行归类。 王芸眨巴着眼,期待道:“那他有没有说,这首戏歌是什么戏种?” 韩中毅怎么不知道众人在想什么? 他决定先卖个关子。 “顾城只说这首作品跟以往的戏曲作品完全不同,让让你们到时候用各种戏种都演绎一遍看看效果!” 徐秦闻言忍不住撇嘴,不屑的轻哼:“作品都还没写出来,口气但是不小!” 韩中毅并不理会他的阴阳怪气。 “你们都先别急着走,顾城那边说了作品半小时就会交付,等下大家一起研讨一下!” “半小时?” 徐秦脱口而出:“戏歌是艺术不是!这点时间,能写出什么好作品?” “是骡子是马,等下牵出来遛遛不就知道了!” 王芸轻笑:“徐大师这么看不上顾城,不如先回家去?这样我们也能少个竞争对手!” 徐秦虽然被刺了一句,到底还是没有挪动屁股。 “走什么走?我倒要看看他半小时能写出什么作品!” 另一边。 看着顾城挂断电话。 一直在旁边安静吃水果的苏柒,往他嘴里送了一块哈密瓜。 “顾城,你真要给华夏艺术研究院写戏曲作品?” 顾城边嚼边纠正她,“不是标准的传统戏曲,而是加入戏曲元素的现代歌曲,也就是“戏歌”,属于戏曲的现代改良版。” 戏歌苏柒还是有所了解的。 苏柒知道顾城偶尔也会听戏曲,但不知道顾城居然还会创作戏歌。 “顾城,戏歌可不比戏腔,戏歌可是歌曲中的阳春白雪,这对专业性要求不是一般的高!” “半小时,你确定能写得出来吗?” “柒柒,看来你对你的枕边人一无所知!接下来就让你见证一下奇迹!” 顾城宠溺的揉揉她的头,转身朝电脑走去。 既然话放出去了,他要用最快的速度把《神女劈观》写出来。 看着顾城煞有其事的创作。 苏柒一开始还淡定的吃水果,很快就不动了! 很多戏曲艺人都是死抱着祖宗牌坊,唱来唱去还是那些老戏本,而且一句话要唱十分钟,一出戏看完不知道多久了。 时代在前进,跟不上步伐就只有被抛弃的份。 信息时代,京剧做不到碎片化的传递,只有消亡。 而顾城这首戏曲作品,伴奏上采用了不少的现代元素,词也不是晦涩难懂。 在保留戏曲经典元素的同时,做到了三频均衡,编制得体,旋律抓耳。 好的词,是经得起推敲,是雅俗共赏的,能传播得更广的。 苏柒没怎么看过京剧,但是能看出这首作品的厉害之处。 总之这首作品一看就是高水准、高质量的作品。 看顾城只用了十几分钟就完成创作,苏柒脸上的神色不断变换后,最终变为怪异。 “顾城!” “嗯?” “你是外星人吗?还是音乐魔法师?” 顾城额角一跳,“为什么这么问?” 苏柒抱手轻哼:“还不是你太天才了!” “你看看你出道到现在,民谣、流行、国风、电子……现在居然还写什么戏歌?” “各种音乐曲风都涉猎,而且还样样精通!” “要不是你不会特异功能,我都怀疑你是不是外星人附体!” 外星人附体这还真没有。 顾城咳了咳,一本正经的表示。 “我说我是穿越的,是个文抄公,这些作品都是我抄别人的,你信吗?” 啪! 迎接他的是苏柒清脆的巴掌声。 她直接朝顾城额头招呼,娇喝道:“正经点!都什么年代了,还开这种玩笑!不知道建国不许成精吗?” 看吧! 说真话也没人会信! 顾城无奈的把作品打印出来。 “看看这首作品,有没有什么改进的地方。” “我刚才就看过了,我觉得非常完美!” 苏柒直接夸道:“这首作品完美将传统戏曲文化与现代古典音乐文化相结合,能让不懂一曲的年轻人,能更好地了解戏曲文化,让人容易接受。” 顾城轻笑:“柒柒说好,那就是真的好了!” 苏柒还是好奇。 “顾城,你究竟是怎么想到,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这样结合的?” “输出不彻底,彻底不输出!” 顾城把作品直接传到韩中毅发来的邮箱里。 “传统戏曲也应该与时俱进,永远保持原汁原味,就得不到想要的发展和进步。” “想要戏曲更大众化,就要先年轻化!这算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吧?” 顾城一直觉得,华夏传统文化要做的不止是对外输出,也要对内科普。 华夏的年轻人终日沉溺网络,对华夏传统艺术了解浅薄。 顾城曾经看过傩面的宣传短视频,结果下面一水评论都在说要不是视频科普,都不知道傩面是我国传统艺术,都以为是岛国的鬼面。 现在大部分年轻人知道戏曲是华夏传统艺术,却不见得有多少人欣赏。 现在每年的春晚还有戏曲演出,但是二十年、五十年后呢? 当这代喜爱戏曲的人老去。 戏曲一旦在年轻人里眼里的存在感降低,那么就距离消亡不远了! 第两百四十一章:合作共赢 “顾城的乐稿发过来了!” 韩中毅的声音犹如惊雷,在会议室猛然响起。 众人一窒,集体侧目。 王芸诧异道:“怎么这么快?不是说半小时吗?” “是啊,这才十几分钟!” 戏歌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音乐素材来源于各个传统剧种。 华夏戏曲有300多个剧种,每个剧种的戏歌都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如京剧戏歌就有多种腔调,除了西皮、二黄外还有四平调。 但无论是什么剧种,想要写出有血有肉的戏曲作品,都必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再把戏曲作品的故事情节合理化、剧中人物百姓化、人物性格血肉化,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
相关推荐:
大胆色小子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凄子开发日志
差生(H)
捉鬼大师
[快穿]那些女配们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盛爱小萝莉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