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白月光回来后 > 第173章

第173章

,瞄准目标猎物后,并不着急贸然下口,而是将獠牙收起来,通过旁敲侧击的手段,掌握全面信息,并成功制造出最佳时机后,才猛然张开血盆大口,将猎物吃干抹净。 然后,马弘文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还有你的现状来看,王乾山最终应该没有兑现承诺。也就是说,他在和李倩私奔之前,应该没有拿出一大笔钱财给你?” “公公婆婆去世后,谁都不知道他们的存款密码。王乾山……赶着和李倩私奔,没有耐心和时间花费大把精力办理亲属死亡的取款手续,只能和王元鹅口头交代一句,让我收取部分门面租金。” “他这一手安排,也算是变相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但好景不长。我刚才说过,前后不到半年,王元鹅就改变主意,不让我从他家拿一分钱。” 张秀文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正面指出王乾山同王文辉夫妇的死有关。 在马弘文看来,张秀文在陈述中,仍将王乾山在其父母死亡后的“做贼心虚”、“畏罪潜逃”称之为“赶着与李倩私奔”。 但张秀文的这一表述无可指摘。 因为,马弘文并无王乾山杀害父母的直接证据。老法医提供的手指骨,只能让他们基本断定,当年的“火灾”并非事故而是人为。 当然,也是基于手指骨带来的这一断定,马弘文通过张秀文关于王家父子三人之间的关系陈述,敏锐地察觉到王文辉同王乾山之间的父子关系非同寻常,进而认为王文辉有作案嫌疑。 在马弘文的逼问中,张秀文将其与王乾山离婚前的更多细节暴露出来。这些细节的确与王文辉夫妇的死,存在逻辑上的关联性。但这种关联性,缺乏实质性的证据作支撑。 简单说,王乾山有作案动机、作案时间,但马弘文没有人证、物证。离所谓的“铁证如山”和“铁案”,还差上一大截。 眼前张秀文这个“人证”,看起来还像个两面派。 她提供出来的细节,只能印证马弘文的推测,加重王乾山的作案嫌疑,其他什么都证明不了。 即便张秀文正面承认自己也怀疑王乾山有作案嫌疑,也无济于事。两个人都怀疑另一人是凶手,这人就能被认定为凶手? 况且,张秀文的口供无论横看竖看,都显得极为滑不溜秋。 你说她在指证王乾山就是杀害父母的凶手吧,可按照她口供中暗藏的逻辑来看,她只是提供了王乾山的确会去向王文辉直面交涉离婚一事的极大可能性。至于王乾山最终有没有去,父子俩在交涉过程中是否果真爆发冲突,王乾山有没有激情犯罪,张秀文“不知道”啊。 你说她没说实话吧,可她说的又都是实话。 你说她不配合警方调查吧,她很配合啊。 仔细一琢磨,张秀文的口供在王乾山和警方之间做到了“两不得罪”。 这真是一个机智聪慧的女人。 ===第83章 案中案(49)=== 时间越久之前遗留下来的刑事案件,搜集人证、物证的困难越大,由相关人员的口供中获取有效信息,或者让嫌犯主动承认犯罪行为,成了侦破案件的重要办法。 “你和王乾山离婚后,这么多年以来,有没有联系过?” 马弘文的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儿莫名其妙,甚至有点儿八卦。 但张秀文充分领略了马弘文的精敏强势,丝毫没有此感。在她看来,这个毫不起眼的小眼睛矮胖子,就像一个冷酷无情的刽子手,惯会钝刀子割肉,而且尽挑痛觉神经敏感的地方。 “没有。”张秀文正襟危坐,言简意赅。 “王乾山和王元鹅之间,会不会有联系?” “我……不知道。” “王元鹅彻底断了你的经济来源,这事,王乾山会不会知道?” “我不清楚。” 马弘文沉思片刻,又问:“王元鹅到底是谁?” 张秀文一时没听明白:“什么?” “王元鹅的亲生父母,到底是谁?” 张秀文十分错愕:“不是我公公婆婆么?” 马弘文又陷入沉默。从张秀文的表现来看,她应当不知道王元鹅同王文辉夫妇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马弘文突然话锋又转:“我刚才提及红色连衣裙,你为什么要主动向我说明,李倩喜欢穿红裙?” “这有什么问题?那个小三,一直让我记忆犹新。你提起红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 张秀文的回答仍然无可挑剔。 “可我仅是问你对王元鹅的看法,你为什么要将王乾山也牵扯进来?” 张秀文毫不掩饰地一翻白眼:“警察同志,您是不是太多疑了?他们是两兄弟,您问我对王元鹅的看法,我立即联想到王乾山,然后将他们拿出来作对比,这有什么不正常?” 马弘文敢于怀疑一切,并且具备缜密细致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但这样的秉性和能力犹如一把双刃剑,让他在侦破案件上犹如神助的同时,也让他在很多时候显得“疑神疑鬼”。 张秀文一语中的,无意间说对

相关推荐: 永乐町69号(H)   长夜(H)   攻略对象全是疯批   妇产科男朋友   凡人之紫霄洞天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   蛇行天下(H)   心有好多属(npH)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   将军男后(修改版)