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确凿的举报材料,因此到了不得不上纲上线的地步。 很多年以后,谢同学再来回忆时,感情颇为复杂: “廖老师只是在教育学生的手段上简单粗暴了一点,但他的出发点确实是为了学生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始终会存在矛盾,这本来就是正常现象。” “教师手里必须握有‘戒尺’,没有‘戒尺’怎么管教学生?严师才能出高徒,这是老祖宗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果有错,这句话也早就应当不存在。” “廖老师只是把他手里的‘戒尺’挥得重了一些,而我们却把这柄‘戒尺’抢走了。” “廖老师之后,新换上来的班主任压根儿就不管我们。谁找他请假,只要符合程序,他一律批准;谁迟到、翘课、早恋,他也例行公事进行谈话教育,但最终的结果怎样,他压根儿不在乎,反正对于他来说,他只需要尽到自己的职责。” “班里的整体成绩在那之后,有明显下降,但好像没人在乎这些。” “所谓的快乐成长、无忧教育都是屁话。这是西方‘颜色革命’对我们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侵蚀,都是骗人的。我家孩子之前就是搞的这一套,结果学习成绩惨不忍睹。” “同学们那个时候都不懂事,只图一时之快,从来没想过这种联名举报的行为,会不会寒了一个在教育工作上确实付出了心血的老师的心。” “廖老师占公家便宜的行为,的确不怎么光彩,和他身为人师的身份也不相符。但这种事可大可小,就在于怎么去看。” ===第110章 千丝万缕(11)=== 他是老师,也是凡人,不是‘孔孟老庄’这样的圣人,个人品德上哪能没有一丝瑕疵?区别在于,他的瑕疵被我们抓到了,并且被我们有意放大、利用。” “比起现在猥亵学生、和学生搞师生恋的老师,廖老师的这些行为不值一提。这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有所警告,能让他改正就行。” “闻忠给我的建议和办法不像是临时起意,他的思路十分清晰,各方面的考虑细致周到,似乎早就琢磨过该怎么对付廖老师。” “这件事以后,他不仅在班里很受欢迎,在学校也一下就成了风云人物。现在想想,这应该才是他想要的。我们所有人都被他利用了。” 闻忠当年没有考上中专,才会继续上高中,但在高中期间似乎专注于在学生会纪检部做部长,并且热衷于解决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师生矛盾,或学生之间的各类矛盾,所以他的学习成绩实在不堪入目,高考时毫无意外地名落孙山。 之后跟着闻达开始熟悉公司业务,直到闻达过世、阮星竹“回越南”后,才正式继承公司。 曾在闻忠经营的种子公司上过班的人说,闻忠接手公司后,立即开始“改革整顿”,让公司完全按照他的意志运营。 闻忠对公司大刀阔斧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把闻达一代的老员工全部淘汰,然后招聘进来一批20岁左右的年轻人,甚至有很多都是初中、高中辍学的孩子。 同时,他在一个名叫牛栏山的地方买了一块地,在那里砌了一栋小楼。这个地方是个城乡结合部。楼房的一楼是各类种子展示区,二楼是员工办公场所和会议室,三楼是员工居住的宿舍,四楼是仓库,五楼是他自己的住宅区。 闻忠将公司搬进这栋小楼,并在此对新招聘进来的年轻员工进行“培训”。 在“培训”之前,他首先明确几条纪律: 公司法人的指示就是行动的准则,任何人不许违反,否则就要受到惩罚; 工作期间一律住在公司里,每周休假一天; 每天早上七点要参加公司的集体早操,之后列队喊出闻忠制定的口号,如果缺席或者喊口号的声音小,就要受到惩罚; 每次外出销售时必须三人一组,回来后分别汇报各自的行为和言论,如果有散发对公司不利的消极言论,将会接受惩罚; 在公司时禁止和外界联系,如有违反,严厉处罚; 任何揭发他人违反规定的行为,都会被鼓励和奖励; 任何人的离职,都需要全体员工的同意,如果擅自离职,必须接受最严格的惩罚。 从这些规定中不难看出,闻忠是以员工切断与原本生活的联系,同时刺激他们彼此监督、相互告密,破坏他们彼此之间的团结,从而树立起他个人的绝对权威和控制力。 同时,他还编撰了很多口号。 比如,“想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今天吃萝卜咸菜,明天开奔驰宝马”“会吃苦吃一阵子苦,不会吃苦吃一辈子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来到牛栏山,一天一千五”“服从服从再服从,执行执行再执行”“定于目标,赢在执行”“服从第一,执行第一”“没有为什么,只有行不行”等等。 这些烧脑口号,直到现在还有不少的员工记得。 “培训”就在新搬迁
相关推荐:
莽夫从打穿肖申克开始
呐,老师(肉)
罪大恶极_御书屋
女儿红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朝朝暮暮
可以钓我吗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妇产科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