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中窥豹,令人不寒而栗的地步。 在张秀文看来,无论是当年的“失火”事故还是现在的“王元鹅案”,这个人的言论固然带着浓厚的个人情绪和感情色彩,并且从表面上看所凭借的客观依据不多,但他从客观依据中提炼出来的因果联系,再结合人心人性,以此作出的分析推测却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逻辑严密,令人无法反驳。 除非,你用相反的客观事实来打他的脸。 张秀文忽然对眼前的人感到恐惧,眼神里明显多了几分惧意。 她终于明白过来,眼前的这个人就是要她反驳,就是要她说话。 他最擅长的应该就是从别人的供词中捕捉关键信息或逻辑漏洞,甚至仅从情绪、表情中就能捕获对方的心理,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将纷乱如麻、千丝万缕的各种线索信息在脑海中完成拼接,实现案件复盘。 这个小眼睛的矮胖子,仅凭着张秀文对于王文辉父子三人之间的关系描述,以及其他一些基本情况的反馈,很快就敏锐地感知到其中的核心信息,并且将这些支离破碎的线索信息梳清理顺,描绘出一张清晰的“王乾山犯罪逻辑顺序图”。 表面上看起来毫无瓜葛的“失火”事故和“王元鹅案”,也被心细如发的马弘文找到了其中的内在联系。 对抗马弘文这种人,唯一有用的办法就是不说话,一个字都不说,打死都不说。 张秀文心里有了计较,决定闭嘴不言,也就眼含泪珠,如梨花带雨,只静静地看着他表演。 马弘文目光如炬,很快就洞悉张秀文的心思,冷哼一声,却也不点破,只继续说道: “你有意提及李倩,在我问及王元鹅时,又有意将王乾山也拿出来作对比,你似乎刻意在引导我去关注王乾山。这似乎说明,你想让我们将他绳之于法。” “但当年的‘失火事故’,你明明有十分确切的依据,却又不愿意说出来,现在又做出一副打死都不开口的样子。” “你在犹豫,在纠结?到底在犹豫什么,纠结什么?” 面对张秀文的只字不言,马弘文不以为意,话锋一转:“王元鹅的死,我最初怀疑是你作案。你有作案动机,并且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你。” ===第88章 案中案(54)=== 但随着对王乾山的逐步深入了解,还有我的人补充的新线索,让我基本确认王乾山更具备作案嫌疑。可以说,这里头有你刻意引导的结果,你想要我们关注并且调查王乾山的目的算是已经达到。” “可是你点到即止,止步不前,在犹豫在纠结。我不认为这仅是因为你对王乾山又爱又恨,感情复杂所致。所以,到底是什么样的隐秘,会让你难以启齿?” “不管你有什么隐秘,你有没有考虑过,如果我们缺乏足够的证据,不能对王乾山实施逮捕,而你又注定难逃法网,你的两个孩子以后是不是就会由他扶养?” 张秀文悚然一惊,抬头看着马弘文,泪光盈盈当中,目光由怨憎转为慌乱,呼吸更为紧促。 马弘文穷追不舍,趁热打铁:“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在我看来,王乾山现在就是这么一号人。这么一个动不动就用杀人来解决问题的人,你敢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就由他扶养?” 马弘文的话就像是一柄利刃,直戳张秀文的心窝。所谓诛心之言,莫过于此。 心性善良的父母,不一定能培养出同样善良的子女,比如王文辉夫妇和王乾山;心性恶毒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子女也不一定就会十恶不赦。 但是,一对子女如果由王乾山那样的人接手抚养,谁敢保证他们以后不会受到王乾山的影响? 毫无疑问,一对子女就是张秀文最大的软肋。 张秀文张开嘴,用力吐出几口浊气,整个人看起来轻松了不少。一个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一旦决定要说出来,整个人就会如释重负。 为了孩子,在自己注定要蹲监狱的同时,必须要把王乾山也弄进监狱。不然,王乾山成为孩子的监护人就顺理成章。 “我……对王乾山一直心怀愧疚。” “公公不准他上大学,说到底是因为我。但我知道这些的时候,婚已经结了,一切都无法改变和挽回。” “不能上大学这件事,的确给了王乾山很大打击。尤其是公公当时给他的理由,说是因为腿脚不便,才不准他去上大学。这让王乾山信以为真,并且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让他认为父亲看不起他,嫌弃他是个瘸子。” “我隐约知道,这应该只是公公随口找的借口,之所以不准他上大学,目的大概是想让我面对王乾山的时候不会感到自卑,也是为了让他尽早和我结婚。” “我也把自己的猜测告诉王乾山,但他听不进去,始终认为公公嫌弃他,看不起他。” “我和他说这些,也仅是我的个人猜测,也不可能拿出来去向公公求证。所以,我也找不出更为有力的说辞或办法,始终没法说服他。
相关推荐:
债为媒(女/攻)
驯猫记
超级修真弃少苏白夏浅语
穿成反派的病弱竹马
妖夫在上
洪荒之从不周山开始签到
兽血沸腾
尊师重捣(完)
囚爱
在喜欢变态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