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他们提供了一些新的侦办方向。他们在路上时,就对此案有过仔细推敲。 王星和虎山县警方的看法基本一致: 既然是凶手有意嫁祸给尚彪,那凶手极可能就是尚彪得罪过的人,这是一个侦办方向。当然,凶手和尚彪之间肯定也是「熟人」关系。同时,凶案现场既然没有搏斗痕迹,并且是在室内作案,那么凶手和宋智英之间也应该是「熟人」关系。 但如上所述,虎山县警方按照这一逻辑推论启动的侦办工作,已经陷入死局。 欧阳认为,从凶手对案发现场有过打扫这一点来看,凶手具备一定的反侦察能力。同时,凶手虽然能想到嫁祸的办法,并且通过伪造现场、布置证据,将作案嫌疑都指向尚彪,但却忽略了警方办案不光讲证据,也讲逻辑。 所以,凶手不会是警方自己的人,或熟悉警方办案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其他司法系统的人,也不会是杀人灭口的「专业人士」,甚至以前也没有杀过人。 但凶手极可能涉过案、有前科,换句话说就是凶手有可能蹲过监狱,或者身边的朋友、熟人是警方的人,和警方打过交道,道听途说了一些警方办案的手段,但是不全、不专业。 老刘则认为,宋智英要求尚彪给她买胶带和尼龙绳,结果这两样东西就成了作案工具,还特意给尚彪留下了一些,并且被她塞进尚彪车里的后备箱;宋智英 在和尚彪发生完关系后,还主动为他处理使用过的安全套,给安全套打了个结,会不会也是宋智英刻意为之?. 当然,这一行为也有可能是凶手在布置案发现场时刻意为之。 我们先假设给安全套打结是宋智英的行为结果。 这样一来,是不是就会得出一个推论:在嫁祸给尚彪的这一阴谋中,死者宋智英本身就是参与者和实施者? 王星吓了一跳,说你这是认为死者生前就知道要嫁祸给尚彪,甚至和凶手共同策划了这一起阴谋,问题在于,谁会甘愿以自己的死去嫁祸给另一个人呢? 况且,不管从尚彪的口供来看,还是从他二人的生活轨迹来看,他们认识的时间的确就在两三个月之前,相处的时间不长,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利益纠葛,应该不存在什么深仇大恨,不至于让宋智英对尚彪产生这种「同归于尽」的想法和行为。 即便他们之间存在什么不为人知的深仇大恨,宋智英直接杀人就是,她既然有了「甘愿去死」的想法和行为,肯定就不怕杀了人之后被判死刑?犯得着费这么老大劲赔上自己一条命? 老刘却摇摇头,说这一点我也很费解,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第212章 抽丝剥茧(7)=== 王星直翻白眼,很不满地说道,老刘,你能不能说点儿人话。 老刘正色道,我的意思是指,很多案件中,尤其是在蓄意犯罪或蓄意杀人等有明确犯罪目的的案件当中,往往会因中途出现意外,或突然发生其他变故,导致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超出了罪犯最初的预料,进而出现犯罪结果和犯罪目的不符的局面。 也就是说,宋智英也许最初并不知道,或者并不认为自己会死,或者说凶手最初的目的并不是嫁祸给尚彪,也不是要把他污蔑为杀人凶手,而是别有目的,然后和宋智英串通起来。 宋智英和凶手最初的目的具体是什么,我们暂时搞不清楚,但要害人,无非就是因为钱或仇。无论是尚彪的陈述,还是警方排查,尚彪既然没有什么仇深似海的人,那么凶手针对尚彪的目的极可能就是为了钱。 尚彪说能明显感觉到宋智英对他有好感。但是通过对宋智英的调查不难看出来,宋智英在和尚彪的交往中,对他撒了谎。别的不说,至少宋智英没有把自己的本名告诉他。 如果宋智英真对尚彪有什么好感,怎么可能连自己的真名都不告诉他呢? 所以,从这儿不难看出来,宋智英对尚彪的好感是装出来的。这也说明,宋智英主动接近尚彪,并向其示好,本身就怀揣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另外,宋智英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父母都在农村,她本人也就读到初中毕业,名下也没有什么大额存款,对尚彪说她准备在虎山和朋友合伙经营一家酒吧,明显也是随口胡扯。 一个本身没什么钱,父母也提供不了经济帮助的人,哪能有钱搞什么酒吧? 这也能证明宋智英和尚彪的交往是在逢场作戏。 王星却突然说,老刘,你这就是不了解现在的年轻人了。 现在的年轻人都放得开、玩得花,也许这宋智英本身就想在外面找个大叔约个炮,或者在找人「求包养」,尚彪这样的中年大叔多金还已婚,比那些20出头30不到的年轻小伙要「懂味」得多,还不会动不动就要和她结婚,正是这些年轻人约炮、求包养的理想对象。 如果是抱着这样的目的接近尚
相关推荐:
医武兵王混乡村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凡人之紫霄洞天
人在斗破,但全员NPC
妙拐圣僧
皇嫂
女儿红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
谁说总监是性冷感?(百合ABO)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